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循环经济的税收政策研究姓名:王大梁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技术经济及管理指导教师:杨克磊20080501摘要改革开放年来,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中国社会巨大的变化。但不得不承认的是,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以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严重破坏为代价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 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的循环发展。循环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方面的支持,政府的推动和积极倡导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保证,而税收作为政府宏
2、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无疑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所以当前如何利用税收政策来推动经济的循环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应该如何利用税收政策来促进我国循环型经济的发展。文章首先从分析循环经济发展的内涵、特征、原 则入手,提出了促进经济循环发展的必要性。接着对促进循环经济的政策手段、税收政策介入的理论依据、我国 现行的税收政策进行了探讨。进而对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关税制改革策略、增强现有税种功能等建议。最后从实例出发,分析 应如何设计税种来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本文的研究,旨在对如何利用税收政策、如何改 进现行税制以更好的促进我国循环型经济社会的发展提
3、出一套可行的方法体系,为进一步的相关研究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关键词:循环经济原则税收政策产品污染税够,曲),、,、】,蹦,),册)够谵,衔,巧,),;仃丌,叮巧:,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叁鲞盘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互。簿签字日期:砂砖年月罗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墨鲞盘鲎有关保留、使用学位
4、论文的规定。特授权苤叠盘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说明)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互长孕导师签名:签字日期:酷年月箩日签字日期:埒玄乙乙月占日第一章绪论选题背景及意义第一章绪论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是当代社会和谐发展的主题之一。其意图就是保持或延长资源的生产使用性和资源基础的完整性,使自然资源能够永远为人类所利用,不会因其耗竭而影响后代人的生产与生活。作 为发展中的大国,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既要注重经济增长,又要审慎选择推动经济增长的
5、模式,以达到与自然资产基础、环境承载力相协调的生活质量得以有效稳步提高的目标。近期的研究表明:以年前所无法想象的对环境的恶意破坏为基础,全球产品与服务的产出已从年的万 亿美元剧增至年的万亿美元,如果世界经济继续以每年的速度增 长,按照 现有的经济模式和产业结构,全球的产品与服务将在未来年中激增倍,达到万亿美元【】。过去年中,全球经济总量递增了倍, 这使得地区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超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极限:全球捕鱼业增长了倍,这促使大部分的海洋渔场超越了其可持续渔业生产能力;全球纸业需求扩张了倍,这导致世界森林资源严重萎缩;全球畜牧业增长了倍,这 加速了牧场资源的环境恶化,并增强了其荒漠化的趋势。我国
6、主要资源的现状是,耕地资源、森林 资源、草地 资源、水资源及部分矿产资源、海洋鱼类资源,已经处于相当紧张的供求状态。而与我国 资源短缺的总体情况相背的,却是资源开采和利用中的巨大浪费。由于不健全的经营管理体制、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落后的生产工艺及不配套的价格体系等,我国自然资源的耗费量与经济增长呈指数型的增加关系。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没有改变,在资源利用上仍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状态, 资源出现了空心化现象, 这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针对我国的现状和经济技术特点,循环经济应该成为我国可持续和谐发展的模式选择,其中,除了采用传统 的通过末端治理方式减轻和改善生态状况外,备受关注的是,意在控制
7、污染和废物产生过程的技术和理念。清洁生产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料、削减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这要求改善产品设计、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使得产品在使用时和使用后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同时产品的包装也易于回收和再循环利用。显然,这种模式和目标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相一致。由于国情和发展战略目标的限制和要求,我国的生态现状以及循环经济都不第一章绪论容乐观,探讨有效的符合我国经济和社会特点的循环经济模式,是十分必要和意义深远的。除了技术因素外,政策因素在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发展的过程中,其作用也是不容低估的,甚至是至关重要的。其中,作为重要
