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研究性学习报告初中研究性学习报告怎么写才好呢?小编搜集整理了优秀范文供大家查阅,希望大家喜欢。平时我们都经常喝酸奶,都是在超市或小卖部买的,后来发现网上其实有家制酸奶的方法,心里很想自己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搁置着。现在学农的时候能提供一个机会我们自己做酸奶,既能锻炼动手能力。又能积累一门手艺,感觉非常高兴,就参与了这项活动。实验中需要控制变量,我们想了很久,奶源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奶质和形态都能影响酸奶的味道,所以我们选择了控制奶源变量的酸奶制作研究性学习,探究选取哪一种奶源才会使自制酸奶口感更好。近几年,发生了用皮鞋制酸奶的事件,让整个社会陷入了诚信危机。对于青少年,奶制品是生活中必
2、不可少的一部分。面对酸奶的事件,我们产生了恐惧与担忧。所以我们想通过自己制作酸奶,感受酸奶生产的过程,同时体会制作每种品牌酸奶的成本高低与口感来源。我们对于酸奶成品的期待并不高,希望结果制作出来的酸奶,能在凝固中传递出当代酸奶的香气与奶味。一、 分组分工,选取实验材料,制定活动方案。二、 材料1、发酵用的原料伊利纯牛奶、伊利高钙低脂纯牛奶、香满楼鲜牛奶、伊利高蛋白脱脂高钙奶粉、雀巢全脂奶粉、家用酸奶发酵剂。2、工具及仪器RC-H2 日创酸奶机(5 个反应杯)、标签纸数张、量筒、电子天平、称量纸等。三、 实验原理:在 42恒温环境下 7 小时,乳糖在乳糖酶的作用下,首先将乳糖分解为 2 分子单糖
3、,进一步在乳酸菌的作用下生成乳酸;乳酸使奶中酪蛋白胶粒中的胶体磷酸钙转变成可溶性磷酸钙,从而使酪蛋白胶粒的稳定性下降,并在 -4 .7 时,酪蛋白发生凝集沉淀,形成酸奶。四、 实验的设计杯用 100ml 香满楼鲜牛奶,倒入 100ml 反应杯,加入家用酸奶发酵剂,搅拌均匀。杯用 14g 雀巢全脂奶粉,加水到 100ml,加入家用酸奶发酵剂,搅拌均匀。杯用 14g 伊利高蛋白脱脂奶粉,加水到 100ml,加入发酵剂,搅拌均匀。杯用 100ml 伊利纯牛奶,加入家用酸奶发酵剂,搅拌均匀。杯用 100ml 伊利高钙低脂纯牛奶,加入家用酸奶发酵剂,搅拌均匀。经发酵后品尝 5 杯酸奶的味道,比较 5 杯
4、酸奶的酸度、颜色、香味、状态、口感的不同。实验步骤:1、煮开水,并将五个玻璃杯、五个盖子、量筒、烧杯清洗干净并消毒;2、杯:加入 100ml 香满楼鲜牛奶;杯:加入 14g 雀巢全脂奶粉,加水到 100ml,搅拌均匀;杯:加入 14g 伊利高蛋白脱脂奶粉,加水到 100ml,搅拌均匀;杯:加入 100ml 伊利纯牛奶;杯:加入 100ml 伊利高钙低脂纯牛奶;3、待奶粉冷却到室温,五个玻璃杯各加入家用酸奶发酵剂;4、酸奶机恒温 42发酵 7 小时;5、品尝并比较各酸奶的味道;6、分享和总结。发酵时间 1:45-9:00 发酵温度 42序号酸度(最酸为 5)颜色(最白为 5)香味状态(最凝固为
5、5)口感总评(满分 5 分)124很香2酸与微奶味,稍滑4213很香1酸,微粘1335很香4正常酸味带奶味,滑5441很香3较酸,稍粗糙3552很香5很酸,有奶味,较粗糙2酸奶的做法大同小异,而根据我们的探究。用不同奶源做出来的酸奶的味道会有较大的差异。由此实验我们得出,用鲜牛奶做奶源做出的酸奶酸度适中,颜色呈乳白色,香味浓郁,凝固程度较好,口感较滑,总体来说是最好的,只是鲜奶做的酸奶保质期较短,制作后需尽快食用。若在发酵前在酸奶中加入少量白糖,味道更佳。我们很开心能参与这次的酸奶制作学习研究性活动,学会了做酸奶。在收集资料和制表的过程中,学习了如何集中和拣选有用的信息帮助我们的制作,同时懂得
