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黄石工矿集团胡家湾矿井初步设计【全套图纸】.doc

上传人:QQ153893706 文档编号:1741021 上传时间:2018-08-21 格式:DOC 页数:116 大小:2.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黄石工矿集团胡家湾矿井初步设计【全套图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黄石工矿集团胡家湾矿井初步设计【全套图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黄石工矿集团胡家湾矿井初步设计【全套图纸】.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黄石工矿集团胡家湾矿井初步设计【全套图纸】.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黄石工矿集团胡家湾矿井初步设计【全套图纸】.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 南 理 工 大 学 2007 届 本 科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论.文)第 1 页摘 要本设计的井田面积为 3.9 平方千米,年产量 45 万吨。井田内煤层赋存比较稳定,煤层倾角 28,平均煤厚 3.2m,整体地质条件比较简单,在井田范围东部和中央均有断层发育。沼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相对不高,涌水量也不大。根据实际的地质资料情况进行井田开拓和准备方式的初步设计,该矿井决定采用立井家暗斜井二水平开采,设计采用爆破采煤一次采全高回采工艺,走向长壁采煤法,用全部跨落法处理采空区。并对矿井运输、矿井提升、矿井排水和矿井通风等各个生产系统的设备选型计算,以及对矿井安全技术措施和环境保护提出要求,完成

2、整个矿井的初步设计。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采用先进技术和借鉴已实现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的经验,实现一矿一面高产高效矿井从而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键词:立井、倾斜长壁、一次采全高、爆破采煤、高产高效全套图纸,加 153893706河 南 理 工 大 学 2007 届 本 科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论.文)第 2 页AbstractThis design well field area is 3.9 square kilometers, the annualoutput 450,000 tons. In the well field the coal bed tax saves quit

3、estably, the coal bed inclination angle 28, average coal thick 3.2m,the overall geological condition quite is simple, and central has thefault growth east the well field scope. The methane and the dioxide carbon content relative are not high,wells up the water volume not to be big. Carries on the we

4、ll fielddevelopment and the standby mode preliminary design according to theactual geological data situation, this mine pit decided uses verticalshaft inside slope two levels mining, the design uses the demolitionto mine coal time picks entire Gao Huicai the craft, moves towards thelong wall mining

5、coal method, with all cross falls law processing topick the depletion region. And to the mine pit transportation, the mine hoist, the mine pitdrains water and ventilates and so on each production system theequipment shaping computation, as well as sets the request to the minepit security technology

6、measure and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completes the entire mine pit the preliminary design. The mine pitcompletely realizes the mechanization, uses the advanced technologyand the model has realized the high production highly effectivemodernization mine pit experience, realizes an ore high product

7、ionhighly effective mine pit thus to achieve the good economic efficiencyand the social efficiency at the same time.Key word: vertical shaft, incline long wall, full-seam mining,demolition mining coal, high yield highly active河 南 理 工 大 学 2007 届 本 科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论.文)第 3 页河 南 理 工 大 学 2007 届 本 科 本 科 毕

8、业 设 计 (论.文)第 1 页目 录前 言 11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 21.1 矿区概况 .21.2 井田地质特征 51.3 煤层及煤质 .71.4 水文地质特征 81.5 煤炭产品的供求现状 112 矿井储量、年产量及服务年限 132.1 井田境界 .132.2 井田储量 .132.3 矿井年储量及服务年限 .183 井田开拓 193.1 概述 .193.2 井田开拓 .193.3 井筒特征 .253.4 井底车场 .283.5 开采顺序及采区回采工作面的配置 403.6 井巷工程量和建井周期 .424 采煤方法 45河 南 理 工 大 学 2007 届 本 科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9、 (论.文)第 2 页4.1 采煤方法的选择 .454.2 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454.3 回采工艺设计 525 矿井运输、提升及排水 565.1 矿井运输 .565.2 矿井提升 .635.3 矿井排水 .736 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措施 .846.1 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 846.2 风量机算及风量分配 866.3 全矿通风阻力计算 .916.4 扇风机选型 .956.5 矿井安全技术措施 .987 矿山环保 .1017.1 矿山污染源概述 .1017.2 矿山污染源的防治 .1027.3 地表塌陷及生态保护措施 .104结 论 105致 谢 106参考文献 107河 南 理 工 大 学

