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程名称:语言学导论课程代码:FORE120001.01任课教师:熊学亮文名:离散性与连续性在语言学中的运用作者名: 陈昂学号: 06300160030邮件地址:手机号: 137619716162得分:离散性与连续性在语言学中的运用摘要:离散性和连续性是语言研究中常常使用的两个概念,反映了人们观察和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按照Talmy的说法,如果对一个数量体形成的概念是在其构成整体中有分离或中断的情况。这个数量体就是离散性的;否则,对这个数量体形成的概念就是连续性的,即在其构成整体中没有分离或中断的情况。本文在周海中教授、钱冠连教授以及Langacker等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语言中体现的离散性和
2、连续性出发,强调了这两个概念的认知体验基础,主要探讨了离散性与连续性在语言研究中的应用。关键词:离散性;连续性;语言学正文:广泛运用于多种学科的离散型和连续性概念语言的离散性(discreteness)是个新课题。这得先从离散数学及集合说起。提出“梅森素数分布”猜想的周海中教授指出,离散数学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而逐步建立的,是一门新兴的工具性学科。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也较广。可以说,凡是以离散量为其研究对象的数学均可属于离散数学。如人、书、整数、课程、计算机、芝麻等等,都是离散量。与其相对的是连续量,如实数、体温、芝麻酱等等。这门数学的基本内容有集合论、数论、图
3、论、数理逻辑、代数结构、形式语言、自动机理论等。他认为,离散数学已为形式语法、转换生成语法、篇章生成语法、蒙塔格语法、依存结构语法(又叫配价语法一钱注)、优先顺序语法等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而有效的方法。周海中教授认为,集合(set)是集合论的主要研究对象。将一定范围内可区别的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就叫做集合(简称“集”);而这些事物则叫做该集合的元素(简称“元”)。离散与集合是客观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矛盾的统一体。离散是绝对的,而集合却是相对的。每个集合里所含有的元素(即个体)之3间就是离散的。正整数(1,2,3,)之间是离散的,因为1与2之间,略过了11,12,13。学生成绩单上的所有
4、分数是离散的,例如一门功课85分,另一门76分,两者之间全无连续性。每个中国人之间是离散的,每本书中的全部概念也是离散的。又如,中国的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它们的前后联结是非连续性的,也可以叫离散的。因为从A过程(如石器时代)到B过程(如青铜时代)的时空联结,并不是A过程必然导致B过程,而是B过程必然取代A过程。如此等等。与离散性相对的是连续性。区分连续性与离散性对研究语言的离散性极为关键。人的体温变化是连续的,一点挨一点地长上去,或者一点挨一点地降下来,无法跳过任何一个数的阶段,把体温的变化用数记下来是连续性:连续递增性或连续递减性。但人口增长数量则不是连续的,比如说,中国人口只能由
5、12亿增加到12亿零1,这个增加过程中跳过了一个非常庞大的数的序列(仅举中间的若干个数:00001个人;001个人,05个人等等)。因此,12亿(人)到12亿零1(人)之间的关系便是一个非连续量的关系,即离散关系。显然,人说出来的单词与单词之间都是离散的。有人说出了这样一句话:“语法枯燥”;有人说出这样一串话:“This,my Lord,is a perilous and tremendous moment”。于是,我们就可以观察到,个人的一串话语,即一个短小的语篇,可以把它们分别看成一个个小小的集合,即子集。在这样的一个个子集里,前后(或上下,文字序列则为左右)两个语言单位之间(如This与
6、my之间,或者my和Lord之间),没有任何量的连续递增或递减关系。这样一种现象可以视为语言离散的一种表现。语言中的离散性和连续性Langacker指出,我们把世界体验为由三种类型的事物所占据(或构成),即有界物体(bounded ob-jects;一只狗、一座房屋、一棵树等)、连续性物质(continuous substances:水、土壤、塑料等)和离散性实体的集合(collections of discrete entities:由people,books,peanuts等表示的群体)。把客观世界的事物看作是这三类中的哪一类,就与“离散性”和“连续性”这两个概念有关。4按照Talmy的说
