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规范的研究.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718881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DOC 页数:247 大小:1.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规范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7页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规范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7页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规范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7页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规范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7页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规范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规范的研究1. 本专业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1.1 本专业的主干学科概况本专业的主干学科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材料的发展水平始终是时代进步和社会文明的标志,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如何更好地利用材料和创造材料的历史。在当代,材料和能源、信息是构成社会文明和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其中材料更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先导。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实用的、直接的科学与技术,是研究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制备、性质及使用性能等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与制约规律的一门科学。涵盖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等本科专业。

2、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以 90 多种元素为原料,从理论研究、应用,到制造成为人类需要的、有价值的新物质的一个科学技术领域。它横跨对微观世界(0.1mm)的探索到宏观的制造、性质和应用,是连接材料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的桥梁。材料科学与工程对材料基本要素的认识和理解要有动态的观念,要素的说明和控制应放在更高、更深的层次,即从原子尺度来阐述和控制。材料的结构与成分着重于研究包括原子的类型及所观察尺度范围内原子的排列组合;材料的合成与加工则使原子(原子团) ,分子可得到特定的排列组合;而由不同原子(原子团) 、分子及其排列组合所得到的材料具有所需的使用性能;对材料性能的各种测试技术和微观层次

3、上的表征技术构成了材料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材料教育主要是培养矿冶人才。这一时期材料学科教育的突出特点是不划分专业,教学内容包括采矿、选矿、冶金、材料等内容,是一种宽领域培养模式。新中国成立后,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按照前苏联的培养模式与教学体系,我国的材料科学技术人才被分割在十几个专业内培养,培养的学生多能在对口行业(或工种)工作并能较快适应岗位。改革开放后,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 90 年代,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的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和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之间的界线开始模糊,几大材料之间有了更多的内在联系和共性。各学科之间的

4、相互交叉、渗透、借鉴,材料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于是,国内许多高等学校抓住机会,开拓学科领域,开展交叉、渗透、新型学科的科学研究,逐步形成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从拓宽专业口径出发,1998 年教育部对中国高等学校材料类本科专业的设置进行了整合,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探索与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材料教育培养模式开创了新的局面。1994 年我国高等学校中有材料类专业学校 144 所;2006 年增至 200 余所,材料科学与工程类招生专业总数多达 484个,招生人数 21000 人,在校人数达 75300 人。

5、其中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招生学校有64 所,招生人数 2560 人,在校人数 9049 人。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发展与材料本身的发展紧密相关。从使用要求上,无机非金属材料是朝着多样化、复合化、智能化、高性能方向发展;从应用的角度,材料发展经历了结构材料功能材料结构功能体化材料的过程;从组织结构上,是由多晶一单晶微晶纳米晶非晶态;从形态尺度,其研究从块体薄膜线材(一维) 。因此,从学科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发展依赖并促使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等的共同发展,不仅可以在高水平及高综合素质人才培养上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各个材料学科方向可以在学术思想、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工

6、程应用等方面互相借鉴、互相融合,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深层次拓展及推动高技术新材料的繁荣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1.2 本专业主干学科的方法论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任务在于针对实际需要,使宏观微观紧密结合,在原子、分子的层次上将成分、组织的设计与合成加工综合起来,通过合成与加工过程的精确控制,有效地安排与控制原子、分子的特定排列组合,达到控制组织结构,控制形状进而达到所需的使用性能,并能在实际的工程条件下,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研究领域与纯科学研究领域(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及与某些专业工程研究领域(如化工、机械、土建电子等)都会有重叠,而且应该鼓励与这些学科的合作和交叉研究。但从

7、学科与基本教育看,与纯科学的区别在于我们倾向于把较大的视野放在真实材料和与工业的相关性上,而且着重于要素间的关系,最终归于“使用”上;与化工的区别之处在于组织性能关系上的特色及跨越各类材料的广度;与机械工程的区别在于其着眼于材料的内部组织及成分组织性能间的关系。材料的研究要求材料科学家要对材料从合成到服役的全过程进行综合性的研究。除了化学家和物理学家所关心的问题以外,材料科学家还应该特别重视材料在制备过程中的重现性和材料品质的一致性等非常重要的实际问题。一个材料科学家应该既能和化学家一起深入地进行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方面的研究,又能和物理学家一起进行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关系的研究。一个好的材料科学家会