10、 2007 届 本 科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论.文)第 1 页前 言本次毕业设计是据在湖北省黄石市黄石工矿集团胡家湾煤矿进行的毕业实习中所收集的矿井生产图纸和资料,并作了一些改动以后,对矿井进行的初步设计。采矿工程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全部教学进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作为对大学生在学校的最后一次综合性的知识技能考查,它主要是考查学生这四年来对基础知识及其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学会自我思考、自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综合起来应用。这样达到了对理论知识“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同时也学到了一些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经验。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认识和学习的过程。在本次设计过程中

11、,认真贯彻矿产资源法、煤炭法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煤炭安全规程、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以及国家其它发展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积极采用切实可行高产高效的先进技术与工艺,力争自己的设计成果达到较高水平。本设计以实践教学大纲及指导书为依据,严格按照安全规程的要求,采用工程技术语言,对矿井的开拓、准备、运输、提升、排水、通风等各个生产系统进行了初步设计。由于时间关系和设计者水平有限,设计中失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审阅老师给予批评指正!河 南 理 工 大 学 2007 届 本 科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论.文)第 2 页1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1.1 矿区概况1.1.1 地理位置与交通胡家湾矿区位于湖北省黄

12、石市西塞山区,距市中心约 5 公里,矿区距武黄公路 0.5km,且紧邻黄石火车西站,有专用铁路线 0.73km,交通较为方便。详见图 1-1-1 交通位置图。南起黄荆山向斜轴,北至武(武汉)黄(黄石)铁路,西起李家坊断层,东迄郭家花园断层与袁仓煤矿相毗邻。矿井东西长约 3km,南北宽 1.3km,面积约 3.9km2。胡家湾煤矿位于黄石市西塞山区胡家湾村,行政区划隶属西塞山区管辖,是黄石市所属煤矿,企业性质为为国有企业。交通位置图见图111。1.1.2 自然环境本区属低山丘陵区,地势南高北低,黄荆山脉为地表分水岭,地表最高处黄荆山+446.43m ,两侧沟谷较平坦,最低 +20m,相对高差42

13、6.43m,地表植被盛荫,地表水经张家湖流入长江。地表水排泄条件尚佳。黄石市地理座标东经 1143011515,北纬 29523020。地形南北两侧高,中间为一近东西走向的山间洼地,东部临江环湖。其中南侧和北侧西段为低山丘陵地形,山峰标高由 232470 米。四峰山最高,标高 485.8 米,相对高差由 200400 米以上。北侧东段为丘陵残丘地形,丘顶标高 150200 米,山坡平缓,无明显的脊岭线。中间为低尘缓丘地形,西窄东宽,地面起伏差一般不超过 20 米,以岭状岗地为主,镶嵌有孤立残丘,丘顶标高 50100 米。东部为湖盆区和河谷阶地地形,地势低洼平坦,地面标高 20 米以下。黄石市位

14、于亚热带潮湿气候区。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 17,年平均降水量为 1382.6 毫米。正常年份降水量在 10001700 毫米之间。最大年降水量 2180.1 毫米,降水主要河 南 理 工 大 学 2007 届 本 科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论.文)第 3 页集中在每年的 48 月。多年平均蒸发量略高于降水量。区内地表水资源丰富。主要水域均分布在东部,最大水体是长江。长江流经研究区全长 18.04 公里,江面宽窄不一,由 7502000 米。年平均流量 2.64 万立方米/秒。最小流量仅 0.76 万立方米 /秒。除长江外,其它地表水体以湖泊为主。分布在沿江

15、一带。主要湖泊有花马湖、青山湖、南湖和夏游湖。湖泊面积 29.13 平方公里,占市区面积的 28.8。本区属亚热带气候,冬季干寒,夏季炎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霜冻期短最大年降雨量为 2533.8 毫米,最小年降雨量为 886.5 毫米,一般在428 毫米左右,雨量比较集中,每年 4-9 月份为降雨较多季节,占年降雨量 70%以上, 10 月份至 年 3 月份为枯雨季节。历年最大蒸发量为1206.7 毫米,最小蒸发量为 503.6 毫米,一般为 697.4 毫米。年蒸发量为年降雨量的 50%左右,属潮湿多雨地区。年最高气温 40,最低气温-11,春夏两季东风居多,秋冬两季多西北风,最大风速 3

