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7高考数学(精讲+精练+精析)专题1-12试题(江苏版)(含解析)(打包32套).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备战2017高考数学精讲精练精析专题1-12试题江苏版含解析打包32套.zip备战2017高考数学精讲精练精析专题1-12试题江苏版含解析打包32套.zip
20161028210.doc
20161028211.doc
20161028212.doc
20161028213.doc
20161028214.doc
20161028215.doc
20161028216.doc
20161028217.doc
20161028218.doc
20161028219.doc
20161028220.doc
20161028221.doc
20161028222.doc
20161028223.doc
20161028224.doc
20161028225.doc
20161028226.doc
20161028227.doc
20161028228.doc
20161028229.doc
20161028230.doc
20161028231.doc
20161028232.doc
20161028233.doc
20161028234.doc
20161028235.doc
20161028236.doc
20161028237.doc
20161028238.doc
20161028239.doc
20161028240.doc
20161028241.doc
  • 全部
    • 20161028210.doc--点击预览
    • 20161028211.doc--点击预览
    • 20161028212.doc--点击预览
    • 20161028213.doc--点击预览
    • 20161028214.doc--点击预览
    • 20161028215.doc--点击预览
    • 20161028216.doc--点击预览
    • 20161028217.doc--点击预览
    • 20161028218.doc--点击预览
    • 20161028219.doc--点击预览
    • 20161028220.doc--点击预览
    • 20161028221.doc--点击预览
    • 20161028222.doc--点击预览
    • 20161028223.doc--点击预览
    • 20161028224.doc
    • 20161028225.doc--点击预览
    • 20161028226.doc--点击预览
    • 20161028227.doc--点击预览
    • 20161028228.doc--点击预览
    • 20161028229.doc--点击预览
    • 20161028230.doc--点击预览
    • 20161028231.doc--点击预览
    • 20161028232.doc--点击预览
    • 20161028233.doc--点击预览
    • 20161028234.doc--点击预览
    • 20161028235.doc--点击预览
    • 20161028236.doc
    • 20161028237.doc--点击预览
    • 20161028238.doc--点击预览
    • 20161028239.doc--点击预览
    • 20161028240.doc--点击预览
    • 20161028241.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专题 1 集合【三年高考】1. 【2016 高考江苏 1】已知集合 {1,236},{|23},ABx则 =AB .【答案】 ,2【解析】试题分析: 1,36231,2ABx.故答案应填: 1,2【考点】集合运算【名师点睛】本题重点考查集合的运算,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审错题意,属于基本题,难度不大.一要注意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避免出现粗心而出错,二是明确江苏高考对于集合题的考查立足于列举法,强调对集合运算有关概念及法则的理解.2. 【2015 高考江苏 1】已知集合 3,21A, 5,4B,则集合 BA中元 素的个数为_______.【答案】5【解析】 {123}45{}AB, , , , , , , , , ,,则集合 中元素的个数为 5 个.【考点定位】集合运算3. 【2014 江苏 1】已知集合 2,134A, 1,23B,则 AB .【答案】 {1,}【解析】由题意得 {1,3}B.4. 【2012 江苏 1】已知集合 A={1,2,4}, B={2,4,6},则 A∪ B=__________.【答案】{1,2,4,6}【解析 】根据集合的并集运算法则得,A∪B={1,2,4,6}.5. 【2013 江苏 4】集合{-1,0,1}共有__________个子集.【答案】8【解析】由于集合{-1,0,1}有 3 个元素,故其子集个数为 23=86. 【2016 高考新课标 1 理数改编】设集合 2430Ax ,230x,则 AB .【答案】 3(,2)2考点:集合的交集运算【名师点睛】集合是每年高考中的必考题,一般以基础题形式出现,属得分题.解决此类问题一般要把参与运算的集合化为最简形式再进行运算,如果是不等式解集、函数定义域及值域有关数集之间的运算,常借助数轴进行运算.7.【2016 高考新课标 3 理数改编】设集合 |(2)30,|0SxTx ,则 ST .【答案】 (0,2] U [3,+)【解析】试题分析:由 (2)30x解得 3x或 2,所以 {|23}Sx或,所以{|0}ST或.考点:1、不等式的解法;2、集合的交集运算.【技巧点拨】研究集合的关系,处理集合的交、并、补的运算问题,常用韦恩图、数轴等几何工具辅助解题.一般地,对离散 的数集、抽象的集合间的关系及运算,可借助韦恩图,而对连续的集合间的运算及关系,可借助数轴的直观性,进行合理转化.8.【2016 年高考四川理数改编】设集合 {|2}Ax, Z 为整数集,则 AZ中元素的个数是 .【答案】5【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 {2,10,}AZ,故其中的元素个数为 5.考点:集合中交集的运算.【名师点睛】集合的概念及运算一直是高考的热点,几乎是每年必考内容,属于容易题.一般是结合不等式,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考查,解题的关键是结合韦恩 图或数轴解答.9.【2016 高考山东理数改编】设集合2{|2,},{|10},xAyBxR则 AB= .【答案】 (1,)【解析】3试题分析: }0|{yA, }1|{xB,则 AB( -1, +) .考点:1.指数函数的性质;2.解不等式;3.及集合的运算.【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并集、补集,是一道基础题目.从历年高考题目看,集合的基本运算,是必考考点,也是考生必定得分的题目之一.本 题与求函数值域、解不等式等相结合,增大了考查的覆盖面.10.