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第三十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全科).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陕西省西安市第三十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全科.zip陕西省西安市第三十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全科.zip
陕西省西安市第三十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
陕西省西安市第三十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
陕西省西安市第三十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陕西省西安市第三十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
陕西省西安市第三十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
陕西省西安市第三十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陕西省西安市第三十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陕西省西安市第三十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陕西省西安市第三十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
  • 全部
    • 陕西省西安市第三十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点击预览
    • 陕西省西安市第三十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点击预览
    • 陕西省西安市第三十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点击预览
    • 陕西省西安市第三十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点击预览
    • 陕西省西安市第三十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点击预览
    • 陕西省西安市第三十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点击预览
    • 陕西省西安市第三十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点击预览
    • 陕西省西安市第三十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点击预览
    • 陕西省西安市第三十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2015-2016 学年度高一年级月考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Ca-40 S-32)1、选择题(本题包括 15 小题,每小题 4 分 ,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9 世纪中叶,对元素周期律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A、勒夏特列 B、门捷列夫 C、道尔顿 D、拉瓦锡2. 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 ( ) A.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 B.核电荷数逐渐增大C.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3.下列微粒中:① 12Mg2+ ② ③ ④O 2—,核外电子总数相同的是(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多电子的原子里,能 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内活动B.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在能量低的电子层上,例如只有排满了 L 层后才排 M 层C.两种微粒,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D.微粒的最外层只能是 8 个电子才稳定5、1992 年,我国取得重大科技成果之一就是发现了三种元素新的同位素,其中一种是 ,它802Hg的中子数为( )A、80 B、288 C、208 D、1286、下列表示式错误的是 ( ) A、Al 3+的结构 示意图 :B、氯化钠的电子式:Na +[ ]- ClC、铝离子的电子式:Al 3+D、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7、把少量的溴水注入 KI 溶液中,经充分反应后,加入 CCL4用力振荡,静置后可观察到( )A、液体分成两层,下层呈紫色 B、液体分成两层,上层呈紫色C、混合液不分层,且无色透明 D、混合液不分层,且呈褐色8.下列各组中的性质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A 酸性 HClO 4>HBrO 4>HIO 4 B 碱性 Ba(OH) 2>Ca(OH) 2>Mg(OH) 2C 还原性 F ->Cl ->Br - D 稳定性 HCl>H 2S>PH 39.下列各组原子序数所表示 的两种元素,能形成 AB2型离子化 合物的是 ( )2A.6 和 8 B.11 和 13 C.11 和 16 D.12 和 1710.下列物质的分子中,不含共价键的是 ( )A.NaCl B.Cl 2 C.HCl D.NaOH11.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Na<Mg<Al B.热稳定性:HCl>H 2S>PH 3C.酸性强弱:H 2SiO4<H 2CO3<H 2SO4 D.:热稳定性 H2O>H 2Se>H 2S12、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13、下列表示电子式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14、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比较中,正确的是( )A、稳定性:HClH 2SH2O B、碱性:NaOH KOHMg(OH) 2 C、酸性:HClO 4HBrO4HIO4 D、还原性:I -﹤Br -﹤Cl -15、下列递变情况不正确的是:( )A. Na、Mg、Al 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其单质的还原性依次减弱B. P、S、Cl 最高正价依次升高,对应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增强C. C、N、O 原子半径依次增大D. Na、K、Rb 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依次增强2、填空题 40 分(注明的每空 1 分,其余每空 2 分)16. (8 分)原子序数 11~17 的元素,自钠到氯,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从 增加到 ,随着核电荷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依次 ,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 ,失电子能力逐渐 ,得电子能力逐渐 ,因此,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17. (18 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3( 1) 写 出 ① 、 ② 两 种 元 素 的 名 称 ____ , ; ⑧、⑨两种元素的符号_ ___ , 。 (本小题每空 1 分)(2)在这些元素中,________(用元素符号填写,下同)是最活泼的金属元素;________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3)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中________酸性最强;________碱性最强;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是________。(4)写出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5)比较⑤与⑥的化学性质,________更活泼,18、 ( 8 分 )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MgCl2 _______ K2O : _______ H2O _______ HCl: _______ 19、(6 分)根据下列提供的一组物质,用序号回答问题:①HCl、②H 2O、③Cl 2、④NaOH、⑤NH 4Cl、⑥MgCl 2、⑦Na 2O2、⑧CaO。⑴存在离子键的是 ;分子间含有氢键的是 ;⑵存在极性键的是 ;存在非极性键的是 ;⑶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2016-2017 学年度高一年级月考化学试卷答题卡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5 小题 ,每小题 4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二、填空题(注明的每空 1 分 ,其余每空 2 分,共 40 分)16. (8 分) 。 (1 分) 。 (1 分) 。 (1 分) 。(1 分) 。(1 分) 。(1 分) 。(1 分) 。(1 分)17. (18 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回答下列问题:( 1) 写 出 ① 、 ② 两 种 元 素 的 名 称 ____ , ; ⑧、⑨两种元素的符号_ ___ , 。 (本小题每空 1分)(2)在这些元素中,________(用元素符号填写,下同)是最活泼的金属元素;________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3)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中________酸性最强;________碱性最强;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是________。(4)写出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5)比较⑤与⑥的化学性质,________更活泼,18、 ( 8 分 )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MgCl2 _______ K2O : _______ H2O _______ HCl: _______ 19、(6 分)根据下列提供的一组物质,用序号回答问题:①HCl、②H 2O、③Cl 2、④NaOH、⑤NH 4Cl、⑥MgCl 2、⑦Na 2O2、⑧CaO。⑴存在离子键的是 ;分子间含有氢键的是 ;⑵存在极性键的是 ;存在非极性键的是 ;⑶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2015-2016 学年度高一年级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 (每题 3 分,共 60 分)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A.铁犁牛耕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2.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3.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 时代稻谷遗存 120 余处,其中长江流域 90余处,黄河流域 12 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 40 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 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 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4.从西周 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 “民得买卖”,这种变化所反映了实质是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生产效率提高C.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 D.生产关系的变革5.范喜良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农夫,他可能使用过的日常生产生活用品是A.铁锄 B.曲辕犁 C.翻车 D.棉衣6.就说明“至迟到春秋末期,我国已经开始用牛耕地”而言。下列论据中说服力最小的是A.考古发现的春秋时期反映牛耕的文物B.春秋时期的典籍中出现的“牛”与“耕”结合在一起的人的名字C.战国初期的典籍中关于春秋时期“宗庙之牺(祭祀用的牛)为畎亩之勤”的记载D.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关于“叔均(传说中人物)是始作牛耕”的记载7、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 C.男耕女织 D.铁犁牛耕8.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坛,……有财不行商,有男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唐朝前期存在三种土地占有情况。一是地主占有的土地。这种占有关中最多,长江流域次之,关东最少。二是按均田法农民占有的土地。这种占有关东最多,长江流域次之,关中最少。三是百姓自己开垦的土地。在关中地区,农民按均田法占有田地最少,主要是因为该地区A.商品经济发达 B.存在井田制 C.小农经济落后 D.地主占有大量土地10.关中地区大体上在汉代属于下列哪一经济区A.山西经济区 B.陕西经济区C.山东经济区 D.巴蜀经济区11.民谚有云:“苏湖熟,天下足。”本质上反映的是北方经济的衰败 B.经济重心的南移C.南方社会的安定 D.粮食的匮乏12.“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臣本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里,这里的“布”是指A.丝织品 B.棉纺织品 C.毛纺织品 D.麻织品13.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自耕农·地主 佃农 工人 商人占总人口比例 24% 36% 30% 10%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关中地区 D.明代江南地区14.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南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的产品A.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B.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15.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对于商业实行的是A.休养生息政策 B.限制商人的政策C.禁止经商的政策 D.反腐倡廉的政策16、某小组在探究“唐代城市商业发展”课题的过程中,搜 集到了下列素材,你认为最有说服力的是A.史籍《旧唐书》 B.唐朝“开元通宝”等实物C.唐朝传奇作品 D.电视剧《唐明皇》17.明清数百年来,杭州人将十座城门的名字及其特色编成了杭曲大调:“百官门外鱼担儿,坝子门外丝篮儿,正阳门外跑马儿,螺蛳门外盐担儿,草桥门外菜担儿,侯潮门外酒坛儿。”这反映出当时的杭州A. 开始成为商业都会 B.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C.