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管、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 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西财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不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1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 研究 意义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 以及我国企业会计
2、业务的复杂化和对具体业务会计 处理方法的多样化,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了会计政策 选择 的重要性, 因为 会计政策选择已经不单纯是一种技术规范,而成为协调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利益冲突的一种重要手段。 企业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就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进而影响各利益相关方依其 做 出的 投资 决策 ,最终产生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可见,会计政策选择在现代企业财务信息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6 年 月 15 日 , 我国财政部正式颁布 的企业会计准则更多地体现出了灵活性高于统一性的特色, 它对 某些 具体的会计业务提供了多种备选方法 ,这就使企业通过利用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进行利润 操纵成为可能;使我
3、国资本市场运作的秩序受到严重干扰;使投资者的信心与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使资本市场的稳定持续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因此,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对各利益相关方之间利益冲突的协调,以及 对会计准则体系和资本市场监管体系的完善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在上个世纪,会计研究的发展由以会计政策选择为重心的实证会计研究一直推动着。 西方学者对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研究 , 主要经历了两个高峰时期。 第一个高峰时期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研究重点是像会 计政策选择的性质、目的等规范性问题。在这一时期,一般认为,企业管理人员选择会计政策以稳健
4、性作为其根本原则。第二个高峰时期是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主要是 通过 会计政策选择的实证研究 ,对是否选择某些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解释。具体来讲,主要经历了 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20 世纪 50 、 60 年代,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的主要观点为均衡收益观。在这一时期,人们认为企业作为一个盈利组织,其经营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因而,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就是当期会计利润最大化,这种看法实质上 是 不合理的。 赫普霍恩在 1953 年的实证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2 研 究结果表明,利润最大化并非企业管理者进行日常管理的最终目标,其所追求的是各期收益的均衡化。戈登 在 1964 年
5、通过实证的研究方法证明了赫普霍恩的观点,指出企业管理者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有其经济动机,并针对这一动机提出了 五 个假设:第一,管理者 是否 选择某一行动的标准是 这一行动能否 给 他们 带来 福利的提高;第二,管理者的福利水平会随其职务的升迁、公司规模和个人收入的增加而得到提高;第三,股东满意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管理者职务的升迁、个人的收入以及公司的规模;第四,股东满意程度是由公司利润增长率的稳定、快速发展所决定的;第五 ,管理者将会采取能够确保公司利润增长率稳定、快速发展的行动。 戈登的研究结果同样 表明,利润最大化 并不是企业管理者的最终目标 。 20 世纪 70 、 80 年代,企业会计
6、政策选择行为的主要观点为经济后果和政治程度。 1978年,瓦茨和齐默尔曼( Watts and Zimmerman )在其发表的 文章 中,认为企业管理者进行会计政策选择会受到 诸如政治成本、契约成本、簿记成本、管制成本等 多种因素的影响,而 并 非简单地追求收益均衡化。 1986 年,瓦茨和齐默尔曼( Watts and Zimmerman )又对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动机 总结 出了 “三大假设”:第一,分红计划假设。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 企业管理者为了提高自身的报酬,将未来期间的会计利润提前至本期加以确认的可能性,取决于企业是否对管理者实施分红计划; 第二,负债契约假设。在其他条件不变的
7、前提下,企业管理者选择将未来期间的会计利润提前到本期加以确认的会计政策的可能性,取决于企业负债权益率的高低;第三,政治成本假设,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企业管理者为了延迟或降低税负等政治成本,选择将本期利润递延到未来期间加以确认的可能性,取决于企业规模的大小。实证会计理论把会计政策选择问题 的 研究推向了一 个新的高潮,对于美国等西方国家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完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之后,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上述三大假设展开实证分析。 1985 年,希利( Healy )就分红计划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他的研究表明:第一,若实际盈利低于目标盈利下限,管理者就有可能通过递延确认
