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 2018 届高考模拟(一)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蚕豆细胞能利用质子泵所产生的 H+浓度梯度推动蔗糖的吸收,这种特殊的主动运输方式利用 H+势能,其方式如图。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质子泵以 ATP 为能源主动吸收 H+B. H+蔗糖共转运的蛋白质在转运物质的过程中形变需要消耗 ATPC. 若提高外界溶液的 pH,会使细胞对蔗糖的吸收量减少D. 若提高外界溶液的蔗糖浓度,会使细胞对蔗糖的吸收量减少【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质子泵以 ATP 为能源主动将 H+运输出细胞,A 错误;B、据图分析,H +蔗糖共转运的蛋白质在转运过程中形变没有消耗能量,B 错误
2、;C、若提高外界溶液的 pH 值,则 H+的含量降低,H +势能降低,对蔗糖的吸收量减少,C 正确;D、若提高外界溶液的蔗糖浓度,会使细胞对蔗糖的吸收量增加,D 错误故选:C2. 决定玉米子粒有色(C)和无色(c) 、淀粉质(Wx)和蜡质(wx)的基因位于 9 号染色体上,结构异常的 9 号染色体一端有染色体结节,另一端有来自 8 号染色体的片段。下列有关玉米染色体特殊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 异常 9 号染色体的产生称为基因重组B. 异常 9 号染色体可为 C 和 wx 的基因重组提供细胞学标记C. 图 2 中的母本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这两对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不能发生联会D. 图 2 中的亲本
3、杂交,F 1出现了无色蜡质个体,说明亲代母本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9 号染色体一端有来自 8 号染色体的片段,属染色体结构变异,A 错误;B、可根据 9 号染色体一端染色体结节和另一端 8 号染色体的片段判断 9 号染色体上的基因,B 正确;C、图 2 中的母本的 2 条 9 号染色体有相同的片段可联会,C 错误;D、F 1出现了无色蜡质个体,说明双亲都能产生 cwx 的配子,说明母本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D 错误故选:B3. 核糖体 RNA(rRNA)在核仁中通过转录形成,与核糖核蛋白组装成核
4、糖体前体,再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进一步成熟,成为翻译的场所。翻译时 rRNA 催化肽键的连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rRNA 的合成需要 DNA 作为模板B. rRNA 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C. 翻译时,rRNA 的碱基与 tRNA 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D. rRNA 可降低氨基酸间脱水缩合所需的活化能【答案】C【解析】核糖体 RNA( rRNA)在核仁中以 DNA 为模板通过转录形成,A 项、B 项正确;翻译时,mRNA 的密码子与 tRNA 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C 项错误;翻译时 rRNA 可降低氨基酸间脱水缩合所需的活化能,催化肽键的连接,D 项正确。4. 下列有关生物学
5、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叶绿体结构照片属于物理模型B. 在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时,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需要设置预实验C. “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模型方法,模拟活动本身就是在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之后,再根据活动中的体会构建概念模型D.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最适浓度的实验,用浸泡法处理要求溶液浓度高【答案】C【解析】物理模型是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可见,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叶绿体结构照片不属于物理模型,A 错误;在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时,为了减小浪费,需要设置预实验,B 错误;“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模型方法,通过
6、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来理解概念模型,C 正确;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最适浓度的实验,用浸泡法处理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D 错误。5. TGF1-Smads 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径。研究表明,胞外蛋白 TGF1 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 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B. 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C. 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的信息交流D. 即使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靶细胞也能正常凋亡【答案】D【解析】恶性肿瘤(癌细
7、胞)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在体内易扩散和转移,A 正确;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复合物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可见,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B 正确;胞外蛋白TGF1 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 Smads,生成的复合物由细胞质转移到细胞核内,这是细胞内信号转导的一个过程,实现了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的信息交流,C 正确;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则靶细胞抑癌信号途径受阻,靶细胞易癌变,不能正常凋亡,D 错误。6. 下图所示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RNA 病毒)的部分过程示意
