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含解析)(打包25套).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含解析打包25套.zip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含解析打包25套.zip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含解析20180806226.doc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2走进化学实验室含解析20180806227.doc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0.1常见的酸和碱含解析20180806228.doc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溶液的酸碱度含解析20180806229.doc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1.1生活中常见的盐含解析20180806230.doc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1.2化学肥料及粗盐的提纯含解析20180806231.doc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2.1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化学元素与人体降含解析20180806232.doc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2.2有机合成材料含解析20180806233.doc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3综合计算含解析20180806234.doc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2.1空气含解析20180806235.doc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2.2氧气及其制取含解析20180806236.doc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3.1构成物质的微粒含解析20180806237.doc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3.2原子结构及元素含解析20180806238.doc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4.1爱护水资源水的净化组成含解析20180806239.doc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4.2化合价与化学式含解析20180806240.doc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5.1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20180806241.doc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5.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计算含解析20180806242.doc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6.1碳单质及其氧化物含解析20180806243.doc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6.2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含解析20180806244.doc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7.1燃烧与灭火含解析20180806245.doc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7.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含解析20180806246.doc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8.1金属材料金属资源的利用保护含解析20180806247.doc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8.2金属的化学性质含解析20180806248.doc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9.1溶液溶液组成的表示及配制含解析20180806249.doc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9.2溶解度及其应用含解析20180806250.doc
  • 全部
    •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含解析20180806226.doc--点击预览
    •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2走进化学实验室含解析20180806227.doc--点击预览
    •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0.1常见的酸和碱含解析20180806228.doc--点击预览
    •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0.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溶液的酸碱度含解析20180806229.doc--点击预览
    •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1.1生活中常见的盐含解析20180806230.doc--点击预览
    •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1.2化学肥料及粗盐的提纯含解析20180806231.doc--点击预览
    •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2.1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化学元素与人体降含解析20180806232.doc--点击预览
    •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2.2有机合成材料含解析20180806233.doc--点击预览
    •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3综合计算含解析20180806234.doc--点击预览
    •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2.1空气含解析20180806235.doc--点击预览
    •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2.2氧气及其制取含解析20180806236.doc--点击预览
    •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3.1构成物质的微粒含解析20180806237.doc--点击预览
    •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3.2原子结构及元素含解析20180806238.doc--点击预览
    •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4.1爱护水资源水的净化组成含解析20180806239.doc--点击预览
    •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4.2化合价与化学式含解析20180806240.doc--点击预览
    •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5.1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20180806241.doc--点击预览
    •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5.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计算含解析20180806242.doc--点击预览
    •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6.1碳单质及其氧化物含解析20180806243.doc--点击预览
    •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6.2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含解析20180806244.doc--点击预览
    •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7.1燃烧与灭火含解析20180806245.doc--点击预览
    •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7.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含解析20180806246.doc--点击预览
    •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8.1金属材料金属资源的利用保护含解析20180806247.doc--点击预览
    •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8.2金属的化学性质含解析20180806248.doc--点击预览
    •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9.1溶液溶液组成的表示及配制含解析20180806249.doc--点击预览
    •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9.2溶解度及其应用含解析20180806250.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专题 1.1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一、选择题1. 【2018 年湖南省邵阳市】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西瓜榨汁 B.滴水成冰 C.纸张燃烧 D.蜡烛熔化【答案】C【解析】A、西瓜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纸张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蜡烛熔化过程中只是蜡烛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 C。2. 【2018 年四川省达州市】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物腐败 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C.矿石粉碎 D.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施用【答案】C3. 【2018 年四川省成都市】以下古代生产工艺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答案】D【解析】A、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的生成,涉及化学变化,错误;B、冶炼生铁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过程,涉及化学变化,错误;C、烧制陶瓷的过程中涉及燃烧,故涉及化学变化,错误;D、棉纱织布不涉及化学变化,故正确。故选 D。4. 【2018 年四川省成都市】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化学性质决定的2【答案】B【解析】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是物理性质,故错误;B、液氧用于火箭发射利用了液氧的助燃性,故是化学性质,正确;C、石墨用作电刷是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是物理性质,错误;D、干冰用于食品保鲜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是物理性质,故正确。故选 B。5. 【2018 年四川省巴中市】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服晾干 B.酒精挥发 C.石蜡熔化 D.食物腐烂【答案】D6. 【2018 年四川省巴中市】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 B.密度 C.可燃性 D.