8、政策手段之一的税收政策,其在国家宏观调控、社会 资源合理配置、体现社会公平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本文基于循环经济对税收政策进行研究。本文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研究思路本文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严重资源问题出发,围绕资源节约、构建循环经济型社会这一主题,探讨了我国运用税收政策促进循环经济型社会建设的理论基础,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 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社会、资源、环境等问题,系统地设计了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体系。具体来讲,全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首先介绍了对建设循环经济型社会税收政策进行研究的基本背景,铺陈了其研究意义。同时对本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等 进行了阐述,从而为正题的
9、展开作好铺垫。第二部分阐述了循环经济思想的内涵以及发展历程,分析了循环经济和传统经济的区别,并详述了循环经济的原则,然后 针对我国现状, 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研究了利用税收政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首先分析了促进经济循环发展的三种政策手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税收政策作为一种手段介入的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并对国外相关实践、 经验进行了总结,最后介 绍了我国相关的税收政策。第四部分重点研究了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针对现有税收政策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了相关税制改革策略,并再次基础上提出了开征新生态税策略等一系列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策略,并对部分策略的理
10、论基础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从实证出发,对电器产品污染税的征收进行了设计。本章从税目构成,征收范围,税率的确定,税收预测以及税收收入的使用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选取和应用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第一章绪论规 范分析与实证研究想结合的方法。所谓规范分析,简单来讲,是分析事物应该是怎样的,不应该是怎样的,它是 带有主观价值判断的分析方法。所 谓实证分析法,则是通过对事物严谨的、客 观的描述, 说明事物是什么、不是什么,不带有主观价值判断的分析方法。对于建设循环经济型社会税收政策体系的设计和安排,都属于实证研究方法的范围。但是我 们还应当在事物本来面目的基础上说明应当是什么,通过对现象本身的
11、批判来指导实践。故本文用实证分析我国的实际情况,再用规范方法确立设计原则,提出改 进措施。系统 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处理好全局与部分的关系。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循环经济型社会的税收政策的设计与完善是个复杂的系统,它牵涉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运用系统分析方法进行研究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比较 分析法。本文通过对国外若干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作比较借鉴,以便得出一些对我国促进循环经济型社会建设税收政策设计有益的东西。从具体的现象得出一般结论,比较研究是必需的。总之,本文的研究遵循下列思路:在总结国内外循环经济和税收政策相关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
12、依据循环经济关注的“资源”、“生产”和“废物处理”环节展开理论与实证研究,体现了较好的系统性,且环环相扣。第二章促进循环经济的必要性研究第二章促进循环经济的必要性研究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发展历程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世纪年代,其中以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认为地球要靠不断消耗和再生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不合理开发资源,破坏环境,就会走向 毁灭。【】然而,在上个世纪年代,世界各国关心的问题仍然是污染物产生后的治理,即环境保护的末端治理方式。年代,人们注意到应采用资源化的方式处理废弃物,人们的认识也经历了从“排放废物”到“净化废物”再到“利用废物”的过程
13、。但对于污染物的产生是否合理这个根本性问题,是否应该从生产和消费源头上防止污染产生,大多数国家仍然缺少思想上的洞见和政策上的举措。人们关注的仅仅是经济活动造成的生态后果,而非经济运行机制本身。到了年代,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后,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污染控制才逐步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环境与发展政策的真正主流。人们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的基础上,以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为主线,逐 渐将清洁生产、 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套系统的循环经济战略。循环经济在经济活动中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上:企业层面(小循环);区域层面(中循环);社会 层面(大循环)。【循 环经济,是从资源环境