7、法,如果对一个数量体形成的概念是在其构成整体中有分离或中断的情况,这个数量体就是(内部)离散性的;否则,对这个数量体形成的概念就是(内部)连续性的,即在其构成整体中没有分离或中断的情况。一只狗和另一只狗之间、一本书和另一本书之间都是分离的,因为在人们的概念系统中,每一只狗、每一本书都有空间上的界限。这里体现的就是离散性。水、土壤、塑料等物质在人们的概念系统中没有具体的边界,体现的是连续性。可以看出,这里讨论的三种事物跟英语中的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等语法范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有界物体一般由可数名词表示,如英语中的dog、house、tree等;连续性物质一般由不可数名词表示,如water、soi
8、l、plastic等;离散性实体的集合一般由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表示,如上面提到过的people、books、peanuts等。但是,离散性和连续性这一对概念与英语中的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完全对等的;有界物体并不一定用可数名词表示,连续性物质并不一定都用不可数名词表示。例如,furniture表示的概念应该是有界物体,具有离散性,但这个词却用作不可数名词。离散性和连续性的认知体验基础人们在使用语言中把世界上的事物看作是有界物体、连续性物质还是离散性实体的集合,这不仅是由事物本身的内部性质决定的,而且也受到人们在观察事物时所采取的视角和要达到的目的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认为离散性的事物
9、和连续性的物质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自然的视觉关系。设想你在近处观察一群奶牛,能够分辨出一头一头的奶牛,看见的是一个包含离散个体的群体,用cows表示。然后设想你离开这群奶牛,走到足够远的地方,就可能无法分辨出一头一头的奶牛,所看到的只是一团连续性的(黑白相间的)物质。这种视觉的体验就是我们在使用语言时区分离散性事物和连续性物质的认知基础。Langacker用“房屋”作为例子来说明这种情况。他指出,我们是在不同的组织层次上理解和领悟世界的,这样就会对同一个客观事物产生不同的描写。我们既可以把一所房屋看作是一个单独的、有界的结构。又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集合中的一个成分。因此在语言使用中对多所房屋的集合也
10、可以有不同的领悟方式。复数形式houses把这个集合看作是5由多个实体组成的物质,既具有离散性(由一所一所房屋组成),又具有连续性(因为houses这种形式没有给所指事物的数量划定内在的界限,不管有多少房屋都可以用houses表示)。如果使用可数名词village,就是把这个由多所房屋组成的集合看作是有界限的,一个“村庄”总有自己的边界。如果从房屋的功能是提供生活的空间这个角度来看,也可以把这个由多所房屋组成的集合看作是连续性物质,用housing这个不可数名词表示。Langacker还指出,离散性实体的集合(如houses表示的)的离散性程度界于有界实体(如village表示的)和连续性的物
11、质(如housing表示的)之间。这反映了我们的认知能力在不同层次上所起的作用。根据Langacker的看法,不可数名词表达的事物至少有三个层次。如water、glue、aluminum、glass、air等表达的本身就是连续性的物质,完全没有离散性。dust、sand、corn、grass、gravel等表示的事物则是由大量个体组成的,因而具有离散性;但个体和个体之间(如沙粒和沙粒之间)在大小尺寸上被看作是等同的,因此这些名词主要都用作不可数名词。而equipment、livestock、furniture等表示的事物离散性程度最大,不仅体积较大,而且构成成分形状各异(如桌子和椅子都是fur
12、niture表示的事物,但体积和形状大不相同);但人们从较高的抽象程度看待这些事物,把这几个名词用作不可数名词。也就是说,在使用语言时,我们可能没有注意到、或有意忽略了各构成成分之间的差异(如桌子和椅子之间的差异)把它们看作是等同的,用同一个不可数名词来刻画各构成成分的共有特征(例如,把桌子和椅子看作是等同的,都用furniture表示)。因此,在语言使用中把事物看作是离散性的还是连续性的,常常并不是因为客观世界中有的事物本身就是离散性的,而另一些事物则是连续性的;也不是因为可以以一种绝对的方式客观地确定这两个不同的范畴。把客观事物看作是离散性的或者是连续性的,这是人的一种基本的认知能力的作用
