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 本一、导言:主要的宗教和国情二、人口,历史和文化的因素(一)人口因素(二)历史和文化因素(三)有争议的象征物:靖国神社三.、政治体制和法律体系(一)政治体制概况(二)法律渊源和法律效力等级(三)规范宗教的法律1、1947 年宪法2、国际公约3、1951 年宗教法人法( 修正案)4、其他全国性法律5、地方性法律(四)负责宗教事务的国家行政机关四、与宗教相关的基本规范(一) “宗教”在法上的定义(二)有关宗教的主要法理学说(三) 对宗教和宗教活动的限制(四) 国家对宗教的财政支持(五) “宗派,邪教与新宗教运动” 五、宗教实体(一)未登记的宗教团体(二)国家承认的宗教组织21、宗教法人 (1
2、) 背景:宗教组织的活动范围(2) 申请注册宗教法人的四个步骤(3) 存在条件和政府监管(4) 解散(自愿和被迫)(5) 宗教社团的收益(6) 法律义务 附录: 1、对奥姆真理教和税收滥用的反馈2、政府认可的其他组织六、宗教,刑法和国家安全条例七、宗教敬拜,言论以及改变信仰的自由(一)宗教敬拜和示威(二)公开的宗教演说,传教活动,旅行和签证(三)改变宗教信仰(四)诽谤以及亵渎八、宗教和教育九、宗教和军事参考词汇附录一:涉及宗教问题的法律选编附录二:最高法院审理案件选编 3一、 导言:主要的宗教和国情 著名导演黑泽明执导的电影罗生门是当今世界影坛的经典之作。这部影片于 1951 年首映,片中四名
3、目击证人对于一起强奸凶杀案进行描述,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描述,而各种描述相差甚远。影片所反映的复杂甚至矛盾的观点真实地展现了罗生门式的神秘。日本人对于什么“是”宗教,什么不是“宗教”的看法,与这次调查中的任何其他国家都不一样。实际上,日本的法律-不论在书面上还是实际中 都很难令人理解,除非首先了解日本人对于本民族的自我认知,对宗教以及神道的矛盾态度。下面列出了影响日本人宗教和法律观念的三个重要因素。 首先,日本人对于宗教以及“日本精神”有着非常复杂的态度。旁观者很容易观察到:一方面,日本人对宗教普遍都很虔诚;而另一方面,他们又几乎都很世俗化。寺院、神道庙,以及为了纪念战争牺牲者而建立的准宗教性
4、的纪念碑或者庙宇都在日本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景观中占有重要位置。佛教和神道教作为日本最为古老的两大宗教已经在日本的文化和观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神道与祖先崇拜以及仪式净化紧密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慢慢的与敬拜天皇结合起来。对于一些日本人来说,神道教育与日本文化相互融合得太深,以至于神道教已经不再是一种宗教,而是“日本精神”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日本人同样也非常的世俗化,甚至非常的物质主义。 人们还会将日本人描述为宗教上的混合主义者,而且他们对于各种含糊不清的宗教持有非常宽容的态度。对日本公众的民意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日本人认为他们自己既是佛教徒又是神道教徒。绝大多数的日本人大概 70%到 8
5、0%-尽管持有一个或者多个宗教的名分,但是他们都不承认自己信奉任何的宗教 1。在日本,尽管基督徒的人数只占总人口的 1%左右,但是圣诞节仍旧是最受欢迎的节日之一。日本人在深层次上对于宗教热情的不信任被这种表面上的开放和容纳所遮掩。因此,热心的宗教运动人士以及激进的新兴宗教运动在日本还是不受欢迎。著名的沙林毒气事件就被证实与奥姆真理教有关,再次印证了这种1 赖肖尔和简安生今日日本215 页。4猜疑。 其次,与上述因素紧密相关,日本文化与神道教紧密相关,而且也非常敬重战争纪念物和地方上的神庙。这种“神庙崇拜”很可能给外界人士留下一种印象,即日本人非常的具有宗教献身精神;而这与别的国家的人们在他们的
6、国家公墓中或者在战争纪念碑前的表现也很不同。在一个神道教的国家里,为了国家荣耀而在战争中牺牲的人们在精神上受到极高的尊敬,因此去拜访神社的人们流露出一种类似宗教献身精神的感情就不显得奇怪了。同样的,政府愿意在财政上支持神社也就不足为奇。然而有趣的是,日本的国家机构诸如最高法院还要判断政府在财政上资助此类纪念活动究竟是属于“宗教性质” (根据日本宪法规定必须予以禁止) ,还是“传统性质” (可以免除宪法责难) 。 日本在其法律与宗教领域中最具争议性的问题在于政府支持神道礼仪以及纪念战争亡灵活动的合法性。日本最高法院接受过的宗教性质案件绝大多数都直接涉及政府支持神道礼仪以及纪念战争亡灵活动是否违反
