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央视社会记录栏目的审美研究姓名:贾茜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美学指导教师:彭立20090409央视社会记录栏目的审美研究美学专业研究生:贾茜指导教师:彭立摘要:社会记录是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晚间的一个新闻栏量。栏耳以“审美和“良知作为栏目定位,在给观众带来新鲜故事的同时,透过真实记录的薪闻事件与真挚情感的流露,体现出一种浓厚的人文精神。就像社会记录栏目介绍中所说的那样:“希望和大家一起,在目睹他人的经历后,了解彼此;在感受不同的人生中,审视自我而这,正是社会记录鲜明的价值取向,也是栏目对“人文精神”所表现出的深刻理解。在当代大众传播的语境中,社会记录独具特色的传播形态及其
2、构成的广泛影响,已经成为了电视新闻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此背景下,我们对这个突破了传统新闻形式的栏目传播形态进行审美观照:社会记录从平民视角文发,抒发百姓情怀,“凡人小事、百姓民生、大千世界,人间百态秽统统囊括,既符合新闻传播规律,又强调审美追求。栏目在表现手法上大胆借鉴了中国传统曲艺、纪录片拍摄等多种艺术形式,形成别出心裁的风格,呈现出独特的审美韵味。本文主要运用美学、传播学、新闻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从“审美静的麓度入手,以社会记录播出的其体节曩为素材,对其传播形态从话语空间、叙事方法、表现形式等方面来进行解读。在纵向梳理之后,本文还将社会记录与其他相似的栏目进行横向的对比,从另一
3、个侧面体现出社会记录独特的风格。最后论文以此次新闻频道大规模改版为契机,将社会记录放置于央视新闻频道这个大的背景中进行升华,对中国新闻的发展进行简单的梳理与研究,并推断出中国新闻未来发展的基本走向。关键词:社会记录央视新闻频道电视新闻审美:,:“;,;,;,:四川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及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堑皇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本人承诺:已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版与论文纸本
4、的内容一致。如因不符而引起的学术声誉上的损失由本人自负。本人同意所撰写学位论文的使用授权遵照学校的管理规定:学校作为申请学位的条件之一,学位论文著作权拥有者须授权所在大学拥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即:)已获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学校规定提交印刷版和电子版学位论文,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供检索;)为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目的,学校可以将公开的学位论文或解密后的学位论文作为资料在图书馆、资料室等场所或在有关网络上供阅读、浏览。本人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
5、名:、签字日期:鲫年么月导师签名:签字日期:幽哆年乒月夕日刖吾年月,央视新闻 中心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对新闻中心下设的个部门进行调整, 这是央视新闻频道自年开播以来的第次改版,也是改动幅度最大的一次改版。在这次改版中,央视新闻频道调整了新闻会客厅、新闻周刊等节目的播出时间,增加了一档深度评论性节目新闻。同时,社会记录、 本周、 人物新周刊等在以往很受观众欢迎的节目被撤销。于是,年月日,社会记录正式完成了它的使命,匆匆谢幕。一研究的背景与现状社会记录是一档讲故事的栏目,从央视新闻频道年月日试播以来,该栏耳已经走过了年的探索之路。五年来,栏目组秉承着“良知和“审美”两个关键词定位,用纪录片式的
6、影像呈现着百姓生活的鲜活与真实,主持人阿丘用描述性的语言为故事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解读空间。用北京师范大学传播系主任于丹的话来说,社会记录“解读的空间大于事实的发布。主持人阿丘适时的幽默带给观众的,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深刻的清醒,通过略带批判的诙谐,人们思考的问题不再是“别人为我做了什么,我能从中得到些什么,而是“我能为别人做些什么昵?”社会记录更多的是立足于社会的小人物,更甚者关注的是社会的底层生活,节目中展示的多为生活在这个社会的小人物身上所发生的各种小事情,这对于一贯偏向于政治路线的国家台来说,是一种新的突破,也是一种话语权的转变。社会记录从侧面反映出整个社会的某种生存状态,体现着一种人文关怀。
