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广西钦州市第二中学 2018届高三历史开学考试试卷解析版第 I卷(选择题 共 60分)一、选择题(共 20小题,每小题 3分,共 60分。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经济全球化 时代国家安全的标准至少应包括四个基本内容:(1)国土完整、主权完整,以及有效保护公民权利;(2)积极维护直接涉及国家经济发展之关键部门、产业和经济安全;(3)防范与控制来自国内、国外的各类安全经 济的、政治的与军事的;(4)与周边国家、地区搞好共同安全合作体系。据此可知( )A经济安全被提到国家安全的核心地位 B国家安全主要来自外国的进攻或武力威胁C应与周边国家结盟以确保国家安全 D需防止国际垄断资本向全球范围内的扩
2、张【答案】 A【解析】国家安全的威胁来自国内国际两个方面,B 错误。新时期中国奉行不结盟,C错误。经济全球化中的资本扩张只能顺应,趋利避害,不能防止,D 错误。【考点】经济全球化2. (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 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B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答案】D【解析】由饼状图的比例构成可以看出唐代科举制打破了士族子弟垄断的九品中正制,扩大了才选拔范围,A、B 、C 错误。【考点】科举制3.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
3、权渐趋衰弱 B.首辅权力失控 C.内阁取代六部 D.君主集权加强【答案】D【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状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A项与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的发展史实不相符合,所以排除 A项。内阁取代六部与史实不符合,这二者不存在政治隶属关系,六部直接受皇帝统领。B 项与史实不符合,材料中的所说的首辅权利来源于皇帝,皇帝信任首辅大臣专权只能说明是皇权的集权不断加强。4下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 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2A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积累 B官府对手工业生产严格限制C手工业生产产品
4、精良 D生产革新缺乏市场需求的推动【答案】D【解析】明清时期手工业发达,却没有转变为大机器生产,根本原因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选 D。【考点】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5.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一“革命的火焰”A.促成了国共两党党内合作 B.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答案】B【解析】考点:国民革命运动。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 “
5、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革命的火焰”是 19241927年间的国民革命运动,它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 B项正确;国共合作的实现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在国民革命蓬勃发展之际,国民党右派叛变了革命,国共合作破裂,故 A项错误;革命的果实落入国民党反动派之手,当时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 DC项错误。6 法学阶梯认为罗马人民所适用的,一部分是自己特有的法律,另一部分是全人类共同的法律。 “全人类共同的法律”是指A万民法 B 十二铜表法 C公民法 D市民法【答案】A【解析】万民法保护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权利,具有打破区域局限的特点,有着全
6、人类共同法律的雏形,故选 A 。【考点】罗马法7.1940年 9月 7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 ”材料反映出A.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抗战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全面开展游击战C.国共两党均开展敌后抗战 D.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逐渐趋向一致【答案】C3【解析】考点:中国军民抗日斗争。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组织的战场是正面战场,不是敌后战场,所以 A项是错误项。B 项是错误项,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党发动的敌后抗战,不是游击战。D 项是无关的错误项,故答案选择
7、C项。81867 年,李鸿章认为铁路、电报“有大利于彼(洋人) ,有大害于我” 。 1874年冬,李鸿章“曾谒晤恭邸(见奕訢),极陈铁路利益” 。 李鸿章态度转变说明A洋务运动的开展 B中体西用 C观念的转变 D国防的需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李鸿章由认为铁路、电报对国家不利,到极力陈述铁路将带来的利益,说明其观念的转变,选 C。洋务运动 19世纪 60年代已经开始,不能体现转变,A 错误。 “中体西用”和“国防的需要”材料体现不充分,故 B和 D错误。【考点】近现代中国交通、通讯的发展9.美国记者鲍大可描述周恩来:“他在这个辩论几乎已经陷入僵局的时候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
8、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 菲律宾外长罗慕洛说:“周恩来是我去的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该会议A.打破了我国的外交僵局 B.推动了印度支那的和平恢复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解决了与亚非国家之间矛盾【答案】C【解析】考点:新中国外交。从材料信息看,周恩来在会议上“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 “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由此可知该会议是指 1955年的万隆会议。万隆会议顺利召开,与新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密切相关,选 C项。A项是中美关系改善的结果,B 项是日内瓦会议
9、的影响,D 项说法错误。10.“清政府推翻后,人们就无所适从了,不久就开始滥杀人了,谁军权在握,想杀人就杀人辛亥革命开启了以后的几十年革命。 ”该观点旨在说明 ( )A.北洋政府政治分权以及军阀割据混战 B.辛亥革命后重建统一权威体制的艰难C.新文化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北洋政府的政治分权,A 错误;C 、D 与材料无关。【考点】辛亥革命11.“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 ”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梭伦改革有关史实的是A.既照顾了平
