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语文课丰碑说课稿一位优秀的教师上课前一定准备一份优秀的说课稿。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小学语文课丰碑说课稿,希望对你有帮助。丰碑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选学课文。本课跟前面的第四单元配套,是革命传统类的文章。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赞扬了他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本文的选编意图:一是要入境入情,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二是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从军需处长的崇高品质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文章文字精美、感情真挚、悲壮动人,是一篇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五年级的学生,处于第三学段,他们掌握了一定的阅读能
2、力,并初步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在教学中,我将以立人为主旨、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努力构建学生主动参与的生命课堂。基于以上认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订为以下几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2、感受军需处长无私的精神、无畏的信念,从中受到革命传统教育。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教学难点:理解军需处长的身体怎么会“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及红军部队受到的鼓舞。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根据学学生实际情况,我将采取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以读代讲法,做到讲与练结合,扶与放结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同人物共鸣、入情入境、抒发崇敬之情,揣摩写作方法,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科特点,我设计了了解丰碑、感知丰碑、走近丰碑、丰满丰碑、树立丰碑等五大块内容。第一环节:了解丰碑,感知丰碑,形成阅读期待直
4、接导入课题丰碑后我便引导学生对课题咬文嚼字,通过质疑“碑”字含义,用组词法理解“丰”的含义,初步了解课题含义是:记载着丰功伟绩的石碑,然后顺势抛出问题:本文中的丰碑是指什么呢?找出文中的一句话读读。学生很容易找第 13 自然段认定“丰碑”就是指覆盖着积雪的军需处长的身体,这时我顺学而导采取变序法先组织学习第 13 段。在初步了解丰碑的含义是指高大的碑后,我又引导学生质疑此句,提炼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军需处长的身体又怎么成为丰碑的呢?然后我又将学生的目光转移到第 7 小节,轻声朗读这个自然段,读的时候要做到字字入目,句句留心,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些什么?这样课堂从咬
5、文嚼字开始,将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阅读期待,不但有了语文味,也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情景。第二环节:走近军需处长,感受丰碑形象学生很容易找到直接描写军需处长的第 7 自然段。在这个自然段的教学中,我一抓“塑像” ,配合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其“形” ,同时又巧妙地穿插天气描写的句子。再抓“塑像” ,感悟其神时,我便以文中矛盾处引导学生思考:人被冻死是很痛苦的,为什么军需处长死的时候这样镇定、安详?通过边朗读边思考军需处长的内心活动,并引导学生用“因为军需处长想到所以被活活冻死却十分安详镇定”来说话,然后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反复读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句子,并熟读成诵。这既是语言训练
6、,又是情感内化,符合是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第三环节:丰满丰碑,揣文章写作特色我以引读的方式过渡到第三环节:学习将军的有关句子,但重点就抓“军礼” ,体会将军情感变化。特别突出“想象”:如果这个军礼会说话的话,可能会说什么呢?进一步带学生走进将军的内心世界,并顺势引导学生分别带着震惊、愧疚和崇敬的感情反复朗读“将军愣住了敬了一个军礼。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积淀,当教师引领学生在军需处长的精神和将军的情感变化中走了个来回时,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也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中,学生对这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充满了崇敬,这时老师再引导学生重读引导学生关注“晶莹”这个词,先从字面上理解指光亮而透明,再挖掘到深层军需处长为了革命的胜利而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精神。接着又通过课件出示一组“英雄”形象,进一步丰满人物形象,提升“丰碑”含义。那么最后诵读碑文,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这也将是课堂的一个高潮。第四环节:树立丰碑,抒发崇敬之情军需处长那冰雪中高大的形象看起来就像一座丰碑,他那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不朽精神更是一座晶莹的丰碑。人们常说:“文道结合” 。在总结课文时,我便对学生说:“这座晶莹的丰碑不仅感染了将军,坚定了这只队伍的信心,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让我们把这座碑永远牢记在心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