【2016 高考新课标 2 理数改编】已知集合 {1,}A23, {|(1)20,}BxxZ,则 AB .【答案】 {013}, , ,考点: 集合的运算.【名师点睛】集合的交、并、补运算问题,应先把集合化简在计算,常常借助数轴或韦恩图处理.11.【2016 年高考北京理数改编】已知集合 {|2}Ax, {1,023}B,则 AB .【答案】 {1,0}【解析】试题分析:由 }2|xA,得 }1,0{BA.考点:集合交集.【名师点睛】1. 首先要弄清构成集合的元素是什么(即元素的意义),是数集还是点集,如集合}|{xfy, )}|{xfy, )}(|),{(xfy三者是不同的.2.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三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特别是互异性,在判断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时,以及在含参的集合运算中,常因忽视互异性,疏于检验而出错.3.数形结合常使集合间的运算更简捷、直观.对离散的数集间的运算或抽象集合间的运算,可借助 Venn图实施,对连续的数集间的运算,常利用数轴进行,对点集间的运算,则通过坐标平面内的图形求解,这在本质上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和运用.4.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在未明确说明一个集合非空的情况下,要考虑集合为空集的可能.另外,不可忽视空集是任何元素的子集.12.【2016 高考浙江理数改编】已知集合 213,4,PxQxRR 则 ()PQRð 4.【答案】( -2,3 ]考点:1、一元二次不等式;2、集合的并集、补集.【易错点睛】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时, 2x的系数一定要保证为正数,若 2x的系数是负数,一定要化为正数,否则很容易出错.【2017 年高考命题预测】纵观 2014-2016 各地高考试题,集合是每年高考考试的重点, 每年高考必考的知识,江苏高考题型一般是填空题,占 5 分,主要是考查集合的概念, 集合的关系及集合的运算,而集合的运算是高考考试的重点,且集合在历年的高考中考查的形式与内容几乎没有变化,故在 2017 年的高考备考中同学们只需要稳扎稳打,加强常规题型的练习,关于集合 2017 高考备考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1.涉及本单元知识点的高考题,综合性大题不多.所以在复习中不宜做过多过高的要求,只要灵活掌握小型综合题型(如集合与映射,集合与自然数集,集合与不等式,集合与方程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与三角、立几、解几中的知识点的结合等) ;2.重视“数形结合”渗透.“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当你所研究的问题较为抽象时,当你的思维陷入困境时,当你对杂乱无章的条件感到头绪混乱时,一个很好的建议便是:画个图,如集合中的韦恩图!利用图形的直观性,可迅速地破解问题,乃至最终解决问;3.强化“分类思想”应用.注意空集 的特殊性,在解题中,若未能指明集合非空时,要考虑到空集的可能性,如AB,则有 A=或 A≠ 两种可能,此时应分类讨论;4.集合作为一种数学工具,在函数、方程、不等式、排列组合及曲线与方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运用,高考题中常以上面内容为载体,以集合的语言为表现形式,考查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能力,题型常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2017 年高考考点定位】高考对集合的考查有两种主要形式:一是直接考查集合的概念;二是以集合为工具考查集合语言和集合思想 的运用.从涉及的知识上讲,常与映射、函数、方程、不等式等知识相联系,小题目综合化是这部分内容5的一种趋势.【考点 1】集合的概念【备考知识梳理】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总体,这个总体就叫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集合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有属于和不属于两种,表示符号为 “ ”或“ ”.4.集合的表示常见的有四种方法.(1)自然语言描述法,(2)列举法,(3)描述法,(4)Venn 图法.5.常见的特殊集合:(1)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N(包括零)(2)正整 数集 N*或 N (3)整数集 Z (包括负整数、零和正整数) (4) 有理数集 Q (5)实数集 R 6.集合的分类: ①按元素个数分:有限集,无限集;②按元素特征分;数集,点集.③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规律方法技巧】1.集合运算的互异性应用规律:凡是出现含参数的集合,必须首先考虑集合的互异性,即集合中元素不相等,例如集合 ,Aab,则有 .2.理清两类关系,不要混淆:(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 或 表示 (2)集合与集合的关系,用 , ,=表示3.注意集合中元素的本质: 集合 2|yx中的元素是数,而 2|xy中的元素是抛物线上点的坐标.4.韦恩图的作用:掌握集合间的关系和集合运算的韦恩图表示,并会利用韦恩图解决与集合间的关系和集合运算相关的问题.【考点针对训练】1. 【江苏省苏中三市 2016 届高三二调】设集合 1,0A, 1,Ba, 0AB,则实数 a的值为 .【答案】 1【解析】因为0a,所以 10,a62. 【江苏省淮阴中学 2015-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集合 3,2,aABb,若 2AB,则 a+b= .【答案】3【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 2AB,所以 12a,则 b=2,所以 a+b=3.【考点 2】集合间的关系【备考知识梳理】描述关系 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相等 集合 A与集合 B中的所有元素都相同 AB子集 中任意一元素均为 中的元素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真子集 中任意一元素均为 中的元素,且 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 中没有Þ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B空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Ø 【规律方法技巧】1.