10、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C.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D.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答案】A【解析】考点:梭伦改革。材料中的“两个阶级”是指贵族和平民,梭伦改革体现了中立政策, “妥协”是指贵族和平民的妥协,如对土地问题的处理,说明改革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选 A项。其他三项的说法不正确,且材料信息也没有体现。412.“中国共产党将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暴动政变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该宣言的发表 ( )A.说明中国共产党放弃了武装的领导权 B.表明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错误C.促成了抗日民族统
11、一战线的建立 D.促成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判定是土地革命开展后,A 在南昌起义时已经体现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D 体现的是国民革命时期,A 和 D不符合时代,错误;这一时期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B 右倾错误不能体现。【考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3.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C.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D.公民个人自由受到法律限制【答案】D【解析】考点: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特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
12、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常理,自杀是个人的自愿行为,不受法律的过分约束,但该规定明显是限制这一自由的行为,说明 D选项正确。限制自杀的规定的初衷不是为了尊重生命而是加强对个人的管制。如果“崇尚自然法则”应该不去自杀,两者逻辑上有矛盾。所以 BC选项排除掉。法律体系的完备的程度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 A选项排除掉。14.1949年 4月 20日和 21日,英国皇家海军远东舰队四艘军舰溯江而上,不顾三野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鸣炮警告,闯进三野部队防区江面,双方展开激烈炮战。这说明A解放战争陷入胶着状态 B国民党军队不堪一击 C当时中英关系急剧恶化 D解放战争具有反帝性质【答案】 D【解
13、析】A、B 不符合材料信息。C 没有体现特定的解放战争时期。【考点】解放战争15.公 元 6世 纪 东 罗 马 帝 国 皇 帝 查 士 丁 尼 钦 定 的 法 学 教 科 书 中 说 : “皇 帝 的 决 定 也 具 有 法 律效 力 , 因 为 根 据 赋 予 他 权 力 的 王 权 法 , 人 民 把 他 们 的 全 部 权 威 和 权 力 移 转 给 他 。”这 说 明A.社会契约论影响深远 B.古罗马有重视法律的传统C.古罗马皇帝崇尚“君权神授” D.王权法丧失了法律效力【答案】B【解析】考点:罗马法。由“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可以看出古罗马重视法律的传统,这也符合所学罗马法的相关知
14、识,故选 B。 社会契约论是 18世纪的产物,与题干所述时间不符,故排除 A;由“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可推知 D错误;C 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16.邓小平在 1984年的一次讲话中说:“我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 ”这一讲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5下列改革举措直接受惠于此的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决定在广东等地设立经 济特区C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D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答案】C【解析】排除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决定设立经济特区均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不久逐渐实行,A 和 B不符合 1984年这一时间。材
15、料中侧重引进外资,D 不符合。【考点】改革开放17.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国家,在建立现代政治制度的过程中,英国的历史发展走了一条和平、渐进的道路,它首先把专制制度转变为贵族寡头制,然后再把贵族寡头制改造成民主政治。能体现英国以和平方式推动社会变革的历史事件有17 世纪中期英国革命 1688 年光荣革命1689 年权利法案 1832 年议会制度改革A. B. C. D.【答案】A【解析】考点:英国政治体制。解答此题需要注意材料的要求,以和平的方式推动社会变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显然是暴力的方式进行的,排除项,故选 A。18. “我(赫鲁晓夫)还记得那段时间,在经济崩溃和大饥荒之后,城市忽
16、然恢复了生机,涌现出了各种产品,价格开始回落。这当然是一种退却,但它却帮助我们从国内战争的后遗症中恢复过来,积蓄了力量。 ”下列对“积蓄了力量”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为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奠定 了基础B使俄国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C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 D为夺取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答案】 C【解析】由材料信息“城市恢复了生机从国内战争的后遗症中恢复过来” ,判定应是新经济政策的作用。A 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符合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新经济政策后来逐渐被取消,B 错误。D 应是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成果。【考点】新经济政策19.“这个新国家创造了一种新的国
17、家制度,国家采用一套新的原则立国,即平等、自由、民主、法治、权力平衡,它否定王权,建立了共和国。不仅解决了独立和统一的问题,而且使源于英国的民主和自由原则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1819 世纪时能填入上述方框的国家是A.德国 B.英国 C.法国 D.美国【答案】D【解析】考点:美国政治体制。从材料“它否定王权,建立了共和国”可以直接排除 AB项,这两个国家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C 项错误,与材料“不仅解决了独立和统一的问题”不符。20.从 19世纪后期起,大型工业企业开始在国家经济增长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所有大型企6业的新形式中,制造业无论是在资本构成、生产效率还是在 技术进步、知识更新等方面都走在
