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课件+习题)(打包14套)岳麓版必修2.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课件习题打包14套岳麓版必修2.zip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课件习题打包14套岳麓版必修2.zip
2016061104136.ppt
2016061104137.ppt
2016061104138.ppt
2016061104139.ppt
2016061104140.ppt
2016061104141.ppt
2016061104142.ppt
201606110448.doc
201606110449.doc
201606110450.doc
201606110451.doc
201606110452.doc
201606110453.doc
201606110454.doc
  • 全部
    • 2016061104136.ppt--点击预览
    • 2016061104137.ppt--点击预览
    • 2016061104138.ppt--点击预览
    • 2016061104139.ppt--点击预览
    • 2016061104140.ppt--点击预览
    • 2016061104141.ppt--点击预览
    • 2016061104142.ppt--点击预览
    • 201606110448.doc--点击预览
    • 201606110449.doc--点击预览
    • 201606110450.doc--点击预览
    • 201606110451.doc--点击预览
    • 201606110452.doc--点击预览
    • 201606110453.doc--点击预览
    • 201606110454.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第一 单 元 中国古代的 农 耕 经济第 1课 精耕 细 作 农业 生 产 模式的形成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四农业 的起源1.来源原始 农业经历 了从 采集 经济 向种植 经济 的 发 展。2.产生大 约 一万年前 ,农 耕 经济 在 黄河流域 和 长 江流域出 现 。3.地域差别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 水稻 的国家之一。北方以 粟麦 生 产为 主 ,南方以水田稻作生 产为 代表 ,并在各自的 扩 展、 传 播中相互交融。4.结构特点以 种植 业 为 主、 家畜 饲 养 业 为辅 是中国古代 农业经济 的重要特点。猪、 马、牛、羊、 鸡 、狗等 “六畜 ”常与 “五谷 ”相提并 论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四图说历 史 右 图 反映的是中国民 间 的剪 纸艺术 ,名 为 “五谷丰登 ,六畜 兴 旺 ”。五谷和六畜一起出 现说 明中国古代 农业 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特点。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四从耒耜到曲 辕 犁1.耕作工具的不断改进(1)工具材 质 的 变 迁① 原始的 农 具主要是石斧、木耒、骨耜等。 进 入文明 时 代 ,耒、耜 仍是重要工具。② 春秋 战 国 时 期 ,铁农 具逐 渐 代替了石制、骨制 农 具。(2)耕犁的 发 展 :春秋 时 期 ,牛耕开始出 现 。唐代 ,长 江下游地区出 现 了 曲 辕 犁 ,这标 志着中国 传统 步犁的基本定型。自主思考 据 记载 ,孔子的弟子司 马 耕字子牛 ,冉耕字伯牛 ,这 反映了什么 历 史 现象 ?提示 :牛耕开始出现 ,耕牛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四2.灌溉工具的发明与改进古代的灌 溉 工具主要有 翻 车 、筒 车 等。教材 图 解 观 察教材第 3页 “汉 代耕作石画像 ”和 “曲 辕 犁 详图 ”两幅 图 片 ,从中能得到哪些信息 ?提示 :“汉代耕作石画像 ”反映了汉代采用二牛抬杠式犁耕法 ,直辕使用起来比较费力 ;“曲辕犁详图 ”反映了唐代犁改进为曲辕 ,更加轻便灵活 ,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四水利 设 施的逐 渐 完善1.著名水利工程(1)大禹治水 的 传说 反映了上古先民 兴 修水利的 艰难历 程。(2)春秋、秦 汉时 期 兴 修了著名的芍陂、 都江堰 、 郑 国渠、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3)从 汉 代起 ,政府 经 常 组织 大 规 模的治河工程。(4)西域地区 兴 建的 坎儿井 ,是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灌 溉 工程。2.水利经验的积累中国古代 农 学著作中包含了大量的关于水利建 设 的内容。知识点四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从千耦其耘到个体 农 耕1.商周时期多采用 大 规 模 简单协 作 方式 进 行 农业 生 产 ,称做 “千耦其耘 ”。2.春秋以后 :自耕农经济发展起来(1)经营 方式 :以家庭 为单 位 经营农业 ,同 时 以 家庭手工 业 作 为补 充 ,形成 “男耕女 织 ”的特点。(2)作用影响① 积 极方面 :在一般情况下 ,可以使 农 民勉 强 自 给 自足 。自耕 农 生活比 较稳 定 ,也有 较 高的生 产积 极性。② 消极方面 :很 难扩 大再生 产 ,阻碍了 社会分工 和交 换经济 的 发 展。(3)自耕 农 的地位 :自耕 农 是国家 赋 税徭役 的主要承担者。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中国古代 农业 的 发 展史料导入从整体上讲 ,中国的农耕经济经过五千余年的磨炼 ,得到了充分的发育 ,农业生产技术足以夸示世界。但是从生产力纵向的发展来考察 ,中国农业的黄金时代是战国至汉唐之间 ,铁器农具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精耕细作的田间管理 ,奠定了中国农耕技术的基本格局。——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互 动 探究 (1)结 合史 实 ,论证 “从生 产 力 纵 向的 发 展来考察 ,中国 农业 的黄金 时代是 战 国至 汉 唐之 间 ”。(2)结 合史料 ,探究古代中国 农业经济 的特点。