7、正是这种人文关怀,在一点点地召唤着人们心底的本质,不动声色地蕴含到每一个小小的故事中去。在当代大众传播的语境中,社会记录独具特色的传播形态已经构成新闻界一道别致的风景线。然而它的突然停播,也引起了观众、学者对该栏目、此类型新闻节目,甚至是整个央视新闻频道的关注。多年来,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国内的研究主要都是从大众传播学、文艺学等角度作为切入点,对电视传播理论进行一定的研究,但是目前还缺乏对社会记录这一具体栏目形态进行研究的专著。在新闻传播和电视节目编排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系统的理论,这对社会记录的审美研究提供了坚厚的理论基础和自由的解读空间。在对于社会记录的研究现状分析方面,有的论文将社会记录单独
8、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也有研究成果是将研究放在央视新闻频道这个大的传播环境中,社会记录只是其中涉及的一个部分。以下做一详细分析:(一)关于“社会记录的研究目前学术界似乎还没有专门就央视新闻频道社会记录为研究对象的专著。但从中国知网上的统计来看,以社会记录为研究对象的博士论文篇,硕士论文篇:为年南京师范大学电影学硕士毕业生赵翌的央视(社会记录栏目的整体透析。以社会记录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论文有篇,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对社会记录的主要特色及节目编排进行了解读。按内容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从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来谈的有篇,分别是:平民视角及说故事式演绎略论(社会记录)的主持入风格(李长乐,中国广播电视
9、学刊,);用“ 说书人形象打动观众试析央视节目(社会记录)(饶蕾,军事记者,)。从新闻学角度来谈的有篇:分别是播种订故事”收获“思想评央视“社会记录舆论引导的创新(杨树弘,今传媒,);后现代叙事和新闻真实(社会记录)的叙事特征给我们的启示(艾杖,齐鲁艺苑,);从央视(社会记录)的成功看电视新闻的故事化(王佳。东南传播,);:电视让新闻走进生活关于新闻栏目与话语变革的描述(俞洁,浙江传媒学院学报,)。从节目内容编排角度来谈的有篇:从(社会记录)看节目选题角度的独到(张恒锋,东南传播,);独具魅力的电视新闻栏目评央视(社会记录)(李琳,当代电视,);记录什么如何记录?对(社会记录)的思考(许志晖,
10、中国电视,);后现代语境下电视新闻评论的范式分析一一对央视新闻频道社会记录)的思考(姚争,中国电视,); 不拘一格独辟蹊径评央视(社会记录)(孙卫华,当代电视)。从传播学角度来谈的有篇:凝聚栏目合力再造新闻强档由央视调整(社会记录)播出时间引发的思考(牛宏华,电视研究,);午夜时间:电视新闻的荒地?(易容,视听界,)。从对社会记录的研究现状来看,研究的角度大多从单个孤立的节目内容出发,从新闻传播方面进行研究,理论上不够深入,很少有论文从美学角度概括节目的传播特色,并且几乎没有将同类型节目进行比较,提炼出审美特征的论文。(二)关于“央视新闻频道”的研究伴随着央视新闻频道的不断成长,越来越多的学者
11、开始关注于我国新闻传播的研究,而央视新闻频道作为一个国家级的主流媒体,也会在对当代新闻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对自身的发展做一定的解读。这就使得一部分关于央视新闻频道的研究成果应运而生。从中央电视台的整体传播形态及策略进行分析的专著有本:毕玉强的动的奶酪区域性传媒的品牌经营之道(广东人民出版社,年月第版);赵化勇主编的荧屏连接海内外:中央电视台的故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年月);赵化勇主编的中国中央电视台年鉴:)和 中国中央电视台年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也有央视各个栏目自己编写的和栏目相关的书籍,如新闻调查栏目制片人张洁、吴征编著的调查(新闻调查)(文化艺术出版社年版);和张洁编著的中国焦点问
