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物质的分类学案(第二课时)1.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1784878 上传时间:2018-08-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的分类学案(第二课时)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物质的分类学案(第二课时)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物质的分类学案(第二课时)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物质的分类学案(第二课时)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物质的分类学案(第二课时)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课时主干知识梳理一、物质的分散体系1.分散系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所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分散剂: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 ,它们之间可以有 9 种组合方式,如下图:(2)分散系的分类:浊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于 100nm;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 1100nm ;溶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小于 1nm。2.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1)制备原理氯化铁在沸水中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得到氢氧化铁胶体。反应方程式为:FeCl 3+3H2O Fe(OH)3(胶体) +3H

2、Cl3. 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把盛有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的两只小烧杯放在暗处,用聚光手电筒(或激光笔)从侧面照射烧杯。从垂直于光线的方向观察到氢氧化铁胶体中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而硫酸铜溶液中则没有。4. 胶体的应用 士壤的保肥作用 制豆腐的化学原理 江河入海口处形成三角洲 明矾净水原理【重点难点讲练】【要点透析】 (左栏) 1、三种分散系的比较说明:胶体稳定的原因:胶体分散质颗粒在水分子不均匀的撞击下,做无规则的布朗运 动;布朗运动是【针对练习】 (右栏)1-1(06 全国高考卷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直径介于 1nm10nm 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B. 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属于电

3、解质溶液C.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D. 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1-2 下列分散系最稳定的是( )A悬浊液 B乳浊液 C胶体 D溶液1-3 胶体最本质的特征是( )A、丁达尔效应 B、可以通过滤纸C、布朗运动 胶体稳定的次要原因。同种胶体吸附同种电荷,所以它们互相排斥。加入电解 质后,会破坏胶粒外面的电荷层,从而使胶体发生凝聚。胶体的胶粒带相同的电荷是胶体稳定的主要原因。【例 1】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质的根本区别是( )A、是否为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B、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C、能否透过滤纸或半透膜 D、是否均一、稳定透明【解析】分散质的性质有很多区别,其本质原因是分散

4、质的直径大小不同,引起其它性质的不同,故本题答案为 B。【答案】B【例 2】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胶体外观不均匀 B、胶体不能通过滤纸C、胶粒做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 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解析】:这是一个胶体概念的考查题,对胶体的外观、粒子的大小、布朗运动及其胶体的稳定性均做了考查,从各个所给答案分析后直接可得出答案C。【答案】C小结:胶体是一种分散系,其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为 1nm100nm,不仅存在液溶胶,还存在气溶胶和固溶胶。2.氢氧化铁胶体饱和氯化铁在沸水中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得到氢氧化铁胶体。具有胶体的三大特性:电泳现象、布朗

5、运动、丁达尔效应。【例 3】 (2002 年上海高考化学试题 4) 将饱和FeCl3 溶液分别滴入下述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A 冷水 B 沸水 C NaOH 浓溶液 D NaCl 浓溶液【解析】本题考察了胶体的制备。氯化铁在沸水中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得到氢氧化铁胶体。具体操作是:取一只烧杯加入50ml 蒸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待溶液变成红褐色后,停止加热。【答案】B点评: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制备时应注意控制加热时间不可持续加热。胶粒在外加直流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此现象表明胶粒带电荷而胶体呈电中性。

6、D、分散质颗粒的直径在 1 100nm 之间14(04 年上海)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A胶粒直径小于 1nm B胶粒作布郎运动C胶粒带正电荷 D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答案:C15 (02 年上海卷)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 1 100nm 之间B能透过半透膜C都会产生丁达尔现象D呈红褐色答案:D16、 (05 年清远)下列有关胶体和溶液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 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B 溶液中溶质粒子运动有规律,胶体粒子运动无规律C 溶液中通过光束没有特殊现象,胶体中通过光束有丁达尔现象D 胶体粒子的直径比溶液中溶质粒子的直径小答案:C2-

7、1 就教材中“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回答以下几个问题。实验中必须要用蒸馏水,而不能用自来水。原因是 。实验操作中,必须选用饱和氯化铁溶液而不能用稀氯化铁溶液。原因是 往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可稍微加热煮沸,但不宜长时间加热。这样操作的原因是 2-2 已知氢氧化铁胶体是氢氧化铁粒吸附多余 Fe3+生成的。现将氢氧化铁固体粉碎使粒子直径在1nm100nm 之间,并悬浮于水中,再向悬浊液中加入_或_适量。即可制得Fe(OH)3 胶体。 (填两类不同物质)2-3 请按如下实验操作步骤制备 Fe(OH)3 胶体:(1)用烧杯取少量蒸馏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2)向烧杯中逐

