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国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对中国的启示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研究中国经贸德国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对中国的启示一一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研究杨依杭鞠颂东( 教授)仍然存在明显差距,在支撑制造业性方面比较薄弱(见表 1)。从全球制造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制造业发展是物流业发国际化发展的能力方面亟待加强。根据我国商务部投资促进局与展的重要基础,而物流业发展又是为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德勤研究联合研究报告披露的数据,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作为略,实现;中国制造 2025;规划进入 21 世纪以来,中国物流业发展制造大国和强国,德国制造业出口目标,应该找出与德国在两业联动迅速,物流基础设施增长显著,行对其经济
2、增长贡献占 V3,而德国发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在分析中国制业规模以年复合增长率 19%的速度达的物流业,对推动其制造业国际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现状及存在扩大。然而,我国物流总费用占化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德国的物流问题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积极借GDP 比率在近 3 年来一直维持在业竞争力全球排名第一,其现代物鉴德国经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两 18l;l 毛左右的高度(见图 1),2014 年、批业的发展有效推动了制造业进行业联动水平,不断提升制造业国际略为下降,为 16.6%,而德国的水业务流程改造,从而提高了效率、竞争力及国际化水平。平为 8.3%。降低了成本,进而增强了制造业国表 2 中列举的产业
3、关联程度指一、中德物流业与制造业际竞争力,推动了制造业的国际化,标告诉我们,德国物流业的影响力产业关联状况比较进一步巩固了德国作为制造业强国系数和感应力系数、物流业中间技的地位。因此,德国物流业很好地根据世界银行自 2007 年起每人率都明显高于中国,而中国物流服务了德国制造业,对其制造业的两年颁布的物流绩效指标(四川业中间需求率明显高于德国,物流国际化起到了很好的支持作用。的研究数据,德国物流业综合竞争业对制造业直接消耗系数更是数倍中国目前积极倡导提高制造业力始终位列在前茅,并且分别在于德国。数据表明,德国的物流业国际化水平,促进装备制造业 2010 年和 2014 年高居首位。中国与制造业
4、联动发展水平显著高于中;走出去;。虽然中国的制造业产排在第 28 位,与德国相比,在物国,物流业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明值占世界制造业产值的19.8%, 流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交货及时显强于中国。但是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随着劳表 12014 年申国物流业竞争刀各项指标在全球排名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中国制分指标中国的排名造业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海关的清关效率 38 升级。主动选择物流外包,释放物贸易和运输基础设施的质量 23 流功能才能专注核心技术,从而提提供具备价格竞争力的货物发送 22 高核心竞争力。;中国制造 2025;物流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 35 提出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壮跟踪
5、和追踪货物的能力 29 大第三方物流以提高对制造业转型交货及时性 36 升级的支撑能力。然而,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与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国际贸易 2015 年第 10 期 25 中国经贸(%) 近年来,我国物流业虽然取得 19.0 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德国物流业 18.8 18.6 的发展水平仍然差距显著。201418.4 年,我国制造业库存率为 9.4%, 18.2 而德国小于 5%;我国制造业流通 18.0 资产年周转速度为2.7 次,而德国 17.8 17.6 是 10 次;我国制造业的外包物流 17.4 比例低,只有 619 毛,而德国大于 17.2 70% ;我国真正实施供应链管理的 2