8、被物理学家认为是化学家,被化学家认为是物理学家,被科学家认为是工程师,被工程师认为是科学家。从材料的基本教育来说,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同时各个学科知识的交叉与综合,要求着重于材料及要素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某一要素。因此,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既要有厚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及材料学科基础知识,又要有工程设计、计算机运用能力,有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获取和理解新知识的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1.3 本专业的相关学科及影响本专业教育的因素从研究基础及与专业应用领域相关联的角度出发,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的相关

9、学科包括化学、物理、机械、电子电工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是,一方面学科呈现出多科性,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另一方面学科发展又呈现出高度综合的趋势,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层出不穷。学科交叉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材料科学与固体物理学、电子学、光学、声学、化学、数学与计算科学等许多基础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些学科的发展,以及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对物质结构和物性的深入研究,推动了对材料本质的了解;同时,冶金学、金属学、陶瓷学、高分子等科学的进步也大大促进了材料学科的发展,从而对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愈来愈深入,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

10、基础。另外,在材料的研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也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从而发展新材料并合理有效地使用材料;但材料要能商品化,需要经过一定经济合理的工艺流程才能制成,这就是材料工程。反之,工程要发展,也要研制出新的材料才能实现。因此,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与工程技术是相辅相成的。材料学科本身是多学科性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研究也是具有多学科性。20 世纪后期,由于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渗透到各行业,许多领域都与材料的制备、性质、应用等密切相关,使得材料成为机械、电子、化工、建筑、能源、生物、冶金、交通运输、信息科技等行业的基础,并与这些相关学科交叉发展。所以,

11、材料学科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是一个必然趋势,也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20 世纪最重大的科技成就之一就是人类实现了原子核内部巨大能量的释放。核反应堆一般采用热中子堆,堆心的结构件必须采用锆合金,因为只有锆合金吸收中子的几率比较小,不会扼杀堆内的链式反应。所以要建设核电工业系统,必须建立锆材料工业。当今最具时代特征的工业是信息产业,而信息产业的基石就是半导体材料。任何高度复杂、高度精细加工的集成电路,都需要高纯度、高度掺杂的半导体材料和各种先进工艺的应用。信息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与材料和工艺的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高密度的光磁记录材料给信息的存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激光材料也是现代信息科技的一

12、部分。各种波长的激光晶体,半导体激光器,激光光导纤维等对信息传输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实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材料的发展水平对航空航天器的性能至关重要。航空用结构材料最主要的性能是高比强度和高比刚度,同时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高强度铝合金、钛合金及碳纤维增强的树脂基复合材料,是主要的航空材料。火箭、导弹材料与航空材料相比,则要求瞬时性能。导弹壳体材料对导弹的射程至关重要,由金属改为石墨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时,导弹射程增加近 1000 公里。进入 21 世纪后,新能源材料的发展将对社会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为了保障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解决越来越严重的温室效应和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

13、新能源材料将引导传统能源向洁净能源、可再生能源、分散型能源等多元化能源发展。除核能外,当今太阳能材料、燃料电池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等取得了很大的研究进展,不久的将来必然会对社会经济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2. 本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2.1 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具有对无机非金属材料改性及加工过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管理的初步能力及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毕业生主要到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成型加

14、工,新材料的设计、科技开发、应用以及新产品开发,企业经营管理,产品质量标准化等方面的工作。2.2 本专业培养规格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培养四年制工学学士,根据学分制要求可适当调整为三至六年。完成学业后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培养规格是应用型。本专业人才培养应具有以下素质、能力和知识:2.2.1 素质要求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人际沟通修养和现代意识。专业素质: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求实创新意识

15、和严谨的科学素养;具有一定的工程意识和效益意识。身心素质: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2.2.2 能力要求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具有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科技开发能力、科学研究能力;2.2.3 知识要求工具性知识: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思想道德、哲学、文学、历史学、政治学、艺术、法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工程技术知识:工程图学、机械基础、电

16、工电子学等方面的知识;经济管理知识: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专业知识: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组成与结构、材料的表征、材料的制备、材料的性能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相关的基本实验技能,并具备一定的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较为系统的工程实践知识。3. 本专业教育内容3.1 本专业的教育内容的总体框架3.1.1 本专业教育内容及总体框架设计的理论依据根据高等院校理工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按照顶层系统设计的原则,模块化的结构叠加原理,教育内容的总体框架由若干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块组成;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科学认识和分析知识、能力、素质的辨证关系,以“知识是基础、是载体,能力是

