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仁学思想对电子科学教育教学的启示 王艳 谌静 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 要: 电子科学教育教学是一门融合理论与实操的课程, 教学过程具有理论及操作技能要求高、学科跨度大、产学研结合紧密、师生互动性强等特点, 考验着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能力。当前电子科学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双向互动少、创新缺乏等问题。“仁”学教育思想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活水源头, 对指导当前电子科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关键词: “仁”学教育思想; 电子科学; 教育教学改革; 基金:2016 年度电子信息类专业教指委研究项目 (编号:2016-Y14) 电子科学从 20 世纪 7
2、0 年代在我国成为一个独立学科以来, 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茁壮成长。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以来, 中国的教育改革已走过了 30 多年的风雨历程。30 多年来, 教育改革在素质教育、基础教育、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招生及分配制度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1, 电子科学教育教学也在改革中一路成长。然而, 作为一门理论与实操结合极为紧密的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涉及物理、材料、工艺、器件、系统等专业体系, 形成了一个高度相关的学科群, 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导轻德性培育、重单向教学轻多元互动、重实验成果轻问题反馈等问题。作为儒家思想核心的仁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教育思
3、想的源头, 重温其对于教育思想的阐发、对德性教育的倡扬、对教育终极价值的追问, 对指导电子科学教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一、当前电子科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电子科学教育教学主要存在五方面问题。一是重理论轻实践。学校、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远不及理论教学, 实验课程的主要目的也仅仅是验证理论教学的正确性。二是重理论结果的验证, 轻综合能力的培养。看重课堂的学习教育过程, 将实验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科学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育放在其次, 学生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三是单向知识灌输多, 双向沟通互动少。现实中, 一方面教学任务繁重, 教师无暇顾及学生德育及其他品格的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学生
4、对于实验课的重视也远远赶不上理论课, 完成学分、课时任务成了修课的出发点。四是学科改革的力度不够。尤其在人才培养理念、教育教学方法、科研能力提升、个性化成长与人文素质教育等的改革, 相较于其他学科滞后。五是社会需求大, 创新能力不强。随着社会发展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高涨, 对其综合技能, 尤其是创新能力的要求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传统简单的理论加实验的教学, 已难在培育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所突破。二、仁学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仁”在论语全书中出现了 110 次。在儒家看来, “仁”有多重面向。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2, 能够包容、关爱、帮扶他人。曾子后来
5、领会老师的话, “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矣”2。仁学所要表达的, 就是敦促人学习忠恕之道。从积极的层面说, “仁”教导人要“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从消极的层面说做到“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孟子对孔子的仁学思想作了简约的概括:“亲亲而仁民, 仁民而爱物。”把仁爱精神推己及人, 将宇宙万物都视为有生命的整体, 实现天地与我合一。儒家的“仁”一是一视同仁的德育精神。孔子说, “自行束脩以上, 吾未尝无诲焉”2, 只要能够事师以礼, 就当耐心教导。尽量做到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不论贵贱、不分地域、不论贤愚教导学生, 做到“泛爱众”。在教育学生方面, 一方面应将德育放在首要位置, “行有余力,
6、 则以学文”2。二是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 敢问。”子曰:“求也退, 故进之。由也兼人, 故退之。”2孔子认为冉求平时做事缩手缩脚, 所以鼓励他勇进;仲由平时好勇过人, 所以让他谦退。三是价值多元, 学以致用。孔子说:“好仁不好学, 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 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 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 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 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 其蔽也狂。”2以仁爱教导学生的教学思想, 就应该强调将学习与思考
