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南省2018中考化学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练习.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244488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2018中考化学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南省2018中考化学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南省2018中考化学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南省2018中考化学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南省2018中考化学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1. (2017 北京)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高温下氢气与四氯化硅(SiCl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 2SiCl 4 Si4HCl,该反应属于( )= = = = =高 温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2. (2017 常德学业水平测试联考)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硫在空气中燃烧:SO 2= = SO2B. 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2KClO 3= 2KCl3O 2C. 锌与稀硫酸反应:ZnH 2SO4= ZnSO4H 2D. 熟石灰与盐酸反应:Ca(OH) 22HCl= = CaCl2H 2O3. (2017 连云港)

2、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 “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 2SO 2= 2X2H 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属于氧化反应B. X 的化学式是 Ag2SC.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D. 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4. (2017 淄博 )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可用“2MgO 2 2MgO”来表= = = = =点 燃 示。以下信息:反应条件 反应速率 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 反应的微观过程 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反应体系中微观粒子的数量关系。能从上述化学方程式中获得的是( )A. B. C. D. 5. (2017 成都)用如

3、图所示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物质组合是( )A. 锌和稀硫酸 B. 碳酸钠和稀盐酸C. 铁和硫酸铜溶液 D. 氯化钠和稀盐酸26. (2017 河南)硝酸铜受热分解会产生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 N2 B. NO 2 C. NH 3 D. SO 27. (2017 上海)关于化学反应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A. 有单质生成的反应是分解反应B. 两种化合物之间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C. 元素存在形态发生改变的反应是置换反应D. 化合反应中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可能等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和8. (2017 武汉)为及时发现燃气泄漏,常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

4、 2H5SH),乙硫醇也可以充分燃烧,化学方程式为:2C 2H5SH9O 2 = = = = =点 燃 4CO22X6H 2O。下列关于 X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X 由碳、硫、氧三种元素组成B. X 属于有机化合物C. X 中硫、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12D. X 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60%9. (2018 原创)已知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M2NaOH= = NmNa 2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 为 2 B. N 可能是氢氧化铝 C. 反应中 M 和氢氧化钠的质量比为 12 D.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少10. (2017 陕西)从陶瓷、玻璃、水泥到电子芯片,硅元素的用

5、途非常广泛。工业制取高纯硅的部分反应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 反应后硅元素的化合价升高C. X 的化学式是 HCl3D. 图甲所示物质中硅、氯元素的质量比是 147111. (2017 岳阳十三校联考一模)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 M、N、Q、P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 M N Q P反应前的质量(g) 18 1 2 32反应后的质量(g) X 26 2 12A. 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B. 反应后物质 M 的质量为 13 gC. 反应中 N、P 的质量比为

6、 54D. 物质 Q 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12. (2017 重庆 A 卷)在“欢迎来找茬”的趣味活动中,老师举出四个错误实例,在学生的错因分析中错误的是( )序号 错误实例 错因分析A 铁与稀硫酸生成硫酸铁 反应产物不正确BFeCl33NaOH= =Fe(OH)3NaCl只缺少沉淀符号C 2KMnO4= K2MnO4MnO 2O 2 反应条件不正确D 氢氧化钠俗名烧碱或纯碱 俗名中的纯碱不正确13. (2017 泰安)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丁一定是化合物B. 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C. 生成的甲、丙两物质

7、的质量比为 81D. 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14. (2017 安徽)科学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其反应的4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置换反应B. 可解决甲醛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C. 其中甲醛属于氧化物D. 化学方程式为:HCOO 2= CO2H 2O15. (2017 衡阳逸夫中学月考)如图是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中将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B.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再分的C. 图中所示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32D. 该反

8、应中有两种物质生成16. (2017 黄冈)下列关于化学反应 2X= 2Y3Z 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B. 在反应中 X、Y、Z 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 223C. 该反应可能有单质生成D. 若反应生成了 a g Y 和 b g Z,则消耗 X 的质量一定大于(ab)g17. (2017 安顺)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举例中错误的是( )5A. 例 1: CO 2 CO2= = = = =点 燃 B. 例 2: 2H2O 2H2O 2= = = = =通 电 C. 例 3

