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KS5U解析】湖南省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1748749 上传时间:2018-08-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S5U解析】湖南省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KS5U解析】湖南省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KS5U解析】湖南省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KS5U解析】湖南省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KS5U解析】湖南省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湖南省邵东县创新实验学校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本卷共 24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周初康叔封于卫,周公特地关照他,周人有“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 ,若殷人“乃湎于酒,勿庸杀之” 。由此可知,西周初年A. 政治制度建设缺乏统一性 B. 统治阶级内部等级秩序森严C. 实行严格的民族分化政策 D. 治国策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答案】D【解析】西周初年对周人、殷人饮酒处罚不同,主要是对殷人采取怀柔政策,以便加以控制,体现了治国策略的灵活性,故 D 项正确;周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政治制度具有统一性,A 项错误;B

2、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主要体现因俗而治,不是民族分化政策,C项错误。2. 右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说明当时A. 牛耕方式以二牛抬杠为主 B.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况C. 曲辕犁结构相对比较完备 D. 豪强地主的田庄规模巨大【答案】B【解析】画像砖内容是一家三口在田间劳作的场景,一人挽犁,操作灵话,适应向个体化发展的趋势,便于在小块农田上耕作,有利于装备小农户,故 B 项正确;图中反映的是“一牛一人”犁耕法,A 项错误;曲辕犁出现在唐代,C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田庄规模巨大,D 项错误。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图片信息,从“一牛一人”犁耕法、一家三口在田间劳作的场景来确定

3、答案。联系所学可知,小农经济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这种生产方式是农具和生产技术进步的结果。3. 唐开元以后,原本由尚书都省会议裁决的政务,逐渐转移至政事堂裁决。甚至出现了姚崇以中书令的身份谍报汴州刺史倪若水进行灭蝗之事。这反映出A. 中枢运行机制发生变化 B. 玄宗重视三省间的分权制衡C. 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控 D. 相权对皇权形成明显的制约【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反映的原本由尚书都省会议裁决的政务,逐渐转移至政事堂裁决,中书令原来掌管决策,而姚崇以中书令的身份去管本该由尚书省分管的行政事务,反映出中枢运行机制发生变化,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内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排除。4. 北宋

4、末年的鸡肋编记载, “颍昌府(今河南许昌)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呼香菜门” 。南宋时,临安有谚语说:“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 “盖东门绝无居民,弥望皆菜园” 。这反映宋代A. 跨区域贸易得到长足发展 B. 农业生产区域化日益突出C. 农产品的商品化特征加强 D. 全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改变【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颍昌府城东北门内多蔬圃及临安东门外“弥望皆菜园” ,主要是满足城市蔬菜的需要,反映出农产品的商品化特征加强,故项正确;蔬菜主要是满足当地的需要,不体现跨区域贸易及农业生产区域化,A、B 两项错误;D 项与本题主旨无关,均排除。5. 史载,苏州吴江县在明成化时只有四镇三市,嘉靖时有

5、四镇十市,清康熙年间又增至七镇十市。这一变化源于A. 对外贸易的繁荣 B. 政府对商业高度重视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小农经济发展的推动【答案】C【解析】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南方市镇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故 C 项正确,D项错误;康熙年间实施“海禁” ,对外贸易并不繁荣,A 项错误。故答案为 A 项;明清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 项错误。6. 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对运载杂货而非运送珍奇的船只,征税标准于原额之外再减二分。康熙六十一年下诏礼部“朕闻暹罗国米甚丰足,价亦甚贱,若于福建、广东和宁波三处各运米十万石,来此贸易,于地方有益,前来不必收税” ,乾隆八年这一措施成为常例。这说

6、明清代A. “闭关锁国”政策已经名存实亡 B. 对外贸易注重充实国内民生需求C. 注重推动中外民间贸易的发展 D. 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答案】B【解析】清政府对运载杂货船只减税,对运米船只免税,说明清代对外贸易注重充实国内民生需求,B 项正确;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A、C 两项错误;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是在鸦片战争之后,D 项错误。故答案为 B 项。7. 鸦片战争前,太湖地区的传统蚕桑业生产过程有植桑、育种、养蚕、锻丝及丝织五个工序阶段。大都由蚕农在家庭内部统一经营。到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蚕种制造、养蚕、缫丝等环节独立开来,成为独立的生产行业。这一变化说明A. 太湖地

