1、第一章 国际贸易概述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1、国际贸易:世界各国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是各个国家在国际分工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联 系形式 :国 际贸 易、国 际 金融、国 际经济 合作2、对外贸易:一国与别国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国 际贸 易与 对 外 贸 易区 别 :国 际贸 易是泛指; 对 外 贸 易是特指。3、国际贸易额与国际贸易量:1)国际贸易额:用货币来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 (美元)计算方式:各国的出口额相加得出的数额。 (此出口额为离岸出口额 FOB,即不含运费和保 险费)2)国际贸易量:用计量单位来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 (通过贸易指数
2、来反映)贸 易量指数 =进 出口 值 /进 出口价格指数案例: 某国 1970 年出口 值为 2800 亿 美元, 1978 年出口 值 喂 11736亿 美元。且 1970 年出口价格指数 为 1,1978 年出口价格指数 为 2.65,请问 1978 年比 1970 年出口 规 模增加了多少?1) 用 贸 易 值 来算: 11736/2800 = 4.19 故增加了 4.19 倍。2) 用 贸 易量来算: 1970 年 贸 易指数 =2800/1=2800 ,1978 年贸 易指数 =11736/2.65=4429 ,4429/2800=1.58 故增加了 58%#以上两种算法相比,用 贸
3、 易量来算更加准确。4、国际贸易差额与国际贸易条件1)国际贸易差额: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 (出口额大为顺差,反之为逆差)2)国际贸易条件: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间的比率。 公式: 贸易条件=(出口价格指数/进 口价格指数)*100若 贸 易条件大于等于 100,则贸 易条件好;若小于 100,则贸 易条件 恶 化。国际贸易差额和国际贸易条件两者共同反映了贸易是否公正。5、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与贸易地理方向1)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各类进出口商品占进出口贸易额的比重。2)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各洲、各国或经济集团的对外商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活 跃 程度:欧洲,北美, 亚 洲,南
4、美,非洲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和贸易地理方向两者共同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 国际贸易的分类1、 按商品形态分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 (即货物贸易和劳务贸易)。无形贸易具体表现:1)海外投资的支出和收入。 (发达国占优势,日本为最) ; 2)国际运输带来的收入。(包括港口 业务) ; 3)国际旅游。 (前五位:美国,法国,西班牙,英国,瑞士) ; 4)私人无偿转让。 (本国公民移民国外,或在国外工作期间汇回本国的货币) ; 5)专利和许可证贸易。 (即技术贸易,发达国家占优势,如美日欧,美国占 50%)。2、 按交易是否有中介来分直接贸易与间接贸易1)直接贸易:商品生产国直接把商品卖给消费国。2)间接贸易:
5、通过第三国来完成的贸易。 又可分为转口贸易和过境贸易。转口贸易:从商品生产国进购商品,不是为了本国生产或消费上的需要,而是再向第三国出口。过境贸易: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或为了节省运输费用和时间,需要通过第三国的境界才能完成商品的进购。两者的区 别 :目的不同。 转 口 贸 易以盈利 为 目的; 过 境 贸易 则 通 过 征收 过 境税,即 “买 路 钱 ”,不以盈利 为 目的。主体不同。 转 口 贸 易商作 为转 口 贸 易的主体;第三国的政府作 为过 境 贸 易的主体。风险 性不同。 转 口 贸 易有一定 风险 。(因 为 商品市 场 价波 动 可能 带 来 亏损 ) ; 过 境 贸 易没有 风
6、险 。3、 按统计标准来分总贸易与专门贸易1、 总贸易:包括总进口与总出口,以国境作为统计标准。2、 专门贸易:以关境作为统计标准。 (关境:海关法规生效的领域)区分: 进 入国境不一定要 进 入关境。有些地区会 设 立 “保税区 ”,这 些 货 物只能算入 总贸 易,不能算入 专门贸 易。 (如: 张 家港。 )4、 按清偿工具来分自由结汇贸易和易货贸易1、 自由结汇贸易:以货币作为清偿工具的贸易。2、 易货贸易:以货换货,以货物作为清偿工具的贸易。 (受使用价值的限制,且定价时有主观成分)。5、 按交易有无单证来分有纸贸易和无纸贸易1、 有纸贸易:通过单证等商业文件作为结算方式的交易。2、
