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强势学科.docx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264870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强势学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强势学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强势学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强势学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强势学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路与系统”学科是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本学科起步早、起点高,1981 年开始招收硕士生,1990 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确定为电子工业部重点学科,1996 年经国务院批准,与原杭州大学联合成为博士生培养单位,“电路与系统“博士点开始招收博士生。2003 年经教育部批准获与浙大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资格。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在科研开发、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曾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二等奖在内的各类奖励二十余项。学科现拥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3个,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技术)1 个;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2名,浙江省 151工程 人才 7人,博

2、士生导师 3人,教授17人,副教授 31人,共享院士 2名,同时设有浙江省特聘教授岗位。本学科主要在集成电路设计与 EDA技术、新型电子器件与应用、光电系统集成技术等方向上开展研究工作。在学科带头人孙玲玲教授的带领下,目前承担了 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事电子预研等一大批高水平的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国际合作与企事业委托项目,研究成果处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成果处国际先进水平,在研科研经费近 2000万。“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浙江省 20个重中之重学科之一,是浙江省唯一的一个控制类重中之重学科。现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和“检测技术与自动

3、化装置”等五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是国家和浙江省自动化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经过多年的建设,本学科已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理论和应用相结合、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其中共享院士 3人,正高职称 22人(博士生导师 5人),副高职称 3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 45人(其中博士后 10人); 现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 1 人,浙江省中期年突出贡献专家 1人,浙江省特聘教授 1人,省“151”人才8人,新世纪 151重点资助人员 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1人。目前,学科所在学院有在校本科生 1500余人,硕士研究生 200余人,与浙江大学联合培

4、养博士生15人。本学科有控制理论及应用、系统建模与信号处理、智能机器人、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先进制造及装备自动化三个主要研究方向。承担国家、国防、省部等科研课题 150余项,科研总经费 3500余万元,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973”及国家发改委重大专项等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项,国家发明三等奖 1项,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省部级一等、二等科技进步奖共 11项。近几年在国际和国内重要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600余篇,其中 250余篇被三大检索收录;出版著作 20余部。学科实验室总面积 3000余平方米,设备总资产达 3000余万元。本学科高度重视国际合作与国际交流

5、,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爱尔兰和加拿大等知名大学,建立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关系。“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的建设对我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防科研和信息产业科技进步等,将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为浙江省重点学科(A 类),1981 年就开始招收的硕士研究生(挂靠在电子科大等单位),1993 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 年与我院合办的杭州富通软件有限公司获准设立国家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在本学科中已经有计算机学院和软件学院两个专业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教育技术学等四个本科专业,拥

6、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 年)和计算机应用技术(1993 年)、计算机软件与理论(1998 年)、计算机系统结构(2005 年)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1993 年)是浙江省属高校中计算机类最早获批准的硕士点。1999 年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批准为浙江省重点学科,2003 年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被批准为信息产业部重点学科和浙江省重点扶植学科。2003 年获得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两个领域的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经过多年的建设,本学科已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理论和应用相结合、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其中教授 18人、副教授 34人、具有博士学

7、位教师 28人、硕士学位教师 53人、博士生导师 2 人、浙江省“151 人才工程”一、二层次 6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4人。已培养相关专业本科生、硕士研究生 3000余人。学院现有本科生 2300余人、研究生200余人。本学科已在嵌入式技术与应用、网络与信息安全、智能信息系统与信息处理、图形图像处理及应用等四个主要研究方向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承担了一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总装军事电子预研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7 项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其中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1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3项,国家

8、发明专利 4项。近五年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 520余篇,其中 SCI、EI、ISTP 收录 230篇,出版学术专著 6部。这些研究成果为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和浙江省经济建设做出应有贡献。本学科还拥有信息产业部计算机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财政部专项资金资助的虚拟现实重点实验室、网络教育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财政厅专项资金资助的电子政务实验室,与美国 SavaJe公司合作的 TD-SCDMA研发中心等。学科实验室总面积 4000余平方米,设备总资产达 3000余万元。这些实验基地的建设与发展为本学科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学科重视与国内外同

9、行的交流与合作,每年邀请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访问、讲学,并派遣学术骨干到国外访问、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承办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和国内学术会议,还和德国安哈特应用科技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城市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学生交流、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成果。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为浙江省重点学科,本学科于 1994年开始招收通信与电子系统方向硕士研究生。2000 年1月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点,同年被评为信息产业部重点学科。本学科具备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授予权,“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具备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经过多年的建设,本学科已经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理论和应用相结合

10、、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正高职称人员 11人,副高职称人员 1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3人,浙江省“151 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员 3人,浙江省“151 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员 3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2人。现有教师 60余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23人。现有博士生导师 1人,硕士生导师 28人。本学科现有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所,在财政部专项经费资助下建设了无线通信技术实验室,在省信息产业厅的支持下,成立了浙江省无线宽带网络技术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熊猫电子集团联合成立了“熊猫杭电通信技术研发中心”。经过二十多年的科研积累和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形成了无线通信系统、光通信系统、软