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提示 (1)春秋战国时期 ,铁农具和牛耕普遍使用 ,尤其汉朝以后 ,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修建了都江堰等大型灌溉工程 ;发明了翻车等灌溉工具等 ,这些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从而造就了中国农业的黄金时代。(2)依靠牛耕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提高生产技术 ,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名师精讲“精耕细作 ”在古代中国农业发展中的表现(1)耕作方式的 发 展 :铁农 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 细 作技 术发 展的基 础。(2)耕作技 术 的 进 步 :耕作方法、田 间 管理系 统 完整 ;提高 单 位面 积产 量 ,提高土地利用率 ,是精耕 细 作技 术 体系的 总 目 标 。(3)改善 农业环 境 :重 视农 田灌 溉 ,改善土壤 环 境 ,使 农业 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的好坏。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典例分析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 ·任地》载 :“上田弃亩 (垄 ),下田弃甽 (沟 )。五耕五耨 ,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 ,阴土必得。大草不生 ,又无螟蜮 (虫类 )。今兹美禾 ,来兹美麦。 ”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 )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B.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C.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 D.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解析 :材料中没有体现铁犁牛耕的信息 ,故 A项错误 ;材料中 “上田弃亩 (垄 ),下田弃甽 (沟 )”“其深殖之度 ,阴土必得。大草不生 ,又无螟蜮 (虫类 )”等信息说明农业种植注重精耕细作 ,故 B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涉及水利灌溉的信息 ,故 C项错误 ;私有制在材料中无从反映 ,故 D项错误。答案 :B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中国古代小 农经济 的特点史料导入(王景 )迁庐江太守。先是 ,百姓不知牛耕 ,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 ,修起芜废 ,教用犁耕 ,由是垦辟倍多 ,境内丰给 ……是岁 ,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 ,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 (汉代的一种税收 ),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后汉书》互 动 探究 (1)根据史料 ,概括中国古代自耕 农经济 的特征。(2)结 合史料 ,探究影响小 农经济发 展的因素。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提示 (1)特征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铁犁牛耕 ;精耕细作 ;受制于自然环境 ,具有脆弱性。(2)有利因素 :政府重视 ,官员的动员、引导。不利因素 :自身具有脆弱性 ,受自然条件制约。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名师精讲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1)生 产规 模小 ,以家庭 为单 位 ,精耕 细 作。(2)分工 简单 ,男耕女 织 。(3)自 给 自足 ,农业 和家庭手工 业 相 结 合 ,较 少商 贸 交流。(4)生 产 力水平 较 低。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典例分析民谣 :“筛麦子 ,磨面面 ,外婆来了吃啥饭 ?吃燃面 ,打鸡蛋。杀公鸡 ,叫鸣哩。杀母鸡 ,下蛋哩。 ”这本质上反映了 (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B.农业 在社会 经济 中占有重要的地位C.以家庭 为单 位的小 农经济 的特征D.商品 经济 极端落后解析 :“筛麦子 ,磨面面 ”反映了自给自足的经济特点。 “杀公鸡 ,叫鸣哩。杀母鸡 ,下蛋哩 ”说明 A项不正确 ;B、 D两项与材料无关 ,排除 ;民谣反映的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自身生活需要的生产方式 ,故选 C项。答案 :C2 3 4 511.史 书记载 :“至于神 农 ,人民众多 ,禽 兽 不足。于是神 农 因天之 时 ,分地之利 ,制耒耜 ,教民 农 作。 ”上述材料反映的史 实 是 ( )A.采集经济的出现 B.畜牧经济的出现C.渔猎经济 的出 现 D.种植 经济 的出 现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 “神农 …… 制耒耜 ,教民农作 ”,分析可知 D项符合题意。答案 :D2 3 4 512.“今是土之生五谷也 ,人善治之 则亩 数盆 ,一 岁 而再 获 之。 ”(《荀子 ·富国》 )根据材料 ,可以得出当 时农业 生 产 具有的特点是 ( )A.小农经济 B.精耕细作 C.铁 犁牛耕 D.自 给 自足解析 :题干材料中提到农业生产中 “人善治之 ”,则每亩收成增加、一年两次收获 ,故强调依靠人力的投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精耕细作是在限定的田地里增加人力投入 ,对庄稼作物进行精心耕植 ,以提高作物的产量 ,故 B项正确。答案 :B2 3 4 513.“三十 亩 地一 头 牛 ,老婆孩子 热 炕 头 。 ”这 句 谚语 反映的是 ( )A.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B.耕 织结 合的商品 经济C.铁 犁牛耕 为 主的耕作方式 D.自 给 自足的市 场经济解析 :“老婆孩子 ”代表以家庭为单位 ,“三十亩地一头牛 ”代表小农经济 ,故 A项正确。答案 :A2 3 4 514.