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2 页鞭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逐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学习本文借用寓言故事说理的写作技巧和生动传神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多诵多读,掌握文学文化常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现世的忧愤之情,增强时代的责任感。教学重点:识别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学习本文比喻手法的运用和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 课时安排:一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解题: 文章以“鞭贾”为题,其实只是文章主旨的一个引子,即用卖鞭人的话来影射当时的官员,体现出了作者高度的智慧和高超的行文技巧。 二、了解作者: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
2、,唐代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学家。他 21 岁考取进士,在政治上有理想,有抱负,参加了主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团,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改任柳州刺史,47 岁死于柳州。在文学上他与韩愈一道倡导了中唐的古文运动,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有卓越贡献。 三、分析背景: 中唐时期社会上流行着一种很不好的风尚,许多官员好高骛远,往往认为自己的才能与地位不相符,片面地追求那些高爵位以炫耀自己。如此之势,引起了社会上一种广泛地追逐虚名而不重务实的浮夸之风,柳宗元有感于这种社会风气的危害之重,而借卖鞭者之言讽刺世俗之风。 四、理清结构: 文章篇幅短小,只有两个自然段,符合一般小品文的格式:第一自然段,
3、叙述故事情节为下文做好铺垫;第二自然段,由前文引入作者的写作目的,借以讽刺当世的官员。关系如图所示: 鞭贾之言 -抨击时世 引子 -目的 五、分析主旨: 本文通过对买鞭人和卖鞭人的话语,引入作者对时下官员的抨击,进行了巧妙的政治联想,紧紧抓住鞭的质地进行描绘,并与朝中官员的个人能力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强烈的隐喻关系。可以说是对当时官场中个别官员的一种激烈抨击。 六、艺术鉴赏: 1、比喻恰当,效果强烈。 文中对鞭的质地进行详细的描绘,并以之比喻朝中的官员,如“空空然” “其理若粪壤”等语同时出现在鞭和官员身上,自有一种对应的关系。另外,鞭击马而折,富者子“坠于地,伤焉”又与文末“而获坠之患者乎
4、”相呼应,使人一看即明白。 2、语言生动,传神精当。 文章的叙述语言不多,但刻画人物形象、叙述人物语言的文字却极为生动传神,让人过目不忘。如鞭贾的神态,先是“伏而笑” ,继而“小怒” ,再则“大怒” ,最后才“可” ,这一系列情态语言的描述,使一个狡诈的商人形象惟妙惟肖地呈献在了读者面前。又如对鞭的描写从“首”到“握” ,再到“行水” ,然后是色泽的描绘,无不恰到好处,让人不得不佩服人选者的行文技法。 第 2 页 共 2 页七、分析重点 1、文章为何对鞭的色泽进行详细的描绘,有何具体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提示:文中写到当富者子向作者夸鞭之时说到“吾害其黄而泽” ,并且还引用了贾者的话,当作者“
5、 汤以濯之”后,即成“枯” “苍然白” ,到最后则成“空空然,其理若粪壤” 。作者之所以如此详细具体地描绘鞭的色泽变化,其目的的文章主旨服务,使读者首先形成一种主观的感觉印象,再在后文进行类比写朝中部分官员的现象,就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2、作者在对鞭的描述时进行了由色泽到质地的描绘,这样写有什么意义?请简要分析。 提示: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先是对鞭的外表进行了具体的描绘,折鞭之后,又用“空空” “粪壤”等词对其质地进行了表述,作者如此写作的目的是为了下文朝中官员的本质作一披露,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写作目的,更加深刻地揭示这一部分官员的精神实质。 八、攻破难点 1、如何理解本文的社会意义? 提示
6、:应该说文章的作者作为一个封建士大夫,其政治上的理想抱负和个人情操在文中表现的比较充分。在最后,作者写到“当其有事,驱之于陈力之列以御乎物而获坠伤之患者乎!”可以看出,作者是为当朝者担忧,也就是为社会担忧有如此官员在朝,如何不让人揪心。 2、这篇文章对我们的现实世界有没有指导意义?我们该如何借鉴本文的思想? 九、拓展练习: 文中寓言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谈谈你的感受。 提示:作为新世纪的一代青年,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注重自我素质的提高,充实自己,不要追求那些虚名微利,多做一些实在的事情,为社会多贡献一份力量。 附译文: 市场上(有个)卖鞭子的人,别人问价,他的
7、鞭子只值五十, (他)必定说四五万。还价五十,就(假装)笑弯了腰;还五百,就(假装)一点恼火;还五千,就(假装)大怒;必须要以五万的价钱才行。 有个富家子,到时常买鞭子,出五万(买了他的鞭子) ,拿着来向我夸耀。看那鞭子的顶端,卷曲不舒展;看那手握的地方,歪斜不直;鞭子的缨,前后衔接不和谐流畅;它的节朽败还没有纹理;有指甲掐感觉指甲陷进去,却没有尽头(缺乏韧性的反作用力) ;举起它,飘飘然如同无物。 我说:“你怎么买这样的鞭子却可惜那五万啊?” (回答)说:“我喜欢它的黄色和光泽,并且卖的人说” 我便叫童仆烧热水来洗那鞭子,马上就收缩并枯萎,苍然发白。原来的黄色是染的,光泽是上了蜡。富人不高兴
8、,但是还用它用了三年,后来(有一天)从东郊出城,在长乐坡下与人争道。马互相踢,于是拼命甩鞭子,鞭子折断成五六节。马互相踢打不断,摔倒在地上,受了伤。看那鞭子里面是空空如也,它的质地如粪土,无所依赖。 所说的染成黄色的外貌、上蜡的光泽的说法拿到现今来说,用商贾的伎俩求证与朝廷,适合官员的能耐就还好,一旦错给了职位超过其能耐就开心, (只)适合他们的能耐的官职就恼怒地说:“我为什么不能是公卿?”这样而官到公卿的还真多啊。处在没事的时候,虽然经过三年也不会有什么损失。一旦有事,派他们成为出力的一员去治理事物时,就如同以空空如也的能耐,粪土一样的质地,而责成他们实现大力甩鞭的效果,还有不在用的时候被折断而会导致坠地、损毁的忧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