14、作为支撑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经济社会是生态环境的子系统这一根本认识出发,依据“资源一生产一消费一再生资源”,以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相容为目标的物质代谢循环模式而创建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体系与形态。很明显,将物质代谢的线性模式转变为循环模式,减小人类社会输入输出对生态环境系统的冲击和压力,关键在于要针对导致线性代谢系统中的基本变量,即支配传统模式中的“生产一消费”行为实施变革。但是, 这种对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以往的内涵不同,它要求将资源环境纳入经济体系内并作为它的基本要素,采取依靠提高资源环境生产率,通过不断减少生产与消费生命周期全过程的资源消耗以及废物产生、排放,去实
15、现经济 系统产出的增加与效益的提高。不难看出,这种转变,是一种向着融入资源环境因素、革除 经济体系生态机能缺陷的转变,是一种向着不仅要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同时还包括获取资源环境效益的综合效益型经济的转变。循环经济建设中,有效地 实施这一转变的基本任务是,推 进产业在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发展并向着生态产业系统演进,借以不断改进提高经济体系第二章促进循环经济的必要性研究的生态质态。由此,循环经济 的主要内容就可归结为产业的生态化,即采取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一体化的战略与政策,利用市场机制,围绕以产品与生产技术为核心的产业系统进行生态结构重组转型,促进产业系统的生态质变。循环经济这一新的经济体系形态,既不
16、等同于传统方式下的经济发展,也有别于通常意义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它是一种使资源环境要素与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的可持续“经济”,或者说是以新型工业化为基础的“经济”。把循环经济的实质表达为新型工业化,进而将其核心内容归结为以产业结构重组转型为基础的产业生态化建设以及相应的制度创新,这就是循环经济的本质内涵。发展循环经济,核心之处在于从经济发展上通过产业结构生态重组为基础的产业生态化,创建一种由全新的生产消费方式支撑的经济体系与发展模式,以改进提高人类经济社会系统的生态化功能质态。这一体系模式,不仅具有自身物质的循环反馈机制,同时也能合理有机地融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7、过程中。以此为基础的人类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和谐相容、统一共处,这才是科学合理地维护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正确含义。循环经济的特征就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而言,人类社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模式:传统经济模式;“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循环经济模式。【传统经济模式在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处理时,人类从自然中获取资源,又不加任何处理地向环境排放废物,是一种 “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开放式经济过程,这种发展模式导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资源短缺的危机越发突出。“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它开始注意环境问题,但其具体做法是 “先污染、后治理 ”,强调生产过程的末端采取措施治
18、理污染。结果,治理的技 术难度很大,不但治理成本极高,而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循 环经济模式,它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它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 则,采用全程处理模式,以达到减少进入生产流程的物质量、以不同方式反复利用某种物品和废弃物的资源化目的,是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实现从“排除废物”到“净化环境”再到“利用废物”的过程,达到“最佳生产,最适消 费,最
19、少 废弃”。循环经济是以生态价值为核心的新发展观实现的基本途径。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资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第二章促进循环经济的必要性研究的模式,组织 成一个“资源一生产一消费一资源(再生)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在整个经济系统以及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循环经济的原则循环经济的原则传统经济是把自然生态系统当作取料场和垃圾场的一种不合理的线性经济,即开发资源一制造产品一排放废物,而循环经济则可形成合理的封闭循环(如图),是一种生态型的闭环经济,即开发资源一制造产品一排放废物一资源再生一开发资源,循 环经济是
20、建立在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 内容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 这三个原则 通常简称为“”原则,每一个原则对循环经济的成功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减量化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再使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再循环原则是输出端方法,通过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图一循环经济流程图资 源利用的减量化原则()在输入端实施资源利用的减量化,主要是通过综合利用和循环使用,尽可能节约自然资源。循环经济的第一法则是要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因此又叫减物质化。具体做法如下:()在生产中,制造厂可以通过减少每个产品
21、的物质使用量、通过重新设计制造工艺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在消费中,第二章促进循环经济的必要性研究人们可以减少对物品的过度需求,选择包装物较少和可循环使用的物品,购买耐用的高质量物品等。产 品生 产的再使用原 则()循环经济强调在保证服务的前提下,产品在尽可能多的场合下,有尽可能长的时间而不废弃。如产品标准化,可以不断更 换配件延长产品寿命等。循 环经济第二个有效的办法是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使用人们所买的东西。通过再使用,可以防止物品过早地成为垃圾。废 弃物再循环原则()指在材料选取、产品设计、工艺流程、 产品使用到废弃物 处理的全过程,实行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力争