17、知识的综合体现,素质是知识和能力的升华”先进理念为指导思想,要设计适当的知识为载体,实施素质和能力培养;设计适当的知识群构成知识体系,要强化知识体系的设计与建设,使专业教育内容的每一个教学模块构成一个以知识体系为载体,实施素质和能力培养有效的训练和学习系统。3.1.2 本专业教育内容的总体框架按照顶层设计的方法,理工科本科专业教育内容由普通教育内容、专业教育内容和综合教育内容三个类别及 15 个教学模块构成:普通教育内容包括:人文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经济管理,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 体育, 实践训练等教学模块;专业教育内容包括:工程技术基础, 本学科专业基础, 专业方向,专业实践训练等教学模

18、块;综合教育内容包括:思想教育, 学术与科技活动, 文体活动,自选活动等教学模块。3.2 本专业的教育内容及知识体系本专业的教育内容由普通教育内容、专业教育内容和综合教育内容组成,教育内容由若干个教学模块组成,每一个教学模块可以直接描述,也可以用知识体系描述。知识体系由若干个知识领域构成,一个知识领域可以分解为若干个知识单元,一个知识单元又包含若干个知识点,因此知识体系由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三个层次组成。知识体系结构的最高层是知识领域(area),知识领域(Area)代表一个特定的学科子领域。每个领域由英文的缩写词表示-。比如 MC 代表材料组成知识领域,ME 代表材料工程知识领域。知识

19、体系结构的中间层是知识单元(unit),代表各个知识领域中的独立的主题模块,用知识领域缩写词后面加一个数字后缀来表示。例如,MS1 表示知识领域 MS 中的知识单元“物质结构基础 ”,ME2 表示知识领域 ME 中的知识单元“流体静力学”。知识单元又分为核心知识单元和选修知识单元。核心知识单元提供的是知识体系的最小集合,是本专业在本科教学中必要的最基本的知识单元;选修知识单元是指不在核心知识单元内的那些知识单元。核心知识单元的选择是最基本的共性的教学规范,选修知识单元的选择体现各校的不同特色。知识体系结构的最底层是知识点(topic)。本规范所给的每个知识单元、知识点所需要的学时表示采用传统方

20、式在课堂上授课的学时(含实验(上机)学时),不包括课外的时间,本教学规范中列出的学时为参考学时数,各高等院校可以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适当增加或减少学时数。3.2.1 普通教育内容普通教育是本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内容,是为进入专业教育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教育,同时,也为学生长远发展打下基础,其内容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内容、自然科学教育内容、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内容、经济管理教育内容、外语教育内容、体育教育内容以及有关的实践教学内容。3.2.1.1 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内容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和人文选修课程体系两大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主要是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关于高校

21、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的要求而开设的。它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人文选修课程体系是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而开设的课程系列。它主要是通过开设一些人文、艺术、创新及应用等方面的选修课程,帮助大学生了解我国和世界上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培育大学生们的人文艺术修养,提高审美趣味和鉴赏能力;帮助大学生了解创新的基本过程,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技巧,

22、提高创新能力;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风情,能理性地认识和分析社会现象,提高应用和交际能力。3.2.1.2 自然科学教育内容及知识体系自然科学教育内容是本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是理工科学生应备的专业素养之一,本专业自然科学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大学数学、大学物理和大学生物的教育内容及知识体系。一、大学数学教育内容及知识体系1.大学数学的知识体系知识领域 1:微积分(CL)知识领域 2:无穷级数(IS)知识领域 3:常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ODE)知识领域 4:空间解析几何(AG)知识领域 5:高等代数(AA)知识领域 6:矩阵论(MT)知识领域 7:概率论(PT)知识领域 8:数理统计(MS)知识领域

23、 9:积分变换与复变函数(CF)知识领域 10:数学物理方程(MPE)知识领域 11:数值分析(NA)知识领域 12:数学建模(MM)2.大学数学知识体系汇总表表 51 大学数学知识体系汇总表知识领域 核心知识单元(参考学时) 选修知识单元(参考学时)微积分(CL)CL1: 极限与连续性(16-18)CL2: 一元函数微分学(30-32)CL3: 一元函数积分学(24-28)CL4: 多元函数微分学(16)CL5: 重积分(16)CL6: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 16)CL8: 广义积分(8)CL7: 实数的连续性(8)CL9:含参变量积分(6)CL10:欧拉积分(2)无穷级数(IS)IS1: 数