《 汉书 ·食 货 志》在 谈 到古代的 农业 生 产时说 “种谷必 杂 五种 ,以 备 灾害 ”;“还庐树 桑 ,菜如有畦 ,瓜瓠果疏殖于疆易 ,鸡 豚狗彘毋失其 时 ”。它所体 现 的基本 经济 特征是 ( )A.精耕细作B.农林业、牧业相互补充C.农业 生 产结 构完 备D.自 给 自足解析 :题干材料主要强调种植好蔬菜、瓜果 ,饲养好家禽以满足自己生存 ,故 D项正确 ;精耕细作是指农业生产技术 ,材料没有体现 ,故 A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农林业、牧业相互补充 ,故 B项错误 ;农业生产结构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 ,而材料反映的只是农业生产结构的一部分 ,故 C项错误。答案 :D2 3 4 515.图 文探究 :四时田园杂兴(宋 )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1)结 合 图 文 ,探究我国古代 农业 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2)结 合所学知 识 ,简 要 评 价 这 一耕作方式。2 3 4 51参考答案 :(1)主要特点 :男耕女织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2)男耕女 织 的耕作方式可以使 农 民勉 强 自 给 自足 ,农 民有 较 高的生 产积 极性。但它妨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 经济 的 发 展 ,到近代以后成 为 阻碍生 产发 展的因素之一。第 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废 井田 ,开阡陌1.井田制的形成商周 时期。2.井田制的特点井田的土地名 义 上 为 国家公有 ,由 周王 将土地分封 给 各 级贵 族。井田制中 “公田 ”实际 上 为 贵 族 占有 ,“私田 ”是村社成 员 的份田 ,只有使用 权 ,没有所有 权 。教材解 读 阅读 教材第 7页 文本框材料 ,从中我 们 可以看出井田制的哪些信息 ?提示 :井田制下有 “公田 ”和 “私田 ”之分 ;“公田 ”为贵族占有 ,“私田 ”是劳动者的份田 ;“公田 ”由得到份田的村社成员集体耕种。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3.土地私有制的形成(1)开始 :春秋 时 期 ,大量 “公田 ”被抛荒 ,部分 “私田 ”逐 渐 成 为 使用者的私有土地。(2)加速 :各 诸 侯国的 税制改革 ,在客 观 上承 认 了土地的私有 权 。(3)确立 :战 国 时 期的 商鞅 变 法 ,从法律上 废 除井田制 ,对 土地私有制 给 予全面肯定。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1.土地私有制的三种形式(1)君主私有 土地 :由 宫 廷有关部 门 掌管 ,其收入主要用于君主的私人开支。(2)地主私有土地 :地主的土地有多种来源 ,土地兼并 是地主 扩 大地 产 的主要途径。(3)自耕 农 私有 土地 :自耕 农 个人支配使用的小 块 土地。自耕 农 与地主的区 别在于他所有的土地 规 模只限于一家人自己耕种。误区警示封建土地所有制 ≠地主土地私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包括地主土地私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主要形式。其中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 ,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2.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1)封建政府抑制土地兼并① 原因 :地主和自耕 农 都是国家 赋 税的直接提供者 ,土地兼并 严 重影响了国家的 赋 税收入 ,引起社会 动荡 。② 代表性措施 :北魏政府 颁 布 均田令 ,分配土地。 这 些土地的主要部分只准使用 ,不准 买卖 。自主思考 均田制能否起到抑制兼并的作用 ?能否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 问题 ?提示 :均田制下土地只准使用 ,不准买卖 ,因此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但是推行均田制的前提是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兼并的继续 ,政府掌握的土地越来越少 ,均田制也无法实行 ,土地私有制继续发展。所以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2)土地兼并 问题 的 发 展 :宋初 “田制不立 ”“不抑兼并 ”,使两极分化更 为 激烈 ;到明清 时 期 ,通 过 土地 买卖 广占田土的 现 象日益普遍。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租佃关系日 趋 普遍化1.概念地主把部分或全部土地出租 给别 人耕种 ,收取地租作 为 收益 ,称 为 租佃土地 经营 方式。地主与佃 农 之 间 形成 租佃关系 。2.产生早在 战 国 时 期 ,租佃方式就已 经 出 现 。3.发展(1)自宋代始 ,租佃 经营 成 为仅 次于自耕 农 形式的重要 经营 方式。土地出租 时 ,多采取 订 立契 约 的方式 ,作 为 解决 纠纷 的依据。(2)明清 时 期 ,租佃关系 进 一步 发 展。由于有大量 剩余 人口 ,出租土地 变 得更有利可 图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4.影响契 约纳 租方式的确立 ,使 农 民 对 地主的 人身依附 关系相 对 减弱。在 长 期的 发展 过 程中 ,租佃 农 民不断采取抗租、减租斗争 ,争取 长 期甚至永久租佃土地的 权利 ,生 产积 极性 得到提高 ,这 有利于 农业 的 稳 步 发 展。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 变史料导入至秦则不然 ,用商鞅之法 ,改帝王之制 ,除井田 ,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 ,贫者无立锥之地。 ……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 ,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 ·食货志》互 动 探究 结 合史料 ,探究土地制度 发 生的 变 化并 简 要分析其社会影响。提示 变化 :从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到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社会影响 :促进生产力和封建经济发展 ;有利于确立封建制度 ;土地兼并激化阶级矛盾。