8、收益或者提前确认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减少当期收益,从而提高下一年度的会计收益进而提高其下一年度的分红概率;第二, 若实际盈利处于目标盈利上下限之间,管理者为了提高其分红现值,就会选择能够增加当期会计利润的会计政策,并尽可能使得当期利润 接近于目标利润;第三, 若实际盈利高于目标盈利上限, 企业管理者为了能够得到高出部分所形成的分红,就会通过 选择 向未来期间递延 收益的会计处理方法降低当期收益。 希利的研究结论 正好 支持了分红计划假设。 1944 年,斯威尼( Sweeney )就债务契约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进行了检验。在研究过程中 ,通过 对同行业的规模相当的 130 家 未违反债务条款的
9、公司与 130 家 违约公司在违约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3 后 会计政策变动频率的对比,证明违约公司进行会计政策变动所引起的净收益平均波动比未违约公司要大得多,这一结论有力地支持了债务契约假设。 1991 年,琼斯( Jones )通过对23 家接受美国政府进口救济公司的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公司在调查年度里都通过应计项目的操纵来调低收益,从而获得进口救济,这与政治成本假设的观点是相一致的。 此外,西方国家还有很 多学者 也 都 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证明了 会计政策选择的三大假设。 20 世纪 90 年代及以后,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主要围绕会计政策选择 的 动机 有哪些 类型进行 ,即机会
10、主义型和有效契约型。 1.2.2 国内文献综述 在我国, 对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是从上个世纪 90 年代开始的,因为 80 年代以前 我国实行的 是计划经济体制 ,所以不存在会计政策选择的问题 ,企业主要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 财务制度 等 的规定进行具体的会计处理,对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研究也比较罕见。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有了会计政策选择的权利,企业关于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理论研究逐渐增多,研究对象主要是针对上市公司,研究方法以规范研究为主,辅助以实证研究。 关于会计政策选择的“规范研究”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概括:第一,是对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选择的含义与内容进行研究,目前主流的观点是从
11、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将会计政策分类,但关于会计政策所包含的具体内容的研究则较少;第二,是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因进行研究,这一问题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论述比较多;第三,是对企业选择会计政策的原则、立场、程序等方面的研究;第四,是对会计政策的比较研究,现有研究成果对会计政策的比较研究大部分是从财务会计核算的角度进行的,并没有显著的创新之处。 关于会计政策选择的“实证研究”则是凤毛麟角,这主要归因于以下几点:第一,国内的资本市场还不够发达,没有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这使得会计 政策 选择实证研究的进行与深入受到极大的限制;第二,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股权结构与西方国家并不完全一致,西方国家关于会计政策选择的理
12、论不能直接用于解释 我国的会计现象;第三,受到研究成本高、对研究结果缺乏有力的解释、样本容量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可见,国内关于会计政策选择的实证研究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1.3 论文框架 文章由五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导论部分。主要介绍文章的选题背景、意义,国内外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4 文献综述,论文框架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会计政策的定义、分类及选择,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基础及必然性;第三部分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结合案例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在会计政策选择过程中存在的 一些 问题;第四部分 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
13、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从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度存在缺陷,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注册会计师执业不规范,会计人员素质低下四个方面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第五部分为规范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的建议。从规范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则,完善会计规范体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为,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五个方面提出了规范建议。 1.4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用规范研究方法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基础进行概括,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行为提出规范建议; 以从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告中获取的信息为依据,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 我国上市