9、: Mg(OH)22HCl = = MgCl22H 2OD. 例 4: Cu2AgNO 3= 2AgCu(NO 3)218. (2017 天津)钛和钛合金是重要金属材料。工业上用钛酸亚铁(FeTiO 3)冶炼钛(Ti)的过程是:2FeTiO 36C7Cl 2 2TiCl42FeCl 36CO= = = = =高 温 在氩气环境中:2MgTiCl 4 Ti2MgCl 2= = = = =高 温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中生成的气体对环境有污染B. 反应中氯化物的总质量保持不变C. 反应、中钛元素的化合价都改变D. 反应中氩气作为保护气不参加反应19. (2017 山西)小青和同学们一起

10、完成了氢气燃烧的实验,并绘制了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你和她讨论下列问题:(1)图中的微观实质是_,的微观实质是_。(2)图中方框内表示纯净物的是_(填字母序号)。20. (2017 广州)金属钨(W)可做灯泡的灯丝。钨合金材料非常坚硬和耐磨、耐热。用黑钨矿(含有 FeWO4)与 Na2CO3混合在空气中焙烧可以得到 Na2WO4,Na 2WO4与热的浓盐酸反应生成H2WO4,H 2WO4受热分解生成 H2O 和 WO3。(1)钨合金材料属于_(填选项)。A. 单质 B. 化合物 C. 纯净物 D. 混合物6(2)4FeWO44Na 2CO3O 2 4Na2WO42Fe 2O34_。= = =

11、= = (3)H2WO4读作_,H 2WO4中钨元素的化合价为_。(4)H2WO4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5)H2与 WO3在 1000 条件下反应可得到金属 W 和水,其反应类型为_。21. (2017 青岛)为了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甲同学和乙同学分别设计了下面两个实验,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 A 所示,反应前,托盘天平的指针指向刻度盘的中间;两种物质反应后,托盘天平的指针_(选填“向左” 、 “向右”或“不”)偏转,原因是_。(2)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 B 所示,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_。(3)两位同学通过交流反思得到启

12、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_装置中进行。(4)从微观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选填序号)。原子种类 分子种类 原子数目分子质量 分子数目 原子质量22. (2017 云南)用 47.8 g 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吸收二氧化碳气体,得到 50.0 g 碳酸钠溶液,请计算:(温馨提示:CO 22NaOH= = Na2CO3H 2O)(1)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是_g;(2)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 0.1%)23. (2018 原创)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 30 g,加入足量

13、的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到固体 8.7 g。请计算:(提示:钾盐都溶于水)7(1)实验中所制取氧气的质量。(2)实验前所取高锰酸钾的质量。(3)加热后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精确到 0.01 g)24. (2017 天水)将含有 NaCl 杂质的某烧碱样品 10 g 完全溶于 90 g 水中,再向所得溶液中慢慢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7.3%的稀盐酸。在实验过程中,溶液的 pH 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1)求 10 g 该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2)求 a 点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 0.1%)。8答案及解析1. C2. C 【解析】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 “”或“”不能标

14、在反应物中,只能标在生成物中,A 错误;B 中缺少反应条件(加热和催化剂),B 错误;D 中化学方程式配平错误,需要在 H2O 前面配上化学计量数 2,D 错误。3. D 【解析】反应物中有氧气,属于氧化反应,A 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X 是Ag2S,B 正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C 正确;反应前后只有 Ag 和 O 的化合价发生变化,D 错误。4. C 【解析】从化学方程式中可以得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可以求出,反应中的微观粒子的数量关系能够表示出来,但是不能表示反应速率、反应的微观过程、反应的能量变化,所以正确,故选 C。5. C 【解析】