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名师精讲封建社会土地兼并的社会影响(1)引起社会 动荡 不安。土地兼并 导 致 阶级 矛盾激化 ,引 发农 民起 义 ,危及王朝的 统 治。(2)严 重影响了国家的 赋 税收入和徭役征 发 。土地兼并 导 致自耕 农 大量破 产 ,这 减少了政府的 赋 税和徭役的来源。(3)土地兼并的膨 胀导 致地方豪 强 势 力壮大 ,影响到中央集 权 的加 强 。(4)导 致租佃关系的出 现 并日 趋 普遍化。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典例分析南宋辛弃疾在《最高楼》一 词 中曾哀 叹 :“千年田 换 八百主 ,一人口插几 张 匙 ?便休休 ,更 说 甚 ,是和非 !”这 一哀 叹实质 上反映了中国古代 ( )A.土地 买卖 相当 频 繁B.地主土地私有制的 变 迁C.自然 经济渐趋 瓦解D.土地所有 权 的非 连续 性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封建社会土地易主频繁 ,这说明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从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土地所有权的非连续性 ,故选 D项。答案 :D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中国古代土地 经营 方式的 变 化史料导入北宋苏洵说 :“耕者之田资于富民 …… 而田之所入 ,己得其半 ,耕者得其半。 ”到了明清时期 ,多实行定额地租 ,佃农所交地租 ,多的占到收获物的 80%。互 动 探究 (1)概括史料反映的土地 经营 方式。(2)结 合所学知 识 ,探究明清 时 期 这 种 经营 方式大 规 模 发 展的主要原因。提示 (1)方式 :租佃经营。(2)原因 :土地兼并严重 ;商品经济发展。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名师精讲封建租佃关系产生的原因(1)土地兼并造成了大量的大土地所有者和无地少地的 农 民 ,提供了租佃的基本条件。(2)农 民的反抗斗争使 农 民 对 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有利于租佃关系的 产 生。(3)商品 经济 的 发 展 ,土地 买卖 的加 剧 ,进 一步 导 致人口的流 动 。(4)生 产 力的 发 展是根本原因。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典例分析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在《吴中纪事》中指出 :“富民有田而贫者多佃之 ,秋收之后 ,所得各居其半。 ”这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中的主要经营方式是 ( )A.千耦其耘式 经营 B.田庄式 经营C.自耕 农 式 经营 D.租佃式 经营解析 :题干中 “富民有田而贫者多佃之 ,税收之后 ,所得各居其半 ”指的是贫农租佃富者之田 ,收入各得一半 ,这反映的是租佃式经营 ,故 D项正确。答案 :D2 3 4 511.与成 语 “井井有条 ”“井然有序 ”等相关的土地制度是 ( )A.井田制 B.分封制C.宗法制 D.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析 :井田制是土地国有制度 ,它形似井字 ,条理有序 ,与材料符合 ,故选 A项。答案 :A2 3 4 512.中国封建社会出 现 “有力者无田可耕 ,有田者无力可耕 ”现 象的根本原因是 ( )A.贵 族、官僚及豪 强 霸占良田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D.地 权 和 劳动 者的分离答案 :B2 3 4 513.据史料 记载 ,北魏初年 “州郡之民 ,或因年 俭 流移 ,弃 卖 田宅 ,漂居异 乡 ,事涉数世 ”,后来却 纷纷 “返旧墟 ”。出 现这 种 变 化的主要原因是当 时统 治者 实 行了 ( )A.编户制 B.均田制 C.租庸调制 D.征役制解析 :均田制的实行能给无地的农民以土地 ,故吸引了大量的流民纷纷 “返旧墟 ”。故选 B项。答案 :B2 3 4 514.汉 唐制定土地法 规 ,限制私有大土地的 发 展 ,宋代一改此法 ,“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 ( )A.中央集 权 弱化 B.流民 问题严 重C.土地兼并 缓 和 D.自耕小 农 衰退答案 :D2 3 4 515.图 文探究 :围剿公田这幅漫画描述的是中国古代井田制瓦解的过程。井田制把耕地划分为一定面积的方田 ,周围有疆界 ,中间有水沟 ,阡陌纵横 ,像一个井字。春秋时期 ,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 ,战国时期 ,代之而起的是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1)结 合 图 文信息 ,分析 导 致 “围 剿公田 ”现 象出 现 的主要因素。(2)取而代之的土地私有制主要有哪几种形式 ?2 3 4 51参考答案 :(1)春秋时期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春秋时期各国进行税制改革 ,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 ,井田制逐步瓦解。(2)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 农 私有土地。第 3课 区域 经济 和重心的南移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四大 经济 区的形成1.四大经济区的划分司 马 迁根据 汉 代 经济 分布的特点 ,将全国划分 为 四大 经济 区 :山 东 、山西、 江南 和 龙门 碣石以北。误区警示四大经济区中的山东和山西不等于今天的山东省和山西省 :司马迁划分的山东和山西是以河南崤山为界 ,崤山以东为山东 ,崤山以西为山西 ,是传统的农业区 ,与现在的山东省、山西省不是一个概念。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2.各经济区的基本特征(1)山 东 、山西 :属于黄河流域 ,是 传统 的 农业 区。 长 期居于全国 经济 重心 的地位。(2)江南 :两 汉时 江南大部分地区人口稀少 ,生 产 技 术 落后 ,与山 东 、山西相比 ,经济实 力差距 较 大。(3)龙门 碣石以北 :气候寒冷 ,土地 贫 瘠 ,是 传统 的 畜牧区 或半 农 半牧区。