溶解性【答案】C【解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直接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A、颜色属于物理性质;B、密度属于物理性质;C、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D、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7. 【2018 年山东省威海市】对立统一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下列①一④描述的是两种物质的性质或变化,其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变化的是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②水的气化和氦气的液化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 ④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答案】A3【解析】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都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②水的气化和氦气的液化都是物理变化,符合题意;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都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④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都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 A。8. 【2018 年山东省青岛市】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钉生锈 B.衣服晾干 C.干冰升华 D.剪纸成花【答案】A【解析】A、铁钉生锈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氧化铁,属于化学变化,正确;B、衣服晾干是水变成水蒸气扩散到空气中去,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干冰升华是二氧化碳由固态变成了气态,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剪纸成花是纸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错误。故选 A。9. 【2018 年山东省威海市】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③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油;⑦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②③④⑤⑥⑦ B.④⑤⑥⑦⑨ C.①③④⑤⑧⑨ D.②④⑥⑦⑨【答案】D10. 【2018 年山东省泰安市】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A.铜——做导线 B.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C.碳酸钡——用于钡餐透视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答案】C【解析】A、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作电线,故 A 错误;B、小苏打能与胃酸反应,可以用来治疗胃酸过多,故 B 错误;C、碳酸钡能与胃液中盐酸反应生可成可溶性的氯化钡,氯化钡有毒,不能将碳酸钡用于钡餐透视,故 C 正确;D、干冰易升华,吸收大量的热,可以用于人工降雨,故 D 错误。故选 C。11. 【2018 年山东省青岛市】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C.铜用于制作导线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答案】C4【解析】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因为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错误;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是因为铁能和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错误;C、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正确;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因为碳酸氢钠能和盐酸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错误。故选 C。12. 【2018 年山东省临沂市】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结成冰 B.食物腐烂 C.煅烧石灰石 D.铁生锈【答案】A13. 【2018 年山东省聊城市】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车胎爆炸 B.剪纸成花 C.瓷碗破碎 D.食物腐烂【答案】D【解析】A、车胎爆炸是由于压强大造成的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剪纸成花的过程中纸张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瓷碗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 D。14. 【2018 年山东省德州市】我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下列丁芝小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刺绣 B.织布 C.剪纸 D.酿酒【答案】D【解析】A、刺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织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剪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15. 【2018 年山东省德州市】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用途中主要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用盐酸除去铁锈 B.用一氧化碳冶炼金属 C.用干冰人工降雨 D.用氧化钙做干燥剂【答案】C【解析】A、用盐酸除铁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一氧5化碳冶炼金属,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D、用氧化钙做干燥剂,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 C。16【2018 年江苏省扬州市】以下我国古代的制作或技术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烧制陶罐 B.雕刻石像 C.水车灌溉 D.预报地震【答案】A17. 【2018 年江苏省盐城市】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木柴燃烧 B.酒精挥发 C.河水结冰 D.胆矾研碎【答案】A【解析】A、木柴燃烧是木柴与空气中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故是化学变化,正确;B、酒精挥发是酒精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故是物理变化,错误;C、河水结冰是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故是物理变化,错误;D、胆矾研碎是胆矾形状的变化,是物理变化,错误。故选 A。18. 【2018 年江苏省宿迁市】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刻舟求剑 B.滴水成冰 C.抱薪救火 D.聚沙成塔【答案】C【解析】A、刻舟求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B、滴水成冰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C、抱薪救火的过程中发生燃烧现象,是化学变化,故正确;D、聚沙成塔的过程在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故选 C。19. 【2018 年江苏省南京市】下列物质所对应的用途不正确的是A.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 B.钛合金——制造人造骨6C.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答案】C【解析】A、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故 A 正确;B、钛合金—制造人造骨,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故 B 正确;C、氢氧化钠—属于强碱,不可治疗胃酸过多,故 C 错误;D、熟石灰—价格便宜,改良酸性土壤,故 D 正确。20. 【2018 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下列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 B.冰雪融化 C.干冰升华 D.金属氧化【答案】D21. 【2018 年湖南省长沙市】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 D.钢丝用于作导线【答案】A【解析】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了氧气能供给呼吸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符合题意;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钢丝用于作导线,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 A。22. 【2018 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铬耐磨、耐腐蚀,可镀在钢铁制品表面防生锈B.石墨很软,有光泽和滑腻感,可用于制作电极C.乙醇易挥发、易溶于水,可掺入汽油中作燃料D.聚四氟乙烯塑料密度小,可用作不粘锅的内衬【答案】A7【解析】A、铬耐磨、耐腐蚀,可镀在钢铁制品表面防生锈,故 A 正确;B、石墨很软,有光泽和滑腻感,可用于制作铅笔芯,故 B 错误;C、乙醇易挥发、易溶于汽油,具有可燃性,可掺入汽油中作燃料,故 C 错误;D、聚四氟乙烯塑料熔点高,可用作不粘锅的内衬,故 D 错误。23. 【2018 年湖南省岳阳市】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 B.酒精燃烧 C.胆矾破碎 D.干冰升华【答案】B【解析】A、汽油挥发,只是分子间隔变大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A 错误;B、酒精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B 正确;C、胆矾破碎,物质的颗粒大小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 错误;D、干冰升华,只是分子间隔变大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D 错误。故选 B。24. 【2018 年湖北省咸宁市】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雪糕融化 B.湿衣服晾干 C.自行车胎爆裂 D.食物腐烂【答案】D25. 【2018 年湖北黄冈市】下列四个事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①玻璃片上出现水珠 ②大理石投入到稀盐酸中 ③自制汽水④品红在水中扩散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B【解析】①玻璃片上出现水珠,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②大理石投入到稀盐酸中,生成二氧化碳、水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③自制汽水,小苏打和柠檬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④品红在水中扩散,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只有②③属于化学变化。故选 B。26. 【2018 年湖北省武汉市】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8A.酒精燃烧 B.水变成水蒸气 C.玻璃破碎 D.汽油挥发【答案】A27. 