14、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5 第二章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基础 2.1 会计政策 2.1.1 会计政策 的定义 “ 会计政策 ” 属于 “ 政策 ”这一 定义的延伸,所以在界定会计政策的准确含义之前,应该先界定政策的含义。 “ 政策 ”这一概念,在理论上讲有多种含义: 在现代汉语大辞典中,政策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历史路线而采取的行动准则。在韦氏词典中,政策是指特定主体(政府机构、组织、个人等)从备选方案中根据给定的条件所选 定的用于指导和确定当前决策和行动的总则。 一般 地讲,政策有以下特点:第一,政策是特定的主体有意识地制定的;第二,政策有直接作用的对象或预定的目标,并通
15、过特定主体的活动得以实施;第三,政策的内容介于理论和实践之间,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依据某种特定的环境而制定的方法、措施、条例和规则等;第四,政策属于法律范畴,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会计政策除具有政策的一般特点之外,还具有自身特有的特点。目前, 各国的学术界及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会计政策”的定义形成了多种观点。 1 、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 IASC ) 将会计政策 定义 为“ 企业编报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特定原则、基础、惯例、规则和做法。” 1 2 、 美国 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 认为会计政策是指“企业管理部门依据一般公认会计原则,为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变动和经营成果,在编制财
16、务报表过程中所采用的特定原则以及为遵循这些原则而采用的方法。” 2 3 、 加拿大特许会计师手册 中, 将会计政策解释为“企业所采用的、最适合于当时情形的特定会计原则,以及体现这些会计原则的方法。” 3 4 、 中国财政部于 1998 年所颁布实施的 企业会计准则中将会计政策界定为“会计政策是1 - 3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1999 年 1 月,第 97 98 页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6 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 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45 、 中国财政部 2006 年 2 月 15 日颁布并于 2007 年 1 月
17、 1 日正式实施的 企业会计准则中进一步将会计政策定义为,“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5 6 、 我国 会计实务中,有以下几种 具有代表性的 观点 : ( 1 ) 会计政策 是指企业 在编制财务 报告 时, 所 采用的原则、 基础 、 程序、 规则 ; ( 2 ) 会计政策也可以称作 会计方针,是指企业 在 编制 财务会计告 时,为正确 、客观地反映其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 和现金流量而 采用的 具体 会计处理方法、程序 、原则; ( 3 ) 会 计政策是指企业 在进行会计核算、 编制 财务会计报表时所采用的方法、 原则、程序 ; ( 4 )
18、会计政策是指企业为编制 财务会计报告而对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的选择 所作的 最终 决定。 2.1.2 会计政策的分类 会计政策 是 一 个完整的政策体系, 它包含了非常广泛的内容。既包含直接反映企业自身特点和会计核算目的的政策内容,又包含 直接 显示和 体现 宏观会计政策的相关内容; 既包含各岗位的纪律规定和各业务的操作规程,又包含企业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和工作质量标准;既包含 企业短期 的 会计政策,又 包含 企业长期 的 会计政策。 其 主要分类如下: 1 、 按重要程度分 类 ( 1 )重大会计政策。是指 会 对 会计信息使用者依其进行决策和财务报告的形成产生 重大影响的会计政策。 其重要
19、性不仅应当考虑与会计政策相关的项目的金额 大小,而且 还应考虑其性质的重要 。 企业 应当披露重要的会计政策,不具有重要性的会计政策可以不予披露。 应当披露的 重大会计政策主要 涉及 : 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生物资产的初始计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计量、收入的确认、合同收入与费用的确认、合并政策等。 将会计政策 按 重要程度进行 分类, 可以确定哪些会计政策应该 在财务报 表附注中予以 披露,哪些会计政策可以不予披露,从而, 兼顾 会计政策 选择 的全面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 4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
20、差错更正, 1999 年 1 月,第 97 98 页 5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2006 年 7 月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7 ( 2 )特殊会计政策。是指 为了满足特殊行业、特殊业务以及一些特殊情况的需要而专门制定的会计政策。这些 特殊 的 会计政策主要 涉及 :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政策、企业重组清算时的会计政策、石油天然气行业勘探费用的资本化政策、矿权交易政策以及一些 特殊 情况的会计政策等。 由于 特殊会计政策 主要 在 特殊 的业务 和特殊 的行业 中加以运用 , 所以,对大多数人而言,比较生疏。 ( 3 )一般会计政策。是指那些 只 是
21、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起作用, 无需 在财务 报表 附注 中加以披露的会计政策。 这 类 会计政策主要 涉及到 : 会计科目 与账户 的设置、会计账簿的设置、会计档案保管制度、内部核算制度、会计监督制度以及会计人员 继续教育 培训制度等。 2 、 按作用效果分类 ( 1 )保守型会计政策。因 其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经济环境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但其具有维护历史成本、代表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共同特征。 ( 2 )稳健型会计政策。即 企业选择会计政策时必须谨慎考虑所处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以确保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降到最低。 ( 3 )冒险型会计政策。 是指 不考虑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