16、0 米/秒。总之,气候条件的变化,直接影响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动态与循环。黄 石 市黄 石 港 区 石 灰 窑 区铁 山 区 下 陆 区鄂 州 市大 冶 市 四 棵汪 仁 镇 河 口 镇西 塞 山散 花 镇兰 溪 镇杨 叶 镇花 湖 镇汀 祖 镇沙 窝新 庙 镇石 山 镇 泽 林 镇碧 石 渡 镇罗 家 桥 街 办南 湖燕 矶 镇 六 神马 垄 镇茅 山 镇武 汉黄 梅 高 速 公 路东方山 肖家铺106国道长江507510( km)250河 南 理 工 大 学 2007 届 本 科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论.文)第 4 页图 111 交通位置图1.1.3 矿井地表水系本区属低山丘陵区,地势南

17、高北低,黄荆山脉为地表分水岭,两侧沟谷较平坦,地表植被盛荫,地表水经张家湖流入长江,地表水排泄条件尚佳。区内地表水资源丰富。主要水域均分布在东部,最大水体是长江。长江流经研究区全长 18.04 公里,江面宽窄不一,由 7502000 米。年平均流量 2.64 万立方米/秒。最小流量仅 0.76 万立方米 /秒。除长江外,其它地表水体以湖泊为主。分布在沿江一带。主要湖泊有花马湖、青山湖、南湖和夏游湖。湖泊面积 29.13 平方公里,占市区面积的 28.8。矿区外围地表水体主要为张家湖,湖水的面积大,储水量丰富,但湖水不能渗入矿井内部,对矿井影响不大。1.1.4 气象与地震本区属亚热带气候,冬季干

18、寒,夏季炎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霜冻期短。最大年降雨量为 2533.8 毫米,最小年降雨量为 886.5 毫米,一般在 428 毫米左右,雨量比较集中,每年 4-9 月份为降雨较多季节,占年降雨量 70%以上,10 月份至 年 3 月份为枯雨季节。历年最大蒸发量为 1206.7 毫米,最小蒸发量为 503.6 毫米,一般为 697.4 毫米。年蒸发量为年降雨量的 50%左右,属潮湿多雨地区。年最高气温 40,最低气温-11 ,春夏两季东风居多,秋冬两季多西北风,最大风速 30 米/ 秒。总之,气候条件的变化,直接影响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动态与循环。根据湖北省地震局资料,评估区及周边从未发生过地震

19、,但周围地震活动尚较频繁,并以震级烈度小为特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 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评估区范围内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为 0.05g。1.1.5 国民经济概况本区北部位于市区,地方经济较发达、稳定,南部为农村,农业比河 南 理 工 大 学 2007 届 本 科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论.文)第 5 页较发达,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矿区内的主要工业是煤炭和水泥厂、矿山机械厂等。矿区所需的建设材料除砖、瓦、灰、砂、石及水泥能自给外,钢材及木材需调进。1.2 井田地质特征1.2.1 地

20、层胡家湾煤矿的地层自二叠系至第四系地层均有出露和揭露,现自老至新叙述如下:1、二叠系下统棲霞组(p1g)含泥质结核灰岩,全厚 70100m;2、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厚 2080m,以灰岩、硅质灰岩为主,上部为硅质条带状灰岩;3、上二叠统龙潭组含煤段(P2l1),全厚 1020m ,中间夹有无烟煤一层,为本矿主要开采煤层;4、上二叠统龙潭组灰岩段(P2l2),一般厚 30m,全厚 2045m ,含燧石结核灰岩;5、上二叠统大隆组(P2d),厚 215m,灰黑色薄层硅质页岩,成菱形状,层间夹粘土岩,组成至密坚硬,易破碎;6、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全厚约 800m,分为T1d1、 T1d

21、2、 T1d3、及 T1d4 以上;7、第四系冲积层(Q),分布在低洼及冲沟内。1.2.2 构造区内构造较为简单,岩层总体呈单斜构造,其中小型褶褶较发育,断裂构造中主体断裂多分布于矿区周沿。1、断裂构造(1)郭家花园断层:郭家花园村西侧,均为第四系黄土层覆盖,断层东盘为大冶灰岩第一层,西盘为大冶灰岩第三层,同时切割桐子堡背斜。断层方向 330340,两盘水平移动达 300m,该断层为胡家湾矿与袁仓矿的自然边界线,向深部逐渐消失。河 南 理 工 大 学 2007 届 本 科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论.文)第 6 页(2)采石场东西断层:位于灰石厂露天矿采掘工作面上,具有明显的 320 方向的