【2018 年广州市】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铁锅生锈 B.蜡烛燃烧 C.粮食酿酒 D.水结成冰【答案】D【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铁锅生锈有新的物质(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生成,是化学变化; B.蜡烛燃烧有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水)生成,是化学变化; C.粮食酿酒有新的物质(酒精)生成,是化学变化; D.水结成冰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 D。28. 【2018 年安徽省】陶瓷是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发明。下列陶瓷制作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混合 B. 成型C. 晾干 D. 烧结【答案】D【解析】A、将原料混合在一起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B、将泥巴成型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C、将瓷器晾干是水分蒸发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D、瓷器烧结需要燃烧,发生化学变化,正确。故选 D。29. 【2018 年广东省】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答案】A9【解析】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意思是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 ,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B、爆竹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煤炭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高温煅烧石灰石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钙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 A。 30. 【2018 年湖北省随州市】下列变化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日光灯通电发光 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粮食酿酒 D.干冰人工降雨【答案】C31. 【2018 年江苏省扬州市】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小苏打能与酸反应,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 B.氮气熔沸点低,可用作保护气C.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 D.铝片有金属光泽,可用作导电材料【答案】A【解析】A、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由于小苏打能与酸反应,正确;B、氮气可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是沸点低,错误;C、碳酸氢铵可用作氮肥是由于碳酸氢铵含有氮元素,不是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错误;D、铝片可用作导电材料是由于铝有导电性,不是铝片有金属光泽,错误。故选 A。32. 【2018 年山东省济宁市】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A.用胶带粘合破损书画 B.用白醋泡制软皮鸡蛋C.用钢丝球擦除灶具污渍 D.用汽油清洗衣服油污【答案】B1033. 【2018 年山东省济宁市】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不存在对应关系的是( )A.干冰升华 人工降雨B.大理石硬度大 建筑材料C.钢铁熔点高 金属导线D.过氧化氢易分解 制取氧气【答案】C【解析】A、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易升华吸热,可以用于人工降雨,正确;B、大理石可以做建筑材料,正确;C、钢铁的熔点高与做导线无关,错误;D、过氧化氢易分解,可以制取氧气,正确。故选 C。二、非选择题34. 【2018 年山东省青岛市】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现有四种物质:①活性炭 ②熟石灰 ③氮气④小苏打。请选择以上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填空。(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2)食品工业中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______。(3)常用于除去冰箱中异味的是______。(4)农业上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答案】 N 2; NaHCO 3; C; Ca(OH) 2【解析】 (1)根据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解答;(2)根据碳酸氢钠可做发酵粉解答;(3)根据活性炭有吸附性解答;(4)根据氢氧化钙显碱性,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解答。 (1)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化学式为 N2;(2)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是食品工业中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化学式为 NaHCO3;(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化学式为 C;(4)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显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化学式为 Ca(OH) 2。35. 【2018 年江苏省盐城市】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填空,并将字母序号填写在模线上。A.维生素 B.氧气(或空气) C.尿素[CO(NH 2)2]D.一氧化碳(CO) E.氮气(N 2) F.小苏打(NaHCO 3)(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_; (2)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3)黄瓜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 (4)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气体是________;(5)植物叶色发黄可施用的化肥是________;(6)焙制糕点用的发酵粉主要成分之是________。【答案】 E; B; A; D; C; F1136. 【2018 年湖南省岳阳市】现有下列物质:①石墨②熟石灰③稀有气体④氯化钠⑤纯碱,请选择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1)常用于制作电极的是_____;(2)常用于消除公路积雪的是_____;(3)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答案】 ①; ④; ②。【解析】 (1)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常用于制作电极;(2)氯化钠溶于水使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常用于消除公路积雪;(3)熟石灰具有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37. 【2018 年湖北省咸宁市】从①浓硫酸、②氢氧化钙、③碳酸氢钠、④硝酸钾中选择符合题意的物质(用序号填空)。(1)可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_。 (2)可用作复合肥的是___________。(3)可用作焙制糕点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可用作某些气体干燥剂的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② ④ ③ ①【解析】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1)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属于碱,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2)硝酸钾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可用作复合肥;(3)小苏打能与面粉发酵时产生的酸性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能使糕点疏松多孔,可用作焙制糕点;(4)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某些气体干燥剂。38. 【2018 年甘肃省平凉市】 (1)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现有干冰、熟石灰、钛合金三种物质,请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①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可用于制造人造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③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天然气是当今人类使用较多的一种化石燃料,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目前化石燃料日趋枯竭,人类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请你列举一种新能源___________:【答案】 干冰 钛合金 熟石灰 CH 4+2O2 2H2O+ CO2 太阳能121专题 1.2 走进化学实验室一、选择题1. 【2018 年广东省】下图属“用后必须洗手”标志(贴在微毒或有毒的试剂瓶上)的是【答案】B【解析】A、是节约用水的标志,错误;B、是“用后必须洗手”标志,正确;C、是禁止饮用的标志,错误;D、是腐蚀品标志,错误。故选 B。2. 【2018 年四川省乐山市】下图所示的家庭小实验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答案】B3. 【2018 年四川省德阳市】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 过滤C. 量取 5.5mL 液体 D. 称量 10.05g 固体【答案】B【解析】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酒精灯,错误;B、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正确;C、量取液体时要求“量一次,程最小”原则,量取 5.5 mL 的液体不能用 50 mL 的量筒,应该用 10mL 的量筒,错误;D、称量固体的质量时,天平的左盘放置的是物体,右盘放的是砝码,错误。故选 B。24. 【2018 年四川省乐山市】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答案】D5. 【2018 年四川省巴中市】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过滤悬浊液 B. 测溶液 pHC. 夹试管 D. 添加酒精【答案】A【解析】A、过滤操作基本要求是一帖,二低,三靠,故 A 正确;B、测溶液 pH,应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加在试纸上,不应直接放入待测液中,故 B 错误;C、夹试管应从下往上,故 C 错误;D、应先熄灭酒精灯,再添加酒精,以免失火,故 D 错误。 6. 【2018 年山东省泰安市】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A、检验氧气是否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操作错误;B、给液体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 1/3,大拇指不能握在试管夹的短柄处,图中操作错误;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3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操作正确;D、收集气体时,导气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图中操作错误。