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二节 研究摩擦力学习目标 1.理解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2.会判断摩擦力的方向及计算摩擦力的大小.3.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一、滑动摩擦力1.定义:在滑动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作用力,叫做滑动摩擦力.2.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与它们的接触面相切.3.大小:滑动摩擦力 f 的大小跟垂直接触面的压力(正压力) FN成正比.4.公式: f F N, 为动摩擦因数,它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填“有关”或“无关”).二、研究静摩擦力1.定义:当物体具有相对滑动趋势时,物体间产生的摩擦叫做静摩擦,这时产生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2.方向
2、:总与接触面相切,并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3.最大静摩擦力定义:物体所受到的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限度,这个最大值叫做最大静摩擦力.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间一定有摩擦力.()(2)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一定有静摩擦力作用.()(3)摩擦力的方向不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2(4)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2.已知木箱重 200 N,木箱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2,当木箱在水平桌面上以 10 m/s 的速度运动时,木箱所受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_ N;当木箱以 15 m/s 的速度运动时,木箱所受摩擦力大小为_ N;当在该木箱
3、上放一相同的木箱,两箱一起 以 10 m/s 的速度运动时,木箱所受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_ N.答案 40 40 803一、滑动摩擦力1.按如图 1 所示实验装置做一做:用力拉动木板,使之在桌面上滑动.图 1(1)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和弹簧测力计示数有什么关系?(2)在木块上添加重物,增大木块对木板的压力时,摩擦力如何变化?(3)在木板上铺一块较粗糙的毛巾,摩擦力如何变化?答案 (1)相等 (2)增大 (3)增大2.(1)如图 2 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 B 的速度 v2大于 A 的速度 v1,画出 A、 B 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A、 B 接触面粗糙)图 2(2)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
4、运动吗?答案 (1)如图所示(2)滑动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但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即滑动摩擦力可能是阻力,也可能是动力.1.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1)两物体直接接触且相互挤压(即有弹力).(2)接触面粗糙.(3)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直接关系,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4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由公式 f F N计算(也可以由二力平衡来求解)(1)FN是两个相接触的物体间的正压力,它不一定等于重力, FN的大小可以与重力 G 大小相等,也可以不等.(2)动摩擦因数 的大小由接触面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决
5、定,与 FN无关.(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与物体间相对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例 1 下列有关滑动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压力一定有滑动摩擦力B.有滑动摩擦力一定有压力C.滑动摩擦力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D.只有运动物体才受滑动摩擦力答案 B解析 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有三个:正压力(相互接触且挤压)、接触面粗糙、发生相对滑动,缺一不可.由产生条件可知,A 错误,B 正确.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C 错误.滑动摩擦力发生于相对滑动的两物体之间,两个物体中可能有一个相对地面是静止的,故 D 错误.【考点】滑动摩擦力【题点】对滑动摩擦力的理解及滑动摩擦力
6、的方向二、静摩擦力(1)把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向右拉木块,如图 3 所示.图 3当测力计的示数为 1 N 时,木块没有动;逐渐增大拉力到 2 N 时,木块仍静止;继续增大拉力到 4 N 时,木块开始移动,此时拉力突然变小到 3.8 N,此后木块匀速运动,拉力保持3.8 N 不变.木块受到拉力为 1 N 时,有相对桌面运动的趋势但没有运动,说明什么呢?随着外力的增大,静摩擦力有什么变化?静摩擦力在哪里产生?沿什么方向?(2)如图 4 所示,物体随倾斜传送带斜向上匀速运动.5图 4写出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静摩擦力吗?静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吗?答案 (1)说明
7、桌面对木块施加了一个与拉力方向相反、大小也为 1 N 的力,这个力就是桌面对木块的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随着外力的增大而增大,但有一个最大值.静摩擦力产生在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2)静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向上.不是.运动的物体也可能受静摩擦力.不是.静摩擦力可能是阻力,也可能是动力.静摩擦力1.产生条件(1)两物体直接接触且相互挤压(即有弹力).(2)接触面粗糙.(3)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2.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方向无直接关系,既可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与运动方向相反或成某一夹角.3.大小(
8、1)范围:0 f fmax.(2)计算:物体匀速运动或静止时,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解.(3)静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无关,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例 2 关于静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一定有静摩擦力的作用B.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C.物体间压力一定时,静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变化,但有一个限度D.静摩擦力一定是阻力答案 C解析 当两个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才有可能产生静摩擦力,A 错;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有可能是运动的,比如人正常走路时,受到的就是静摩擦力,B 错;物体间压力一定时,静6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变化,但有一个限度,这个限度就是最大静摩擦力,C 对;静摩擦力可能