7、日本宪法的第 20 条以及第 89 条的问题。绝大多数的日本民众可能会认为政府的这种支持并没有违反宪法,但同时一些少数派人士在极力否认这种政府行为的合法性。他们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位于东京的靖国神社。关于靖国神社,下文会提到。靖国神社反映了日本人对日本民族主义者和军国主义者过去的认识,对造成战争恶行的责任的认识,对天皇造成二战灾难的责任认识,对日本的未来以及它的存在对于日本的意义的认识等。 1 最后,日本有关宗教的法律是在二战后同盟国占领时期(1945-1952) ,在美国势力的影响下通过的。尽管日本的法律体制在整体上反映了包括日本本土的法制传统,也含有德国、法国以及意大利民法典的因素,但是日本宗
8、教法人法的决定性因素还是来自于美国。在二战后七年的占据时期(1945-1952) ,有关宗教问题的两部最重要的法律获得通过,那就是 1947 年宪法和 1951年宗教法人法 。尽管这两部法律在被日本国会通过之前都是由美国人撰写的,而且它们在本质上都反映了美国的法律观念,但是这两部法律却并不是单纯的照搬美国宪法或者其他任何一种法律形式。相反,这两部法律的撰写者们试图通过对这两部法律的撰写来改变日本在宗教立法上的传统。美国人的成功有一1 详细讨论,参下文第二部分第(三)点。5方面体现在两部法律的稳定性。自从这两部法律于 1952 年全面生效以来,1947年宪法从来没有经过任何修订,而 1951 年
9、宗教法人法虽然几经修订,但是至今仍保持着最初的基本框架。 1二、人口,历史和文化的因素(一)人口因素 日本最近一次的人口普查完成于 19898 年 10 月。该次普查表明日本的人口已经达到 125,570,246.21994 年 1 月份日本人口中 99.4%是日本人,另外的 0.6%绝大多数是韩国人和中国人 3。根据日本教育部的报告,1995 年日本共有 184,000个宗教组织申请注册 4。 1998 年 宗教信徒(日本宗教年鉴) 5宗教 全部人数神道 104,553,179佛教 95,117,730基督教 1,761,835其它宗教 11,214,331合计 212,647,075日本同
10、志社大学的教授对上述数据作了如下评论:鉴于日本仅有一亿两千万人口,这个数据表明大多数成年日本人同时信奉佛教和神道教 6。其他学者也1 详细讨论,参见下文第二部分第(四)点第 4 条以及关于 1951 年宗教法人法的讨论。2欧罗巴世界年鉴2194 页。3 Dolan and Worden, 国家调查,日本 ,84 页。4欧罗巴世界年鉴2194 页。5日本宗教年鉴:http:/www.cesnur.org/testi/aum_018.htm6 研一浅野:从奥姆真理教到对所有非正统宗教的取缔 http:/wwAv.cesnur.org/testi/aum_018.htm 尽管面对这些统计数据,我个人
11、仍然认为只有很小一部分的日本人真正虔诚的信仰宗教。事实上,只有 1%多一点的人口信奉基督教在全世界也属少见。同上。6指出了神道教和佛教的统治地位 1。(二) 历史和文化因素神道 神道和佛教是日本最传统的两大宗教。神道的意思是“诸神的道” ,是在日本本土产生的宗教,大约可以追溯到公元 6 世纪。神道教强调历史,疆域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这种观念赋予了神道教一种特殊的“民族主义指向” 2。世界上大概再也没有什么别的宗教能够像神道教那样紧密地联结于一个国家,而且并没有传播到任何其他国家 3。神道教并不像世界上其他主要宗教。在其他的宗教体系中,不管是强调一神论的伊斯兰教,还是主张多神论的印度教,甚至
12、是佛教的达摩,信徒们都盼望将自己与神、先知或者是圣贤至高的道德以及属灵教导联合起来。但是在日本,由于神道在全社会范围内具有统治地位,这种概念就没有机会得以实行。神道教没有创建者,没有正式的神圣经书,也没有固定的教义体系。事实上,神道教从本质上讲就是日本人的价值观念,而这种价值观念就形成了日本人矛盾的但是又与众不同的日本式敏感,宗教信仰和态度。神道教没有精心制定的教义体系和道德规范;这种宗教强调参与神庙中的传统典礼仪式以及节日,甚至这种仪式的参与可以延伸到家庭。 4 1 其他学者也指出日本公开申明的宗教信徒人数大概是真实人数的两倍左右,造成这种人数差异的原因是“日本人对于宗教采取的多元主义做法。