7、区的蚕桑业走向衰落 B. 近代农业生产向专业化方向发展C. 太湖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 近代农业摆脱了半殖民地的特征【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蚕种制造、养蚕、缫丝等环节成为独立的生产行业,说明近代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趋势,B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太湖地区蚕桑业的新发展,A 项错误;太湖地区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就已开始解体,C 项错误;近代社会事半殖民地性质,故 D 项错误。8. 下表(1865-1894)年商办新式企业统计表(单位:两) 。据表中信息可知,这一时期的商办新式企业A. 旨在改善国内的民生 B. 面粉业和纺织业地位突出C. 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D.

8、分布呈现明显的不平衡性【答案】D【解析】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商办新式企业以轻工业为主,且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说明其行业、区域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D 项正确;仅凭表格信息不能说明其旨在改善国内的民生,A 项错误;表中面粉业排在第五位,地位尚不突出,B 项错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 1895 年甲午战败后,C 项错误。故答案为 D 项。9. 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内容分为四类:一是适当惩办策动排外屠杀和暴乱的分子及其参与者;二是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此类事件重演;三是对各国及其人民在暴乱中所遭受的损失予以赔偿;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这表明,列强当时的主要目的是A. 扶植

9、清政府以抵制革命的潮流 B. 恢复和强化不平等条约关系C. 实现瓜分中国的迷梦与阴谋 D. 修复形象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答案】B【解析】 辛丑条约中的惩罚性,预防性措施主要是列强在国际名义下要恢复和强化不平等的条约关系,故 B 正确;材料没有抵制革命潮流信息,故 A 错误;辛丑条约以华治华,不在主张瓜分中国,故 C 错误;D 不是主要目的,排除。10. 下表为不同时期国民党官方史学对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认定A. 国民党突出同盟会在武昌起义中的作用B. 官方史著客观地反映了武昌起义的历史C. 历史真相因为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D. 同盟会是国内革命阶级的反满联合战线【答案】A11. 19

10、34 年出版的中国实业志山东省记载:“山东近年电话建设,颇有进步,而济南为电话线网之集中点。但有商办、省办、部办三种。商办者,成立最早,通话范围在济南市区,省办、部办电话,皆最近五年成立。 ”此记载可以佐证近代山东A. 通讯事业的起步早于其他省份 B. 工商业的发展由分散趋向集中C. 社会信息的流通速度加快 D. 经济重心从沿海转向内地【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民国时期山东的电话事业开始起步并获得了较大发展,社会信息的流通速度加快,C 项正确;仅凭材料信息不能得出 A 项结论,排除;B、D 两项内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排除。故答案为 C 项。12. 从 1937 年到 1942 年桂林市人口

11、增长 2.16 倍,西安人口增长 46%,兰州、昆明增长35%,重庆 1945 年的人口从战前的 47 万增至 124 万150 万之间。这一现象A. 是长期内战的连锁反应 B. 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C. 是国内政局影响的结果 D. 主要归功于滇缅公路的开通【答案】C【解析】从 1937 年到 1942 年,西部人口剧增,主要是由于抗日战争爆发的影响,大量人口内迁造成材料中的现象,C 项正确,事件时间与内战时间不符,A 项错误;B 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滇缅公路开通无法解释桂林、西安、兰州、重庆人口的剧增,D 项错误。故答案为 C项。13. 1953 年 4 月 3 日,政务院颁布了全国人口

12、调在登记办法 ,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人口调在工作。经过大量工作,查明全国人口总数为 601938035 人。这次全国人口调查工作的主要政治目的是A. 加强户口管理以扩大税源 B. 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C. 确认民族区域自治的范围 D. 为全国普选提供人口依据【答案】D【解析】联系所学可知,1953 年的人口普查是为 1954 年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准备条件,D 项正确;人口普查有加强户口管理之心,无扩大税源之意,A 项错误;B 项不是政治目的,排除;材料反映了全国人口普查,并非只是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C 项销错误;故答案为D 项。点睛:1953 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目的一是为了各级人民