22、断层面及断层擦痕,倾角几乎直立,岩层水平错动约300m ,该断层对煤层无影响。(3)王家垴东、西断层:位于桐子堡背斜南翼,王家垴村之北。西断层:东盘大冶灰岩 T1d3 、T 1d4 与西盘 T1d6 层相接,水平移动115m 左右,断层走向 330,倾角直立,断距 45m 左右,平推位移约50m 左右,仅对背斜南翼有破坏作用。东断层:东盘大冶灰岩 T1d4 和 T1d5 分界线和西盘 T1d5 相接,水平移动 60m 左右,倾向 230,倾角 65,一般 4050,断层线方向 145。断层性质为平移正断层,垂直断距 4070m,本断层对煤层有一定的影响,但不甚严重。主要地质构造特征见表 121

23、。2 褶皱构造本区主要构造形态由黄荆山向斜和桐梓堡背斜褶皱构造组成,褶皱轴向近北东南西向(4050 左右),向西倾伏,其向斜轴部均为大冶灰岩出露,黄荆山向斜为一不对称之向斜,轴面倾向南,轴面倾角 75左右,向斜在大路沟断层附近出现封闭和抬高现象,形成由东向西开阔的马蹄形向斜构造。南翼分布的地层较为完整,从志留系至下三叠系大冶灰岩均有出露。地层走向为 5060 左右,倾角 1565 不等,一般为 3040。由东往西逐渐变陡,地层浅部局部倒转;北翼(桐梓堡背斜南翼)地层走向倾角基本与上述相同,但背斜北翼地层倾角变化较大,由 1070 到直立不等,一般为 3550 左右,地表大部地层倾角正常,但其深

24、部却为倒转,倒转转折点一般在-200-300m 水平之间,这种现象在矿井巷道及钻孔均已证实,致使该背斜为一不对称的倒转背斜构造,倒转背斜轴面倾向南东,倾角一般为 5070 左右。表 121 主要地质构造特征表序号名称断层性质断层面走向断层面倾向倾角() 落差( m)1 王家垴断层正断层 北北东 北北西 65 4070河 南 理 工 大 学 2007 届 本 科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论.文)第 7 页2 李家坊断层正断层 北北西 西西南 80 251.3 煤层及煤质1.3.1 煤层二叠系上统龙潭煤组为区内含煤段,除在向斜南翼有零星的煤层露头分布外均埋于地下, 含煤段主要含煤一层,为似层状、

25、透镜状、扁豆状,煤层结构比较简单,不稳定有分叉尖灭变薄等现象。区内煤层比较发育的地段是靠近背斜轴部,一般在 3m 左右。从背斜两翼来看,南翼走向均有变化,但倾向变化较大,一般平均在1.77m,可采含煤率为 78%;而北翼一般在 2m 左右,煤体沿走向较稳定,可采含煤率为 8790%。根据素描资料分析,煤层厚度一般为 2m 以上的地段沿走向延展 5060m,沿倾向最大达 50m 左右,一般在2030m,煤体沿走向变薄带最大的有 60m 左右,最小的有 4m 左右,但往深部,煤层赋存情况较差,经巷探证实北翼可采含煤率仅在 4650%左右,南翼可采含煤率为 3555%。主要煤层特征表见表 122。表

26、 122 可采煤层特征表煤层结构 顶底板岩性一般厚度(m )夹石层数夹石厚度顶板程度底板稳定性可采程度倾角()容重(t/m3)煤组龙潭煤组煤层3.2 无 无长兴灰岩茅口 灰岩比较稳定可采 28 1.43河 南 理 工 大 学 2007 届 本 科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论.文)第 8 页1.3.2 煤质及用途本区煤层结构比较简单,肉眼观察为黑色亮黑色,以亮煤为主,多呈粉末状、鳞片状,煤极为松散易碎,污手。1、瓦斯本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 9 m3/min,相对涌出量为 16m3/t.d,鉴定为低瓦斯矿井。2、煤尘爆炸性矿区经煤尘爆炸性鉴定确定煤尘无爆炸性,但煤层多呈粉状结构,干燥、疏松,在开

27、采过程中煤尘较大,要采取综合防尘措施。3、煤自燃性由于煤层含硫较高,煤质松软,易形成自燃发火,北翼发火期最短为一周,南翼发火期为 45 天左右。因此,要提高采区回采率,及时封闭采空区和废弃巷道,加强工程质量管理,防止因采空区漏风、煤巷垮冒、通风不良等情况造成自燃发火。4、煤的物理性质本区煤层结构比较简单,肉眼观察为黑色亮黑色,以亮煤为主,多呈粉末状、鳞片状,煤极为松散易碎,污手。5、煤的化学性质经化验煤质特征如下:灰分 挥发分 水分 硫分 发热量(大卡/千 克)原煤 18.91 11.71 1.30 3.86 8284净煤 6.83 9.85 1.10 3.07 84546、煤的用途从以上化验

