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卓越 教育中考研究专家团队 2017 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物理 (参考答案及解析) 卓越教育 考试研究院初中团队 中考首日告捷,由卓越教育考试研究院初中团队带来物理科全城最快、最新鲜、最独家的详评,学霸来袭,孩儿们快到碗里来! 1.【参考答案】 B 【分析】本题的要求是 了解 层。课标相关内容要求 :能估测常见固体的质量 。本题主要考察 ,物体质量的估测。 各选项错与正确分析 : 在本题中 , 首先了解人体质量的大小 , 然后按照题目信息要求 , 计算 15%的人体质量,然后进行选择。也可以采用排除法排出 A、 C、 D 选项,所以此题正确的答案选择 B 选项。 2.【参考答案】 A
2、 【分析】本题的要求是 了解 层。课标相关内容要求 :了解 乐音的特性。本题主要考察 响度 及其影响因素。 各选项错与正确分析 : 本题学生主要要了解 “ dB” 是 响度 的单位 , 响度的影响因素为振幅 ;在本题中,响度由 30 dB, 变为 50dB, 说明响度变大 , 因此振幅变大 ,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 选项。 3.【参考答案】 D 【分析】本题的要求是 了解 层。课标相关内容要求 :探究 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本题主要考察 :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和验电器原理。 各选项错与正确分析 : 在本题中 , 题干中说明 ,用带电棒与不带电的金 属球接触,发现验电器金
3、属球张开角度(相互排斥),此现象说明验电器带电,并且在两金属箔带同种电荷,并不能准确说明所带电荷是正电荷或负电荷,因此正确答案选择 D。 4.【参考答案】 B 【分析】本题的要求是 了解 层。课标相关内容要求 :通过 实验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本题主要考察 :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会产生感应电流 。 各选项错与正确分析 : 在本题中 , 选择的答案为不能产生感应电流的图像 , 根据题意已经是闭合回路了 , 所以只需要选择没有切割磁感线的选项 ,当导线沿如图所示水平运动 时, A、 C、 D 选项中,导线都有切割磁感线,因此可以产生感应电流。所
4、以本题的正确选项为 B 选项。 5.【参考答案】 A 【分析】本题的要求是 了解 层。课标相关内容要求 :知道 动能 、 势能和机械能。本题主要考察 : 动能与势能的影响因素和机械能的转化。 各选项错与正确分析 : 在本题中 , 学生首先要了解 , 动能的影响因素为 质量和速度、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为质量和高度,机械能为动能和势能的和,在题干中,电梯匀速上升过程,所以此过程速度和质量不变,高度上升,因此 A选项,动能保持不变为正确; B 选项 , 由于高度升高 , 所以重力势能增大 , 而动能不变 , 所卓越 教育中考研究专家团队 以机械能变大 , 因此 B 选项不正确; C 选项,参考上选项解
5、释,重力势能增大,所以 C 选项错误; D 选项,由于动能大小不变,所以动能没有转化为重力势能,因此 D 选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选项为 B。 6.【参考答案】 C 【分析】 本题的要求是应用层。课标相关内容要求:了解内能和热量;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特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内能的影响因素和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的方式都能使水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故 A 错误;质量、状态、温度都是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题目中两杯水质量不明确,无法判 断哪杯水的内能更大,故B 错误;温度降低,物体内能减少, C 正确;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乙杯中的水分子运动一定比甲
