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 语言上机指导手册目 录第一章 C 语言上机 环境第二章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第三章顺序结构程序设计第四章选择结构程序设计第五章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第六章数组第七章函数第八章编译预处理第九章指针第十章结构体和共用体第十一章 文件第一章 C 语言上机环境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 TC 集成环境的进入和退出;2、了解 TC 集成环境的设置;3、掌握 C 语言源程序的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操作;4、掌握 C 语言源程序的程序结构和书写风格。二、实验内容1、进入 TC 集成环境。2、熟悉 TC 集成环境以及菜单的使用。3、利用 TC 的集成环境,完成下面的程序。(1)输入下面的程序,保存后编译、运行
2、,查看程序的输出结果。#include “stdio.h“main()printf(“Hello,everyone!n“);(2)自己编写程序,输出下面的图形。* * * * * * * * * *My name isTC* * * * * * * * * *4、退出 C 的集成环境。5、再次进入 C 的集成环境,分别载入上面的程序,观察程序的运行结果。三、实验分析和总结第二章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进一步熟悉 TC 集成环境的进入、退出和菜单操作;2、初步了解 C 程序调试过程和方法;3、掌握 C 语言数据类型的定义方法;4、掌握 C 语言运算符的正确使用;5、掌握 C
3、 语言运算符的优先级和结合性。二、实验内容1、上机前人工分析下列程序,写出运行结果,上机运行后对比结果。(1)#include “stdio.h“ main()char c1=a,c2=b,c3=c,c4=101,c5=116;printf(“a%c b%ctc%ctabcn“,c1,c2,c3);printf(“tb%c %c“,c4,c5);输出结果:(2)#include “stdio.h“main()int i, j, m, n;i=8; j=10;m=+i; n=j+;printf(“i=%d, j=%d, m=%d, n=%dn“, i, j, m, n);输出结果:2、设原来 a
4、=12, 用 printf 函数输出下列表达式运算后 a 的值。(1) aa (2) a2 (3)a*23 (4)aaa(5)a(n2),n 的值等于5 (6)aaa*a输出结果:三、实验分析和总结第三章顺序结构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熟练掌握输入、输出函数;2、进一步掌握数据类型和不同数据类型变量的定义、使用;3、能够编写简单的顺寻结构程序。二、实验内容1、编写摄氏温度、华氏温度转换程序。要求:从键盘输入一个摄氏温度,屏幕就显示对应的华氏温度,输出取两位小数。 (转换公式:F= )2、编写程序,从键盘输入梯形的上下底边长度和高,计算梯形的面积。 (梯形求面积公式为)3、输入两个数据 a
5、 和 b,求它们的加、减、乘和除法运算。4、编写程序,从键盘上输入两个电阻的值,求它们并联和串联的电阻值,输出结果保留两位小数。三、实验分析和总结第四章选择结构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熟练掌握关系运算、逻辑运算以及条件运算符;2、熟练掌握 if 语句和 switch 语句;3、能够编写简单的选择结构程序。二、实验内容1、分析下面的程序片段,写出程序的输出结果。(1)int a,b,c,x=35;a=b=c=0;if(!a) x-;else if(b);if(c) x=3;else x=4;printf(“x=%dn“,x);(2)int a=3,b=5;switch(a-1)case 0
6、:case 1:b+=4;case 2:case 3:b*=4;case 4:b+=4;default:b/=4;printf(“a=%d,b=%dn“,a,b);(3)int a=5,b=4,c=3,d=2;if(abc) printf(“%dn“,d);else if (c-2d)=1)printf(“%dn“,d+1);elseprintf(“%dn“,d+2);2、编写程序(1)判断输入的年份是否为闰年。(2)输入4个数据,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输出。(3)输入三角形的三边 a,b,c,若能构成三角形,判断其是否为等边、等腰、直角还是一般三角形,分别输出“DENGBIAN” , “DENG
7、YAO”, “ZHIJIAO”, “YIBAN”;若不能构成三角形,则输出“Input Error!” 。(4)输入自变量 x 的值后,计算并输出 y 的值。计算公式:y=三、实验分析和总结第五章循环结构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循环的概念和术语;2、熟练掌握 for、while 和 dowhie 构成的循环语句语法结构;3、熟练掌握 break 和 continue 语句在循环语句中的作用;4、能够编写简单的循环结构程序;5、能够将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程序设计熟练运用。二、实验内容1、分别利用 for、while 和 dowhile 语句完成下面的程序。求1+3+5+7+99的和。2、
8、求1001000之内有多少个数满足各个数位立方和等于它本身,将统计结果输出。3、求序列 前20项和,并输出。4、求1000以内的完数。完数是指一个数所有因子之和等于它本身。5、编写程序,输出下面的图形6、求两个整数 m 和 n 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7、输入若干个正整数,求奇数和偶数的平均值。8、百马百担问题。有100匹马驮100担货,大马驮3担,中马驮2担,两匹小马驮一担。问大、中、小马各多少匹?9、打印输出乘法口诀表。三、实验分析和总结第六章数组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熟练掌握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数组的应用;2、熟练掌握字符数组和字符串的关系;3、掌握字符处理函数的使用;4、能够利用数组