13、代表大会的选举,做好选民登记工作,分配人大代表名额,二是为国家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提供确实的人口数字,前者为政治目的,后者为经济目的。14. 1960 年 11 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加强生产队的基本所有制;实行生产小队的小部分所有制;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小规模家庭副业。这一政策在当时A. 取消了农村的人民公社 B.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C. 清算了“左”倾错误影响 D. 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性质【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措施实际上是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倾错误,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为扭转当时农村严重形势起了重要作用,B 项正确;人民公社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

14、间没有改变农村所有制性质,A、D 两项错误;当时纠“左”仅停留经济层面,C 项错误。故答案为 B 项。点睛:1958 年社会主义总路线制定后,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相继开展。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 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1960 年针对三年经济困难,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逐步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的错误。从1962 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到 1965 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15. 新中国成立后,广告曾一度在全国各种新闻媒体上绝迹。1979 年

15、 1 月,上海电视台播出了中国电视史上条商业广告,同年 4 月,财政部颁发文件,明确提出报社是宣传事业单位,但在财务管理上实行企业管理的办法。这些变化说明A. 新闻立法成为新闻媒体改革的助推器 B. 思想解放推动了新闻媒体的体制改革C. 经济特区成为经济体制改革“试验田” D. 城市体制改革助力新闻媒体的大发展【答案】B【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了思想,推动了新闻媒体的体制改革,B 项正确;财政部文件不是新闻立法,A 项错误;经济特区出现于 1980 年,C 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 1984 年,D 项错误。故答案为 A 项。16. 在克里斯提尼时代及之后的时间里,富有的贵族在消费

16、上受到不断增加的限制和压力,他们在公共事业上的投人要远多于个人消费。有一条法律规定,墓葬纪念物的建造投入不得超过“10 个人的 3 天的劳动” 。这表明A. 城邦公民拥有共同信仰 B. 利用制度调适以维护平等C. 禁止富人进行奢侈消费 D. 法律注重保护人民的利益【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富有贵族在公共事业上的投入要远远多于个人消费,并对其消费进行严格限制,表明雅典利用制度调适以维护平等,B 项正确;城邦公民拥有共同的信仰与本题主旨无关,排除 A 项;材料反映限制富人进行奢侈的消费而不是禁止,C 项错误;在古代雅典,法律注重保护公民的利益,而不是人民利益,且 D 项表述与材料主题不符。故答案

17、为 B 项。17. 15 世纪初,伦教商人的中等富裕标准是动产 300 镑左右。但到了 16 世纪 50 至 70 年代间,一个伦教商人死时留下动产 3000 以上已经不算什么稀罕事了,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伦教商人平均拥有 7780 镑的动产。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A. 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B. 黄金白银的大量流人C.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 英荷战争的最终胜利【答案】B【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贵金属大量涌入欧洲,引发了价格革命,新兴资产阶级经济实力迅速增强,B 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 1640 年,英荷战争取得最终胜利是在 1674 年,排除 A、D 两项;世界市场的初

18、步形成是在工业革命之后,C 项错误。故答案为 B 项。点睛:新航路开辟引起欧洲的“价格革命” ,大量低价的黄金、白银进入欧洲,引起货币贬值,物价飞涨。由于价格革命的影响,受到严重损害的有两部分人。一部分是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他们的实际收入因货币贬值而减少;另一部分是城乡的雇佣工人,他们的工资增长幅度远远赶不上物价的上涨幅度。在价格革命中获利最大的是商品生产者,即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族,他们的财富有了大幅度的增长。18. 光荣革命后,落实每三年一度例行化的议会是议会政治斗争的最大目标。1690 年,英国托利派议员托马斯克拉格斯爵士提出建议:

19、“如果你给于(国王)以 3 年期限的关税收人的话,那么,就能确保议会的存在。 ”此建议的目的是A. 剥夺国王的行政权 B. 运用财政规制追求民主C. 重新分配议会席位 D. 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思想【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主张意在通过同意国王课征 3 年关税,以确保议会的正常召开,对王权及政府进行限制,B 项正确;该主张意在限制王权而不是剥夺国王的行政权,A 项错误;重新分配议会席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也不符合史实,C 项错误;D 项内容与本题主旨无关,排除 D 项。故答案为 B 项。19. 1820 年,在美国国会讨论密苏里加人联邦问题的时候,南北双方又发生了争吵。后来,南北双方签订了一项协议:

20、密苏里作为蓄奴州加人合众国,但从马萨诸塞州划出一个缅因州,作为自由州加入合众国。美国设立缅因州目的在于A. 消除大小州之间的矛盾与分歧 B. 平衡南北双方在参议院的席位C. 确保北方在众议院的优势地位 D. 维护三权分立的共和政治体制【答案】B【解析】1787 年宪法调和了美国南方与北方、大州与小州、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形成了各方都能接受的相对平衡局面。密苏里作为蓄奴州加入合众国,就会导致南方新增两个参议员,为保持南北双方在参议院席位的平衡,从北方的马萨诸塞州划出个缅因州,也增加两个参议员,B 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B 项。20. 下表是德国三大产业劳动力比例变化(1882-1

21、907 年) 。据此可知,当时德国A. 农业人口的流失导致了农业衰退 B. 经济结构得到了重大调整和完善C. 城市化与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缓慢 D. 工业和服务业已与英国并驾齐驱【答案】B【解析】表格数据显示德国工业、服务业人口增加,农业人口下降,表明其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和完善,B 项正确;表格内容能体现农业人口的流失,但不能得出农业衰退的结论,A 项错误;C 项表述与史实及材料所提供数据均不符合,排除;表格没有英国数据,得不出与英国比较的结论,且当时德国服务业远远落后于英国,D 项错误。故答案为 C 项。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表格中数据的变化,如工业、服务业劳动力占人口的比例在上升,而农业劳动

22、力占人口比例在下降,说明从事农业的人口在减少,劳动力转移到工业和服务业领域。这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结构相应调整和完善的表现。21. 1922 年 10 月,列宁强调:我们一直力求划清界限:搞明白什么是从法律上满足任何公民与目前经济流转有关的要求,什么是滥用新经济政策。这表明列宁A. 创造出新的国家资本主义呈现形式 B. 开始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C. 重视法治在社会主义探索中的作用 D. 主张严厉打击新经济政策的反对者【答案】C22. 威廉艾伦怀特在 1933 年对胡佛如是评价:“就为社会指明复兴的道路而言,胡佛是新时代总统中的第一人,还是旧时代的最后一人。事实上,他两者兼具。 ”下列

23、措施中最能体现“第一人”的是A. 号召工商界和劳工组织自愿联合互助 B. 推动生产者联合以稳定农产品价格C. 签署紧急教济法并扩大政府公共工程 D. 通过”关税法令”大幅度提商关税税率【答案】C【解析】胡佛政府签署紧急救济法并扩大政府公共工程,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表明胡佛政策已与彻底的经济自由放任政策有所不同,所以“胡佛是新时代总统中的第一人” ,C项正确;号召工商界和劳工组织自愿联合互助、推动生产者联合以稳定农产品的价格,表明胡佛没有摆脱单纯自由放任的旧模式,A、B 两项错误;通过“关税法令”大幅提高关税税率,表明胡佛沿袭了美国历史上的高关税政策,D 项错误。故答案为 C 项。23.

24、有学者认为: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之间的一场核赌博。苏联虽退却了,但随之大力扩充核力量,终于在 20 世纪 70 年代取得与美国的核均势。美国取得了遏制战略和威胁战略的胜利,却也基于这次胜利而误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解决世界上各种问题,进而卷入了越南战争。该学者强调古巴导弹危机A. 导致了美国全球战略重心的转移 B. 加剧了美国与苏联间的大国对抗C. 显示了美国在美苏争霸中的优势 D. 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答案】B【解析】该学者强调的是古巴导弹危机后美苏各自的反应,苏联大力发展核力量与美国竞争,美国更多地干预他国或地区的事务,卷入越南战争泥潭中,美苏对抗加剧, B 项正确;冷战期间,美国战

25、略的重心一直在欧洲,排除 A 项;C 项符合史实,但与本题主旨不符,可排除;揭开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的是“铁幕演说” ,排除 D 项。故答案为 A 项。24. 下表为主要西方国家的工业制成品贸易进出口占全球比重变化 。据此判断正确的是A. 西方七国集团的工业优势不复存在 B. 全球工业化的格局发生了一定变化C. 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了显著成就 D. 各国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明显缩小【答案】B【解析】通过表格内容可知,主要西方国家的工业制成品出口下降,进口上升,表明全球工业化的格局发生了一定变化,B 项正确;西方国家的工业制成品出口仍占全球的 56.6%,说明其工业仍有相当大的优势,A 项错误

