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沟域经济发展中特色民俗村的规划设计中国摩学 c 邑攉 2011,27(20):297300ChineseAgriculturalScienceBulletin北京沟域经济发展中特色民俗村的规划设计董君,刘云,唐衡,史亚军,李多(北京农学院,北京 102206)摘要:在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特色民俗村建设是整个产业链条中的重点之一.随着沟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北京山区部分民俗村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应重新规划设计和升级改造.笔者根据北京山区民俗村建设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北京山区特色民俗村规划设计要点,并分析北京市怀柔区“夜渤海“ 沟域 3 个村庄节点的升级改
2、造规划案例.笔者认为在民俗村建设中应丰富投资主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视景观设计,整体规划与包装,融入文化元素,突出区域特色,更新经营理念,提高经营水平;应通过民俗村整体形象设计 ,个性化农家院形象设计,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提升民俗村的档次和水平.关键词:沟域经济;北京;民俗村;休闲农业中图分类号:K890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11851PlanningandDesignofTourismVillageinBeijingValleyEconomyDevelopmentDongJun,LiuYun,TangHeng,ShiYajun,LiDuo(BeijingUniversity
3、ofAgricuhure,Beijing102206)Abstract:TourismviHageconstructionisthefocusofthewholeindustrychaininBeijingvalleyeconomydevelopment.Withfurtherdevelopmentofeconomyandtheconsumerdemandchanges,Beijingmountainareatruismvillagescannotmeetthecurrentofthedevelopmentsituation.Itshouldbetode:signandplanningandu
4、pgraded.TheauthoranalyzedtheproblemsofthetruismvillagesinBeijingmountainarea.Throughtheprojectplanningandimagedesignmethod,thispaperanalyzedupgradedplanningcasesofthethreeviHagesnodeinYebohai,Huairou.Thecountermeasureshouldbeaddinginvestment,buildingmoreinfrastructures,payingattentiontothelandscaped
5、esignandplanning,addingculturalelements,addingregionalfeaturesandupdatingmanagementidea,etc.Toenhancethestandardoftourismvillage,overallimagedesign,personalizedimagedesignandproductdevelopmentshouldbedone.Keywords:valleyeconomy;Beijing;tourismvillage;leisureagriculture0 引言北京沟域经济是中国山区农村发展的特色经济模式,其主要特
6、点是依托沟域内的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民俗文化,特色农产品等资源,通过发展民俗旅游和生态旅游,使山区内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n.在沟域经济的建设当中,民俗旅游逐渐成为一些自然景观资源或人文资源丰富的乡镇的支柱产业,:分布于山区沟域内的各类民俗村则是发展民俗旅游的重要节点,是推动沟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自 2000 年以来,北京山区民俗旅游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根据发展特点,可分为古村落观览型,农事体验型,度假休闲型,传统教育型,科基金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创新发展研究“(O9A 仃 G297);北京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资助项目(
