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无锡教育现代化的现状研究.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1784229 上传时间:2018-08-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锡教育现代化的现状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无锡教育现代化的现状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无锡教育现代化的现状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无锡教育现代化的现状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无锡教育现代化的现状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无锡教育现代化的现状研究及 对 策 分 析高锡鹤本课题是江苏教育现代化新发展研究之战略背景研究的一个个案。无锡地处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北临长江,南濒太湖,面积 4500 平方公里,人口 431 万。无锡作为苏南重镇,交通便利,风景秀美,是我国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和水陆交通枢纽,其经济总量和城市综合竞争能力次于苏州,高于苏南其他城市,在苏南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按照总课题的要求,本课题拟以无锡地区为样本,认真梳理其十多年来实施教育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及存在问题,深入分析其在教育现代化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努力探索在全球化和信息化大背景下,无锡教育运行的宏观环境,即经济、社会、文化基础等方面形

2、态特征的新变化,及其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从而探求无锡教育现代化新发展的新对策。通过对无锡教育现代化的现状研究和对策分析,一是力求折射出整个苏南地区教育现代化的现状、问题、主要矛盾及其发展趋势,二是力求能为总课题的后续研究提供现实依据和有力支撑。一、无锡教育现代化的现状研究(一)无锡教育现代化的历史回顾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现代化目标的确立,以及“两基” 的高标准普及,无锡于 1993 年底起全面启动了教育现代化工程。十年来,无锡的教育现代化工程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以教育装备条件的现代化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学校和乡镇层面的教育现代化。该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得到了

3、充分的调动,形成了轰轰烈烈的教育现代化建设热潮。其主要标志是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尤其是农村中小学,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当时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的话来说,就是“ 办成了多年来想办而没有 办成的事, 见到了多年来想见而没有见到的巨大变化。 ”第二阶段发生在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随着学校和乡镇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深化,该市又及时启动了以县( 市)为单位的县域教育现代化建设。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以进一步加强乡镇和学校层面的教育现代化建设为前提,狠抓两个“整体” ,一是整体推进教育观念、教育发展水平、教育体系、办学条件、 师资队伍、教育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二是整体推进县域

4、范围内各类学校、各个地区的教育现代化建设。其主要标志是完善教育体系、改革教育体制、调整教育布局结构等制度层面上的现代化建设开始提上议事日程,城乡、学校以及各类教育之间的均衡和协调发展开始引起重视,并取得了重大进展。第三阶段始于本世纪初,至今仍在进行。在全面总结县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该市提出了推进以县、区、市为单位的各个层面的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理念,并积极付之实施。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较为自觉地将教育现代化工程从物质层面提升到制度层面,并进而向观念层面深化;从主要抓量的扩张逐渐转变到主要抓内涵的提升。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理解,也正在发生变化,在内涵的解析上,变为在注重效率

5、的前提下,不断在新的层次上追求新的平衡,以实现教育的公平化。应该指出的是,无锡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实施,都是在省教育厅的统一要求下进行的,问题是无锡与苏南其他城市一样,反应快捷,响应及时,因而抓住了“九五 ”期间大好的 发展机遇,争得了先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 进展。(二)无锡教育现代化的现状分析、不断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无锡的教育现代化工程已经历时十个春秋。当前无锡教育达到了什么样的发展水平?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现以国内外有关指标为参数,作一些比较和分析。(1) 有关指标的纵向比较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实施,使无锡教育的发展水平不断跃上新的台阶:小 学 初 中年份2 周岁幼儿受教育比例%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

6、%特殊教育普及率%普及率%巩固率%普及率%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在锡普通高校在校生万人高等教学自考参考人数人次1995 85 100 100 98.5 97.9 77.2 1.15 332142002 25 .0 97.5 98.0 100 100 100 99.0 95.3 3.64 91803教 师 学 历 合 格 比 例 %高一层次学历 %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普通高中职业学校小学初级中学小学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者 比例 %1995 71.03 77.27 80.60 58.71 30.902002 96.88 98.60 93.60 86.00 69.00 52.70 36.74 2.

