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高考改革新方案 20184 月 7 日上午,北京市教委发布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因对标全国新高考方案,北京市中高考招生考试制度将发生重大改变。高考不分文理科、考试科目“3+3” 、英语听力口语实行一年两考、高中校名额分配、中考科目可选、科目赋分可选等举措将出现在 XX 年开始的中高考中。 北京新方案另一备受关注之处在于进一步推动教育公平,除了将全市优质高中 50%的招生名额分配到普通初中外,此前媒体报道的普通初中尖子生免试直升优质高中的“1+3”改革并未出现在新方案中,但却被权威来源证实即将实施。北京中高考考试内容变动 XX 年 9 月 3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
2、实施意见 ,提出 XX 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即2020 年考生将迎来第一次新高考。北京市此次发布的新方案即对标新高考方案。 北京市方案提出,从 2020 年起,高考成绩将由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成绩和考生选考的三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总分 750 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为高考统一考试科目,不分文理科,每科满分 150 分,总分 450 分;选考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门,每科满分 100 分,选考三门总分 300 分。 从 XX 年起,高考英语听力分值确定为 30 分,采用计算机化考试,与统考笔试分离,一年两次考试。从 2021 年
3、起,英语增加口语考试,口语加听力考试共计 50 分,英语科目总分值不变。 不分文理科、选择 3+3 科目的高考考试改革自然将传导到中考考试科目。北京将从 2018 年开始实施新中考方案,考试科目分为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化学)、体育九门课程,总分 580 分。 此前,北京中考的考试科目不包括历史、思想品德、地理。 新中考方案提出,语数外为必考科目,试卷总分值均为 100 分;外语增加听力、口语考试,记分 40 分,有两次考试机会,另 60 分为卷面考试成绩。 新中考方案的一大亮点是,其他科目实行选考,即从除体育外的五门科目中选择三门参加考试,即物理、生物(化学)须
4、至少选择一门。在五门选考科目中,满分均为 100分,每科都包含 10 分开放性社会实践活动分数。 不仅考试科目可选择,所选考的科目赋分也可选择。考生选考的三科,赋分采取由高到低分别按照100%、80%、60%的系数折算为实际分数,即三科折算后实际满分分别为 100 分、80 分、60 分。 经测算,新中考方案推行后,考生中考选科可选择 9种不同的科目组合,加上不同科目的分数折算,考生将获得 54 种得分方式选择。 “我不认为实行新方案后,学生的学习负担因为考试科目的增加而加重,因为考试首先是一个相对竞争的概念,新方案最重要的出发点是培养高校、中学的特色化办学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北京市一所优
5、质高中的校长助理告诉21 世纪经济报道。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奕也公开表示,新中考方案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选择,学生不必为自己的弱项诚惶诚恐,每个学生都有好的一面以及优势的展示机会。优质高中指标到校指标提高为 50% 北京新方案的另一个亮点在于进一步推动教育公平。 在中考改革方案中,坚持和完善优质高中校部分招生计划分配到初中校制度,XX 年达到不低于招生计划 50%的目标。招生政策向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比较短缺的区和一般初中学校倾斜,引导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XX 年和 XX 年这一比例分别为 40%、30%。 中国教育报报道称,这意味着确保每一所初中三成以上学生能够到名校就读。
6、任何一所普通初中学生,在校内排名能够达到前 30%,且中考分数达到 500 分,将确保进入优质高中就读。 由于北京市优质高中主要集中在东城、西城、海淀、朝阳四个区,且优质高中与普通高中之间教育质量差距巨大,某种程度上,北京市考生考入名牌大学的竞争,已提前至能否考入优质高中,但普通初中考生往往在与优质高中初中部考生的竞争中处于下风。 名额分配指标意味着普通初中只要在本校竞争中占优就有机会进入优质高中。此外,有媒体报道称,北京市将实行优质高中“1+3”培养模式,将选拔普通初中优秀初二学生免试进入优质高中学习。(详见本报北京部分优质高中将试行“1+3”模式,加码教育均衡) 该项改革没有出现在此次北京
7、新方案中,但中国教育报引用北京市教委一名副主任说法确认了这项改革将实行。报道称,除了名额定向分配计划外,北京市还将专门面向普通初中推出“1+3”培养模式改革。鼓励优质高中在普通初中招收优秀学生,无须参加中考,开展贯通培养。 北京市方案还提出,大幅减少、严格控制高考加分项目。从 XX 年起,北京就取消了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市三好学生、市优秀学生干部加分项目。 新方案明确要求,XX 年、XX 年少数民族考生加 5 分投档,仅适用于北京市属高校招生录取。从 XX 年起,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范围调整为“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中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的少数民族考生” ,加分分值为 5 分,仅适用于北京市属高校招生录取。 此外,在本科招生计划分配方式上,方案凸显公平导向。从 XX 年起,北京市已在所有市属本科一批院校设立农村专项招生计划,面向在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就读的农村户口考生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