故选 C。 7. 【2018 年山西省】规范实验操作是我们完成实验的基本保障,你认为以下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 B.倾倒 CO2 C.O 2验满 D.滴加液体【答案】B8. 【2018 年山东省临沂市】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 B.倾倒液体 C.测定溶液的 pH D.过滤【答案】A【解析】A、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慢慢的加入水中,故错误;B、倾到液体时,标签要向着手心握,瓶盖要到放在桌面上,正确;C、测定溶液的 pH 值时,将 pH 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液体涂抹在 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故正确;D、该过滤装置正确。故选 A。9. 【2018 年山东省聊城市】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读出液体体积 B.测溶液的 pH C.加热液体 D.稀释浓硫酸4【答案】D10. 【2018 年山东省德州市】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加入固体粉末 B. 读取液体体积C. 加热液体物质 D. 倾倒液体物质【答案】B【解析】A、固体药品的取用:粉末需匙或纸槽,颗粒则用镊子夹。试管横拿送药入,慢慢直立药落底,故选项 A 正确;B、定量液体的取用(用量筒):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故选项 B 错误;C、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3,否则加热时液体可能溅出;故选项 C正确;D、液体药品的取用: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 (以免药品被污染) .标签应向着手心, (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 ,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故选项 D 正确。故选 B。11. 【2018 年江西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答案】D512. 【2018 年江苏省盐城市】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给液体加热 B. 读取液体体积C. 稀释浓硫酸 D. 检查装置气密性【答案】D【解析】A、用试管给液体加热时,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错误;B、读取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错误;C、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的注入水中,故错误;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将玻璃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观察水中是否有气泡冒出,故正确。故选 D。13. 【2018 年江苏省宿迁市】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A、给液体加热时,试管中的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错误;B、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的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正确;C、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不能将pH 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体中,错误;D、用天平称量固体的质量时,要做到左物右码,故 D 错误。故选 B。14. 【2018 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6【答案】A【解析】A、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故 A 正确;B、量筒读数应平视,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B 错误;C、倾倒液体,试管应倾斜,标签对着手掌心,瓶塞倒放,故 C 错误;D、滴管应悬空竖直,以免污染药品,故 D 错误。 15. 【2018 年湖南省岳阳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答案】A16. 【2018 年湖南省长沙市】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答案】C【解析】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操作正确;B、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图中操作正确;C、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悬空在容器口的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部更不能靠到容器壁,图中操作错误;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连接装置,将导管一段浸入水中,用两手紧握试管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图中操作正确。故选 C。717. 【2018 年湖北黄冈市】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 滴加液体 B. 点燃酒精灯 C. 称量反应物质量 D. 稀释浓硫酸【答案】D18. 【2018 年湖北省咸宁市】下列图示操作正确的是A. 浓硫酸的稀释 B. 给液体加热C. 测定溶液的 pH D. 量取一定量的液体【答案】A【解析】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操作正确;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1/3,图中操作错误;C、用 pH 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 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 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 pH;不能将 pH 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操作错误;D、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图中操作错误。故选 A。19. 【2018 年广东省】下列操作正确的是8【答案】D【解析】A、用胶头滴管滴加溶液时,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于容器口的正上方进行滴加,不能伸入试管内,错误;B、试管中加入固体时,应将试管横放,将固体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竖起来,错误;C、量取液体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错误;D、向酒精灯加入酒精时,应用漏斗进行添加,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正确。故选 D。 20. 【2018 年安徽省】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 2和 CO 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A.曲线①表示 CO 含量的变化 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C.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 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答案】B21. 【2018 年湖北省随州市】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基础,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答案】B922. 【2018 年广州市】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 B.闻药品气味 C.读出液体体积 D.稀释浓硫酸【答案】D【解析】A、熄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吹灭酒精灯易导致灯内酒精着火,甚至引起酒精灯爆炸,正确;B、闻气体气味时,应该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闻气味,正确;C、量取液体读数时,要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仰视读数,读数偏小,实际液体偏多;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实际液体偏少,正确;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及时扩散,防止酸液飞溅,切不可将水倒入硫酸中,错误。故选 D。 二、非选择题23. 【2018 年四川省乐山市】小明同学在实验操作考核中,要完成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 。(1)上面是实验桌上摆放好的该实验所需的用品,小明同学发现其中缺少了一种实验仪器和一种药品,请你写出所缺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所缺药品是_____________;(2)写出制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图是小明同学实验时的主要主骤,这些步骤的正确顺序是(填字母标号,下同)____________,其10中操作有误的是__________。a.加入药品 b.收集气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验满 e.清洗仪器、整理桌面【答案】 镊子(或药匙) 稀盐酸 CaCO 3+2HCl=CaCl2+CO2↑+H 2O c a b d e d24. 【2018 年江西省】甜叶菊苷具有高甜度低热能的特点,是一种新型甜味剂,我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生产国,实验小组欲探究甜叶菊苷的元素组成,进行如下实验:[提出猜想] 甜叶菊苷由什么元素组成?[进行实验]小晴取适量的甜叶菊苷按图进行操作,并分别将干冷的烧杯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置与火焰上方。[讨论交流]其他同学认为小晴的实验设计不严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改进试验后,检验到甜叶菊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由此确定甜叶菊苷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继续探究]为了进步确定其元素组成。利用下图进行实验。(已知:装置中 C 中的氧化铜能确保甜叶菊苷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1)实验前要通一会儿氮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11(2)A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据记录]4.02g 甜叶菊苷在 C 装置中充分燃烧后,D 装置增重 2.7g, E 装置增重 8.36g。(产物被完全吸收)[分析与结论]数据分析: 4.02g 甜叶菊苷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__g,由此可以确定甜叶菊苷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反思评价]若没有 F 装置,对氧元素质量测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 (填“偏大” 、 “偏小”或“无影响”)。【答案】 酒精燃烧也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2H 2O2 2H2O+O2↑ 1.44g 偏小25. 【2018 年广东省】根据下图”(省略夹持仪器)回答问题:(1)仪器 e 的名称是_______。(2)用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制备并导出氧气的装置应选取的仪器是c、h、____ (填序号),收集氧气(用于做铁丝燃烧实验)应选取的仪器是_____(填序号)。