城市区域功能明显 D.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18.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A.秦汉 B. 隋唐 C. 宋代 D. 元代19.“二人山下说诗(丝)文,三炮打进四川城,十月十日来相会,三人牵牛一路行。”这首诗的谜底是“徽州朝奉”。“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代之以“朝奉”的称谓,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称老板,本质上说明了A.徽商文化上的谦虚 B.明清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C.走官商结合之路 D.徽商虚伪的反映20.宋代人口有 1 亿,耕地面积 5.6 亿亩;鸦片战争前,人口达到 4 亿,耕地只有 11~12 亿亩。相对于宋代,清代养活这么多人口主要依靠 ①耕地增多 ②精耕细作 ③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④扩大海外贸易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共 4 小题共 40 分)21.阅读下列材料(18 分)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摘自《诗经.小雅》材料二 :有煜(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摘自《诗经.小雅》材料三: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于叔鱼以求其直(在争论中获胜)。及断狱日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摘自《国语.晋语九》材料四:季孙欲以田赋(按田收取地租),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曰:“吾不识也。”——摘自《左传.哀公十一年》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5 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5 分)(3)材料三说明了这一时期土 地关系变化中的一个什么问题?(3 分)(4)材料四表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3 分)(5)这一组记载实质上反映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进程,这一历史进程是什么?(2 分)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 分)材料一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材料二金宝庐舍,转瞬灰 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一种什么社会现象?(3 分)(2)依据材料一、二回答导致这种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4 分)23.阅读下列材料(10 分)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材料二:清雍正说“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清初多次颁布禁海令,只许广州通商,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请回答:⑴概括材料一中反映了明朝中叶以后,中国古代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3 分)⑵根据材料二,分析清朝前期实行了哪些经济政策?(5 分)(3)清朝前期的经济政策对材料一中出现的新经济现象产生了什么影响?(2 分)24.请将《新航路开辟简表》补充完整(5 分)时间 人物 支持国 成就1487 年 迪亚士 到达非洲好望角1497—1498年葡萄牙 到达印度西海岸1492 年 哥伦布 西班牙1519—1522年船队实现了第一次环球航行12015-2016 学年下学期高一地理科 3 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长度:90 分钟 总分: 100 分题号 Ⅰ Ⅱ 总分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60 分) 1.传统人口增长模式出现于 ( )A.工业化社会 B.原始社会 C.封建社会 D.高度发达的社会2.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高出生率、较低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3.关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具有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 B.世代更替快C.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 D.是第二次生产力大发展的结果4.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是 ( )A.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B.过渡人口增长模式C.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D.原始人口增长模式5.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 )A.大洋洲、非洲 B.欧洲、非洲C.非洲、欧洲 D.亚洲、拉丁美洲6.在人口增长模式中,具有低死亡率的是 ( )①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②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③过渡人口增长模式 ④现代人口增长模式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7.人类历史上出现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因为 ( )A.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 C.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不同 D.农业和工业的出现8.下列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 )①日本 ②韩国 ③印度 ④巴西 ⑤古巴 ⑥埃及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④ D.①②⑤9.人口普查表明,近年来城市人口增长很快,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都快B.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趋缓,机械增长加快C.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加快,机械增长趋缓D.主要受国际移民的影响10.不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是 (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人类社会发展阶段考号末两位:211.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④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12.可导致环境人口容量降低的因素有 ( )A.科技水平提高 B.环境质量相对稳定C.资源过度使用,利用率低下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13.