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读报参考报社的实习报告在读报参考报社的实习报告作者: 来源:于健东的实习报告于健东,读报参考小组组长。报告内容:尊敬的院领导,尊敬的报业集团领导,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我们全班同学以及我们小组感谢报业集团的领导为我们提供的这个宝贵的实习机会,同时感谢读报参考编辑部的编辑老师们对我们的热情招待和巨大的帮助。谢谢!在刚刚结束的大三专业认识实习中,我们组十分幸运,连续三个星期参加了国内著名刊物读报参考的实习活动,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我们在读报参考的短短几周实习,编辑部老师们认真、严谨的从业风格,冷静、执着的思维方式,亲切友善的待人接物,和谐友爱的工
2、作氛围等,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时,编辑部老师们不仅为我们的实习提供了单独的办公室,而且在日常实习过程中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无私的帮助,使我们的实习得到十分圆满顺利地完成。在这里再次由衷地感谢读报参考编辑部的编辑老师们。谢谢!以下是关于我们组的实习报告:一、 读报参考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未来:一) . 历史:成立时间:读报参考创办于 1986 年 8 月 25 日 ,刊物原来叫做吹风与信息 ,是原青岛日报社的一份内部刊物。其编辑部前身为青岛日报社资料室,负责管理报社的刊物资料等及报纸文摘版的编辑工作。读报参考试发行时,为每份单页四版,每期一百份,在报社内部免费发行。后来逐渐增至 16 页,又增加
3、到 32 页,最后到目前的 48 页。当时主要刊登社会信息、政策规定、新闻线索、外报动向及部分有参考价值的文章资料,发行范围只限于报社的编采人员,后来又逐步扩大到报社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及全市新闻干部。1991 年,扩充了刊物的部分内容,更名为读报参考;1991 年 3 月 18 日 , 读报参考经批准正式在省内发行;1991 年 7 月 15 日 , 读报参考半月刊正式创刊。经过两年成功运转,到 1993 年 7 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 读报参考开始向全国发行。99 年到 XX 年,发行量成倍增长,期发行量达 45 万份。XX 年改为旬刊,每月三期。二) . 现状:目前编辑部共有 21
4、人,主要负责读报参考的编辑出版工作,此外,还负责管理报业集团资料室,和集团内部信息的录入处理。读报参考的读者定位是“关心实事政治的中老年男性读者” 。办刊宗旨是“提供重大事件背景,介绍时事新闻资料” 。目前, 读报参考每月三期,印刷点除青岛外还有柳州、兰州、南昌三个分印点,刊物发行到全国 200 多个大中小城市。目前,在稳定现有读报参考的宗旨、读者群及发行量的同时,编辑部正在积极组织年轻编辑创办一份新风格、新读者定位的试行刊。以进一步开拓读者市场,细分读者群。二 . 实习的具体内容:一 ). 市场调查:在正式进行编辑实习之前,在编辑部指导老师的鼓励下,我们组进行了有组织的市场调查。在栈桥、百盛
5、、火车站附近几个比较繁华的地段,对不同报刊摊位和不同年龄段、身份特征的人群进行的随机调查,我们获得了很多关于读报参考的市场定位的准确程度、读者评价、改彩版前后的销售状况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第一手信息,并对目前青岛刊物市场的大体情况有了初步认识。调查结果使我们认识到: 读报参考的读者市场定位是十分准确的,读者评价很高,销售量比较稳定; 近期改版的彩色封面版销量比黑白封面版有较明显的下降; 对于现有的宗旨和风格、以及读者市场都已经成熟、稳定了的读报参考而言,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并获得读者市场的成功机率不大 ; 其他读者市场尚有开发的潜力,如:二十至三十岁之间,有一定学历、初入社会的人群。二) . 实习阶
6、段的主要内容:1 、在对读者市场进行了初步定位之后,我们小组以模拟出版一期读报参考为目标,仿照原刊的形式开始进行选稿,之后,我们的指导老师责任编辑戚欣为我们进行了指导和修改,然后我们根据老师的指导重新筛选、修改了稿件。最后将最终的选稿上交给了编辑部,编辑部的部分老师为我们进一步审阅和指导,并为每个组员一一讲解。过程中,暴露了我们选编稿件时在读者定位不准等一些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加深了我们对稿件选编的认识。2 、在实习期间编辑部出版了 两期 读报参考 ,我们参与了两期大样的校对。在校对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诸如忽略标点修改、不注重转载稿件时人称等词语的修改等问题,并得到及时的改正。首先要看稿件的文字、
7、标点等又没有错误,其次,通读文章,对文章内容、人称、逻辑等问题进行改正。3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尝试了对近期的三个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不同于读报参考原刊风格的多角度的综合报道。这个过程是一个真正锻炼编辑,和体现编辑能力的过程。首先,要搜集大量、全面的资料,然后根据主题对材料进行删改、综合。这个过程,我们着重地注意了从多角度报道事件,反映来自不同社会层面的人们的声音,稿件中去除了来自记者和编辑的评论性话语和观点,给读者留下充足的余地去自己评论。同时,进行稿件综合报道还要注意事件发生的逻辑性等问题。4 、其间,我们还参观了报业集团照排、校对等部门,熟悉了稿件的网上操作修改。我们还参观了报业集团
8、的四方区印刷厂,观看了大型印刷车间的运作。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刊物出版过程的认识。( * 按原定计划,我们本来是应该能够出版一期由我们编辑的杂志,并通过整个出刊的过程更加实际地了解整个杂志的运转流程。但由于编辑部十分繁忙,原定计划未能实现,这不失为小小的遗憾。但对于整个实习过程我所得到的巨大收获而言,这个遗憾是也微不足道的。 )总之,整个实习过程使我们对一部文摘性杂志产生的整个流程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使我们对未来专业课的学习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三、 读报参考对新闻传播类人才的需求与要求 ; 读报参考对稿件的要求 :一) 、 读报参考新闻传播类人才的需求与要求:在与编辑部老师们的一次座谈中,我们