8、图。下列推测最准确的是A. 细胞乙的来源只有甲细胞,由甲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与淋巴因子作用增殖分化形成B. 与细胞丙相比,细胞乙的高尔基体和溶酶体都更发达C. 抗原一抗体被细胞丙胞吞后,消化得到的部分产物可被细胞利用D. 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的过程中,细胞甲、乙、丙都能进行增殖分化【答案】C【解析】分析图示可知:细胞甲为 B 细胞,细胞乙为浆细胞,细胞丙为吞噬细胞。B 细胞和记忆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均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A 错误;细胞乙为浆细胞,可分泌抗体,细胞丙为吞噬细胞,可以消化处理抗原,因此与细胞丙相比,细胞丙的溶酶体更发达,但高尔基体不发达,B 错误;细胞丙(吞噬细胞)消化抗原-抗体
9、得到的部分产物可被细胞利用,C 正确;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的过程中,细胞甲(B 细胞)能进行增殖分化,细胞乙(浆细胞) 、丙(吞噬细胞)不能进行增殖分化,D 错误。【点睛】本题结合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RNA 病毒)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的过程,据此明辨图中各细胞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判断各选项。二、非选择题7. 图是水稻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表是在适宜温度、光照强度条件下,研究 CO2浓度倍增对干旱条件下水稻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的部分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CO
10、 2的受体是_,若突然停止 CO2供应,短时间内叶肉细胞内 3-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醛含量的变化分别为_。(2)卡尔文循环产物 3-磷酸甘油醛大量运出叶绿体,却没有导致叶绿体内磷酸越来越少,据图推测,补充叶绿体内磷酸的途径是_。据研究,夜间卡尔文循环停止后,叶肉细胞仍有蔗糖运出,其来源最可能是_。(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干旱降低净光合作用速率的原因是_。CO 2浓度倍增不仅能提高净光合作用速率,还能通过提高_来增强抗旱能力。【答案】 (1). 核酮糖二磷酸 (2). 降低、基本不变 (3). 3-磷酸甘油醛转变成蔗糖时脱下的磷酸可运回叶绿体(叶绿体外的 Pi 回运) (4). 叶绿体内的淀
11、粉分解转化 (5). 气孔开度降低,CO 2吸收减少 (6). 水分利用效率【解析】分析:图 1 仅仅包含在叶绿体基质这发生的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其中 CO2与受体物质(核酮糖二磷酸)即 C5结合生成 3磷酸甘油酸,再在 ATP 供能和H的作用下,一部分还原为 C5,一部分生成糖类。图 2 是研究 CO2浓度倍增和干旱条件下对水稻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开度以及对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从干旱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水稻幼苗气孔开度小,净光合速率低;同等条件下,CO 2浓度增加,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增加。(1)图 l 中 CO2 的受体是核酮糖二磷酸。若突然停止 CO2供应,短时间内叶肉细胞内由于合
12、成 3 一磷酸甘油酸减少,而消耗 3 一磷酸甘油酸生成 3-磷酸甘油醛没有明显变化,所以 3 一磷酸甘油酸含量降低,3-磷酸甘油醛含量不变。(2)据图 l 推测,补充叶绿体内磷酸的途径是 3 一磷酸甘油醛转变成蔗糖时脱下的磷酸可运回叶绿体。夜间卡尔文循环停止后,叶肉细胞仍有蔗糖运出,其来源最可能是叶绿体内淀粉分解转化。(3)分析图 2 数据可知,干旱降低净光合速率的原因是气孔开度降低,CO 2吸收减少。CO 2浓度倍增不仅能提高净光合速率,还能通过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来增强抗旱能力。【点睛】解决本题关键在于要读懂图解的含义和表格各项数据的关系,如外界条件干旱、CO2浓度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是通过影响
13、气孔开度和水分利用率等来达到目的的。8. 可卡因最早是从古柯叶中提取出的一种纯化的麻药成分,可作强烈的天然中枢兴奋剂,右图为科学家在研究可卡因的上瘾机制后绘制的示意图,结合此图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突触前膜可释放多巴胺,多巴胺属于_,多巴胺作用于_引起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作用后可被突触前膜重新吸收。(2)图中显示吸毒者吸入的可卡因可与_结合而阻断多巴胺的重新吸收,使多巴胺在_的停留时间_,引起吸毒者突触后膜持续受到刺激,使人产生强烈的愉悦感。(3)长期吸食可卡因的人,其体内多巴胺受体持续受到高浓度多巴胺的刺激,导致体内多巴胺受体数目_,这种反馈调节使突触变
14、得不敏感,吸食者必须持续吸入可卡因,才能维持兴奋,从而对其产生依赖,停止吸食毒品后,吸毒者的一些正常生理活动将无法维持,这是毒瘾戒除困难的原因之一。【答案】 (1). 神经递质 (2).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 (3). 转运蛋白 (4). 突触间隙 (5). 延长 (6). 减少【解析】试题分析:(1)多巴胺是突触前膜释放的,通过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属于神经递质。(2)根据图中信息,转运蛋白可将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转运回突触小体内,以减少突触间隙内的多巴胺,而可卡因与转运蛋白的结合阻止了一部分多巴胺的回收,使多巴胺在突触间隙中的停留时间延长。(3)根据题目的描述受体持续受到高浓度多巴胺