7、27从上表可见,与教育现代化工程实施初的 1995 年相比,无锡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重心逐步上移,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到 2002 年,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已经达到 97.5,比 1995 年提高了 12.5 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 100;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2002 年为初中毕业生高峰期,但入学率仍达到 95,比 1995 年提升了 18.1 个百分点;地方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在锡普通高校在校生达到了 3.64 万人,比 1995 年增长了 216;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参考人次由 1995 年的 33214 人次猛增到2000 年的 91803 人次,五年中累计毕业 7700 人

8、。师资队伍的素质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2) 无锡教育发展水平四个基本指标的国际比较根据有关专家研究,一般来说,教育发展水平有四个基本指标。现就这四个基本指标作一些分析:年份 参照系 文盲率(%)人均受教育年限(年)高等教育入学率(%)就业人口受教育水 平 (%)发达国家 2.2 12 60 以上 高中及以上 80 %大专及以上 26 %国际平均水 平6.66 17.80(1977 年)全 国 6.72 7.83 13.00 高中及以上 14 %大专及以上 5 %2000无 锡 4.03 8.64 31.93 高中及以上 25.9%大专及以上 11,7%2002 9.00 37.40憗拠从上表可

9、见,2000 年无锡的文盲率为 4.03;15 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 8.64 年;18-22 周岁人口接受各类高等教育的比例为 31.93;受业人口受教育水平,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者为 25.9,专科及以上者为11.7。以上基本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3) 教育现代化主要指标比较分析有关专家经研究,给出了关于教育现代化实施水平的 11 个主要指标。现就其中涉及教育发展水平的 6 个主要指标,作一些比较和分析:年份 学前教育毛入学率(%)小学净入学率(%)中学净入学率(%)大学毛入学率(%)成人识字率(%)每十万居民中大学生数(人)

10、备注美国 68 96 89 81.1 98 5395日本 49 100 96 40.3 98 3139韩国 85 99 96 52 98 4955上世纪九十年代末 中国 29 99 58 5 81.5 4782000 100 97.9 31.93 95.2 6892002无锡53 100 97.9 34.70 95.7 848如果仅从数据看,2002 年无锡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已经不低于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和全民教育水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低于先进发达国家。大学毛入学率为 34.7,但统计口径为 18-22 岁人口接受各类高等教育的比例,毕竟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大学毛入学率,且主要得益于成人高等教育

11、的发展;而每十万人口中大学生数仅略高于全国水平,大大落后于先进发达国家。这说 明,无 锡 上规模、上水平的普通高校还太少,高等教育在无锡仍然是短腿。、积极推 进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建设从九十年代后期起,无锡在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实践中,开始重视制度层面的建设,通过现代教育体系的构筑、办学体制的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教育运行机制的营建,力图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无锡特点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现代企业教育制度和现代社会教育制度。(1) 构筑现代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实施,促进了以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教育体系的构筑。憞 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多年来,无锡一直致力于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建

12、立和完善。一是着力构建规模、结构、 质 量、效益相统一、0-18 岁的现代基础教育子体系。各地普遍开展了 0-3 岁婴幼儿早期关心与发展实验,努力构建以政府办骨干幼儿园为龙头,以社区为依托的幼托一体化网络;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如残疾儿童和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近进入公办学校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在制度层面保证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二是着力构建与普通教育相并列的,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初、中、高等职业教育配套且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子体系。近年来,该市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在校生之比一直稳定在 1:1 左右。三是根据无锡高等教育相对薄弱这一现实,适度提高城市

13、教育的重心,着力构建以无锡大学城为龙头,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集正规教育、开放教育及现代远程教育为一体的地方高等教育体系。2002 年,该市适时启动了太湖新城高教园的建设,规划用地 10 平方公里,其中教育园区 9 平方公里,可容 纳高校 5-8 所,在校学生 10 万人,教职工 3 万人;形成适应无锡产业发展的特色学科和专业,重点培养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专业人才。规 划科研用地 1 平方公里,以形成以教为主、产学研结合的教育基地;创新型科技成果的开发基地;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基地和对地方高校的幅射基地,从而形成高校富集、人才云集、科技密集的产、学、研高地。终身教育体系。从 1999 年全面启动终身

14、教育实验工作以来,无锡致力于构筑一个纵向贯串人的生命全过程,横向覆盖社会各方面,学校教育、企业教育、社会教育并举,基础教育、 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终身教育体系。2000 年,市政府颁发了无锡市终身教育实验方案,各地根据方案要求,以社区教育为突破口,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有机结合,常规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并举,着力构建以“全员、全程、全方位”为标志的全民终身教育网络,努力营造“人人是学习主体、处处是学习场所、时时是学习机会、事事是学习内容” 的学习型社会。现代教学体系。无锡在构筑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同时,还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课改为龙头,致力于