22、 经营 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而制定的会计政策。这种政策在制定过程中超出了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的可能,具有很大的风险。 3 、按 反应 内容分类 ( 1 )综合性会计政策。是指针对企业中某一方面或某一类工作规定的会计政策,它具有控制、协调企业各个部门、各个领域会计工作和谐发展的功能,通常是企业在管理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类别时使用的综合性政策 。 ( 2 )具体性会计政策。是指在解决特定范围和特定时期内的某个具体的会计问题时所使用的会计政策,如发出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 初始成本的计 量方法、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方法 等。 4 、按可选择性分类 ( 1 )有选择权的会计政策。是指对同一交易
23、或事项具有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企业可以从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中进行选择的会计政策。比如,期末存货在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时,可以按单项存货、一类存货或存货总体计提跌价准备; 在初始确定 应收账款坏账损失 的计提方法 时,可以在赊销百分比法、余额百分比法和账龄分析法中进行选择等。 ( 2 )无选择权的会计政策。是指那些企业 没有选择的权利,必须遵照执行的会计政策。如各类会计要素的划分、借贷记账法、会计期 间、 财务会计报告 格式等。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8 5 、其他分类 会计政策的其他分类包括按揭示的范围、按功能分类等。 2.1.3 会计政策 的 选择 会计政策选择是指特定的会
24、计主体为了实现其经营管理的目的,按一定的标准从众多可供选择的具体会计原则、程序和方法中选择适合的会计政策的行为。 会计政策选择的上述表述,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进行理解: 第一、会计政策选择是从特定的立场出发,由企业管理者做出的选择; 第二、会计政策选择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做出的; 第三、会计政策选择是在由相关法律、法规所限定的特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 第四、会计政策选 择是为了实现管理者特定的目标而进行的选择; 第五、会计政策选择不是个别方法、原则的简单汇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整体优化的、动态的过程。 会计政策 选择贯穿于 企业 会计确认 、 计量、记录、报告 的整个过程 中, 会计
25、运行 的过程实质上就是 由一系列 会计政策选择 组成的 。 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将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会使企业各利益相关者产生不同的投资决策行为,得到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进而影响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率和后果。 2.2 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基础 2.2.1 契约理论 契约理论 作为一种主流的企业理论,是由科斯 开创的。现代契 约理论认为:企业是理性主体之间的一系列契约的联结。依据夏恩桑德的观点,形成企业的一系列契约关系的理性主体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如 下图 的总体契约结构 6 : 6 雷光勇 . 会计契约论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9 由图可见,企业所联
26、结的理性主体(契约关系人)主要包括: ( 1 )股东,股东作为企业的所有者,向企业投入资本,并要求资本得以保值增值; ( 2 )债权人,债权人将资金有偿提供给企业使用,要求企业按期支付本金和利息; ( 3 )经理,经理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求得到合理报酬等; ( 4 )职 工,职工为企业提供劳务,关注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要求得到满意的工资; ( 5 )供应商,供应商向企业提供燃料、原材料、劳务等,要求得到相应的原料价款; ( 6 )顾客,顾客将产品价款交给企业,要求企业能够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满意的服务; ( 7 )审计人员,审计人员为企业提供中介服
27、务,要求得到提前约定的审计费用; ( 8 )政府,政府通过制定经济政策、配置社会资源和进行宏观调控向企业提供公共服务,要求得到合理的税收。 契约 关系 人之间, 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利益冲突。 企业作为一系列契约的联结,是多层契约关系形成的组织,在签订契约之后 ,各利益相关者就会对其实施监督。鉴于会计政策本身的契约特性以及会计信息在契约条款制定过程中和监督条款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企业选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将会导致不同的代理绩效和责任,为了管理和协调委托代理关系就必须重视会计政策选择的问题。由于存在监督成本和契约成本,企业管理者选择会计政策时,就会有谋取私利的动机,而契约的其他各利益相关者也会采取
28、相应的行动来限制管理者的行为,从而导致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契约动因。 2.2.2 委托 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关系作为现代契约理论的一个分支,是随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管理职能的专业化分工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企业从业主制向公司制、合伙制的转变而产生的。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公司制企业中,所有者与经营者所追求目股东 : 股权契约 审计师: 审计契约 经理: 报酬契约 政府 : 税务契约 职工 : 劳动契约 顾客 : 商业契约 供应商: 商业契约 债权人 : 债务契约 企业 : 契约组合体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10 标是不一致的,企业所有者关注资产的保值增