12、题调查(长江文艺出版社年版);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编的正在发生的历史:新闻调查)(光明日报出版社年版)等;从频道入手研究的硕士论文篇,分别为: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硕士陈明撰写的央视新闻频道节目研究和年新闻学硕士张星撰写的新时代语境下央视新闻频道发展的策略性选择解析央视新闻频道改版。以频道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比较多,笔者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进行如下几种分类:从央视新闻频道传播理念来谈的篇:如(,新闻频道的思考(王志敏浙江传媒学院学报);央视新闻频道现象透视(孟建,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频道定位与新闻传播策略央视新闻频道研究(申玉彪,李晓锋电视研究); 频道定位与新闻传播策略央视新闻频道研究(申玉彪电
13、视研究);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理念创新(李挺现代传播)等。从央视改版及其未来发展来谈的篇,其中包括:央视新闻频道改版轨迹研究(周玉兰新闻采编);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开播三周年回顾与展望(刘桂林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从福克斯新闻频道看中国新闻频道的发展,(刘琼,山东视听);全球化背景下央视的改革与发展(赵化勇电视研究)等。从央视新闻频道开播来谈的篇:如聚焦央视新闻频道试播(赵云泽传媒观察); 中国新闻传播的历史性跨越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开播刍议(孟建新闻记者):新闻频道的诞生与新闻观念的变革(王润泽国际新闻界);聚焦央视新闻频道试播(赵云泽传媒观察)等。其他方面篇:试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价值取向(
14、张颂电视研究);数量的扩张到质量的提升一对深化我国电视新闻改革的思考(熊忠辉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央视新闻频道在中国电视战略发展中的地位 (时统宇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央视新闻频道的缺憾(罗序文新闻记者)。通过对“新闻频道”研究现状的分析来看,大部分论文是对央视新闻频道进行整体的频道分析,并且涉及到频道包装及新闻频道对中央电视台的影响等方面。但值得欣喜的是,部分论文对频道传播策略及对央视前四次改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对于笔者论文最后一部分从社会记录的停播探求央视新闻频道所展现出的新闻美学新走向来说,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研究背景。综上所述,从审美的角度去研究电视新闻,特别是研究央视新闻频道社会记录栏目的
15、非常少,这个论题在学术界应该是一个空白,是有深入进行研究的价值意义所在的。二研究的方法与手段本文主要以美学、新闻学、传播学、叙事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作为理论来源,将上千期节目视频资料及节目文本资料作为依据,通过归纳、比较等方法的运用,对社会记录这个曾经引起轰动的栏目进行研究。笔者作为社会记录栏目的忠实观众,从栏目开播起,就一直收看该节目,因此对该栏目的发展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再加上准备论文前期所收集的一些节目资料,就对社会记录了解得更加细致、深入。除此之外,央视国际网站、新浪、搜狐等 门户网站上的相关节目影像资料及相关访谈也提供了极为可靠、权威的第一手资料。社会记录主持人阿丘的个人博客、社会记录
16、观众讨论帖等民间网站的发言也从侧面提供了一些节目制作播出背后故事,为论文的写作提供了一定的背景材料。三研究的意义与价值社会记录是央视新闻频道的老牌栏目,该栏目自央视新闻频道年月开播以来,一直被冠以“非典型央视节目”的名号。新闻频道开播伊始,社会记录顶着新闻调查、东方时空等老牌节目的压力,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锐节目姿态独辟蹊径,突破重重困境,不仅在激烈的竞争下获得一席之地,还在短时间内拥有了一批忠实的收视观众,成为央视新闻频道的一朵奇葩。五年间, 节目从最初的资源再生型节目已经成长为一个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新闻评论性栏目。节目秉承着“不看不睡”的理念,向观众们讲述着大千世界的凡人小事,展现出百姓民