24、项级数(6)IS2: 函数项级数(2)IS3: 幂级数(4)IS4: 傅立叶级数(6)常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ODE )ODE1: 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2)ODE2: 一阶微分方程(4)ODE3: 高阶微分方程(10)ODE4: 线性微分方程组(6)ODE5: 常微分方程边值问题( 6)ODE6: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1)ODE7: 线性差分方程(3)ODE8: 差分方程组(2)空间解析几何(AG)AG1: 矢量与坐标(6)AG2: 平面与直线(4)AG3: 曲面与空间曲线(4)AG4: 二次曲线的一般性理论( 8)AG5: 二次曲面一般性理论( 8)高等代数(AA)AA 2: 行列式(5)A

25、A 3: n 维向量与线性方程组( 10)AA7: 二次型(5)AA1: 多项式(10)AA 4: 线性空间(10)AA 5: 线性变换(10)AA 6:欧氏空间与酉空间(8)矩阵论(MT)MT1: 矩阵及运算(4)MT2: 矩阵的秩及其标准形( 4)MT3: 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4)MT4: 复矩阵的相似标准形( 2)MT5: 广义逆矩阵(2)MT6:矩阵范数(2)MT7: 矩阵分解(4)MT8: 矩阵的极限、微分和积分(4)MT 9: 矩阵的级数和矩阵函数( 4)MT 10: 特殊矩阵(2)概率论(PT)PT1: 随机事件与概率(8)PT2: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8)PT3: 多维随机

26、变量及其分布(6)PT4: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5)PT5: 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3)数理统计(MS )MS1: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6)MS2: 参数估计(6)MS3: 假设检验(6)MS4: 方差分析(6)MS4: 回归分析(4)知识领域 核心知识单元(参考学时) 选修知识单元(参考学时)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CF)CF1: 复数与复变函数(4)CF2: 解析函数(6)CF3: 复变函数的积分(6)CF4: 复数级数(6)CF5: 留数( 6)CF7: 保形映射(6)CF9: 傅立叶变换(6)CF10: 拉普拉斯变换(8)CF6:解析开拓(4)CF8: 调和函数(4)CF11: 梅林变换

27、(2)CF12: 汉克尔变换(2)数学物理方程(MPE)MPE1: 典型方程及其定解条件(4)MPE2: 分离变量法(10)MPE3: 行波法和积分变换法(6)MPE4: 拉普拉斯方程的格林函数法(4)MPE5: 数理方程的特殊函数解法(10)MPE6:能量积分(2)MPE7: 变分法(2)MPE8: 非线性偏微分方程(2)数值分析(NA)NA1: 误差分析(4)NA2: 插值(6)NA3: 曲线拟合(4)NA4: 数值积分与数值微分( 8)NA5: 函数方程求根(6)NA6: 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的数值解法(8)NA12: 线性代数方程组的直接解法( 6)NA13: 线性代数方程组的迭代解法(

28、 6)NA7: 常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数值解法(4)NA8: 抛物型方程的差分解法( 4)NA9: 双曲型方程的差分解法( 4)NA10: 椭圆型偏微分方程的差分解法(4)NA11: 偏微分方程的有限元法初步(6)NA14: 最小二乘问题的数值解法(2)NA15: 对称特征值问题(2)NA16: 非对称特征值问题( 2)数学建模(MM)MM1: 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2)MM3: 优化模型(8)MM4: 微分方程模型(8)MM6: 概率模型(6)MM7: 统计模型(4)MM2: 初等模型(2)MM5: 差分方程模型(2)MM8: 离散模型(2)MM9: 其它模型(2)本规范选修知识单元没有给出参考

29、学时,各高等学校可以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层次和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取舍。二、大学物理教育内容及知识体系1.大学物理知识体系理 基 础 专 题现 代 科 学 与 高 新 技 术 物知 识 领 域 天 体 物 理 与 宇 宙 学知 识 领 域 核 物 理 与 粒 子 物 理知 识 领 域 分 子 与 固 体知 识 领 域 量 子 物 理 基 础知 识 领 域 狭 义 相 对 论 力 学 基 础知 识 领 域 光 学知 识 领 域 电 磁 学知 识 领 域 热 学知 识 领 域 振 动 与 波 动知 识 领 域 力 学知 识 领 域 (ACNPMSQURO(ETHVWM1098765432(:12.大学