7、相结合, 学习不以书本为限, 随时点拨学生, 做到学无常师。孔子十分注重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所以他说,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2“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2, 主张多元的价值和学习理念, 不将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强制灌输于人;“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2,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 做到“知行合一”。所以中庸又载:“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3三、仁学教育思想对电子科学教育教学的启示1. 电子科学教育教学根源上依旧是德性教育儒家追求“内圣外王”之道, 通过内在品德和知识的不断完善更多地影响他人。由于学科特征, 电子科学教学与学生互动极为紧密, 在传导知识之
8、先, 应注重学生独立人格、自由精神的培养。正如约翰怀特指出的:“教育目的的中心内容应该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道德自主性的人。”4理想人格教育应至少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努力朝向君子人格,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涵养自己的道德, 培育自己努力向上、关爱集体的精神。二是努力教会学生达致君子人格的途径和方法, 也就是孔子所指出的反求诸己, 教育学生从社会和集体出发, 树立科学远大的理想。电子科学教育教学应该充分利用自身贴近学生、贴近实践的机遇, 积极传递正能量, 弘扬主旋律, 帮助学生扣好学习成长的第一颗纽扣。2. 电子科学教育教学的发展有赖制度支撑孔子仁学体系中, 无论是大同理想, 抑或是有教无类
9、的教育思想, 皆指向教育的公平正义这一根本价值趋向。教育公平从体制机制而言, 所有人接受教育的机会应该是均等的, 教育不能成为特权与利益的角斗场;从微观层面而言, 教育教学应众人平等, 不存在对个体的歧视;从方法而言, 适应个性发展的、形式多样、百花齐放的教学手段和技术都应得到充分的运用和体现。结合当前中国的教育改革, 首先应有正确的教育政绩导向。“地方政府的思想要解放, 改变教育政绩观, 不要给学校压升学指标, 要真正对人民负责。”5学校也应该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尤其对于电子科学这一显学而言, 各类新技术蜂拥而至, 技术运用的成本也越来越高, 以正确的利益导向规训学科发展
10、显得尤为重要。其次要凸显创新引领。尤其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仍不全面, 许多领域及行为缺乏法律约束, 利益多元成为不争的现实, 应该寻求从体制机制层面以创新增添动力, 更加丰富教育的多样性, 不断满足学生对教育发展的需要。3. 职业教育应为电子科学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强调实践、融入社会、面向发展, 是当前电子科学教育教学的重要导向。电子科学教育教学必须直面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需求。大学中有言:“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6儒家进而认为“学而优则仕”, 真正学有所成的应该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就当下的电子科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而言, 应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精细思索与技术
11、产业布局的关系, 包括就业环境、人才模式、专业方向等, 走职业化的发展路径。一是要持续强化校企之间的合作, 强化产学研结合, 加快各类知识成果的转化。二是要更加灵活职业院校的用人机制, 增加激励, 强化考核, 激发职业教师的教学热情。三是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的教学机制, 培养学生广而精的学习热忱, 提升综合素质。4.“天人合一”是所有学科发展的价值追寻在孔子、孟子看来, “天人关系”是一切关系中至为基础和关键的关系, 因为“天人感应”, 天是自然规律, 人是社会人伦, 相互“比德”。所以孟子说, “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
12、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7强调教育中人与自然的统一, 个体在应天命、尽本分的同时, 将仁爱精神推己及人。推动当前电子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首先要持续深入追寻教育的终极价值所在, 将真善美作为自身的价值追求, 努力协作、追求卓越, 实现德性融合。其次, 教育改革的方向及举措应合乎人的本性, 摒弃逐利取向;教师应该更加注重“灵魂教育”, 注重各种不可言传的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三是在倡扬仁爱精神中唤醒人性。一方面, 要克服“主体客体”的对立思维方式, 倡导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协调;另一方面, 要超越物质对个体的束缚, 努力构建主客一体的关系, 破解“物化的人格”, 用教育去浸润心灵, 培
13、育品性。总之, 由于兼具理论性与实践特征, 电子科学教育教学在发展中虽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先秦儒家的仁学教育思想, 倡导天人合一, 注重德行的培育, 以及努力构建和谐融洽的教育关系, 对当前重新审视并指导电子科学教育教学的发展与改革, 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参考文献1张乐天.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政策指引J.复旦教育论坛, 2011, 09 (3) :19-22. 2钱穆.论语新解M.北京:三联书店, 2015. 3宋朱熹.陈立, 校点.四书章句集注M.沈阳:辽宁出版社, 1998. 4英约翰怀特.再论教育目的M.李永宏, 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7. 5劳凯声.教育体制改革与改革伦理问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4) . 6王国轩, 译注.大学M.北京:中华书局, 2007. 7万丽华, 蓝旭, 译注.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