注意子集与相等之间的关系: AB且 AB.2. 判断两集合的关系常用两种方法:一是化简集合,从表达式中寻找两集合间的关系;二是用列举法表示各集合,从元素中寻找关系.3.注意空集的特殊性:空 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在解题时,若未明确说明集合非空时,要考虑到集合为空集的可能性.例如: AB,则需考虑 A和 两种可能的情况.4.已知两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时,关键是将两集合间的关系转化为元素间的关系,进而转化为参数满足的关系,解决这类问题常常运用数轴、Venn 图帮助分析.5.子集个数的 运算方法:若集合 有 n个元素,则集合 的子集有 2n个,真子集有 21n个,非空真子集有2n个.【考点针对训练】1. 【江苏省清江中学 2016 届高三上学期周练】已知全集 U1,3579,1,59A, 3,59,则 UAð的子集个数为 .【答案】272. 【江苏歌风中学(如皋办学)高三数学九月月考】设集合 2,0Mx,集合 0,1N,若 M,则 x .【答案】1【解析】由题意 1M,所以 1x.【考点 3】集合运算【备考知识梳理】集合的并集 集合的交集 集合的补集符号表示 A∪ B A∩ B若全集为 U,则集合 A 的补集为∁ UA文字语言一般地,由所有属于 A 且属于 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 A、B 的交集. 记作A∩B(读作”A 交 B”).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 A或属于集合 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 A、B 的并集.记作:A∪B(读作”A 并 B”).设 是一个集合,A 是的一个子集,由 中所有不属于 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叫 做 中子集 A 的补集. 图形表示意义 {x|x∈ A,或 x∈ B} {x|x∈ A,且 x∈ B} {|}UCAxA且性质 ,  , . , , . (),, U.注:全集:如果集合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通常用 U 来表示.重要结论: AB, ABA, ()UUCBAC, ()UUCC.【规律方法技巧】1. 集合的基本运算包括集合间的交、并、补集运算,解决此类运算问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看元素组成.集合是由元素组成的,从研究集合中元素的构成入手是解决运算问题的前提.二是对集合化简.有些集合是可以化简的,如果先化简再研究其关系并进行运算,可使问题变得简单明了,易于解8决.三是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集合运算常用的数形结合形式有数轴、坐标系和 Venn 图.2.子集关系与交并补运算的关系:① AB,② ABA.3.熟记交并补的运算法则:如 A∩( B∪ C)=(A∩ B)∪( A∩ C),CU(A∩ B)=(CUA)∪( CUB),CU(A∪ B)=(CUA)∩( CUB)等.【考点针对训练】1. 【江苏省苏北三市(徐州市、连云港市、宿迁市)2016 届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已知集合{|21,}xkZ, {|05}x,则 ABI .【答案】 ,3【解析】因为 {|,}Axk为奇数集,所以 I{1,3}2.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 2016 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二)数学试题】已知全集 12345U或,12或, 34B或,那么 UABð .【答案】 {5}【解析】 (){1,2,5}{1,2UAC.【两年模拟详解析】1. 【盐城市 2016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已知集合 {1,2345}A,{1,3579}B, BAC,则集合 C的子集的个数为 .【答案】8【解析】因为 }531{,, ,所以集合 的子集的个数为 .8232. 【南通市 2016 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数学试题】已知集合 1,02,1,2UA,则UCA.【答案】 0【解析】 {}.U93. 【南京市 2016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已知全集 U={-1,2,3, a},集合 M={-1,3}.若∁UM= {2,5},则实数 a 的值为 .【答案】5 【解析】因为 {1,325}UCM,所以 .a4. 【江苏省南京市 2016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学情调研适应性测试数学】已知集合 M={0,2,4},N={ x|x= 2a, a∈ M},则集合 M∩ N= .【答案】 0,.【解析】因为 {,1},所以 {0,2}.5. 【江苏省扬州中学 2016 届高三 4 月质量监测】已知集合 M={ 0, 1, 2}, N={ x|x=2 a, a∈ M },则集合M∩ N=___________.【答案】{0,2}【解析】试题分析:因为 {0,24},所以 {0,2}NI.6. 【南京市、盐城市 2016 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设集合 A={ x|-2< x<0}, B={ x|-1< x<1},则 A∪ B= .【答案】{ x|-2< x<1}【解析】 A∪ B={ x|-2< x<0}∪{ x|-1< x<1}={ x|-2< x<1}.7. 【江苏省扬州中学 2015—2016 学年第二学期质量检测】已知集合 |1Mx,|01xN,则 NM __________.【答案】 }|{【解析】|01x=[,), [0,1)8. 【2015 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设全集 NU,集合 {23,689}A, ,集合{|3,N}Bx,则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10【答案】 {23},【解析】 6,89A,所以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2,3.9.【湖北省黄冈市 2015 届高三元月调研考试】已知集合 {1,}Mzi, 为虚数单位, {3,4}N,若{4}MN,则复数 z的共轭复数 z的虚部是___________.【答案】4【解析】根据题意, {4}N可知 ,所以 4zi解得: 4zi,所以 zi其虚部为 4.10. 