8、滴加入饱和 FeCl3 溶液;(3)继续煮沸至液体是透明的红褐色,即得到Fe(OH)3 胶体。问题写出制备 Fe(OH)3 胶体的化学方程式 如何确定你制备的胶体是否成功? 若向 Fe(OH)3 胶体中滴加(NH 4)2SO4 溶液可能会出现的现象: 原因 。【课时同步练习】基础达标1、关于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正确操作方法( )A.在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B.加热煮沸氯化铁溶液C.把氯化铁溶液滴入热水中D.把饱和的氯化铁溶液滴入到沸水中2、Fe(OH) 3 胶体和 MgCl2 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A、都比较稳定,密闭放置不产生沉淀 B、两者均有丁达尔现象C、加入盐酸先产生沉淀,后溶解

9、 D、分散质微粒可通过滤纸3、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100nm,1nm=10 9m)的超细粉末微粒,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4、FeCl 3 溶液与 Fe(OH)3 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呈红褐色 B、可通过半透膜 C、都比较稳定,密封放置不产生沉淀D、加入盐酸先产生沉淀,随后溶解5、胶体最本质的特征是( )A、丁达尔效应 B、可以通过滤纸C、布朗运动 D、分散质颗粒的直径在 1 100nm 之间6、下列分散系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 )ACH 3CH2OH 水溶液 B 雾C

10、含有尘埃的空气 D饱和食盐水7、血液中重要的蛋白质是一种胶体,在实验中不慎手被玻璃划破,可用 FeCl3 溶液紧急止血,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FeCl 3 溶液具有杀菌消毒作用BFeCl 3 溶液能使血液凝聚CFeCl 3 溶液能产生 Fe(OH)3 沉淀堵住伤口DFeCl 3 能使血液发生化学变化8、不能用有关胶体的观点解释的现象是 ( )A、在江河入海处易形成三角洲B、0.01mol/LAgNO 3 溶液中滴入同浓度 NaI 溶液,看不到黄色沉淀C、在 NaF 溶液中滴入 AgNO3 溶液看不到沉淀D、同一钢笔同时使用不同牌号的墨水易发生堵塞9(增加)(06 年台州)“纳米材料”是当今

11、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1 纳米(nm)=10 -9m,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出的直径从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 A.有丁达尔效应 (光亮的通路) B.能全部透过半透膜 C.不能透过滤纸 D.所得分散系不稳定答案:A921 世纪的新兴领域纳米技术正日益受到各国科学家的关注,2000 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了纳米倡议,并将 2001 年财政年度增加科技支出 26 亿美元,其中 5 亿给纳米技术。纳米是 单位,1 纳米等于 米。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1100nm 范围内材料的性质与

12、应用。它与 分散系的粒子大小一样。【能力提升】1.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胶体带电荷,而溶液呈电中性B胶体加入电解质可产生沉淀,而溶液不能C胶体是一种介稳性的分散系,而溶液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分散系D胶体能够发生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则不能2.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特征是 ( )A胶体粒子直径在 1100nm 之间 B胶体粒子带电荷C胶体粒子不能穿过半透膜 D胶体粒子能够发生布朗运动3.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胶体带电荷,而溶液呈电中性B胶体加入电解质可产生沉淀,而溶液不能C胶体是一种介稳性的分散系,而溶液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分散系D胶体能够发生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则不能4.