15、“ 以创新教育为标志,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代教学体系的构筑。当前,该市中小学的课程结构正渐趋合理,基本做到了三个结合,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结合;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结合;基础性课程、研究性课程和发展性课程结合,从而为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课改的带动下,一个以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的改革为主要内容,以“ 三优化、一提高”为主要形式的改革正在兴起。以提高质量为归宿,一是优化课堂教学目标,突出目标的全面性,力求做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以创新精神、品德情感意志等为内容的非智力目标相结合;根据认知规律突出目标的层次性;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

16、况,突出目标的差异性。二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努力改变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做到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训练、创造能力培养相结合,智力开发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相结合;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教会学生在不同环境下获取和运用知识,增强能力,并有所发现和创新。三是努力优化教学评价,普遍采用了以形成学生积极学习的机制和成功心理为主要目的的形成性评价,以及过程评价、能力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等科学的评价手段,力求形成一个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2) 改革办学体制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是无锡致力于制度层面现代化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1994 年以来, 该市采取各种措施, 积极鼓励

17、民办教育发展,努力实现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力图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行业企业、境内外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共同参与办学的格局。2000 年,无锡市人大进行了地方立法,颁布了无锡市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把成熟的政策及时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当前无锡教育,尤其是非义务教育的举办者除政府外,还有行业企业、社会团体、公民个人及境外投资者。办学主体的多元化,拓宽了教育投资渠道,缓解了经费困难,加大了教育投入,扩大了办学规模。全市涌现出一大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民办学校,其中占地在 100 亩以上、在校生在1000 人以上的就有 7 所。私立无锡光华学校占地 320 亩,在校学生 4500多人;南洋国际学校(南洋学院

18、)占地面积也达到 230 亩,学生 2300 人。民办教育的快速发展,增强了市民对优质教育的选择面,极大地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3) 创新运行机制无锡教育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致力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运行机制的构建。例如:构建多元投入机制。自 1994 年以来,无锡市委、市政府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要求,努力构建以财政拨款为主,集征收教育费附加、非义务教育按成本收费、增加校办产业收入、鼓励捐资助学、设立人民教育基金等多种渠道为一体的多元投入机制,先后作出了关于开征教育地方附加费、建立人民教育基金、扶持校办产业、改革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制度等一系列重大决策。以 1997

19、 年为例,全市多渠道筹措的教育总投入达到 14.6亿元,其中社会捐资达 1.06 亿元,校办产业创利达 4.1 亿元。据不完全统计, “九五” 期间,全市教育经费投入累计达到 74.8 亿元,其中江阴、宜兴和原锡山市累计投入 50.6 亿元;新建、改建和扩建校舍 193.26 万平方米,建设了电脑房、语音室和多媒体专用教室等现代化教育设施,从而,使物质层面的教育现代化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憞 完善内部竞争机制。建立学校内部竞争机制,是无锡加快师资队伍现代化的制度性建设之一。一是建立全员竞争,竞聘上岗的制度。学校按规定编制合理设岗,制定岗位职责,教师竞聘上岗,落聘者合理分流。在宏观劳动人事制度改

20、革暂时滞后的情况下,分流办法一般为试聘、待聘、转聘、解聘等。对于新教师,该市普遍实行了人事代理制度,宜兴市还开始试行教师全员聘用制,初步启动了“单位人”向“ 社会人” 的转变。二是完善按岗设酬制度,通过优化分配结构和加强平时考核,拉开分配档次。据惠山区统计,2001 年该区中学教师年均收入,平均差距为 1600 元左右,小学达 750 元左右。少数学校如省锡中,平均差距达 8500 元左右。 “教师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报酬能高能低”的内部竞争机制的初步建立,极大地 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建设。、着力建 设“三个平台”构筑教育信息化、国际化和优质化等

21、三个平台,是新世纪无锡教育现代化的三项标志性工程。(1) 构筑教育信息化平台为了应对加入 WTO 和信息社会的挑战,无锡确立了抢占教育信息化制高点,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策略。首先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该市投资数千万元,建成了以宽带技术为支撑的无锡教育城域网,成立了无锡教育信息资源中心和教育城域网网络管理中心,开通了无锡教育网站,形成了覆盖全市城乡的教育信息化平台,为县市、基层学校和社区提供网络技术和教育信息资源服务。在此同时,各独立设置的中、小学普遍实现了“校校通”,建成了校园网。2001 年,无锡教育信息资源中心完成了高一英语和数学同步远程教育课件制作,初步实现了学生通过网络随时接受名