17、生的人间百态。节目从平民化视角出发,运用讲故事的方式,一步步揭示出新闻背后的故事。正是这种独辟蹊径的电视新闻故事化,成为了中国电视新闻传播业炙手可热的节目形式,一时间,各省级卫视、市级电视台均推出了以关注百姓生活为基础,传播方式故事化的新闻节目。 纵观社会记录,这样一个在央视国家大台这片沃土上生长的小品文式的栏目,对中国电视新闻界来说都算是一个先行者,是值得研究的标本。虽然标本本身展现出的只是平凡的一面,但其正是利用了这种平等的视角,细心地观察着形形色色的生活,冷静地记录着新闻事件展现出的复杂人性。当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越来越浮躁的时候,我们或许会忽视掉一些生活的细节,会遗忘一些人性的关怀,社会
18、记录的出现,让我们获得了宝贵的机会去了解他人,审视自我。当我们真诚而理性地面对生活时,我们就会发现,社会记录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更多的是一种对生活的思考。然而,正是这样一档贴近百姓生活的节目却在新年即将到来时遭遇了停播的尴尬,至今网络上仍有一些热心观众呼吁社会记录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借于此,本文以央视新闻频道第五次改版作为契机,联系当前的传媒语境,运用美学、传播学、新 闻学、叙事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从社会记录栏目开播时提出的关键词之一“审美”入手,对社会记录这档已经播出了五年,播出总数上千期的节目进行纵向解读,并将社会记录于其他相似的栏目进行横向的对比,从而挖掘出社会
19、记录独特的美学内涵和审美价值,对其艺术形态上的创新以及传播特色等方面进行梳理和研究,最后再将研究对象放置到中国新闻传播这个大的环境中进行研究和个人解读,从而揭示出中国新闻美学的新走向,体现出学术价值。第一章社会记录的审美传播特色年月,中央电视 台新闻中心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对新闻中心下设的个部门进行调整,其中就包括极受观众欢迎的社会记录。最为尴尬的是,社会记录的最后一期节目验房师的故事甚至连制作完毕的下集都未能正常播出,就被迫取消了。这个和央视新闻频道同时诞生,开播伊始就打着“不看不睡宣传语的日播深度报道栏目,在新闻频道一共播出了期节目。它的停播,引来无数观众的好奇和网友们的质疑。观众们无
20、法理解像这样一档在央视新闻频道开出奇葩的极具个性特征的节目竟然毫无预征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随之而来的是网络上关于节目停播的重重叹息声和央视新闻频道大刀阔斧的全新改版。社会记录是一档讲述真实故事的栏目,这故事可能是近期引起公众轰动的社会事件,也可能是不为人知的凡人小事,但重要的是,社会记录所讲述的故事,都是值得观众们注意,甚至是反思的故事。北京师范大学传播系主任于丹曾经评价节目“解读的空间大于事实的发布”。因此,观众实际上并不是坐在电视机前等着看别人的热闹,更多的是通过大干世界的奇闻逸事来审视自己的生存空间,通过目睹他人的亲身经历来了解大多数人们的生活态度。而这一点,正是社会记录本身所认定的自
21、我价值所在。事实上,央视社会记录栏目收视率(时间:年月一年月单位:每百人)从新闻频道开播年来季度考核综合指标数据来看,新闻频道个左右节目中,社会记录几乎每次都在前十名之内。新闻频道关于社会记录的受众调查网页上,在参与调查的张选票中, 对该栏目持非常肯定和比较肯定的占到了。或许正是这样高的满意度调查,才使得社会记录从最初:播出能够一跃进入:这个晚间收视黄金档。:,无论从收视率还是广告价值上,这都是一个很冷门的时段。于是,这对于年只处在试播期的社会记录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于是,在残酷的节目竞争机制中,社会记录从一开始就确立了自己别具一格的传播特色:必须尽可能地贴近平民百姓的审美趋向,抒发百
22、姓情怀,才能给受众以清新脱俗之感。见央视国际网站:;石扉客,一个非典型央视节 目的消亡, 南都周刊生活,年月日,总期;魏南江编著,优秀电视节目解析 ,中国 传媒大学出版社,年月第版,。第一节当代审美文化语境下的“平民视角”定位上世纪年代,审美文化作为一个特指的研究领域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当电视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不仅是一项现实的艺术活动,更是融入了审美文化的因素。这种审美性以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在世俗的层面上表现出来,而电视文化恰恰是审美表现的最好载体。于是,电视新闻节目不再把“话语权束之高阁,而是向多元化全面发展。恰恰由于大众文化的参与,使得大众的游戏化自觉或不自觉地消解了权威的电视新