26、;C 项内容在材料中得不到体现,排除;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扩大,D 项错误。故答案为 B 项。第卷本卷共 4 个小题,共 52 分。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后汉书载:“建初中,人有侮辱人父者,而其子杀之,肃宗贯其死刑而降宥之,自后因以为比。是时遂定其议,以为轻侮法 ”。陈留李充“遭母丧,人有盗其墓树者,充手自杀之” ,不仅没有被治罪,竟以“高行”被征为博士。由于以“孝” “义”复仇不罪,连锁复仇自然也增多起来,至和帝时,已增至“四五百科” 。对于强宗豪右来说,亲族是显示力量、谋求经济、政治利益的工具,而对于一般族员来讲,虽要忍受各种族规的约束,但毕竟是获得了

27、重要的保护者和代言人,血亲复仇的盛行成了维系宗族团结的重要凝固剂。复仇风也直接引向了统治阶级上层,如窦宪“性果急,睚眦之怨莫不报复” ,明帝时,韩纤曾经审判过实宪的父亲窦勋的案件,窦宪居然令人将他杀死,割下首级在窦勋墓前祭奠。永元九年,尚书张敏上书力陈轻侮法的种种危害,和帝下令废止轻侮法 。 摘编自曹金华与东汉的血亲复仇风材料二 为适应“新政”需要,清政府任命沈家本和伍廷芳为修律大臣,对旧律进行大规模的变通修订。1911 年 1 月, 大清新刑律正式颁布,体现了近代刑法的精神。传统刑法中礼是刑法的重要原则, 大清新刑律删去了以家天下和宗法制为根据的“八议” 、 “十恶” 、请、减、赎等具有礼教

28、色彩的法律内容,与此同时,引进了故意、过失、正当防卫等现代刑法理论。 大清新刑律还规定:“法律无正条者,不问何种行为,不为罪” 。在清律中,君臣、官民、士庶、良贱、男女、旗人及汉人之间犯罪在法律程序和定罪量刑上都有着极大区别。 大清新刑律取消了特权的存在,基本确立了法律平等原则。 大清新刑律反对酷刑,废除肉刑,确立了文明的刑罚体系。特别是将凌迟、枭首、戮尸寺酷刑废除,对于丑辱刑刺字全面取消。摘编自杨智平、黄国耀论清末“新政”时期的刑法变革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轻侮法产生的原因及其消极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清新刑律相对于轻侮法的进步之处并简析其成因。【答

29、案】 (1)原因: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学被确立为封建統治思想;统治者注重以礼人法,宽缓刑罚。消极影响:助长了杀人和复仇风气,加深了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秩序的动荡;助长了世家豪族的势力,对集权政治造成威胁;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利于政权的稳定。(2)进步之处:确立礼法分离原则;实行罪行法定原则;取消等级特权,确立平等原则;确立文明的刑罚体系。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清政府挽救统治危机的需要;西方先进政治制度和思想的影响;进步政治思想运动的推动;沈家本等有识之士的推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和近代法制建设。中国古代法律受宗法观念和儒学的影响较大,产生了一些消极后果;近代法律确立礼法分离原则

30、,实行罪行法定原则,确立平等原则和文明的刑罚体系。(1) 轻侮法产生的原因原因,应当结合所学知识,从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学的发展、统治者的政策等角度作答。其产生的消极影响,根据材料中的“由于以孝义复仇不罪,连锁复仇自然也增多起来” “血亲复仇的盛行成了维系宗族团结的重要凝固剂” “复仇风也直接引向了统治阶级上层” ,可以概括得出助长杀人和复仇风气、助长世家豪族的势力、加深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利于政权的稳定等方面。(2) 大清新刑律相对于轻侮法的进步之处,可以对比两则材料,从法礼关系、定罪原则、等级关系变化、刑罚体系四个角度作答;其成因应当结合时代特征,从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作答。点睛:结合所学知

