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技能教学标准化有悖于“面向全体学生” 摘 要: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体育技能教学中要重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学习评价等方面都要做到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 关键词:技能教学;标准化;面向全体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高度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位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学现场屡见不鲜的诸如分层教学、进步性评价等等,表象上似乎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实则却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将学生人为地分为三六九等,那些“被允许”在教学过程中选择难度较低的内容进行练习
2、的学生,似乎成了学习的“困难生”。不论是分层教学还是进步性评价,对技能教学的评价仍然逃不出以掌握“标准化动作”为最终目标,纵观现今的各类优质课评选,各级公开课的评课,这一观点占据着主流地位。然而,“面向全体学生”首先必须承认学习主体在身体素质、认知基础等方面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广大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课题。本文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课时教材的加工等方面提出设想,试图找寻义务教育阶段技能教学新思路。 二、技能教学标准化观念由来已久 体育教学大纲对各学段、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技能评价标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对其教学内
3、容和教材的分析不难发现,大纲时期是完全的项目教学观,对技能教学的评价直接指向了掌握源自竞技体育的“标准化动作”。2001年体育课改拉开了大幕,提出了摒弃“学科中心主义”思想和“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的观念,一时间求新求异的教学内容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课堂教学现场,广大体育教师对课改下的教学内容和教材的选择已然迷失了方向。因此2011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再次强调“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重视学生的技能学习,就是对课改前期混乱的教学内容进行纠偏,一些如跨栏跑、双杠肩倒立接前滚翻等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难度的项目教学又悄然占领了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技能教学又回到了以掌握“标准化动作”
4、为最终目标。体育技能教学陷入在“无技术”和“唯技术”两个极端状况下徘徊的窘境。对于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学而言,其主要作用是通过运动技能的教学使绝大多数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增强体能,促进健康,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因此学校体育教学应有别于“培养运动精英的运动训练”。学生在认知基础、技能水平、身体素质等多个方面存在着客观差异,技能教学中让千差万别的学生掌握相同要求的“标准化动作”,显然是有悖于面向全体学生理念的。基于此,学校体育课程的教学中,选择怎样的运动技能进行教学、如何进行运动技能的教学以及运动技能教学达到何种程度,对运动技能教学的标准化动作追求是否合适,这些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
5、、基于目标引领的技能内容甄别 运动技能是体育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学习方面目标的主要途径,在有限的体育教学时间内,让学生学习所有的运动技能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究竟选择什么样的运动技能进行教学呢?课标提出了“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但是课标只给出了技能内容标准和框架,具体的技能教学内容需要教师根据目标进行设计和选择。以 “肩肘倒立”教学为例,当技能目标预设为“能够完成以肩、肘为支撑的倒立,且能够提高对身体在倒立状态下的控制能力”,此时的技能内容解释为“以肩、肘支撑的倒立状态下的身体平衡控制”,具有“以肩、肘支撑的倒立”这一要素的一类动作,如屈体的、分腿的等各种身体形态的倒立动作(包括“肩肘倒
6、立”)作为承载技能内容的载体,具备了教材的属性,这些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学生根据自我发展需要以及自身能力特点选择性地进行学习。 在以发展学生基本运动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义务教育阶段,打破“唯项目观”,将蕴含于人体活动中的基本运动原理以及存在于不同运动技能中的共性特征为基础,构建全新的技能内容体系,这样的内容和教材观,很大程度上真正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 四、基于面向全体学生的评价机制 长期以来,以统一的量化评价指标为核心的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之所以一直占据统治地位,究其根本原因,仍是技能教学中以标准化动作为评价的量化指标,如此评价的结果是有的学生在学习中费尽力气连过关都很困难,而有的学生
7、学习参与不积极,却能轻松取得好的成绩。“评价的目的在于改进和发展,而不是证明”,面向全体学生的评价机制在于重视学习主体存在的客观差异,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提升,包括技能、知识和方法的方面。在“以肩、肘支撑的各种身体形态的倒立动作”的学习评价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体现出来的主动掌握学习内容,自觉达到更高要求所做的努力。学生自评和互评过程中,要关注他人的优点,强调自我反思。 综上所述,技能教学的标准化不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在技能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技能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与之相匹配的教材,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使全体学生通过学习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不能舍弃任何一个学生的利益。打破“唯项目观”的技能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呈现出的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尽可能去考虑教学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对教师的临场组织和指导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说起来容易,但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却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去做更深层次的思考,要有勇气跳出项目观来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