6、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年份制造企业比重小于 20%,而德国国 1 申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 GDP 的比例大于 50%。从结构来看,物流费用包括运输费用、保管费用和管理表 2 申国与德国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指数对比(1995-2005 年)费用三部分。2012 年,中国物流物流业对物流业物流业物流业物流业 1995-2005 年物流业运输费用占 GDP 比重是发达国家年份制造业直接影响力感应力中间中阐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平均水平的 1.7 倍,保管费用是其消耗系数系数系数需求率投入率(%) 2.2 倍,管理费用则是其 6.9 倍。199
7、5 0.232 0.866 0.466 O. 759 0.430 这几组数据表明中国的物流业整体中国 2000 0.278 0.898 0.444 O. 788 0.487 14.25 没有摆脱粗放型发展模式。 2005 0.242 0.934 0.477 O. 753 0.569 因此,我国工业产品产量虽然 1995 0.061 1. 029 O. 728 0.511 0.586 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投入产出的德国 2000 0.056 1. 035 O. 745 0. 52 0.601 1. 12 效率不高,产业竞争力不强,这与 2005 0.038 1. 037 O. 740 0.645
8、 0.604 物流业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不足有数据来源:根据 OECD 提供的投入产出表数据整理而得一定的关系。注:直接消耗系数是指某一产品部门(如 j 部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单位总产出直接消耗的各产品部门(如 E 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影响力系数人指产二、中国物流业与制造业.lJt.j 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感应联动现状分析力系数 8 指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时,产业 i 由此受到的 i 需求影响程度。中间需求率 h 表示所有产业对 z 产业的中间需求与整个国民经济对 i(一)我国物流业与制造业联 i 产业的总需求之比。中间投入
9、率且表示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中问投入品占总 1 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投入的比例。表 3 申国制造业与物流业影响刀和感应刀系数分解 1.两业联动的互动程度低制造业和物流业的联动发展,影响力系数(2010)要求两业之间有着较高的互动程制造业 1. 309 物流业 0.984 度。中国制造业的感应力和影响力分解 I 对本产业 0.908 分解一对制造业 0.385 明显高于物流业的感应力和影响力分解二 I 对物流业 0.038 分解二 ;对本产业 O. 389 (见表3)。根据 2010 年的中国技分解三对其他服务业 0.102 分解三对其他服务业0.098 人产出表,从中国制造业和物流业感应力系数(
10、2010)影响力和感应力系数的分解中可以制造业 1.677 物流业 0.536 发现,在影响制造业和物流业发展分解来自本产业 0.908 分解一来自制造业 0.038 的因素中,产业自身的作用占据主分解二 I 来自物流业 0.385 分解二:来自本产业 0.389 导地位,而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尚分解三来自其他服务业 0.213 分解三 I 来自其他服务业 0.029 未形成显著的互动关系,中国制造数据来源:中国投入产出学会,/. iochina. 0 咆.cn 国际贸易 2015 年第 10 期 26 中国经贸|-一融合系数 II 业与物流业之间互动程度低。25 2.两业联动的融合均衡度低 2
11、0 制造业和物流业的融合均衡发展程度是反映两业联动发展水平的 15 重要指标。衡量物流业与制造业之 10 间融合性的指标主要有四个:第一 5 个指标为制造业对物流业的中间技。人占物流业总投入的比例;第二个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年份指标为物流业被制造业消耗的部分国 2 申国1990-2010 每两业融合系数占物流业总产出的比例;第三个指标为物流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技人占(二)形成原因分析物流企业聚集在中低端市场,产品制造业总投入的比例;第四个指标 1.两业联动缺乏有效的市场和服务同质化程度高,在大型客户为制造业被物流业消耗的部分占制运作机制和规则和外资物流企业的供应链中处