7、 无纸贸易:通过电子数据的输入而形成单证的交易,简称EDI。(节约时间和费用,速度快且准确性高)。第三节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1、 国际分工:社会分工超出国界,形成国与国之间的分工。2、 阶段: 萌芽:地理大 发现形成了近代国 际分工的萌芽。 (16世纪-18 世纪中叶)。 为资本主义个体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转变提供条件。 主要特点:有很 强 的地域性。产生:产业革命导致了近代国际分工的产生。 (18 世纪中叶-19 世纪中叶)。 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国 际分工体系,为国际分工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 (体现在:物质产品,国际运输的变革,通 讯工具的 变革)。 主要特点:工 业
8、 国与 农业国之 间 的分工发展:第二次产业革命促进了近代国际分工的发展。(19 世纪中叶-二战)。 电动机的发明与运用,使一些新 兴部门纷纷出现,工业体系相对完备,国际分工体系门类趋于齐全。 主要特点:工 业 国之 间 的分工出 现战后国际分工。 (二战至今)。 以第三次科技革命,电子技术的发明运用为主要推动力量。#特征: 发 达国之 间 的工 业 分工得到迅速 发 展,占主 导 地位。发 达国家与 发 展中国家之 间传统 的垂直型国 际 分工逐步 发展成水平型国 际 分工。 (垂直型: 经济发 展水平不同的国家 间 形成的国 际 分工,以日本与其他 发 达国 间 的分工 为 代表 ;水平型
9、: 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 间 形成的国 际 分工,以欧盟内部国家的分工 为 典型。 ) 产业 之 间 的国 际 分工日益 转变为产业 内分工。 (产业 内分工:即同一部 门 内部的分工)。 跨国公司在国 际 分工中的作用日益加 强 。 、 影响国际分工的制约因素1、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一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生产力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占主导地位。 )2、 自然条件 。即一国的地理环境、气候、地上地下资源、国土面积等自然因素。3、 政治,文化,人口因素。 政治:主要指经济体制;文化:文化同源;人口:人口质量,体现在健康,科学文化水平,这直接影响到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4、 国际生产
10、关系的性质决定国际分工的性质。 (国际生产关系的性质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从国际范围内来看,目前私有制占主导,这根本上来讲是剥削与被剥削,掠夺于被掠夺的关系。 )、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 国际分工制约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及规模;2、 国际分工影响制约这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3、 国际分工决定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4、 国际分工的发展制约这各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和贸易政策;5、 国际分工的发展导致贸易方式的演变。第四节 世界市场与国际市场价格、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概念: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商品和服务的交换场所或领域,是世界各国之间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2、萌芽: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 (1
11、6-18 世纪中叶)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时期 (18 世纪中叶-19 世纪中叶)最终形成: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三大 标 志:世界多 边贸 易支付体系的形成;国 际 金本位制度的建立;固定的 销 售渠道 形成( 专业 机构、固定的航 线 码头 港口的建立)。3、当代世界市场主要特征(新特点):当代世界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世界市场主体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发达国家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工业化国家);世界市场商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当代世界贸易的主要贸易对象是经济发达国家;世界市场上的垄断竞争进一步加强;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二、世界市场价格1、含义:在世界市场上某种商品世纪买卖时