22、师教育的目标。通过信息技术教育课的开设,中小学生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获取及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信息协作和信息免疫能力明显增强。该市还积极进行网络条件下教与学的研究探索,2001 年举办了首次“网络条件下教学研讨会”。通过网络课观摩、网络课录像交流、课例和教案评比等形式,努力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为应对即将到来的教学领域的网络革命作好了充分准备。(2) 构筑教育国际化平台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日益加快,无锡教育开始逐步加大自身的国际开放度,努力构筑教育国际化平台,以培养适应改革开放的高素质人才。为此,该市建立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全面加强对全市各类教育国际交流的领导、管

23、理、组织和开拓。在锡高等学校及各类中初等重点示范学校积极建立境外校际交流关系,涉及的国家与地区已达十多个。近年来,该市热情接待国(境)外教育来访,积极组织校长、教师到国外访问、考察和培训,以汲取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模式,借鉴他们先进的教育经验。为了不断增强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该市积极进行“双语” 教育实验,努力提高中小学生的外语水准;热情接待国外学生来访,于假期组织学生去欧洲等地考察,加强了中外学生的相互交往。(3) 构筑教育优质化平台在优质教育的层次上不断追求新的均衡,形成教育优质化平台,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是无锡教育追求公平化的战略选择。1994 年来,无锡合

24、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切实加强各类重点示范学校建设,带动薄弱学校改造,不断放大优质教育资源,力求形成以优质教育为支撑的,规模、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格局。他们根据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要求,综合考虑人口密度、交通地理等因素,合理规划和调整各类学校的布局。与 1995年相比,2002 年全市小学由 1540 所减少到 681 所,初中由 154 所减少到 137 所,高中由 99 所减少到 75 所,各类职业学校由 90 所调整到 83 所。到“十五”期末, 还将有更大的调整: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 职校1995 1540 154 99 902002 681 680 137 75 832005 411

25、 127 71 75学校布局的调整,改变了农村村村办小学,镇镇办高中的局面,初步形成了以镇为核心的合理布局,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城市化进程。布局调整还是一个撤并相对薄弱学校,建设重点示范学校,不断放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过程。强弱兼并、强强 合并, 创建重点示范高中,是无锡构筑优质教育平台的重要手段之一。如市三中和中山高中合并,重新组建了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十一中和十二中学合并,重新组建了无锡市东林中学。强强合并,重新整合学校隐性和显性的教育资源,极大地优化了师资队伍、教学设备和其他教育资源的配置,无论是学校的声誉,还是现代化程度都有了较大提高。布局调 整还带动了薄弱学校的改造, “九五 ”末无锡已全面

26、完成 202 所薄弱学校的改造任务。目前,无锡已建成了一大批高标准的重点或示范学校,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学生比例得到大幅提升。到 2007 年,该市初中、高中、职校在重点学校就读的学生将分别达到 90,初步形成教育优质化平台,初步实现优质教育层次上的教育公平。年份 省 级 及 以 上 重 点 示 范 学 校 所 占 比 重 (%)幼儿园 小 学 初 中 高 中 职业学校所 % 所 % 所 % 所 % 所 %2002 28 4.11 42 6.38 29 21.2 30 40.0 23 27.72004 10.5 16.5 58.0 46.0 40.02010 20.0 25.0 91.0 84.

27、0 80.0在 各 级 重 点 示 范 学 校 就 读 学 生 比 例 (%)2002 12.7 12.1 24 60 702004 60.0 40.0 65 80 752010 70.0 80.0 90 90 90、无锡教育 现代化的总体评价综观无锡教育现代化建设现状,笔者认为,无锡即将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教育发展阶段,其中基础教育已基本达到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建设则还刚刚启步。据官方预测,到 2007 年,无锡教育将整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其中基础教育将基本实现现代化。到 2010年,无锡教育将整体实现现代化,无锡将成为全国一流的教育强市。(三)无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主

