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渠道创新与销售管理 渠道创新与销售管理 一创新的基础1、渠道创新作为一个过程,首先是为了适应分销市场变化而产生的营销理念,即是以零售终端为服务核心;其次,体现这个理念的必须是可操作的商务流程,即是厂家与分销商在共用的平台上实现对零售商的支持;最后,保障这种商务流程持久有效发挥功用的除了管理工具的信息化就是营销团队管理机制的相应转变,渠道创新与销售管理。2、传统的营销理念始终围绕着产品的销售实现,即如何把产品卖出去是最高目标,而不是把分销渠道作为一个产品来经营。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商务模式趋于两极:要么只对大户(一级经销商),要么自建终端。前者的营销商务仅限于物流配送和财务结算,后者则是厂家增
2、设了职能部门。而以零售终端为服务核心的分销模式是趋于两极的对接,缩短分销通路,具体说就是厂家帮助一级经销商直接为零售商服务。3、主流的传统分销管理把营销团队的销售量作为主要的绩效目标,而在中国大陆不成熟的市场经济营商环境里,短期的销量实现可能是以破坏渠道游戏规则、损害厂家长远利益或分销链中某一环节的商家的收益为代价。二新流程的管理模式1、以零售终端为服务核心的营销理念首先强调工作目标是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的分销末端,而不是传统的一级经销商,更不是学院派认为的最终消费者。因为产品创新投入大并且成功率极低(一般低于 10%),多数厂家不具备研发能力,只能以模仿为主。产品的适销对路与否,品质是否符合相
3、关标准,价格能否被市场接受等等本来就是进入市场的基本条件。而对终端的服务实际上就是在经营持久不衰的自有品牌和渠道这种特殊产品,管理论文渠道创新与销售管理()。可以说营销团队的产品就是渠道经营(销售服务),其消费者就是零售终端。新经济营销管理的模式应以此为出发点建立目标管理的架构和绩效考核的评价体系以及激励机制。2、首先,销售人员对终端的服务主要是通过对分销商的助销来实现,所以渠道层次应尽可能减少;其次,有效实施对分销商的助销除了厂家的推广和促销资源的投入,更重要的是有赖于销售人员的培训能力、协调和沟通能力。尤其是培训能力,因为要让分销商认同厂家的营销理念和企业文化,要组织和引导分销商的人力资源
4、去实施对终端的服务,对 SALES 的要求就不仅仅是能够摧城拔寨的销售好手,更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风范和沟通技巧。最后,对 SALES 的工作目标就不仅仅是销售量,更重要的是客户(分销商)和消费者(零售终端)的亲和度和稳定性。三新流程的案例分析1、国内某啤酒厂在其主力市场的分销网络有 30 家一级批发商,200家二级批发商和 10000 家零售终端。以前的管理和服务主要针对一级批发商,往往渠道的实效促销到了二级批发商就走样,不得不投放大量的人力物力直接到终端促销。如小礼品的投放,零售终端的价格折扣和返奖政策等。既增加了成本,又达不到预期效果。而啤酒市场的激烈竞争越来越明显的表现为终端的争夺。该啤
5、酒厂的销售公司在原来的一级批发商中根据辐射能力和范围、经销能力和信誉挑选了 5 家作为分销中心,成为厂家的紧密合作伙伴。其收益主要靠返奖而不是差价,厂家可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如物流配送运力、销售人员的培训以及电脑和通讯设施等。其余的与原来 200 家二级批发商全部转为准一级批发商,除了不直接供货,享受所有的原一级批发商的销售服务和资源支持。经12 渠道创新与销售管理 2 第 2 篇 WTO 与企业财务管理预览一、入世后财务管理环境的变迁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任何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都是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展开的,人世后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变迁必定会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极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6、面: (一)金融市场变化的影响。加入 WTO 之后,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基本要求及与有关WTO 成员国达成的双边协议,我国将逐步放松外资金融机构准人的范围和区域限制。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我国,必将使我国金融市场发生全面而深远的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从而对企业筹资投资产生极大的影响。第一,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资金供给的增加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为我国企业筹资、投资和规避风险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组合方式。第二,金融创新丰富了金融工具品种,拓展了金融服务范围,但同时也派生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表外风险等新的风险,使金融风险进一步加大,规避风险将成为人世后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最重要课题之一。第
7、三,国内外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促使我国金融机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进一步加快,金融机构自律性管理将进一步加强,国家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也将进一步规范,必将便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得以更加有效地发挥。这样,无论什么性质的企业在金融市场都将处于公平竞争的地位,只能凭借其良好的经济效益、看好的市场前景与持续高速的增长而获得资金,况且企业筹资有时还要渠道创新与销售管理 3 第 3 篇 浅谈利润管理的合理性预览由于现实不成熟的社会经济环境及人们对假账的深恶痛绝,“利润管理”被习惯上理解为非善意的利润操纵。的确在现阶段“利润管理成为一个很消极的词汇,但是凡事都有它的另一面,利润管理也有它的合理性,就象纳税筹
8、划与偷税一样,虽然其目的都是为了节约税费支出,但其实现目的的手段截然不同:前者合法合理,是一种较高水平的理财行为;而后者是以违法和不合理的手段来实现的,承担着较大的法律风险,是一种愚昧的理财行为。 一、利润管理“度”的把握 利润管理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其“褒”与“贬”的分水岭就是一个“度”,在这个“度”内是合理的利润管理行为,应该被人们所接受;超过这个“度”就是利润操纵,就应受到惩罚或谴责。这个“度”如何把握是这一行为性质判断的钥匙。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企业利润管理行为的现实特征,笔者认为利润管理的“度”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把握。(1) 法律制度框架。法律制度是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是企业经营的游戏规则,企业的任何行为都应在符合规则的前提下进行。企业利润管理行为的“度”就是法律制度的框架,在法律、制度、准则允许的范围内所作的利润调整和选择是合理行为;超越法律制度框架范围的利润管理是一种违法或违规行为,是利润操纵。 (2)企业各利益主体的协调性。企业利润管理行为的结果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分配数额,一 渠道创新与销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