13、尽管很多人都有很强的宗教意识,但是却很少人依附于某一特定信仰(如基督教,佛教或者伊斯兰教),而是将多种宗教的信条和行为综合起来。”Boyle and Sheen 著:宗教信仰自由,209“20 世纪 70 年代和 80 年代由文化事务署公布的宗教成员报告中包含大量的宗教关系。这种宗教关系在数量上甚至超过了日本的总人口数。大约 76%的人口表示自己属于佛教,而 95%的人口则称属于神道教” OBrien and Ohkoshi梦之梦,21“超过 65%的日本人表示自己没有宗教信仰,只有 30%多一点的人口表示自己有宗教信仰。” OBrien and Ohkoshi梦之梦,23 “日本人没有像南亚
14、或者西亚以及西方人一样认为一个人只能信仰一种宗教。” 赖肖尔和简安生今日日本,209 页。2 Molton 大学,Reader 著日本的宗教,大百科全书。3 在本次调查所涉及到的国家中,与日本情况最接近的是俄国东正教,沙特阿拉伯的伊斯兰教,以及印度的印度教。这些国家都在其传统与宗教之间形成了某种联系。但是在这些情况中,涉及的宗教都属于更大的世界性团体的一部分(东正教,伊斯兰教),或者是经过修正,改进,并且传到其他国家(印度教)。4 Bowker,牛津世界宗教词典,892,892-93 页。7事实上,神道教有几种不同的形式。现在名声不好的国家神道(State Shinto)形成于 20 世纪 2
15、0-30 年代。当时日本的一些民族主义者利用天皇来强制民众的顺服,同时推行帝国主义。这种形式的神道教现在已经基本消失,仅存于少数留恋 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对外征服的辉煌时期的人的想象中。除了这种名声败落的国家神道以外,在现代的日本社会中还存在着其它几种形式的神道。宫廷神道集中主张天皇对其祖先神灵的崇拜。 神社神道尊崇绝大多数的神道神社,并且继续强调神道和日本人生活的紧密关系,以及对于民族再生的需要。这种神道不受政府的任何控制,在经济上独立。 1 神道教与现代日本的大众生活紧密相连。 2早期历史 自 8 世纪早期日本首次编纂了自己的法律,直到二战后的占据时期,日本的地方官员以及国家官员都尝
16、试着以政府的名义来监管宗教组织 3。在该国历史上有一段时期佛教曾经占有政治上的统治地位。日本历史上有两个时期佛教地位很高。第一个是奈良(710-790),在这一时期, “佛教和政府的关系非常紧密。奈良政府推崇佛教,但是同时根据行政和法律上的规定对神职人员和僧人的地位进行严格控制。 ”4后来佛教逐渐取得了自治。当基督教于公元6 世纪进入日本时,当时的统治者们将其看作是“对整治统一的威胁,于是无情的镇压基督教。这一过程中日本出现了很多的殉道者,到 1638 年基本上将基督教在日本消除。 ”5之后的一段时期,佛教又一次受到严格的政治控制。德川统治的后期(1603-1608)对佛教的控制更为严格:幕府
17、颁布法令以约束每一个佛教寺庙,每一个成年人必须依法在某一个寺庙处登记。这些措施形成了一种政府发起的类似教区制度的组织网。而同时也使得寺庙被纳入封建统治体系之中。于是日本所特有的称作檀家制度1 Bowker:牛津世界宗教词典,892 页。2 小田:日本法律 ,119 页。3 Kawatawa:日本法律中的宗教组织199-200 页。4 Garon:日本意识形态的形成,46-75 赖肖尔和简安生:今日日本,212 页。8的体制就形成了。这种体制要求每一个家庭必须附属于某一个佛教寺庙。这种形成檀家制度体系的法律于 1871 年被废弃,但是直到今天很多的家庭仍旧感到他们与寺庙有着特殊关系或者对其负有特
18、殊义务。这种归属情结给佛教组织提供了强大的社会支持。 1德川幕府时代实施政府支持以及政府管制佛教的同时,日本国对外封闭。在这一时期:所有的日本人被迫起誓要效忠于佛教并且在当地的佛教寺庙里为其祖先举行葬礼或纪念仪式。这些规定在事实上将佛教变成了一种国家机器,并且赋予其特殊权力举行葬礼。这些规定有助于在寺庙和家庭结构中建立紧密联系。日本人祭祀祖先的方式就是在这种寺庙与家庭的密切关系中进行的,而这种做法一直持续到今天。 2 国家神道的兴起 1868 年的皇宫政变将幕府政权推翻,明治皇帝恢复皇位。佛教被废除了其国教的地位。 “明治复辟的领导人极力反对佛教,于是残酷的将佛教从神道教中割除,而且开始的时候
19、他们还试图建立一个以神道教为中心的政府” 。 3尽管明治政府明确声明基督教和其它宗教都会再次恢复其合法地位,但事实上,真正统一日本的宗教是神道教。 “明治复辟政府是日本整个国家与宗教的关系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在那个历史时期,日本需要某些形式的法制,伦理以及神秘色彩,于是神道教就成为了获得政治支持的有力武器。 ”4政府开始将神道教看作是一个国家机构。 “在 1868 年,原来与神道教有关的宗教理事会(Council of Religion)成为了理论上的中央政府,其地位甚至高过日本国会” 5。这种现象不合理,而且并没有存在很长时间。尽管受到了官方的取缔, “但是这个国家最重要的神社仍旧保留着其特
