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987年清史研究概况(1).docx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154222 上传时间:2018-09-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87年清史研究概况(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987年清史研究概况(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987年清史研究概况(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987年清史研究概况(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987年清史研究概况(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987 年清史研究概况(1)1987 年,是清史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的一年。该年,见诸报刊的研究论文 400 余篇,虽在数量上与往年持平,但学术质量亦有所提高。此外,学术专著方面则涌现出一大批成果,如孟昭信康熙大帝全传 ,是继雍正传之后又一本清代皇帝传记,作者力图对康熙帝一生功过进行科学的评述,并遵循实事求是、瑕瑜互见的原则,尽可能总结出对后世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又如林仁川著明末清初私人海上贸易一书,是作者历时二十余年,经过实地考察,并广为搜集资料基础上写成的。它的出版,为明清经济史、古代海上贸易史的研究,作出了积极而有益的贡献。再如施联朱、许良国编台湾民族历史与文化 、曹德本宋元明清政治思想

2、研究 、陆复初编著王船山学案 、黄复盛编译清代画论四篇语译等,以及资料汇编广东社科院历史所、中山大学历史系、佛山市博物馆编明清佛山碑刻文献经济资料 、季永海译注清代曾寿著随军纪行洋注的出版,对进一步推动清史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学术活动方面,较重要的活动有:7 月 19 日至 22 日,“郑成功研究国际学术会议”在福建厦门举行。有国内外学者 30 余人参加,所提交的论文内容涉及明末清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物评价等。12 月, “国际清代区域社会经济史暨全国第四届清史学术讨论会”在广东深圳召开,有国内外学者近二百人参加,并提交论文百余篇。下面,将清史若干重要问题和课题的

3、研究概况介绍如下。一、经济史研究。论文数量甚多,一些论文从选题到内容,较之以往,均向纵深开拓。清前期土地制度与租佃关系研究方面。近年来,由于大量档案资料的发掘,史学界加强了对清代租佃关系,特别是民田租佃关系的研究,取得不少重要成果。但目前对官田租佃关系的研究,有待深入。衣保中清代八项旗租地的租佃关系一文,对清代的一项重要国有土地八项旗租地租佃关系进行了考察。作者认为,八项旗租地由清政府派地方官直接经营,地租纳入国家财政体系。而一般旗地为旗人私有,地租归旗人自行消费。在主佃关系方面,它较一般旗地稳定,佃农的永佃权更有保障。八项旗租额由清政府统一规定,而一般旗地的租额由旗人地主自行规定,租额差异甚

4、大。在地租形式上,八项旗租地的地租,基本上是定额银租,且有租赋合一的特点。而一般旗地的地租,主要是定额租,也有分成租。定额租内又有钱租、银租和实物租等不同形式。陈碧笙对台湾在清代开垦土地过程中出现的大租、官大租、番大租的性质与作用,进行了论述。他认为,清代移台者,多为漳州与客家人,使用大小租制度,根源来自大陆。在形成过程上,台湾大租或由垦户出钱出力经营,或领有官府发给垦照,或两者兼有,比大陆通行者更为完备而集中;在业权分割上,两者的精神实质是完全一致的。 。刘淼在明清时期徽州民田买卖制度一文中提出,中国封建社会民间土地的自由买卖,明清两代进一步发展。在交易形态上,由最初的一次性断卖,逐渐出现所

5、谓加、添、增、找、交等多次、反复的交易手续形式;更由于租佃关系方面田皮、田骨的出现,亦表明土地所有权,经营权和耕作权的分离,反映在土地买卖上,就相应地有大、小买田交易、以及交业、过割等方面的区别的产生。他还对徽州民田买卖中的断卖、加价诸形态进行了考察。对清代的土地占有形态,究竟是趋于集中,还是趋于分散?论者往往各持一端,颇多歧异。关雨辰通过清人李调元卖田说的记述认为,清代的土地占有,即有集中的趋势,又有分散的趋势,由于两者相反相成,并行不悖,构成了周流不息的地权运动过程。但由于清代社会条件助长了土地兼并的过程,因而总体上显示了土地集中的趋势。 。清代,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土地肥瘠的不同,在田亩的实

6、际计量中,曾出现繁杂纷纭的现象。对此,近年来学者已有不少论述。陈锋清代亩额初探一文认为,明清两代的地亩计量,均有大地、小地之别。实行折亩,不在于将小地折成大地,或将大地折成小地,以期使田亩计量划一。它的直接动因在于赋税的繁杂,折亩是为了赋税的划一,将计量亩折成纳税亩。但清初亦有重复折亩及荒芜土地进行折亩起科的现象。通观明清两代的亩额,基本上没多大变化。在财政贸易史和商业史研究方面,本年度发表的沦文所沧述的问题,其广度与深度较之往年亦有新的拓展。其中,对清初的赋税蠲免,陈支平提出新论,他将清初赋税“原额” 、 “实征”的情况与明末进行对比,认为清初并没有,也不可能真正做到“轻徭薄赋” ,清初的“