13、。这种基本的认知能力被Langacker称为“识解”(construal),即我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心理体验以不同方式认识和理解同一个情景的能力。正是由于这种能力的作用,我们在语言使用中可以把同一个事物有时表达为离散性的,有时表达为连续性的。6分析离散性在语言中的的运用在任何两个语言单位之间不存在量的连续性的递增或递减关系的这样一种性质,可以称为语言的离散性。有两种表现:语言离散性的第一个表现,在个人即时生成的话语层次上。为了解释上面这一段话,我们还可以这样认为,说出的任何两个单位之间的语义联结不具有早先规定性,即后一个单位与前一个单位的语义的联结是由语言使用人的主观意愿即时选择出来的。如某人说的
14、“语法枯燥”那句话,“语”之后不一定就出现“法”(这句话里出现了“语法”这样的组合,是说话人的即时愿望,没有必然性),也可以说出“流”或者“言”或者“病”或者“词”或者“调”或者“音”或者“感”或者“汇”或者“句”或者“库”或者“料”或者“录”或者“气”或者“塞”或者“素”或者“文”或者“系”或者“序”或者“义”或者“意”或者“源”或者“种”;等等,到最后一个单位是哪一个都是由语言使用人临时的主观的需要释放出来的。这种离散性,最鲜明地表现在一部词典里的全部词之间的关系之中,它们之间毫无连续量的过程。这里说的“语言单位之间的离散关系”,不能理解为前后两个单位有适当的语音空白或停顿。否则,就是一片
15、混沌之音了。由于这一原因,我们也可以说语音之间的联结是可分辨的离散的。但这里的“离散”与我们所说的“语言的离散性”不是同一个概念。语言离散性的第二个表现在语言结构层次上。在一个语种中的全部的音素集合里,任何两个音素之间,不存在量的连续性的递增或递减关系。在一个语种的无限的短语集合里,任何两个词(汉语为字)之间,不存在量的连续性的递增或递减关系。在一个语种的无限的句子集合里,任何两个短语或成份之间,不存在量的连续性的递增或递减关系。同理,在一个语种的无限的篇章组合里,任何两个句子或者段落之间,不存在量的连续性的递增或递减关系。我们还可以举出一种与自然语言相伴生的符号(数据性符号或者运算性语言,即
16、科学所使用的符号标志系统,如数学符号或者化学符号等等)的离散性来作为同属于符号系统的语言的离散性的佐证。上面所列的这些符号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形式系统。这个形式系统中的每个符号都有明晰的定义,它们构成了推导过程。这些推导有规则,经过若干次推导,一连串的具有递归性和理论预测性的运算,形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符号系统。这个系统中的任何7两个符号之问,也都不在量的连续性的递增或递减关系。这和用自然语言自身去推导一个什么理论,形成了一个对照。即是说,符号语言中的离散性佐证了自然语言中的离散性。结合语言研究中的连续性特点谈谈语言描写的不确定性。几乎所有的语言描写都区分了不同的词类,如名词、动词、形容词、介词、副
17、词等等。这种分类具有离散性的特点,各个类别都有与其他词类不同的特点。但这种区分又不是绝对的,在词类和词类之间也可能有重叠现象,体现出连续性的特点。在语言描写中,词类的划分具有不确定性,并不是绝对离散性的,在很大程度上是连续性的。本文初步介绍了离散性和连续性两个概念的认知基础。我认为,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语言的认识并且为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带来很大帮助。参考文献:熊学亮. 语言学新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张道真现代英语用法词典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钱冠连语言全息律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8)谢应龙. 语言研究中的离散性和连续性概念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Langacker,RWOn the continuous debate about discretenessCognitive Linguistics 2006,17(1):1071518Talmy,L 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MCambridge:The MIT Press,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