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艺术遇见科技:在交汇中走向和谐评张艺谋新作对话寓言 2047 张璐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艺术学系 关于科技与艺术之间的话题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从 1877年录音机的发明, 到1890年美洲印第安人的音乐被录音机记录下来, 这对人类音乐艺术的发展而言, 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在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与变化, 当历史的车轮走到了 21世纪, 科技变化速度之快、技术运用之最, 更是让艺术呈现出了超越现实的效果。2017年 6月 16日至 18日, 张艺谋执导的全新观念演出对话寓言 2047在国家大剧院连演三场, 让观众看到了艺术遇见科技后所产生的交汇与和谐, 人们通过艺术看到了未来, 更是让“
2、传统与现代对话”成为了现实。整场演出共8个节目, 一边, 是来自 7个不同国家的二十几个团队及个人组成的科技团:德国的激光团队、瑞士的无人机技术团队、英国的 Musion3D全息团队等等;另一边, 是来自我国原生态的蒙古族长调及呼麦、古琴艺术、国粹京剧、陕西碗碗腔以及泉州木偶剧等等民族艺术瑰宝。正是这样中西交融、艺术家云集, 共同成就了这场由现代科技和中国传统艺术文化融合的全新观念演出。一、当艺术遇见科技不得不说, 当艺术遇见科技后, 未来的音乐艺术产生了不可想象的空间与发展。在这场集合了光、电、色、声、音、律等多重视觉、听觉强烈冲击的舞台上, 艺术与科技最终在交汇中走向了和谐。作为开场的第一
3、个节目, 长调呼麦云纱一下子就将观众的艺术意识带到了未来空间。从视觉来看, 这个节目由三部分组成, 长调表演者:其布日;呼麦表演者:孟和达来、朝克吉勒图、青格乐、巴音满德呼;云纱装置艺术家:Daniel Wurtzel (美国) ;他们共同造就了一个天人合一的三维空间。云纱伴随着蒙古族长调、马头琴的旋律、节奏变化, 通过色彩、姿态、方向的转换与改变, 让观众的视觉不断刷新。编曲下足了功夫, 让云纱的变化与蒙古族音乐的曲调、节奏遥相呼应, 不仅不觉混乱, 反而展示出这块云纱变化的章法性, 使得它的存在显得如此自然且必要。这种视和听的结合, 从理念到展示, 从科技到艺术, 都绝对算得上是大胆的创新
4、。从效果来看, 确实也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艺术体验感。这块看似简单的云纱舞动, 不仅凸显了我国蒙古族呼麦的神秘感与空灵感, 更展示出了马头琴那把来自于蒙古草原上最低沉、最浑厚的声音。长调呼麦云纱剧照而蒙古族的呼麦, 总是以神秘感示人。一个人的喉咙, 演唱多声部, 这样的发音技巧早已挑战了人体生理结构的极限, 但也正是由于这样的特殊性, 呼麦很少被大众从审美的角度去审视, 人们只是觉得它好奇、新鲜罢了。然而, 也正是云纱的出现, 像是揭开了这层神秘的面纱, 呼麦的双声部共同引领它前行与变化, 空灵缥缈的高声部随着云纱若隐若现, 人们发现, 原来这才是呼麦。长调、呼麦、马头琴, 这三种最具典型代表性
5、的蒙古族音乐艺术形式, 都在开场这个节目中得到了展示。它们与现代云纱装置技术相得益彰, 不仅没有违和感, 反而增强了艺术体验, 这是科技融入艺术的功劳, 更是传统与现代理念结合的功劳。虽然人人的情怀有所不同, 但这个中滋味, 却得到了现场大多数人的掌声与共鸣。古琴光剑剧照第二个出场的古琴光剑也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相较于其他节目而言, 这是一个舞台参演人数最少的节目, 但却是给笔者最大震撼与感动的。自上而下的舞台错落层次感, 黑与白的服装色彩对比、炫目、多变的激光技术运用, 舞蹈肢体语言的丰富、精准与干练, 还有那古琴声响的空灵、放纵与归属这一切元素, 或独立, 或融合, 都牢牢地抓住观众的心。古