30、物理知识体系汇总表表 5-2 大学物理知识体系汇总表知识领域 核心知识单元(30 单元/100 学时) 选修知识单元(26 单元/34 学时)牛顿力学(ME)ME1: 质点运动学(4)ME2: 牛顿运动定律(2)ME4: 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2)ME6: 功和能(2)ME8: 角动量、角动量守恒定律( 1)ME9: 刚体定轴转动定律、转动惯量( 4)ME3: 惯性系与惯性力(2)ME5: 质心与质心运动定理( 1)ME7: 对称性(1)ME10: 理想液体的性质、伯努利方程(1)振动和波动(VW)VW1: 简谐振动(4)VW2: 弹性系统的的振动(1)VM5: 同方向振动的合成与分解(2

31、)VW7: 机械波的产生与传播(3)VW8: 波的叠加(2)VW9: 机械波的多普勒效应(1)VW3: 阻尼振动与受迫振动(1)VW4: 非线性振动简介(1)VW6: 相互垂直简谐振动的合成与分解(1)VW10: 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声强级(1)气体分子动理论与热力学基础(TH)TH1: 热力学基础(5)TH2: 热力学第二定律(4)TH3: 统计物理基础、气体分子的统计规律(4)TH4: 平均碰撞频率与自由程(1) TH5: 非平衡态统计物理学基础(1)TH6: 范德瓦耳斯方程(1)电磁学(EM)EM1: 真空中的静电场(9)EM2: 静电场中的导体与介质 (4)EM4: 电流的磁场(5)

32、EM5: 磁场对电流、运动电荷的作用 (3)EM7: 时变电磁场(5)EM8: 电磁场与电磁波(2)EM3: 电路(2)EM6: 磁介质(2)EM9: 超导体的电磁性质(1 )波动光学(OP)OP2: 光的干涉(5)OP3: 光的衍射(4)OP5: 光的偏振基本知识(3)OP1: 几何光学基本规律(2)OP4: 全息照相(1)OP6:光的偏振效应(1)OP7: 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吸收、散射和色散(1)狭义相对论(SR)SR1: 狭义相对论 (3)SR2: 相对论动力学基础(2) SR3: 电磁场的相对性(1)量子物理基础(QV)QU1: 经典量子论 (5)QU2: 波函数与薛定谔方程( 4)

33、QU3: 有心力场中的粒子(4 )QU4: 交换对称性、激光、激光冷却与原子囚禁(2)分子与固体(MS)MS1: 分子的基本概念(1)MS2: 固体理论(1)核物理与粒子物理 (NP)NP1: 原子核及其演化(2)NP2: 粒子物理简介(2)天体物理与宇宙学(AC)AC1: 星体的演化: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1)AC2: 广义相对论基础:等效原理、弯曲时空、引力红移和引力辐射(2)AC3: 宇宙学:大爆炸理论、宇宙膨胀、宇宙背景辐射(1)现代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物理基础专题(MST)MST1: 联系专业的物理基础MST2: 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三、大学生物教育内容及知识体系1.生物学基础的知识体

34、系知识领域 1:生命和生命的科学(LB) 知识领域 2:生命的化学基础与基本单位(LC) 知识领域 3:生命活动及生命的形态与建成(BMF) 知识领域 4:生命活动的维持生命和能量(L&E)知识领域 5:生命延续的本质遗传与变异(HV) 知识领域 6:生物体的防卫系统(ODS)知识领域 7:生物的信息传递和处理(BI) 知识领域 8:生物的进化(BE)知识领域 9: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BP)知识领域 10:生物与环境(B&E)知识领域 11:生物科学与人类社会(B&H)2、生物学基础知识体系汇总表表 53 生物学基础知识体系汇总表知识领域 核心知识单元(参考学时) 选修知识单元(参考学时)生命