28、资料分析,原煤灰份和全硫含量较高,应属高灰高硫无烟煤,根据本区煤质特征,主要作民用煤及工业动力燃料之用。1.4 水文地质特征河 南 理 工 大 学 2007 届 本 科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论.文)第 9 页1.4.1 地表水特征矿区内有胡家湾及张万有两冲沟,无其他水系,两沟之水皆流入张家湖中,系由大冶灰岩之裂隙补给,流 量 受 季 节 影 响 变 化 大 , 雨季水量充足,干旱时则极微小,附近一带井水较浅,井深不超过 23m, 矿 区 外 围地 表 水 体 主 要 为 张 家 湖 , 湖 水 的 面 积 大 , 储 水 量 丰 富 , 但 湖 水 不 能 渗 入 矿井 内 部 , 对

29、矿 井 影 响 不 大 。1.4.2 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二叠系下统茅口灰岩裂隙承压水为龙潭煤组底板充水主要的含水层,其露头在地表仅有零星出露,罕见泉水。含水层的上部为矽质层具菱形节理,下部为厚层石灰岩组成,裂隙溶洞发育极不均匀,其含水性有大有小。对矿井开采有一定的影响。二叠系上统长兴灰岩裂隙承压水为煤层顶板含水层,厚度一般 30 米,含水性较弱,浅部裂隙溶洞发育,深部节理裂隙为方解石充填,含水甚微。龙潭组含煤段为一良好的隔水层,但由于层位不稳定,局部出现尖灭现象,在开采时人为因素的影响,加之水头压力,有时起不到应有的隔水作用。对于各个岩层的含水性的描述如下:(1)二叠系下统茅口灰岩溶洞裂隙(

30、P1m):井田内没有出露,其岩性上部为灰及灰白色块状矽质层、坚硬、节理发育,中部为深灰色及灰黑色厚层条状矽质页岩与灰岩,方解石成网状穿插,裂隙发育,1003孔孔深 130m 处,该层发生涌水,开始涌水量为 13.86M3/时,逐减到 9.6 M3/时,到 146.06m 时,又发现裂隙,孔内漏水严重,不反水。该层底部为深灰及灰黑色厚层状细晶质灰岩,含磁石结核,上部溶洞裂隙发育,多被方解石充填,该层是本区一主要含水层。井田内有六个孔在该层出现涌水,水位标高一般在+41.00m 以上,在 805 孔及 1003 孔对该层进行了两次抽水,单位涌水量在 1.115 M3/昼夜,米 122.94M3/昼

31、夜,米之间,渗透系数 0.0311M/昼夜1.392M/昼夜。以 SO4-Ca-Mg 和 HCO3-Mg型水为主,含水丰富对矿床有很大威胁。(2)二叠系上统龙潭煤组隔水层(P2L)为细砂岩。黑色粉砂岩炭河 南 理 工 大 学 2007 届 本 科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论.文)第 10 页质页岩,页岩及煤层组成,局部有砾石,据简易水文和抽水孔证实,隔水尚好,厚度 2.137.0015.05m。(3)二叠系上统长兴灰岩溶洞裂隙水(P2c):为深灰色含燧石结核之灰岩,裂隙发育,常有串珠状小溶洞,同时伴有方解石晶簇,钻孔揭露该层时,有漏水及涌水现象,井田内六个钻孔在该层发现涌水,一般水位标高在+

32、42 米以上,经 805 孔及 1003 孔抽水结果,单位涌水量为0.0003480.044M3/时米,渗透系数为 0.0002870.0524M/昼夜,含水层厚为 7.8431.05M,一般在 19m 左右,本层为该区一主要含水层,是煤系直接顶板,对矿床开采有一定影响。水质为 HCO3SO4-Ca-Mg 型。(4)二叠系上统保安页岩(P2b)及三迭系下统泥质薄层大冶灰岩(T1d1 )隔水层,泥灰岩及分布于松山,法洪山背斜轴部,岩性为灰黄及黄绿色的薄层泥质灰岩及灰色页岩,风化后呈叶片状,一般厚7080m 隔水性良好。保安页岩分布于松山,法洪山背斜轴部处,为黑灰色矽质页岩,节理裂隙发育,风化后呈