29、值,而企业经营者更加关注其获得的报酬。 企业作为一个有效的契约组织, 是一系列契约关系的联结, 是各利益相关者为了自身特定的目的而连接起来形成的契约关系网。在这个关系网中,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便是委托代理关系。 委托代理关系 实质上 属于合同关系的一种,在这一合同关系中,代理人通过接受委托人的授权,以委托人的名义从事 各项活动。但是,由于在委托代理关系下,代理人和委托人都是理性人,都会设法谋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 委托人所追求的目标是投资报酬最大化,而代理人则更关心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两者 所 追求的目标是存在差异的, 代理人不可能总是以委托人的效用最大化作为其行事标准 , 很可能选择对自己有
30、利的会计政策。 在委托代理双方掌握的信息量存在差异信息的情况下,双方之间形成 一种不完全契约关系, 在对公司具体业务的处理上,代理人掌握的信息更加全面、准确,委托人则因为不能准确掌握相关的信息而无法对代理人的努力程度以及是否存在机会主义行为做出判断 。因此,委托人 就应该在提供相应报酬作为激励的前提下,再制定相关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从而使代理人的 政策选择 行为与委托人效用最大化的目标相一致。 2.2.3 博弈论 由于会计 政策的制定者是 有限理性 的 , 所以 会计政策的制定 和 实施 不可能 一蹴而就 , 它是一个 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 过程。 所谓 有限理性 是指 经济人由于受 到处理复杂
31、信息、过程的能力 以及 经验 的限制, 其在选择 行为时,不可能 通过某一特定的选择就能实现其效用最大化的动机。 在现实 生活 中 主要 表现为 : 政府 在 颁布 某一 会计准则 时, 若 存在漏洞 和 破绽 ,市场 经济 主体就会 不遗余力地 利用 这些漏洞和 破绽谋取自身的利益 ,政府一旦发现 市场经济主体的行为, 便会 对 旧 的会计 准则 加以完善并 制定新 的会计 准则加以防范, 新一轮的社会博弈便会在 政府和市场 经济主体之间 展开。 在 一轮博弈结束后,会计准则 会实现 一时的均衡 ,但随着企业所处经济环境的变化 , 现 有的 会计 准则 便又会出现漏洞和破绽,会使 政府和市场
32、 经济 主体之间 再次产生社会 博弈,其结果是 其 达到新的均衡。 如此往复 ,经过 不断的 博弈之后,会计准则就会 得到 不断 的完善 和 发展 ,均衡点 逐渐实现 低层次向高层次 的 递进 ,社会公认程度也日益提高 。 会计政策作为会计准则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选择的 过程 也 是 一个社会博弈 的 过程,即企业的会计政策 是受 会计准则约束 的 ,但会计准则的制定是 各利益相关者经过 多次博弈的结果,是一种不完全的 契约 。 因此,会计政策选择虽然以会计过程技术规范的形式表现,但其本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11 上却是一项社会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博弈过程及规则。 2.2.4 利益相关
33、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 主旨 是: 在现代公司制体制下,公司是由各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各利益相关者地位平等,管理者不仅为股东提供服务,还应为公司的其他所有利益相关者服务。利益相关者是公司内外部环境中受公司行动和决策影响的所有相关者, 它既包括组织也包括个人,它们在 进行某项决策时 不仅要 充分 考虑自 身 的 合法 利益,而且 还要 关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从而实现各 利益相关者 的 利益最大化。利益相关者理论 更多地 强调的是一种 合作共赢, 其核心是企业的 财务 目标 不是 股东利益 的 最大化, 而是各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最大化 。 在 现代 企业里,管理者是一类 拥有特殊权利的 特
34、殊利益相关者, 因其拥有特殊的权利,在 无形中便会 实施 机会主义 行为。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主旨, 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 企业管理者应 该对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一视同仁, 应该 将 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作为 自己的行动指南和 行为目标 。 利益相关者理论 认为 , 各利益相关者都应该拥有选择会计政策的权利,并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对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在 制定相关制度和规定时应公平地对待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进而通过 具体的运行机制和 相应的公司治理结构 选择 会计政策, 以 实现 各 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最大化 的 目标。 2.2.5 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
35、不对称 理论是指在市场交易中,交易各方拥有的与交易相关的信息是不对等的,掌握信息较充分的人员会处于有利的地位,而信息相对贫乏的人员则会处于不利的地位。该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卖方所掌握的与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格 等相关的信息要比买方多得多,掌握信息较少的一方会尽力从对方获取有用的信息,掌握信息多的一方则可以通过传递可靠的信息给信息贫乏的一方而获利。 伴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某一事项进行深入了解所需的信息量急剧 增长, 但是 任何人 都不可能完全掌握 与 该 事项相关的 所有 信息,从而使得交易者的信息地位有所不同。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所有者与经营者是伴随着委托代理关
36、系的产生而产生的,但由于其所处的市场环境中信息不对称不可避免, 所以他们掌握的信息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经营者所拥有的信息比所有者更加详细、准确, 在与所有 者的对弈中也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12 2.3 会计政策选择的必然性 会计政策选择虽然在形式上表现为一种技术规范,但本质上却是协调各利益相关方之间利益冲突的一种手段。 会计政策选择的实质导致其必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而各利益相关者为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博弈也将随之而得到进一步发展。会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会计政策是会计发挥其功能的作用形式,因此,会计政策选择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2.3