6、琴与舞蹈身段的结合, 既有温度又有深度, 让冷冰冰的激光技术都变得不只是机器, 而是有了生命的舞动, 这应该才是音乐艺术与科技深度结合的真正未来方向。巫娜的古琴时而柔情, 时而倔强, 展示出舞蹈演员裘继戎内心的挣扎、彷徨、挣脱、屈服等一切人心情绪。又或者说, 是裘继戎近乎“癫狂”的舞蹈身段让上空的古琴声响变得感染力十足。激光技术所打造出来的方阵格局展示了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牢笼束缚, 裘继戎用京剧的身段与现代舞完美结合, 将这种不断冲破, 又不断被套牢的情绪演绎得淋漓尽致。这是一个接地气、近人心的好作品。虽然裘继戎本人坦言, 这是一次推翻式的演出, 是一次“不成疯便成魔”的尝试。但在笔者看来,
7、 这更是一次冲破了重重界限, 又回归初心的艺术作品。它的融合成就了艺术的造诣, 更难能可贵的是, 它离观众是那么的近, 让人感同身受。同时, 也不得不称赞一下激光技术团队的贡献激光编程师:Boris Bollinger (德国) 、激光编程助理:蔡粤华。事实上, 他们是全球顶尖的编程、软件公司, 这些团队的工作人员一直从事纯技术层面的幕后工作, 从未想过能与艺术跨界达到如此的深度合作。对于他们而言, 这也是一个全新的尝试与挑战。除此之外, 本场演出的第五个节目碗碗腔矩舍运用的全息投影, 以及第七个节目笙如影运用的无人机技术, 通过编程将彩色的无人机与三声部笙的韵律提前设置、搭配好, 在现场通过
8、上空的光影转换, 衬托了我国笙的音色。这些都充分彰显了科技与艺术的交汇与融合, 这不是流于表面的缝补, 而是深度元素融合后的再创造。诚然, 我们总是在探讨科技与艺术结合的真正目的是什么。通过这几个作品, 不禁豁然开朗。但同时, 我们必须警醒, 人类是引领科技的, 而并非科技改造了艺术。科技只是手段与过程, 它存在的意义是辅助人类创造出、欣赏到更本真的艺术。毋庸置疑, 最终呈现的依旧是艺术本体、艺术内容、艺术灵魂。裘继戎的舞蹈、巫娜的古琴, 吴彤的笙, 还有我国原生态的民间音乐艺术形式这些艺术作品本就已经达到了艺术的卓越性与真诚性, 但当艺术遇见科技后, 会让更多的观众对这些曾被认为是高冷的艺术
9、形式兴趣盎然, 这应该就是良性的艺术走向。因此, 创新本就是一种传承的态度, 关键是要看科技在其中的运用与方向是否得当。倘若为了科技而科技, 让演出只剩下炫彩夺目的视觉刺激, 那么, 未来的路还能走多远呢?二、大众审美与艺术之间有多远?对话寓言 2047确实是艺术与口碑双赢的作品, 连演三场, 座无虚席、现场气氛热烈、激动, 社会口碑也极好, 几乎达到了零差评。这确实说明当代观众对于新鲜事物的认同, 对于科技与艺术深度跨界合作投来的肯定与赞许。今天, 是一个全民乐评的时代, 人人参与评论, 也能从侧面彰显出社会大众的审美倾向。唢呐在大多数中国人心里, 都有一种情怀。在民间, 有“一悲一喜话唢呐
10、”的说法, 人们在婚丧嫁娶、节庆节日, 总能听到唢呐高亢、嘹亮的声响。但在这场演出中, 唢呐泼色以我国复州鼓乐班的唢呐吹奏班底为基础, 加入了英国现代舞团的舞蹈演出, 呈现出了一次你完全想象不到的唢呐曲。通过一群民间艺人、一个现代舞蹈团队, 打造了上、下两个空间的位置差异、色彩差异, 甚至是时间差异, 尝试用现代舞去阐释这曲鼓乐班要表达的民间习俗、中国风味。特别是最后高潮结尾处, CPG-Concept (英国) 舞蹈团队集体泼色, 形成上下色彩的强烈反差, 引得雷鸣般掌声。对于这个作品的解读, 你可以认为这是原生态与当代的对话, 也可以认为这是过去与未来的衔接, 或者这只是某种相遇与冲突笔者