6、了如何做研究性报告。在制作酸奶的过程中,与同学更加友好地相处,亲近了我们的距离,学会了分工合作,不怕麻烦,耐心等待。在进一步完成研究性报告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珍惜这次的机会,希望往后能够多点参与像是这样的研究性活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食物更加能吸引学生,所以学生对酸奶制作具有浓厚的兴趣,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有效的激发。但面对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对学生来说又是一项“艰难”的选择,但也同时考验着学生的毅力和耐性,对学生提高科学研究的素养有巨大的帮助。学生在完成该项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经历了分工、设计活动方案、动手完成制作过程、品尝评价等,学生能够共同商议解决难题,并能够从不同的提议声中
7、迸发新的想法。在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活动方案的设计、评价以及活动报告,效果优异。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起到组织、指导和参与的作用,减少学生面对活动开展的盲目和迷惑感受。在活动开始的时候,学生因对环境的陌生、知识和技术的缺乏感到迷惑,老师需要做好活动开展前的准备工作以及指导的工作,让学生尽快投入到活动中。很多初来乍到的寄宿生对我校的食堂总是不太满意,无论是高校或是中小学校,学生对食堂的笑料或评判层出不穷,近年来食堂问题也接连不断,十分有必要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XX 年,国内各地上半年学校接二连三发生了多起食物中毒事件,海南省连续发生了 12 起中毒事件,其中学校食物中毒占 7 起,学校中毒人数占了
8、中毒总人数的七成;暑假开学前后,江苏省共有 10 所学校发生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达 300 余人有消息说,今年卫生部收到的重大食物中毒报告在发生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方面呈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学校食物中毒时有发生。几乎每一次学校食物中毒的调查结果,都会出现“食堂卫生存在多种隐患”类似的字眼。校食堂引进社会化管理后,饭菜的品种确实丰富了,这是现实。对食堂饭菜质量的不满,导致了不少学校的学生外出“觅食” ,这使得许多学校周围的小饭店和小饭摊繁荣昌盛,生意异常红火。然而,这些饭店和露天小饭摊,大部分的卫生状况极其糟糕,也许是另一次食物中毒的起源地。1、通过寄宿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本校食堂的评价
9、;2、通过县里的学生了解各县食堂作为对比;3、上网搜索相关资料。(略)1、卫生管理待加强;2、清理校内小卖部,校外饮食小档应严管;3、投入资金改造硬件,加强卫生检查;4、每周制定科学、合理的膳食食谱,既要适合学生的口味,又要保证各种营养素的摄取和吸收;5 增加花色品种,提高学生的食欲;6、不断推出新款菜肴;7、面向全体、照顾个别。校园无小事,学校食堂卫生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健康,相对于他们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其它都必须退居其次。一次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就等于敲响一次警钟:改变校园食堂“营养不良”的状态,加大对食堂卫生的监管力度,已变得异常紧迫。让全社会都关心校园食堂吧!我们只从小方面上进行调查
10、研究,不到之处或错误的地方请大家指出!谢谢!参与学生:刘鑫杰、彭伟乐、陈奎明、刘曙通、刘禹琛、王振宇、林文韬指导教师:周杰敏、谢辅宇、吴嫣婷在中国,蝙蝠是福气的象征。但是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来说,蝙蝠的身影却越来越难以发现得到,而且夜行的习惯使得我们也越发的感到好奇。恰好这次有了学农这个机会,来到这个环境优美的生态校园,并意外的寻觅到它们的踪迹。由此我们开始了一段奇妙的探索旅程。(1)、了解蝙蝠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以及相关文化背景(2)、研究抓捕手段和安全防护措施(3)、观察并测量蝙蝠体型(4)、鉴定蝙蝠的品种与性别(5)、交流活动感受和探讨如何保护蝙蝠1.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是蝙蝠的生活环境
