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染病防治的法律规定及监督内容、方法自治区卫生监督所 监督四科 晏吉英电话:07715315466电子信箱:yjygx_2005 一、传染病防治监督概述(一)传染病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1、传染病防治方面的法律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修订)国境卫生检疫法(1986年)献血法(1997年)食品安全法(2009年)2、传染病防治方面行政法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1987年)国境卫生检疫实施细则(1989年)血液制品管理条例(1996年)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1998年)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2003年)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年)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5年)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
2、例(2005年)艾滋病防治条例(2006年)血吸虫病防治条例(2006年)3、传染病防治方面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性病防治管理办法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4、传染病防治的有关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试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机构管理办法血站管理办法单采血浆站管理办法(二)传染病防治监督管
3、理对象及主要环节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的主要对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国境卫生检疫机关、交通运输部门、饮用水供水单位、健康相关产品经营单位、生物制品单位以及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涉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监督管理的主要环节:主要是针对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三)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职责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履行下列监督检查职责:1、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2、对采供血机构的采供血活动进行监督检查;3、对公共场所和有关单位
4、的卫生条件和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进行监督检查。4、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采集、保藏、携带、运输、使用进行监督检查;二、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防治监督(一)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预防工作中履行法定职责监督:1、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方案;2、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监测信息,预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趋势;3、开展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理及其效果评价;4、开展传染病实验室检测、诊断、病原学鉴定;5、实施免疫规划,负责预防性生物制品的使用管理;6、指导、培训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7、开展传染病防治应用性研究和卫生评
5、价,提供技术咨询。在职责分工方面:国家、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重在对传染病发生、流行以及分布进行监测,对重大传染病流行趋势进行预测,提出预防控制对策,参与并指导对暴发的疫情进行调查处理,开展传染病病原学鉴定,建立检测质量控制体系,开展应用性研究和卫生评价。设区的市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重点在负责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方案的落实,组织实施免疫、消毒、控制病媒生物的危害,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负责本地区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常见病原微生物检测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对医疗机构内传染病预防工作进行指导、考核,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医疗机构发生医院感染爆发时,所
6、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感染源的传播和感染范围的扩大。(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的单位,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对传染病病原体样本按照规定的措施实行严格监督管理,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四)检查内容及方法1、查看传染病报告及疫情分析(月报)。查看辖区甲、乙类传染病重大疫情、医院内感染引起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或导致的死亡事故监测报告分析情况。2、实验室建设达到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卫办疾控发2004108号)的要求,并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3、
7、疫情报告情况。抽查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是否存在缓报、瞒报、谎报的行为;4、疫苗分发管理情况;5、医疗废物处置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要求。(五)法律责任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未依法履行传染病监测职责的;未依法履行传染病疫情报告、通报职责,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发现传染病疫情,未依据职责及时采取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措施的;未主动收集传染病疫情信息,或者对传染病疫情信息和疫情报告未及时进行分析、调查、核实的,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五十条规定处罚。2、造成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扩散的,以及违法国家规定使用血液制品引起经血液传播疾病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的七十四条处理
8、。3、单位和个人违反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失的,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第77条规定承担民事责任。三、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监督(一)疫情报告的监督管理 1、日常疫情报告的监督(1)疫情报告管理系统(2)疫情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 疫情报告人 责任疫情报告人,义务报告人 责任报告单位2、法定传染病分类及病种法定报告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
9、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3、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4、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5、病例分类与分型传染病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确诊病
10、例、病原携带者和阳性监测结果五类。其中: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阳性监测结果仅限于采供血机构填写。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分型报告。6、疫情报告的原则属地管理;法定内容、程序、方式、时效;及时就近7、疫情报告时限及要求报告时限要求 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 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