20、殊地位,并且得到了官1 Garon,日本意识形态的形成,46-7 页。2 Molton 大学,Reader 著日本的宗教,大百科全书。3 赖肖尔和简安生今日日本,209 页。4 Michael Young:美国人看日本和宗教自由(1998)( http:/ W.G. Beasley 日本经验,227-8 页。9方的认可并享受政府财政支持。 ”1在神社侍奉的神职人员要得到政府的指定,民众要到神社登记,就如同先前他们必须到佛教寺庙登记一样。 所有的神道教神社都在内务省的监管下,而其他的宗教组织则都接受教育部的管辖。事实上,由于行政上的原因,神道教并不被看作是一种宗教,而且在行政商业与别的宗教接收不
21、同的待遇。 2神社不仅举行传统的净化仪式,同时还举行新民族主义者的仪式。神道的地位含糊不清,越来越趋向于将自己从宗教的领域中分离出来,演变成一种传统和爱国精神。 3 帝国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崛起 19 世纪末的国家神道和同时期的日本政治一样越来越趋向于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的神道教已经成为日本民族主义的重要部分。而正是民族主义导致了在日本国内对于持不同政见者的残酷镇压(当然也包括宗教运动) ,对外的不断扩张,直到最后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4在这一时期,直到 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政府都是通过得到神道教的赞同,加上行政手段来管理国内的宗教。 51939 年日本政
22、府颁布了第一部宗教法 6。二战期间,日本的整个政治体制就是以天皇和作为国教的神道的宗教权威为基础。 7随着二战前日本民族主义的急剧攀升,国家神道到达了巅峰地位。 8占据时期和废止时期,1945-1952. 根据 1945 年的波斯坦公告 ,日本于1945-1952 年间处于盟军总部(SCAP)的管制之下。 直到 1952 年日本签订了和平条约 (Treaty of Peace) ,解除被占据状态。在此期间,日本处在由道1 W.G. Beasley:日本经验,228 较早的项目之一是在东京皇宫附近建立靖国神社。参下文第二部分。2 雨森和山本: 日本非营利性团体“简介”部分,8 页。3 Harda
23、cre神道与国家 ,120 页。4 Molton 大学,Reader 著日本的宗教,大百科全书。5 Madden奥姆真理教的取缔,328 页。6 奥平 : 日本近期对于宗教组织管理上的争议,129Garon 指出“对于 1939 年的宗教团体法议案的辩论过程明确的显示了将任何其它宗教置于天皇权威之下的取向。日本前首相平沼骐一郎在国会中对于宗教的正统给予了新的定义我强调指出所有宗教都必须与我国政治体制的宗旨统一;不得与我国的天道相悖。” Garon,日本意识形态的形成,85 页。7 小田 : 日本法律 ,119 页。8 赖肖尔和简安生:今日日本,210 页。10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 1领导的美国
24、军方的占领状态。盟军总部(SCAP)开始对日本的法制体系进行一系列戏剧性的改革,并且得到了日本国会的认可 2 。盟军总部(SCAP)的第一项改革包括解除军事装备,实行民主化进程,并且废除1925 年的和平保卫法。 3 盟军总部(SCAP)相信在日本的帝国主义和国家神道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 “在明治复辟之后,政府和神道之间的紧密关系危害很大,现在的宪法可以保障日本的政教分离。 ”41945 年 12 月 15 日,就是日本宣布投降之后的 3 个月,盟军总部(SCAP)颁布了禁止政府赞助、支持、永久化控制和宣传国家神道法案 。盟军总部(SCAP)对于天皇的非神圣化以及对于国家神道的解除是对历史的修
25、正,这对日本来说是一笔影响深远的遗产。这些因素触及到了日本文化中深层次的未曾受到疑问的方面,也触及了这个国家的历史遗留下来的发育不健全的残留物。 在此以后,同盟军开始对日本法律的其他部分进行系统化的改革。其中最具戏剧性的是颁布了 1947 年宪法。该宪法推动了普选权,并且规定了公民的一些基本权利。 5一位著名的日本法理学家指出:“大多数人已经无法再忍受 1945 年以前的集权制度,所以他们很欢迎这些新政策。同盟国推行的激进的改革措施没有受到来自公众的明显阻力反而得到了成功地推行,这一事实也证实了日本民众对于新政策的接受。盟军总部(SCAP)所推行的政治和社会价值观念被深深的植入日本人的意识形态