【2015 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设集合 2Axa,2450Bx,若 AB,则实数 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答案】 1,3【解析】 245015xx,因为 A,所以 215a,解得: 13a,所以实数 a的取值范围是 1,3.11.【陕西省宝鸡市九校 2015 届高三联合检测】已知集合 {0,12}, {,Bm.若 AB,则实数m的值是______________.【答案】 0或 2【解析】由 AB可得 A,所以 m可取 0 或 2.12. 【2015 届辽宁省锦州市高三质量检测二】已知全集 U=R, 集合 A= 1|0,|1xBx, 则 ()UCAB=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0x【解析】由题 1=||01,|1xxBx,则UA B11|0()|0UABxCABx.13.【2015 届山东省文登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已知集合 },01|{RxxA,},12|{Rxy,则 )(______________.【答案】 ](14. 【2015 届江苏省淮安市高三第五次模拟】已知集合 1,234A,集合 |,BxaR≤ ,若,5AB,则 a的值是 .【答案】5【解析】由题可知 (,5]AB|,xaR≤ ,所以 5a.拓展试题以及解析1. 已知集合 Pxa, 421xQ,若 PQ,则实数 a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 ),[a【解析】由 214x得 0x,即 x,因 ,故 4,即 ),[.【入选理由】此题综合考查了简单指数不等式解法、集合间的包含关系,是一道综合题,比较典型.2. 设集合 {,35}U, {1,23}A, {,4}B,则 ()UCAB .【答案】 5}【解析】试题分析: {1,234}AB,所以 (){5}UCAB.【入选理由】此题考查了集合的的补集与并集运算,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基本概念的能力,比较基础,符合江苏高考试题的特点.123. 定义集合 BxAB且|#,若 5,32, 7,1B,则 #AB的子集个数有_________个.【答案】4【解析】由题意,得 1,7,所以 #的子集个数为 42个.【入选理由】此题不仅考查了新定义型集合的理解与集合的运算,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基本运算能力,此题难度不大,构思巧妙,故选此题.1专题 2 常用逻辑用语【三年高考】1. 【2016 高考浙江理改编】命题“ *xn,RN,使得 2nx”的否定形式是 .【答案】 *xn,RN,使得 2考点: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方法点睛】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对含有存在(全称)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需要两步操作:①将存在(全称)量词改成全称(存在)量词;②将结论加以否定.2.【2016 高考山东理数改编】已知直线 a, b 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平面 α , β 内.则“直线 a 和直线 b 相交”是“平面 α 和平面 β 相交”的 .(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 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中选填)【答案】充分不必要条件【解析】试题分析: “直线 a和直线 b相交” “平面 和平面 相交” ,但“平面 和平面 相交” “直线 a和直线 b相交” ,所以“直线 和直线 相交”是“平面 和平面 相交”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考点:1.充要条件;2.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名师点睛】充要条件的判定问题,是高考常考题目之一,其综合性较强,易于和任何知识点结合.本题涉及直线与平 面的位置关系,突出体现了高考试题的基础性,能较好的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3.【2016 高考天津理数改编】设{ an}是首项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公比为 q,则“ q0”是“对任意的正整数n, a2n−1+a2n0”的 .(在“充要条件、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中选填)【答案】必要不充分条件2考点:充要关系【名师点睛】充分、必要条件的三种判断方法.1.定义法:直接判断“若 p 则 q”、 “若 q 则 p”的真假.并注意和图示相结合,例如“ p⇒q”为真,则 p是 q 的充分条件.2.等价法:利用 p⇒q 与非 q⇒非 p, q⇒p 与非 p⇒非 q, p⇔q 与非 q⇔非 p 的等价关系,对于条件或结论是否定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法.3.集合法:若 A⊆B,则 A 是 B 的充分条件或 B 是 A 的必要条件;若 A= B,则 A 是 B 的充要条件.4. 【2016 高考上海理数改编】设 Ra,则“ 1”是“ 2a”的 . (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中选填)【答案】充分非必要条件【解析】试题分析: 21,11aaa或,所以是充分非必要条件.考点:充要条件【名师点睛】充要条件的判定问题,是高考常考题目之一,其综合性较强,易于和任何知识点结合.本题涉及不等关系,突出体现了高考试题的基础性,能较好的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5. 【2016 高考四川文科改编】设 p:实数 x,y 满足 1且 y,q: 实数 x,y 满足 2y,则 p 是 q的 (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中选填)【答案】充分不必要条件【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 1x且 y,则 2xy,而当 2xy时不能得出, 1x且 y.故 p是 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考点:充分必要条件.【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充分性与必要性的判断问题,首先是分清条件和结论,然后考察条件推结论,结论3推条件是否成立.这类问题往往与函数、三角、不等式等数学知识结合起来考.有许多情况下可利用充分性、必要性和集合的包含关系得出结论.6.【2015 高考浙江文改编】设 a, b是实数,则“ 0ab”是“ 0a”的______条件.