15、A、B 都发生了化学变化但有气体生成,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在密闭环境中进行,A、B 错误;D 中氯化钠和稀盐酸不反应,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故选 C。6. B 【解析】硝酸铜的化学式为 Cu(NO3)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出硝酸铜受热分解不可能生成 NH3和 SO2,因为硝酸铜中不含 S 和 H;结合题意可知该气体有毒,而 N2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所以该气体可能是 NO2,故选 B。7. D 【解析】有单质生成的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也可能是置换反应,A 错误;两种化合物之间的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如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也可能是化合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还可能不

16、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B 错误;元素存在形态发生改变说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置换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一定会变,但分解反应、化合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也可能会变,C 错误;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如果化合反应中,各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反应物的质量之和,D 正确。8. C 【解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和种类不变,可知 X 的化学式为 SO2,SO 2属于无机化合物,由硫和氧两种元素组成,且硫元素与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12,氧元素9的质量分数为 10

17、0%50%,故选 C。16232 1629. D 【解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利用钠原子守恒,可知 m 为1,A 错误;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根据复分解的概念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M 的化学式中含一个硫酸根离子,即 M 中阳离子的化合价为2 价,所以 N 不可能是氢氧化铝,B 错误;反应中 M 和氢氧化钠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12,由于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所以反应中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不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C 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反应前溶液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与沉淀的质量之和,即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减小,D 正确。10. B 【解析】根

18、据图给信息,甲是化合物 SiCl4,乙是单质 H2,丙是单质 Si,丁中 X 应该含有 H、Cl 两种元素,属于化合物,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另外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A 正确;反应前 SiCl4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 价,反应后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0 价,化合价降低,B 不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如下分析:元素种类 Si Cl H反应前原子个数 1 4 4反应后已知物质中原子个数 1 0 0差值(4X 中原子个数) 0 4 4X 的化学式 HClC 正确;甲是 SiCl4,硅、氯元素质量比为 28(435.5)1

19、471,D 正确。11. A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181232X26212,X13,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进行比较,M 与 P 质量减小,N 质量增大,Q 质量不变,则 M、P 为反应物,N 为生成物,Q 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该反应为化合反应,反应中 N、P 的质量比为(261)(3212)54,故选 A。12. B 【解析】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产物错误,A 正确;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方程式为 FeCl33NaOH= = 3NaClFe(OH) 3,题中方程式除了缺少沉淀符号,且没有配平,B 错误;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

20、二氧化锰和氧气,C 正确;氢氧化钠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10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D 正确。13. C 【解析】反应前后进行比较,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由图像信息可知,丁物质是反应物,甲和丙物质是生成物,所以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乙物质质量没变化,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杂质;参与反应的丁、甲、丙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918,因此 A、B、D 正确,C 错误。14. B 【解析】通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甲醛(HCHO)与氧气(O 2)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 2)和水(H 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CHOO 2 CO2H 2O,D 错误;= = = =

21、 =催 化 剂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而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A 错误;通过该反应可将甲醛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可以解决甲醛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B 正确;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甲醛中虽然含有氧元素,但其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C 错误。15. C 【解析】依据微观示意图, 反应后剩余 1 个 CO 分子,则有 1 个 CO 分子并没有参加反应,所以该反应可表示为 2CO2NO 2CO2N 2,故反应物的分子个数= = = = =催 化 剂 比为 2211,故选

22、 C。16. D 【解析】该反应由 X 分解生成 Y 和 Z,是分解反应,A 正确;由反应方程式可知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 223,B 正确;分解反应的生成物可能都是化合物或单质,也可能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C 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消耗的反应物 X 的质量等于(ab) g,D 不正确。17. C 【解析】碳与氧气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同时反应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 正确;水通电分解,属于分解反应,且反应前后氢、氧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 正确;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中不存在化合价变化的元素,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 错误;铜与硝酸银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反应中铜和银的化合价均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 正确。18. C 【解析】一氧化碳是污染空气的物质,A 正确;钛的相对原子质量是镁的 2 倍,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 TiCl4与生成的 MgCl2质量相等,所以氯化物的总质量保持不变,B 正确;反应中钛的化合价均为4 价,反应中钛的化合价由4 变为 0,C 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