23、闻单向传播方式。在后现代消解中心,解构权威的大环境下,“日常化”成为审美传播的潮流。这使得生活与艺术之间在某个坐标上找到了平衡点,电视不仅仅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重要作用而存在,它还肩负着交流、教育、娱乐、反思等功能。社会记录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新闻评论性栏目,它消解和颠覆了人们对于传统中新闻播报的认识,成功地完成了新闻传播由“宣传”到“传播的华丽转身。其实,对于新闻传播来说,它原本肩负着太多的角色,我们常常赋予它庄严的使命。然而当它洗尽铅华卸下所有负担,亲切地走到观众身边,以新闻背后的故事和讲述的故事性展现出平民百姓的生存状态和心灵状态时,我们又不难发现,新闻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或许“
24、正襟危坐”原本就不应该是新闻的真实表现状态,“束之高阁”原本就不应该是新闻的真实表象,社会记录让电视话语真正走向老百姓,走进个体化的生活,而观众正是喜欢生活本来的样子。一、从“宏观叙事到“微观叙事纵观中国新闻传播史,电视新闻的改革,实际是对新闻传播理念的改革。年月,中央电视 台开播的新闻联播揭开了“时政新闻的序幕。年月日,新闻联播改版,将原来截然分为四大块的国内新闻片、国 际新闻片、国际新闻口播稿、国际新闻录像、国内口播新闻稿按内容混合编排,缩短单条长度、增加播出条数、加之节目版头、背景、提要方式的变化及取消新闻片的配乐,完全抛弃了电影纪录片的模式。从那时开始,新闻联播采用联播体的叙事方式,报
25、道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活动、具有社会影响的经济社会文体事件以及国际社会重大新闻事件。从此,全中国数以亿计的电视观众养成了每晚七点整准时收看该节目的习惯,新闻联播成为了到现在为止最具权李岩、黄匡宇、张联编著,广播电视新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年月第版,一。威性的时事新闻节目。当受众振臂高呼“信息时代就要到来的时候,表明观众已经不能满足简单的信息收集,人们更想知道更多新闻背后的故事。年月日,东方时空的开播不仅改变了中国人早上起来不看电视的收视习惯,而且敲响了电视叙事意识觉醒的警钟。随之崛起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这一类深度新闻评论节目,使得电视新闻在权威性、主流性、综合性的基础上,又加入了评论性、监督性
26、和评判性,从而打破了新闻传播单一的传播模式,使新闻节目中赋予了人文品质和精神内涵。这一浪潮对中国电视新闻带来的改变,不仅仅是传播模式的改变,重要的是,叙事视角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叙事视角()就是指叙述者观察和叙述故事的角度,“事件无论何时被描述,总是要从一定的视觉范围内描述出来。要挑选一个观察点,即看事情的一定方式、一定角度,无论所涉及的是历史真实,还是虚构事件。真正将新闻的叙事视角从宏观拉回到微观的是“民生新闻浪潮的涌现。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的热播,使得各个地方台都蠢蠢欲动,电视新闻工作者开始关注百姓的生活。这类节目十分注重趣味性和服务性,在告知老百姓世界在变化的同时,也让他们知道
27、其实身边每时每刻也都在变化着。而“如何告知”这种方式的改变,就成了民生新闻成功的关键。与此同时,节目主持人也一改往日的“播音腔,和正统的主持方式,而显示出独特的个人魅力。毫不夸张地说,在“民生新闻”浪潮席卷过后仍然留下来的节目,都是懂得在电视上应该如何说话的节目组,因为他们寻找到了电视的叙事方式。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小人物,小故事,小趣味,小感觉,小悲剧,然而,他 们却是最逼真地切近当代人的身体与心灵的痛楚。”圆他们关注平民,坚持新闻叙事的平民化。社会记录就是这样一个栏目。节目中不再带有以整体性自居的集体权威,更多关注的是对平凡人经历的讲述。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年月,中国国家大剧院建成,各方媒体
28、都竞相报道这一事件,结果央视新闻频道其他节目大多通过对其建筑结构的细致剖析表现出了国家大剧院的宏伟、艺术,而社会记录则把视角转向了那些创造奇迹的人。揭秘国家大剧院分两期节曾庆香,新闻叙事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年月第版,;陈晓明,小叙事与剩余的文学性对当下文学叙事特征的理解,文艺争鸣,年第期。目播出,这两期节目对诸多参与大剧院建设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采访,全面讲述了这座充满神秘的剧院诞生背后的故事。通过节目,我们认识了很多了不起的“人物,他们其中既包括具有显赫地位的国际级设计师,也包括每天带着保险绳进行高空作业的普通工人。与高高在上的宏观叙事的叙事视角相反,社会记录所采用的微观叙事是用一种平等