37、.1 会计准则在形式上表现为 一种技术手段 “会计准则是检验现有会计实务的标准,是改良未来会计实务的指标,它必须 是有序的、系统的、内在一致的,还应 是与可观察到的客观事实相吻合的、无偏见的、不受个人观点所左右的 ”。 7 会计准则被 看作 是一种纯粹的技术,其存在主要在于达到使会计实务处理合理、科学、内在一致的目的。 由于会计实务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特征,企业会计准则想要达到其合理、科学、内在一致的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此外,由于企业的经营状况、经营规模各不相同,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千差万别,为了使其披露的会计信息能够从其自身的经营状况和所处的经营环境出发,最恰当、合理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财
38、务状况的情况,会计制度、准则的制定就 需要给企业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即兼顾统一性和灵活性的要求,允许企业根据自身的条件在可供选择的具体原则和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中进行选择,从而也给企业财会人员留下更大的职业判断的空间。 2.3. 2 会计准则具有一定的“ 经济后果” 由于会计信息不仅仅是抽象的数字,而且还代表着一定的经济意义。因此,会计准则作为约束会计信息生成的行为规范,也就具有了一定的“经济后果”。可见,单纯地在理论 上已经达到完美的会计准则,在实践中未必能够实现。理想的思路应该 是使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达到最合理、公平,即:寻求一种能够实现“帕累托最优 ”的会计准则。 如果要使会计准则具有能
39、够被各方认可的、公允的经济后果,会计准则的制订机构就应该制定出能够代表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的准则;在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就应该充分听取各利7 葛家澍主编会计大典第一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8 年, 296 页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13 益相关方的意见。因为准则的制定过程实质上就是各利益相关方进行经济利益博弈达到均衡的过程,各利益相关方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都从对自己有利的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要求 ,然而准则制定的机构本身也是“经济人” , 所不同的是它的效用通过制定出 的 准则的权威性和垄断性得以表现。 因此,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为了实现交易费用的最小化、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以及在各利益
40、相 关方之间寻求平衡点,就必须对某些经济业务提供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同时也就使得企业拥有了一定的会计政策选择权。 2.3. 3 会计准则 的 制定过程本身就是 一个政治化的程序 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政治化的程序,理性 经济人 往往会通过政治手段使 自身利益 得以实现。一般地,我们将会计准则的目标定位于各方经济利益的协 调上,但是,准则的宏观效应更多地在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加以强调;准则的制定经常受到政府和其他权力机构的干预; 准则的通过与执行往往也是通过强制性的手段得以实现。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在很大程度上是准则制定过 程中政治行为的直接延伸。 此外, 会计准则 的制定和 执行都
41、是有 一定 成本的, 政府往往依据 制 定和执行 成本的高低对 制定和执行 的 制度 加以选择 。 但是,由于企业和企业的各利益相关方所追求的利益不可能完全相同,准则的制定机构为了使其制定的会计准则能够满足各相关方的利益并被顺利接受,就会通过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方法,适当放宽对一些具体会计处理方法的限定,从而降低准则的制定、执行成本。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14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 的现状及 存在 的 主 要 问题 3.1 我国 上市公司 会计政策选择的现状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也逐步趋于完善,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相比还存
42、在一定的差距。在现有的经济体制下,我国上市公司进行会计政策选择 的现状主要如下: 1 、在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 方面 ,主要是为 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主要是为了使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得到最大化。但在我国, 市场 经济 还不发达,国有 性质的 企业 在规模和数量上 仍然占有较大的比重, 并且 国家仍然是主要的投资者和债权人, 所以,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主要 还是服务于 国家宏观调控 的需要 。 2 、在会计政策选择的外在制约因素方面, 不仅要 受会计准则、 会计 制度的制约,还 要 受税法等相关规定的限制。 由于我国的会计准则还与税法有较大的联系,所以税法中的一
43、些规定会对会计核算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还需考虑该选择是否符合税法的纳税规定,否则就需在进行纳税申报时进行复杂的调整,这样便缩小了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 3 、在会计政策选择的倾向方面,侧重对资金募集、 管理者业绩考核、避免处罚等。为了达到以上目的,一些企业就会利用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进行利润操纵,粉饰报表。 4 、 在会计政策选择的监管和规范方面,由会计准则、会计法和其他相关制度及法律法规 所构成的会计监管和规范体系还不是很完整,有时会出现一些矛盾之处,而且有时会出现对会计政策选择监管缺失或监管不到位的情况。 5 、 在会计政策选择的效果方面,很大一部分企业在选择政策后还