31、识说明型材料解析题,往往材料主题只是一根引线,需要回答的内容从材料中难以归纳得出,主要是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这一类试题必须明确材料的指向,弄清材料主题指向教材的哪一部分内容,再看题目所问,然后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如本大题的第一小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轻侮法产生的原因”和第二小题的“简析其成因” ,从材料本身无法回答,必须回到课本,根据教材有关内容来回答。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康乾盛世”以来,汉口既聚集各路商帮,又中转各色货物,商业繁荣。据清代学者记述,当时汉口主要商品有食盐、粮食等日用商品,铜、铁等矿产品,煤、炭等燃料,还有金银珠宝等类,有具体名称者达 230 多种。 “

32、户口二十余万,五方杂处,百艺俱全查该镇盐、当、米、木、花布、药材六行最大,各省会馆亦多,商有商总,客有客长,皆能经理各行各省之事。 ”粮食、食盐等的大额贸易是汉口进一步鼎盛的重要因素。湖北及周边地区的粮食产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出现了“湖广热,天天下足”的谚语,所产之米粮下销江南、闽广各省,都要通过汉口转运。淮盐由仪征进入长江运至汉口,再由汉口分运湖北、湖南各地,每年大致在 3 亿斤左右,而回空盐船又载各色货物下行,从而形成循环往复的转运贸易体系,使汉口成为内陆特大型的市镇。摘编自郑少斌武汉港口志等材料二 1889 年张之洞督鄂,汉口的早期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一跃成为超过广州、与天津争胜、直追上

33、海的全国最大的现代工商文教中心之一。1889 年前,汉口的直接对外贸易进出口额只有数十万两、数百万两不等,到 1905 年已突破 3500 万两;间接贸易 1880 年为 4220万,而 1904 年已突破 1 亿两大关。除了传统的英国银行外,德国、法国、俄国、日本的银行等也纷纷来汉设立分行。同时,中国通商银行、大清银行、浙江兴业银行等也在汉口开业。张之洞倡办实业,创办湖北枪炮厂、湖北织布局等近代企业,占同期全国新建官办与官商合办企业的 24%,为全国之冠。至 1911 年,武汉有较大型的官办、民办企业 28 家,资本额达1724 万元,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居第二位。张之洞以“造真材,济时用”为宗

34、旨,兴办新式学堂,涵盖了普通教育、军事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等层面,湖北还是晚清派出留学生最多的省份之一,新式教育令国人瞩目。 摘编自陈锋明清时期汉口的发展历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汉口商品经济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口早期现代化的体现,并谈谈汉口经济发展给我们的启示。【答案】 (1)特点:商品种类多;行业全且管理完备;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达。原因:良好的贸易区位优势;社会稳定,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全国市场的形成和商业的活跃;各商帮的努力经营。(2)体现:商业国际化;成为区域金融中心;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形成近代教育体制。启示:充分利用

35、自身区位优势;采用先进技术,大力发展工业;主政者要善于把握机遇,有所作为;重视创新。【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汉口的商业与城市现代化。清代汉口商品经济表现出商品种类多、行业全且管理完备、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达等特点;近代汉口商业国际化,已成为区域金融中心,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形成了近代教育体制。(1)清代汉口商品经济的特点,应当紧扣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从商品种类、行业管理、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三个角度作答;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应当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贸易区位优势、封建经济发展、全国市场形成、商帮的努力等方面作答。(2)汉口早期现代化的体现,应当根据材料,从商业、金融、工业、教育四个角度作答;汉

36、口经济发展给我们的启示,可以根据材料中推动汉口现代化的措施和积极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点睛:概括类材料解析题在解答时要根据材料,对材料内容划分层次,逐层分析,特别是一些关键词,把握每一层次的要点。然后对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确定哪些是题目要求回答的,再根据所问来回答。如本大题第一小题的“清代汉口商品经济的特点” 、第二小题的“汉口早期现代化的体现” ,要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根据材料信息分层概括要点,再根据所问来回答。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27 年,国民政府外交部向各国发出照会, “分别就其旧约已满期者,改订新约;未满期者,修改旧约” 。海关进口税则“完全

37、以我国所定者以为准则, ”1928 年 7 月,美国首先承认中国关税自主地位。随后各欧洲主要强国相继承认中国关税自主。其后国民政府多次修订关税税则,实施出口免税或退税,提高了煤油、汽油、羊毛、毛制品、化学产品、机器等货物的进口税率。关税从极低的水平提高到相对较高的水平之,从征税与货物价值之间的比率来看,1929 年之前大约为 4%,1930 年上升为 10%,1931-1932 年为 15%,1933 年为20%,1934-1937 年则上升为 25%。关税收入也大为增加,从 1928 年的 3000 万银元上升到1931 年的 33800 万银元,在以后的几年中始终保持在 3 亿银元友右。摘