下列说法属于人与环境对立的是 ( )①洞庭湖围湖造田 ②东海渔场实行休渔制度 ③南方丘陵地区退耕还林 ④为改善交通,大力增加汽车等交通工具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20 世纪 80 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导致大量人口迁入,其主要原因是 ( )A.深圳、珠海经济条件的改善 B.深圳、珠海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C.深圳、珠海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D.深圳、珠海自然条件的改变15.不同国家之 间的人口迁移属于 ( )A.国内迁移 B.国际迁移 C.省际迁移 D.县际迁移16.20 世纪末,大批卢旺达难民向国外迁移,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国家政策 B.部族战争 C.自然灾害 D.开发资源17.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逐步增强的是 ( )A.自然环境因素 B.政治因素 C.婚姻家庭因素 D.社会经济因素18.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因为 ( )①城市化进程 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③城市有优美的环境 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下图为人口相等的四城市某年人口变动资料,据图回答下面问题。 19.这四个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按由低到高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③④②① D.②③①④20.四个城市中人口机械增长最多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二、综合题(共 40 分)21.读“接受教育程度统计我国 35 岁到 45 岁妇女生育子女数(1981 年)图” ,完成下列问题。 (共 13 分)(1)从图中可以看出,_______妇女生育的子女数高于_______妇女,随妇女________ 的提高,生育的子女数越来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后地区妇女的生育 子女数高于居住在________ 发达地区的妇女。(2)从图中可推知:3①______环境因素对生育率影 响极小。②________发展水平、________程度等社会经济因素,对生育率影响极大。③提高居住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落后地区妇女的受教育程度,控制人口数量增长是当务之急。22.读“1984~1985 年我国人口流动数量统计图” ,回答问题。 (共 6 分)(1)1984 年后,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________ 。(2)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目的是________ 。(3)影响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造成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最根本的原因是________ 。23.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读下图回答问题。 (共 8 分)图一:世界人口垂直分布 图二: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三(左图):世界大洲距海岸 200 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人口占洲总面积、总人口的比例(1)分析图一,从地形上看,世界 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2)分析图二,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数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人口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3)分析图三,在距海岸 200 千米范围内,陆地总面积占洲总面积小于 30%的大洲中,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洲是________。(4)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________的地区、________纬度地区和________地区的趋向性。(5)根据上述世界人口分布趋向性判断,下列地区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地区的是(多选)( )A.恒河平原 B.亚马孙平原C.西欧平原 D.美国阿拉斯加E.朝鲜半岛 F.青藏高原G.刚果盆地 H.加拿大东南角24. 读 图 1984—1995 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的变 化,回答下列问题: (共 13 分)4(1)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我国人口流动在数量上呈 的趋势,原因是 (2)从流动方向上看,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和流动的方向主要是从到 从 到 (3)这一时期人口流动主要是 的,流动和迁移的目的主要是 。(4)图中表现的人口 迁移与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相比较,引起的原因有什么不同?5西安市第三十三中学 2015-2016 学年下学期高一 地理科 3 月月考试题(案)一、选 择 题 。 (每题3分,共6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二.综合题(共 40 分)21.(共 13 分)(1)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 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2. (共 6 分)(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2) 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3.(共 8 分)(1)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 (4) 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__________ (2 分)24.(共 13 分)(1)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2)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3)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6西安市第三十三中学 2015-2016 学年下学期高一 地理科 3 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CCCBC BADBC ACBAB BDA AA 29. A【解析】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它排除了人口迁移的因素,所以只用图中四个圆圈内的数值来计算即可得出结论。具体计算过程略。30. A【解析】机械人口增长和自然人口增长不同,它只计算人口迁移带来的人口 变化数量,在本题中,只用箭头上的数值计算,具体计算过程略,计算时注意箭头指示的方向,不要混淆了人口迁入与迁出的数量。二.综合题21.(1)农村 城市 受教育程度 少 经济 文化 经济 (2)自然 经济 文化 乡村 经济 文化22.(1)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2)外出务工和经商(3)社会经济因素 城乡收入差距23.(1)平原 (或盆地) (2)海洋面积大,南极大陆至今无人定居 (3)南极洲 (4)低平 中低 沿海 (5)ACEH24.