26、,很难被改变。对于修改宪法的提议从来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尽管表面上看起来这是美国人强加于日本人的宪法,但目前为止还没有对宪法进行任何的修订。 ”6 1951 年 4 月,也就是对日本的占领状态结束前一年,日本国会通过了盟军总部(SCAP)起草的宗教法人法 。该法连同后来的修订法案至今还在生效。1 里奇韦将军于 1951 年代替麦克阿瑟将军。2 日本国会愿意通过该法律议案并不是始于日本战后被占领时期,也不是结束于该时期。“日本 80%以上的全国性法律是由政府起草,经由执政党批准或修订最后提交国会讨论。”池上,多元民主社会中非政府组织的法律地位及作用4。3 奥平日本近期对于宗教组织管理上的争议,1
27、31 页。4 爱媛神社捐款案件,第 9 九( 2) 2条。5 主要参考小田, 日本法律,29-31,119;Garon,日本意识形态的形成,208 页。6 小田 : 日本法律 ,31 页。11这些改革,包括取缔国家神道、对宗教自由的宪法保障、以及新的宗教法的制定颁布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并且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几乎所有的宗教团体都很欢迎占领时期对于国家神道教和被强加的宗教管制的取缔,以及对宗教自由的保障。然而,作为国教的宗教组织却对终结与政府之间长期存在的合作关系不是很热心。可以说这些宗教立法的改革在占领时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盟国占领日本时,再也没有从别的方面如此彻底的切断政府
28、与私人团体的关系,也没有如此有力地对这些团体的独立自主提供保障” 2这种法制理念事实上被灌输到一个顺从的国会以及广大民众的意识之中。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自从日本独立以来,作为执政党的自民党长期以来一直试图对 1951 的宗教法人法进行实质性的修订,但是由于受到来自其敌对政党以及一些宗教组织的联合反对,最终没有实施。尽管自民党统治日本的政治,但在这件事上从来没有取得他们所期望的结果。占领后期以及奥姆真理教事件 占领后期日本宗教反省过程中的最富戏剧性的事件要数 1995 年 3 月发生在东京地铁的毒气事件。这次事件经过精心策划,在地铁里释放沙林毒气,导致 12 人死亡,成千上万人中毒。 3
29、尽管日本警方掌握了一些有力证据,证明与奥姆真理教有关任务的危险性如绑架甚至谋杀,但是还是没有采取任何有效措施。在这次毒气事件以后,日本警方获得了来自民众的大力支持,拘留了一些没有参与任何非法活动的人。 “日本民众已经认定奥姆真理教有罪,并且已经在观念上和行动上对那些跟随或者曾经跟随国奥姆真理教的人们形成了歧视和折磨。这些无辜的人们,从来没有受到任何法律上的指控,已经无法再按照他们的意愿正常的生活下去了。 ”4可以说在这次毒气事件以前,日本警方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和警惕,而是在事发之后采取过激反应,损害了大批无辜者的人权。这次事件在全日本渗透着对小型宗教组织的惧1 Garon,日本意识形态的形成,
30、207 页。2 Garon,日本意识形态的形成,206 页。3 Garon,日本意识形态的形成,206 页。4 研一浅野从奥姆真理教到对所有非正统宗教的取缔http:/wwAv.cesnur.org/testi/aum_018.htm12怕,而且很多其他的宗教组织已经遭受了官方和公众的报复心理。 “奥姆真理教令人憎恶的恶行在很大程度上软化了日本社会反对政府干涉宗教组织的心理。 ”1对此,政治家们迅速的做出反应,要修订 1951 年的宗教法人法 ,并且针对宗教恐怖主义于 1999 年制定了两部新的法律。 2奥姆真理教事件对日本所有的宗教活动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要求强化宗教法律法规、加强政府对宗教运
31、动控制的呼声很高。而且这一事件还破坏了宗教的形象,增加了民众对于宗教组织的厌恶感,打消了他们接近宗教组织的积极性;这导致民众开始转向一种更加自由的,非正式的宗教行为。 3一名日本记者表示,在观察日本社会对于奥姆真理教的反映过程中,日本民众没有根据准确的事实证据来判断,他们的反应过于歇斯底里,并不理智。 4现代日本对宗教的态度 日本给人的印象一方面非常世俗化,甚至有点物质主义,但另一方面又深受宗教影响。很少有哪个社会向日本社会那样世俗化。日本没有任何具备统一教义、普遍适用的标准尺度,或者先验的异像;但是各种各样的宗教又在日本非常的兴盛。神道教,佛教和基督教共同兴盛,经常以混合的宗教仪式吸引着同一
