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乌桕属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计红冰,邹峥嵘,徐林初,罗坤水【摘要】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乌桕属植物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乌桕属植物对某些疾病的辅助治疗作用,以期为乌桕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乌桕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大戟科乌桕属植物约有 120 种,我国有 10 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有少量分布1。乌桕 Sapium sebiferum (L) Roxb 别名木蜡树、乌桕籽、木梓、桕子柴等,落叶乔木,生长于我国湖北、浙江、四川、贵州、湖南、江西、河南等省。乌桕为我国特产树种,有千年以上栽培历史,江西栽培品种有十几个之多。由于乌桕种子
2、出油率高、品质优良、用途广泛而具有重要经济价值,被列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乌桕还具有较大的药用价值,传统中医理论认为乌桕性凉、味苦、具小毒,叶、根、皮入药能清热解毒、消肿、利水通便、消积、杀虫、解毒、疔毒等,主治头痛、牙疼、水肿、臌胀、湿疮、疥癣、蛇伤和肝硬化等病症2。为了阐明乌桕药理活性及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人们对其体内的化合物进行了较多研究。迄今为止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包括黄酮类、多酚类、香豆素类、鞣花酸类、萜类等。1 化学成分1.1 基本化学组成乌桕叶中基本化学组成的含量平均值为(g/100 g):水分 14.48,灰分 8.19,蛋白质 8.46,脂肪 4.46,膳食纤维25
3、.77,水溶性总糖 18.26,其它无氮浸出物如淀粉 16.36;乌桕叶中的氨基酸主要以酸性氨基酸谷氨酸、天门氨酸,以及中性氨基酸亮氨酸为主,必需氨基酸中赖氨酸含量丰富,其他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对较低;微量元素平均值为(g/g):锌 77.32,铜 77.33,铁164.29,锰 1119.25 ;常量元素平均值为 (mg/g):氮 17.31,磷1.47,钾 6.94,钙 13.15,镁 3.993。相关文献表明乌桕是富锰植物,对其可否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方面产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1.2 黄酮类化合物从该属植物中已获得的黄酮类化合物有槲皮素(1),该化合物为黄色晶体,其分子式为 C15H10O7
4、,其次是山萘酚(2),为黄色粉末,分子式为 C15H10O6,这两种化合物均属于黄酮醇4; 2007 年王洪庆等5从乌桕叶中分离得到另几种黄酮类物质,山萘酚-3-O-D 葡萄糖苷(3)、山萘酚-3-O-D 半乳糖苷(4) 、芦丁 (5)等;柳润辉等 6从乌桕中分离得到几种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异槲皮苷(6)和 2- 没食子酰基异槲皮苷(7),前者为黄色结晶性粉末,后者为黄色粉末;在该植物中还发现有槲皮素苷(8)。黄酮类物质在抑制癌细胞、保护心血管、调节脂代谢、雌性激素样作用、抗微生物、抗炎症、抗变态反应、清除自由基等方面显示活性4,6。1.3 多酚类化合物 2005 年柳润辉等6从乌桕中分离得到
5、几种酚类化合物,第一种为没食子酸乙酯(9),该化合物为黄色晶针,苯环为 1, 3, 4, 5-对称四取代形式;还有一种被命名为短叶苏木酚酸乙酯(10) ,形态为黄色晶针。1.4 香豆素及鞣花酸类化合物漆淑华等7从乌桕中分离鉴定了 4 种香豆素及 4 种鞣花酸类化合物,香豆素类化合物依次为 6, 7, 8-三甲氧基香豆素(11) 、5, 6, 7, 8-四甲氧基香豆素(12)、8-羟基-5, 6, 7-三甲氧基香豆素(13) ,东莨菪内酯(14),其中化合物 11,14 为无色针晶,12,13 为黄色针晶,这 4 种香豆素的化学结构式见图 1。从乌桕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鞣花酸类化合物依次为 3,