28、要经验与全国其他城市一样, “穷国办大教育、大国办强 教育、古国办现代教育”这三大难题,是制约无锡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主要矛盾。纵观无锡教育现代化的历程,就是一个在不同阶段、不同程度上致力于化解这三大难题的曲折过程。敢于正视矛盾,善于化解矛盾,与 时俱进,开拓创新,就是无锡十年来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精髓。、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无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先导我国是一个具有数千年文明史的历史文化古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既造就了中华民族傲世独立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蕴含着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等历史糟粕。例如“ 学而优则仕”、 “官本位” 等封建糟粕,就派生出一整套不适应现代教育的传统教育观念,造成了“重学校教育

29、, 轻社会教育;重学历教育,轻非学历教育;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等等一系列的弊病, 严重阻碍了教育现代化的推进。为此,无锡在教育现代化工程实施伊始,就一直坚持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先导,努力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致力于观念层面的现代化建设,着力构建以终身教育为主线,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创新教育为标志的现代教育思想体系,在全社会确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坚持教育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努力提高教育服务经济,文明社会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实施。、深化改革,不断创新是无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在物质层面的教育现代化

30、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后,无锡及时把建设重点从物质层面提升到制度层面,通过不断深化制度层面的改革和创新,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和无锡特点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现代企业教育制度和现代社会教育制度,使教育现代化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不因领导人的变化而变化,也不因领导人注意力的变化而变化。可以说,这是无锡能在一定程度上不断化解“三大难题” ,并进而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关键。从 1994 年以来,无锡始终坚持以改革和创新总揽全局,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实验,着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努力营造人人皆学的学习型社会;区域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构建以创新教育为标志的,有利于素质教育实施的现代教学体系;不

31、断深化办学体制的改革,努力构建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模式开放化、办学形式多样化的办学新体制;不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形成竞争机制,加速师资队伍的现代化建设;努力营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多元投入机制、依法治教机制。这些制度层面的改革和创新,有力地推动了无锡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实施。、政府重 视,社会参与是无锡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无锡虽然地处经济发达地区,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但是, “穷国办大教育、大国办强教育”的矛盾依然突出。 财政紧张,教育经费有限,而教育的摊子很大,要办的事情很多,这之间形成了极大的矛盾。这一矛盾之所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化解,关键就在于政府的充分重视和社会的广泛

32、参与。从1994 年以来,无锡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现代化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同时,还切实加强对教育现代化的宣传力度,以取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参与。尤其是县乡村“三级办 学,两级管理”体制的全面推行,极大地调动了乡、村两级的积极性;广大民众对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广泛认同,使“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 成为当时城乡市民的共同心声,从而,有效地促成了“以政府拨款 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 经费为辅” 的多元投入机制的建立。以原锡山市为例, “九五”期间,该市投入教育现代化建设资金达 5.5 亿多元,其中主要来自各级政府的投入和教育费附加的

33、征收,但社会捐资助学也是重要来源之一,从 1994 年到 2000 年,原锡山市的市、镇两级领导身先士卒,带头捐款,捐资总额达 8000 余万元,其中乡镇企业是捐资的主力军,个人捐资也举足轻重,如“ 珍珠大王”席胜福捐资 133 万元建造了锡山高中图书馆;港胞顾亦珍女士捐资 482 万元,港胞周善庆捐资 400 多万元。仅 1998年该市就褒奖捐资助学先进集体 406 个,先进个人 3731 人。可以说,政府的重视和民众的爱心,铸就了无锡教育的超常发展。 “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成了当时无锡农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二、无锡教育现代化新发展的对策分析十年来,无锡教育的现代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

34、展,但是与赶超发达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目标定位还有不小差距,还远远不能适应无锡“富民强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以及在全省争创“ 两个率先”先导区、示范区的需要。进入新世纪后,机遇和挑战共存,只有抓住机遇,不断追求新的发展,无锡教育才能不断应对新的挑战,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一)无锡教育运行环境分析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无锡教育运行的宏观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城市功能重新定位我国加入 WTO 后,为了应对日趋激励的国际竞争,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趋势日趋明朗。当前,无锡正以上海为中心,服务浦东开发,自觉调整产业结构,接受幅射,错位发展,重点扶持 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特色产业。同时