15、的刺激后出现“反馈调节”而变得不敏感,可判断出,长期吸食可卡因的人体内,多巴胺受体数目会减少。.9.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 1 所示的生态系统,水体中有藻类植物、水蚤、鲤鱼、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水蚤以藻类植物为食,鲤鱼以水蚤和藻类植物为食。图 2 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1)若要维持图 1 所示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则应将该装置放在温度适宜和_的地方。由于某种因素使得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但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有水平,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能力,其基础是_。(2)图 2 中丁对应的图 1 中的生物是_。乙和丙之间的生物学关系为_。(3)图 2 中漏画了一
16、个箭头,该箭头是_(用“”格式表示) 。(4)若该生态系统中藻类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 2.0108kJ,相邻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按 10%计算,据此条件能否计算出鲤鱼所获得的能量?_。说明你的理由:_。【答案】 (1). 有光照 (2). 自我调节 (3). 负反馈调节 (4).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 (5). 捕食和竞争 (6). 甲大气中的 CO2库 (7). 不能 (8). 藻类植物传递给水蚤和鲤鱼的能量比例未知,无法准确计算【解析】试题分析:梳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结构、碳循环过程和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种间关系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明辨图
17、 2 中甲、乙、丙、丁所示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并结合题意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1)若要维持图 1 所示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则需保证水体中的藻类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应将该装置放在温度适宜和有光照的地方。由于某种因素使得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但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有水平,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2)分析图 2 可知:甲为生产者,乙和丙都是消费者,丁为分解者,而图 1 中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也为分解者,所以图 2 中的丁对应的图 1 中的生物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图 2 中的乙和丙都能以甲为食物,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丙也能以乙为食物,说明二
18、者之间还存在捕食关系。(3)图 2 中甲所示的生产者能够通过呼吸作用将产生的 CO2释放到大气中,据此可知:图 2 中漏画的一个箭头是:甲大气中的 CO2库。 (4) 鲤鱼以水蚤和藻类植物为食。若该生态系统中藻类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2.0108kJ,相邻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按 10%计算,由于藻类植物传递给水蚤和鲤鱼的能量比例未知,所以据此条件不能准确计算出鲤鱼所获得的能量。【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对图 2 中甲、乙、丙、丁所示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生产者能够吸收大气中的 CO2进行光合作用,且生产者和大气中的 CO2库之间具有双向箭头,因此甲是生产者,缺少的一个箭头是:甲大气中的 CO
19、2库。然后观察剩余的成分,其中其他生物的箭头都指向丁,所以丁是分解者,剩余的乙和丙则为消费者。10. 含有 N 对同源染色体的某雌雄同株植物的两植株杂交得 F1,F 1自交得 F2。F 2中高秆紫茎38 株、高秆绿茎 18 株、高秆蓝茎 19 株、矮秆紫茎 12 株、矮秆蓝茎 7 株、矮秆绿茎 7 株。回答下列问题:(1)若要研究该植物的基因组碱基序列,需要测定_条染色体。(2)F 1的表现型为_,F 2中高秆植株间随机交配,后代中矮秆占_。(3)现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抗病基因 B 导入 F1中,并成功整合到一条染色体上,以获得抗病新品种(不考虑交叉互换) 。若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稳定遗传的
20、高秆抗病的该植株,常用的育种方法是_,一定能成功吗?_(填“一定”或“不一定” ) ,其原因是_。【答案】 (1). N (2). 高秆紫茎 (3). 1/9 (4). 单倍体育种 (5). 不一定 (6). 若抗病基因 B 整合到矮秆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则不能成功【解析】试题分析: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生物才有性染色体,雌雄同株的植物无性染色体,因此在研究其基因组碱基序列时,应测定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分别统计分析 F2中每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据此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并自设相关的基因符号完成对(2)题的解答。以“抗病基因 B 导入 F1中并成功整合到一条染色体上”为切入点,
21、从中挖掘出隐含的信息:即抗病基因 B 整合到 F1中矮秆基因或高秆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据此结合题意分析解答(3)题。(1)雌雄同株的植物无性染色体,据此可知:若要研究含有 N 对同源染色体的某雌雄同株植物的基因组碱基序列,需要测定 N 条染色体。(3)现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抗病基因 B 导入 F1中,并成功整合到一条染色体上,以获得抗病新品种。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据此可知:若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稳定遗传的高秆抗病的该植株,常用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但该育种方法不一定能成功。因为抗病基因 B 可能整合到矮秆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也可能整合到高秆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若抗病基因 B 整合