9、编写简单的程序。二、实验内容1、输入10个数据,求这10个数据的最大、最小值。2、输入10个数据,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输出。3、输入一个正整数,将其转换为二进制并输出。4、判断一个正整数是个否为“回文数” 。所谓“回文数”是指一个正整数正读反读都是它本身。5、为3*4矩阵输入数据后,将其按照矩阵形式输出,并求最大值和最大值在矩阵中的位置。6、有篇文章共3行,每行120个字符,统计大写、小写、数字和其它字符的个数,并将统计结果输出。7、打印输出杨辉三角前10行。三、实验分析和总结第七章函数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熟练掌握 C 语言函数的定义;2、熟练掌握函数的调用、参数传递;3、熟练掌握函数的嵌套、
10、递归调用;4、掌握变量的属性和变量的存储类别;5、能熟练编写 C 语言的自定义函数。二、实验内容1、编写自定义函数,求三个数的最大值。2、用递归方法将一个整数 n 转换成字符串。例如:输入483,则输出字符串“483” 。3、用递归方法求 fabicco 数列的第 n 个数。4、求 s=1+(1+3)+(1+3+5)+.+(1+3+5+.+2n-1)。5、编写两个函数,分别求两个正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用主函数调用这两个函数并输出结果,数据在主函数中输入。6、编写自定义函数,计算任一输入的整数的各个数位和。7、用递归的方法求 n!。三、实验分析和总结第八章编译预处理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11、理解和掌握无参宏定义和带参宏定义的使用;2、了解文件包含和文件包含的使用;3、能够利用宏定义编写简单的程序。二、实验内容1、分析下面的程序,写出程序的输出结果。(1)#include “stdio.h“#define MAX(x,y) (x)(y)?(x):(y)main()int a=5,b=2,c=3,d=3,t;t=MAX(a+b,c+d)*10;printf(“%dn“,t);(2)#include “stdio.h“#define PT 5.5#define S(x) PT*x*xmain()int a=1,b=2;printf(“%4.1fn“,S(a+b);(3)#define
12、PF(x) x*x main() int a=2, b=3, c;c=PF(a+b)/PF(a+1); printf(“nc=%d “,c);(4)#define PF(x) (x)*(x) main() int a=2, b=3, c;c=PF(a+b)/PF(a+1); printf(“nc=%d “,c);(5)#define PF(x) (x)*(x) main() int a=2, b=3, c;c=PF(a+b)/PF(a+1); printf(“nc=%d “,c);(6)#define MAX(A,B) (A)(B)?(A):(B)#define PRINT(Y) printf
13、(“Y=%dt”,Y)#include main( )int a=1, b=2, c=3, d=4, t;t=MAX(a+b, c+d);PRINT(t);2、利用带参数的宏定义,求1+2+3+n 的和。三、实验分析和总结第九章指针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指针的概念;2、熟练掌握指针的定义和指针的运算;3、理解和掌握指针与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与指针的关系;4、理解和掌握指针与字符串的关系;5、能够利用指针编写简单的程序。二、实验内容1、编写自定义函数,求一个字符串的长度,主函数调用自定义函数,数据在主函数中输入,求得的结果在主函数中输出。2、判断输入的字符串是否回文。3、有一字符串包含 N 个
14、字符,写一个函数, 将字符串中从第 M 个字符开始的全部字符复制成为另一个字符串。4、编写自定义函数 delchar(char *str),删除字符串中的非字母字符。主函数调用自定义函数实现。5、从键盘读入一串字符,遇到三个连续的#结束,统计其中英文字母的个数并输出。6、编写程序,判断一个字符在一个字符串中出现的次数,若该字符在字符串中从未出现过,则次数为0。三、实验分析和总结第十章结构体和共用体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理解和掌握结构体的定义以及结构体成员的引用;2、理解和掌握共用体的定义以及共用体成员的引用;3、理解枚举类型的定义以及枚举元素的值;4、能够利用构造类型编写简单的程序。二、实验内
15、容1、输入学生的学号、姓名和三门课程的成绩,要求输出学生的平均成绩输出包括学生的学号、姓名及平均成绩。2、一个一维数组和一个二维数组同处一个共用型,将数据输入一维数组后,在二维数组中输出。#include “stdio.h“main( ) union dataint a10; int b_ ;/*第一空*/ ; union data ab;int i,j;for(i=0;i%sn“, week,_); /* 第三空 */4、在递增有序表中插入一个元素后,保持该表仍有序。三、实验分析和总结第十一章文件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文件、缓冲文件系统和文件指针的概念;2、学会使用文件打开、关闭以及文件读写函数的应用;3、能够利用文件操作函数编写程序;4、能够将本书知识点结合,编写简单程序,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二、实验内容1、从键盘读入一行字符串,将其中的大写英文字符转换为小写英文字符,然后输出到文件 file1.txt 中。2、从键盘输入10个学生数据(学号、姓名、所在系、以及三门课程的成绩) ,保存在文件 file2.txt 中,之后再将文件中的数据读出并在屏幕上显示。三、实验分析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