11、相信, 这个艺术展示, 导演、艺术家、策划团队等想要看到的不只是观众对于样式新奇表现出来的好感, 也不只是想要听见吆喝声, 更多的是希望得到观众的理解、思考与恍然大悟。其实, 艺术本就是普泛性的大众艺术, 在今天的社会中, 社会渴望的艺术理念, 人们呼之欲出的艺术形式, 说到底, 都是希望做到“以人为本”的作品欣赏与体验。一方面, 具有艺术的深度, 能够引领、提升大众审美, 说白了, 是需要走在观众前面的;但另一方面, 又不能走得太远, 让观众触手不可及。如果一部看似花哨的作品, 引得了掌声, 却没有留下余味, 那么, 审美与艺术之间就间隔着些什么。不只停留在视觉冲击的舞台效果, 也不是为了炫
12、技, 而是让观众能够看得进去、想得明白的艺术作品, 往往才能够走得更远。唢呐泼色剧照偶戏冷臂剧照艺术的未来究竟在哪里?应该是在观众的心里。我们总是认为, 大众艺术审美与艺术之间有着不可企及的距离, 总是将艺术冠以阳春白雪、高冷神秘的定位。或许有吧, 但那可能只是属于少数群体的精英艺术。你可以说, 中国当下观众的审美意识还没有达到当代艺术家所要表达、畅想的理念与解释, 但提升大众艺术审美、培养艺术素养的担当和责任又在谁身上呢?在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当然, 也包括艺术家。因此, 如果说, 大众艺术审美与艺术之间隔着些什么?可能还是艺术家作品里那些试图阐述的似远非远、似近非近的理念与创作吧。三、市
13、场助力艺术发展在当今文化产业市场迅速发展下, 如何策划、管理、营销, 甚至是执行, 这些对艺术市场的发展都会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作用。今天不再是一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 艺术走下神坛, 面对受众, 也是这个时代的标示与特征。开诚布公地讲, 将科技与艺术结合的理念并非新鲜想法, 但真正能够行之有效地呈现出来, 做到既能够投入市场, 又能够呈现艺术精神的并不多。因此, 从执行力来说, 这场演出在中国的演出市场中开了个好头, 应该也只有张艺谋有这样的选择与魄力, 能够操刀高效完成。随后, 对话寓言 2047还会在上海、深圳、广州等地进行巡演, 并初定于下半年在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进行演出, 相
14、信也必会给国际艺术视野带来一个重新审美中国原生态民族音乐艺术的视角。从营销而言, 对话寓言 2047也做得相当可观。一方面, 通过特效、视觉、色彩等吸引眼球的营销宣传, 观众的期待值达到了极点。但同时, 饥饿式营销又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在北京仅仅三场演出, 远远满足不了观众的需求量;另一方面, 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快、狠、准的简单、粗暴型传播, 似乎不费吹灰之力, 却很好地催化了宣传效应。让传统与现代对话是一种理念, 更是一种艺术态度。对话并不难, 难的是对话的内容。小戏掌间用京剧的身段表演与 i Pad的当代融合, 旨在虚实世界转换带来的思考。偶戏冷臂则通过一人现代舞的表演、四个皮影的传统艺
15、术展示, 以及四部机器臂的变化, 让这三个毫无关联的事物产生了交集, 发生了联系。而最后一个节目织机精灵, 几乎将全场推向了高潮, 通过数百个小球创意团队的设计, 将现代舞融入到小球的设计中, 亦进亦出, 到了最后一刻, 完全意想不到地集体掉落, 引发了全场的欢呼与尖叫。在当下的信息时代, 艺术到底是什么?这又成为了我们重新去思考、界定的问题。可能有人会说, 对话寓言 2047根本不是艺术;也有人说, 它很艺术综观今天的艺术市场与作品, 在笔者看来, 多类型的人员梯队构成、多元化的文化艺术元素, 往往能够碰撞出新的创意与火花。模糊艺术与科技的界限, 深度打造音乐、舞蹈、戏剧的艺术本体融合, 重视受众的艺术体验、交流与分享, 在艺术的基本功上多下功夫, 敢想敢做, 能想会做, 这就是艺术, 是大众的艺术, 更是具有历史性的时代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