11、络报告;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 有关单位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向卫生部报告。 卫生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8、疫情报告的登记、审核、汇总、分析(1)医疗机构疫情报告登记、汇总、上报涉及传染病诊断的科室;医务人员;疫情报告部门和人员;订正报告;补报;查重;疫情报告有关基础资料u传染病报告卡v门诊日志w传染病登记本x检验科传染病登记
12、表y住院登记本以上信息资料保存3年报告程序与方法网上直报或邮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收集;(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报告登记、审核、汇总、上报疫情报告;报告数据的管理;疫情分析与应用;疫情资料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疾控机构对医疗机构疫情报告的工作检查和指导;(3)采供血机构疫情报告发现HIV两次初赛阳性结果应按要求填写传染病报告卡9、现场监督检查方法(1)医疗机构抽查与传染病接诊有关的科室;核对传染病报告卡;(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查阅疫情报告制度、疫情值班制度、疫情通报制度、疫情查询电话等;抽查传染病疫情报表;网上直报系统的运转、维护等记录;搜查对医院疫情报告工作指导检查
13、记录。(3)采供血机构查阅献血(浆)人员的监测登记;(二)法律责任1、地方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 传染病防治法第65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未依据本法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或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或者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未及时组织救治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流行、传播或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传染病防治法第66条第1项规定,未依法履行传染病疫情通报、报告或者公布职责,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 第3款规定,未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及时查处的;第4项未及时调查、处理单位和个人对下级卫生行政部门
14、不履行传染病防治职责的举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45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的,对突发事件隐瞒、谎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对政府主要领导人及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依法给予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42条规定,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未按照规定履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职责,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的,对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降级或
15、者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给予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防治法第68条第2项、第3项规,未依法履行传染病疫情报告、通报职责,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未主动收集传染病疫情信息,或者对传染病疫情信息和疫情报告未及时进行分析、调查、核实的要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39条规定,瞒报、缓报、谎报发现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未按规定上报疫情或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3、医疗机构 传染病防治法第69条第2项规定,医疗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未按照规定报告传
16、染病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的应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直至吊销有关责任人的执业证书,追究刑事责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50条第1项,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的应当追究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38条规定, 医疗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会同有关部门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
17、公众健康造成其它严重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据刑法追究刑事责任:未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的;未指定相关部门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瞒报、缓报、谎报发现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40条规定,执行职务的医疗卫生人员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或者吊销其执业证书。责任报告单位和事件发生单位瞒报、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不报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疫情的,对其主要领导、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由其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造成疫情播散或事态恶化等
18、严重后果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第41条规定,个体或私营医疗保健机构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或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对造成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传播流行的,责令停业整改,并可以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触犯刑律的,对其经营者、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4、采供血机构传染病防治法第70条规定,采供血机构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或者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导致因输入血液引起经血液传播疾病发生的,由县级以上人民
19、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采供血机构的执业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有关单位和个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51条规定,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关单位和个人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阻碍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拒绝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指定的专业技术机构进入突发事件现场,或者不配合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
20、处罚条例,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四、预防接种的监督管理(一)预防接种监督管理的内容监督内容:疫苗分类管理、疫苗信息的发布、冷链系统的管理、疫苗接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等。(二)预防接种的监督管理1、国家计划免疫预防接种监督(1)疫苗管理分类第一类疫苗(免费接种的疫苗)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仅限于儿童)。第二类疫苗(自费并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2)一类疫苗流通管理(3)国家实行儿童预防接种证制度(4)预防接种实行属地化管理(5)实施群体性预防接种的监督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进行