西 汉时 塞内一度被辟 为农业 区 ,但 经济实 力有限。教材 图 解 观 察教材第 11页 “汉 代四大 经济 区分布 图 ”,从中我 们 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提示 :这幅历史地图反映的是汉代四大经济区分布。由于生产条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全国经济区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3.中国古代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呈 现 出 多 样 性 和 经济实 力 发 展 不平衡 的特点。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1.第一次南迁高潮两晋之 际 ,中原人口 纷纷 南迁 ,黄河流域的 农业 生 态环 境迅速 恶 化。2.第二次南迁高潮唐朝 安史之乱 ,使黄河流域再次遭到 严 重破坏 ,北方人口大量涌入 长 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3.第三次南迁高潮两宋之 际 ,靖康之 变 造成北方 动荡 ,中原人口大 举 南迁。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中国古代 经济 重心南移1.原因(1)中原人口的南迁 ,为 南方地区 补 充了大量 劳动 力 ,也 带 来了 较为 先 进 的 生 产工具 和技 术 。(2)南方 社会 环 境 相 对稳 定。(3)南方本来就 蕴 涵着 发 展 农 耕 经济 的巨大潜力。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2.过程(1)初步开 发 :经过孙 吴、 东 晋、南朝的开 发 ,江南地区初步形成了稻麦兼种、水 陆 互 补 的作物体系 ,南方的 耕地面 积 和 产 量大幅度增加。同 时 ,手工 业 和商 业也 发 展起来 ,出 现 了像 建康 这样 人口上百万的大城市。(2)加速 发 展 :中唐 以后 ,南方无 论 是 农业 、手工 业 ,还 是商 业 、都会 ,都在 继续加速 发 展 ,逐 渐 超 过 了北方。(3)超 过 北方 :北宋 立国主要依靠 东 南的 财 富力量 ,宋朝都城南迁后 ,更致力于南方的 经济 建 设 ,经济 上 南 强 于北 的局面完全确立 ,南方正式成 为 中国古代的 经济重心。自主思考 “苏 湖熟 ,天下足。 ”这 是南宋 时 出 现 的一句 谚语 。 这 句 谚语 反映的实质 是什么 ?提示 :我国的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3.影响(1)经济 重心的南移 带 来了 文化重心 的南移。自南宋起 ,江浙地区已成 为 人才密布区。(2)随着疆域的不断 扩 展 ,区域 经济发 展的多 样 性日益突出 ;经济 重心的南移凸显 了 区域 经济 发 展的不平衡和互 补 的需求 ,成 为 中国古代 农 耕 经济 的一大特点。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中国古代人口迁移史料导入自秦汉至明清 ,中国人口有过五次大规模的迁移 ,即南北朝 “八王之乱 ”引起的 “永嘉南迁 ”;唐代 “安史之乱 ”后汉人大规模南迁 ;北宋 “靖康 ”后北人第三次南迁高潮 ;明初政府屯垦戍边大规模北迁以及清代人口激增而向山地和边陲的大迁移。明隆庆元年 (1567年 )开放海禁 ,随着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 ,移居海外的中国人才日渐增多 ,至明末清初 ,估计约为 10万人 ,到鸦片战争前夕则增至 100万左右。—— 摘编自丘立本《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人口的国际迁移》互 动 探究 根据史料 ,从原因和流向两个方面分析明朝以前和明清 时 期人口迁移的不同之 处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提示 明朝以前 :主要为了逃避战乱 ;主要由北方向南方迁移。明清时期 :受屯垦戍边政策以及人口压力的推动等 ;主要向边陲和山区迁移 ,移居海外的人数日渐增多。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名师精讲对中国古代人口南迁的认识(1)原因 :北方中原地区 战 乱 频 繁 ,南方相 对 安定 ;北方 农业 生 态环 境的 恶 化。(2)意 义 :有利于民族融合 ;促 进 了江南地区的 经济发 展和古代 经济 重心的南移;促使人口分布 趋 于合理 ;也促 进 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南洋 经济 文化的 发 展。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典例分析葛 剑 雄著的《 简 明中国移民史》中 记载 ,靖康之乱后出 现 第三次人口南迁高潮 ,估 计 在 绍兴 和 议签订 前 (即 1141年前 )大 约 有 500万北方移民迁入并定居南方。如此大量的北方 农 民南迁 ,对 南方 经济发 展所起的最主要的作用是 ( )A.使南方避免了北方的 战 乱 ,社会秩序 稳 定B.大量北方 农 民涌入南方 ,使南方出 现 土地 紧张 等 问题C.北方 农 民 进 入南方 ,促 进 了江南地区的开 发 和 经济 重心南移D.北方 农 民南迁 ,加 强 了南北方生 产 技 术 的交流解析 :北方农民南迁 ,为南方补充了劳动力 ,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重心南移。故选 C项。答案 :C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中国古代 经济 重心的南移史料导入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 (单位 :座 )互 动 探究 (1)概述表中所反映的 县 城分布的 变 化。(2)结 合所学知 识 ,阐释 出 现这 一 变 化的 历 史原因。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提示 (1)东汉后期 ,县城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较少 ;唐朝前期 ,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 ,长江流域县城数量增加。(2)北方战乱频繁 ,人口大量南迁 ,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 ;人口南迁加速了南方的开发 ,使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南方县城数量增加。