9、是阻力也可能是动力,D 错.例 3 (多选)如图 5 所示,一质量为 m 的木块靠在粗糙的竖直墙壁上,且受到水平力 F 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 5A.若木块静止,则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 mg,方向竖直向上B.若木块静止,当 F 增大时,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随之增大C.若木块静止,当 F 增大时,最大静摩擦力随之增大D.若开始时木块静止,当撤去 F,木块沿墙壁下滑时,木块不受摩擦力作用答案 ACD解析 若木块静止,则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与 mg 平衡,大小为 mg,方向竖直向上,故 A 正确,B 错误;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故 C 正确;当撤去 F 时,墙壁与木块间无弹力,则木
10、块不受摩擦力作用,故 D 正确.【考点】静摩擦力【题点】静摩擦力的大小及计算1.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2.静摩擦力发生在相对静止的两物体之间,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运动的物体也可能受静摩擦力作用.3.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静摩擦力的大小可由平衡条件求得.三、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例 4 如图 6 所示,一重为 40 N 的木块原来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某瞬间在水平方向上同时受到两个方向相反的力 F1、 F2的作用,其中 F113 N, F26 N.已知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图 6(1)木块
11、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2)当将 F1撤去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3)若撤去的力不是 F1而是 F2,求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7答案 (1)7 N 水平向左 (2)6 N 水平向右(3)8 N 水平向左解析 当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f F N G 0.240 N8 N,故木块受到桌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8 N.(1)加上 F1、 F2后, F1和 F2相当于一个方向向右的力 F F1 F27 N.由于 F 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故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则木块受到桌面静摩擦力的作用,大小为 7 N,方向水平向左.(2)将 F1撤去后,由于 F2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故木块仍然保
12、持静止.由二力平衡知识知,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 F2,即大小为 6 N,方向水平向右.(3)撤去 F2后,由于 F1大于最大静摩擦力,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8 N,方向水平向左.求解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时,要先判断物体受到的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只有滑动摩擦力才能用 f F N来计算.1.(对滑动摩擦力的理解)装修工人在搬运材料时施加一个水平拉力将其从水平台面上拖出(材料重心未离开台面),如图 7 所示,则在匀速拖出的过程中( )图 7A.材料与平台之间的接触面积逐渐减小,摩擦力逐渐减小B.材料与平台之间的接触面积逐渐减小,拉力逐渐减小C.平台对材料的支持力逐渐减小
13、,摩擦力逐渐减小D.材料与平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变,支持力也不变,因而工人的拉力也不变答案 D解析 匀速拉动的过程只能持续到重心离开台面的瞬间,物体的重心在台面上,故物体对台面的压力不变,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不变,C 错误;而在拉动过程中动摩擦因数不变,由f F N可知摩擦力是不变的,A 错误;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不变,所以工人的拉力是不变的,B 错误,D 正确.2.(对静摩擦力的理解)关于静摩擦力与弹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弹力一定有静摩擦力8B.有静摩擦力一定有弹力C.弹力越大,静摩擦力越大D.静摩擦力越大,弹力一定越大答案 B解析 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之一是接触面间有
14、弹力,但还需另两个条件同时具备,即接触面粗糙和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趋势,才会有静摩擦力,所以说,有静摩擦力一定有弹力,但有弹力不一定有静摩擦力,A 错,B 对;静摩擦力大小与弹力大小无关,C、D 错.3.(静摩擦力的大小)如图 8 所示,质量为 m 的木块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5,水平推力 F 作用于木块上,但未把木块推动,则在选项图中反映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 f 随水平推力 F 变化的关系图线是( )图 8答案 A解析 推而未动,故摩擦力 f F,所以 A 正确.【考点】静摩擦力【题点】静摩擦力的大小及计算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及计算)质量为 3.0 kg 的空木
15、箱,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施加拉力,当拉力 F18.0 N 时,木箱静止;当拉力 F210.3 N 时,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求:( g 取 9.8 N/kg)(1)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木箱在 8.0 N 的拉力作用下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3)木箱在 12.0 N 水平拉力作用下,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答案 (1)0.35 (2)8.0 N (3)10.3 N解析 (1)当拉力 F210.3 N 时,木箱匀速运动,木箱水平方向受到拉力 F2和滑动摩擦力f1,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有: f1 F210.3 N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则有木箱对地面压力大小等于木箱的重力,即 FN mg根据滑动
16、摩擦力公式 f F N,则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f1FN联立解得 0.35.(2)当拉力 F18.0 N 时,木箱静止,木箱水平方向所受到的静摩擦力 f2与 F1是一对平衡力,则有: f2 F18.0 N.9(3)当拉力 F312.0 N 时,木箱将在地面上滑动,此时木箱所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由第(1)问可以知道, f3 f110.3 N.【考点】摩擦力的综合应用【题点】摩擦力的大小计算1.生活中的摩擦力摩擦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踢出去的足球会慢慢停下来,是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用力推一辆汽车,没有推动,也是由于摩擦力的作用.火车头对车厢的拉力来源于火车车轮和铁轨之间的摩擦力.