22、做到排放的无害化和资源化, 实现再循环。如回收吨 废纸可以造千克纸,节约立方米木材、千克烧碱和度电,还可以少排大量造纸污水。目前 发达国家再生资源回收总值已超过亿美元,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而我国再生资源的回收远远低于我国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应比例。【】循环经济的第三个原则是尽可能多地再生利用或资源化。资源化是把物质返回到工厂,在那里粉碎之后再融入新的产品之中。与资源化过程相适应,消费者和生产者应该通过购买用最大比例消费后再生资源制成的产品,使得循环经济的整个过程实现闭合。大系统分析原则循环经济是要求在人口、资源、 环境、 经济、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大系统中全面地分析投入和产出的经济,它研究符合
23、客观规律的生态经济原则,其基本工具包括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生 态学和资源系统工程管理等一系列的新学科。传统经济把经济生产看作一个个相互独立的经济实体,只考虑经济效益,甚至简单归结为利润。这种片面的经济思维理念不符合实际情况,也违反自然规律。 实际上任何经济生产都要从自然界取得原料,并向自然界排放废物。而自然界中石油、煤、淡水等多种战略性的 经济资源都是有限的,甚至是短缺的,不考虑这一点就是竭泽而鱼;生产向自然界排出废物,而生态系统的容量是有限的,不考虑这一点就是自毁基础。因此经济生产必须把生态系统考虑进去。同样的道理,社会生产和消费也应当考虑到资源的有限性和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大小,不把人口
24、、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作为一个大系统考虑,就会违反基本客观规律,不符合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第二章促进循环经济的必要性研究生态成本总量控制原则所谓生态成本,就是指修复经济生产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所需要的代价。如果把自然生态系统作为经济生产大系统的一部分来考虑,我们就会像传统工业经济考虑资本的投入一样,考虑生产中生态系统的成本。任何一个工业生产投资者在向自然界索取资源的同时,也必须考虑生态系统有多大的承载能力,如果透支,也要考虑它有多大的自我修复能力,要有一个生态成本总量控制的概念。以从河流取水为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数百例统计研究,得出在温度半湿润地区从河流中取水不应超过河流总水资源量的总量控制
25、概念。也就是说,从整条河中取用总水资源量以下的水,不至于造成断流:在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的情况下,可以保持河流的自净能力。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分析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节约发展、 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表明科学发展观对于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内外形势迫切要求我们促进经济的循环发展。转变经济的发展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势在必行。一直以来,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先发展、后保护的经济发展模式主导着我国各地经济的发
26、展。在这种基本过程是原料一产品一废料发展模式中,仅有州的原料转化为产品,其余左右被当成废物排放到自然界。【国内的资源和环境不堪重负,国家环境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 自然资源供 给面临巨大挑战我国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率很低,主要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诸多重要矿产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而我国的资源消耗在同等情况下,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倍,利用效率低下,我国单 位产值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倍,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国内资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与挑战。()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进而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年全国耕地面积从亿亩下降为亿亩,其中
27、建设占用耕地万公顷。人均占用耕地呈不断下降,仅靠国内生产己经不能满足需求,只能通 过全球市场弥补粮食产需缺第二章促进循环经济的必要性研究口。()水资源严重不足。目前我国座城市中有多座供水不足,座严重缺水,年缺水量亿立方米,影响工业产值多亿元。农业年缺水量达亿立方米。全国有近的河段,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矿产品也将面 临长 期短缺。年中国钢材消耗量超过亿吨,成 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输入国,成品钢的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一。目前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仅为世界的,而中国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只有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几种重要大宗矿产如铁矿、铜矿、锌矿、钾盐、 锰矿将长期短缺。战 略