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名师精讲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1)江南地区自然条件 优 越 ,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地广人稀、水 资 源充足等。(2)北方 战 乱 频 繁 ,南方相 对稳 定 ,为 江南 经济发 展 创 造了 稳 定的 环 境。(3)北方人口大批南迁 ,为 南方 补 充了大量 劳动 力 ,并 带 来了先 进 的生 产 技 术和工具。(4)南方 统 治者 为 增 强 实 力 ,重 视发 展 经济 ,鼓励开 垦 荒地、 兴 修水利等。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典例分析(2015课标全国 Ⅰ ,26)宋代 东 南沿海地区出 现 了一些民 间 崇拜 ,如后来被 视为海上保 护 神的 妈 祖、被 视为妇 幼保 护 神的 临 水夫人等 ,这 些崇拜得到朝廷 认 可 ,后世影响不断 扩 大。 这 反映出 ( )A.东 南沿海 经济 社会影响力上升 B.女性地位逐 渐 得到提高C.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 发 D.统 治思想与民众 观 念 趋 向一致解析 :本题考查宋代沿海经济发展的影响。题干材料反映了与沿海经济有关的民间崇拜得到朝廷 (官方 )认可 ,这正说明了东南沿海经济日益受到统治者重视 ,其社会影响力也必然因此而上升 ,故 A项符合题意。 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故排除。由 “民间崇拜 ”可知 ,该现象源自民间 ,故无法判断是否与朝廷的政策相关 ,故 C项错误。统治者与民众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他们的思想与观念存在本质上的差异 ,故 D项错误。答案 :A2 3 4 511.“骏马 秋 风 塞北 ,杏花春雨江南。 ”两 汉时 期 ,塞北 (龙门 碣石以北 )和江南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 经济 区。在当 时 四大 经济 区中 ,长 期居于全国 经济 重心的是 ( )A.山西、江南 B.山东、江南C.龙门 碣石以北、江南 D.山 东 、山西解析 :秦汉时期的四大经济区中 ,地处黄河流域的山东、山西是传统的农业区 ,经济实力较强 ,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答案 :D2 3 4 512.东 晋南朝 时 期 ,江南地区 经济 迅速 发 展 ,乃至有 “江南之 为 国盛矣 ”的 赞叹 。 该时 期促 进 江南 经济发 展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带 去了先 进 的生 产 工具和技 术B.民族融合 进 一步加 强C.统 治者推行 劝课农 桑等政策D.农产 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答案 :A2 3 4 513.隋唐 时 期我国城市的 发 展明 显 具有从西向 东 、由北向南的 趋势 ,东 南地区的城市数量越来越多。 这 反映了 ( )A.经济重心南移速度加快 B.南方手工 业 大大 发 展C.南方交通 发 展超越北方 D.南方成 为经济 重心解析 :隋唐时 ,江南成为粮食的重要产地 ;安史之乱后 ,我国经济重心继续南移 ;南宋时 ,经济重心最终完成了南移。材料即反映了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南移速度加快。故选 A项。答案 :A2 3 4 514.新的 经济 重心的形成必 须 具 备 三个基本特征 :经济 重心、政治重心和 时间长久。按照 这 个 标 准来判断中国古代 经济 重心的南移完成可能是在 ( )A.魏晋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C.北宋 时 期 D.南宋 时 期解析 :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战乱频繁 ,大量北方人口南迁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隋唐时期 ,政治重心在北方地区 ,北宋时期政治重心仍在黄河流域。南宋时政治重心在杭州 (属于长江以南地区 )。据此判断 ,选 D项。答案 :D2 3 4 515.阅读 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汉代山西、山东、龙门碣石以北、江南四大经济区。2 3 4 51材料二 楚越之地 ,地广人稀 ,饭稻羹鱼 ,或火耕而水耨 …… 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 ,无冻饿之人 ,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材料三 国家根本 ,仰给东南。—— 《南宋》请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 结 合所学知 识 ,说 明当 时 居于全国 经济 重心地位的两大 经济 区域所在地。 简 述 这 一重心地位形成的原因。(2)材料二反映了江南 经济 的什么特点 ?造成 这 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 历 史信息 ?这说 明了什么 ?2 3 4 51参考答案 :(1)山东和山西地区。原因 :自然条件优越 ;开发较早 ;人口稠密。(2)特点 :耕作方式落后 ,商品 经济 不 发 达。原因 :生 产 力水平低 ,生 产 工具和技术 落后。(3)信息 :江南地区 经济发 达 ,成 为 国家 财 政的主要来源。 说 明 :经济 重心已 经完全 转 移到南方。第 4课 农 耕 时 代的手工 业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四金属冶 炼术 的 进 步1.青铜从二里 头 文化 时 期到春秋末期 ,是我国的 青 铜时 代 。商周 时 期青 铜铸 造技 艺已相当成熟。2.钢铁(1)冶 炼 技 术 :春秋 时 期 发 明了冶 炼 生 铁 和 钢 的技 术 。(2)燃料 :早在 汉 代就用煤做燃料冶 铁 ;南宋末年 ,我国开始用焦炭冶 铁 ,明朝流行开来。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四衣被天下1.丝织业早在遥 远 的上古 时 代 ,人 们 就已 经 学会了养蚕 缫丝 ;汉 代 丝绸远销 欧洲 ,中国获 得了 “丝 国 ”称号 ;唐代 出 现缂丝 技 术 。自主思考 公元 1世 纪时罗马 博物学家普林尼 说 :“赛 里斯 (注 :中国 )林中 产丝 ,驰名宇内。 …… 贩 运到 罗马 。富豪 贵 族之 妇 女 ,裁成衣服 ,光 辉夺 目。 ”普林尼的表述 说 明了什么 ?