44、没实现整体优化,所选择的方法、程序和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缺乏内在的统一性,使部分会计政策选择的功能缺失。同时大部分企业在会计政策选择时没有科学的 、一致的 选择程序及指导思想,在会计政策选择时存在极大地随意性,因此会计政策选择的效果很难得到正确评估。除此之外,还有些企业对自身的会计政策选择情况的披露不够充分,导致其会计政策选择不够透明。 6 、 在选择权归属问题方面,会计法中有明确的规定,会计责任人是单位负责人。作为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人员应当选择能准确、真实反映企业会计相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15 关信息的会计政策,向股东报告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而且公司董事会有权利
45、和责任监督财务管理人员如何选择会计政策。而当财务管理人员由公司董事长兼任时,这种监督的职能就会缺失。在现实的管理工作中,因为有些公司的高层管理者缺乏一定的财务会计知识,他们不能理解会计政策选择对公司产生的不利影响,只是单纯的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将会计政策选择的重要职能完全留给了企业财 务管理人员。 3.2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于同一会计事项,如果 企业 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进行处理,就会产生 不同 甚至是截然相反 的会计信息,从而对企业的债权人、投资者等利益相关方依其做出的投资等决策产生影响,最终影响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因此,企业管理者及会计从业人员如何恰当运用其职业判
46、断能力,在会计准则、制度等法律法规允许选择的会计政策范围内,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恰当选择 已经 成为关注的焦点。在我国,上市公司进行会计政策选择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 2. 1 利用会计政策选择 进行 利润 操 纵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内外部的监督和约束机制还不是太完善, 为 企业管理者通过利用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如 改变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政策、改变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政策、 改变存货发出计价政策、滥用利息资本化政策、潜亏挂账 、合并政策 等)进行利润操纵、 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机会。这一行为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有序发展。 案例分析: 金
47、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是由重庆华亚现代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更名而来, 在其公布的会计政策变更公告中,公司董事认为:由于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是国际通行 的方法,并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公司价值,从而有助于投资者理解公司的资产和经营状况,因此具有了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必要性;此外,由于公司的投资性房地产有活跃的交易市场,可以取得同类和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值,因此具备了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可操作性,所以自 2008 年 1 月 1 日起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2008 年 3 月 31 日 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公布了其 2007 年年度报告 ,并发布 这一 会计政
48、策变更 对 2008 年一季度业绩影响的 公告。 在年度报告中披露 : 投资性房地产 2007 年末金额 15 亿元,占总资产比重的 10.90% 。 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16 公告中披露: 这一会计政策变更, 使 公司 2007 年度的所有者权益 增加了 13.22 亿元,使得每股净资产显著提高,资产负债率明显得到改善 ,与仍采用成本模式的同行业的上市公司相比有明显优势 ; 会计政策变更 对 2008 年 1 季度末所有者权益的影响比例约为 10% ; 与会计政策变更前相比 , 公司 2008 年 1 季度净利润 预计 降低了约 800 万元,影响比例约 20% 。 此外, 由于
49、全部的投资性房地产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2007 年年底披露的 15 亿元( 评估的公允价值约 28 亿元之多 )的投资性房地产就可以不计提折旧和摊销,这将对会计利 润产生很大的正面影响 ,所有这些都不禁让人怀疑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是否有利用会计政策变更进行利润操纵的动机 8 。 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利润操纵的不只有 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一家。 2010 年 11 月 9日,财政部公布的对 78 户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18 号公告,表明,虽然大部分 上市公司已经 建立了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并能够较好地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但仍有部分企业执行不到位,在会计核算、内部控制等多方面存在问题。 如山东鲁信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为达到虚增利润的目的,将已经发生的费用在“其他应收 款”科目挂账,使 2008 年的净利润虚增 285 万元; 上海升海勘察工程 股份 有限公司将 2008 年度长江口水下地形测量收入 1591 万元计入 2009 年 9 。 因此,为了有效地控制投资风险 、规范上市公司行为 ,使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得到保障,使我国的经济能够得到有序发展, 政策制定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