12、于被造业总产出的比例。根据这四个指中国制造业和物流业的联动发整合被挤压的地位,缺乏定价权。标,可以计算出:融合系数 1,即展缺少有效的市场运作机制和规而医药物流、整车物流、国际快第一个指标与第二个指标之比,反则。首先是缺乏合理的互信机制。递、冷链物流等科技含量高、服务映了制造业与物流业在投入关系上中国物流市场上缺乏专业技术及规附加值大、专业化要求高、需要全的融合均衡度;融合系数 IT,即第范流程,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市球网络运营能力的高端物流业则主二个指标与第四个指标之比,反映场行为不规范,导致竞争处于无序要为国际巨头所垄断,高端物流至了其在需求关系上的融合均衡度。状态,从而致使物流企业时常出
13、现少可以为企业降低 3%-5%甚至比值越接近 1,说明两类产业相对违约、延期、货物破损等现象,降 10%以上的运营成本。与此同时,融合均衡度越强(见图 2)。低了第三方物流商在制造商心中的物流业的行业集中度低。根据从中国 1990-2010 年的融合信誉,弱化了制造业对物流业尤其 Armstrong Associates 的最新统系数可以发现(见图匀,虽然进是第三方物流的需求。其次,当 HU 计,2013 年全球排名前 20 位的第入 21 世纪,两个系数都呈下降趋中国物流业行业的整体发展仍明显三方物流企业中,只有中外运一家势,但无论是融合系数 I 还是融合滞后于制造业的发展,远远无法满中国本
14、土企业,其余全部来自欧美系数IT,仍远高于最佳融合状态下足制造业的要求,不能为制造业提日等发达国家。2013 年我国前 50 的指标 1.0。一方面,融合系数 I 供低成本高效服务。物流业仍处于家物流企业的总收入仅占社会物流表明中国物流业对制造业的中间粗放型发展阶段,服务同质化程度总费用的 8%。虽然有如中外运、投人依赖较大;另一方面,由于高而效率较低。同时物流业和制造中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较德邦等大型物流企业,但 90%以业自身对于两业联动的运作机制和大,而需求融合系数受制造业与上的物流企业仍然是中小型规模,规则意识薄弱。物流业的增加值比重影响,中国不能提供高端物流服务,竞争力较制造业和
15、物流业融合系数 E 也较 2.中国物流企业竞争力整体弱,不能有效支撑制造业的转型升大。这表明中国物流业对制造业偏弱,高端物流匮乏级和国际化扩张需求。的中间需求依赖大,而且需求依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调查显 3.两业联动发展的专业物流赖程度大于投入需要程度。总的示,2013 年中国重点物流企业主体系尚未健全来说,不论是投入关系还是需求营业务收人的利润率只有 4.1%, 当前中国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发关系,中国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低于同期工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展水平表明,两业的有效联动发展相对均衡度较低。1.4 个百分点。目前,中国大量的缺乏健全的物流体系。技术、人才国际贸易 2015 年第10 期 27
16、中国经贸和资金是建立健全物流体系的三大国物流业产值占全德 GDP 总额的区,基本具备快运型、多式联运型重要支撑。首先,目前中国物流业 7.5% (2013 年,该比例上升为和储运型物流中心的所有功能。目还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信息化水 8.1%) ,比法国和英国高出 50%前德国共有 35 个物流园区,依托平和技术应用水平较低,技术标准以上,几乎是意大利、西班牙、荷一种以上交通运输方式的干线节和作业标准仍然没有统一。企业在兰兰国的总和。德国物流业的发展点,由两家以上的物流中心组成,物流的技术技人、信息化程度、管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集群化物吸引大量物流企业分布在交通枢纽理水平和创新能力方面薄弱,
17、服务流产业发展思路,以及科技和管理地带,通过;标准化、成组化、层次也较低,还不能提供有效的全的支撑。集装化;等运输模式,推动德国方位综合物流服务,因此物流费用(一)德国政府的规划引导和物流业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通过高企。根据中国物流统计年鉴的统大力支持物流园区的发展,德国物流业与制计(Wind),2006-2011 年,只有在德国物流业的发展过程中,造业发展呈现出紧密的协同和共赢条形码技术在中国物流企业中快速政府主要是协调各部门的管理职关系。例如,在奥迪汽车总部所在普及,使用率接近 80%;EDI 系统,能,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制的城市,为了留住奥迪的生产线,即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虽然普及率