(3)用锌粒和稀盐酸制备 H2(可随时使反应发生或终止)应选取的仪器是____(填序号)。(4)氢化钙(CaH 2) 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 H2,是野外工作人员便携燃料的来源。课外小组同学利用(3)中产生的 H2与金属钙反应制取 CaH2 (见图)。12请回答:①洗气瓶中 m、n 应选下列试剂的_______、_______(填序号);I.NaHCO3溶液 II.NaOH 溶液 III.浓硫酸。②为防止钙被氧化,在加热钙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③CaH 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为防止空气中的 O2、CO 2、水蒸气与玻璃管中 Ca 或 CaH2反应,必须在导管末端再连接的装置是(说出仪器名称及所装试剂)____。【答案】 量筒 2KMnO4 K2MnO4+MnO2+O2↑ a、i b、o、l、g c、j、f、n II III 先通一段时间氢气,排除装置内的空气 CaH 2+2H2O=2H2↑+Ca(OH) 2 干燥管 碱石灰【解析】 (1)根据常见仪器解答;(2)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解答;根据实验中需要的仪器分析解答;(3)根据反应原理、反应要求分析解答;(4)①根据制取氢气过程中容易混有氯化氢气体分析解答;②根据为防止钙被氧化必须先通一会儿氢气解答;③根据氢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钙解答;根据为防止空气中的 O2、CO 2、水蒸气与玻璃管中 Ca 或CaH2反应,必须用碱石灰进行干燥、除杂解答。 (1)仪器 e 的名称是量筒;(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制备并导出氧气的装置是酒精灯、试管、导管、单孔橡胶塞,应选取的仪器是 c、h、a、i;收集氧气(用于做铁丝燃烧实验)应选取的仪器是集气瓶、玻璃片、导管 l、及水槽(集气瓶底要留有少量水) ,故选 b、o、l、g;(3)用锌粒和稀盐酸制备 H2(可随时使反应发生或终止)应选取的仪器是c、j、f、n;(4)①制取氢气过程中容易混有氯化氢气体,应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故 m 为氢氧化钠溶液,故选 II,n 为浓硫酸,故选 III;②为防止钙被氧化,在加热钙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先通一段时间氢气,排除装置内的空气;③氢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2H2↑+Ca(OH) 2;为防止空气中的 O2、CO 2、水蒸气与玻璃管中 Ca 或 CaH2反应,必须在导管末端再连接的装置是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1专题 10.1 常见的酸和碱1、选择题1. 【2018 年广州市】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A.H 2O B.NaHCO 3 C.Ca(OH) 2 D.H 3BO3【答案】C2. 【2018 年湖南省长沙市】下列除去杂质所选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A O2 CO2 点燃B Cu(OH)2固体 NaOH 固体 加足量水搅拌,过滤,洗涤,干燥C NaOH 溶液 Na2CO3 加入过量稀盐酸D 银粉 锌粉 加入过量硫酸亚铁溶液【答案】B【解析】A、CO 2没有可燃性,在氧气中不能点燃,氧气混有二氧化碳通过点燃,不能除去二氧化碳,错误;B、NaOH 易溶于水,Cu(OH) 2固体难溶于水,加足量水搅拌,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除去杂质,正确;C、NaOH 和 Na2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能把杂质除去,但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D、硫酸亚铁能与锌反应生成物硫酸锌和铁,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铁,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故选 B。3. 【2018 年四川省德阳市】下列鉴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A CO2与 O2 燃着的木条,观察木条燃烧情况B 棉线与羊毛线 点燃,闻产生的气味,观察生成的灰烬2C AgCl 与 NaCl 加水,观察是否溶解D NaOH 与 Na2CO3 溶于水,滴加酚酞试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答案】D4. 【2018 年江苏省盐城市】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少量杂质,选用的方案不合理的是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方案A H2 H2O(气) 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B KCl MnO2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C CuO C 在氧气流中加热D NaOH 溶液 Ca(OH)2 加入过量 K2CO3溶液,过滤【答案】D【解析】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除去氢气中的水分,且不与氢气反应,故正确;B、氯化钾溶液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故加入水溶解后过滤可以除去二氧化锰,而后将滤液蒸发,正确;C、碳可以与氧气反应,而氧化铜不能与氧气反应,故可以除去碳,正确;D、加入过量的碳酸钾后引入了碳酸钾和氢氧化钾杂质,故错误。故选 D。5. 【2018 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甲、乙、丙、X、Y、Z 六种物质间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右图中箭头所示的转化。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一组物质是选项 甲 XA O2 H2O3B CO2 CaCO3C Fe Fe3O4D NaOH NaNO3【答案】D【解析】选项 甲 XA O2 H2O,氢气燃烧生成水,水通电分解生成氧气,故 A 正确;B CO2CaCO3,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故 B 正确;C FeFe3O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Fe 3O4与氢气或二氧化碳高温反应生成铁,故 C 正确;D NaOHNaNO3,NaOH 与稀酸反应生成硝酸钠,硝酸钠不可能一步通过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故 D 错误。6. 【2018 年湖北黄冈市】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总结,正确的是A.C、CO、CO 2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故参与反应时均具有碳的还原性B.HCl 和 NaOH 反应生成了盐和水,故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C.酸溶液都含有 H+,故酸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D.浓 H2SO4、NaOH 都具有吸水性,故它们都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答案】C【解析】A、C、CO 具有还原性而 CO2没有,故选项错误;B、HCl 和 NaOH 反应生成了盐和水,是复分解反应,而 CO2和 NaOH 反应也生成了盐和水,但两者没有相互交换成分,不是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C、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都含有 H+,故选项正确;D、浓 H2SO4、NaOH 都具有吸水性,浓硫酸可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不可以,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选项错误。故选 C。7. 【2018 年甘肃省平凉市】下列除去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内的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 CO2(HCl):通过 NaOH 溶液后用浓硫酸干燥4B N2(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C MnO2(KC1):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D KNO3溶液(KCl):加适量的 AgNO3溶液,过滤【答案】A8. 【2018 年湖北省咸宁市】用括号内的物质不能区分的一组是A.NaCl、NaOH、NH 4NO3 三种固体 (水)B.K 2CO3、Na 2SO4、BaCl 2三种溶液 (稀硫酸)C.铁粉、碳粉、氧化铜粉末 (稀盐酸)D.NaOH、NaCl、Na 2SO4三种溶液 (酚酞)【答案】D【解析】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B、稀硫酸与 K2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 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与 Na2SO4溶液不反应,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C、稀盐酸与铁粉反应生成氢气,与碳粉不反应,与氧化铜粉末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会观察到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变蓝,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D、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NaOH、NaCl、Na 2SO4三种溶液分别显碱性、中性、中性,使酚酞溶液分别显示红色、无色、无色,不能鉴别,符合题意;故选 D。9. 【2018 年广州市】下列有关氢氧化钾的说法正确的是A.氢氧化钾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 B.氢氧化钾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C.氢氧化钾溶液与氧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D.2mL 氢氧化钾溶液与 1mL 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答案】A52、非选择题10. 【2018 年四川省成都市】(9 分)某同学设计的工业制备氢氧化钠的流程如下图。资料:2NaCl+2H2O 2NaOH+H2↑+Cl 2↑,两电极,一端得到 NaOH 和 H2,另一端得到 Cl2。(1)晾晒海水得到粗盐的原理是_______(2)实验室蒸发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坩埚钳、石棉网、酒精灯、玻璃棒和________(3)工业生产中应选择途径______ (“①”或“②”),理由是______(4)Cl 2可用于生产 84 消毒液(有效成分 NaClO),反应原理为:Cl 2+2NaOH=NaCl+NaClO+H2O,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有___种。(5)图 1 实验测定水的组成,不能加入 NaCl 增强水的导电性的理由是____。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6)图 2 实验获得 84 消毒液,直流电源正极应与___(填 a 或 b)连接,才能使 NaClO 的含量更高。【答案】 蒸发结晶 蒸发皿 ① 步骤简便,节约能源 3 加入 NaCl 后会有 Cl2的生成,干扰实验结果 2H 2O 2H2↑+O 2↑ b【解析】 (1)晾晒海水得到粗盐是将海水引到盐池里进行蒸发,故原理是蒸发结晶;(2)实验室蒸发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坩埚钳、石棉网、酒精灯、玻璃棒和蒸发皿;(3)工业生产中选步骤6①,理由是步骤简便,节约能源 ;(4)反应前氯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0,反应后,氯化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 价,NaClO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 价,故共有 3 种化合价;(5)电解水实验中如加入氯化钠,会电解生成氯气,故不能加入氯化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H 2O 2H2↑+O 2↑;(6)电极 b 与氯化钠溶液接触更加充分,故接 b 极;11. 