12、所依据的价格。2、基础:世界市场价格以国际价值为基础,是国际价值的货币表现。(国内市场价格以国内价值为基础)国 际 价 值 : 质 :无差 别 的一般人 类劳动 ; 量:世界范 围 内生 产某商品所耗 费 的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 。3、影响世界市场价格的因素供求关系: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是由世界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的。世界市场上某商品的供求关系及变化会直接影响这种商品的国际价格。垄断: 垄断组织通过垄断地位规定价格。既有垄断高价(出售自己商品时)和垄断低价(进购时),从而获得垄断利润。经济 周期:四个阶段危机、萧条、复 苏、高涨各国政府的政策和措施世界 货币币值的变动此外,商品的 营销手段,自然灾
13、害,政治 动乱等。4、世界市场价格的类型“自由市场”价格 与 世界“封闭市场”价格世界 “自由市场”价格(主流):买卖双方进行讨价还价后形成的价。 、世界“封闭市场”价格:既不以国际价值为基础,也不反映世界市场的供求关系而形成的价格。“封 闭市场”价格可分为:a 最典型:调拨价格(即转移价格):是跨国公司内部的交易价格,以母公司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形成的价格。 (目的:避税;加 强 公司的 竞 争地位; 转 移款 项 ;保全 资 源;回避政治 风险 )b 垄断价格:垄断组织利用其垄断地位规定的高于或低于正常价格的一种市场价格,从而赚取垄断利润。c 区域型 经济集团内的价格 (如:欧盟内部农场品价
14、格)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 古典分工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一、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 从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出发,来论证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的形成。内容:各国应根据本国最有利的生产条件,成产出生产成本比别国绝对低的产品,然后进行国际交换,就能保证双方都得到贸易利益。 重要性:第一次论证了国际贸易具有互利性 国际分工形成的必要性。例: 小麦( 50 吨) 布( 20 匹)英 100 人 /年 100 人 /年法 150 人 /年 50 人 /年英国 专门 生 产 小麦: 200 人 /年 100 吨 ; 法国 专门 生 产 布: 200人 /年 80 匹 。 假 设 交 换 比例 1:1, 则 英国用
15、 50 吨小麦 换 回 50匹布,多 赚 了 30 匹布;法国用 50 匹布 换 回 50 吨小麦,多 赚 了 10 匹布。二、大卫李嘉图的相对成本理论内容: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出生产成本绝对低的产品,而只要生产处比较低或相对低的产品,同样可以进行分工和贸易,彼此都能获得贸易利益。重要性:论证了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依然存在互利性贸易的可能性。 (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例: 呢 绒 (1 个 单 位) 酒( 1 个 单 位)英 100 人 /年 120 人 /年葡萄牙 90 人 /年 80 人 /年英国 专门 生 产 呢 绒 220 人 /年 2.2 个 单 位 ; 葡萄牙 专门 生 产
16、 酒170 人 /年 2.125 个 单 位。 假 设 交 换 比例 1:1,英国用 1.1 个 单 位的呢 绒 ,换 回 1.1 个 单 位的酒,多 赚 了 0.1 个 单 位的呢 绒 和 0.1 个 单 位的酒; 葡萄牙用 1.1 个 单 位的酒, 换 回 1.1 个 单 位的呢 绒 ,多 赚 了 0.1 个单 位的呢 绒 ,0.025 单 位的酒。第二节 相互需求理论1.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完善:回答了比较优势理论中没有涉及的交换比例的问题。例:丝绸 小麦 国内交 换 比例中 1 个 单 位 0.5 个 单 位 1:0.5美 1 个 单 位 2 个 单 位 1:2国 际 交 换 :若按美国的
17、国内交 换 比率,美无利益,可能退出市 场 ;若低于 1:2,则 美国将 亏损 。 若按中国的国内交 换 比率,中国不 获 利,可能退出市 场 ;若高于 1:0.5,中国将 亏损 。 故比率范 围 确定 为 1:2 X 1:0.5 ,两国国内交 换 比率决定了国际 交 换 比率。2.结论:国际交换比率的最终确定取决于两国对商品相互需求的强度。一国对另一国产品需求强度越高,交换比率(即贸易条件)对本国越不利,反之相反。第三节 要素禀赋理论(古典分工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一、根据:古典分工理论中未解决的成本差异是如何形成的?各国的要素禀赋比率不同生产商品的各种要素组合不同1,要素禀赋:劳动、土地、 资