6、3-二甲氧基鞣花酸(15)、4,4- 二甲氧基鞣花酸(16) 、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D- 吡喃木糖苷(17) 、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 -D- 吡喃葡萄糖苷(18),其中 15,16 为黄色针晶,17 为黄色结晶,18 为柱状晶片,上述 4 种鞣花酸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式见图 2;2007 年贾靓等8采用硅胶和凝胶柱层析及波谱学方法鉴定出另外 3 种鞣花酸:依次为3,3,4 -三甲氧基鞣花酸(19)、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D-木糖苷(20)、 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21)即香草酸,其中化合物 19、20 为淡黄色粉末,化合物 21 为无色针晶;张世琏等9从乌
7、桕茎皮中找到一种新的鞣花酸,命名为 3, 4, 3-O-三甲基鞣花酸(22),该化合物为白色粉末固体。 1.5 萜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分为三萜类、二萜类化合物,其中三萜类化合物有 7 种,被命名的有 4 种,分别为 - 谷甾醇(23) 3-acetoxy-D-friedoolean-14-en-28-oic acid(24)、豆甾醇(25) 、胡萝卜苷(26) 10;通常对乌桕生物活性成分研究主要集中于二萜类化合物,2007 年王洪庆等5从乌桕叶中分离得到几种二萜类化合物为莽草酸(27)、金丝桃苷(28) 等,迄今为止从乌桕中已分离得到二萜类化合物有 11 种。1.6 其他化合物 1995 年张
8、世琏等10从乌桕叶中分离出 4 种化合物,并分析得出某种化合物的结构式,为 N-苯基-1-萘胺(29),该化合物的形态为白色针状晶体,分子式为 C16H13N,结构如图 3所示。其他的化合物还有是 9, 12, 15-十八碳三烯-1- 醇、十六烷酸乙酯(30),正三十烷酸乙酯(31) ,这些化合物均为白色固体,同时他们还从乌桕茎皮中提取到另一新的种化合物,命名为十六烷酸乙酯(32) 9。同年他们再次对乌桕叶进行测定,又分离得出以下几种化合物,分别为软木酮(33),白色针状固体,分子式为 C30H50O(见图4);莫雷亭酮(34),无色针状晶体,分子式为 C30H48O(见图 5);莫雷亭醇(3
9、5),无色柱状晶体,分子式为 C30H50O10。日本学者 Sumei Huang 等112006 年从乌桕种分离出了一种新的化合物:chalcone glycoside(36),(查耳酮配糖 )为:chalcononaringenin 2-O-D-glucopyranoside,见图 6。2 药理活性现代药理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乌桕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如抑菌、抗炎、降压、降胆固醇等,可能还有促癌作用12。2.1 抑菌作用 Cynthia J. M 等13从乌桕中分离得到没食子酸,也称五倍子酸,英文名为 Methyl-3, 4, 5-trihydroxybenzoate,实验证明其有
10、抑制单纯疱疹病毒作用。2004 年霍光华等14分析了乌桕叶中的抑菌活性功能成分发现,乌桕叶具有抑菌活性;2007 年陈国华等15探讨了乌桕根皮水提物的抗菌活性,发现水提物对大肠杆菌和志贺氏杆菌具有抑制作用,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萄萄球菌和绿脓杆菌没有活性,并指出乌桕根皮在湖南和广西民间治疗由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和志贺氏杆菌引起的痢疾确有很好的疗效;2008 年对乌桕的药理活性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邓强等16研究了乌桕根皮醇提物对绿脓杆菌耐药株抗菌活性,结果表明在醋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对耐药绿脓杆菌具有抑制活性;陈国华等17发现乌桕根皮提取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治大肠杆菌引起的猪病。2.2 抗炎作用、降