6、杯中的剧烈,故 D 错误。 7.【参考答案】 D 【分析】本题的要求是 理解 层。课标相关内容要求 :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本题考察学生 在 运动过程中 如何 选取参照物 并 做出描述以及运动和力的理解 。另一列车相对她 不动 , 则 她坐的车是与另一列车 保持相对 静止的, 而 另一列车 相对 地面可能是运动也 可能 是静止的,所以 她 的车相对地面 也 可能是运动或可能是静止的, A 错误 ; 另一列 车相对 她向东行驶, 另一列车相对 地面可能是静止 、 向东或向西行驶,则她坐的车可能向西行驶,可能静止, 也可能 是向东行驶, 故 B 错误 ;如果小球突然 “自动
7、”向东滚动 ,则她坐的车可能向西启动或向东 减速 ,故 C 错误 ;如果小球突然 “自动 ”滚动 , 说明 小球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 与车 现在 的 运动 状态不同 从而 发生了相对运动,即 她 坐的车的运动状态一定 发生了改变, D 正确 。 8.【参考答案】 C 【分析】本题的要求是 理解 层。课标相关内容要求 : 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本题考察学生掌握 密度的 概念理解。 由图像 得 4时液体 的体积最小,则在质量 一定 的情况下,根据 =mV 得此时液体 密度 大 ,故 A 错误 ;由图像得温度升高,液体质量没变,体积 发生 变化,所以密度 一定 发生改变 , 故
8、 B 错误 ;从图像可以看出 1 时 的 体积比 5 时 的 大,C 正确 ; 由 图像 可得 从 1 到 8 ,液体体积 先变小 后变大, D 错误 。 9.【参考答案】 B 【分析】本题的要求是应用层。课标相关内容要求 : 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掌握 物体吸放热 的 公式应用 。 由图可得乙的 质量比丙小,两者升高 1需要 吸收的 热量相同, 根据 Q=cm t得,乙的比热容比丙的大, 故 A错误; 由图可得甲乙 质量相等, 甲 升高 1需要 吸收的 热量 比 乙多, 根据 Q=cm t得, 甲 的比热容比 乙 的大, 故 B正确; 由图可
9、得甲 温度升高 1 需要吸收的热量是 3000J,故 C 错误 ;由图可得甲 升高 1需要 吸收的 热量 比 乙多 , 则 甲降低 1需要放出 的 热量 比 乙多 , 故 D 错误 。 10. 【参考答案】 A 【分析】本题的要求是 理解 层。课标相关内容要求 : 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 ;理解欧姆定律。 第一个 图是串联电路, 则 电流相等 , 各部分电路电压 之 和等于总电压, 根据卓越 教育中考研究专家团队 欧姆定律 I=UR , 可以算出 I1=I2=U总R总= 4V1+1 =2A, U1=I1R1=2A1=2V, U2= I2R2=2A1=2V; 第二个图是并联电路, 各支
10、路 电压 相等 并等于电源电压, 各支路 电流之和 等于干路电流, 根据 欧姆定律 I=UR ,可以得出 U3= U4= U 总 =2V, I3=U3R3=2V2 =1A, I4=U4R4=2V2 =1A, 可得 ( 2)( 4)正确 ,选 A。 11.【参考答案】 【分析】本题的要求是应用层。课标相关内容要求 : 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题目给出实验中 凸透镜成像为倒立 , 缩小的 像 ,则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得出蜡烛应处于 两倍 焦距以外, 成像特点 为 倒立 ,缩小的实像, 即 u 2f,可得 f10cm,因此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与 主光轴的 交点 应小于 10cm,故 A、 B
11、、 D 错误 ,选 C。 12.【参考答案】 【分析】本题的要求是应用层。课标相关内容要求 : 知道机械效率 。 左图为 徒手 做功 , F1做功 即为克服物体摩擦力做功 , 右图为滑轮组拉动物体做功,故 F2 做功 为整个过程的总功 ,其中 F2 做 的 功 中 除了 要 克服物体摩擦,还要克服滑轮组绳子摩擦, 则 额外功 为 F2 做 的功 与F1 做的功之 差。由 题目 条件得,有用功为 W 有 =F1s,总功为 W 总 =F2(3s)=3F2s,机械效率为=W有用W总= F1s3F2s, 额外功为 W 总 W 有 = 3F2s F1s,故 ABC 错误 , 选 D。 13.【参考答案】
12、( 1)如图所示 ( 2) 30.0 【分析】本题的要求是了解层。课标相关内容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第( 1)问给出入射点、反射面以及光点,连接 OA 可的反射光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入射光线;第( 2)问是画折射光线,根据 “空中角大 ”,可知光线向下偏折;第( 3)问是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水面的距离都为 15cm,因为是刻度尺,所以需要估读。 14.【参考答案】 ( 1) 14 80 ( 2)当湿球温度计与干球温度计示数差为 3 时,干球温度计测得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大 ( 3)因为相对