【2018 年四川省达州市】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也是实验室的常用药品小明和小芳做了如下探究:(1)小明查阅资料得知,氢氧化钠溶液露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其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该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 ;然后,对反应后废液的溶质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后,溶质是什么?(查阅资料)硫酸钠溶液呈中性。(猜想假设)猜想 I 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猜想 II 硫酸钠和硫酸;猜想 III______。(设计实验)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①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无明显变化 猜想_____不成立②另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____________ 猜想 II 成立(反思与评价)小芳认为实验操作②得出的结论不成立。为了证明猜想 II 成立,可以向废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铜粉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答案】 2NaOH+CO2=Na2CO3+H2O 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或 H++OH-=H2O 硫酸钠 I 有白色沉淀生成 CuO+H 2SO4=CuSO4+H2O【解析】 (1)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NaOH+CO 2=Na2CO3+H2O;(2)该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或 H++OH-=H2O(3)当氢氧化钠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只有硫酸钠;滴入酚酞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不显碱性,故猜想 1 错误;氯化钡遇到稀硫酸和硫酸钠会有硫酸钡沉淀生成,故现象是由白色沉淀生成;稀硫酸可以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方程式为 CuO+H2SO4=CuSO4+H2O712. 【2018 年四川省巴中市】小明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未密封的 KOH 固体,对其成分进行实验探究。(查阅资料)①KOH 与 NaOH 的化学性质相似。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KOH 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②K 2CO3溶液呈碱性,CaCl 2溶液,KCl 溶液呈中性。(猜想假设)假设 I:只含 KOH;假设 II:含 KOH 和 K2CO3;假设 III:只含 K2CO3。(进行实验)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假设____不正确(2)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振荡,静置_____________(3)取②中上层清液,滴加无色的酚酞试液 ______________猜想 II 正确(拓展应用)完全变质的 KOH 也有利用价值,从 K2CO3的组成或性质看,K 2CO3在农业上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答案】 2KOH+CO 2=K2CO3+H2O I 产生沉淀 变红 钾肥【进行实验】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假设 I 不正确,氢氧化钾与稀盐酸不会生成气体。(2)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的 CaCl2溶液,振荡,静置产生沉淀(3)取②中上层清液,滴加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猜想 II 正确,CaCl 2溶液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氢氧化钾溶液呈碱性,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拓展应用】完全变质的 KOH 也有利用价值,从 K2CO3的组成或性质看,K 2CO3在农业上的用途是钾肥。13. 【2018 年山东省泰安市】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咨询老师准备用亚硫酸钠溶液与浓硫酸反应来8制备一 定量的 SO2(Na2SO3 +H2SO4(浓)==Na 2SO4+SO2↑+H 2O]。老师给他们提供了一瓶亚硫酸钠溶液并告知该瓶溶液放置时间可能较长,不知是否变质。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甲、乙两小组对该瓶亚硫酸钠溶液成分进行实验探究。(提出问题)①该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②该瓶溶液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查阅资料)(1) Na 2SO3有较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2 Na 2SO3 +O2==2Na2SO4;(2) Na 2SO3能与酸反应产生 SO2气体;(3)SO 32-、SO 42-均能与 Ba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 3可溶于稀盐酸。(作出猜想)猜想 1:没有变质,成分是 Na2SO3;猜想 2 完全变质,成分是 Na2SO4;你认为还可能有的猜想 3: 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探究 I)甲、乙两组分别进行实验探究溶液是否变质:小组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甲组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气泡没有变质,还是Na2SO3乙组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_____ 已部分变质(评价)有同学质疑甲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实验探究 II)甲组设计如下实验测定 Na2S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影响忽略不计) 9(1)连好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在锥形瓶中放入 126g 该样品(2)实验前称量 C 装置的质量;(3)关闭活塞 K,用注射器推入浓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4)打开活塞 K,缓缓鼓入一定量的氮气,关闭活塞 K;(5)再次称量 C 装置的质量发现比反应前增重 6.4g。由此,计算出该溶液中 Na2S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解释)若没有进行第 4 步操作,则测得亚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实际的____(填”偏小”或”偏大”)。乙组仍使用第一次实验的原理,进行如下实验测定 Na2S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第一步:称取试样 ag;第二步:在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和足量稀盐酸;第三步:过滤、洗涤、烘干沉淀;第四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 bg;第五步:计算溶液中 Na2SO3的溶质质量分数=(1-142b/233a) ×100%。试完成下列问题:(1)加入氯化钡溶液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2)第三步操作要洗涤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思)由此可得出,保存亚硫酸钠时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部分变质,成分是 Na2SO3和 Na2SO4 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盐酸后沉淀部分消失,生成气体 部分变质也会产生气泡 10% 偏小 使溶液中 Na2SO4全部转化成沉淀 沉淀表面溶液中含有NaCl、BaCl 2,烘干时一并析出造成沉淀质量偏大 密封保存防止氧化【解析】本题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主要考查了盐、酸、碱的性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认真审题,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10作出猜想:猜想 1 是没有变质,成分是 Na2SO3;猜想 2 完全变质,成分是 Na2SO4;还可能有的猜想 3是部分变质:成分是 Na2SO3和 Na2SO4;实验探究 I:若已部分变质,则固体成分是 Na2SO3和Na2SO4,BaCl 2与 Na2SO3和 Na2SO4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 BaSO3和 BaSO4沉淀,其中 Na2SO3能与盐反应产生 SO2气体,BaSO 4不能与盐酸反应,所以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盐酸后沉淀部分消失,生成气体,则亚硫酸钠已部分变质;评价:由实验探究I 的分析可知,部分变质也会产生气泡,甲组方案不合理;实验探究 II:甲组实验: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硫,C 装置的质量发现比反应前增重 6.4g,说明反应过程生成了 6.4g 的二氧化硫。设:生成 6.4g 的二氧化硫需亚硫酸钠的质量为 x,Na2SO3 +H2SO4(浓)==Na 2SO4+SO2↑+H 2O126 64x 6.4gx=12.6g溶液中 Na2SO3的质量分数= ×100%=10%;14. 【2018 年山东省青岛市】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准备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 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有一瓶未盖瓶塞且标签破损的溶液(如图) , 他们决定对这瓶溶液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这瓶溶液的溶质是什么?(获得信息)11(1)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钠元素的物质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2)实验室里盛放碱性溶液的试剂瓶通常使用橡胶塞。(3)碳酸氢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氯化钡溶液呈中性。(提出猜想)猜想一:氢氧化钠; 猜想二:碳酸钠; 猜想三:碳酸氢钠。(实验探究)(1)小军取样滴加稀盐酸有_____产生,得出结论:该溶液的溶质是碳酸钠或者是_____。(2)小军另取样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_____产生,进而得出结论:该溶液的溶质是碳酸钠。(3)小华认为小军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_____。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4)取小军第二次实验后的上层清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实验结论)这瓶溶液的原溶质是_____。(探究启示)实验中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_____。【答案】 无色气泡; 碳酸氢钠; 白色沉淀; 若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变质会生成碳酸钠,也会产生上述现象; 氢氧化钠; 标签正向手心,用后及时盖紧瓶盖 15. 【2018 年山东省临沂市】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常温下能与氧气、水等物质发生反应。