(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分必要条件和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四种中选择一种填空)【答案】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7.【2015 高考安徽文改编】设 p: x3, q:-1 x3,则 p 是 q 成立的______条件.(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分必要条件和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四种中选择一种填空)【答案】必要不充分条件【解析】∵ :3px, :13qx∴ pq,但 q,∴ p是 成立的必要不充分条件.8.【2015 高考山东文改编】设 mR,命题“若 0,则方程 20xm有实根”的逆否命题是____.【答案】若方程 20x没有实根,则 【解析】一个命题的逆否命题,要将原命题的条件、结论加以否定,并且加以互换,故为:若方程 20xm没有实根,则 .9.【2015 高考湖北文改编】命题“ 0(,)x, 0ln1x”的否定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 (,)x, ln1【解析】由特称命题的否定为全称命题可知,所求命题的否定为 (0,)x, ln1x.10.【2015 高考上海,文 15】设 1z、 C2,则“ 1z、 2均为实数”是“ 21z是实数”的______.(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分必要条件和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四种中选择一种填空)【答案】充分非必要条件411.【2014 高考全国 2 卷文第 3 题改编】函数 ()fx在 0处导数存在,若 0:()pfx; 0:qx是()fx的极值点,则 p是 q的 . (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分必要条件和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四种中选择一种填空)【答案】必要不充分条件【解析】若 0x是函数 ()fx的极值点,则 '0()fx;若 '0()fx,则 0x不一定是极值点,例如3()f,当 时, '0,但 不是极值点,故 p是 q的必要条件,但不是 q的充分条件.12. 【2014 高考浙江卷文第 2 题改编】设四边形 ABCD的两条对角线为 AC、 BD,则“四边形ABCD为菱形”是“ BDAC”的______条件.(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分必要条件和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四种中选择一种填空)【答案】充分不必要条件【解析】若四边形 为菱形,则对角线 BDAC;反之若 BDAC,则四边形比一定是平行四边形,故“四边形 ABCD为菱形”是“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017 年高考命题预测】纵观 2014-2016 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可以发现高考对常用逻辑用语的考查以考查四种命题、逻辑联结词、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全称与特称命题等知识点为主,难度不大,估计 2017 年高考命题仍会以基本概念为考查对象,并且以本节知识作为工具,以代数中的函数、不等式和几何中的点、线、面以及三角、解析几何为载体来考查.题目以选择填空题为主,在总分中占 5 分,重点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所以对于2016 年的高考备考同学们只需要像集合一样,掌握四种命题、逻辑联结词、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等基本知识点,对典型的例题加强练习,不宜搞过深过难的题目,关于本专题的高考 备考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命题类的题目中首先要分清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再比较每个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2.要注意四种命题关系的相对性,一旦一个命题定为原命题,也就相应的有了它的“逆命题” “否命题” “逆否命题” ;判定命题为真命题时要进行推理,判定命题为假命题时只需举出反例即可.对涉及数学概念的命题的判定要从概念本身入手;3.要特别注意一些特殊量词的否定形式,例如至少 n个的否定为至多 1n个等;4.充要条件的判断,重在“从定义出发” ,利用命题“若 p,则 q”及其逆命题的真假进行区分,在具体解题中,要注意分清“谁是条件” “谁是结论” ,如“ A 是 B 的什么条件”中, A 是条件, B 是结论,而“ A 的什么条件是 B”中, A 是结论, B 是条件;5.注意区分“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与“ p 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5是 q”两者的不同,前者是“ p⇒q”而后者是“ q⇒p”;6.注意理解逻辑联结词与集合的关系;7.正确区别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2017 年高考考点定位】高考对常用逻辑用语的考查有四种形式:一是考查四种命题的真假与转化,二是逻辑联结词、三是特称与全称命题的否定,四是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判断.难度不大,以本节知识作为工具,以代数中的函数、不等式和几何中的点、线、面以及三角、解析几何为载体来考查.【考点 1】四种命题【备考知识梳理】一、命题的概念在数学中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二、四种命题命题 表述形式原命题 若 p,则 q逆命题 若 q,则 p否命题 若 ,则 逆否命题 若 ,则三、四种命题之间的逆否关系四、四种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1、 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2、 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6【规律方法技巧】1.