13、湿度越大,水蒸发越慢,所以衣服很难晾干 【分析】本题的要求是应用层。课标相关内容要求:会用常见温度计 测量温度。第( 1)问是看图读温度计示数,并从表格中找到对应的相对湿度为 80%;第( 2)问是根据图表找出卓越 教育中考研究专家团队 规律,当温度差为 3 时,从表格可以发现干球温度计示数越大,相对湿度也越大,但二者关系并不成正比。第( 3)问联系生活实际,解释生活现象。从题干可以知道,相对湿度越大,水蒸发越慢,所以衣服很难晾干。 15.【参考答案】( 1) 2.8 ( 2) ( 3) 2.2 【分析】本题的要求是应用层。课标相关内容要求:会测量力的大小;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二力平衡
14、。第( 1)问是弹簧测力计的读数,需要注意弹簧测 力计的分度值为 0.2N;第 (2)问是做功的条件,要有力,同时要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第( 3)很灵活,但是在平时的习题中应该有涉及到, CD 段是做加速直线运动,此时摩擦力并不等于拉力,需要考虑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所以摩擦力等于 AB 段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摩擦力,所以等于AB 段的拉力 2.2N。 16.【参考答案】( 1)如图所示 ( 2)如图所示 ( 3) F1L1=F2L2 【分析】本题的要求是应用层。课标相关内容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本题前两问需要作出力和力臂,非常常规的考法 ,在平时的练习中同学们也大量涉
15、及到这样的题目,题目难度不大。第( 1)问注意拉力要作用在门上,拉力方向沿绳方向,第( 2)问需要注意作出 F1 的反向延长线,第( 3)问根据平衡条件 F1L1=F2L2,力臂越大,力越小。 17.【参考答案】 600 240 【分析】本题的要求是 理解 层。课标相关内容要求: 有对信息的有效性、客观性做出判断的意识,经历从信息中分析、归纳规律的过程,尝试解释根据调查或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本题是信息题,通过题目和表格所给的对应数据即可找到“ 90”所对应的最大质量为 600kg,“ V”速度不能超过 240km/h。 18.【参考答案】 【分析】本题的要求是 了解 层。
16、 课标相关内容要求: 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汽车运动时,天窗外空气相对汽车运动速度较大,流速大于车内空气的流速,根据流体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可以判断天窗外空气的压强小于车内的空气压强。 19.【参考答案】 2.4104 2105 【分析】本题的要求是了解层。 课标相关内容要求: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本题给出 汽车的质量为 2400kg,根据 G=mg 可以求到重力为 2.4104 N.停在水平地面的汽车压力等于重力, 根据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可以求到一起为 2105Pa。 20.【参考答案】解: 弹性绳 O 门 F1 F2 L1 第 16
17、题答案图 卓越 教育中考研究专家团队 ( 1) 如图 所示 ( 2) 因为木筏漂浮,所以 F 浮 =G=mg=100kg10N/kg=1000N 根据 F 浮 =G 排 = 液 gV 排 , 得 V 排 = F浮 水 g= 1000N 1.0103kg/m310N/kg =0.1m3 因为 V=Sh, 所以 h=V排S =0.1m32m3 =0.05m ( 3) = 因为它们 都 漂浮 , 由于 F 浮 =G 物 , 而甲 、 乙 所用 的木条质量相等,所以 G 相等 ,则浮力相等。 【分析】本题的要求是应用层。 课标相关内容要求: 能够 叙述和解析,并能 在 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等过程
18、中运用 ; 本题很好地贯彻了课标, 主要 体现 在以下 两方面: ( 1) 不变的 地方:本题继承了 14、 16 年 浮力的 考法。 在 力学 题 中 先 画图, 然后利用浮沉条件来解释,用浮力来贯穿全 题 。( 2)变化 的地方: 考察 学生对 阿基米德原理 的 应用。 21.【参考答案】解: ( 1) 0-5min 消耗的电能: W1=P1t1=22.0W 560s=6600J 5-10min 消耗的电能: W2=P2t2=18.0W 560s=5400J 0-10min 消耗的总电能: W 总 =W1+W2=6600J+5400J=12000J ( 2) D 阶段电流: I= PU 错