33、棱片状,一般厚 8m 左右,能起隔水作用。(5)三叠系下统薄层,中厚层,厚层大冶灰岩,层间裂隙水和裂隙溶洞含水层(T1d2T1d8 ):底部岩性为灰黄及黄绿色的薄层灰岩,分布于松山,法洪山一带,透水性弱。中上部为中厚层及厚层灰岩,在秀山,屏山法洪山北坡一带有广泛出售,上部以溶洞水为主,中部以裂隙水为主,该层泉水量与降水关系密切,干旱时水量为零,雨季最大达8.52 升/秒,屏山见一溶洞,高 3m,深 10m 左右,全层透水性强,据实测该层厚约 650m 左右,以 HCO3SO4-Ca-Mg 型水为主,因底部有良好隔水层,故对矿井充水关系不大。(6)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r):据前人区域水文资料认为

34、该层属裂隙含水层,但从本井田所打钻孔来看,该层岩芯完整,又以最近建井(红锋煤矿)主付井的揭露情况,该层不含水或含水也较弱。(7)第四系孔隙潜水:分布于冲沟谷两岸及低洼区。岩性为坡积残积的黄褐色亚砂土,亚粘土及红色粘土,局部含碎石块及铁锰质结核,厚 031m,一般 15m 左右,潜水埋深 04m。民井提水试验,涌水量为 0.0580.014 升/秒,泉涌水量为 00.45 升/秒,透水性弱,大气降水河 南 理 工 大 学 2007 届 本 科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论.文)第 11 页是主要补给来源。以 HCO3SO4-Ca-Mg 型水为主,对矿井开采影响不大。1.4.3 矿井充水因素和补给

35、来源棲霞灰岩含裂隙溶洞,水量丰富,为矿井的主要充水水源。1.4.4 矿井涌水量据历年来排水情况,正常涌水量为 100m3/h,最大涌水量为160m3/h,。井田综合柱状图见图 121。1.5 煤炭产品的供求现状湖北省煤炭资源贫乏,全省原煤产量不足 1000 万吨,境内密布建材、电力、冶金、化工等工业企业,且多为能源消耗大户,煤炭年需求量为7000 万吨左右,因此,仅靠省内煤炭企业自产的煤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大部分生产用煤需从河南、山西等富煤地区调入,煤炭市场需求量很大。黄石市是鄂东南的老工业城市,国民经济发展迅速,对煤炭的需求量也相当大,而本地煤炭的年产量较小,加上本地水泥厂、砖瓦厂及生活用煤

36、的需求量也较大。1.5.1 煤质、煤的牌号与用途井田各可采煤层煤质稳定,均是由高等植物生成的高变质程度、中等灰分之单一工业牌号的无烟煤,低磷、低硫。所有可采煤层的煤质指标均达到了工业要求。煤的工业分析表见表 125表 125 煤的工业分析表序号煤层名称 牌号水分()M灰分()A挥发分()V含硫量()S发热量MJ/KgQ备注河 南 理 工 大 学 2007 届 本 科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论.文)第 12 页1 2 3 4 5 6 7 8 91 一 1 无烟煤 1.06 15.58 9.63 0.47 29.67 毛煤河 南 理 工 大 学 2007 届 本 科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

37、论.文)第 13 页岩 性 描 述第 四 系茅口组一一 一 一 一 一 一一 地 质 综 合 柱 状 图黄 土 层 :主 要 由 红 色 粘 土 ,风 化 岩 石 碎 快 组 成 ,坡 积 物 ,残 积 物 次 之 .芯 层 泥 质 岩 具 有 清 晰 水 平 层 理 , 岩 层 共 14层 。 中 厚 层 灰 岩 有 缝 分线 结 构 及 镜 状 层 理 , 呈 节 状 结 构 , 有 方 解 石 石 脉 填 充 往 下 过 渡 为块 状 灰 岩 与 泥 质 灰 岩 互 渗黑 矽 质 泥 岩 岩 性 脆 垂 直 节 理 发 育 , 有 方 解 石 , 石 脉 填 充 , 上 部 夹有 0.0

38、3cm的 铝 土 矿 一 泥 质 滑 石 。黑 色 芯 层 灰 岩 , 具 有 水 平 层 理 , 局 部 含 有 矽 花 石 脉 填 充 , 矽 质 灰岩 , 中 厚 层 状 呈 灰 色 结 晶 结 构 , 垂 直 节 理 发 育 含 大 三 黄 铁 石 结 核。保 安 页 岩 芯 层 矽 质 泥 岩 , 矽 化 度 强 具 有 水 平 层 理 垂 直 节 理 发 育 ,含 有 黄 铁 矿 结 核 , 及 菊 石 化 石 , 间 夹 有 浅 涤 色 的 泥 质 灰 岩 单 层厚 0.5m,中 部 夹 有 矽 质 灰 岩 粗 结 晶 结 构 单 层 厚 20cm左 右 底 部 有 厚 3m的

