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自己命制的几个题目.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274298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己命制的几个题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自己命制的几个题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自己命制的几个题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自己命制的几个题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自己命制的几个题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自己命制的几个题目:30(25 分)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我们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展开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探究主题一 东西方政治文明比照我国古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一部具有世界眼光,记述当时中华民族所知的那个世界的历史。在 史记中,司 马迁记述了朝鲜、越南、印度以及中亚各国的历史。史学界认为,希罗多德( 约公元前 484425 年)是第一个具有“世界眼光” 的史学家,所著历史是西方最早的一部“世界史”。他笔下的世界,除希腊本土外,还包括了西亚、北非、黑海沿岸、地中海沿岸、意大利等许多地方。 -张 广勇全球通史导论 (1)根据材料,说明古代世界文明所呈现出的特点。(2

2、 分)结合古代中国、希腊和罗马的政治文明印证这一特点。(3 分)(1)特点:古代世界文明呈现出明显不同的地域特色。(2 分)印证:古代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希腊的城邦政治特别是雅典的民主政治、罗马完备的法律体系各具特色。(3 分)探究主题二 东西方经济文明交流美洲作物引进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甘薯、马铃薯这样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的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果蔬,又有烟草、陆地棉(美棉)这样的嗜好作物和衣被作物,总数超过二十种。在不长 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究其原因,与明清以来人口激增导

3、致的人地矛盾加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王宝卿明清以来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外来作物的传入引种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6 分)(2)影响:丰富了农作物的种类,改变了农产品结构;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缓解了人口激增的压力;推动了农业商品化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等。(6 分,答出三点即可)探究主题三 东西方思想文化碰撞传统文化认为“ 中国” 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称“夷”(未开化的野人)。 鸦片战争前人们认为西方的科学技术是“奇技淫巧” ,皆 “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 士类。”鸦片战争后先是一些有识之

4、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 ,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 的浪潮。 19 世纪 60 年代起,“天朝”与“ 夷”的对称演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 的对称, “夷务” 也就演变为“ 洋务”。 -王中禄 天朝上国的反思(3)根据材料分析,人们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态度变化的原因。(6 分)(3)变化:由排斥到接受。(2 分)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先进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的思想成为一股社会思潮;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掀起洋务运动。(6 分)(4)通过对“东西方文明”的探究,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6 分) (4)启示:尊重

5、文明的多样性(或尊重各国优秀文明及其历史传统);加强东西方文明交流;对待东西方文明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6 分)2013 校模拟28 (24 分)探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我们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展开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探究主题一 东西方政治文明的并存(古希腊)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 人员 的频繁扩散、迁入、交流,侵蚀、瓦解着古希腊血缘亲族组织 。在 进入阶级社会时,地缘战胜血缘、私有制战胜原始血族共产制,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中华文化主要发祥地中原地区,属于 辽阔领域精耕细作型 农耕经济,生 产力的发展并没有使这里的血缘纽带遭受侵蚀,

6、导致氏族首领的直接转化 为统治阶级新贵,形成君主集政 权、财权神权于一身的格局。(1)依据材料,指出中西两种政治文明的差异,及存在差异的原因。 (8 分)(1)西方:民主制度。东方:君主专制(2 分)原因:(1)古希腊是多山多岛自然地理环境,而中国是辽阔的大平原。(2)古希腊是多种经济形态并存,而中国则是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3)古希腊的血缘关系遭到破坏,而中国的血缘关系末遭到破坏。 (6 分)探究主题二 东西方经济文明的交流美洲作物引进中国,大多 发生在明清时期, 总数超过二十种。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究其原因,与明清以来人口激增导致的人

7、地矛盾加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王宝卿明清以来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2)结合所学,分析美洲作物的引入对明清时期社会发展的影响。 (6 分)(2)影 响 : 丰 富 了 农 作 物 的 种 类 , 改 变 了 农 产 品 结 构 ;粮 食 产 量 大 幅 度 提 高 , 缓 解 了 人 口 激 增 的 压 力 ;推 动 了 农 业 商 品 化 发 展 , 促 进 了 商 品 经 济 的 发 展 ;改 善 了 人 们 的 生 活 等 。 ( 6 分 , 答 出 三 点 即 可 )探究主题三 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冲突近代中外文化交流是在冲突中进行的,并且中国文化 处于劣 势。