19、误 !未找到引用源。 =2.5W5.0V =0.5A ( 3) 根据焦耳定律 Q=I2Rt 可知, A、 D 阶段数据线电阻相等,工作时间相同,但是 A 阶段流经数据线的电流为 4.4A 大于 D 阶段流经数据线的电流 0.5A,所以 数据线在 A 阶段产生的热量比较多。 ( 4) 【分析】本题的要求是应用层。 课标相关内容要求:结合实例理解电能和电功率 ;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 。第( 1)题考查电功公式的应用。 根据 W=Pt 可以求出各时间段消耗的电能 ;第( 2)题考查 电功率 公式的应用。 可根据功率变形式 I= PU 求出电流。 第( 3)题考查
20、 焦耳定律 的应用 。此题注意答题的规范性,要运用控制变量法。 第( 4)题 考查对电磁波的理解。所有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同,频率小的波长长。 22.【参考 答案】 ( 1) N 如图 22 所示 卓越 教育中考研究专家团队 ( 2) 如图 23 所示 灯泡发光 【分析】 本题 能力要求 了解 层, 课标 相关 内容: 探究并 了解 通电螺线管外部 磁场的 方向, 会连接 简单的 串联 和并联电路 。 本题考察 了 :磁现象 ,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 实物 图的 连接。( 1)主要考察 学生的信息 在题干 和图 21 图 22 中 进行信息提取, 结合通电螺线管 的外部磁场知识进行 简单
21、 的逻辑推理 。( 2) 题干 较新 ,学生 第一次 看到 时 信息提取会觉得有困难,符合中考出卷 “去情境化 ”的出题原 则 ,本题核心 考察实物图连接, 只要读懂题目意思, 即 可 解 出 。 卓越 教育中考研究专家团队 23.【参考答案】 ( 1)如图所示 ( 2) 2 0.1 20 ( 3)滑动变阻器 【分析】 本题的要求是应用层。课标相关内容要求 :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会测量 定值电阻 的 阻值 本题考查了电学的实物图、电路图、读数、简单的计算、 电表测量对象 分析,几乎囊括了初中电学所有常见电学知识。对学生的要求由浅入深,紧贴学生思维,剌向学生的痛点;看似简单,却无时无刻不藏着陷
22、阱 学生在第( 1)问的实验电路作图中,容易受到第( 2)问实物图的干扰而造成失分 ,此道出得非常好本题延续往年电学 实验 分析,难点主 要在第( 1) ( 3)题画图及分析 24.【参考答案】 ( 1) sv t ; ( 2)刻度尺和秒表; ( 3) 按图示先放好长木板,木块和滑块,将滑块放在长木板顶部,用刻度尺测量出滑块底部到长木板底端的距离(如图中所示),记为 S. 将滑块放在长木板顶端,由静止释放的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当滑块底部到达长木板底部时再次按下秒表,停止计时,记录秒表的时间 t1。 适当将木块向左移动,增大长木板的倾斜程度,重复实验步骤 2,记录时间 t2和 t3。 整理器
23、材,分别计算出三次实验的平均速度 v1, v2 和 v3,进行比较。若 v3 v2 v1,则实验可以说明小明的猜想正确。 【考点】长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本题的要求是应用层。在课标相关要求中属于“科学探究 I”层次。具体来说,要求学生: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继 2015年的“利用浮力测量小黄鸭的重力”之后, 2016年的“检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卓越 教育中考研究专家团队 与被提升物体重力的关系”和今年 的最后一题实验设计题型都回归了课本,而且体现的是教材的演示实验。但今年的实验情景来源于课本,但又进行了创新,学生如果死记课本的步骤也是不行的,往较深的层次看,斜面的题目在初中学生也是有接触的,在比较简单,紧扣考纲,不增大难度的前提下,实际上从感性认识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斜面的倾斜程度对于物体运动的影响,同样属于跟高中内容的一个初步接轨。整体上来看,这类探究验证性实验重点考查的还是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探究能力,“控制变量”思想是学生设计步骤中贯穿始终的一条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