提示 :我国古代丝织业生产水平高 ,生产的丝织品质量上乘 ,已成为古罗马贵妇的首选之物 ;汉朝时有很多丝和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运往西方。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四2.棉纺织业宋末元初 以来 ,棉花种植迅速向内地 传 播。元代 黄道婆 推广先 进 的 “捍、 弹 、纺 、 织 之具 ”,并且 发 明了脚踏三 锭纺车 ;明代 后期 ,棉布成 为 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教材解 读 阅读 教材第 17页 摘自王 应 奎《柳南 续 笔》中的一段材料 ,思考 :“其 ”“功殆 过 于蚕桑 ”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棉纺织技术的提高 ;棉布相对丝绸而言 ,价廉物美 ,舒适耐用 ;棉花种植面积的推广。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四从 烧 陶到制瓷1.烧陶新石器 时 代 ,中国 发 明了陶器 ,中国古代先民 创 造了 闻 名于世的陶器工 艺 ,如彩陶、黑陶、白陶等。2.制瓷(1)开始 :东汉 晚期和南北朝 时 期 ,人 们 先后成功地 烧 出 青瓷 和 白瓷 。(2)成熟 :隋唐 时 期 ,陶瓷工 艺 臻于成熟。唐代 ,制瓷 业 成 为 一个独立的生 产 部 门,瓷器成 为 人 们 的日常生活用品。(3)兴 盛 :宋代 ,景德 镇 成 为 “瓷都 ”;元代承前启后 ,进 入 彩瓷 生 产时 期 ;明清 时 期 ,瓷器与 丝绸 一起成 为对 外出口的大宗 产 品。自主思考 瓷器是中 华 民族祖先的 伟 大 发 明 ,直到 15世 纪 在欧洲都被看作是稀世珍宝 ,是 贵 族 们 炫耀的 资 本。想一想 :中国古代瓷器品种不断 创 新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古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与推动 ;对外贸易的发展与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 ;劳动人民的积极创造与聪明智慧。知识点四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官私手工 业 的消 长1.家庭手工业历 史上 长 期存在 ,产 品多供 自己消 费 和交 纳赋 税 ,很少 进 入市 场 。它起到 稳 定小 农经济 的作用 ,但妨碍了市 场发 育。2.官营手工业(1)地位 :从西周到 明代前期 ,官 营 手工 业 一直占据着主 导 地位。(2)特点① 工匠身份 :西周 时 期 ,手工 业 由官府 统 一管理 ,工匠世代 为 官府 劳 作。由于商品 经济 和私 营 手工 业 的 发 展 ,唐宋 时 期 出 现 了雇募工匠。② 技 术 水平 :直到明代前期 为 止 长 期代表着生 产 技 艺 的最高水平。③ 经营 方式 :原料由官府提供 ,不 计 成本 ,不 进 入市 场 ;采取 强 制工匠服役 的手段。知识点四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3.私营手工业(1)地位演 变① 春秋 战 国 时 期 ,私 营 工商 业兴 起 ,工、商开始与士、 农 并称 为 国家的 “四民 ”。② 明代中叶 以后 ,在制瓷、 矿 冶、 纺织 等 诸 多行 业 中 ,超 过 官 营 手工 业 ,占据了主 导 地位。(2)经营 方式的 变 化 :唐宋以来 ,私 营 手工 业 的 产 品大量 进 入市 场 。到明朝中后期 ,大 规 模手工作坊或工 场 日益增多 ,并从中孕育出 雇佣 劳动 关系。自主思考 明清 资 本主 义 萌芽代表了中国社会 进 步的 趋势 ,这 种生 产 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提示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计工受值 ”式的雇佣劳动关系。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中国古代手工 业 的 发 展史料导入东汉晚期 ,成熟青瓷在上虞烧造成功 ,之后绵延千年 ,盛烧不绝 …… 玲珑端巧的造型、精美繁缛的纹饰 ,表现了越窑鼎盛时期的制瓷水平 …… (北宋以后 )器物种类繁多 ,形制各异 ,纹饰题材众多 ,装饰技法丰富 ,是浙江青瓷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唐以后浙江生产的精美瓷器 ,沿着海上丝绸之路 ,远飘世界各地。—— 摘编自浙江博物馆青瓷馆前言互 动 探究 根据史 实 ,探究古代浙江制瓷 业发 展的特征 ,并 结 合所学知 识 指出其影响。提示 特征 :历史悠久 ;工艺技术不断发展 ,产品精美 ;产品种类繁多 ;走向世界。影响 :推动了制瓷技术的发展 ;有利于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名师精讲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农业 与手工 业 的 发 展 紧 密 结 合 ,但手工 业发 展一直受 农业发 展的制 约 。(2)手工 业 部 门 不断增加 ,规 模不断 扩 大 ;手工 业 生 产 技 术 不断 进 步 ,分工越来越 细 。(3)官 营 、私 营 、家庭手工 业 等多种 经营 方式 长 期并存 ,官 营 手工 业长 期占据统 治地位 ,明清 时 期私 营 手工 业 中 产 生了 资 本主 义 萌芽。(4)手工 业 生 产长 期 领 先世界 ,产 品 远销 欧 亚 非 ,广受 欢 迎。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典例分析“从宋代起 ,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 …… 到了元代 ,丝、麻、棉鼎足而三 ,明代以后 ,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 ”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 )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解析 :元代黄道婆对棉纺织工艺进行革新 ,创造了新式纺车 ,推广了棉纺织技术 ,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 ,棉布逐渐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因此正确答案为 B项。政府的大力推广是棉纺织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但不是 “前提条件 ”,故 A项不符合题意。