39、燧 石 层 , 微 密 件 坚 硬 具 有 光 滑 面 有 方 解 石 , 石 脉 填 充长 兴 灰 岩 :矽 质 灰 岩 呈 灰 色 细 结 晶 结 构 含 多 而 分 迭 不 好 的 贝 壳 小直 径 0.2cm大 直 径 1cm含 有 沟 石 合 茎 和 少 量 方 解 石 及 火 燧 石 结 核向 下 贝 壳 逐 渐 减 少 ; 中 部 含 有 很 多 黄 铁 矿 结 核 , 底 部 含 有 稀 而 少的 贝 壳 , 接 近 煤 系 处 岩 石 呈 细 隐 品 质 结 构 , 颜 色 变 深龙 潭 煤 组 :黑 色 沙 岩 具 水 平 层 理 上 部 含 多 而 分 布 乱 的 贝 壳

40、 化 石 ,贝壳 个 体 由 上 而 下 逐 渐 边 小 ,含 少 量 黄 铁 矿 ,中 部 含 多 而 大 小 不 一 的黄 铁 矿 结 核 一 般 沿 层 面 分 布 为 小 的 黄 铁 矿 晶 体 下 部 不 含 黄 铁 矿 结核 ,有 少 量 个 体 很 小 的 蜿 足 类 化 石 .黑 色 粉 末 状 煤黑 色 泥 沙 岩 ,含 较 多 的 云 母 片 ,有 灰 质 滑 面 及 黄 铁 矿 晶 体 沿 层 面 分布 有 水 平 层 理 底 部 夹 有 细 砂 岩 层 .矛 口 灰 岩 :矽 质 灰 岩 上 有 近 2米 的 黑 色 矽 质 层 微 密 坚 硬 断 口 光 滑 ,下 部

41、 为 溟 灰 色 矽 质 灰 岩 ,细 结 晶 结 构 由 方 解 石 ,石 脉 填 充 .平 均厚 度深 度界 系 组古生界 栖霞组龙潭煤组保安组长兴组大冶组(M)0大隆组152.612070311825-458.8-456.3-425.3-407.7-382.1-303.4-290.7-256.1-578.4138034三叠系二叠系河 南 理 工 大 学 2007 届 本 科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论.文)第 14 页2 矿井储量、年产量及服务年限2.1 井田境界井田境界应根据地质构造、储量、水文、煤层赋存情况、开采技术条件、开拓方式及地貌、地物等因素,进行技术分析后确定。一般以下列情

42、况为界:1以大断层、褶曲和煤层露头、老窑采空区为界;2以山谷、河流、铁路、较大的城镇或建筑物的保护煤柱为界;3以相邻的矿井井田境界煤柱为界;4人为划分井田境界。胡家湾煤矿井田境界,东部以袁仓的交界为边界,西部以李家坊斜交断层为边界,南部以煤层700 的地板等高线为边界,北部以煤层700 的地板等高线为边界。井田平均走向长度 3 ,倾向长约km1.5 。井田面积约 4.5 。km2km2.2 井田储量矿井储量是指矿井井田边界范围内,通过地质手段查明的符合国家煤炭储量计算标准的全部储量,又称矿井总储量。它不仅反映了煤炭资源的埋藏量,还表示了煤炭的质量。本井田采用块段法计算的各级储量,块段法是我国目

43、前广泛使用的储量计算方法之一。块段法是根据井田内钻孔勘探情况,由几个煤厚相近钻孔连成块段。根据此块段的面积,煤的容重,平均煤厚计算此块段的煤的储量,再把各个经过计算的块段储量取和即为全矿井的井田储量。2.2.1 矿井工业储量矿井工业储量是勘探(精查)地质报告提供的“能利用储量”中的A、B、 C 三级储量之和,其中高级储量 A、B 级之和所占比例应符合表221 的规定。由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计算图上提供的资料可计算出来设计矿井工业储量汇总表见 222。河 南 理 工 大 学 2007 届 本 科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论.文)第 15 页表 221 矿井高级储量比例简单 中等 复杂 地质开采