21、群体性预防接种!(6)加强农村地区预防接种监督管理2、对疫苗使用信息发布的监督 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可以根据传染病监测和预警信息发布接种第二类疫苗的建议信息,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3、预防接种单位的监督 条例规定,经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条例规定指定医疗卫生机构,承担预防接种工作。(1)接种单位应具备的准入及条件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乡村医生。 预防接种专业培训 冷藏设施、设备和相关制度(2)接种疫苗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告知程序的监督4、法律责任(1)县级以上人民
22、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以及外单位或个人违反条例规定擅自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的,依照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第54、58、69条规定进行处罚。(2)违反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分发一、二类疫苗的,依照的56条进行处罚。在疫苗分发、供应、接种过程中违规收费的依据第59条处罚(3)违反条例疫苗接种规范、程序、告知义务规定的,依据第57条和64条进行处罚。未依照规定建立并保存真实、完整的疫苗接收或者购进记录的;未在其接种场所的显著位置公示第一类疫苗的品种和接种方法的;医疗卫生人员在接种前,未依照本条例规定告知、询问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有关情况的;实施预防接种的医疗卫生人员未依
23、照规定填写并保存接种记录的;未依照规定对接种疫苗的情况进行登记并报告的。五、 医疗废物处置的监督管理(一)医疗废物的概念: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二)监督内容:1、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及落实情况;2、设有监控部门或人员;3、相关人员培训记录4、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登记资料和记录;5、按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6、按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包装7、医疗废物贮存设施符合规定8、相关人员有卫生防护措施。(三)2008年全区医疗废物处置监督检查现况(见:表一)根据各地上报结果,本次检查范围涉及14个市、90个县(
24、市)所辖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6350家,其中:医院367家、妇幼保健院93家、乡镇卫生院103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1家、其他医疗机构4420家、各级CDC91家、采供血机构36 家。本次监督检查样本量大、代表性强,较全面的反映了当前我区医疗废物处置监督管理情况,为今后开展传染病防治执法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次监督检查发现违法单位数548家,有16家被立案查处,14家被罚款,罚款金额人民币33500元;有309家单位被警告。 11表12008年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处置监督检查情况汇总表 广西壮族自治区 联系电话 0771-5315466 医院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其他
25、医疗机构CDC采供血机构辖区内单位总数(家)3679310325161250410437检查单位数(家)3308978531144209236以下检查项合格单位数(家)1.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32889680225241984362.设有监控部门或人员32584622212222481363.有相关培训记录29778449185168469344.有医疗废物登记记录32484624253273179365.按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29082537207210076366.按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包装26071390167197068337.医疗废物贮存设施符合规定254704201901407
26、62338.处置:集中处置2204316014814493616不具备集中处置条件自行处置11046625163297156209.相关人员有卫生防护措施3127856922123558236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3页 共13页六、 医疗卫生机构消毒管理规定及监督重点(一)医疗卫生机构消毒监督的主要内容1、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消毒管理组织,制定消毒管理制度,执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2、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消毒技术培训、掌握消毒知识,并按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3、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
27、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4、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5、购进消毒产品是否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6、环境、物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排放废弃的污水、污物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7、运送传染病病人及其污染物品的车辆、工具是否随时进行消毒处理。8、是否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二)医疗卫生机构消毒监督中违规行为的查处1、传染病防治法对医疗机构消毒规定的法律责任第二十一条 医疗
28、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第二十二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的实验室和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的单位,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对传染病病原体样本按照规定的措施实行严格监督管理,严防传染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扩散。第二十七条 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或者按照其提出的卫生要求,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拒绝消毒处理的,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强制消毒处理。第五十一条 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当符
29、合预防传染病医院感染的要求。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对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应当在使用后予以销毁。第五十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第六十九条 医疗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
30、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未按照规定承担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医院感染控制任务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的;(四)未按照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或者无害化处置的;(五)未按照规定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或者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未予销毁,再次使用的; 2、消毒管理办法对医疗机构消毒规定的法律责任。第四十五条医疗卫生机构违反本办法第四、五、六、七、八、九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000元以下罚款;造成感染性疾病暴发的,可以处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七、 刑法(一)滥用职权罪和玩忽职守罪(对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疾控机构人员、医疗机构人员刑法397条);(二)传染病防治失职罪(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 刑法409条);(三)传染病传播罪(刑法 330条)(四)医疗事故罪(刑法335条) 2009年10月14日第 13 页 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