18、本三要素。指各国要素的拥有状况,充裕的要素价格就低,稀缺要素的价格高。生产要素禀赋不同要素价格不同生产成本不同(出口)商品价格不同2,各国更多地考虑在生产商品时,更多地组合充裕的要素生产成本不同。二、H-O 模型(即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的形成由各国生产要素禀赋比率的不同决定的,即要素禀赋比率的不同是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形成的基础。出发点:从各国生产要素禀赋比率的不同出发,论证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的形成。三、意义:发展了比较优势理论。具体表现在:要素禀赋理论用各国生产要素禀赋比率的不同说明了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在理论上是一种创新。 H-O 从一国经济结构中的资本,土地,
19、劳动这些因素来解释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的形成,更接近经济运行的现实,从而加强了理论的实用性。消极方面: 给人们形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资源优势论。第四节 里昂锡夫之谜“谜”在:对 H-O 进行实 践, 发现美国进口的都是资本密集型的产品,出口的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有悖于 H-O 模型。第五节 国际贸易新理论、 技术差距论波斯纳当一国通过技术创新研究开发出新产品后,它可能凭借这种技术差距所形成的比较优势向他国出口这种产品,这种技术差距讲持续到外国通过进口此新产品或技术合作等方式逐渐掌握了该先进技术后才逐步消失。技 术 差距理 论 是当代国 际 分工和 贸 易格局形成的基 础 。二、产品生命周
20、期理论弗农根据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技术的变化而形成不同的周期。1,创新期:少数创新国从事创新产品生产,产品为技术密集型,出口而获得高额垄断利润。2,成熟期:由于利润,一般发达国通过购买专利或仿造也能生产原创新产品,此时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一般发达国获利更多,创新国因此可能退出并研发新产品。3,标准期:产品已无技术可言,一般发展中国家也能生产,此时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一般发展中国家占优势,发达国可能推出并与创新国产生进口竞争。# 发 展:从技 术 的 创 新和 传 播角度解 释 了国 际 分工和 贸 易格局的形成。 动态 的 发 展了比 较优势 理 论 和要素禀 赋 理 论 。三、产业内贸易理论(部门内
21、贸易理论)1,产业内贸易:两国之间相互进口出口属于同一部门或同一类别制成品的贸易。2,为什么会发生产业内贸易?需求偏好相似理论林德:从需求角度对产业内贸易的发生作出解释:一国成为出口的商品应当以本国消费作支撑; 两国消费结构越接近,越容易在另一国找到市场,两国间贸易量就越大。规模经济理论克鲁格曼:从供给角度解说产业内贸易发生的根本性原因:垄断竞争市场条件下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必然结果。表现为把有限资源用于系列产品中的某个产品的生产,以此来做大规模。 (做大规模的好处:a,获得规模经济的效益,即在一定范 围内,成本递减,效益递增。 b,形成产品差异化,形成“人无我有”的竞争优势,有利于企业的竞争)
22、四、发展: 绝对和相对 成本理论仅仅强调劳动 型成本的优势,而产业内贸易强调规模性优势,在此基础上突出了竞争优势,从而形成产业内的分工和贸易。第三章 贸易政策理论一、对外贸易政策的一般概述:1、内涵: 跟一国的经济发展战略联系在一起 进出口商品政策与一国的产业政策联系在一起 国别贸易政策根据经贸关系变化2、类型: 自由贸易政策:对出口不鼓励,对进口不限制的政策保护贸易政策:对出口鼓励,对进口限制的政策3、历史演变: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确立前:保护贸易政策为主导(原因:物资匮乏)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确立时期:自由贸易政策为主导(英国)垄断 时期:超保护贸易政策(目的:占领国际市场)一战 至今:自由贸
23、易与保护贸易互相交织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保护贸易)第二节 保护贸易政策理论一、重商主义理论:重视商业,认为社会财富是货币,货币从流通中来。主张发展对外贸易,实现货币净流入。早期重商主义:只出口,不进口货币差额论(15ct-16ct 中)晚期重商主义:多出口,少进口贸易差额论(16ct 中-17ct)根本上 说 是 错误 的, 财 富不来自流通,而来自于生 产过 程。斯密: 劳动创 造 财 富。二、李斯特的保护贸易政策理论(“幼稚产业保护”理论)自由竞争时期反对的呼声1、对自由贸易理论提出批评:认为每个国家实施的贸易政策应从本国生产力水平出发,不能“一刀切”。而自由贸易政策理论忽视了这