棉纺织业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能构成 “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 ”的前提条件 ,C项错误。棉花在开始成为纺织原料的时候 ,就已经是经济作物 ,故排除 D项。答案 :B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我国古代手工 业 的 经营 形 态史料导入明中叶以后 ,随着商品经济的活跃和市场需求旺盛 ,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嘉靖、万历时期极大地发展起来的民营手工业适应新的形势 ,不断改进经营方式。其中最突出的一点 ,是有些部门的有些业主逐渐使用雇佣劳动 ,从事较大规模的商品化生产 ,从而出现了人们常说的 “资本主义萌芽 ”。官营已经逐渐没落 ,民营手工业则开始居于主导地位。—— 摘编自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互 动 探究 (1)明中叶以后 ,官 营 和私 营 手工 业 的地位 发 生了怎 样 的 变 化 ?(2)根据史料并 结 合所学知 识 ,探究 这 一 变 化出 现 的原因。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提示 (1)明代中叶以后 ,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占据了主导地位。(2)原因 :商品经济发展 ,市场需求旺盛 ;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进步 ;出现了雇佣劳动 ;民营手工业与市场联系密切。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名师精讲对中国古代私营手工业的认识(1)发 展 过 程 :中国古代私 营 手工 业 是在春秋 时 期 兴 起的 ;此后 ,生 产 范 围 、 规模日益 扩 大 ,成 为 手工 业 中日益重要的成分 ;明代中叶以后在制瓷、 纺织 等 诸 多行 业 中占据了主 导 地位。(2)经营 方式的 变 化 :在唐代以前 ,私 营 手工 业 主要以 农 民家庭副 业 和城 镇 家庭小作坊的形式 进 行 ;唐宋以来 ,农 村家庭手工 业 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明朝中后期雇佣众多工人的大 规 模手工作坊或工 场 日益增多。(3)影响 :私 营 手工 业 的 发 展促 进 官 营 手工 业 内部生 产 关系加以 调 整 ,由原来的征役制到雇募制 ;私 营 手工 业 内部也开始孕育了雇佣 劳动 关系 ,从而促 进 了 资本主 义 萌芽的 产 生。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典例分析《史记 ·货殖列传》中记载 :“蜀卓氏之先 ,赵人也 ,用铁冶富。 …… 致之临邛 ,大喜 ,即铁山鼓铸 ,运筹策 ,倾滇蜀之民 ,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 ,拟于人君。 ”该材料能够反映出西汉 ( )A.私人冶 铁 作坊 颇 具 规 模B.民 营 手工 业 超 过 官 营 手工 业C.官 营 冶 铁 作坊非常 发 达D.政府鼓励民 间 手工 业 的 发 展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卓氏利用临邛附近丰富的铁矿资源 ,开采冶炼 ,铸造生产各种铁器 ,远销各地 ,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积累起庞大的财富。故选 A项。答案 :A2 3 4 511.春秋 战 国 时 期 ,我国的木工技 术 得到迅速 发 展 ,锯 子、 钻 子等木工器械都是 这一 时 期 发 明的。 这 些 发 明主要得益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井田制的瓦解C.冶 铁 技 术 的 进 步 D.精耕 细 作技 术 的成熟解析 :“锯子、钻子 ”都是带有金字旁的工具 ,其一部分是由金属制成的 ,而在春秋战国时期 ,最重要的金属就是铁 ,故木工器械的发明主要得益于冶铁技术的进步 ,故选C项。答案 :C2 3 4 512.“小 妇连 宵上 绢 机 ,大耆催税急于 飞 。今年幸甚蚕桑熟 ,留得黄 丝织 夏衣。 ”此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古代的 ( )A.麻纺织业 B.丝织业C.棉 纺织业 D.造 纸业解析 :据 “绢机 ”“蚕桑熟 ”“黄丝 ”等信息分析可知 ,B项符合题意。答案 :B2 3 4 513.《国 语 ·齐语 》中 记载 :“昔圣王之 处 士也 ,使就 闲 燕 ;处 工 ,就官府 ;处 商 ,就市井 ;处农 ,就田野。 ”这则 材料反映的我国古代手工 业 形 态 是 ( )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 业C.民 营 手工 业 D.官 营 和民 营 合并的手工 业解析 :从材料中提取与手工业发展相关的信息是 “就官府 ”,由此判断手工业是受官府控制的 ,A项符合题意。答案 :A2 3 4 514.明朝中期 ,苏 州 东 城 “比屋皆工 织 作 ”,杭州城 东 北 “机杼之声 ,比 户 相 闻 ”。 这 反映了 苏 杭地区 丝织业 ( )A.民营作坊兴盛 B.已采用大机器生产C.官府 经营 D.资 本主 义 生 产 关系萌芽解析 :题干材料 “比屋皆工织作 ”“机杼之声 ,比户相闻 ”反映了苏州、杭州丝织业兴盛 ,但其经营是分散的 ,属于民间手工业的经营特征 ,排除 C项。 B、 D两项在题干中并未反映。答案 :A2 3 4 515.图 文探究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威尼斯一位画家的作品《群神宴》 ,《群神宴》中众神手上拿着的物品便是中国明代的青花瓷 ,画家把瓷器放在突出的位置上 ,体现了欧洲人对中国古代瓷器的珍视。(1)瓷器是中 华 文明的重要 标 志之一 ,你能 归纳 出我国古代制瓷 业 的 发 展脉 络吗 ?(2)从文明史 观 的角度 审视 ,图 文信息可以 说 明什么 问题 ?2 3 4 51参考答案 :(1)东汉晚期和南北朝时期 ,人们先后烧出青瓷和白瓷 ;隋唐时期 ,陶瓷工艺臻于成熟 ,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宋代 ,景德镇成为 “瓷都 ”,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元代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2)中国 灿烂 的文明成果 ,传 播到欧洲 ,成 为 中外友好往来的 历 史 见证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