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龙江省县域金融生态环境优化路径 王立志 郑安安 高楠 哈尔滨金融学院 摘 要: 金融生态环境是推动县域经济和金融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能够聚集金融要素, 引导生产要素优化配置, 降低金融交易成本, 促进县域资金流动, 发挥“洼地”效应, 有效提高县域整体经济的竞争力, 是实现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希望通过分析并解决金融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 可以对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发展方向, 实现县域经济与金融的良性互动和整体发展。关键词: 金融创新; 金融生态环境; 存在问题; 整
2、改措施; 基金:2016 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金融创新驱动黑龙江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项目编号:16JYE18) 阶段性成果之一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1.经济环境的现状分析在经济发展面临下行的压力下, 黑龙江省于 2013 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 对县域经济发展给予政策松绑、资金鼓励。在利好政策的推动下, 黑龙江省县域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生产总值增速平稳、财政收入持续增加。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 延伸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食品产业链, 形成产业集群化发展, 逐渐实现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 县域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县域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显著
3、提高, 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在特色经济方面, 围绕资源禀赋、发挥区位优势, 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实现错位竞争, 优势互补。目前, 产业园区特色初步显现, 园区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黑龙江省坚持“产业强县、特色兴县”的指导思想, 合理布局, 突出特色, 明确了不同的主导产业, 鼓励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技术改造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激活发展动力, 实现了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2.金融环境的现状分析第一, 黑龙江省县域范围内的金融机构覆盖面逐步提高。除已有的正规金融机构, 同时, 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形式创新, 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
4、村金融机构, 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 大力开发与“三农”、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特点相符合的金融组织, 积极提高县域信贷资金利用效率。目前, 县域已初步构建起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商业金融功能互补、分工协作的金融组织体系, 良性竞争局面开始形成, 金融服务合力效果持续提升。资料显示, 到 2016 年末, 省内县域基本实现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 普惠金融逐步延伸到县域乡村。第二, 金融服务能力不断加强。适应县域金融需求日趋多元化的现状, 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市场为导向, 以客户为中心, 创新业务品种, 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 创新发
5、展“公司+征信+信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企业+担保公司+农户”等新型信贷模式。探索发展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应收账款等新型抵 (质) 押担保方式, 着力提高服务县域经济发展能力。探索县域资金回流机制, 尝试开发农业发展债券和农村信托产品, 吸引城市资金投资农业;制定差别化的贷款投向计划, 适时调整信贷投向重点, 确保新增贷款较高比例投向“三农”、中小企业等实体经济领域;大力推动“一县一品”金融创新工作, 创新开办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的金融产品;加强金融信用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改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3.社会信用环境分析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保障。黑龙江省按照“行政引
6、导、市场主导”的原则, 在规范化管理中积极培育信用服务市场。出台了黑龙江省信用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对信用服务机构实行备案管理。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在政府采购领域试行应用企业信用报告制度, 为政府采购供应商提供信用等级评价。组织信用服务机构对省银行业协会推荐的有融资意向中小企业开展了信用等级评价, 将信用评级结果纳入人民银行金融征信管理体系, 同时由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省银监局通报全省金融机构, 作为发放贷款的重要参考条件, 以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在房地产行业开展了信用评价活动, 由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对省内房地产开发企业出具信用报告, 提升了房地产行业信用水平, 信用服务市场得到
7、进一步拓展。在县域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 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 (镇) 评定工作, 以县域为基础、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具有龙江特色的县域信用体系建设有效模式初步建立。此外, 各地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对公众征信知识的宣传教育, 增强诚实守信的意识, 让信用意识深入人心。社会各界对信用记录的关注度日益提高, 人民银行建立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查询量迅猛增长, 在贷款审批、拓展信范围和产品创新、防范信贷风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1.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县域经济发展是县域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长期以来, 县域经济一直是粗放型增长, 较多依赖资源、环境和土地等要
8、素, 产业结构单一, 主导产业支撑力不强;区域创新体系尚不健全、不完善, 产业、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农业经营效率低、效益差、特色不突出, 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市场优势;第三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目标定位不准确、制约因素较多。这些都是导致产业盈利薄弱、经济发展缓慢的的制约因素。资本存在逐利性, 这使得在县域金融发展中, 金融资源不能在县域内自由的流动。金融机构大多是以确保资金安全性和流动性为前提条件, 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性的融资企业。大多数县域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 商业银行大多愿意将贷款发放在这样的地区。在安全性和营利性受到不确定性时, 资金为了寻求更大的营