7、赋税蠲免”有名无实,不可能对清代社会经济的繁荣起重要作用。 。清代的高利贷资本活动十分活跃,以往论述不多。王虹试论清代前期的高利贷资本一文,根据文献资料论述了清代高利贷资本活跃的原因、高利贷的特点和作用。清代,在盛京地区,清政府运用“生息银两”以牟利,普遍采用开办钱、布、当、杂货、佐衣等官店的形式。韦庆远则对乾隆时期盛京地区的制度与官店兴衰的情况进行了剖析。 。对清代的粮价,国外学者研究较多,国内学者近年来亦渐有成果。而清代的粮价奏报制度,是一项重要的财政制度。王道瑞清代粮价奏报制度的确立及其作用一文,利用丰富的档案材料,对这一制度的始末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释。他指出,清代各地官员向皇帝奏报本地

8、区市场粮食价格,始于康熙朝,确立于乾隆朝,直至清亡。这一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政治、经济的控制和协调作用。清代榷关税课是清代财政收入的第三大支柱。何本方乾隆年闯椎关的免税措施一文,论述了免税的原因,措施、作用和影响,并充分肯定了此举有益于民生民食与商业的发展。此外,崔宪涛清代中期粮食价格发展趋势之分析一文,则提出。嘉庆以后,清代粮食贸易开始逆转,主要表现是国内粮食市场的萎缩和原有市场结构的变动。反映在粮食价格构成上是粮价地区差趋于接近和粮价持续性增长。在清代商业史的研究中,本年度不少学者对商业政策、市场结构、地区性贸易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涌现出一批有价值、有影响的学术论文。郭蕴静略论清代商业政

9、策和商业发展一文,较为系统地论述了有清一代推行的“恤商” , “扶商”政策,如减轻商税等。并对这些政策的作用,如由此导致商业的发展与繁荣,对原有生产方式所起的分解作用等,进行了估评。何本方清代商税制发刍议一文,对清代商税制度的缘起和发展作了慨述。黄鉴晖在文献第一期上撰文,从具体分析徽州谢氏收藏康熙年间会票入手,并提出清初商用会票,是由于商品交换直接引起的商人之间款项的拨兑,是完全的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明清时期,在西北地区活跃着许多内地商贾,他们以乡土地域关系为中心而结成各种商帮,如晋帮、津帮、湘帮、陕帮、蜀帮、豫帮、鄂帮等。魏丽英明清时期西北城市的“商帮” 一文,对这些商帮的形成、发展、经

10、营方式等进行了论述。地区性贸易史是清代商业史中的重要课题。林永匡与王熹的清代山西与新疆的丝绸贸易一文,根据有关文献和珍贵的档案资料,对这种贸易的特点、规模和影响,进行了系统论述。他们另有清代江宁织造与新疆的丝绸贸易一文,则论述了清代江宁织造与新疆的官方民族贸易的具体规模、作用、影响,亦颇值得一读。对清代市场结构的探讨,本年度发表的方行清代前期农村市场的发展 、林绍明明清年间江南市镇的行政管理陈忠平明清时期江南市镇手工业的发展等文,均各具特色。方文着重从小农经济运行的角度探讨清代前期农村市场的发展。作者认为,清代前期的市镇贸易和墟集贸易已成为农村市场的主体。清前期,市镇作为经济中心的功能,依其本

11、身,大体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市镇,主要是具有“保障供给”的经济职能。第二种是商品集散市场。第三种是多功能全面发展的市镇,是最发达的农村市镇,它除生产资料市场外,还出现了雇工市场和资金市场,出现了生产要素的市场系列和生产资料的市场系列。林文认为,明清年间江南市镇管理建制的变化正反映了市镇的繁荣和成长。但这种变化,不但没有促进市镇的发,反而给它加上了更沉重的枷锁。陈文指出,在明清江南市镇内部,手工业生产获得了普遍发展,其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随着市镇手工业生产商品化、专业化的发展,雇工生产的大型手工作坊与手工工场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江市镇内部开始萌芽和滋长。但就明清江南市镇经济的总体而论,其内部的商品生产意义仍逊于商品流通意义。(作者:3COME 未知本文来源于爬虫自动抓取,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 service立即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