29、话语的姿态来给“空洞的历史”注入新的活力。观众通过在悠悠历史长卷中活跃的个体,来体会他们不同的人生命运,从而感受到的是一段与时代紧密交织在一起的感性的丰富的历史。这样的新闻传播,更容易在节目与受众之间形成更近的距离,从而使受众轻而易举产生一种亲切感。主持人阿丘的讲述就做到了这一点,他讲故事时直接称呼当事人为“李大爷、“小毛等等,让人觉得他就在讲你身边某位很熟悉的邻居的故事。而在节目进行中,阿丘还会时不时地征求下观众的意见,比如明天的电视一期中,阿丘开场就说“我们做主持人的,经常要说的一句话是,观众朋友们,你们好!如果有一天,我把观众这个词改一下,改成一用户朋友们,你们好!您觉得怎么样?这实际上
30、是和观众在交流,使观众觉得仿佛不是在看节目,观众和电视屏幕之间不再是硬生生地相隔,而是和主持人在聊天。这样观众对阿丘的叙事就可以自然而然产生认同感,传播效果自然得到明显的增强。这种传播效果,正是传播学中所提到的“自己人效应。所谓舻自己人效应”,是指受传者在信息接收活动中感到传播者在许多方面与自己有相似或相同之处,并在心理上将其定位为“自己人”,因而提高了传播者的影响力。回法国后现代主义理论家让弗郎索瓦利奥塔大力提倡“小叙事或“微观叙事”,他认为:以小叙事继续为人类生活编织出意义,并促进小叙事的繁荣,正是后现代主义的任务之一。叙事研究由此在研究方法层面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崇和运用,它体现出对人们生
31、活故事的重视和人类内心体验的关注。圆在利奥塔看来,“小故事”其实并不“小。小故事中所折射出的大道理有着“知微见著”的作用。同样道理,平民视角也只是相对官方视角而言的,官方视角是从上而下的,代表着自上而下的权力。老百姓和底层人民的一种关注与透视。而平民视角则是自下而上的,是对普通由此可见,宏观叙事也好,微观叙事邵培仁,传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年月第版,:张济洲,走入教师日常生活中的叙事研究 ,科研方法,年第期;潘知常、孔德明主编,讲“好故事”与“讲好”故事从电视叙事看电视节目的策划,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年月第版,。也罢,实际上只是一种拍摄和报道的视角而已。即使是“小故事,它所展现出的新闻也可以通
32、过深度剖析而延伸出一个大的主题。二、从“事件向心一到“观众向心刀在传播学最初的研究中,传播者和媒介被置于研究的中心位置,而受众则处于一个极其被动的角色。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魔弹效果论”则把这种单方向的线性传播模式发挥到了极致。“魔弹效果论”观点认为,受众就像射击场里一个固定不动的靶子或者医生面前一位昏迷的病人,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只要枪口对准靶子,针头扎准人体部位,子弹和注射液就会迅速地产生出神奇的效果。因此,也有人将“魔弹效果论”称为“皮下注射论。先前这样的理论主张受众的审美诉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传播的讯息内容。然而,随着传播学日益发展和其他西方理论日渐人心,电视节目逐渐将着眼于让读
33、者知道什么转向着眼于读者想知道什么,观众在传播的过程中地位得到复兴,节目也满足传播学中的“使用满足”理论,满足观众的审美诉求。从“魔弹效果论到如今普遍将观众的多重需要置于最重要的位置,这期间不过短短的二三十年时间。在美国,“观众向心”的理念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近年来被人们广泛熟知的美剧更是秉承了“观众是上帝”的原则,将观众的收视率作为了节目的制作核心。无论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制作播出的(犯罪现场调查 )、全国广播公司()的英雄、还是美国广播公司()的迷失、福克斯广播公司()的越狱,都创下了惊人的收视狂潮,有的电视剧甚至播出了近十个季都还是经久不衰。而达到这种效果的,则取决于美国电视剧的
34、制作模式。一般情况下,美剧都是边播边编的,也就是说或许这一集播出的时候下一集还没有开始制作,一旦专业的收视率调查公司显示的收视数据下降,无论剧情进行到哪里,编剧都会想办法使剧情尽快结束,只有收视率稳定的电视剧才会继续进行编演。正是这种残酷的制作模式才使得美剧的可看性得到大大的提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观众掌握着电视的生杀大权。随着中国电视业的不断发展以及观众对于信息渴求度的日益增长,电视新闻也不仅仅停留在信息播报的水平阶段。特别是年月日央视新闻频道的正式开播,新闻调查、焦点访谈、 新闻周刊等一系列深度新闻评论型邵培仁,传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年月第一版,。节目和新闻杂志性节目打破了传统的“联