18、度环境;打破行业垄断,减少政府避免当地居民失业,该市立足于改在上升但仍只有不到 40%的普及率;干预,创造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善奥迪的生产环境,设立了一家与 GPS与 GIS 的普及率也仅在 40%上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为物流产业之配套的汽车物流园区,吸引了下;而射频识别技术(肌 D)普及健康发展提供运行平台;推进物流 35 家企业为奥迪提供配套服务。率不及却%。其次,在中国两业联产业的标准化进程;支持物流知识这个物流园区的发展有效地优化了动发展的过程中,既缺乏专业的技和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制定必要的奥迪的物流流程,提升了奥迪定制术和管理,更缺少专业的物流人才。导向性政策,引导和鼓励物流产业生产
19、的能力。在该物流园区的支撑两业联动效果的提升离不开物流服发展。德国政府在推动物流业发展下,奥迪将过去分散在各地的配套务专业人才,而缺乏物流服务专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表厂、服务商集聚在一起,由多点、人才,让两业联动发展缺乏最有力现为在资金和政策等方面提供最大多环节对奥迪的供应模式升级为由的保障,也让专业的物流体系缺乏可能的支持。首先,早在 20 世纪园区对奥迪的单点供应模式,所有最重要的构建因素。再次,从资金 90 年代初期,各级政府就积极制原料和部件由物流园区通过专用车层面看,当前中国物流企业多而散,定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规划。其辆为奥迪配送,从而简化了供应链小而不精,原因之一是资金不
20、够,次,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物流程,增强了奥迪定制生产的灵活企业无法形成规摸。流技术和人才培养的投入,促进不性和可靠性。与此同时,这个物流同运输方式之间的高效衔接。例园区的发展还显著提高了物流企业三、德国物流业与制造业如,德国汉堡港在港区内建有直接的增值服务水平。物流增值服务的联动发展的经验延伸到码头的铁路,可以实现轮船延伸与奥迪汽车生产流程的改造同德国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运输到铁路运输的直接转变。再步进行,从而使生产线得以缩短,强大的经济实力,抓住供应链的全次,政府通过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促外包比重不断扩大。奥迪除了最后过程管理带来的物流业发展机遇,进物流业的发展。例如,通过环保的组装环节
21、在自己厂内完成外,产成为了欧洲乃至全世界物流业发展要求和碳排放等级收费制度等,引前环节均外包给园区内的物流商,的佼佼者。德国的物流业是继汽车导物流企业选择和更新碳排放低的而将自己的精力主要集中在设计、制造业和健康产业之后的第三大产设备和工具。研发和销售领域。据德国统计,传(二)依托物流园区实现产业统的物流业务利润率只有 3%-业,对其制造业国际化起到了重要集群发展 5%,而物流增值服务利润率可以的支持作用,体现出良好的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效果。2006 年,德德国重点规划和发展物流园达到 12%-15%0 国际贸易 2015 年第 10 期 28 中国经贸(三)重视技术创新和管理水应该牢牢抓住这
22、个重大的机遇实现流企业的服务内容不能再局限于低平提升物流业国际化发展。;一带一路;端物流,而应寻求能带来超额利润德国政府将物流业定义为高技沿线产业园区的建立为物流业国际的高附加值服务,向高端物流升术产业,鼓励物流技术的创新和先化提供了支撑,沿线国家是我国输级。在转型升级中,加大力度培育进管理模式的广泛运用,将物流功出铁路、核电等高端装备及国内传高端物流服务能力,更好地无缝对能从制造业的业务流程中分离出统优势产能,并在境外建设上下游接生产制造业物流。注重增值服来,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例如,宝配套生产线,实现全产业链国际化务、物流规划设计以及新兴业务,马、奔驰等大型企业的原材料和零的重要核心市场。我
23、国推动在这些例如,提供咨询服务、订单管理、部件的输入以及产成品的供应、仓沿线国家设立产业园区,实现库存管理、运费审计等。只有政储、分配和运输都是通过第三方物;中国制造 2025;规划目标,将释府、行业和企业本身都致力于两业流供应商提供的综合物流服务来完放和聚焦巨大的物流需求。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平台建设中,才能将两成的。而德莎集团可以为生产企业可以作为产业园区的配套来规划,业联动渗透到适合标准化、规范化提供一体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实应该积极配合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的所有物流环节,提高我国物流业现无缝衔接。与此同时,德国还积展,支撑制造业的国际化。推动制造业国际化的支撑作用。极推进物流的信息化和标准化
24、。在(二)建立联动发展平台,促(三)规划发展产业和物流国流通的任何一个环节,都通过集装进两业联动发展区,促进两业协同发展单元、托盘和各种装卸搬运、输送首先,应当借助政府的行政权对产业园区和物流园区的发机械以及专用车辆等实现。由于标力,为两业联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展,需要给予土地、税收等优惠政准统一,这些工具和设施在欧洲大境。积极提供在投融资、土地以及策,同时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地区都可以通用,加上配备了税收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针对的投入以吸引各类企业,尤其是大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物流重点物流项目,加大资金支持力型专业企业的投资和进驻,促进园效率显著提高,物流费用大幅降度,并鼓励从多