35、和生命的科学(LB) LB1. 生命的本质与特征(1)生命的化学基础与基本单位(LC)LC2.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2) LC1.生命的化学基础(1)生命活动及生命的形态与建成(BMF)BMF1.植物的结构特征与功能(2)BMF2.被子植物的生殖与发育(1)BMF4.动物(人)的消化系统(1)BMF5.动物(人)的循环与呼吸系统(1)BMF9.动物(人)的生殖和发育(1)BMF3.动物组织及其功能(1)BMF6.动物(人)的排泄和水盐平衡(1)BMF7.动物(人)的体内调节(1)BMF8.动物的感觉、运动和行为(1)生命活动的维持生命与能量(L&E)L&E2.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能的获取(1)L&

36、E3.细胞呼吸作用细胞获能(1)L&E1.生物的能量与代谢(1)生命延续的本质遗传与变异(HV)HV1.遗传学的基本原理概述(1)HV2.遗传的染色体基础(1)HV3.遗传的分子基础(1)HV5.遗传物质的改变(1)HV4.基因的表达与调控(1)HV6.基因组构成及人类基因组研究(1)HV7.性别决定与人类遗传病(1)HV8.数量性状遗传(1)HV9.遗传与个体发育(1)HV10.遗传与进化(1)生物体的防卫系统(ODS) ODS1.免疫基本知识(2)ODS2.免疫应答与免疫性疾病(2)ODS3.免疫学的应用(1)生命的信息传递和处理(BI)BI1.细胞通讯和信号传递(1)BI2.神经、激素及

37、生态系统信息的传递(2)生物的进化(BE)BE1.生命起源及生物进化的证据和理论(2.0)BE2.生物进化的历程(1)BE3.小进化与大进化(1)BE4.物种起源(1)BE5.系统发育过程(1)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BP)BP1.生物的分类(1)BP7.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及生物多样性保护(1)BP2.原核生物(1)BP3.病毒(1)BP4.真菌(1)BP5.植物的多样性(1)BP6.动物的多样性(1)生物与环境(B&E)B&E1.生态学导论(2)B&E4.人口、资源、环境及其相互关系(1)B&E2.生态系统(2)B&E3.生态平衡及其调控(1)B&E5.环境保护(1)生物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B&

38、H)B&H1.生物技术简介与运用展望(1)B&H3.生物科学与人类社会(1)B&H2.生物工程专题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2)3.2.1.3 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内容及知识体系1.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体系知识领域 1 计算机系统与平台 (SP)知识领域 2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 (PF)知识领域 3 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 (DI)知识领域 4 应用系统开发 (AD)2.计算机技术基础知识体系汇总表表 54 计算机技术基础知识体系汇总表知识领域 核心知识单元(参考学时) 选修知识单元计算机系统与平台 SP SP1:计算机基础知识(2)SP2:操作系统(10)SP3: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39、(16/2)SP4:网络基础知识(4)SP8:信息安全(4)SP9:应用技能:(22)SP5:网络原理与技术 SP6:网络操作平台与网络软件SP7:网络日常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 PFPF1:程序设计语言概述(2)PF2:程序设计基础(34)PF3:算法基础PF4: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基础PF5: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PF6:可视化编程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 DI DI1:信息表示(2)DI8:多媒体技术基础(20/6)DI2:接口与通信DI3:数据库系统概述DI4:数据模型DI5:数据库查询语言DI6:事务管理与并发控制DI7:关系数据库设计DI9: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应用系统开发 AD AD1:

40、程序设计开发(4)AD2:数据库应用开发AD3:多媒体应用程序设计AD4:辅助设计应用开发3.2.1.4 经济管理教育内容及知识体系1 经济管理知识体系知识领域 1 经济基础理论(ET)知识领域 2 管理基础理论(MP)知识领域 3 企业组织(EO)知识领域 4 生产管理(OM)知识领域 5 营销管理(MM)知识领域 6 项目管理(PM)知识领域 7 财务管理(FM)知识领域 8 技术创新(TI)知识领域 9 物流管理(LM)知识领域 10 电子商务(EB)知识领域 11 管理信息系统(MIS)2.经济管理知识体系汇总表表 5-5 经济管理知识体系汇总表知识领域名称 核心知识单元(参考学时)

41、选修知识单元(参考学时)经济基础理论 ETET1:市场供求理论(6)ET3:生产者行为理论( 6)ET5:宏观经济政策(6)ET2:消费者行为理论(6)ET4:市场结构理论(4)ET6:国民收入的衡量与国民收入决定理论(4)管理基础理论 MPTMPT1:管理理论发展(4)MPT4:计划(6)MPT5:组织(6)MPT6:领导(6)MPT7:控制(4)MPT2:管理原理(4)MPT3:管理方法(2)企业组织 EO EO1:企业的类型(2)EO3:企业制度(2) EO2:企业的确立(2)生产管理 OM OM1:生产过程管理(14)OM2:质量管理(6) OM3:设备管理(1)OM4:价值工程(1)