24、一点,这对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国家是不利的。2、保护对象“幼稚产业”:产业在起步阶段收到国外强大的竞争压力,通过保护能够逐步走强,达到自主程度的产业。简言之,即幼稚的但有发展希望的产业。3、保护手段:关税,关税税率不能太高,太高则割断了与国外的联系,且不同阶段税率应有变化。4、保护期限:30 年对经济发 展水平落后的国家十分有利。 防御性, 积 极三、垄断时期超保护贸易政策1、在垄断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对国外市场实行进攻性扩张,带有明显侵略性 。2、目的:为了让高度发展的产业去抢占国际市场。 进 攻性,消极3、手段关税,贸易条约, 奖出限入措施4、与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区别:目的不同,保护对象不同,
25、保护手段不同5、理论基础:凯恩斯的贸易乘数理论。 (贸易乘数理论建立在投资乘数理论的基础上:政府的一笔投资,产生的国民收入几倍于政府投资数额)贸 易乘数理 论 的 乘数效益 :一国由 扩 大出口,减少 进 口所 获 的 贸 易顺 差在乘数作用下会比倍数增加国民收入,从而增 进 一国的就 业 和 经济 增 长 ,贸 易 顺 差就会首先使出口部 门 收入增加,从而 扩 大消 费 ,进而引起其他 产业 部 门 生 产 的增加,就 业 的 扩 大。如此循 环 ,国民收入的增加量是出口增加量的若干倍。四、新贸易保护政策特点: 限制进口措施的重点从关税壁垒转向非关税壁垒。被保护的商品范围不断扩大。从国家贸
26、易壁垒转向区域性贸易壁垒。奖出限入措施的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从贸易保护制度转变为系统化的管理贸易制度。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一 、发展初期进口替代对外贸易政策:是指利用国内的工业制成品来替代同类的进口产品,以发展名族工业、改善国际收支,也即国产化的战略。二、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口导向对外贸易政策:是指通过建立面向国际市场的加工工业,增强本国制成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以出口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繁荣。第四章 国际贸易措施第一节 关税措施一、概念:已过海关在进出口商品经过关境时,向本国的进出口商所征收的一种税。二、特点:同其他税收一样,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预订性。除此之外,还有三个特点
27、:是一种间接税,纳税人是进出口货物的当事人,负税人是最终消费者 课税主体是 纳税人,是本国的进出口商;课税客体是进出境的货物 具有涉外性,是对外政治经济斗争的一种手段。三、种类:1、按征税对象或商品流向划分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进口税:是进口国海关在外国商品输入时对本国进口商所征收的关税。 通常分为最惠国税和普通税两种。出口税:是出口海关在本国商品出口时对出口商所征收的一种关税。 (经济发 达国家一般不征收出口税)过境税:又称通过税,是对通过其关境的外国商品所征收的一种关税。2、按差别待遇和特定的实施情况划分进口附加税,差价税,特惠税,普遍优惠制(普惠税)进口附加税:是指进口国家对商品除征收一
28、般的进口正税外,还根据某种特定的目的再征收的关税。 最常见的有反补贴税和反倾销税。 目的: 为 了 维护贸 易的公平性差价税:又称差额税。当某种本国生产的产品的国内价格高于同类的进口商品价格时,为了削弱进口商品的竞争能力、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按国内价格与进口价格间的差额征收的关税就叫差价税。 最典型:欧盟 对进 口的 农 畜 产 品征收差价税。特惠税:是指对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或部分商品,给予特殊优惠的低关税或免税待遇的一种关税制度。普遍 优惠制: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给予优惠关税待遇的一种制度。按普惠制征收的称为普惠税。 普惠税三个原 则 :普遍的,非歧 视 的,非互惠的。四、征收
29、方法:征收方法主要有从量税和从价税,在此基础上又有混合税和选择税。1,从量税:是以商品的重量、数量、容量、长度和面积等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关税。 公式:从量税税 额 =商品数量 *单 位从量税率2,从价税:是按进口商品的价格为标准计征的关税,税率表现为货物价格的百分率。 公式:从价税税 额 =进 口 货 物 总值 *从价税率3,混合税:又称复合税,是对进口商品同时采用从量税和从价税征收的一种方法。 公式:混合税税 额 =从量税 额 +从价税 额4,选择税:对某种商品同时规定从量税和从价税,征收时由海关选择其中一种征税作为该商品的应征关税额。第二节 非关税措施/壁垒一、概念:非关税措施(简称 N
30、TBs),是指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二、特点:灵活性、有效性、隐蔽性、歧视性。三、种类:1,进口配额限制(进口限额):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以内,对于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主要有绝对配额和关税配额两种。 P68关税配额和绝对配额不同之处在于:绝对配额规定一个最高数额,超过最高数额进口商就不准进口。而关税配额在额度计划内可享受优惠关税或免税,超过额度商品仍可进口,但超过部分在征收关税时按较高的关税计征。2,“自动”出口配额:又称“自动”限制出口,是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家的要求或压力下, “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制。3,进口许可证制:
31、是政府颁发的凭以进口的证书。从进口许可证与进口配额的关系上分,进口许可证可分为有定额的进口许可证和无定额的进口许可证。从商品许可程度上分,进口许可证可分为公开一般许可证和特种进口许可证。4,外汇管制:是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限制来控制商品进口,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 的汇价的一种制度5,进口押金制(进口存款制):即进口商在进口商品时,必须预先按进口金额的一定比例和规定的时间在指定的 银行无息存放的一笔现金。6,技术性贸易壁垒(TBT)运用最广,歧视性最强技 术标准:商品必须符合一些极为严格、繁琐、近乎苛刻的技术标准才能进口。卫 生检疫规定:是指进口国以公众健康为借口制定的
32、复杂的、严格的、经 常变化的检疫规定,使外国产品难以 满足要求,从而起到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的作用。商品包装和标签的规定:是指一些发达国家对进口商品的包装和标签的内容加以严格的规定。7,绿色壁垒:是一种新兴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是指一国以保护有限资源、生 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通过制定苛刻的 环境保护标准来限制国外产品的进口。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绿 色关税和市场准入 绿 色技术标准绿 色环境标志绿 色包装制度绿 色卫生检验制度绿 色补贴制度8,国内税:通过对进口商品征收国内税的方法来限制进口。9,进出口的国家垄断:在对外贸易中,对某些或全部商品进口、出口规定由国家机构直接经营,或者把商品的进口或出口的
33、 垄断权给予某垄断组织。10,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国家制定法令规定政府机构在采购时要优先购买本国产品。11,海关估价:进口国通过提高进口货物的海关估价来增加货物的关税负担和限制进口。12,繁琐的通关手续。第三节 鼓励出口措施鼓励出口措施是指政府通过经济、行政和组织等方面的措施,促进本国商品的出口,开拓和扩大国外市场。 P76一、出口信贷:是指一个国家的银行为了鼓励出口、加强商品的竞争能力,对本国出口厂商或国外的进口场上提供的优惠贷款。按时间长短分,出口信贷可分为短期信贷(180 天以内,有的国家为 1 年)、中期信贷(1-5 年)、长期信贷(5-10 年)。按不同对象、 资金使用的不同形式划分
34、,可分为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买方信贷:出口方银行向外国的进口场上(即买方)或进口方的银行提供的优惠贷款。卖方信贷:出口方银行向出口厂商(即卖方)提供的优惠贷款,使其具有竞争力。二、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是国家为了鼓励出口对本国出口厂商或商业银行向外国进口场上或银行提供的信贷,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出面担保,一旦出现外国债务人拒绝付款时,按照承担的数额给予补偿。三、出口补贴:是指国家为了降低出口商品价格,加强竞争能力,对出口商品给予出口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优惠待遇。这是被 WTO 禁止的一种不正当的贸易行为。四、商品倾销:是指出口国家的出口厂商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格,甚至低于商品生产成本的价格在国外市场抛
35、售商品,以占领国外市场的行为。收到被倾销国的制裁。主要分为:1,偶然性倾销。2,间歇性或掠夺性倾销3,长期性倾销五、外汇倾销:是出口企业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进行商品倾销以争夺国外市场的一种特殊手段。有利于本国的出口六、促进出口的组织措施。1,设立专门组织,促 进出口2,建立商业情报网3,组织贸易中心和贸易展览会4,组织贸易代表团和接待来访5,组织出口商的评奖活动七、经济自由区:是指在一个国家交通便利的地方、在观景意外画出一定范围,对外采取特殊的开放政策,用减免关税、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等优惠方法,发展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或吸收外资,引进技术,发展外向型工业及其他事业,以增加本国就业,扩大出口,赚取外汇,达到发展经济母的的区域。一般类型:1,贸易型的经济自由区2,工业性的经济自由区3,综合性的经济自由区4,科学性的经济自由区5,其他类型的经济自由区,如:自由边境区、过境区、保税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