13、 (删掉)在水泥厂、冶金厂常用高压电作用于气溶胶,以除去大量烟尘,减少烟尘对空气的污染。这种除尘法的原理是 ( )A渗析 B电泳 C凝聚 D丁达尔现象(增加) (06 年山东济宁)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含等物质的量的 FeSO4 和 Fe2(SO4)3。的溶液混合,再滴人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 55 nm36 nm 的磁流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B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所得的分散系中的分散质为 Fe2O3, D溶液中的粒子做有规律的运动答案:B纳米科技是 2

14、1 世纪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人 们会利用纳米级 (1-100nm,1nm=10-9m)微粒物质制造出更加优秀的材料和器件,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请解答 5、6 两题。5.下列分散系与纳米级微粒在直径上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 )A溶液 B胶体 C 悬浊液 D乳浊液6.将纳米级微粒物质溶解于液体溶剂中形成一种分散系,对该分散系及分散质颗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分散系不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B该分散质颗粒能透过滤纸C该分散质颗粒能透过半透膜 D该分散质颗粒能发生布朗运动7.在氢氧化铁胶体中逐滴滴入下列某种溶液,出现的现象是先沉淀,后沉淀溶解。这种溶液是 (

15、)A稀硫酸 B饱和硫酸镁溶液 C盐酸溶液 D饱和硫酸铵溶液8.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并且淀粉遇到碘单质,可以出现明显的蓝色特征。现将淀粉和稀 Na2SO4 溶液混合,装在半透膜中,浸泡在盛蒸馏水的烧杯内,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能证明半透膜完好无损的是 ( )A加入 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加入碘水不变蓝C 加 入 BaCl2 溶 液 产 生 没 有 白 色 沉 淀 产 生 D加入碘水变蓝 9.对于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常采用的方法有:过滤、蒸发、蒸馏、萃取、渗析、加热分解等。下列各组混和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采用什么方法?(1)实验室中的石灰水久置,液面上常悬浮有 CaCO3 微粒

16、。可用 的方法除去Ca(OH)2 溶液中悬浮的 CaCO3 微粒。(2)实验室中制取的 Fe(OH)3 胶体中常常含有杂质 Cl 离子。可用 的方法除去Fe(OH)3 胶体中混有的杂质 Cl-离子。(3)除去乙醇中溶解的微量食盐可采用 的方法。(4)粗盐中含有不溶性的泥沙、可溶性的氯化钙、氯化镁及一些硫酸盐。对粗盐中的这些杂质可采用 和 的方法除去。(5)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可用 的方法。10.实验操作中,不慎将手指划破,这时可从急救箱中取 FeCl3 溶液止血,其原理是 。今有两瓶标签模糊不清,只知道分别盛有淀粉溶液和氯化钠溶液,试用多种方法对其鉴别。 。 。 。第二课时:针对练习 1-1

17、C 1-2D1-3D2-1自来水中含电解质、杂质较多,易使制备的胶体马上发生凝聚,导致实验失败。因为氯化铁溶液浓度过稀,不利于氢氧化铁胶体的形成。长时间的加热能够导致氢氧化铁胶体聚沉。2-2加含 Fe3+的盐溶液 加适量强酸溶液(加 H+) 。 【解析】首先了解 Fe(OH)3 胶体粒子的结构是:许多分子的集合体并在表面选择吸附许多 Fe3+。题中 Fe(OH)3 粒子,悬浮于水中但表面没有吸附 Fe3+,它是不能稳定存在的。故应向悬浮液中加入含 Fe3+溶液或加酸溶液使部分 Fe(OH)3 和酸反应生成 Fe3+。2-3(1)FeCl3 + 3H2O = Fe(OH)3(胶体) + 3HCl

18、(2)采用丁达尔效应,用一束强光透过所制备的 Fe(OH)3(胶体),当出现一光亮通路时,说明交替制备成功。(3)红褐色沉淀。加入(NH 4)2SO4 是电解质,可使 Fe(OH)3(胶体)聚沉。基础达标:1.D2.A3.C4.C5.D6BC7B8.C9、长度;10 -9;胶体能力提升: 1CD 2A 3CD 4C 5B 6AC 7B 8D 9过滤 渗析 蒸馏 过滤、蒸发 加热分解10血液可以认为是胶体,FeCl 3 溶液能够加快血液的凝固在水平方向上用激光笔照射两个试剂瓶,若能够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淀粉,余者为氯化钠溶液。在两支试管(黑底点滴板、井穴板等取溶液 12 滴)中分别取 1mL 未知溶液,然后分别滴入 12 滴硝酸银溶液,能够产生白色沉淀的氯化钠溶液,余者为淀粉溶液。用两支试管中分别取 1mL 未知溶液,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出现糊状聚沉的是淀粉溶液,余者为氯化钠溶液。其它如:导电法、品尝(因为该两种溶液无毒)法等合理的方法都算正确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