① 上升 广大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国家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不再限制人口迁移,沿海与内地、城市与 农村之间经济收入相差悬殊② 农村 城市 中、西部地区 东部沿海地区③ 自发性 追求更好职业发展,谋求更高的生活水平④ 历史上多是自然环境因素和政治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现在主要是经济因素引起的。12015-2016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政治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 10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60 分)1.国家的根本属性是( ) A.历史性 B.社会性 C.阶级性 D.民族性 2.我国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这是因为( A ) ①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②人民民主专政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③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被写入我国宪法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障 A.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3.下列关于民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民主是剥削阶级的民主 B.民主属于全体公民C.民主是一定阶级范围内的民主 D.民主是超阶级的4.在我国,既是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又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的是( ) A.生存权和劳动权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言论、集会等自由权利 D.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权5.在我国,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公民是( ) ①18 周岁以下的公民 ②文化水平低的公民③信仰宗教而不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公民④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⑤在中国居住不满一年的公民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6. “公民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行使自己的集会、游行、示威权利,这是对公民政治自由权利的限制。 ”这种观点( ) ①认为公民应无拘无束地行使政治自由权利 ②认为法律和自由是统一的 ③主张公民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权利④割裂了自由和法律的关系,因而是错误的A.②③④ B. ①③ C. ①③④ D.①④ 7、安徽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召开年度立法编制听证会。听证会的举办,有利于①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②增强人们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③体现对公众知情权和选举权的尊重 ④ 听证于民,决策利民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某县某 村村民一大早就来到投票站,参加对村民委员会主任的投票。此前,3 名候选人已经进行了13 场演讲和答辩,面对面地回答了村民提出的 160 多个问题。据此回答 8-10 题。 8.村民对村委会主任的选举属于( ) ①直接选举 ②间接选举 ③等额选举 ④差额选举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9.这种选举有利于( ) ①使每个选民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选出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②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使用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试号: —————————————————————装---——————------订-- —————线—_----------------------------------------------------------------------------------------------------------------------2③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④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⑤在被选举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 A.①④⑤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③ 10.采用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这是因为选举方式的选择( ) A.受人的心理因素的影响 B.受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 C.受地理环境的制约 D.受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和选民的文化水平等条件的制约 11. “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 ” 这句话告诉我们( )A.不同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是不相同的 B.文盲不应该享有政治权利C.公民的政治参与受个人素养的影响 D.政治是以知识为基础的 12.下列活动中属于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是( ) A.到书店购买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的光盘 B.选举村民委员会的干部 C.参加市政府召开的价格听证会D.观赏电影《集结号》后撰写政治小论文 13.作为高一级的学生,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式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 ①每位同学都积极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②参加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双拥活动③参加居住地的村委会、居委会的管理活动 ④参加网上评议政府的活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意味着( ) A.公民具有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力 B.公民都应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公民的言论、集会、游行的自由不受约束D.公民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15.下列不属于公民的政治生活内容是( ) A.财政部拨款给安徽等地旱情严重的灾区B.选举镇人大代表C.参加社区“文明在行动”的活动 D.