四种命题反映出命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结合实际问题,理解其关系(尤其是两种等价关系)的产生过程,关于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也可以叙述为:(1)交换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来命题的逆命题;(2)同时否定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来的否命题;(3)交换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命题的逆否命题。注意:在写其他三种命题时,大前提必须放在前面。2.正确的命题要有充分的依据,不一定正确的命题要举出反例,这是最基本的数学思维方式,也是两种不同的解题方向,有时举出反例可能比进行推理论证更困难,二者同样重要.3.命题真假的判断方法:判定命题为真命题时要进行推理,判定命题为假命题时只需举出反例即可.对涉及数学概念的命题的判定要从概念本身入手. 4. 判断四种形式的命题真假的基本方法是先判断原命题的真假,再判断逆命题的真假,然后根据等价关系确定否命题和逆否命题的真假.如果原命题的真假不好判断,那就首先判断其逆否命题的真假.5.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①否命题是将原命题的条件否定作为条件,将原命题的结论否定作为结论构造的一个新的命题;②命题的否定只是否定命题的结论,常用于反证法.【考点针对训练】1. 【2016 届四川省成都市七中高三】给出下面四个命题:①已知函数 ,在区间 上任取一点 ,则使得 的概率为 ;()2sinfx0,0x0()1fx3②函数 的图象向左平移 个单位得到函数 的图象;iy3cos26y③命题“ ”的否定是“ ”;2,1xR,xR④若函数 是定义在 上的奇函数,且 ,则 .()f (1)()0ffx(1)0f其中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答案】①②④72. 【2016 届福建厦门一中高三下学期周考二】以下命题正确的是:_________.①把函数 的图象向右平移 个单位,可得到 的图象;3sin(2)yx63sin2yx②四边形 为长方形, 为 中点,在长方形 内随机取一点 ,取得的ABCD2,1,ABCOABABCDP点 到 的距离大于 1 的概率为 ;PO③为了了解 800 名学生对学校某项教改试验的意见,打算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 40 的样本,考虑用系统抽样,则分段的间隔为 40;④已知回归直线的斜率的估计值为 1.23,样本点的中心为 ,则回归直线方程为 .(4,5)ˆ1.230.8yx【答案】①④【解析】①把函数 的图象向右平移 个单位,可得到3sin(2)yx6的图象;正确;②如图所示:3sin2i6yx长方形面积为 2,以 为圆心,1 为半径作圆,在矩形内部的部分(半圆)面积为 ,O 2因此取到的点到 的距离大于 1 的概率 ;故②错误;214P③从 800 中抽取一个容量为 40 的样本,则抽取间隔为 故③错误;802,8④∵回归方程为 经 过样本点中心 , ,解得:ˆˆ 1.23yxbˆ51.2(4,)43bˆ0.8∴回归直线方程为 ,故④正确.0.8【考点 2】逻辑连接词【备考知识梳理】1.用联结词“且”联结命题 p 和命题 q,记作 p∧ q,读作“ p 且 q”.2.用联结词“或”联结命题 p 和命题 q,记作 p∨ q,读作“ p 或 q”.3.对一个命题 p 全盘否定,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 ,读作“非 p”或“ p 的否定”.4.命题 p∧ q, p∨ q, 的真假判断: p∧ q 中 p、 q 有一假为假, p∨ q 有一真为真, p 与非 p 必定是一真一假.【规律方法技巧】1.正确理解逻辑联结词与集合的关系:“或、且、非”三个逻辑联结词,对应着集合运算中的“并、交、补” ,因此,常常借助集合的“并、交、补”的意义来解答由“或、且、非”三个联结词构成的命题问题.2.正确区别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否命题”是对原命题“若 p,则 q”的条件和结论分别加以否定而得到的命题,它既否定其条件,又否定其结论;“命题的否定”即“非 p”,只是否定命题 p 的结论.命题的否定与原命题的真假总是对立的,即两者中有且只有一个为真,而原命题与否命题的真假无必然联系.3.含有逻辑连接词命题的真假判断步骤:(1)准确判断简单命题 p、 q 的真假;(2)判断“ p∧ q”“p∨ q”“p”命题的真假.4.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判断规律(1)p∨ q: p、 q 中有一个为真,则 p∨ q 为真,即一真即真;(2)p∧ q: p、 q 中有一个为假,则 p∧ q 为假,即一假即假;(3) p:与 p 的真假相反,即一真一假,真假相反.【考点针对训练】1. 已知命题 p:存在 0],21[2axx使 得 ,命题 q:指数函数 xay)(log2是 R 上的增函数,若命题“p且 q”是真命题,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答案】 24【解析】当 为真时, 在 上有解,所以 ,当命题 为真时,应有p2x1, 2max4q,所以 ,由于命题“ 且 ”是真命题,所以 都真,从而 ,故答案应填2log1apq,pq2,.,492. 已知 0a且 1,设命题 :p函数 log(1)ayx在 0,上单调递减;命题 :q曲线2(3)yxx与 轴交于不同的两点,如果 pq是假命题, p是真命题,求 a的取值范围.【考点 3】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备考知识梳理】1.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1)短语“所有的” “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2)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 ,叫做全称命题.(3)全称命题“对 M 中任意一个 x,有 p(x)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 x∈ M, p(x),读作“对任意 x 属于 M,有 p(x)成立”.2.存在量词与特称命题(1)短语“存在一个” “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2)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特称命题.(3)特称命题“存在 M 中的一个 x0,使 p(x0)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 x0∈ M, P(x0),读作“存在 M 中的元素x0,使 p(x0)成立”.3.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命题 命题的否定∀x∈ M, p(x) ∃x0∈ M, p(x0)∃x0∈ M, p(x0) ∀x∈ M, p(x)【规律方法技巧】1.