28、性 资源面 临严重的供需矛盾。当前,世界各国对战略性资源的争夺异常激烈。目前全球剩余的可开采能源总储量为亿吨油当量。如果维持现有消费水平不变,能源总储量只能维持人类消费年左右的时间。我国人均占有的原煤储量、水能资源储量、石油储量和天然气储量分别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和。据有关部门预测,到年,石油进口将达到亿吨, 对海外石油依存度将超过。在这种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下,我国的国内资源难以支撑传统工业的持续增长,我国的环境更难以支撑当前这种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生产方式的持续扩张。生态环 境面 临严峻挑战近年来生态破坏日益加剧,环境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环境承受能力越来越脆弱。()土地资源大 规模严
29、重退化。全国耕地面积的一半以及的草原也受到不同程度水土流失的威胁。的土地面积己经沙化,约有的耕地面积出现盐碱化。()水生态环境迅速 恶化。全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全国有的城市供水不足,其中,的城市严重缺水,诸多河流开发利用率超过国际的生态警戒线。严重的水污染又恶性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进而造成水生态失衡,引发江河断流、湿地干涸、地面沉降、土壤沙化、森林草原退化导致土地沙漠化等一系列生态问题。()草原退化情况相当严重。中国的草地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土地发展年速度由上世纪年代中期的平方公里发展至年代末的平方公里。森林赤字扩大,人均森林覆盖率很低,只有大约公 顷,相当于世界
30、平均水平的,美国人均水平的。第二章促进循环经济的必要性研究()大气环境污 染日益严重。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 为万吨,超过环境容量的。全国有的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城市空气质量远远低于国际标准,人 们仍生活在相当严重的空气污染环境中。根据世界银行估计,中国每年因空气污染所导致的呼吸道疾病死亡人数约为万,相当于城市地区死亡数的。()固体废弃物 污染不断加 剧。固体 废弃物不断增加,但大多没有得到安全处理。年我国的固体废弃物堆存量己达多亿吨。而家电中含有诸多有害有毒物质,但目前我国处理技术、方式 简单落后, 导致的污 染极为严重。以上可见,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的重重危机严重制约
31、了经济发展,我国目前的资源供给、环境承受力已经难以支撑当前这种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生产方式的持续扩张。这就要求我们转变经济的发展模式,促使经济循环发展。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还是以高投入、高能耗、高增长、低效益等所谓的三高一低为特征的,忽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近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均超过,人均超过美元。但这种增长是建立在能源消耗过高、环境污染较重的基础之上的低效益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我国每创造美元国民生产总值,消耗的煤、电等能源是美国的倍,德国和法国的倍,日本的倍。按照现有的资源利用和污染排放水平,要实现年翻两番,环境承受的压力将比年提高倍:如果
32、环境质量保持不变,单位资源消耗的经济产出必须提高仁倍。 显然,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难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难以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科学发展观对于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的循环发展。第三章利用税收政策促进我国经济循环发展的理论依据第三章利用税收政策促进我国经济循环发展的理论依据促进经济循环发展的政策手段循环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和新模式,涵盖公众、企业、社区、社会等多个层次,要求企业循环生产, 产业循环布局,社会循 环消 费,共建节约社会、生态经济。它需要各种政策和
33、制度相互协调和配合。 综合国际上现有的实现手段,可以将其分成三类:制度手段、命令控制型手段和基于市场的经济手段。制度手段循环经济的制度手段主要包括法律手段、环境标志认证、清洁生产、 审计与评价制度、宣传教育手段和循环经济非政府组织()等。【】同所有的变革一样,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具有强有力的支撑和导向系统。要大力促进循环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公民的思想道德观念的改变,更需要改变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发展循环经济就要求必须建立起一套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机制。我国己经具备环境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和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可以在此基础上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 为建设和实施循环经济提供完备的法律依
34、据。环境标志也称绿色标志,它由政府管理部门或民间团体按照严格的程序和环境标准颁发给厂商、附印于产品及包装上的一个标识,以向消费者表明:该产品或服务从研制、开发到生产、使用直至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均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环境审计是对经济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以及企业为抑制、消除这些环境问题或改善环境而付出代价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的一种独立活动。针对循环经济的审计包括购买审计、清 洁生产审计等方式。环境评价是对环境系统状况的价值的评定、判断和提出对策。循环经济审计与评价制度能够对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状况进行独立的监督与评价,促进企业自觉的规范的行为。同时也能为管理者提供重要的管理信息,为公众