7、BJXNCJD2009.O1.11).第一作者简介:董君,女,1978 年出生,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创意农业项目设计和研究.通信地址: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北农路 7 号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E.mail:donguncn163.COIXI.通讯作者:唐衡,男,1980 年出生,广西平果人,讲师,博士 ,研究方向为都市农业与生态经济学.通信地址: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北农路 7 号北京农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Tel:010.80796196,E mail:tangheng8126.COIl1.收稿日期:2011O6.24,修回日期:2011-08.04.?298?中回农学通报
8、http:/普教育型,新村风貌展示等类型.截至 2008 年底,北京山区共有 267 个民俗旅游接待村和 8668 个民俗旅游接待户.仅仅在 2008 年,北京山区民俗旅游村共接待游客 2160 万人次,占 10 个远郊区县旅游人数的 88%】.特色民俗村的建设和发展可以使山区产业实现联动,产业发展水平大大提升.然而,随着沟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部分民俗村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出现了游客减少,效益降低,后续经营困难等情况.因此,应根据民俗旅游的发展趋势,合理规划设计民俗村,实现特色发展,从而推动北京山区沟域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1 北京山区民俗村建设的趋势和重点1.1 丰
9、富投资主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当前,北京山区民俗旅游村投资主体是农民,投资少,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民俗户大多为家庭经营,经营者将自家农舍作为旅馆,前后庭院作为停车场,再添置一些床铺,被褥等日常用品便可营业,无需购置更多的硬件设施,生活设施陈旧简陋,其服务仍停留在为旅游者提供农村风味餐饮和农家炕头住宿等低层次的发展水平上.与景区附近的饭店宾馆相比,民俗旅游户定价相对便宜,但硬件设施差,接待水平较低,因此竞争力较弱.针对投资规模小,基础设施差,竞争力弱的现状,应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以土地流转改革为切入点,依靠社会力量,在确保当地农民利益的基础上,鼓励各种农业投资主体投入民俗村的升级改造,
10、搞好乡村交通,通信,供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接待水平.1.2 重视景观设计,整体规划与包装在民俗村建筑方面,缺乏统一规划设计,建筑风格单调重复,室内设计粗糙无美感,城市的时尚与乡村的朴质无法实现有效对接,村落周边环境卫生脏乱差等情况较为普遍.在项目设计方面,同一个项目在不同民俗户内重复建设,在内容与形式上雷同,重复开发和模仿建设倾向显着,缺乏区域整合.民俗户经营项目缺乏特色主题,人力物力财力浪费巨大的同时失去游客吸引力,造成经营业者的损失,间接形成业内恶性竞争.因此,应对民俗村进行整体规划包装,对环境卫生进行整治,对村容村貌加以美化,在项目设计上开发适销对路的服务和产品,防止项目雷同,
11、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现象的发生.1.3 融入文化元素,突出区域特色北京山区民俗旅游的发展还主要停留在采摘瓜果,吃农家饭,住农家炕等低级阶段,游客想感受的是质朴,自然的乡村风情,而不是城市元素的乡村化复制.今后应选择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导产品,强化村落的文化内涵和外延,将当地的自然及人文资源加以整合,突出自身特色.组织开展一些能体现当地民风民俗的活动,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礼仪,竞技,游艺等服务内容,把民俗民风融入田园风情,注重观念和感情的沟通与体验,从而提高民俗旅游的亲和力.1.4 更新经营理念,提高经营水平因受经营者文化素质的限制,当前民俗户的经营水平较低,接待水平和档次徘徊不前.所以,应对民俗旅游
12、村(户) 从业人员进行以餐饮,礼仪,安全,外语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提升接待水平.要认真调查分析当地资源条件,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合理开发农业资源,农业产品和农耕文化,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化规律,认真调查分析游客的来源,构成,消费取向,根据城市游客的消费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项目和产品,突出特色,树立品牌.积极引导经营者和管理者更新发展观念,创新服务理念,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2 北京山区特色民俗村规划设计要点北京山区特色民俗村的规划设计应该结合村庄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强化优势和特色,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以偏概全.具体的升级改造可以从民俗村整体形象设计,农家院的形象设计,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与