11、胆固醇作用及促癌作用等18林一天等17从乌桕种籽中分离得到的茎草酚-5-O-甲基,乙醚 7-O-六环木糖-D-阿拉伯吡喃糖苷,发现这几种化合物具有抗菌,消炎和扩张血管等功能;并发现乌桕中常见化合物乌桕素,也叫大戟二萜醇酯,具有抗白血病活性,乌桕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二萜化合物,这类成分最早从大戟科植物巴豆中分离得到,因而称为巴豆二萜,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红肿、发炎并有促癌作用20;2003 年黄斌学等21对乌桕叶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发现乌桕叶提取物对多种致炎剂引起的渗出、水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乌桕叶提取物能镇痛抗炎;彭小列发现中药乌桕具有清热燥湿、凉血、涩肠止泻、健
12、脾行气之功效,可以用于治疗鸡白痢。2.3 降压作用另外通过分析文献表明,某些油脂类化合物也有一定的药理活性。最近金莹等22采用超临界 CO2 流体萃取技术萃取乌桕籽皮油,从乌桕籽内层提取的亚油酸及亚麻酸,虽然含量很少,但亚油酸具有降血压、防止动脉硬化等作用,亚麻酸具有增强免疫力、调节内分泌等作用;而早在 1983 年 Kathleen Payne-wahl等23采用 HPLC(高效液相色谱)发现乌桕籽油中含有两种甘油三酸脂酸酐,trans-2, cis - 4 - decadienoic acid(2, 4-葵二烯酸)和 8-hydroxy-5, 6-octadienoic acid (8-羟
13、基-5,6-辛二烯酸),前者是一种毒性成分,这可能造成乌桕有毒的一种物质。 其他的相关药理活性也有许多报道,高荫榆等发现乌桕叶能清除羟自由基和还原力等抗氧化活性,并且主要是其所含黄酮物质所引起的,表明乌桕叶可作为抗氧化剂和健康佐剂加以开发。罗洁等24研究乌桕皮油,梓油对香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乌桕籽油对香菇菌丝生长速度有促进作用,而乌桕皮油没有类似效果。3 结语乌桕对某些疾病有较大的治疗价值,如可治疗血吸虫病、毒蛇咬伤、外伤出血、鸡眼、湿疹、荨麻疹、腋臭、疥癣等;乌桕茎皮是治皮肤疱疮土方的主要成分,还可用来防治血吸虫病,有舒气、利尿等功效;茎皮和根皮等也各有其效。 在农业生产中,乌桕可以作
14、为杀虫剂,乌桕叶捣碎加水即成一种对棉蚜、红蜘蛛、金花虫、稻螟、稻苞虫有效的农药,可以防治稻瘟病、稻热病、棉角斑菌;蒋妮等25对乌桕叶乙醇提取物对罗汉果根结线虫进行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乌桕叶乙醇提取物含具有较强毒杀线虫活性,能减轻线虫危害,促进植株生长。在工业上,广泛用于制造肥皂、蜡烛、蜡纸、护肤脂、硬脂酸、金属涂擦剂、固体酒精和高级香料等,乌桕籽壳能制造不定形颗粒活性碳,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26;乌桕脂可用于制取可可脂代用品,制作成巧克力等27。由此可见,乌桕是一种具有巨大开发价值的木本资源植物。【18彭小列,易能,程天印. 乌桕药用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8,2
15、7(3):1.19林一天,夏庆. 中国乌桕籽实化学组份药用价值及抗白血病活性J.粮食与油脂,1993,10:38.20陈玉,杨光忠,张世琏,等. 乌桕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 .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9,11(5):114.21黄斌学,黄增琼,许小林,等. 乌桕叶提取物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成药,2004,26(6):476.22金莹,郭康权,程联社. 超临界 CO2 流体萃取乌桕籽皮油的研究J.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8,26(1):53.23Kathleen Payne-an. Quantitation of Estolide Triglycerides in Sapium Se
16、eds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Infrared Detection J. JAOCS,1983,60(5):1011.24罗洁,刘玉环,罗爱香,等. 乌桕油脂对香菇菌丝生长的影响J . 食品科学,2007,28(9):422.25蒋妮,高微微,缪剑华. 乌桕乙醇提取物对罗汉果根结线虫的生物活性初报J. 植物保护科学,2007,23(11) :305.26胡福星,蒋应梯,刘新武. 乌桕籽壳制造不定形颗粒活性炭J . 浙江林业科技,1993,13(2):45.27唐祖望. 乌桕可可脂代用品的发展前景J. 贵州化工,1996,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