全称命题真假的判断方法(1)要判断一个全称命题是真命题,必须对限定的集合 M 中的每一个元素 x,证明 p(x)成立;(2)要判断一个全称命题是假命题,只要能举出集合 M 中的一个特殊值 x= x0,使 p(x0)不成立即可.2.特称命题真假的判断方法10要判断一个特称命题是真命题,只要在限定的集合 M 中,找到一个 x= x0,使 p(x0)成立即可,否则这一特称命题就是假命题.3.全称与特称命题的否定需要注意:(1)弄清命题是全称命题还是特称命题是写出命题否定的前提.(2)注意命题所含的量词,没有量词的要结合命题的含义加上量词,再进行否定.【考点针对训练】1. 已知命题 :0,1xpxae,命题 :,qxR20a,若命题 pq是真命题,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答案】 ea412.命题“对任意 2,310xRx”的否定是__ __【答案】存在 0使得 .【解析】命题“对任意 2,xx”是全称命题,所以其否定是特称命题,故答案为存在0,xR使得 2031.【考点 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备考知识梳理】1.如果 p⇒q,则 p 是 q 的充分条件, q 是 p 的必要条件.2.如果 p⇒q, q⇒p,则 p 是 q 的充要条件.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两个特征(1)对称性:若 p 是 q 的充分条件,则 q 是 p 的必要条件,即“ p⇒q”⇔“q⇐p”;(2)传递性:若 p 是 q 的充分(必要)条件, q 是 r 的充分(必要)条件,则 p 是 r 的充分(必要)条件.【规律方法技巧】充要关系的几种判断方法1.定义法:若 , ,则 p是 q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若 ,q ,则 p是 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若 pq,则 是 的充要条件; 若 p ,则 是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12.等价法:即利用 pq与 p; q与 pq; 与 qp的等价关系,对于条件或结论是否定形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法.3. 充要关系可以从集合的观点理解,即若满足命题 p 的集合为 M,满足命题 q 的集合为 N,则 M 是 N 的真子集等价于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N 是 M 的真子集等价于 p 是 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M= N 等价于 p 和q 互为充要条件, M, N 不存在相互包含关系等价于 p 既不是 q 的充分条件也 不是 q 的必要条件【特别提醒】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两个特征(1)对称性:若 p 是 q 的充分条件,则 q 是 p 的必要条件,即“ p⇒q”⇔“q⇐p”;(2)传递性:若 p 是 q 的充分(必要)条件, q 是 r 的充分(必要)条件,则 p 是 r 的充分(必要)条件.注意区分“ p 是 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与“ p 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q”两者的不同,前者是“,”而后者是“ ,”.2.从逆否命题,谈等价转换:由于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具有相同的真假性,因而,当判断原命题的真假比较困难时,可转化为判断它的逆否命题的真假,这就是常说的“正难则反” .【考点针对训练】1. 【2016 届扬州中学高三 3 月质量检测】 “ 1a”是“函数 ()cosfxax在 R上单调递增”的_______________条件. (空格处请填写“充分不必要条件” 、 “必要不充分条件” 、 “充要条件”或“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充分不必要条件【解析】 ()cosfxax在 R上单调递增 '()sin0fxa在 R上恒成立 max(sin)1,所以“ 1”是“函数 ()cof在 上单调递增”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条件.2. 【2016 届清江中学高三考前一周模拟二】 “ ”是“ ”的 2,kZsii条件(填“充分不必要” “必要不充分” “充要”或“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答案】必要不充分【解析】 “ ”推不出“ ”,而“ ”能推出“2,kZsinisini”.所以答案应填:必要不充分.2,kZ【两年模拟详解析】1. 【江苏省扬州中学 2016 届高三 4 月质量监测】 “m=-1”是“直线 mx+(2 m-1) y+1=0 和直线3x+ my+3=0 垂直”的___________条件.12【答案】充分不必要【解析】直线 mx+(2m-1)y+1=0 和直线 3x+my+3=0 垂直的充要条件为 0,)12(3m或1m,所以“m=-1”是“直线 mx+(2m-1)y+1=0 和直线 3x+my+3=0 垂直”的充分不必要条件.2. 【江苏省扬州中学 2015—2016 学年第二学期质量检测】 “ 1a”是“函数 ()cosfxax在 R上单调递增”的_______________条件. (空格处请填写“充分不必要条件” 、 “必要不充分条件” 、 “充要条件”或“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充分不必要条件3. 【启东中学 2015~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命题“ [0,)x, 23x”的否定是 .【答案】 [0,)x, 23x≤【解析】命题“ ,, ”的否定是“ [0,)x, 23x≤ ”4. 【如东高级中学 2016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已知命题 0,:aRp是真命题, 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1.【解析】由题意得: 401.a5. 【泰州市 2016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若命题“存在 20,4Rxax≤ ”为假命题,则实数 a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 (2,)【解析】由题意得 20,1640aaV,解得 26. 【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数学月考试卷】函数 f (x)= + a( x≠0) ,则“ f (1)=1”是“函数 f (x)13x- 1为奇函数”的 条件(用“充分不必要” , “必要不充分” “充要” “既非充分又非必要”填写) .