35、,无锡特大型城市建设已经启动,市区面积大幅扩大。这一切,正逐步凸现出无锡现代制造业基地、国内外旅游胜地、长三角湖滨特大城市、全国生态人居名城的新的功能定位。、经济持 续发展进入新世纪后,无锡经济持续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增大。2002 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 160.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36632 元,超过了 4000 美元,进入了工业化后期。从经济发展趋势看,一是日趋开放化。2002 年,外商在锡直接投资额达 17.4 亿美元,比上年提升64.2;完成出口总额达 51.4 亿美元,比上年提升 43.2,呈现出外资、外贸、外经三外齐上, 进出口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36、全面增长的良好势头。二是日趋市场化。2000 年,全市 80的国有企业已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80的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脱困,90的国有中小企业完成改制转制,95的乡镇企业完成产权制度改革。个私经济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全市已建私营经济园区 123 个,个私经济所创 GDP 与上缴税收的增长分别达21.6和 36.5。三是科技贡献份额不断增长。 “九五”以来,无锡抓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抓好科技成果的转化。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份额达 55.2,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 44.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经达到 20.6,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分别达自营出口总

37、额的 52.5和 40.6。、 社会全面 进步从小康向现代化转型,不仅是一个经济全面发展的过程,而且是一个社会全面进步的综合过程。随着无锡经济发展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其社会进步的程度也在不断提升。一是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2002 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9988 元,比上年提升 14.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5860 元,比上年提升 6;人均住宅使用面积达 15.3 平方米。二是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随着无锡特大型城市架构的确立以及小城镇建设的推进,农村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三是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以宽带技术为支撑的城域网基本建立,网络技术迅速普及,时空界限逐步缩小。四是人口出生

38、率递减,据统计,该市 2002 年的出生人口已从 1996 年的 46358 人减少到 33503 人。(二)运行环境的变化对教育现代化的影响分析教育运行环境的变化,将对无锡教育现代化的新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经济开放程度的日益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都对人才的数量、结构、知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市民整体素质的要求也将更高。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们传统的思维模式、文化形态以及社会生活所产生的撞击,也将越来越大。在此同时,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调整和乡镇企业的改制,使多年来支撑无锡教育现代化运行的经济基础发生了

39、动摇,要求无锡教育开拓新的经费渠道,重构新的多元投入机制;经济和社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将要求无锡教育进一步完善市场办学机制;加入 WTO,将使无锡教育,主要是非义务教育面临新的国际竞争;人口出生率的持续降低,将为无锡实施小班化教育,完善教育优质化平台提供机会。这一切,既对无锡教育现代化提出了新的挑战,又为无锡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求无锡不断深化教育现代化内涵,进一步提升教育现代化程度,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新发展。(三)无锡教育现代化新发展的对策分析进入 21 世纪以后,无锡教育应该如何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实现自身的发展,是该市教育工作者正在不断思索的一个重大课题。综

40、合各方意见, 现提出以下不成熟的思考:、全面实现 “三个转变”在新的世纪里,无锡教育现代化要取得新发展,必须努力实现“ 三个转变”,不断扩展其广度,开拓其深度,提升其高度。(1) 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形式的转变推进学校和乡镇教育现代化,是上个世纪无锡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建设形式。随着教育现代化工程目标要求的不断提升,进入新世纪后,必须全面实现从以学校、乡镇层面的教育现代化建设为主,向以县、区和大市等各个层面的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为主的转变。应该在更大的范围和更广的空间内,通盘考量、全面规划、分类指导、 综合实施各个地区、各类教育、各种教育机构的现代化建设,成区域整体推进无锡教育的现代化,不断追求学

41、校间、地区间、各类教育间在更高层次上的均衡发展,在注重“ 效率”的前提下,不断追求教育的公平。(2) 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重点的转变上个世纪,无锡教育的现代化建设更多是量的扩张。为了不断开拓其深度,在新的世纪里,必须全面实现从主要抓外延扩张向主要抓内涵提升的转变。在继续扩大教育规模的同时,要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诸要素的达成度,全面实现数量、结构、 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为此,一是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增强现代意识;二是要整体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到 2010 年,全市教育要整体实现现代化,基本达到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把无锡建设成全省一流,在全国有影响的教育强市。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国民教育体系

42、和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四是要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国际化和优质化三个平台建设,实现装备条件的现代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教育国际化促进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优质化体现教育现代化。五是要继续加快师资队伍的现代化进程,完善竞争机制,加强教师教育,使教师的职业道德、知识结构、外语水平、 实施素质教育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不断提高。六是要整体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努力实现教育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和现代化。(3) 继续深化现代化建设类型的转变应该说,无锡教育的现代化建设还属于传统型、经验型。为了不断优化其品质,提升其品位,在的新世纪里,无 锡教育现代化应该全面实现从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