32、个人群。 5 日本最高法院在一个著名的判决中指出了这种矛盾现象。 “日本民众普遍对宗教没有明显兴趣,但他们表现出了一种混合的宗教情结。总体上,他们信奉神道教,同时个人又信奉佛教。在不同的场合下进行不同的宗教仪式不会使他们感到任何不和谐。 ”6这种混合的性格反映了日本特点的一个方面。日本人对各种宗教信仰存有很宽容的态度,但对于那些热心于宗教活动的人,他们又会1 Garon,日本意识形态的形成,212 页。2 见下文第六部分。3 Molton 大学,Reader 著日本的宗教,大百科全书。4 研一浅野日本帝国统治时代:从奥姆真理教到对所有非正统宗教的取缔(http:/wwAv.cesnur.org
33、/testi/aum_018.htm)5 Haley,日本的法律精神,185。以及 W.G. Beasley日本经验 ,267-68 页。6 津市奠基案件,第四(2 )条。13产生深刻的不信任。 1(三) 有争议的象征物:靖国神社二战后对日本占领时期所制定宗教法案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被日本人民接受;但仍旧遗留了一个问题,集中反映了这个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观念分歧。尽管这个问题比位于东京的靖国神社更加深刻,但是靖国神社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代表了这个问题。该神社建于 1869 年,当时明治天皇复辟刚刚取得成功。神社位于皇宫附近的僻静处所,占地数公顷,内有楼房和一个博物馆。对于很多日本人来说,这个神社敬奉的是
34、战争中丧生的士兵魂灵。有人认为靖国神社对于日本就像是其他国家的国家公墓,或者纪念无名战争烈士的纪念馆 2。参观者应该将其看作是没有危害的(可能有些奇怪)纪念战争亡灵的公墓。 3但是对于更加知情的韩国人或者中国人来说,靖国神社分明是一种象征。它象征着一个国教、侵略性民族主义、军国主义和战争暴行之间的紧密连接。在其反对者的眼中,靖国神社是日本采取军国主义,民族主义甚至种族主义的危险象征。在 20 世纪 30 年代,靖国神社成为了国家神道的中心,所有日本人都要向其显示忠心。批评家们认为靖国神社是在供奉着日本的战争领袖,士兵,甚至是那些曾经强奸和屠杀中韩两国人民的战争罪犯。 4一名日本记者对靖国神社提
35、出了如下指控:“靖国神社是为了供奉已故的日本首相东条英机以及二战中其他的 A 级战犯。日本应该对于二战中亚太地区丧生的两千万人民负责,但是东条英机1 日本人的宗教意识并不是体现在对于某一特定宗教体系的接受。根据 1994 年的一次报业调查,72%的日本人明确表示他们没有任何宗教信仰,只有 11%的被调查者认为日常生活应该受到宗教教条的指导。但是 86%的人们认为战士们的亡灵时刻都在观望并且保护着他们。大多数的日本人到神道神社或者佛教寺庙去作祈祷,将新生婴儿待到神社,在每年的第一天都去拜访神社,进行基督教或者神道教的婚礼,以佛教方式举行葬礼等等。参见:Boyle and Sheen 宗教与信仰自
36、由 ,209 页。2 靖国神社不是一个公墓,而是一个纪念堂。3 从法律上讲,靖国神社是根据日本法律规定经过注册的“宗教法人”。关于宗教法人,欲知详情,参下文第五部分第(二)条第 1 点。4 尽管类比并不总是那么确切,但是靖国神社的确和德国纳粹主义者聚集地纽伦堡的功能很类似。现在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与德国总理拜访(假想中的)存留着盖世太保戈林,戈培尔以及其他士兵的遗物的公墓性质类似。14以及其他的肇事者反而在这里如同神灵一样以神道的名义受到膜拜。神道是民族主义的宗教,它是日本历史和社会中帝国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基石。 ”1靖国神社的反对者们还指出靖国神社实际上就是现在极右派的民族主义分子聚集和准备东
37、山再起的象征。 2在全日本有成百上千所(假如不是成千上万)这样的神社用来供奉这些为保卫日本而战死的人们。地方上的战争纪念馆叫做 chukonhi,或者叫做地方亡灵纪念馆。这种纪念馆在传统上与神道教有联系,其中很多的纪念馆都是在 20世纪才建立。这些纪念馆都建在一些公共场所之上或者附近,尤其是靠近学校。在二战后的占领时期,有一些纪念馆隐藏起来,但是 1952 年后又都逐渐恢复。尽管这些纪念馆在价值观上来源于神道教,但是其支持者们却未必将其与国家神道或者是二战紧密相连。但是对于靖国神社来说,这种观念上的分离却是不可能的。 当国家的首相以官方的身份或是准官方的身份参拜靖国神社的时候,关于靖国神社本质