13、设计等入手.对于民俗村模式定制化的方向应趋向于民族性,地方性,景观型,风情型,民俗化等.2.1 民俗村整体形象设计沟域生境具有多样性特征,具备了山,河,涧,谷,林,田,村落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生态景观,具有较高的景观稳定性和异质性,为开展民俗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围绕沟域景观多样性,民俗村在整体形象设计上应对功能单元进行调整和重新构建,以自然山水,乡村聚落,乡土建筑为基础,以田园风光为主题,对特色民居,商业建筑,娱乐设施,院落景观,标识系统等加以改造,展示出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画卷.以北京怀柔的官地村为例,随着民俗旅游业的发展和客流量的增多,该村传统民居受到不同程度的毁坏,原有村落规模格局基础设
14、施,卫生条件等已不能适应需求,严重影响了官地村的可持续发展.2005 年官地村通过旧村改造,构建了极具历史风貌的民居群落,挖掘明文化与长城文化资源,开发插花,剪纸,手工艺品等具有官地风格的民间艺术产品.通过升级改造,该村基础设施,接待水平和游客美誉度明显提升,被誉为“京郊民俗旅游第一村“.董君等:北京沟域经济发展中特色民俗村的规划设计 ?299?2.2 个性化农家院形象设计农家院的设计布局应以传统的北京四合院造型为基础,结合游客接待的需要,打造具有传统风格,又兼顾舒适性的个性化的空间系统,在景墙,雕塑,园灯,置石,台阶,农具,亭,架等设计.以北京门头沟区爨底下村为例,在建筑风格上全村结构严谨,
15、错落有致四合院整体精良,布局合理,建筑风格既有江南水乡窗,楼,室等细节,局部处理上的风韵,又有北方高宅大院恢弘整体的气势.石墙山路,门楼院落,影壁花墙做工精细,砖雕,石雕,木雕蕴育着古老的民族文化.灰瓦飞檐,石垒的院墙凝重厚实中透着威严,恬淡平和中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又以北京慕田峪长城脚下的长城国际文化村为例,该村建筑以欧美乡村风格为主,在项目建设中加入国际文化元素,实现中西合璧,优势互补,从而打造出一个既具中国传统文化,又有现代国际气息的新型“嫁接 “村.截至 2010 年底,入住长城国际文化村的国际友人已有 80 多名,涉及 7 个国家和地区,建设欧式居所 32 处】.2.3 民俗旅游产品
16、的开发与设计民俗旅游村除餐饮,住宿等服务外,还可利用优势资源,开发相应产品和服务,包括特色民居,手工艺品,民俗服饰,节日庆典,歌舞表演,体育游戏,宗教信仰,农耕渔猎,等的开发.要对民俗旅游产品进行深度参与的体验式开发,将体验的各个领域融入产品和服务之中,设计出具有新,奇,特感的体验式民俗旅游产品,让消费者留下最难忘的回忆 n.以北京山区的农业节日庆典开发为例,2009 年,北京有一定影响力的农业节庆活动 60 多个,实现年综合收入 16 亿元,如海淀区车耳营民俗村的杏花节,丰台长辛店大枣采摘节,房山张坊金秋采摘节,昌平崔村苹果文化节,平谷国际桃花节,怀柔汤和满族风情节,密云鱼王美食节等等.3
17、北京山区特色民俗村规划设计案例分析北京怀柔区北宅,口头,西三村 3 个村是怀柔区“夜渤海“ 沟域的重要村庄节点,随着“夜渤海“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游客纷至沓来,位于沟域南部的 3 个村陆续经营民俗旅游项目,但因资金投入少,接待条件较差,缺乏创意设计等原因,经营效益不佳,亟需整体规划设计.根据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产业优势和功能定位,北宅,口头,西三村在升级改造中可分别定位为文化养生民俗村,旅游文化民俗村,特色商业民俗村.3.1 北宅民俗村文化养生民俗村北宅民俗村位于怀柔水库上游,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景色宜人,该村基础设施较好,现有鹅和鸭农庄,人济山庄等大型度假村,还有“鹿鸣湖“,“ 红太阳“,“农夫
18、苑“,“民博园“等中小型度假村,村内建筑包括村民自建四合院,新农村建设住宅:顷目龙泉小区等,建筑形式多样.目前该车经营的民俗旅游项目仅局限于餐饮,住宿,垂钓等,特色项目不多.北宅民俗村在升级改造中的产业应定位于发展休闲旅游及生态型产业.首先以周边大型度假村为龙头,吸引高端消费人群,增加客流,带动整个民俗村的升级.其次要利用明代古村落遗址,包括现有朱能大将军雕塑,明代“小十三陵 “,“和尚庙“,“尼姑庵“遗址等,开发明代体验建筑,在现有建筑中植入老北京四合院情景,提升文化内涵.同时在村内搭建民俗表演场地,表演舞狮,杂技,魔术,相声等,提升体验价值.最后,利用优越的生态环境,突出养生理念,开发养生