8、中西文化之 间的这种落差,影响了一些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的 态度,出 现了两种极端的 倾向:一是“ 保存国粹”,一是“醉心欧化”以上一方趋 于保守,另一方又过于盲目,他们对中西方文化优劣问题的评价都过于偏激。张腾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及其作用(3)作者主张对近代中西方文化采用怎样的观点进行评价?针对中西文化“两种极端的倾向” ,请选择其中一个,谈谈你的看法。 (10 分)( 3) 观 点 : 辩 证 的 观 点 。 ( 2 分 )评 价 : “保存国粹”19 世纪 60 年代,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这就是主张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保留中国固有的政治制度和儒家思想文化。在思想文化

9、方面就属于“保存国粹” 。(2 分)洋务派的这种思想主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学习,并推动了洋务运动的进行,从而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的进程。但阻碍了中国在更深层次上对西方的学习。最后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6 分)评 价 : “醉心欧化”1915 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主张全面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和科学技术,并且要求彻底批判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就属于思想文化上的“醉心欧化” 。 (2 分)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给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以沉重打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但这种观点存在着严重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对西方文化的盲

10、目崇拜。 (6 分)2012 市模拟 28.(25 分)近代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各种经济理论应运而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广 义地说,重商主义可以说是政府所采取的干涉政策,目的在于促进国家繁荣和增强国家力量。这种学说 的核心主张是一个国家的繁荣程度依据 该国国内所拥有的贵重金属数量而定。把各种重商主 义的原则付诸实践是西欧 许多国家 16、17 世纪历史的特征。菲利普李 拉尔夫世界文明史(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 16、17 世纪的西欧国家是如何“把各种重商主义的原则付诸实践的”?(4 分)试运用全球史观加以评价。(2 分)(1)实践:殖民掠夺;商业贸易;黑奴贸易;海盗劫掠;商业战争;

11、(4 分,答出四点即可)评价:促进了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促进了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 (2 分)材料二 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阶级的经济学说和政策主张,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同 发展阶段上具有不同的意 义和作用。因此,不应抽象的议论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的是非功过,不能脱离特定的历史阶段评判它们的成败得失。只有把特定的学说和主 张放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上来考察,才能准确地评定它们的特定历史地位。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 预主义各自具有特定的 历史适应性,不能出 现历史错位。吴易风 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论争的历史考察(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来评价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2

12、 分)运用这一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对其中一种经济理论进行评价。(6 分)(2)方法:历史的评价,把事物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 (2 分)经济自由主义: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经济自由主义应运而生。它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对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分)但当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爆发后,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却难以摆脱危机,这显示了经济自由主义的缺陷。 (3 分)国家干预主义:20 世纪 30 年代,当经济自由主义面对经济危机束手无策时,国家干预主义应运而生。它帮助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促成了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的到来。 (3

13、 分)但到 20 世纪 70 年代,当资本主义经济陷入“滞胀”时,说明了国家干预主义也有其不足之处。 (3 分)说明:指出分析方法得 2 分。 评价 6 分。对于两个经济理论的评价,都从 积极、不足三个角度 进行分析,每点 3 分,共 6 分。材料三 国家干 预主义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实行社会福利制度,当前欧洲许多国家由于高福利的社会制度而深陷债务危机,而中国却在 积极构建覆盖城 乡的社保“网”。对此,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田德文评论说:“危机暴露出一些国家寅吃卯粮无力负担高福利的弊端,欧洲可能因此进入去福利化进程。但 这不能否定高福利制度本身的 积极意义。相比之下, 现阶段的中国需要探讨的并非高福利是

14、否可行,而是如何补上 历史欠账,构建覆盖城 乡的社保制度网。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保制度“网”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10 分)(3)观点: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保网有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但应该做到量力而行。(4 分)二战后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实行社会福利制度,缓和了社会矛盾,刺激了经济发展,是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黄金时期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国构建社保网,有利于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3 分)西欧国家的高福利,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加重了财政负担,是当前欧洲出现债务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中国建立社保网应遵循量

