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梨园百花(二)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谁说女子享清闲;2.我家有个小九妹;3.手拉风箱呼呼响;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豫剧、越剧、花鼓戏这几种剧种。二、了解这几大剧种的名家名作及选段。三、通过欣赏,培养学生对国粹、对戏曲的热爱。教学方法:欣赏、模仿、对比、讨论教学重点:1. 听赏、分析各个剧种的特色。2. 了解名家名作。3. 欣赏。教学难点:1. 听赏时戏曲唱腔的模仿。2. 戏曲特色与当地风土人情的潜在练联系。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复习欣赏第二单元八音和鸣中京胡与乐队的演奏曲目夜深沉,提问后导入新课。教师:刚才我们所复习欣赏的夜深沉常用于哪一种艺术形式中呢?学生:戏曲京剧的表演中。
2、教师:我国各地的地方剧种非常的丰富,除了我们所熟知的京剧外,在全国各地,还有许多非常优秀的剧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导入新课)豫剧1. 欣赏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2. 活动:讨论豫剧的地方特色,唱腔特点。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 豫” ,所以称豫剧。豫剧在安徽北部地区称梆剧,山东、江苏的部分地区仍称梆子戏。豫剧的流行区域主要在黄河、淮河流域。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四川、甘肃、青海、新疆、台湾等省区市都有专业豫剧团的分布,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豫剧以唱见长,豫剧唱腔铿锵有力,富有热情
3、奔放的阳刚之气,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其次豫剧质朴通俗、本色自然,更紧贴老百姓的生活。另外,豫剧节奏鲜明强烈、矛盾冲突尖锐、故事情节有头有尾、人物性格大棱大角。再加上曲调诙谐欢快,使得豫剧不仅适合演出轻松的喜剧,它又恢宏大气故又适合演帝王将相的大场面戏,豫西调委婉动听,吐字清晰,唱腔悲凉故很适合演悲情戏。豫剧在关键剧情上一般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一般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被观众听清,显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3.教师介绍关于豫剧的一些知识。豫剧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2006 年,国家文化部门统计的国有专业豫剧团体数量为 167 个,是 21 世纪后全国拥有专业戏曲团体和从
4、业人员数量最多的剧种。从全国 300 多个戏曲剧种中脱颖而出,与京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豫剧为榜眼)。鼎盛时期,全国包括西藏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几乎都有专业豫剧团,超过三百个,业余豫剧团更是不计其数。豫剧旧称“河南梆子 ”、“河南高调”。由于早期演 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 ,又曾叫 “河南讴”。“ 豫剧” 之名最早泛指河南各剧种,直到 1947 年秋,洛阳、开封、兰州、西安四地报界方以此称谓专指河南梆子。新中国成立后(1952 年),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经过几代老艺术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被官方正式更名为“豫剧” ,标志着豫剧艺术产生了质的飞跃,也标志着一门成
5、熟的戏曲艺术开始全面繁荣。豫剧流行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北、陕西、甘肃、新疆、台湾、安徽、青海、四川、江苏等十几个省区,是我国最有影响的剧种之一。4.豫剧其他的一些名段。豫剧的传统剧目有 1000 多个,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材于历史小说和演义。如封神戏、三国戏、瓦岗戏、包公戏、杨家将戏和岳家将戏,还有很大一部分描写婚姻、爱情、伦理道德的戏。新中国成立之后,出现了不少描写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使豫剧事业又有了新发展。如朝阳沟、小二黑结婚、人欢马叫、倒霉大叔的婚事、试夫、苹果,红了、泪洒相思地等等。据 1956 年统计,传统剧目有 647 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对花枪、三上轿、宇宙锋、地塘
6、板、提寇、铡美案、十二寡妇征西、春秋配等。1949 年以来,整理、改编的传统戏有红娘、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破洪州、唐知县审诰命、打金枝、三哭殿等;创作改编的现代戏有朝阳沟、刘胡兰、李双双、人欢马叫,移植演出的小二黑结婚、罗汉钱、祥林嫂、五姑娘、红色娘子军等许多剧目。其中花木兰、花打朝、穆桂英挂帅、梵王宫、洛阳桥、七品芝麻官、秦香莲、包青天、朝阳沟、人欢马叫、风雪配等几十部均摄制成影片。进入 21 世纪,豫剧又涌现出了许多新作品,如铡刀下的红梅、常香玉、新白蛇传、村官李天成、程缨救孤、清风厅上、香魂女等。 5.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简介。豫剧表演艺术家,河南巩县人。1951 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率剧
7、社巡回演出,以演出收入捐献“香玉 剧社号” 战斗机一架,有“ 爱 国艺 人” 之称。越剧1.欣赏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我家有个小九妹。2.教师讲解越剧的唱腔特色和地方特点。越剧,中国主要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浙江嵊州,目前为中国大陆第二大戏曲剧种。 越剧曲 调婉转柔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主旋律就采用了越剧的曲调。 越剧原来流行于江浙沪一带,后在中国广受欢迎。 越剧 舞台语音的基础语音是嵊县方言音。在越剧发展过程中,越剧语音在嵊州方言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州音韵和官话的语音,这促使越剧扩大了观众范围。2006 年 5 月,越剧被列为中国文化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末起源于浙江嵊州(即古越国所在