42、 营销管理 MM MM1:营销策略(4)项目管理 PMPM1:项目管理过程 (4)PM2:项目管理知识领域(10)财务管理 FMFM1:资金时间价值 (6)FM2:经济评价指标 (4)FM3:成本效益分析 (4)技术创新 TI TI1:技术创新过程 (2) TI2:技术创新机制 (2)物流管理 LM LM1:运输管理(4)LM2:库存管理 (4)电子商务 EBEB2:电子商务体系结构 (4)EB3:电子商务运营管理 (4)EB1:互联网技术基础 (4)管理信息系统 MISMIS1: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4)MIS2: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4)MIS3:管理信息系统应用(4)3.2.1.5 外语教

43、育内容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 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两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这是我国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经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与实践应当选择达到的标准。一般要求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较高要求是为有条件的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类型和人才培养目标所选择的标准而推荐的。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

44、并创造条件,使那些英语起点水平较高、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达到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两个层次的英语能力要求如下:一般要求:1. 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的讲座,能听懂语速较慢(每分钟 130 150 词)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 2. 口语表达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交谈,能经准备后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3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 70 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

45、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 100 词。能就阅读材料进行略读和寻读。能借助词典阅读本专业的英语教材和题材熟悉的英文报刊文章,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的材料。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4. 书面表达能力:能完成一般性写作任务,能描述个人经历、观感、情感和发生的事件等,能写常见的应用文,能在半小时内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写出不少于 120 词的短文,内容基本完整,中心思想明确,用词恰当,语意连贯。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 5. 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 30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 250

46、 个汉字。译文基本准确,无重大的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6. 推荐词汇量: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约 4795 个单词和 700 个词组(含中学应掌握的词汇),其中约 2000 个单词为积极词汇,即要求学生能够在认知的基础上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熟练运用的词汇。 较高要求:1. 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谈话和讲座,能基本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长的英语广播和电视节目,语速为每分钟 150180 词,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相关细节。能基本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2. 口语表达能力:能用英语就一般性话题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能基本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能基本陈述事实、理由和描述事件,表达清楚,语音

47、、语调基本正确。3. 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读懂英语国家大众性报刊杂志上一般性题材的文章,阅读速度为每分钟 7090 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适中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20 词。能阅读所学专业的综述性文献,并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 4. 书面表达能力:能基本上就一般性的主题表达个人观点,能写所学专业论文的英文摘要,能写所学专业的英语小论文,能描述各种图表,能在半小时内写出不少于 160 词的短文,内容完整,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句通顺。5. 翻译能力:能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资料,能借助词典翻译英语国家大众性报刊上题材熟悉的文章,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 350 个英

48、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 300 个汉字。译文通顺达意,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较少。能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6. 推荐词汇量: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约 6395 个单词和 1200 个词组(包括中学和一般要求应该掌握的词汇),其中约 2200 个单词(包括一般要求应该掌握的积极词汇)为积极词汇。3.2.1.6 体育教育内容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

49、动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学内容以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具体指导,以终身体育为主线,使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在遵循体育教育和体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拓宽体育的功能作用,使学生接受多方位的体育教育。在确定体育课程内容的同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充分反映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制定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内容和要求。根据以上的内容要求,依据学校的教学场所、师资力量和学生的特点,体育课程有针对性的开设体育选项课程、体育选修课程、体育保健课程、竞技训练课程、课外活动课程。体育课程主要开设的内容有:(1)体育课程的实践内容:篮球 足球 排球 网球 乒乓球 羽毛球 手球 武术 太极拳 跆拳道 游泳 瑜伽 田径 健美操 登山 野外生存锻炼 民族体育项目 军事体育项目等教学内容。(2)体育课程的理论内容:运动人体科学部分 、 体育人文社会学部分 、 体育养身保健部分 、 体育心理健康部分 、 体育科学原理部分等教学内容。体育课程内容体系如图所示:图 51 体育课程内容体系图运动人体科学部分体育人文社会学部分 体育课 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规章制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