22、到矮秆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则不能成功。 11. 日前微博传言手机细菌比马桶多。如图,央视和北京卫视通过实验展示调查结果。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配制培养基时除了满足基本的营养条件外,还需满足微生物生长对特殊营养物质、_、_的要求。(2)据图,两电视台均采用_法接种,该方法需要_(多选) 。A. 接种环 B. 酒精灯 C. 移液管 D. 涂布器 E. 无菌水(3)通过观察菌落的_(写出两种) ,可知手机屏幕和马桶按钮都存在多种微生物。两电视台实验操作均正确且完全一致,但报道结果截然不同,你认为原因是:_。(4)按图操作取样面积,实验员测定某手机屏幕的细菌数量。将 10ml 菌悬液进行梯度稀释,分
23、别取 0.1mL、稀释倍数为 102的样品液接种到三个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菌落数分别为 48、50、52,则该手机屏幕的细菌数为_个/平方厘米。该实验对照组该如何设置_。【答案】 (1). pH (2). O 2(氧气) (3). 稀释涂布平板 (4). B、C、D、E (5). 形状、大小、隆起程度、颜色、光泽度、边缘形状 (6). 手机的取样和马桶的取样都不相同 (7). 210 4 (8). 取培养基涂布 0.1mL 无菌水,放置于和实验组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或取未接种的空白培养基,放置于和实验组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解析】试题分析:熟记并理解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分
24、离与计数等相关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在此基础上,结合问题情境,从题意和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1)配制培养基时,除了满足基本的营养条件外,还需满足微生物生长对特殊营养物质、pH以及 O2(氧气)的要求。 (2) 根据培养的效果图可以判断:两电视台均采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该方法在将菌液进行一系列梯度稀释时,需使用E无菌水,用C移液试管吸取 1ml 培养的菌夜或稀释液;涂布操作的流程为:将D涂布器浸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取少量菌夜(不超过0.1ml)滴加到培养基表面;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B酒精灯火焰上引燃,待酒精燃尽后,冷却 810s;用涂布器将菌液均匀地涂布在
25、培养基表面,涂布时可转动培养皿,使菌液分布均匀。(3)通过观察菌落的形状、大小、隆起程度、颜色、光泽度、边缘形状等菌落特征,可知手机屏幕和马桶按钮都存在多种微生物。题图显示:两电视台的培养效果图存在差异,导致报道结果截然不同;又因两电视台实验操作均正确且完全一致,由此推知,导致报道结果截然不同的原因是:两电视台的手机的取样和马桶的取样都不相同。(4) 按图操作的取样面积为 5525 平方厘米。实验员测定某手机屏幕的细菌数量,将10ml 菌悬液进行梯度稀释,分别取 0.1mL 稀释倍数为 102的样品液接种到三个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菌落数分别为 48、50、52,则 1ml 菌悬液的细
26、菌数为(485052)30.1102510 4个/mL,因此该手机屏幕的细菌数为 5104个/mL10mL25 平方厘米210 4个/平方厘米。为了排除无菌水或空白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确保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来自取样的手机和马桶,该实验对照组的设置为:培养基涂布 0.1mL 无菌水放置于和实验组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或取未接种的空白培养基放置于和实验组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12. 曾经分布于东、中非地区的北部白犀,现仅存五头,世界上最后一只幸存的雄性北部白犀“苏丹”已经被切除犀角,由 4 名全副武装的警察 24 小时守护起来。雌性北部白犀每 3年生产一次,每胎仅产 1 仔。为使这一种群数量恢复,
27、可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提高北部白犀的生育效率。请回答下列问题:(1)首先要对供体雌白犀和受体雌兽进行选择,并用激素进行_处理。用_激素处理供体雌白犀,然后从_中冲取卵子。(2)体外受精前对精子进行一定的处理,使其_。体外受精后,应将受精卵移入_液中继续培养。(3)为取得同卵双胎或多胎,可以在胚胎发育的_期用机械方法将胚胎分割。具体操作时,用分割针将胚胎切开,吸出其中的半个胚胎,注入预先准备好的_中。(4)胚胎能移植到受体子宫中,原因之一是受体子宫对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_反应,为胚胎的存活提供了可能。【答案】 (1). 同期发情 (2). 促性腺 (3). 输卵管 (4). 获能 (5). 发育
28、培养 (6). 桑椹胚(或囊胚) (7). 空透明带 (8). 免疫排斥【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动物胚胎移植及胚胎分割技术的相关知识,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配种或进行人工授精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胚胎移植移植后检查。(1)用激素对选择的供体雌白犀和受体雌兽进行同期发情,以达到相同的生理状态,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供体雌白犀,使其能超数排卵,排出后的卵子在输卵管,故在输卵管冲取卵子。(2)精子需要获能后才与卵子结合。(3)体外受精后,应将受精卵移入发育液中继续培养。(4)桑椹胚期和囊胚的内细胞团细胞具有全能性,故选取该时期的胚胎进行分割可以得到多个胚胎。具体操作时,用分割针将胚胎切开,吸出其中的半个胚胎,注入预先准备好的空透明带中。(5)受体子宫对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为胚胎的存活提供了可能。考点:动物胚胎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