38、编自易继苍、张祥晶1927-1937 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改革等材料二 为服务于政府开支和保护动稚工业,美国首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极力主张高关税,这一政策得到长期推行。1930 年斯穆特霍利法将保护主义发展到极端:将应税品的平均关税率提高到 55.3%,美国政府收到了 34 个国家的正式抗议。1932 年罗斯福上台,为自由贸易的胜利创造了条件。经过贸易自由主义者与保护主义者的激烈较量,1934 年互惠贸易协定法出台,美国在关税的谈判、关税水平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该法授权总统与外国进行双边关税减让谈判时,可将关税升高或者降低到 50%,且通过谈判,关税可以不断地降低。这就改变了美国关税具有不可谈判

39、性的单边主义特点,导致了关税的大幅度降低。二战结束后,他们向全世界推广美国的自由贸易主张,最后导致 1947 年关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摘编自孙天竺美国对外贸易政策轨透变迁研究(1776-1940)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关税改革的原因,并说明其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关税变化与中国关税改革的主要不同点,并分析美国关税政策变化的原因。【答案】 (1)原因:南京国民政府需要稳定财政;南京国民政府提升形象巩固统治的需要;民族意识觉醒,主权意识增强;民族工业的发展。积极影响: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人;有利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增

40、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2)不同点:中国提高关税;美国则降低关税。原因:保护主义政策的消极后果;美国工业竞争力的增强;国际经济结构的变迁;贸易自由主义者的不断奋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美两国的关税政策。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改革,是因为南京国民政府需要稳定财政、提升形象巩固统治,也是由于民族意识和主权意识增强;民族工业的发展。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的关税变化是降低关税,而中国关税改革的主要是提高关税。(1)南京国民政府关税改革的原因,应当结合时代特征及材料信息,从中国关税主权的丧失、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反帝爱国运动等角度作答。关税改革的积极影响,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多角度作答。(

41、2)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关税变化与中国关税改革的主要不同点,应当对比两则材料,提取中美两国的关税政策信息作答;美国关税政策变化的原因,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现实多角度作答。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姜义华文明的自信一文中说, “第一,中国人的身份地位的流动性,这是中华文明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动力。我们没有固定的身份地位,人是有差异的,但这个差异都可以经过人自身的努力而得到改变每个人、家庭、地区,人民的身份地位都在不断变动,而且有制度性保证。这个变动是可控的,当变动的路堵塞了,不可控了,社会危机就产生了,这非常重要。第二,是财富的流动性。 商鞅变法后,土地可以买卖,土地一直在流

42、动中,有制度性保证,包括民间习惯。土地流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维持理性发展的最根本财富第三就是资本的流动还有权力的流动,权力是否真正向所有人开放,是否能够真正成为公权力。 ”究其古今中外历史,以上观点应该同样适应其它文明。分析材料,以“文明发展的动力”为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中外历史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探讨。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充分。 ) 【答案】示例一:观点:人的身份地位的流动是文明发展的动力。论述:秦朝时期,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有皇帝直接任免,废除了世卿世禄,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实现了人的身份地位的流动。官僚政治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秦汉

43、的统一,为中国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隋唐时期,废除九品中正制,推行科举制,选官的依据不再是出身和门第,而是科举考试结果,更加公平公正,改变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科举制扩大了政府的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总之,人的身份地位的流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推动了文明的发展,成为文明发展的动力。示例二:观点:财富的流动也是文明发展的动力论述: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成功的推动了社会转型,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壮大了秦国的国力,有利于实现统一。19531956 年,新中国政府有计划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准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总之,财富的流动在不同时期推动了文明的发展,成为文明发展的动力。(其它史实论述,或提出其它观点,符合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即可得分。 )【解析】本题属于典型全国 41 题模式,突破此类试题首先要提炼观点,依据材料中“中国人的身份地位的流动性。这是中华文明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动力。 ”“是财富的流动性”来提取观点,论证结合所学商鞅变法和古代雅典梭抡改革的具体措施和作用来分析回答即可,最后要有总结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