44、条件储量级别比例()大型中型小型大型中型小型中型 小型井田内 A+B 级储量占总储量的比例 40 35 25 35 40 20 25 15第一水平内 A+B 级储量占本水平储量的比例 70 60 40 60 50 30 40不作具体规定第一水平内 A 级储量占本水平内储量的比例 40 30 15 30 20不作具体规定 不要求表 222 矿井工业储量汇总表工业储量(万吨)煤层名称A B A+B C A+B+C备注一 1 煤层 1156 532 1502 1149 2837 符合总计 1156 532 1502 1149 2837 符合2.2.2 矿井设计储量矿井设计储量为矿井工业储量减去设计计

45、算的断层煤柱、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和已有的地面建筑物、构筑物需要留设的保护煤柱等永久煤柱损失量。而在该井田范围内只有煤田境界煤柱和断层煤柱。可暂时按工业储量的 57计入,本设计取 7,故:sgZP式中:河 南 理 工 大 学 2007 届 本 科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论.文)第 16 页矿井设计储量;sZ矿井工业储量;gP永久煤柱损失量,可暂按工业储量的 57计入,本设计取 7;由此:矿井设计储量 3057(17)sz2843.01 万吨2.2.3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矿井设计可采储量为矿井设计储量减去工业场地保护煤柱、矿井井下主要巷道及上下山保护煤柱后乘以采区回采率所得到的储量。各种主要

46、巷道的保护煤柱及可采储量见表 223;矿井工业广场地保护煤柱留设见图 221;工业广场保护煤柱设计计算参数见表 224。表 223 矿井可采储量汇总表矿井设计储量(万吨) 矿井可采储量(万吨)永久性煤柱损失 设计煤柱损失开采水平煤层名称工业储量(A+B+C)(万吨)断层 境界设计储量 工业广场井下巷 道其他可采储量1 一 1 3057 98.2 86.7 2872.1 202.4 76.9 无 2592.8表 224 工业广场保护煤柱设计参数表煤层倾角() 煤厚(m)() () () () 埋深( m)27 3.2 35 72 58 72 380河 南 理 工 大 学 2007 届 本 科 本

47、 科 毕 业 设 计 (论.文)第 17 页DAk2q2n1M CBNnmkqd cban2m2 k3q3k1q1m1 3.2 m49.2 m工 业 广 场 保 护 煤 柱 计 算 图 图 221 工业广场保护煤柱计算图河 南 理 工 大 学 2007 届 本 科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论.文)第 18 页2.3 矿井年储量及服务年限2.3.1 矿井工业制度根据设计大纲规定以及结合矿井实际情况。规定该设计矿井年工作日为 330 天,每日三班工作,每日工作 8 小时,每日净提升时间数为 16小时。2.3.2 矿井服务年限初步设定该矿井设计年产量为 0.45Mt/a,根据公式:TZAK式中:T

48、矿井服务年限,年;Z矿井可采储量,万吨;A矿井生产能力,万吨/年;K储量备用系数,K=1.31.5,此处取 1.4。由此验算服务年限如下:=41.240 年259.841T符合要求。河 南 理 工 大 学 2007 届 本 科 本 科 毕 业 设 计 (论.文)第 19 页3 井田开拓3.1 概述3.1.1 开拓方式选择原矿井采用的是斜井开拓方式加暗斜井延伸。由于胡家湾矿井田表土层较厚,但是煤层埋深很深,所以井筒施工方式采用立井开拓。立井开拓的适应性很强,一般不受煤层倾角、厚度、瓦斯、水文等自然条件的限制。立井的井筒短、提升能力大、对辅助提升特别有利。对于煤层赋存较深、表土层厚、水文情况比较复

49、杂、井筒需要特殊法施工或多水平开采急斜煤层的矿井,一般都应该采用立井开拓。3.1.2 影响立井开拓的主要因素分析影响设计矿井开拓方式的主要因素包括精查地质报告、所确定的煤层自然产状、构造要素、顶底板条件、冲积层结构、地形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其中以煤层赋存深浅和冲积层的水文地质条件对开拓方式的影响最大。3.2 井田开拓3.2.1 对井田开拓中若干问题分析3.2.1.1 井田开拓方式由于本井田位于丘岭地带,表土层虽然不厚但是煤层埋深很深,所以确定采用立井开拓方式,并按照工业广场少压煤,至少不压好煤和井下生产费用较低的原则确定了主、副井筒位于井田偏南部的井田走向中央。同时由于在井田走向西部中央有一个 25m 的断层需要留有一定的保护煤柱,故可考虑把工业广场保护煤柱和断层保护煤柱留设在一起,这样可以节省保护煤柱。为了避免采用箕斗井通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