17、传送带把货物运往高处的过程中,货物受到一个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的作用,以阻碍货物向下滑的运动趋势.2.摩擦力的利与弊人走路要利用鞋底与地面间的摩擦,为了增大摩擦,鞋底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使接触面粗糙些.要使制动后的汽车快点停下来,就要利用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下雪天路滑,摩擦力小,刹车时不容易停住,因而发生交通事故.为了减少这类事故的发生,人们在轮胎上弄了凹凸不平的花纹,在下雪时还在马路上撒上灰渣,以增大摩擦,防止车子打滑.以上都是有益摩擦对人们的帮助,所以我们要合理利用并要想办法增大这些有益摩擦.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时候摩擦力也确实给我们增加了一些麻烦,如在现代汽车中,20%的功率要用来克
18、服摩擦;飞机上的活塞式发动机因摩擦损耗的功率要占 10%,就是最先进的涡轮喷气发动机也要为克服摩擦损耗 2%的功率.因此,减小这些摩擦所带来的损耗,是我们需要一直研究的问题.由以上可以看出,摩擦力可能是物体运动的阻力,也可能是物体运动的动力.上述足球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是足球运动的阻力,而传送带将货物运到高处的过程中,货物受到的摩擦力便是货物运动的动力.典题 如图 9 所示,在平直公路上有一辆汽车,车厢中装有一木箱.试判断下列情况中,木箱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并说明摩擦力是动力还是阻力.图 9(1)汽车由静止加速运动时(木箱和车厢无相对滑动);(2)汽车刹车时(二者无相对滑动);10(3)汽车匀
19、速运动时(二者无相对滑动);(4)汽车刹车,木箱在车上向前滑动时;(5)汽车在匀速行驶过程中突然加速,木箱在车上滑动时.答案 (1)木箱受到向前的静摩擦力,动力(2)木箱受到向后的静摩擦力,阻力(3)木箱与汽车间没有摩擦力(4)木箱受到向后的滑动摩擦力,阻力(5)木箱受到向前的滑动摩擦力,动力解析 (1)木箱随汽车一起由静止加速运动时,假设二者的接触面是光滑的,木箱将相对于汽车向后滑动,实际上两者无相对滑动,说明木箱有相对汽车向后滑动的趋势,所以木箱受到向前的静摩擦力,是木箱运动的动力.(2)汽车刹车时,速度减小,假设木箱与汽车的接触面是光滑的,则木箱将相对于汽车向前滑动,实际木箱没有滑动,说
20、明有相对汽车向前滑动的趋势,所以木箱受到向后的静摩擦力,是木箱运动的阻力.(3)木箱随汽车一起匀速运动时,二者无相对滑动,也无相对滑动趋势,木箱与汽车间没有摩擦力.(4)汽车刹车,木箱相对汽车向前滑动,所以木箱受到向后的滑动摩擦力,是木箱运动的阻力.(5)汽车在匀速行驶过程中突然加速,木箱相对汽车向后滑动,所以木箱受到向前的滑动摩擦力,是木箱运动的动力.一、选择题考点一 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理解1.关于静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表面粗糙的物体,只要直接接触就会产生静摩擦力B.静摩擦力总是阻力C.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D.两个物体之间的静摩擦力总是一个定值
21、答案 C解析 静摩擦力产生在彼此直接接触且相互挤压、接触面粗糙、具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之间,A 错误;静摩擦力的作用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但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B 错误,C 正确;两物体间静摩擦力的大小随物体所受11外力的变化而变化,因此 D 错误.122.关于由滑动摩擦力公式推出的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fFNA.动摩擦因数 与摩擦力 f 成正比, f 越大, 越大B.动摩擦因数 与正压力 FN成反比, FN越大, 越小C.动摩擦因数 与摩擦力 f 成正比,与正压力 FN成反比D.动摩擦因数 的大小由两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材料决定答案 D解析
22、动摩擦因数取决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由两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材料决定,与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无关,与正压力及摩擦力无关,选项 A、B、C 错误,D 正确.【考点】滑动摩擦力【题点】对 的理解3.在中学秋季田径运动会上,高一 2 班李好同学奋力拼搏,勇夺男子 100 m 冠军,如图 1 所示为该同学奔跑途中的两个瞬间,用 f1、 f2分别表示该同学在图甲、乙两瞬间所受到的摩擦力,则关于 f1、 f2的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 1A.f1向后, f2向后B.f1向前, f2向前C.f1向前, f2向后D.f1向后, f2向前答案 C解析 该同学奔跑途中,后脚用力向后蹬,人才向前运动,正是由于地
23、面给后脚有个向前的静摩擦力,使运动员能向前运动.而当前脚向前跨时,地面给前脚有个向后的静摩擦力,否则运动员会向前滑动,所以前脚受到地面对其向后的静摩擦力.故选 C.【考点】静摩擦力【题点】静摩擦力的方向及有无判断4.(多选)运动员双手握住竖直杆匀速攀上和匀速滑下的过程中,运动员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1和 f2,不计空气阻力,那么( )A.f1方向竖直向下, f2方向竖直向上,且 f1 f2B.f1方向竖直向上, f2方向竖直向上,且 f1 f2C.f1为静摩擦力, f2为滑动摩擦力D.f1为静摩擦力, f2为静摩擦力13答案 BC解析 运动员攀上竖直杆过程中受静摩擦力作用,滑下过程受到滑动摩擦力