43、。要以科研为先导,努力加强对教育现代化的科学研究,把成功的经验上升为理性的思考,并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实践;要关心国内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态,多作国内外教育现代化的比较研究,及时掌握国内外最新的教育信息,不断汲取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经验,从而,使无锡教育现代化的品质和水平能够不断得到提升。、继续化解 “三大难题”从 1994 年以来,无锡教育现代化在不断化解“三大难题” 的进程中,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这“三大难题”还远远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进入 21世纪,无锡教育现代化将在继续化解“三大难题” 的过程中前进,否则就不可能取得新的发展。(1) 努力追求观念层面的现代化追求观念层面的现代化,是解

44、决“古国办现代教育” 的根本举措。在我国,数千年形成的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当然,在传统教育观念中不乏精华,但是对于糟粕,则必须摒弃,这里有一个扬弃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在物质、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中,观念层面的现代化是最高层次。至时, 现代教育观念将内化为人们的理性思考和自觉行动。这需要通过物质层面的现代化来营造现代教育的环境,使人们在现代教育气息中潜移默化,在观念上得到升华;需要现代教育制度来维系,约束和激励人们更新教育观念,确立现代教育理念。由此可见,追求观念层面的现代化,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又是无锡教育化解“古国办现代教育” 这一难题,并从而取得新发展的必由之路(2

45、) 不断完善多元投入机制无锡虽然具有一定的经费实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是“ 穷”。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改革开放以来百废俱兴,什么都要化钱;就教育本身而言,摊子那么大,现代化目标又定位在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出现“ 穷国办大教育”的难题 完全正常。上个世 纪,这一难题 在政府重视和社会参与下,曾在一段时期、一定程度得到的缓解。但是,由于教育运行环境的变化,原来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多元投入机制现已出现裂缝。修补并完善新的多元投入机制,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例如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变后,无锡在建立以县为主体制的前提下,力图调动镇村两级的积极性,问题是如何全面落实;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如何按国际惯例建

46、立公共财政,调整政府支出结构,加大教育投入;乡镇企业改制后,如何征足企业教育费附加;减轻农民负担后,如何激励先富起来的人为教育作贡献;非义务教育如何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等等,这些多元投入机制中举足轻重的要素,都需要重新调整和另行组合。此外,新经费渠道还需要继续开拓,例如利用贷款、吸引民间资金包括外资、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利用地区差价实施学校置换等等,都应成为新的多元投入机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3) 把无锡教育做优做强大国办强教育,其核心是要把教育做优做强。其出发点和归宿愿,一是要使人人享受优质教育,并最终实现教育公平;二是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教育服务经济,文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如前所述,教育的摊子那么

47、大,而做优做强需要钱,因此说到底,其矛盾的焦点仍然是一个钱的问题。如果经费是一个常量,有没有其他变量能促进教育变优变强?布局调整是就是将教育做强的有效变量。无疑,在保证需求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布局,学校的数量减少越多,做优做强的概率就越大。做优做强,还体现在效益的发挥上。实施强强联合,强弱兼并,既能扩大办学规模,发挥规模效益,还能盘活存量资产,优化现有资源的配置,发挥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益;充分利用地段之间的差价,实施地块置换,就十分有利于扩大优质增量资源。可见,加大布局调整的力度,将是无锡做强教育,完善教育优质化平台的重要途径之一。、继续加 强制度建设重视制度层面的建设,是教育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关

48、键,只有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教育现代化才能在新的世纪里不断取得新发展。为此,必须继续加大制度创新力度。要以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现代企业教育制度和现代社会教育制度的构建为目标,继续深化各个层面的现代教育体系建设,全面改革以一次性、精英型、封闭式学校教育为主体的传统教育体系,加强学校教育、企业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沟通和互动,实现教育的终身化;全面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课程结构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评价制度,努力实现教育的素质化。要继续完善支撑现代教育制度运作的体制和机制建设,进一步推进办学体制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样化、办学模式的开放化,逐步建立规范学校贯彻教育方针的机制;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加速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以及其他与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相适应的运行机制。要重视有利于教育现代化的政策建设,并及时将成熟的政策上升为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从而,使无锡教育现代化真正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拡憘注:1.教育发展水平四个基本指标及数据(除无锡)引自全面建设小康:教育政策选择的重点和难点 袁振国2.教育现代化主要指标及数据(除无锡)引自中国教育离现代化目标有多远 浙江大学教育系 杨 明3、无锡数据由无锡市教育局提供。(二三年五月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