【答案】充要13【解析】 f (x)= + a 为奇函数,则 ()0fxf,即 1031xxa, 12a,此13x- 1时 12f,反之也成立,因此填“充要” .7. 【2015 年模拟(南通市数学学科基地)(2)】 ABC中, “角 ,成等差数列”是“sin3cosin)cosCAB”成立的的 条件. ( 填“充分不必要” 、 “必要不充分” 、 “充要”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之一)【答案】充分不必要【解析】条件“ ABC中角 ,成等差数列” 3B;结论 “ sin(3cosin)cosCAB” sin()3cossincoBsincosAA0或iB2或 3.所以条件是结论的充分不必要条件.8. 【泰州市 2015 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给出下列三个命题:①“ a> b”是“3 a>3 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②“ α > β ”是“cos α <cos β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③“ a0” 是“函数 f(x)  x3+ax2( x∈R)为奇函数”的充要条件.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为 .【答案】③9. 【南京市 2015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记不等式 x2+ x-6<0 的解集为集合 A,函数 y=lg( x- a)的定义域为集合 B.若“ x A”是“ x B”的充分条件,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 . ∈ ∈【答案】(-∞,-3]【解析】由已知 {|32}, {|}a,由题意 AB,故 3.考点:充分必要条件,集合的关系.10. 【江苏省扬州中学 2015 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5 月) 】函数 1()(0)3xfa,则“(1)f”是“函数 f (x)为奇函数”的 条件(用“充分不必要” , “必要不充分” “充要” “既非充分又非必要”填写) .14【答案】充要11. 【扬州市 2014—2015 学年度第四次调研测试试题】命题“ xR, 210”的否定是 .【答案】 xR, 210【解析】由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可得“ xR, 210”的否定是“ x, 210”.12. 【淮安市 2014-2015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调查测试】已知命题 :,sinpR≤ ,则 p为 .【答案】 1sin,xR【解析】因为命题 ,p的否定为 ,xp,因此 为: 1sin,xR13. 【盐城市 2015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若函数 2()3xfk,则 2k是函数 ()fx为奇函数的 条件. (选填“充分不必要” 、 “必要不充分” 、 “充要” 、 “既 不充分也不必要”)【答案】充分不必要【解析】 2()3xxfk 2()(3)xxfk因为函数 为奇函数,所以 ,则 122k是函数 ()fx为奇函数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答案为充分不必要.14. 【201 5 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高三 5 月模拟】已知三个命题如下:①所有的素数都是奇数;② 2,(1)xR;③有的无理数的平方还是无理数.则这三个命题中既是全称命题又是真命题的个数有_____________个.【答案】11515. 【2015 届江西省上饶市重点中学高三六校第二次联考】函数 ,fxg都不是常数并且定义域均为R,则“ ,fxg同是奇函数或同是偶函数”是“ f与 的积是偶函数”的______条件.(在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分必要条件和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四种中选择一种填空)【答案】充分不必要条件【解析】显然由“ ,fxg同是奇函数或同是偶函数”能推出“ fxg的积是偶函数” ,但反之不成立,如 2()4f是偶函数,但 ()2fx和 ()2都具有奇偶性.拓展试题以及解析1. 已知命题 p: kR,使得直线 l: 1ykx和圆 C: 2xy相离; q:若 ab,则 2c.则 q的为_________命题.(填真或假)【答案】真【解析】直线 l: 1ykx经过定点 (0,1)P,显然点 在圆 内,所以直线和圆恒相交,故命题 p为假命题;命题 q,因为 20c(分母不为零) ,所以该命题为真命题.所以 pq为真命题.【入选理由】本题考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不等式的性质、含量词的命题以及复合命题的真假判断, 考查的知识面大,但是不难,是比较典型的高考题样板.2. 已知命题 :p设 Rba,,则“ 4ba”是“ 2,ba且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命题 :q若 0ab,则 ,ab夹角为钝角.在命题① pq;② q;③ p; ④ pq 中,真命题的是____________.【答案】②③16【入选理由】本题是考查充要条件、复合命题的真假等基础知识,意在考查逻辑推理和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近几年来充要条件、复合命题的真假是高考的常考内容,所以需要特别注意.3. 对定义在区间 D 上的函数 )(xf和 g,如果对任意 Dx,都有 1)(xgf成立,那么称函数)(xf在区间 D 上可被 g替代,D 称为“替代区间”.给出以下命题:① 12在区间 ),(上可被 21)(xg替代;② xf)(可被 x41)替代的一个“替代区间”为 ]3,4[;③ ln在区间 ,(e可被 b)(替代,则 be;④ )(sin,)g() 212 DxgDaxf ,则存在实数 )0(a,使得 )(xf在区间 21D 上被 替代;其中真命题的有 【答案】①②③【解析】①中 12)(xgf,故 1)(2xf在区间 ),(上可被 21)(xg替代,故正确;②中 ]3,4[,)(,记 ]23,41[)(xh,易得]3,0[14)(xh所以 2)(gf,故正确;③中, 1ln1ln1ln)( xbxb对任意 ),(e恒成立,易得21lmix, 2lmaex,故 2,正确;④中假设 xf在区间 21D 上能被 )(g替代,则 xsin1)g(sin,显然此式不能恒成立,故不正确【入选理由】本题考查新定义函数问题及其应用,意在考查学生运算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题难度较大,构思巧妙,故选此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