18、了前头。这说明A垄断企业逐渐成为经济主要增长形式 B手工工场生产开始退出历史舞台C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了工业规模 D制造业承担了大部分的研究工作【答案】 A【解析】材料体现的是 19世纪后期以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B 和 C错误,D 与材料无关。【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第卷(共 40分)二.非选择题(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 全球通史中记载: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一个原因是,按照西方人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 严重的剥削。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品匮乏给访问苏联的西方人留
19、下了深刻印象。反映在一党制政治结构中的个人自由缺乏、工会受束缚、教育受统一管理和所有交流媒介受严格控制同样使他们感受震惊。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战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的反应则完全不同。对他们来说,苏联是一个在 30年内成功地将自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的国家。使这一惊人的变化成为可能的种种制度和技术对这些民族来说非常重要。尽管大多数民族最近已赢得政治独立,但他们还没有获得经济独立。因此,他们是用羡慕而不是同情的眼光来看待苏联的生活水平。他们不太注意苏联人缺乏个人自由这一点,因为这些人在他们自己的
20、国家里通常还享受不到这样的自由。 选择材料中的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示例一 在西方人眼里,苏联不值得仿效。政治上,苏联确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一党专政,民主法治不健全,公民的自由权利得不到保障 ;经济上,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优先重工业的发展,轻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经济结构不合理;轻视民生,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文化上,教育和文化传媒受到政府的控制。总之,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不符合西方民主自由开放的观念。示例二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苏联的成就巨大。苏联在短时期内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世界第二大工业、军事强国;苏联的发展为
21、7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条件;发展中国家虽然取得了政治独立,但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普遍落后;苏联经济、军事的发展正是发展中国家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总之,发展中国家从自身发展需要出发,肯定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范晔论曰:“汉初,诏举贤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斯亦贡士之方也。中兴以後,复增淳朴、有道、贤能、直言、独行、高节、质直、清白、淳厚之属,荣路既广,觖望(绝望、不满意)难裁。自是窃名伪服,浸(逐渐)以流竞(流于形式) ,权门贵仕,请谒繁兴。” (南宋)马端临文献通考 (卷二十九选举考一)材料二 魏文帝时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取本处人在
22、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及法也,唯能知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所以刘毅云:“下品无高门,上品无寒士。 ”(南宋)马端临文献通考 (卷二十九选举考一)材料三 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於有司而进退之。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俊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其天子自诏者曰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其应诏而举者多则二千人,少不减千人,所收百才有一。(南宋)马端临文献通考 (卷二十九选举考二)材料四 把仕途向庶人开放,决不是基于什么平等或民主的观念,到了唐代那个历史阶段,要完成集权的专制官僚统治,
23、是不能采取一种比较少有融通性的官人方法的。科举限制愈严,竞争愈烈,而其对思想统制,亦愈易就范,对上级官僚,亦愈易卑躬屈节表示忠诚。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第九篇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二、三中,中央政府分别采用的是什么方式选拔人才?(2)为什么材料四中说“到了唐代那个历史阶段,要完成集权的专制官僚统治,是不能采取一种比较少有融通性的官人方法的”?请依据材料一、二中的资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3)历来人们对科举制褒贬不一,依据材料三、四和相关知识,你的看法如何?对其作一个客观的评价。【答案】 (1)方式: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或九品官人制) 、科举制。(2)说明:察举制逐步流于形式,被权贵把持,
24、不能为朝廷选拔人才;九品中正制也不能辨其贤愚,高官几被世族大家垄断操控。 因此,要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位的局面,就需采用科举考试之法选用人才。(3)看法:科举制在隋唐、两宋时基本上能起到积极作用,但在明清以后消极作用为主。评价:积极作用为朝廷选拔了优秀人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有利于政治的长期稳定发展。消极作用明清以后八股取士,扼杀了人才的创新精神,科举培养的唯上是从的奴才,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解析】考点:古代选官制度。 (1)材料一二三分别说的是西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唐朝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三个时期对应的选官制度分别是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 (2)注意材料“是不能采取一种比较少有融通性的官人方法的 ”,西汉8时期察举制和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最后都是成为了权贵牟利的工具,并不能很好地选拔人才,统治者的统治基础无法扩大。科举制进一步扩大了统治的基础。 (3)本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历史小论文(观点类)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就本题而言,既可以赞扬科举制的作用,也可以分析其消极面,不管选择哪一种观点,论述时都要言之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