15、力而行的原则,避免出现大的财政赤字。 (3 分)说明:观点明确,符合逻辑得 4 分。 观点不够明确,糅合在史实中,最多得 2 分。联系西方福利建设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史实,说明社保网建 设的必要性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即可,需做到史论结合,得 6 分;没有史实,只说社保网建设的意义或重要性,内容空洞,最多得 2 分。2012 校模拟 28.(26 分)近代以来,人类逐渐实现了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欧洲的经济发展史来看,至 迟到中世纪的晚期,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如包买制度、手工工场,逐渐得到了发展,商业资本也因此得到了迅猛发展。这在西方史学家眼中,被称为“前工业 革命

16、” 的资本主 义, 这些东西在我国历史上也有,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这些东西都是农业社会中的、以手工 劳动为主的生产, 农业 仍然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经济增长的方式与工业革命以后的情形有本质的不同。孟彦弘中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1)依据材料,概括欧洲“前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特点。(6 分)雇佣劳动;手工生产;农业文明的产物(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材料二 无论是汤因比的“突变论”, 还是克拉潘的“ 渐进论 ”, 至少有两大共同的“ 漏洞”,一是把工 业革命理解为一 场纯经济的变革,忽 视这场变 革的社会、政治和文化 现象及其实质。例如“渐进论 ”侧重在经济领域以机器取代

17、手工劳动,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工厂制度取代手工工场的重大变革,把工 业革命的内涵局限于经济和技 术发展方面 杨 杰英国现代化的初级阶段:工业革命(2)作者认为在研究工业革命时应采用怎样的观点?(2 分)依据作者观点,谈谈工业革命内涵。(8 分)观点:全面的观点。或现代化的观点。内涵:经济上,机器生产和工厂制度的形成;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建立,工业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社会主义运动兴起等。文化上,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产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的兴起。社会上,人们应用工业革命的成果,生活日渐现代化。 材料三 中国所承袭的巨大的遗产中,包孕着可 诱发现代社

18、会的因素,这些积极因素在一定条件的作用下可刺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演变;但是,作为总体特征的中国前现代社会如果没有外来刺激,即使中国社会中存在着“ 资本主义萌芽”,也无法出现资本主义,中国仍将处于前现代状态。高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教训(3)评述作者关于近代中国转型的观点(10 分)(3)作者认为中国本身虽然存在着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但是在外部力量的作用下才实现社会转型的。 (4 分)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下,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没有使中国出现工业革命,实现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2 分)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带来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

19、生产方式,使中国开始产生近代机器大生产,如洋务企业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同时,先进的中国人也开始提出“中体西用”及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主张。并为之先后进行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这一切都促使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4 分)28.(22 分)不同的历史时期,史学研究会反映出不同时代特征并赋以其不同的研究内容。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李贽(15271602),明末思想家和进步史学家,在史学研究上主张“受人国家之托者,慎无刻舟求剑”。在此史学理 论的指导下,他 对战 国至明神宗以前的人物和事件进行重新梳理和分析,并按照自己的观点, 对一些人物,事件和言论写了专

20、论或简短评语,然后结集成书。流传于世的史学著作主要有 藏书和续藏书 等。(1)依据材料一,指出李贽的史学研究主张。 (2 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史学理论诞生的历史条件。 (6 分) (1)目的:告诫统治者要发展的看问题(历史) 。 (1 分)条件: 政治上:专制腐败的王朝政治;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文化上:科举制度(或八股取士)使思想界因循守旧;理学占统治地位。历史上:前代和当代史学积累;:李贽自身努力(5 分)材料二 从史学思潮来看,在工业化早期影响最大的是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史学从 19世纪初开始就取代了理性主义史学而占据西方史坛的主导地位,是有其深刻的社会