25、种筹资渠道筹集资区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一方低。例如,德莎集团应用欧洲标准金。通过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统面,积极发展产业园区,可以形成设置货架和托盘,通过总部的计算一行业标准来提升物流服务各个环制造业集群,有利于企业将物流业机管理,应用 RFID 扫描条形码,节的标准化水平。制定法律法规,务外包,从而发展集聚的第三方物就可以在全球任何地方随时查询货建立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机制消除流市场。在产业园区,物流需求的物的准确位置和状态。制造业对物流业的不信任从而提高一体化可以降低物流服务成本,扩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其次,应当大物流服务市场,降低物流外包的四、提升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加大行业协会的建设。作为
26、;连交易成本,促进物流业务升级。另联动水平的政策建议接政府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行一方面,在产业园区的周围配套物业协会组织应该在政府展开行业发流园区,可以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一)配合国家战略,推进物展规划、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以及规的协同发展。统一规划和管理,提流企业的国际化范市场竞争行为的时候给予协助。高园区内物流企业的专业化程度和;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制同时,积极研究市场,通过举办交综合服务能力,以及园区的多式联造 2025;,以及装备制造业;走出流活动等形式引导行业的健康发运、信息管理、流程优化、一站式去;战略实施将为中国经济未来展。另外,还应该提供行业发展信服务等功能。对复杂的、系统性的增长
27、带来新的增长点。这些战略的息、咨询服务以及培训专业人才,物流园区建设,需要各个部门通力主要内容,如道路联通、加快生产为两业联动提供有力的支持。最合作,建设前对市场和地区环境进性服务业发展等,都与物流企业的后,应当推动物流企业的综合化发行深人调研和细致分析,建设时科主业经营密切相关,国内物流企业展。面对制造企业的需求变化,物学规划选址,同时(下转第 44 页)国际贸易 2015 年第 10 期 29 |中国经贸单;的模式考虑了澳方在银行、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建立平等互利的证券、电信、法律、教育和建筑中澳双方政府应该高度重视两国交流机制,及时协调和解决双边投等部门的重点诉求
28、,相较于澳方之间国际投资的失衡现象,以优资中出现的争端,落实先行磋商制开放程度相对较小。在未来我国化结构为重点促进中国与澳大利度、公共福利政策措施排除仲裁制还应通过;负面清单;积极同澳亚的双边国际投资。首先,中国度、建立仲裁员名单制度以及合并方开展相关谈判,进一步开放我政府应该通过积极宣传投资政策,仲裁制度等四种国家争端解决制度国服务贸易市场,促进双方服务鼓励澳大利亚公司到中国投资,的实施。最后,双方政府在中澳自贸易发展。尤其是通过微观政策的激励以及贸区建设中,应不断提高中澳之间(四)以优化结构为重点促进地方优惠措施引导澳大利亚公司的投资自由化水平,彼此给予对方中涣双边国际投资投资到中国的农业
29、、环保等较为更具开放导向和透明度的投资环为了推动和扩大中澳双边国薄弱的领域。其次,中国政府应境,推动中澳双边投资规模的扩大际贸易,中澳两国政府必须重视该通过融资、保险等优惠政策,与结构的优化。和推动双边国际技资,尤其是制鼓励中国公司技资到澳大利亚矿(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造业技资。中澳自贸协定进一步产、房地产等之外的产业,改变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河南大学经济开放了中澳双方互相投资的领域,投资结构严重失衡的现象。同时,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相应的投资门槛不断放宽,技资中澳双方政府要积极推进和监督中贸学院责任编辑薄雅)限制不断减少,为双方的技资打澳自贸协定中各自承诺的实施,在(上接第 29 页)以企业为中心,因此,通过业务流程改造和整合实分析、处理和及时更新,并及时从实际需求和产业需求出发 O 现产业链整合,积极发展第一方物进行数据整合,充分利用信息技(四)优化企业业务流程,积流,可以提升物流能力和效率,降术连接整个物流系统。在提升物极发展第三方物流低综合成本,大大增加企业利润,流企业自身竞争能力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