11、件无线电技术、通信 ASIC设计、多媒体通信与技术等五个特色鲜明、相对稳定并有明显优势的研究方向。本学科一直承担着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从事着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的前沿课题,在该学科领域的研究系统、深入。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项,国家“八五”重点攻关项目 1项、国家级项目 2项,“十五”军事预研重点项目 1项,电力部重点科技项目 1项,国防科研项目 15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项目 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0项,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 1项,省测试基金项目 2项,厅局级项目数十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一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

12、二等奖一项,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各一项、二等奖二项,获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一项,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电力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全军科技进步四等奖一项,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三项,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一项,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七项、发明专利 1项、实用新型专利 1项,受理专利 12项,软件著作登记权 13项。出版专著 6部。近五年来发表学术论文三百余篇,其中 SCI收录论文 20余篇、EI 收录论文 50余篇、ISTP 收录论文

13、60余篇。这些科研成果为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和浙江省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本学科一直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每年邀请国内外专家前来访问、讲学,并派遣学术骨干到国内外访问、交流和科研合作。积极承办国际学术会议和国内学术会议,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为浙江省重点学科,本学科于 1985年开始作为电路与系统硕士点中的一个独立方向(通信与电子系统)招收研究生,1998 年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点,2000年批准成为浙江省重点扶植学科,2002 年批准成为浙江省重点学科。本学科具备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授予权,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具备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经过多年的建设,本学科

14、已经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理论和应用相结合、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正高职称人员 16人,副高职称人员 1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3人,浙江省“151 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员 3人,浙江省“151 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员 3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2人。现有教师 60余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24人。现有博士生导师 1人,硕士生导师 28人。本学科现有信息与电子系统研究所,拥有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 信号与信息处理实验室,在财政部专项经费资助下建设了通信与信息对抗技术实验室。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 36研究所联合成立了“信息对抗技术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在知

15、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的研发上有紧密的合作关系。经过二十多年的科研积累和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形成了信号处理、数字通信技术、个人通信与移动通信、图像处理与传输、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等五个特色鲜明、相对稳定并有明显优势的研究方向。本学科一直承担着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从事着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的前沿课题,在该学科领域的研究系统、深入。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项,国家“八五”重点攻关项目1项、国家级项目 2项, “十五”军事预研重点项目 1项,电力部重点科技项目 1项,国防科研项目 15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项目 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10项,教

16、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 1项,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专项任务项目一项,省测试基金项目 2项,厅局级项目数十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一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项,电力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各一项、二等奖二项,获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一项,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全军科技进步四等奖一项,浙江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三项,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一项,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七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 1项,受

17、理专利 12项,软件著作登记权 13项。出版专著 6部。近五年来发表学术论文三百余篇,其中 SCI收录论文 20余篇、EI 收录论文 50余篇、ISTP 收录论文 60余篇。这些科研成果为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和浙江省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本学科一直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每年邀请国内外专家前来访问、讲学,并派遣学术骨干到国内外访问、交流和科研合作。积极承办国际学术会议和国内学术会议,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1990年我校“机电控制及其自动化”硕士点获准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21998 年,我校文贵林教授从事“金刚石超精密车削”、“磁盘超声波车削技术”和“复合电解精密抛光技术”研究,周千恂教授从事

18、“激光打孔”等军事预研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研究,在“精密制造与特种加工”方向上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19951998年,张云电教授从事“超声波珩磨装置开发”、“薄壁缸套多孔加工方法”研究,在“精密制造与特种加工”方向上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上述培养研究生工作为获得“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硕士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98 年“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硕士点被授权,自 1999年起我校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取得了长足进展。2005年被批准为浙江省省级重点学科。2005 年开始,该硕士点直属于我校机械制造极其自动化研究所管理,设特种加工理论与技术、超声应用工程、CA

19、D/CAE/CAM/PDM、精密测量与控制技术和数字化制造技术等 5个研究方向。经过 10多年的建设,本学科已发展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业务技术水平高、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学科研人员 14人,其中教授 4人、副教授 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6人,硕士学位 6人,省“151 人才工程”一二层次 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2人。拥有特种加工实验室(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CAD/CAM/CAT 实验室、精密制造实验室等 3个学科实验基地。先后承担了 3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获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1项、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其他奖励 2项、

20、获国家发明专利 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 9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 10余篇,出版专著 5部。该学科点的建设得到了国家、省、校各级的大力支持。中央财政部在20022003 年投入 100万元用于特种加工实验室的建设,在特种加工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了表面微结构设计与超精密加工实验室;20052006 年又投入 100万元用于表面微结构设计与超精密加工实验室、CAX 综合实验室的建设;浙江省财政厅在 20042005 年投入200万元用于 CAX综合实验室建设;学校在 20012002 年投入 250万元,在原来金工中心的基础上进行数控化和信息化改造,建成了CAX设计与制造中心;20032004 年又投入 260万元对精密计量、工程力学、振动测试技术等实验室进行扩建和新建。实验室总面积已超过 3000m,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超过 1000万元,其中万元以上仪器 156台;学科方向现有图书资料 4万册,学术期刊 154种,重要网络资源 5种,成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方向研究与实验创新平台的重要基础。学科的教学科研紧密结合浙江省作为全国制造业中心的发展实际,近 5年来,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规模逐年扩大,注重基础和能力的培养,兼顾研究方向的前沿性学科和科技发展的动态,为省内外培养和输送了一批制造业急需的高端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