35、消费提供参考性信息。宣传教育手段是管理者通过宣传教育机构,运用宣传教育机器来提高公众的循环经济意识,使他们自觉地参与到发展循环经济的活动中。国外研究表明,公众对循环经济的政策理解程度越深,自身参与和支持政策实施的程度也越深,政第三章利用税收政策促进我国经济循环发展的理论依据策实施的效果就越好。公众对政策的理解必须依靠宣传教育手段。循环经济非政府组织)在 创新性、灵活性和效率性方面,在与基层联系和了解基层情况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的能力和所掌握的资源并不足以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循环经济非政府组织源于民众的自发努力,可以成为政府有益和有效的补充。命令控制性
36、手段命令控制手段是指国家行政当局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等,对生产者的生产技术、原料、产品、排放和售后服务进行管制、禁止或限制的行为。国际上有很多国家使用命令控制性手段发展循环经济。例如荷兰发布了电子电器产品废弃物法,规定电冰箱、洗衣机的材料再利用率必 须达到。命令控制型手段在发展循环经济发面可以发挥很大的优越性,这种手段见效非常快,而且效果也很明显。长期以来行政手段是我国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国务院到现在共推出了七项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 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纵观这七项制度,大体上都属于行政手
37、段的内容。显然,在使用命令控制型手段方面我国政府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这有利于使用循环经济的命令控制型手段。基于市场的经济手段采用经济手段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本质上是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使企业主动地、创造性地发展循环经济。只有 这样,循 环经济 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循环经济 的 经济手段应该具有如下的特点:()实施循环经济 的经济手段要有利于循 环经济“”原则的实现。经济手段的作用在于影响经济主体的决策和行为,这种影响应该表现在使得经济主体所做的决定符合循环经济“ ”原则的要求。()循 环经济 的经济手段对经济主体具有激励性而不具有强制性。手段实施后, 经济主体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以他们自认为
38、更有利的方式对特定的刺激做出反映,也就是说经济主体可以在至少两个方案之间进行选择。经济手段的具体形式经济手段是实现循环经济非常重要的手段,包括税收、收费、补贴和押金一退款等手段。循环经济的经济手段关注的是循环经济“资源一产品一废物一再生资源”全过程,而不是仅仅针对污染物排放一个环节。循环经济税、 费和补贴的第三章利用税收政策促进我国经济循环发展的理论依据运用从资源的开采过程开始,涵盖了资源的使用过程、产品的消费过程、 废弃物的排放过程以及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过程。使用经济手段的目的是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影响经济主体对资源和产品的使用取向,促进资源的节约以及资源和产品的循环利用。税收政策介入发展循
39、环经济的理论依据经济外部性理论经济外部性理论首先是由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年提出的。关于税收政策介入资源与环境领域的研究可追溯到年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发表的福利经济学提出运用税收政策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基本政策思想。资源具有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可以免费的使用资源,但资源还具有竞争性,即任何人对资源的使用都会影响到其他人的使用。因此,资源属于公共物品,其产权难以界定或者界定过高,这就可能使得所有人都无节制争夺资源。自然资源属于公共资源,同其他经济资源一样具有稀缺性。正是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及非排他性、竞争性的公共物品性质,使得社会个体按照市场原则获得个人利益时,总会对社会和其他人产生好或不好的影响,由此导致社会
40、成本与私人成本不对等的外部性问题的产生。社会边际成本和私人 边际成本不对等市场主体之间进行交易,并通过多次交易,逐 渐实现均衡价格。经济学证明,在外部性不存在的情况下,市场中的交易是有效率的,即资源优化配置,可以 实现帕累托最优。在市场条件下,资源的有效配置,要求市场价格(边际收益)等于其边际成本,而社会边际成本等与私人边际成本与其外在边际成本之和。如果生产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进行,不存在外部性的影响时,生 产的社会边际成本和私人边际成本是相等的,即生产者个体给其他生产者造成的损失或者收益为零。同时由于市场均衡的作用,生产者的产品价格总是等于其私人(社会)边际成本。此时,生 产者获得了最大利益,资
41、源得到了有效配置。但是如果存在外部不经济的话,(如图),私人 边际成本和社会 边际成本就会出现差异,即社会边际成本大于私人边际成本()。而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则要求,因而此时资源无法得到有效配置。也就是说, 虽然产品价格等于私人边际成本,私人生 产者能够得到其最大利益,但由于社会边际成本高于私人边际成本,社会效益因价格无法补偿社会成本而遭受损失。第三章利用税收政策促进我国经济循环发展的理论依据私人生产者从自身利益考虑,把产量定为宰以实现利 润最大化,此时的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然而由于存在外部性,当私人生产者产量大于枣,此时每生产一件产品,它给社会造成的损失大于它给全社会带来的收益,即此时它的生产就给社会带来负收益,此时再生产下去就造成了浪费,社会总体利益反而会得到减少,因此,此时的 资源配置是无效率的。从私人生产者个人的角度考虑,木为最佳产量,但从社会利益的角度考虑, 则为 最佳点, 这种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不一致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率,而这种无效率又不能通过市场机制自身来解决,决定采用另外一种机制使价格由提高到,使其产量减少至最 优产量。(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