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 2O==2NaOH+H2↑。在实验室,小亮先取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于烧杯中,再取一小块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蓝色滤渣,并对滤被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Na 2SO4溶液呈中性(猜想与假设)猜想一: Na 2SO412猜想二: Na 2SO4和 NaOH猜想三:____________猜想四: Na 2SO4、CuSO 4和 NaOH分析:小明认为猜想______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与验证)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現象 实验结论实验一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仔细观察现象 溶液为无色 猜想_____不成立实验二 向实验一所取滤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________ 猜想二不成立实验三 常温下,再取少量滤液,测溶液酸碱度 pH=7 猜想_____成立(拓展延伸)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及前面的金属____(填“能”或“不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盐溶液里置换出来。【答案】 硫酸钠和硫酸铜 四 2 NaOH+ CuSO 4= Na2SO4+Cu(OH) 2 三 溶液不变为红色 一 能16. 【2018 年山东省聊城市】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瓶敞口放置氢氧化钙固体的化学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根据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如下探究:[提出问题]该瓶药品的化学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1)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2)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3[猜想假设]猜想一:Ca(OH) 2 猜想二:__________猜想三:CaCO 3[实验验证]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1)取 1g 样品放入盛有 5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有较多固体未溶解 样品中含有 CaCO3(2)取实验(1)中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再向试管中滴加 2~3 滴无色酚酞试液_____________ 样品中含有 Ca(OH)2[得出结论]甲同学认为猜想二正确。[反思交流](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合理,他认为猜想_____也可能正确,原因是______。(2)丙同学认为要想验证猜想二正确,还需做如下实验:取实验(1)中未溶解固体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如有_______,则猜想二正确。[拓展提升]要想验证反应后物质的成分,除需验证有生成物以外,还应考虑反应物是否________________。【答案】 Ca(OH)2和 CaCO3 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一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未溶解固体可能只含氢氧化钙 气泡产生. 有剩余 【解析】本题通过氢氧化钙变质探究实验考查了碱的性质,碳酸根离子的检验等。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猜想假设: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和水。若没有变质,则固体成分是 Ca(OH)2,部分变质固体成分是 Ca(OH) 2和 CaCO3的混14合物,若完全变质固体成分是 CaCO3,所以猜想二是 Ca(OH) 2和 CaCO3;实验验证:若样品中含有Ca(OH)2,Ca(OH) 2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实验(2)的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反思交流:(1)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可知,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合理,他认为猜想一也可能正确,原因是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未溶解固体可能只含氢氧化钙;(2)若猜想二正确,固体中含的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可用盐酸来检验。丙同学认为要想验证猜想二正确,还需做如下实验:取实验(1)中未溶解固体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如有气泡产生,则猜想二正确;拓展提升:根据上述探究可知,要想验证反应后物质的成分,除需验证有生成物以外,还应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17. 【2018 年山东省德州市】在学习“酸和碱”后,瑞娟同学对“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进行再探究。想到实验生成的二氧化硫是非金属氧化物,提出疑问:二氧化硫能否与水反应生成酸?为此,瑞娟同学做了如 F 实验:将点燃的硫伸人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有少量的水)中,反应中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反应后,盖紧集气瓶口的玻璃片,振荡集气瓶;再打开玻璃片,仍能闻到刺激性气味;随后向其中滴入几滴紫色的石蕊试液,瓶中液体变为红色。瑞娟同学产生许多困惑:这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的物质是什么?怎样防止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去?瑞娟询问老师,老师告知:在涉及的反应中,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的性质相似;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化学式为 H2SO3);亚硫酸还可进一步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请你帮助瑞娟同学解答下列问题:(1)请结合下列图示中所给实验用品,设计一个实验用来验证:二氧化硫不能使石蕊变红色。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别写出生成亚硫酸、硫酸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3)以上两个化学反应都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亚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价。(4)亚硫酸、硫酸、盐酸和碳酸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5)为更多的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散发至空气中。有以下试剂, 你认为用来代替集气瓶中的水15最为合适的是_________(填序号)。①饱和氧氧化钙溶液; ②饱和氯化钠溶液; ③浓盐酸; ④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答案】 将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硫的集气瓶内 SO2+H2O===H2SO3 2H2SO3+O2===2H2SO4 化合 +4 溶液中都有 H+ ④ 18. 【2018 年湖南省岳阳市】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氢氧化钠溶液,瓶口有少量白色固体且玻璃瓶塞打不开,这一情况激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于是展开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瓶口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查找资料) (1)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SiO 2) ,试剂瓶身经抛光处理,不易反应,而瓶口和玻璃塞上的磨砂将二氧化硅裸露出来;(2)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 2+2NaOH=Na2SiO3+H2O;(3)硅酸钠(Na 2SiO3)是一种白色固体,有很强的粘合性,可溶于水,溶液呈碱性;硅酸钠溶液能与强酸反应,如:Na 2SiO3+2HCl=2NaCl+H2SiO3↓(白色) ;硅酸钠溶液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Na 2SiO3+CaCl2=2NaCl+CaSiO3↓(白色) 。(作出猜想)白色固体的成分是:Ⅰ.硅酸钠; Ⅱ.硅酸钠和碳酸钠; Ⅲ.硅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实验探究)取一定量白色固体溶于适量水中形成样品溶液,分组进行如下实验并相互评价: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与评价第 1组有气泡冒出且产生白色沉淀同学们认为猜想①_____不成立;写出生成气体的反应化学方程式:②_____16第一步产生白色沉淀第 1 组同学认为:此步骤还不能准确判断出原固体的成分。第 2组 第二部③_____ 大家一致认为:猜想 II 成立。(反思交流)(1)有同学认为,第 2 组实验中不能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理由是:④_____;(2)氢氧化钠溶液必项密封保存,且试剂瓶只能用橡胶塞。【答案】 Ⅰ Na2CO3+2HCl═2NaCl+H 2O+CO2↑ 酚酞溶液不变色 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影响检验氢氧化钠19. 【2018 年湖北省咸宁市】咸宁市某校 2018 年实验操作模拟考试的一个考题是:用碳酸钠溶液鉴别稀盐酸、食盐水和澄清石灰水。(进行实验)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a 中有气泡产生 a 中物质是稀盐酸b 中无明显现象 b 中物质是食盐水分别用 a、b、c 三支试管取样,各加入一定量碳酸钠溶液c 中__________ c 中物质是澄清石灰水写出 a 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把 c 试管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得到滤液。(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17猜想一:Na 2CO3和 NaOH;猜想二:NaOH;猜想三:__________。提示:Ca(OH) 2微溶于水。(实验过程)为证明猜想一是否正确,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取一定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一种盐溶液(写溶质化学式)__________。有白色沉淀 猜想一正确写出上述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同学们还对 a 试管反应后废液的酸碱性感兴趣,决定用 pH 试纸测定其 pH 值用 pH 试纸测定 a 试管反应后废液酸碱性的过程 测定结果在白瓷板上放一小片 pH 试纸,用玻璃棒蘸取_________。 pH<7(废液显酸性)(反思与交流)a 试管中的废液显酸性,从环保、经济、操作简便等方面考虑,应向废液加入(写化学式)_________后再排放【答案】 有白色沉淀生成 (或溶液变浑浊) Na2CO3+2HCl=2NaCl+H2O+CO 2↑ Ca(OH)2和 NaOH BaCl2(或Ba(NO3)2) Na2CO3+BaCl2=Ba(CO3)2↓+2NaCl(或 Na2CO3+Ba(NO3)2=Ba(CO3)2↓+2NaNO 3) a 试管中的废液滴到 pH 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 pH 值) Ca(OH)2(或 CaCO3,答CaO 也算对) 20. 【2018 年湖北省随州市】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酸为专题,对酸的五种化学性质进行探究、总结及应用,请回答有关问题:18(1)酸的化学性质①一一酸与酸碱指示剂的作用。