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20例临床观察.docx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8603979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20例临床观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20例临床观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20例临床观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20例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开窗减压术保守治疗颌骨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例颌骨囊肿患者,采用开窗减压术对其进行治疗,观察术后3、6个月病情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11例囊肿消失,9例缩小3/4以上。术后半年全景片显示囊肿无复发,骨质修复良好。结论 开窗减压术可以显著缩小甚至消失灭大囊肿,改善患者颌骨膨隆畸形,是治疗颌骨巨大囊肿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颌骨囊肿; 开窗减压术; 疗效 临床上对颌骨囊肿采用一次性手术切除,但对大的颌骨囊肿易造成大范围颌骨缺损或牙齿损伤从而影响功能及外形,尤其是年龄过大过小的患者,不能承受较长时间手术的患者。笔者所在科室2003年6

2、月2010年1月采用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治疗20例颌骨囊肿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患者中,男14例,女6例,年龄1164岁,囊肿直径410 cm。位于上颌骨者6例,下颌骨体部7例,下颌骨及升支3例,颏部4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牙源性颌骨囊肿,其中含牙囊肿15例,始基囊肿3例,角化囊肿2例。 1.2 治疗方法 术前进行完善的常规检查及全颌曲面断层拍CT片,确认囊肿大小,波及范围等。手术均在局麻下进行,在口内作切口,切口在囊肿壁唇颊最薄处,长约3 cm,切开黏骨膜,翻瓣,去除部分薄的骨片及骨壁,暴露囊壁,切除部分囊壁,送病检,吸净囊液,将开口扩大

3、2.0 cm1.5 cm,用双氧水和替硝唑冲洗囊腔,间断缝合口腔黏骨膜与囊膜,后用碘纺纱条填塞囊腔,术后10 d开始抽纱条,分次2周抽完,嘱患者饭后及睡前用20 ml注射器装温生理盐水冲洗术腔,一般23个月囊腔很浅或呈浅蝶状,如6个月囊腔很深,则局麻下彻底刮除囊膜,碘纺纱条填塞,直至恢复正常,术后3、6、12个月复查全颌曲面断层。 1.3 随访观察方法 记录颜面畸形消失所需时间,用相同宽度的消毒纱布塞紧囊腔与创口平齐,然后根据纱布的长度变化来比较囊腔大小变化,术前术后曲面断层对照,分析囊肿的囊腔直径,面积的变化及囊肿周围骨质修复情况。 2 结果 20例患者开窗减压术后,9例3个月颜面畸形消除,

4、11例6个月颜面恢复正常。曲面断层显示,所有患者表腔明显缩小,其中7例囊腔全部消失,10例缩小3/4以上,术后6个月有3例采用囊肿刮治术。术后17年观察随访显示无一例复发,骨质恢复良好,面部彭隆畸形基本消失,两侧对称。 3 讨论 临床上治疗颌骨囊肿主要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对于直径在3.5 cm以下的中小囊肿常进行一次性根治性囊肿摘除术1,而对于直径在3.5 cm以上,特别是上颌窦,下牙槽神经、牙齿等重要组织器官关系密切的较大囊肿的治疗,有学者主张囊肿摘除术+拨牙+颌间固定术或囊肿区颌骨切除术+植骨术或囊肿摘除+上颌窦根治术等,但有可能造成颌骨病理性骨折及损伤邻近血管神经束等重要组织器官2。笔者

5、对较大囊肿采用开窗减压术,创伤小,有利于保存邻近结构。避免了截骨植骨的巨大创伤,并保留了颌骨的连续及牙齿的功能,缺点是恢复时间较长。手术中笔者采用CT片检查确定囊肿波及的范围和囊壁骨质厚薄,从而为手术开窗点提供指示,尽可能从骨质较薄处打开囊肿,减少手术因素对骨质的破坏,将窗口黏骨膜与表壁上皮对应缝合成“袋状”,使囊腔暴露更彻底,腔内冲洗更有利和便于清洁。 颌骨囊肿的发生系由上皮剩余增殖以及增殖上皮中央液化囊性变而来,随着囊性变的加剧,其渗透压逐渐增加,向外膨隆生长,引起组织移位,面部畸形,功能障碍等3。保守治疗能有效降低囊肿内的渗透压,解除对周围组织的推移与破坏,并随着颌骨运动有效刺激囊肿外周

6、的骨质逐渐重建,从而达到囊腔缩小或消灭的目的。颌骨囊肿是一种非脓肿性病理性囊腔,内含囊液或半流体物质。通常由纤维结缔组织囊壁包绕,绝大多数囊肿的囊壁有上皮衬里,少数无上皮衬里又称假性囊肿。由于特殊的解剖结构和复杂的胚胎发育特点,口腔颌面部好发囊肿,其中颌骨为人类骨骼中最好发囊肿部位。牙源性囊肿是指牙形成器官的上皮或上皮剩余发生的一组囊肿。一般可分为发育性和炎症性两大类,前者由牙发育和萌出过程中异常所致,后者与颌骨内存在的炎症灶有关。作为牙髓炎症的后续病变,颌骨炎症性囊肿(如根尖囊肿)的发生经历了牙髓炎症和坏死,根尖周组织的炎症和免疫反应上皮剩余及增殖上皮团中央液化囊性变等。一系列可预测病理过程

7、,对发育性牙源性囊肿(如含牙囊肿)的组织来源和机制认识不深入,一般认为牙源性囊肿的衬里上皮来源于牙源性上皮剩余4。牙源角化囊肿是一种良性,单囊或多囊发生于颌骨内的牙源性肿瘤,特征为不全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衬里,具有潜在的侵袭性和侵润性生长的生物学行为,具有较高的术后复发倾向。牙源角化囊肿的囊壁薄,易破碎,手术难以完整摘除,而残留囊壁的上皮具有高度增殖能力而易复发。囊壁内可含有微小子囊或卫星囊,若手术残留,可继续长大形成囊肿。故笔者不主张角化囊肿采用此手术方法。 开窗减压术不仅手术简单,可操作性强,而且对面部严重畸形者能极好地恢复面形,在短期内达到对称。对于治疗牙源性颌骨巨大囊肿及年龄小或年龄较大不能耐受较长时间手术患者是最佳的选择。 参 考 文 献 1 王洪章.我国牙源性肿病基础及临床研究现状.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3,13(1):1-3. 2 蔡明河.下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的回顾与分析.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9,6(19):188. 3 赵怡芳.牙源性囊肿生长和增加.樊明文口腔医学新进展.第2版.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14. 4 于世凤.口腔组织病理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00-302. (收稿日期:2010-12-08)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