35、播方式,在内容上也更加关心普通百姓生活的喜怒哀乐,将真人真事“原汁原味地展现给观众,并且还有对新闻事件适当的深层次评论,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观众对电视新闻节目的满足。然而,面对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之类大牌新闻节目的重大压力,社会纪录却打出了“故事牌。人生活在世界上,从小到大没有任何一个人是离得开故事的,从自己到别人,从身边亲历到别人讲述,可以说,只要有交流就有故事发生。因此,社会纪录凭借着对观众心理的掌控和以观众为核心的独特角度,带着“非主流电视新闻”的风格,不仅在央视新闻频道成功立足,还拥有了一批忠实的收视群体,使得该节目随着央视新闻频道的一次次改版,逐步从晚间:跃入:的黄金 时段,真正成为央视
36、新闻频道“四两拨千斤”的王牌栏目。社会记录是一个讲故事的栏目,一个描述这个世界上正在发生的真实故事的栏目。很明确,“讲故事”便是该栏目的定位。如此清晰的节目定位决定了社会纪录的选题范围和基本原则:每晚呈现给观众的,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无论是经济热点还是恢复高考三十周年纪念,无论是引人注目的社会事件还是不为人知的凡人小事,都要故事性和新闻性兼具。如果说选题原则之一的新闻性是为了记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真实”是任何一个新闻类节目的生命,那么社会记录所秉存的独特的“故事性”就是从观众的角度出发,来对新闻素材进行挖掘和剖析。这种新闻讲述形式之所以独特,是因为它是从观众的角度去思考
37、问题的。对于观众来说,听到的是主持人阿丘的讲述,可又会感觉到他似乎只是用极其巧妙的方法将新闻事件串联了起来,在看影像的同时又似乎带着期待的心情等待阿丘再说些什么。这种体验,恐怕就是类似于罗兰巴特所描述的“读者文本”的类型吧!这样一来,一期节目的播出,就不仅仅是传播者的事情,而转化成了受众和传播者一起来完成节目的播出。观众的主体地位得到复兴,不仅仅是节目中主持人播报形式的转变,更是传播者思维的转变。从对事件为核心的推广,到对观众为核心的传播,是在着眼于从“让观众知道什么”到“观众想知道什么”的变化,观众不仅仅具有求知欲,作为人,还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而传播者向受众传播的不再是新闻,而是“信息”。
38、对信息的渴求是人类永恒的追逐,特别是现代信息社会,信息的获得掌握更显得尤为重要。也正是央视国际网站:。这种以平民化的姿态来发现真实生活,记录人间百态,才使得社会记录能够独树一帜,形成了新的新闻报道方式,呈现出别样的审美韵味,从而在央视晚间时段占据一席地位。第二节叙事模式下的语言表达在讲述一个故事的过程中,叙事既包括“事,也包括“叙。在上一节,我们已经对社会记录在“事的选择上进行了分析,而这一节,我们主要对社会记录“叙”的特点进行研究,从而揭示出社会记录讲述事件的独特方法。新闻事件如何“叙”?由谁来叙?“叙”的效果如何?等等这些问题都和栏目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有着必然的联系。曾经有西方的传播者经过
39、研究,提出了“经典叙事和“现代叙事之间的区别。举个例子说,“老的房客搬走了,新的房客搬进来了”,这是经典叙事,描述的是事实;“老的房客搬走了,是因为新的房客挤走了他,这是现代叙事,描述的是故事。回社会记录就是用现代叙事的叙述方式来讲述新闻,主持人阿丘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帅哥”,甚至在主持节目时的普通话都不是很标准。但他却以一种平等话语的姿态,给观众带来亲切感。在他的讲述中,多次能够听到称呼当事人“老王、“小张”等。这使得传播形态极其自然,观众就像是看一位见多识广的的邻居讲述新鲜事,节目被还原到生活本身,观众在收看时不会有隔离感,观众对传播内容形成审美认同,从而获得审美愉悦感。一、搿说书场的复兴
40、随着央视新闻频道推出的几档新闻栏目逐渐走红,新闻节目逐渐改变了播音员传统地用“播音腔”主持节目的单调模式,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节目主持人走进人们的视野。无论是王志的犀利还是白岩松的深刻,抑或是阿丘的幽默,都在观众心目中成为了极具风格的明星主持人。毫不夸张地说,电视节目并不缺主持人,缺的是拥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主持人。阿丘就是这样的主持人。或许在节目试播时,人们并不适应这个长相平平,普通话不标准,说话时表情夸张,动作手舞足蹈的主持人,但阿丘在节目中的一举手一投足,甚至有时候摇晃着脑袋所表现出拿腔拿调的神秘感,渐渐吸引了看惯了正襟危坐、中规中矩“帅气主持人的广大观众。潘知常、孔德明主编,讲“好故事”与“讲好”故事从电视叙事看电视节目的策划,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年月第版,。评书,是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