24、作用,选项 C 正确,D 错误;运动员向上、向下都是匀速运动,且只受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由二力平衡知,运动员所受的摩擦力总是向上,大小等于其重力,选项 A 错误,B 正确.【考点】滑动摩擦力【题点】对滑动摩擦力的理解及滑动摩擦力的方向5.一物体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按图 2 所示不同的放法,在水平力 F 的作用下运动,设地面与物体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关系是( )图 2A.F 甲 F 乙 F 丙 B.F 乙 F 甲 F 丙C.F 丙 F 乙 F 甲 D.F 甲 F 乙 F 丙答案 D解析 滑动摩擦力 f F N,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以及正压力有关,三种情况
25、下 相同, FN也相等,故三种情况下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考点】滑动摩擦力【题点】对滑动摩擦力的理解及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考点二 摩擦力的大小6.(多选)如图 3 所示,有一重力不计的方形容器,被水平力 F 压在竖直的墙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现缓慢地向容器内注水,直到将容器刚好盛满为止,在此过程中容器始终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 3A.容器受到的摩擦力不变B.容器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C.水平力 F 可能不变D.水平力 F 一定逐渐增大答案 BC14解析 容器处于平衡状态,在竖直方向上重力与摩擦力平衡,盛满水前墙面对容器的静摩擦力一直增大,如果一直没有达到正压力 F 作用下的最大静摩擦力
26、,则水平力 F 可能不变,选项 B、C 正确.7.(多选)如图 4 甲所示,一人用由零逐渐增大的水平力 F 推静止于水平地面上质量为 10 kg的木箱,木箱所受的摩擦力 f 与 F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g 取 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 4A.木箱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 fm21 NB.木箱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 fm20 NC.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0.21D.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0.2答案 AD解析 木箱受到的静摩擦力随推力的增大而增大,最大静摩擦力为 21 N,当推力 F21 N 后,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20 N,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0.2,选项 A、Dfm
27、g正确.【考点】滑动摩擦力【题点】滑动摩擦力的计算8.如图 5 所示,用大小为 100 N 的握力握住一个重为 40 N 的瓶子.瓶子竖直,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手掌与瓶子间的动摩擦因数 0.5,则( )图 5A.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40 NB.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50 NC.当握力进一步增大时,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将成正比增大D.当握力持续减小时,瓶子(始终静止)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将持续减小答案 A解析 瓶子重力为 40 N,处于静止状态,则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其重力,为 40 N,15故 A 正确,B 错误;当握力增大时,瓶子受到的重力不变,摩擦力不变,故 C 错误;当握力逐渐减小时
28、,导致瓶子的最大静摩擦力减小,但只要瓶子仍处于静止状态,则摩擦力大小不变,故 D 错误.【考点】静摩擦力【题点】静摩擦力的大小及计算9.如图 6 所示,物体在 F100 N、方向水平向左的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运动.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0.2,物体质量 m5 kg,可知物体在向右运动过程中所受摩擦力为( g10 m/s 2)( )图 6A.10 N,水平向左 B.10 N,水平向右C.20 N,水平向左 D.20 N,水平向右答案 A解析 物体相对地面运动,故物体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则摩擦力的大小为f F N mg 0.2510 N10 N;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故