9、了解到,在编辑部年轻成员里,一人是新闻系毕业,一人是历史学专业、一人是中文专业毕业,一人是中文系毕业,没有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其他文科专业。我认为,这种情况主要是由读报参考自身特点决定的。读报参考本身的特点:一,文摘性的杂志。二、面向的读者群是侧重于关心政治、社会和历史的实事新闻的中老年男性读者群。这种特点要求编辑的能力方面应偏重于稿件的选择和编辑,并拥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和广泛的社会、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同时, 读报参考目前还在对刊物的未来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探索。综合以上现状,我们认为读报参考作为一本文摘性期刊,目前需要的是以下的人才:1 、高层次的决策人才:这种人才应具备相当的有关媒体的
10、专业知识,拥有管理一个传媒实体的能力,能够对所在媒体的未来发展方向作出正确的判断,能够制定出符合读者市场的、有效可行的近期及长远的发展规划。这种人才也应该是复合型的,要对媒体所在整个行业领域的运作机制和发展前景有相当的认识,知识面应该涵盖新闻和经济两个领域,其能力的重点应是在实际操作中使新闻事业发展与经济学科知识的相互结合。2 、知识面广的人才:这种人才应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尤其是对社会科学各领域,包括文学、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等诸方面的学识都达到一定的成度。可以对某一社会现象、问题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认知和分析。这决定着刊物内容报道的广度,以及影响的读者对客观事物认知的全面性。3 、专业知识领
11、域强的人才:这部分人才仍应侧重于社会科学学科,这类人才应在所学专业上有比较深的造诣,能够对某一社会领域的现象、问题作出深度的认知和分析。这决定着刊物内容报道的深度,影响着读者对客观事物认知的深刻性。二) 、 读报参考对稿件的要求:刊物的读者定位是“关心实事政治的中老年男性读者” ,办刊宗旨是“提供重大事件背景,介绍时事新闻资料” 。受读者定位和宗旨的限制,稿件的选择就有一定的特点和固定性,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大块 :政策性强的内容;近期重大问题事件;海外事件;历史回忆性内容。其中主要是有关近期的社会热点问题的深度报道。由于这部分读者群大多数都经历过新中国成立、文革等政治性很强的历史性事件,因此
12、在稿件中还有一部分有关此方面的历史记录性的稿件。总之,稿件的选择的过程就是“本着办刊宗旨,找准读者定位”的过程,只要适合刊物宗旨和定位的稿件都可以。最后,稿件还应注意其政治性和社会影响,对于违背我国国家重大政策方针,以及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政治后果和负面社会影响等的内容或稿件,应予以适当和必要的编辑修改或者删去不用,保证刊物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积极的、正面的。四、实习体会:一) 、经过几周的实习,我对读报参考这样一份文摘性的杂志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读报参考的成功,简单地说,首先在于找准了自己的市场定位,这也找准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其次在于为所选定的读者市场提供能够满足他们需求的新闻信息。具体来说:在
13、实际编辑出版过程中,编辑部 注重刊物栏目的设置,如“八面风” 、 “观察与思考”、 “热点透视” 、 “社会广角”等,为配合国家反腐败斗争,还特设了“反腐倡廉” 、 “每期一案” 、 “警示录”三个栏目,以此警示社会。 在稿件的选编上突出“广选、精编”的原则。在千余种报刊中精选最有价值的文章,对每一篇稿件都经过精心地编辑,并配有编者按。 注重形式和内容的统一。配合刊物高品位的内容,封面采用黑白新闻图片,有力的突出了刊物本身的特点,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总之,作为一份在国内有影响的期刊, 读报参考是成功的。二) 、此外,通过实习,我还认识到了以下问题:1 、任何一份成功的杂志都需要一个准确的读者定位
14、。我觉得,给杂志选择读者群就好像给种子选择生长的土壤,只有根据种子自身的生长特点,准确地选择最适合其生长的土壤,种子才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健康的成长起来。2 、编辑的素质和能力对于刊物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我认为 , 编辑自身除了要有专业的学识和广泛的知识外,最关键的还是应具备人文主义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编辑进行稿件选编不仅要紧扣刊物的市场定位,同时要注意舆论导向和对读者高尚情操的引导、培养。3 、通过实习,我还感觉到,最理想化的报道应该是中性的、人性化的报道。编辑记者不要参与其中,进行中性的报道和分析,最大程度的展现事实和背景给读者;要人性化地报道,避免主观偏见和偏激的修辞,留下足够的空间给读者自己去进行思考和评判,从而形成真正的源自于民众的舆论呼声,以此来反作用于社会。我认为,这种舆论引导过程是最理想的。当然,这种观念也是建立在对受众的独立认知能力的信任基础之上的。4 、在实习中,我还认识到,刊物要多记录“发生在平凡人身上的不平凡的事,和发生在不平凡的人身上的平凡的事” 。这也是人性化的报道的另一个方面。以上是我关于专业认识实习的报告。其中有部分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