9、利性很可能出现资金外流现象。这就使得本就资金不足的地区, 融资问题更加严峻。在生产要素缺乏的情况下, 必然导致县域经济发展滞后。2.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在当前经济下行和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下, 金融业面临着增速放缓、存贷利差收窄、不良反弹等问题和挑战, 并将成为未来一定时期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态势。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也将面临新的问题。首先, 金融支持县域经济主渠道作用弱化。金融部门的信贷投入和吸引外资成为县域经济资金供给的主渠道。金融信贷投入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离开信贷资金支持, 县域经济发展必然受到重要影响。近年, 受诸多种因素制约, 信贷结构失衡, 金融支持县域经济信贷总量增长缓慢,
10、 从现状看, 城乡金融发展不平衡。部分经营主体资金短缺问题严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周期长、投资大、见效慢, 资金持续注入是关键。金融机构普遍有重工重商轻农倾向, 很少专门针对新型经营主体制定信贷支持政策,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也尚在探索, 导致转型经营主体资金短缺, 融资困难。其次, 金融业态协同效应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大部分县域不缺资金、农民不缺诚信, 但缺乏把富余资金转化为贷款的机制。农业保险深度和广度有待提升, 巨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 涉农信贷风险缺乏分散渠道和补偿机制。担保体系建设落后, 缺乏专业化的评估、登记机构, 银行押品处置不畅。3.社会信用环境亟待改善。随着经济的发展
11、, 社会信用的功能不断扩大。由于缺乏对信用道德的宣传教育和监管, 很多经济主体的的诚信意识薄弱。“诚实守信”没有被摆在应该摆的重要位置上, 社会也难以形成守信的良好风气。那么,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滞后, 信用资料数据库的建立相对滞后与不公开平等开放, 造成信用资料采集的难度大、成本高, 也就导致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信用失缺现象相当严重。经济失信现象日益增多, 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 降低了市场效率和经济的活力, 恶化了市场信用环境和市场秩序, 严重制约了信用功能的发挥这就直接影响到市场体系的完善和资源配置效率。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整改措施1.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核心是产业升级、提质
12、增效。某种角度讲, 黑龙江省县域经济也是特色经济, 县域经济转型发展应以市场为导向, 坚持资源开发与市场需求相统一, 找准地方特色和市场对接的着力点, 培育“特色优势突出、功能定位清晰、集聚效应明显、辐射带动力强、财政贡献率高”产业链条, 构建依托资源链、产品链、服务链等联结而成的产业集群以及企业生态群落, 使资源特色经济产业化, 实现特色产业带动县域经济整体发展。各县市要建立差别化要素配置机制, 政府发挥杠杆职能, 继续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 坚持错位发展, 对重复建设、盲目竞争行为加以必要的干预和限制。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互联网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 壮大主导产业, 改造传统产业,
13、培育新兴产业。支持县域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多元创新发展, 加快推动县域产业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 培育壮大产业竞争新优势。培育新兴业态。依托农村田园风光、乡土文化, 推进农业与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 提升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 加快培育“农业互联网+”, 把生态比较优势转化为生态竞争优势。2.增强县域金融协作机制要适应县域经济发展多层次、多元化服务需求, 建立县域金融协调服务机制, 增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合力。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基础, 优化信贷结构, 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 构建金融服务长效机
14、制。发挥金融的杠杆作用, 优化资源配置,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丰富县域金融服务主体, 稳妥培育发展新型金融机构, 在坚持主发起行制度的前提下, 支持民间资本参与, 构建本地化、多元化的股权结构, 打造服务“三农”、专业化的村镇银行。规范发展农村合作金融, 选择在管理民主、运行规范、带动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基础上, 培育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二是在创新产品服务上下功夫, 疏通县域内的企业或者个人贷款的“最后一公里”, 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激活农村农民财产要素, 探索开展“三权”抵押贷款试点。探索发展农业产业链金融, 大力推广县域微贷技术, 引进城乡皆宜的城市金融产品, 普及应
15、用现代金融工具, 更好地满足县域多元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三是要对接资本市场, 引导县域企业挂牌上市, 通过资本市场为县域内的企业增添实力、增强信心。四是开拓电商等领域。县域金融工程创新, 有利于电商的发展, 这方面可以加大力度, 促进万众创业、大众创新。3.进一步强化信用建设的顶层设计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工程, 既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规范市场秩序、降低交易成本、增强经济社会活动的可预期性和效率, 也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更好做到“放”“管”结合的必要条件。抑制不诚信行为, 对鼓励创业就业、刺激消费、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
16、文明进步, 也极其重要、势在必行。首先, 大力培育发展信用服务业。当前, 我省处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 市场无法有效配置信用资源, 必须依靠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为社会和市场提供公益性的、半公共产品性质的信用产品和信用服务。但是, 从长期来看, 围绕信用市场需求, 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信用产品和信用服务, 必须依靠独立的第三方信用服务企业。这类企业主要包括征信公司、信用评级公司、信用评估公司、信用咨询管理公司、信用担保公司、信用保险、商业保理, 等等。从信用服务市场分工来看, 政府提供的信用记录和信用档案是信用基础产品, 第三方信用服务企业根据客户需求研发的有针对性的信用报告是
17、高级信用产品。因此, 信用服务业在未来的产业布局中占有重要位置。再者, 抓紧建立“一网三库一平台”的公共信用信息系统, 作为信用建设的主要载体。即:信用官方网站, 企业、个人、非企业法人三个基本信用信息数据库、省级公共信用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建议明确该平台作为省级层面唯一的整合处理公共信用信息的官方平台, 其他各单位、各行业或局部单位之间公共信用信息的互换、共享都通过这一平台实现。一方面, 可以节约资源, 避免重复建设;另一方面, 有利于形成全省互联互通的信用网络, 避免形成新的信用孤岛。参考文献1胡娟.县域金融发展的着力点.光明日报M, 2016 年 5 月 29 日. 2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估课题组.黑龙江省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估情况的报告.黑龙江金融J, 2015, (1) . 3宋晓瑞.关于对完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考.北方金融J, 2015, (2) :38-40. 4易寿生.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若干思考.金融与经济J, 2011, (9) :16-17. 5陈丽萍.加快完善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若干思考.华北金融J, 2003, (8) :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