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冰裂电影观后感 400 字精选作文本文为冰裂电影观后感 400 字范文,让我们通过以下的文章来了解。昨日上午,电影冰裂在太原影都首映。1983 年,太原女中学生池越忠跳入冰湖营救两名坠湖儿童,不幸牺牲, 冰裂背景来源于这一真实故事,不过关注重点是孩子的教育问题。1983 年 12 月 9 日下午,小学五年级学生余斌和同学王锐掉进了迎泽湖冰窟窿,15 岁的女中学生池越忠为救两人跳入冰窟。迎泽公园绿化队队长王志胜不顾个人安危,三次破冰救起了三名学生。两名儿童得救了,池越忠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她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受到团中央及省市的表彰,并为其在迎泽公园立了一尊雕像。故事并没有结束:两名获救者成年后,
2、一名成为优秀军人,复员后默默奉献;另一名却因溺爱误入歧途,成为杀人犯被判处死刑。这一事件,引起社会及周围亲人的极大震撼,尤其是当年的救人英雄王志胜。1983 年 12 月 9 日,在省城迎泽公园的湖面上,两名儿童在冰面上玩耍时,不慎跌入冰窟。太原 15 中学生池越忠、迎泽公园绿化队队长王志胜等人及时救援,两名儿童获救,但池越忠却献出年轻的生命。 此后多年,两名获救儿童经常在父母陪同下去看望王志胜等人,王志胜也与池越忠的家人有来往。让所有人意外的是,两名获救者成年后,一名成了优秀军人,退伍复员后成为地方干部,另一名却误入歧途,成了杀人犯。电影冰裂就是以此为原型拍摄的。很多老太原人都知道,在迎泽公
3、园有一块池越忠烈士纪念碑。这是为了缅怀 32 年前,跳入迎泽湖中舍身救起两名落水儿童的太原市第十五中学学生池越忠。32 年前,以池越忠、王志胜为代表的太原市迎泽湖救人英雄群体的感人事迹,震撼了三晋大地,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青少年教育的活教材。今天,她和被救起的两个孩子的故事被搬上荧屏。而故事的重点并不是她救人牺牲,而是获救的其中一个孩子因家庭溺爱而失足,成为杀人犯被判处死刑。令人“意外“的是,两名获救者成年后,一名成为优秀军人,复员后在地方上默默地做着贡献; 另一名却因受到溺爱误入歧途,成为杀人犯在严打中被判处死刑,执行枪决。这一事件,引起社会及周围亲人的极大震撼,尤其是当年救人英雄王志胜同志
4、,虽经几次工作变动,但事件的发展过程始终纠葛着他的心,有时常常夜不成寐。王志胜虽然文化不高,却以顽强的毅力,将失足青少年成长过程及走上犯罪道路的素材记录下来,写成剧本,又设法拍成电影警示片。由山西颖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太原龙城电影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电影冰裂 ,就是以此真实故事改编拍摄的,电影中的人物赵慧敏即以池越忠为原型。王志胜的电影冰裂让人眼前一亮,给人以鼓舞和力量。希望这部影片能让越来越多的家庭意识到对孩子溺爱的代价,激励更多青少年健康成长、勤奋成才。冰裂这个故事,是 1983 年 12 月 9 日下午发生在太原迎泽公园的真人真事,当时,两个男孩(11 岁)掉入水中,池越忠(15 岁)
5、跳下救人,时任迎泽公园绿化队队长王志胜也三次下水帮助救人,把三个孩子先后救上岸来,两个男孩得救了,池越忠却牺牲了。 冰裂正是被池越忠救过的一个男孩长大被判死刑后,王志胜的有感而作。冰裂描述了被女英雄池越忠救下的少年余斌在成长过程中,因母亲溺爱,走上了犯罪不归路。被母亲溺爱的例子,如:他指使小孩揪了一下女孩的裤子;给邻居家菜窖浇水;拆邻居家窗纱做鱼网;上课起立时移动同学的凳子让同学坐空;犯了这些“恶行“后,每次有人告到他母亲那里,母亲都不以为然。母亲的溺爱还表现在他不想上学了,母亲就说“高尔基也没有上过大学“同意他的决定,并托老同学关系把他安排到机械厂工作,他因帮助一个师傅解燃眉之急加班,不慎坏
6、了机器,被厂长扣了奖金,和厂长斗气愤然离厂,母亲也是向着他,反而还和老同学吵架;后母亲支持他开了出租车,有一天遇着不给钱还拿着刀的坏人,回来告母亲太危险不干了,母亲也同意。正是在这没事干的时候,“黑哥“让他收拾一个人,只要残,不要命,但打起来哪能把握住?致死人命,被判死刑。电影告诉人们,就是因为母亲的“溺爱“,害了孩子。从电影的记叙和发布会上王志胜的讲话,还有电影宣传简报上的介绍,我知道了王志胜的观点,那就是在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家庭教育是最主要的一环!果真如此吗?让一个家庭中的母亲能承载这么重大的责任吗?冰裂这部影片主题立意在一个溺爱上,严重影响了作为教育载体的高度和境界。这个电影的致命伤,就是把抛弃共产主义理想、复辟了资本主义的恶果嫁祸于一个母亲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