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 1 课时 二氧化碳01 知识管理1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物理性质:二氧化碳是一种_色_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溶于水。固体二氧化碳叫_。化学性质:(1)不能燃烧,也不_。(2)与水能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碳酸很不稳定,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_。(3)可使澄清石灰水_,化学方程式为_ 。此反应可用于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注 意: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和与水发生反应有本质上的区别。当二氧化碳通入水中时,仅有少量的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其余的仍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存在。用 途:(1)促进植物_;(2)可用于_;(3)生产化肥及作气体肥料;(4) 用于_等。2二氧化
2、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危 害:全球气候_,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使土地_,造成农业减产等。防治措施:减少使用_燃料;大力开发利用_,如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大力_,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02 基础题1(南宁中考)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A供给呼吸 B用于灭火C用作气体肥料 D生产碳酸饮料2(衡阳中考)如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 )不能燃烧 不能支持燃烧 还原性密度比空气大 密度比空气小ABCD3下面 O2 和 CO2 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4(绥化中考)倡导“ 低碳” 生活,从一点一滴做起。生活中的 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步行代车 B循环使
3、用教科书C出门随手关灯 D乱砍滥伐森林5(永州中考)向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再进行加热,溶液颜色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 )A红色紫色红色 B紫色红色紫色C红色紫色蓝 色 D红色无色红色6(阜新中考)为了区分 O2 和 CO2 两种气体,下列说法 中不可行的是( )A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满上述两种气体的集气瓶中B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C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D用软质塑料瓶分别盛满上述两种气体,各倒入相同体积的水,盖紧瓶盖,振荡03 中档题7某班同学在对 CO2 进行功与过的讨论时,列举的以下事实既可以体现 CO2 的功,又可以体现 CO2 的过的是( )ACO 2 可以使人窒息BCO
4、 2 可以作气体肥料CCO 2 可以产生温室效应D固体 CO2 可用于人工降雨8(莱芜中考)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过程放在 X 处不合理的是( )A人和动物的呼吸 B植物的呼吸作用C化石燃料的燃烧 D利用太阳能发电9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已知氮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操作为:从 b 端通入氮气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从 a 端通入二氧化碳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其中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 )ABCD10(梧州中考)在 2015 年末巴黎气候大会上达成的巴黎协定 ,向着“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
5、水平上”这个终极目标迈进了一大步。请回答下列问题。(1)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_( 填化学式),绿色植物通过_作用可以将该气体转化成氧气。请写出一个温室效应可能造成的危害_。(2)“低碳生活”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请写出一个属于“低碳生活”的例子_。11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现象:(1)小颖同学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很快变红色,原因是_;课后清洗仪器时,小颖发现变红的石蕊又变为紫色,原因是_。(2)小颖还发现,盛过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有一层白膜,形成这层白膜的原因是_;她用少量的稀盐酸将它清洗干净,原理是_。12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往往可利用自己呼出的二氧
6、化碳与过氧化钠粉末作用来获得所需的氧气,并合理处理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2Na2O22CO 2=2Na2CO3O 2)。假如某宇航员在某次太空飞行中预计消耗氧气 480 kg,则该宇航员应在太空舱中至少准备多少千克过氧化钠(要求写出计算过程)?04 实验突破13(青岛中考)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某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二 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实验 1是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棉球是用石蕊试液染色并干燥后的棉球实验 2请填空:(1)实验 1 采用了科学探究中的控制变量法,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2)实验 1 中干石蕊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7、_。(3)实验 2 是在实验 1 的基础上设计的创新改进实验,将二氧化碳缓慢通入竖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观察到第_(填序号)号棉球先变色 ,通过此现象可获得关于二氧化碳的另外一条性质是_。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碳与水反应:_,碳酸分解:_,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_,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_,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_,碳还原二氧化碳:_。第 2 课时 一氧化碳01 知识管理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一氧化碳是一种_色_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_,_溶于水。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可 燃 性:燃烧时火焰呈_,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还 原 性:还原氧化铜的现象为_,化学方程式为:_。
8、毒 性:吸进肺里,能与血液中的_结合,使人体_而中毒。注 意:利用 CO 进行实验时,要对尾气处理,防止其污染大气,处理方法一般为点燃或用气球收集。3一氧化碳的 用途用 途:(1)由于燃烧能 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可用作 _。(2)由于具有还原性,可用于_工业。02 基础题1(庆阳中考)2015 年 6 月 1 日,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香烟的烟气中含有一百多种有毒物质,其中易与人体血红蛋白 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 )ASO 2 BNO 2CCO DCO 22CO 与 CO2 在性 质上不同的原因是( )ACO 2 比空气重 BCO 难溶于水C分子结构不同 D制法不同3(长沙中考)下列关于一氧化
9、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C一氧化碳有毒,污染空气D一氧化碳可用作燃料03 中档题4(咸宁中考)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 ,可将汽车尾气中的 CO 在低温下转化为 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化合物,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反应前后四氧化三钴纳米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C可有效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D反应前后氧原子数目发生了变化5符合下图装置设计意图的有( )说明 CO 具有还原性 既说明 CO 具有可燃性,又充分地利用了能源 说明 CO 得到氧后的产物是 CO2 有效地防止了剧毒的 CO 对空气的污染A B C
10、 D6(黄石中考)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 )A组成: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性质:CO 2、CO 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用途: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气体可作燃料D危害: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会引起中毒04 实验突破7(上海中考)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验证一氧化碳的部分性质并验证产物。实验时,在点燃 B 处酒精灯之前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然后继续实验。(1)B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实验过程中,C 中的现象是_,D 处点燃的目的是 _。(3)甲同学认为 A 装置用于证明一氧化碳不能和石灰水反应,乙同学认为省略 A 可达到同样
11、的目的,理由是_ _。参考答案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 1 课时 二氧化碳知识管理1无 无 大 能 干冰 支持燃烧 CO 2H 2O=H2CO3 H 2CO3=CO2H 2O 变浑浊 CO 2Ca(OH)2=CaCO3H 2O 光合作用 灭火 人工降雨 2.变暖 沙漠化 化石 新能源 植树造林基础题1A 2.C 3.B 4.D 5.B 6.B中档题7C 8.D 9.D 10. (1)CO2 光合 全球气候变暖 (2)日常生活中可以坐公交车,减少私家车的使用(或其他合理答案) 11.(1)CO 2H 2O=H2CO3 H 2CO3=CO2H 2O (2)Ca(OH) 2CO 2=CaCO3
12、H 2O CaCO32HCl= =CaCl2H 2OCO 212设至少准备过氧化钠的质量为 x。2Na2O22CO 2=2Na2CO3O 2156 32x 480 kg x2 340 kg15632 x480 kg答:该宇航员应在太空舱中至少准备 2 340 千克过氧化钠。实验突破13(1)水 (2)纸花由紫变红 CO 2H 2O=H2CO3 (3) 密度比空气大第 2 课时 一氧化碳知识管理1无 无 略小 难 2.蓝色 2COO 2 2CO2 黑色粉末变红 CuOCO CuCO 2 = = = = =点 燃 = = = = = 血红蛋白 缺少氧气 3.(1)燃料 (2)冶金基础题1C 2.C 3.A中档题4C 5.D 6.B实验突破7(1)CO CuO CuCO 2 (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防止有毒气体一氧化碳散失到大气中污染空= = = = = 气 (3)为了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反应前已经通入一段时间的一氧化碳,观察 C 中现象就可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