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2)酸的化学性质②,图中 M 所代表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黄金是一种常见饰品,现实生活中,少数商贩用黄铜冒充黄金出售,可以用化学的方法加以鉴别。某同学为了测定黄铜(铜锌合金)样品的成分,将 60g 稀 HCl 分三次加入到盛有 10g 该样品的烧杯中,所得数据如下表,则该黄铜样品中含锌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实验次数 物质质量 第 1 次 第 2 次 第 3 次加入稀盐酸质量/ g 20 20 20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g 8.7 7.4 6.4(3)酸的化学性质③一一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盐酸可用于金属制品表面除锈等。(4)酸的化学性质④一一酸碱中和反应。该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重点以“酸碱中和反应”为课题进行探究。小宇同学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一会儿后发现忘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于是他停止滴加稀硫酸。同学们纷纷对实验烧杯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展开了讨论。[提出问题]实验的烧杯中溶质含有哪些物质?[提出猜想]猜想一 :溶质中只有 Na2SO4猜想二:溶质中可能是 Na2SO4和 NaOH猜想三:溶质中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查阅资料] Na 2SO4溶液呈中性[实验探究]小宇同学设计如下的实验方案方法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方案一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酚酞不变红色猜想一正确 猜想二不正确19方案二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加 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猜想三正确方案三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黑色 CuO 粉末,振荡_________ 猜想三正确[方案评价]同学们对小宇上述的方案讨论后认为:①方案一存在缺陷,该方案不能证明猜想一是正确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②方案二也不能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方案三能够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并讨论除此方案外,还可以向烧杯的溶液中加入活泼金属、碳酸盐等物质进行证明。[实验反思]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还需考虑反应物的用量。[学科渗透]如图所示,小宇同学在进行溶液导电性的实验时,将电极两端插入稀 H2SO4溶液中,闭合开关,小灯泡正常发光,然后逐滴向稀 H2SO4中加入 Ba(OH)2溶液至过量,请推测小灯泡的发光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5)酸的化学性质⑤一一酸与盐的反应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来验证 CO2气体的性质,要证明 CO2与 NaOH 溶液能够发生反应,可先加氢氧化钠溶液,再加盐酸,气球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方法感悟]在化学实验中,可通过验证反应后生成物的存在,来验证某化学反应的发生。【答案】 金属或金属单质 36% 硫酸钠和硫酸 (或 Na2SO4、H 2SO4) 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溶液中含有 H2SO4也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或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都不能使无色酚酞溶20液变红) Na 2SO4也能与 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无法判断是否含有 H2SO4 小灯泡逐渐变暗至熄灭,再逐新变亮 H 2SO4+Ba(OH)2=BaSO4↓+2H 2O 先胀大,后变瘪或先变大再变小直到恢复原状 【解析】本题考查了酸的通性,碱、盐的化学性质,难度不大,首先分析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题中的现象和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1)酸的通性是酸能与酸碱指示剂、金属、金属氧化物、碱和某些盐发生反应,所以 M 是金属或金属单质;(2)第一次加入 20g 盐酸减少的固体即反应的锌的质量为10g-8.7g=1.3g,第二次加入 20g 盐酸减少的固体即反应的锌的质量为 8.7g-7.4g=1.3g,第三次减少的固体为 7.4g-6.4g=1.0g,此时锌反应完全,稀盐酸有剩余。剩余的固体为铜,黄铜中锌的质量=10g-6.4g=3.6g,黄铜样品中含锌的质量分数= ×100%=36%;(4)提出猜想: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钠和水,恰好完全反应时,烧杯中溶质是硫酸钠,氢氧化钠过量时,烧杯中溶质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硫酸过量时,烧杯中溶质是硫酸钠和硫酸,所以猜想三中溶质中可能是硫酸钠和硫酸(或 Na2SO4、H 2SO4);实验探究:若猜想三正确,溶质中是硫酸钠和硫酸,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所以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黑色 CuO 粉末,振荡,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方案评价:①溶液中含有 H2SO4也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或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都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所以方案一存在缺陷,该方案不能证明猜想一是正确;②,溶液中一定存在 Na2SO4,Na 2SO4也能与 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无法判断是否含有 H2SO4,所以方案二也不能证明猜想三是正确;学科渗透:氢氧化钡溶液中存在着大量的能够自由移动的钡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氢氧化钡溶液能够导电;将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时,能够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的减少,溶液的导电性减弱,灯泡由亮变暗,当恰好完全反应时,灯泡几乎熄灭,继续滴加稀硫酸,溶液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增多,溶液的导电性增强,灯泡又慢慢变亮,所以推测小灯泡的发光情况为小灯泡逐渐变暗至熄灭,再逐新变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 2SO4+Ba(OH)2=BaSO4↓+2H 2O;(5) 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碳酸钠和水,瓶内压强变小,气球变大;再滴加盐酸,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瓶内压强变大,气球变小,所以先加氢氧化钠溶液,再加盐酸,气球的变化是先胀大,后变瘪或先变大再变小直到恢复原状。21. 【2018 年湖北黄冈市】对比实验是化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 CO2通入NaOH 溶液是否发生了反应,设计了下列二组实验。请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并回答问题:(设计与实验)21实验序号实验步骤一 实验步骤二实验序号实验步骤一 实验步骤二实验 I 实验 II(探究与结论)(1)实验 I 中步骤一看不到明显现象,步骤二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Ⅱ中步骤二看到有白色沉淀析出,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3)在实验Ⅱ的步骤一中 CO2和 NaOH 溶液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但却看不到明显的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延伸)现有下列信息:资料卡片一20℃NaOH、Na 2CO3在水中的溶解度物质 溶解度(S)/gNaOH 109Na2CO3 21.8资料卡片二20℃NaOH、Na 2CO3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物质 溶解度(S)/gNaOH 17.3Na2CO3 <0.01请你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利用以上料信息再设计实验Ⅲ,证明 CO2确实与 NaOH 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Ⅲ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有气泡冒出 CaCl2+Na 2CO3=CaCO3↓+2NaCl CO2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 Na2CO3 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一定体积的饱和 NaOH 乙醇溶液试管中 有白色沉淀产生 2222. 【2018 年甘肃省平凉市】火锅是我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火锅常用的一种燃料是固体酒精。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对其成分进行探究。请你回答下列问题。查阅资料a.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b.氯化钙、氯化溶液均呈中性。(提出问题)①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②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实验探究)①按右图所示进行实验,发现烧杯内壁有一层白膜,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②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沉淀是如何形成的:_______________由此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③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进行探究。甲组同学取烧杯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23实验方案实验现象 溶液变红 产生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 清液中有氢氧化钠 清液中有碳酸钠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他们另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反思交流)乙组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小组同学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该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答案】 烧杯内壁出现白膜说明有 CO2生成,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酒精中含有碳元素 Na2CO3+CaCl 2=CaCO3↓+2NaCl 白色沉淀 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除去碳酸钠,以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23. 【20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