29、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故 A 正确.【考点】滑动摩擦力【题点】滑动摩擦力的计算10.一物块在水平力拉动下,沿静止的水平传送带由 A 端运动到 B 端,如图 7 甲所示,这时所受摩擦力为 f1;现开动机械让传送带向左匀速传动,再次将同样的物块由传送带的 A 端匀速拉动到 B 端,这时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f2,如图乙所示.则 f1、 f2的大小关系满足( )图 7A.f1 f2B.f1f2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答案 A解析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相对速度的大小无关,所以 A 正确.【考点】滑动摩擦力【题点】滑动摩擦力的计算16二、非选择题11.(摩擦力的大小计算)如图 8 甲所示,用一拉力传感器(能感应
30、力大小的装置)水平向右拉一水平面上的木块, A 端的拉力均匀增加,0 t1时间木块静止;木块运动后改变拉力大小,使木块在 t2时刻后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计算机对数据拟合处理后,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则:当用 F5.3 N 的水平拉力拉静止的木块时,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_N;若用 F5.8 N 的水平拉力拉木块,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_N.图 8答案 5.3 5.1解析 当用 F5.3 N 的水平拉力拉静止的木块时,木块所受静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即为 5.3 N;若用 F5.8 N 的水平拉力拉木块,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5.1 N.【考点】摩擦力的综合应用【题点】摩擦力
31、的大小计算12.(摩擦力的大小计算)重为 100 N、长为 L2 m 的均匀木棒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 9 甲所示,至少要用 35 N 的水平推力,才能使它从原地开始运动.木棒从原地移动以后,用 30 N的水平推力,就可以使木棒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求:图 9(1)木棒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fmax.(2)木棒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3)当水平推力使木棒匀速运动至木棒有 0.5 m 露出桌面时,如图乙所示,水平推力的大小F.(4)当撤去推力后,木棒减速向右运动(露出桌面的长度小于 1 m)的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答案 (1)35 N (2)0.3 (3)30 N (4)30 N解析 (1)
32、木棒从原地开始运动必须克服最大静摩擦力,所以 fmax F135 N.(2)推力 F2与滑动摩擦力相等时,木棒做匀速运动,所以 F2 mg , 0.3.F2mg 30 N100 N17(3)当水平推力使木棒匀速运动至木棒有 0.5 m 露出桌面时,水平推力等于此时的滑动摩擦力,而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无关,则滑动摩擦力 f F N mg 不变,所以f30 N.(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速度无关,大小仍为 30 N.【考点】摩擦力的综合应用【题点】摩擦力的大小计算13.(摩擦力的大小计算)如图 10 所示,一质量不计的弹簧原长为 10 cm,一端固定于质量m2 kg 的物体上,在另一端施加一
33、水平拉力 F.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2,当弹簧拉长至 12 cm 时,物体恰好匀速运动.(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 g 取 10 m/s2,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图 10(1)求弹簧的劲度系数;(2)若将弹簧拉长至 11 cm 时,稳定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3)若将弹簧拉长至 13 cm 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4)若运动过程中突然撤去拉力,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答案 (1)200 N/m (2)2 N (3)4 N (4)4 N解析 (1)物体匀速运动时,根据平衡条件有k(x x0) mg ,则 k N/m200 N/m. mgx x0 0.22100.12 0.10(2)弹力 F1 k(x1 x0)200(0.110.10) N2 N.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故fm0.2210 N4 N.物体静止,故所受静摩擦力 f1 F12 N.(3)弹力 F2 k(x2 x0)200(0.130.10 )N6 Nfm,物体将运动,此时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f2 F N mg 0.2210 N4 N.(4)撤去拉力时,物体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 f3 F N mg 4 N.【考点】摩擦力的综合应用【题点】摩擦力的大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