8、地而得名),由当地民间歌曲发展而成。发祥于上海。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历称小歌班、的笃班、绍兴戏剧、绍兴文戏、髦儿小歌班、绍剧、嵊剧、剡剧。1925 年 9 月 17 日上海申报演出广告中首次用“越 剧” 称之。1938 年始,多数 戏班、剧团称“越 剧 ”。新中国成立后才统一称“越剧”。中国戏曲三鼎甲“ 探花“ 。1953 年底拍竣的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彩色戏曲艺术片。当时风靡一时,在香港创造了票房记录;更为主要的是,在日内瓦会议期间,此片被周恩来多次用来招待各国政要和记者,被赞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9、 ,国 际舆论对红色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怀疑由此冰释。享誉世界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亦源出自越剧唱腔。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扩大了越剧在国内外的影响,捧红了一个剧种。1962 年由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和香港金声影业公司摄制完成的电影红楼梦在 80 年前后取得 2 亿票房(那时票价也就 2 毛钱左右),12 亿人次观看,可谓空前绝后。自此,一曲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传唱大江南北。3.讨论:关于越剧。4.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及名家名段介绍。越剧老一辈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有袁雪芬(袁派)、尹桂芳(尹派)、范瑞娟(范派)、徐玉兰(徐派 小生)、毕春芳(毕派)、陆锦花(陆派)、傅全香傅派)、王文娟(王派)、戚雅仙(戚派)、
10、吕瑞英(吕派)、金采风(金派 花旦)、张桂凤(张派 老生)、张云霞(张派 花旦)、竺水招竺派)、徐天红(徐派 老生)、金艳芳(金派 老旦)等。越剧名人包括这些越剧流派创始人在内,全国各地的越剧名人据中国越剧大典记载,有 708 位之多。正是他们所有人的不懈努力,才使得越剧有了今天的地位与成就。其中有影响而又经常演出的剧目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王老虎抢亲、五女拜寿、红楼梦、西厢记、何文秀、玉堂春、血手印、打金枝、玉蜻蜓、碧玉簪、珍珠塔、祥林嫂、西园记、春香传、白蛇传、孟丽君、李娃传、盘妻索妻、盘夫索夫、柳毅传书、沙漠王子九斤姑娘陆游与唐琬、孔雀东南飞、追鱼、情探等。中国越剧大典记载的代表性优秀剧目
11、共有 375 个。5.再次欣赏。四、湖南花鼓戏1.欣赏花鼓戏补锅选段手拉风箱呼呼响。2.教师讲解花鼓戏的唱腔特色和地方特点。表演朴实、明快、活泼。尤以小丑、小旦、小生的表演最有特色。3.讨论:关于花鼓戏。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地方小戏、花鼓的总称。至今为止,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表演朴实、明快、活泼。尤以小丑、小旦、小生的表演最有特色。4.花鼓戏名段介绍。5.再次欣赏。五、活动模仿任一剧种的一段唱腔进行演唱。六、小结第五单元梨园百花(二)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 黄梅戏剧种介绍。2. 黄梅戏欣赏。3. 学唱黄梅戏打猪草选段对花。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黄梅戏,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
12、对博大精深的名族艺术的热爱。二、了解名家名作及选段。三、学会演唱对花。教学方法:教唱、听唱、欣赏、模仿、对比、讨论教学重点:听赏、分析剧种的特色。了解名家名作。欣赏。学唱对花并能进行背唱。教学难点:学唱时戏曲唱腔的模仿。对选段情绪的把握。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教师: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豫剧、越剧、花鼓戏三大剧种。请同学们来说说这几大剧中都有什么特色呢?(学生回答后导入新课)欣赏1. 关于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也是安徽省的主要戏曲剧种,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和香港特区等地以及中华民国台湾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13、。黄梅戏原为安徽省安庆市一带的地方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迅速发展成对全中国有影响力的剧种,并扬名海外。2006 年黄梅戏入选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清,黄梅县戏风更盛。明崇贞年间,黄梅知县曾维伦在黄梅风教论中就有“十月为乡戏” 的记述。清道光九年,在 别霁 林的问花水榭诗集中,一首竹枝词的描述就更为生动:“多云山上稻荪多,太白湖中渔出波。相约今年酬社主,村村齐唱采茶歌”。2. 著名选段黄梅戏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如荞麦记、告粮官、天仙配等。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如点大麦、纺棉纱、卖斗箩。解放以后,先后整理改编了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赵桂英、慈母泪、三搜国丈府等一批大小传统剧目,创作了神话剧牛郎织女、历史剧失刑斩、现代戏春暖花开、小店春早、蓓蕾初开。其中天仙配、女驸马和牛郎织女相继搬上银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3.戏曲名家严凤英、王少舫、吴琼、马兰是黄梅戏的著名演员。4.欣赏对花。三、学唱对花。(一)听音乐跟唱;(二)模仿唱。(三)教师范唱、教唱。(四)跟伴奏唱。(五)背唱。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