19、农产品,从而全方位地提升该村民俗游的水平和档次.3.2 口头民俗村旅游文化民俗村口头村地处风景秀丽的慕田峪长城和红螺寺之间,村庄三面环山两面邻水,该村具有悠久的历史,明朝己建村,京北“曹家大院“显赫一时.村北的圣泉山风景区,是一个观光礼佛,登山健身的养生之地.目前村内基础设施较差,农家院接待设施较简陋,村民以自主创业为主,经营餐饮业或小商品买卖.口头民俗村的升级改造,一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内道路的加宽硬化,建设符合标准的服务设施,整治环境卫生,开展绿化美化,恢复“曹家大院“的胜景;二是要依托得天独厚的天然的生态资源,融合本地区具有近千年历史的人文景观圣泉山观音禅寺,为香客提供服务;三是
20、利用具有百年历史的舞狮传统,开发舞狮产业,扩大民俗村的知名度.3_3 西三民俗村特色商业民俗村西三村靠近主干道,是怀柔城区通往“夜渤海“ 的必经之道,交通便利.该村耕地较少,所产脆枣已有近百年以上的栽培历史.枣个大品质好,又脆又甜,肉厚核小.村落是远近闻名的枣庄,栗子,杏,桃,核桃等种植面积较大.但村中开展民俗旅游的时间较晚,从事民俗旅游经营的农户还较少.西三民俗村在发展民俗旅游的过程中,可充分利用交通便利,客流量大这一优势,开发建设公里沿线的民俗风情商业街,主要经营民俗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特色干鲜果品,农副产品等.同时可利用脆枣这一特产,升级现有脆枣采摘园,通过农业设施的建设搭配不同的采摘
21、品种,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开发“西三村大脆枣采摘节“等节庆活动 ,吸引更多客源,带动全村民俗旅游的发展.?300?中围农学 c 孟报 http:/4 结语特色民俗村的升级改造,是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发展中的个关键环节,针对当前民俗村基础设施简陋,项目产品雷同,区域特色不明显,文化内涵不突出,经营理念较落后等问题,应适当引入外部资金,加大基础设施改造的力度,整体规划包装,融入文化元素,提高经营水平.通过民俗村的升级改造,满足消费者的不断提高的需求,从而促进北京山区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参考文献何忠伟,李昀,王有年_B 京沟域经济发展的内涵与模式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0(9):106.10
22、9.史亚军,唐衡,黄映晖,等.基于山区产业发展的北京沟域经济模式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8):500503.王有年.北京沟域经济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3.9.钱静.北京沟域经济发展研究观点综述.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0(6):35.-40.何忠伟,王有年,郑一淳,等.北京沟域经济发展研究1 棚.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1.3.王静,郭立新,王有成.北京民俗村旅游功能提升途径研究【J】.旅游学刊,2oo9,24(1O):83-86.张菲菲,刘刚,康洁,等.京郊民俗生态旅游发展探讨:以怀柔区北宅村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2007(4):
23、81.85.吴春霞,刘瑞涵,何忠伟.北京沟域经济背景下山区生态旅游市场开发研究们.中国农学通报,2OlO,26(14):400-404.邹统钎.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成都农家乐与北京民俗村的比较与对策分析【J】.旅游学刊 2005,20(3):63-68.李胜利.旅游景区主题体验设计:以陕北民俗文化村为例 【J 】.商业研究.2009(12):112-114.温云峰.四川农家乐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2006:21-23.易正兰.民俗旅游产品体验式开发初探【J】.新疆财经 ,2oo5(1):67.69.郝利,王苗苗,钟春艳_E 京沟域经济发展模式与政策建议 【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5):549.552.龚海怒.“农家乐 “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2oo9(1):48.50.周霄消智磊.经济欠发达与发达地区县域旅游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以河南栾川和江苏常熟为例【J】.江苏商论,2007(1o):90-91.陈俊红,李红,周连第.北京市山区沟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o(1):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