38、意义的争论就爆发了。 “尽管有来自于首相方面的远离靖国神社的要求,1994 年,仍旧有 7 名内阁成员参拜了靖国神社。在这里,天皇及其夫人为战争亡灵祈祷。1996 年 7 月,桥本首相参拜了靖国神社,而这次参拜被认为既有个人性质又有政治目的。 ”32001 年 10 月小泉纯一郎参拜了靖国神社,又一次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辩论。 4日本的历任首相以及他们的内阁大臣每年都定期参拜靖国神社,以纪念日本二战投降之日,尽管大多数人称他们的参拜是以个人身份。 5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经常会引起中国和韩国政府方面的外交指责。日本以外的法理学家则在政治或道德上对其进行批评,日本的知名法理学家称1研一浅野日本帝国统
39、治时代:从奥姆真理教到对所有非正统宗教的取缔(http:/wwAv.cesnur.org/testi/aum_018.htm)2 尽管在这件事上,那些采取极端立场的人们会受到感情上的指责,但是事实上很可能绝大多数日本人中并不关心此事。“对于战争的纪念以及对于宗教自由之间不断的斗争并没有引起日本民众的注意。对于作为少数派的基督徒连同支持他们的自由主义者与极右派民族主义者之间的斗争,日本民众几乎是不闻不问。” OBrien and Ohkoshi梦之梦 ,208 页。3 Boyle and Sheen 宗教与信仰自由,210 页。4欲了解该次争论所涉及的范围,参照 2001 年 8 月 21 日日
40、本报界对于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评论(www.fpcj.Jp/e/shiryo/jb/0138.hmil).5 Garon,日本意识形态的形成,210 页。15这种参拜实际上是“对政教分离原则的破坏,违反宪法。 ”1本有可能从二战结束至今一直左右日本政坛的自民党保守派曾经提议,通过立法的方式将靖国神社设立为国家神社并对其提供财政支持。但是每一次都因为来自“公明党(与创价学会宗教有关的政党)和其他反对党以及一些宗教团体的共同反对”而以失败告终。 2日本最高法院接受过的宗教性质案件绝大多数都是关于政府支持神道礼仪和纪念战争亡灵活动以及靖国神社的问题。最高法院的裁决表明,这类事件所反映的文化、历史、宗教
41、和情感问题事实上已经触及到日本人对宗教,法律和“日本精神”的根本态度。 3三、政治体制和法律体系(一) 政治体制概况根据 1947 年宪法,日本是一个具有改良议会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国会实行两院制。一个众议院,一个上议院。两院议员都由普选产生。国会是全国唯一具有立法权的机构。执法权掌握在首相以及其内阁中其他各部。首相及各部官员都由国会选举产生。首相本人必须是国会成员,内阁大臣中绝大多数也必须是国会成员。 4天皇是国家的象征,并不掌握实权。 5 事实上,天皇的角色仅限于礼仪 6。在日本,地方政府的权力有限,重大的政治法律问题要提交中央政府裁决 7。涉及到宗教问题的重要法律是全国性法律,原则上要由文
42、化事务署来执行。文化事务署是下属于教育科学体育文化部(下文统称教育部)的一个局。日本的地方政府体系非常复杂。一般来说,有两类地方政府:县(大约 47个)和自治市 (大约 3200 个)。自治市又可以分成几类,翻译成英文大约是“市”1 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违反了宪法的政教分离原则”康宏奥平教授引用 2001 年 8 月 21 日日本报界对于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评论(www.fpcj.Jp/e/shiryo/jb/0138.hmil).“我们参拜靖国神社的初衷违背了宪法第 20 条的规定.”三宏深田关于参拜靖国神社的立场2001 年 7 月 9 日(www.rk-world.org/Yasukun
43、i/yasukuni4.html).“引起争论的原因是宪法第 20 条关于政教分离的规定。”小田, 日本法律,119 页。2 Garon,日本意识形态的形成,210 页。3 关于战争纪念问题的法庭判决,参下文第四部分,第(二)条,第 2 点。4 日本 宪法,第 67,68 条。5 日本 宪法,第 1,4 条。6 小田 , 日本法律 ,37 页。7 1947 年地方自治法第 67 条。参小田 , 日本法律,58 页。16, “镇” , “村”等等,但是在日语中又经常称作“To”,“Do”,“Fu” 。地方政府首要官员称为“总督(governor) ”因此,东京市的最高长官就不被称为“市长” ,而
