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观察物体 教学设计一、学 科:小学数学二、课例名称:观察物体三、执教教师:张桂芝四、指导教师:杨晓刚五、课 型:新授课六、年 级:一年级七、教材版本:冀教版八、教学内容: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第二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九、教材分析:1、教材说明:视图与投影是人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如房屋的平面图、家具视图等等,能否看懂这些平面图,需要有一定的空间观念。本单元编排的“观察物体” ,是小学阶段在学校内第一次正式接触,为二、四年级再次学习“观察物体”奠定了基础,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基石。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使学生初步认识
2、整体与局部、立体与平面之间的关系。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观察杯子、辨认相片等观察、交流活动。2、学生分析:虽然是一年级的学生,又第一次接触这部分内容,但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丰富的生活体验,有一定的认识水平和知识积累,并且有一定的积累能力,数学本就来源于生活,只是一些还没有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因此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进行有意观察,通过对实物观察,鼓励学生把观察到的、想到的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说出来。3、内容分析: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杯子入手,分组组织学生对实物进行观察、讨论、交流,鼓励学生说一说观察到的结果,并能较完整的用语言说出各自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
3、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然后通过“摄影展览”环节,让学生说一说两幅照片分别是谁、从哪个部位拍的小房子的照片,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后通过练一练中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大象和汽车图,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根据具体的情景和给定的图,正确选择不同观察角度下2的物体的形状。4、课时安排:一课时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过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形状的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能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3、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学习数学有好奇心,愿意学数
4、学。5、要全面了解事物的特征,就要多方面、多角度去观察。6、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初步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会辨认简单物体的形状。教学方法:观察 讨论教学手段:小组合作 探究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视频(游动物园、摄影展览、盲人摸象) 、图片(茶杯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 、信封、实物(茶杯) 。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茶杯照片)教 学 过 程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一、创设情境、1、谈话引入:今天我们要去羊村旅游,慢羊羊接见了我们,它告诉我们 “仔细倾听 细心观察” ,并给我们介绍了一名导游。2、游戏:猜猜它是谁?教师依次
5、按照背面侧面正面的顺序出现。3、播放视频:“游动物园” ,激发学生质疑。1、提醒学生上课要养成良好的习惯。2、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自主发言,说明自己的见解。3、由“游动物园”引发学生的猜想、思考。首先由师生谈话引入,借慢羊羊告诉我们的话提示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接着通过“猜猜它是谁”的游戏,让学生初步感知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再通过“游动物园”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3二、体验、探究观察实物(茶杯)1、小组内观察,并把自己所观察到的茶杯形状试着从信封里挑选出来。2、讨论交流。组内交流:同一个杯子,为什么看到的形状会不一样呢?3、体验。同组内互相轮换座位进一步进行
6、观察、体验。(预设:从杯子的上面和下面观察到的形状。 )1、给学生充分观察的时间,让学生亲身体验。2、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初步感悟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3、通过轮换座位进行观察,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准确辨认所观察到的图形,使学生亲身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体验活动。三、验证、感悟播放:摄影展览(视频) 。说一说,这两幅图片是谁拍摄的,从哪个角度拍摄的?看视频,发表自己的见解。 通过视频的播放,给学生创造真实的情境。从而验证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四、实践、应用1、通过盲人摸象的视频,森头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进而通过视频引出的类似故事,揭示练一练第一题的大象图,让学生说出每个图片是谁观察到的?2、通过小汽车、玩具狗、飞机、坦克及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例,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自由发表见解,尊重学生的见解。通过播放视频,进一步体验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五、谈收获、体会通过送学生礼物的环节,激发学生说出对这节课学习的感受。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点理解。 培养学生善于总结知识及语言表达能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