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词解释:1、 图式是皮亚杰用于人们为对付各种环境的特殊情景而发展的思维结构术语。2、 认知:所谓认知,就是“转换、分析、加工、 贮存、恢复和使用感觉输入的全部过程3、 言语产生:是一个由起始动机和总的意向,经过内部言语阶段形成深层句法结构,再扩展成为以表层结构为基础的外部语言的编码过程。4、 言语理解:是将言语的表层结构转化成深层句法结构,再转化成初始言语思维最深层的语义表象的译码过程。5、 知识:是以经验或理论的形式存在于人脑中对客观现实认知的结果,反映客观事物的属性和关系,其特点是理解和记忆。6、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的反映,也是人对客观事实的反映,其基本过程是“识记、保持、再认、重现
2、”。7、 技能:是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活动方式,其特点是可以模仿和练习。8、 无意识记:亦称“不随意识记”,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经过任意努力的识记。9、 有意识记:亦称“随意记忆”,指具有预定目的、按一定步骤经过意志努力的识记。10、 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主观反映,是知识的源泉,是各种心理活动的基础。11、 知觉:是分析器对外界客观事物、现象整体性的直接反应,是脑形成整体性印象的认识过程。12、 意理识记:指通过对材料的理解进行的识记13、 机械识记:指依靠简单机械重复进行的识记。14、 语感:指对语言的感性反映。15、 内部言语:是将内部的主观意思转化成外部扩展性语言意义系统的一
3、种机制。16、 词汇检索:是人脑中存在着类似词典的内部词汇,在记忆中寻找和提取这些词汇信息的过程。17、 命题:所计划句子的核心,反映说话者欲表达的思想的意义单位。18、 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的重要特征之一,反映心理活动的速度、稳定性和强度,还有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征。19、 习得:是在自然的交际情景中使用语言而发展语言能力。20、 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活动或自身的思想行为所持的一种背与向、是与否的概括的倾向性。21、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通常产生于某种需要。22、 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保持所产生的干扰作用。23、 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
4、习的材料的保持所产生的干扰作用。24、 再认:也称“认知”,指原始刺激再度呈现时仍然认识的心理过程。25、 重现:也称“再现”,指过去经历过而当时并未呈现的刺激,在人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记忆过程。26、 同化:是指按信息与现有图示一致的方法提取和解释新信息的过程。27、 调节:是改变图示使之更好的符合现实世界的过程。28、 阅读:29、 书写:是人握笔在纸张或其他性质材料的表面写出文字符号的运动技能。30、 复用式掌握:指在记忆中再现某种材料,也就是在没有语言输入的情况下主动的再现材料,其特点是再现过去感知并掌握的某些语言材料。31、 活用式掌握:以创造性的再现所学的材料为标志,要求以创造词的表述形式表达自己的意思。32、 第一信号系统:巴普罗夫把客观世界一切直接作用与机体的刺激称为第一信号,由第一信号引起的皮层活动称为第一信号系统。33、 概念的外延:指由这个概念反映其本质的那些客体的数量34、 感觉记忆:是指感知停止后的瞬间记忆,是将进入的感觉信息保持到其类型被人知的系统,保持时间一般不超过 12 秒。35、 智力:可以认为是人的各种基本能力的综合,包括智力、思维、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