21、历史原因的。进入 19 世纪以后,浪漫主义思潮之所以来势凶猛、迅速席卷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正是因为它适应 了欧洲不同社会阶层的心理需求,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 19 世纪初浪漫主义史学发展的原因。 (6 分)(2)原因:工业革命推动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法国大革命及对理性王国的失望(或答欧洲各国民族主义思想的崛起) ;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为浪漫主义提供了视角;史学发展顺应反封建斗争和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需要。 (6 分)材料三 “史界革命不起, 则吾国遂不可救”;“后世专制政体日以进步,民气学风日以腐败,其末流遂极于今日。推病根所从起,实由认历史为朝

22、廷所专有物,舍朝廷外无可记载故也”。 “今日欧洲民族主义所以发达,列国所以日 进文明,史学之功居其半焉。然则,但患其国无兹学耳,苟且有之,则国民安有不团结,群治安有不进化者?” 1902 年梁启超新史学(3)据材料三,简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史界革命”的实质及其社会意义。 (8 分)(3)目的:救国,为推翻专制统治做思想舆论准备。 (2 分)实质:其实质就在于革除封建史学之弊端,建立资产阶级“新史学” 。 (2 分)意义:推动近代学术发展;增强民族危机意识和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思想解放;为近代政治变革奠定基础。 (4 分)(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史学研究的认识。

23、(4 分)(4)认识:史学研究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史学研究历来是和对现实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关注社会现实、与时代同行,是史学研究的传统之一。史学研究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等等。 (言之有理即可,4 分)2013 年 1 月济南市模拟24 (14 分)一百多年来,史学界和经济学界对工业革命进行了深入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国内外学者把工业革命定义的研究分为工业组织学派、技术学派、能源学派这些研究从不同侧面抓住工业革命的特征,成 为后来工 业革命研究的起点。舒小昀工业革命定义之争(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个学派从不同侧面抓住的工业革命 “

24、特征” 。 (6 分)材料二 无论是汤因比的“突变论”, 还是克拉潘的“ 渐进论 ”, 至少有两大共同的“ 漏洞”,一是把工业革命理解为一场纯经济的变革,忽 视这场变革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现象及其实质。例如“渐进论”侧重在经济领域以机器取代手工劳动,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工厂制度取代手工工场的重大变革,把工业革命的内涵局限于 经济和技术发 展方面 杨 杰英国现代化的初级阶段:工业革命(2)作者认为在研究工业革命时应采用怎样的观点?(2 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变革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现象”各是什么?(6 分)(1)工业组织学派:手工工场到工厂再到大企业时代;技术学派: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能源学派:

25、煤的广泛运用及石油、电力作为新能源的应用(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的到来) 。 (6 分)(2)观点:全面的观点。(2 分)现象:社会上,人们应用工业革命的成果,生活日渐现代化;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建立,工业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社会主义运动兴起等;文化上,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产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6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马丁 路德是 16 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提出的具有人文色彩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 义” :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 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

26、上帝的信仰1517 年 10 月,路德以学 术争论的方式在维滕堡大教堂的大 门上张贴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由此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改革后创立的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对欧洲历史发展产生了深 远影响。材料二 这 个康有为冀图创 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而自己则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戊戌年春出版的孔子改制考、 春秋董氏学和再版的新学伪经考(1891 年初版 )就是这一活动的代表作。袁伟时慈禧、康有为的两面性及其启示 材料三 (孔教运 动发端于 1885 年前后,随着戊戍 变法的失败而告一段落。 )康有为建立孔教不仅是现实的刺激, 传统的制约,更是 维新的

27、需要。按历史轨迹传下来的孔子思想已不能挽回国将不国的局面,作为改良者不可能将其抛掉,他们试图添进新内容,使之重新适应历史的发展。康有为只有把孔子塑造成改制因革的教主,他的变法维新才是合理的,才能减少阻力。国家数字文化网关于清末民初的孔教运动请回答:(1)为什么说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思想具有人文色彩?并分析指出“因信称义”思想的实质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应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康有为“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并指出康有为维新宣传的特点是什么?(1)因信称义学说强调个人得救是通过自身的信仰,而非通过教会,肯定了人价值和作用,因而具有人文主义的色彩。实质: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2)理解:维新运动作为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康有为希望通过创立孔教,把儒家思想由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改造为资产阶级变法的思想基础。 特点:利用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