11、、蝙蝠的天敌和生长过程、蝙蝠的繁殖以及校园蝙蝠的分类。2.为了调查蝙蝠,我们在傍晚对西区田边、旧古建筑进行踩点,观察蝙蝠的活动时间,确定蝙蝠巢穴3.在第二天傍晚开始真正的捕捉行动,到稻田边张网捕捉,我们发现七八只蝙蝠的黑影在天空中徘徊,我们用竹竿举起细网,多次进行定点捕捉,最后分别抓到了三只蝙蝠,两只雄性,一只雌性。除第一只意外死亡外,其他存活。4.分组统计整理所搜集到得资料以及抓来的蝙蝠。5.撰写专题报告6.小组分享(一)当地蝙蝠种类与体型数据东亚家蝠(学名:Pipistrellus abramus),又叫日本伏翼,隶属于小蝙蝠亚目蝙蝠科伏翼属,是一种于东亚地区常见的小型蝙蝠。一只成年东亚家
12、蝠的个体身长可以有厘米,尾部则可以长 4 厘米,翼也可伸至厘米。它们最喜爱住于旧式建筑物上面的天花板及屋檐之内。它们主要捕食蚊及飞蛾等细昆虫为主。它们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包括中国大陆、台湾、韩国及日本等,我国华北、东北、华东和华南各地区均有分布。东亚家蝠一般在 11 月至次年 3 月冬眠,出眠后在67 月间产仔药用价值它可用作一种中药,用于久咳,疟疾,淋病,目翳等。它的粪便也是一种中药,叫夜明砂,用于目疾。(二)生态保护与文物保护的矛盾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农校的旧公室,我们在办公室屋檐的缝隙里发现了蝙蝠的巢穴。我们不禁都产生了一个疑问。如果蝙蝠长期在这种木制结构的古建筑里筑巢的话,那么这
13、就会对古老的文物造成腐食与破坏;若为了保护文物而把蝙蝠栖息环境给破坏掉的话,就会造成许多蝙蝠流离失所,甚至导致一个个小生命的凋谢。那么我们在保护动物栖息地与保护文物的十字道路上,我们应如何选择?对于这个我们必须深入探究一下。(三)学生收获:这次蝙蝠调查活动我们收获良多,及体会到大自然的千姿百态,也认识到了自然与人类发展的矛盾,既丰富了我们的自然科普知识,也增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世界总是那么的矛盾,是保护蝙蝠来保护生态环境,还是为了保护古建筑来使蝙蝠流离失所;是为了测量一次数据而意外伤害一个活生生的生命,还是为了自己的良知而不忍下手让它自由的飞翔。我的心中只有一个答案:生命最重要。这个世界是一个
14、个生命而组成,或强大,或弱小,但不管怎样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反观人类社会,一个个行尸走肉,为着利益而活着,为了几个铜钱而残害多少生命。我大概是做不了什么生物学家,我不忍心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我面前终结。那蝙蝠在网中拼命挣扎的情形不时在我脑中闪现,我想说:保护每个物种,珍爱每个生命。(四)指导教师的认识和体会观察过蝙蝠一段时间,也寻找过蝙蝠的巢穴,充分评估后开展本次活动。学生对此也非常感兴趣特别是男生,觉得这个课题非常刺激也非常有挑战。这个可能和人类这个哺乳动物千百年来渴望飞行有关系吧。第一天晚上带学生走了校园熟悉环境,第二天开始抓蝙蝠,可能是人比较多,灯管比较多没有捕抓到蝙蝠。学生有些失望,觉得如果不能亲密接触可能探究就只能停留在书籍和网络当中。我觉得我们的方法是对的但是工具还是准备不充分,两边的竹竿不够长。于是第二天我们换了两根长的竹竿。效果就非常明显。在很短的时间内抓到了三只蝙蝠。本来我们取样也就需要两只,一只雄性一直雌性就够了,但是我们前两次都抓到了雄性,终于在第三次抓到了雌性蝙蝠。学生整个晚上也非常兴奋,利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就把调查报告七嘴八舌的完成了。可能不是很成熟但是这个是他们的收获。从中我们也对学生进行了环境教育特别是环境教育。因为这些捕鸟网会伤害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