举报个别干部的违法犯罪活动16.下列关于民主与专政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 ②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③统治阶级的民主意味着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④对一定阶级实行民主又实行专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7.2009 年 10 月 27 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进行审议的《选举法》修正案草案明确规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 《选举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3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主要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的( ) A.真实性 B.广泛性 C.权利广泛 D.主体广泛 18.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以下原则( ) ①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③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④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9.截至 2009 年底,我国共有各种协会、学会、研究会、基金会、联谊会、联合会等各类社会团体 14.2 万家。它们都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自由的开展活动,这一事实表 明我国公民享有( )A.结社自由 B.集会自由 C.出版自由 D.言论自由 20.下列选举方式中属于间接选举的是( ) A.某班同学投票选举本班的班长 B.某村村民投票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C.某镇各户代表对镇长候选人进行无记名投票选举 D.某个乡镇投票选举本乡镇的人大代表 二、非选择题(共 2 大题计 40 分)21、材料一 2011 年 1 月 10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积极作用。材料二 2010 年 12 月 29 日发布的《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白皮书指出,在中国,公民通过检举、控告参与反腐败的渠道是畅通的。中国政府设有专门的信访机构,受理公民的检举和控告。中国共产党各级纪律检查机关、国家检查机关、政府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等,都建立了举报制度,开通了举报电话,设立了举报网站,受理公民的检举和控告。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1)结合材料一,说明反腐败斗争要依靠人民群众,其根本原因是什么?(4 分)(2)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民主的特点。 (6 分)4(3)结合材料三,说明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2 分) 22.为了促进经济发展,S 市政府准备引进一家化 工企业,并将此决策进行公示 。有群众向政府发来邮件,指出此项目可能会对本市的水资源及空气造成污染。政府高度重视此意见,于 是召集专家进行 分析论证,同时,举办社会听证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市政府经过慎重考虑,最后放弃引进该项目。(1)材料中 S 市群众是如何参与民主决策的?(8 分)(2)这种民主决策有何重要意议?(10 分)1西安市第 33 中学 2015—2016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数学月考 1 考试试卷考试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1.为了了解所加工的一批零件的长度,抽测了 200 个零件的长度,在这个问题中,200 个零件的长度是 ( )A.总体 B.个体 C.总体的一个样本 D.样本容量2.10 名工人某天生产同一零件, 生产的件数是 15,17,14,10,15,17,17,16,14,12.设其平均数为 a,中位数 为 b,众数为 c,则有( )A.abc B.bca C.cab D.cba3.为了了解 1200 名学生对 学校某项教改试验的意见,打算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 40 的样本,考虑用系统抽样 ,则分段的间隔 k 为 ( )A.40 B.30 C.20 D.124.一批热水器共 98 台,其中甲厂生产的有 56 台,乙厂生产的有 42 台,用分层抽样从中抽出一个容量为 14 的样本,那么甲、乙两厂各抽得的热水器的台数是 ( )A.甲厂 9 台,乙厂 5 台 B.甲厂 8 台,乙厂 6 台C.甲厂 10 台,乙厂 4 台 D.甲厂 7 台,乙厂 7 台5.一组数据的方差为 3,将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扩大到原来的 3 倍,所得到的一组数据的方差是( )A.1 B. 27 C. 9 D. 36.在抽查某产品尺寸的过程中·将其尺寸分为若干组,[a,b]是其中的一组,抽查出的个 体数在该组内的频率为 m。该组直方图的高为 h,则︱a-b︱=( )A. B.hhC. D.与 、 无关7.已知 , 之间的一组数据:xy0 1 2 31 3 5 7则 与 的线性回归方程 必过 ( ) yxybxaA.(2,2)点 B.(1.5,0)点 C.(1,2)点 D.(1.5,4)点8.下列四种叙述能称 为算法的是( )A.在家里一般是妈妈做饭B.做米饭需要刷锅、淘米、添水、加热这些步骤2C.在野外做饭叫野炊D.做饭必须要有 米9.时针走过 2 时 40 分,则分针转过的角度是( )A. B. C. D. 0808o960o960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象限角一定是负角B.直角是象限角C.钝角是第二象限角D.终边与始边均相同的角一定相等二、填空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11.观察新生婴儿的体重,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则新生 婴儿体重 在(2700,3000)的频率为 .12.将一个容量为 的样本分成若干组,已知某组的频数和n频率分别为 30 和 0.25,则 .13.已知一个线性回归方程为 45.1xy,则 .)19,375(x14. 的终边在第 象限.(填汉字)o60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54 分)15.(10 分)甲、乙两个小组各 10 名学生的英语口语测试成绩(单位:分)如下:甲组:76 90 84 86 81 87 86 82 85 93乙组:82 84 85 89 79 80 91 89 79 74用茎叶图表示两个小组的成绩,并判断哪个小组的成绩更整齐一些.16.(10 分)甲、乙两名战士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 10 次,每次命中的环数分别是:甲:8,6,7,8,6,5,9,10,4,7;乙:6,7,7,8,6, 7,8 ,7,9,5.(1) 分别计算以上两组数据的平均数,方差;(2) 根据计算结果,估计一下两名战士的射击情况.17.(14 分) 以下是某地搜集到的新房屋的销售价格 y 和房屋的面积 x 的数据: 3(1)画出数据对应的散点图;(2)用最小二乘法求线性回归方程;(3)据(2)的结果估计当房屋面积为 150㎡时的销售价格.18.(10 分)写出解方程 的一个算法.032x19.(10 分) (1) (4 分)判断下列各角是第几象限角:① ②o60095(2) (6 分)写出与 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并指出它是第几象限角.04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