44、是“总督” 。1951 年宪法赋予地方官员认证 1951 年宗教法人法管辖范围内的宗教组织的内部章程并且负责此类机构注册的权力 1。日本有三个级别的法院,几乎对于所有的民事案件及刑事案件都有权限。这三个级别包括初审法院(地区法院) ,上诉法院(例如东京高级法院)和最高法院 2。日本共有 50 个地方法院,8 个上诉法院(即高级法院) ,以及一个位于东京的最高法院,包括大法官在内共有 15 名法官 3 。这个一体化的法院体系听审各种行政案件,但是不包括税务和专利案件。另外还有一个独立存在的家庭法院,该法院的上诉案件归于上诉法院。日本的法院还有权对立法进行司法审查以确保其从根本上符合宪法,对于官员
45、的行为同样具有审查权 4。根据宪法规定,日本的最高法院虽然有权进行司法审查,但是该法院只在五种情况下否认了立法的合法性。而这五种情况从来没有涉及到宗教自由,言论自由和结社自由 5。相反,最高法院却发现日本执政当局的一些行为是对基本权利的危害。1997 年,最高法院首次发现日本公务员在行为上违反了宪法中关于宗教的规定 6。按照一般惯例,最高法院的裁决都会得到其他各级法院的尊重和执行 7。但是,也有人因为法院过于顺从政府而提出批评。(二) 法律渊源和法律效力等级宪法自 1947 年制定以来没有经过任何修订。该宪法是全日本具有最高效力的法律,所有公务员必须尊重并谨守该宪法 8。任何与宪法原则相违背的
46、法律法规都不得生效。国际间条约和全国性的法律必须得到严格遵守 9。宪法所保障的1 该条款使笔者联想到 1995 年对于 1951 年宗教法人法的修订,本次修订赋予了教育部更大的权力。2 例如,奥姆真理教案件最初由地方法庭审理,最后一直上诉到最高法庭。参 Madden 奥姆真理教的取缔,334-54 页。3 小田 , 日本法律 ,66 页。4 小田 , 日本法律 ,104。日本宪法第 81 条明确规定赋予最高法庭这一权力。5 小田 , 日本法律 ,41-42 页。6 爱媛县中川, Yasakuni 捐款案件,1997 年 4 月 2 日。7 小田 , 日本法律 ,50 页。8 日本 宪法第 76
47、 条第 3 款,第 97,98 条。日本宪法于 1946 年通过,1947 年开始生效。从理论上讲,该宪法是对 1889 年宪法修订。9 日本 宪法第 97 条。17基本权利不得受到任何侵犯 1 。宪法还规定“日本政府所缔结的所有条约和所有全国性法律都必须得到严格的遵行。 ”(宪法98(2))最高法院有权进行司法审查以确保其符合宪法原则 2 。书面法律在效力上具有等级差别。在宪法之后,按照其效力的渐降顺序依次是:国会认可的国际公约,国会制定的法令,内阁发布的命令,首相发布的命令 3 。在不与宪法抵触的前提下,习俗应该得到适当的尊重,尤其是在商务领域中,当合作各方达成共识的情况下 4 。当一个案
48、件涉及普通法(例如民法典 )和部门法(例如一部商业法案)之间的不同规定时,部门法优先于普通法 5 。判例原则在日本法院裁决上的地位界于法国(根本不存在判例原则)和美国之间(非常重视判例原则) 。对此,小田指出,存在于日本社会的主流观点是:判例原则在法院的运行体制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但绝不是决定性作用。 6(三) 规范宗教的法律1、1947 年宪法1947 年宪法是在二战后盟军占领日本时期的早期通过的,至今没有经过任何修订。这部宪法提出了一些对于个人权利的保护,在日本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7。这部宪法中有一些条款直接或间接的涉及到宗教问题。第 20 条规定:(1) 任何人都享有宗教自由。(2)
49、任何宗教组织不得从政府方面获得任何特权,也不得行使任何政治权利。(3) 不得强迫任何人参加任何宗教活动,庆祝,仪式或行为。(4) 政府和各部门不得进行宗教教育或者开展宗教活动 8。1 日本宪法第 96 条。2 日本宪法第 81 条。3 小田, 日本法律,50 页,35 页。4 小田, 日本法律,60 页。5 小田 , 日本法律 ,35 。在这一点上,日本的做法与通常采用的 民法典优先原则相反,就是说当民法典的规定于 1951 年宗教法人法发生对抗的时候,1951 年法案将取得优先地位。6 小田 , 日本法律 ,52 页。7 “日本人对于个人权利这个概念在 19 世纪之前没有任何了解” 小田, 日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