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知识与技能复习之十 信息的提取与概括,1.目标描述,2.答题注意点,3.题目类型,4.归纳技巧,5.训练强化,一、目标描述,1.信息提取与概括是语文阅读能力、思维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 2.题目以主观题为主,一般表现为:题干设置一个具体的语境,要求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根据要求筛选、提取相关信息,并用准确简明的语言加以表述。 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得出解答这类题目的注意点。,二、答题注意点,1明确题干要求; 2筛选主要信息;.整理合并要点;.准确简明表达。,题目类型,1.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2.归纳中心,概括意思; 3.对材料的探究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4.图表类; 5.对材料进行个性
2、化阅读,有创意的解读。,一、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这类题目要求我们要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找到共同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答题。,例:“青春的睿智”。正值青春的我们,思维活跃,善于探索,日渐睿智。请你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把握文意,找出共同点,写出结论性的话。 材料一:晋书有言:“有人不及,可以情恕。” 材料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材料三:有人批评林肯总统:“你为什么让政敌变成朋友?你应该消灭他们。”“当我们与政敌成为朋友时,政敌就不存在了。”林肯温和地说。后来,林肯再度当选美国总统。 这些材料都告诉我们: 。,解析:抓住每句中的关键字词如“恕”“有容”“ 与政敌成为朋友”
3、,从心胸博大、善于宽容与成功的关系来谈感想。答案中要能紧扣“胸怀博大”、 “宽容”,大意相同即可 。,胸怀博大者,方能目光高远;宽容他人者,更能成就大业。,牛刀小试,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观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阅读,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活动。许多散文和小说,都不着痕迹地蕴藏着隽永可贵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它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地流入读者的内心深处,那种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过:“要成为出色的漫画家,非得喜欢读书不可。画只是技巧,出色的漫画,出自无穷的想象。不读书,就表示没有好奇心,怎么可能画出精彩的漫画?“实际上,阅读所能带来的脑力冲击,大得超乎想象。它
4、足以将水面上的一个小涟漪化为滔天巨浪,从而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A文学作品的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 B阅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活动。 C喜欢读书才能成为出色的漫画家。 D阅读能创造出一个个奇迹。,你觉得应该抓住哪一个关键词?哪一句话?,抓住材料中话题中心词“阅读”和总结评价性语句即最后一句“从而创造出一个个奇迹”概括。,D,二、归纳中心,概括意思,这类题要认真阅读材料,并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然后准确简明地表述。,例:请阅读下面几段文字,概括出你得到的信息。(1)今年,复旦大学在自主招生中,不仅看重考生的学业成绩,还对考生进行了严格的面试,然后才决定是否录取。(2)今年举办的“隆力奇”杯第十二届
5、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除了评判选手的歌唱水平外,还有综合知识问答这一环节,虽然只占1分,却往往成为影响选手排名的关键。(3)5月中旬,法国敲定了进军德国世界杯的23人大名单,在预选赛中表现突出的球星皮雷,因在赛场上与人有过争吵而未能入选。(4)首届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生谢彦波,被人们称为“神童”、“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因不能处理好与导师的关系,被迫中途结束了在美国的留学生涯。 你得到的主要信息: 。,解析:阅读各句,找到它们表达的共同主题即“德才”来概括。每一个材料都是举一个例子,例子中的人或事都要求全面考核人才。,现代社会更看重人的综合素质(或“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牛刀小试,请
6、根据下面三则材料探究个人书法与字库发展之间的关系。 材料一:字库是外文字体、中文字体以及相关字符的电子文字字体集合库,做的是书写电子化的工作,被广泛用于计算机、网络及相关电子产品上。 材料二:艺人徐静蕾、“粉笔奇人”崔显仁的书法被方正字库选择收录,收录标准并不唯名,关键在于其书法本身的质量,徐静蕾的字有超过十年书法练习的基础,崔显仁的粉笔字创意独特,功底扎实。 材料三:方正字库的柳楷、瘦金书、康体,就是基于柳公权、宋徽宗赵佶、康有为等人的书法进行开发的。,想想:第一则材料告诉我们什么?第二、三则举得例子有告诉我们个人书法和字库有什么紧密关系?,答案:个人书法是字库重要的创意来源之一,个人书法能
7、使字库储藏更加丰富。(答出“个人书法是字库重要的创意来源之一”即可得满分) 。,三、对材料的探究并形成自己的观点,例: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不少地方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课,每周一课时。 【材料二】目前,全世界已有l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 400多所孔子学院。有关部门选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编写出版了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摘自自“新浪网”)在中小学开设国学教育课,有人肯定但也有人反对
8、,你持什么观点?请简述理由。,解析: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首先要表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是说明理由。说明理由如果是赞成可以从开设国学的作用方面来回答;如果是反对,可以从开设国学的弊端方面来回答。,示例一:赞成。开设国学教育课,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提高自身品德修养。示例二:反对,开设国学教育课,会加重我们的学习负担。,解读材料,形成观点,明确表述出来,然后结合材料阐述理由。语言通顺。,牛刀小试,为落实“建设节约型校园”精神,楚秀中学开展了“光盘行动”主题教育活动。请阅读材料,根据情境,完成对话。 【材料】统计部门调查显示,我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质和脂肪就分别达800万吨
9、和300万吨,至少倒掉了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而我国目前仍有一亿多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蒋华在生日那天请来几个同学小聚,其中一位嘀咕道:“就这么几个菜!”张文说:“这样才能光盘,杜绝浪费啊。” 李明接着说:“ ”这时郑全说:“李明说得多好,引经据典,不仅说出了光盘对节俭的意义,还说出了节俭对德行养成的作用。”,示例:“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不仅是节约的问题,还有助于我们良好品德的形成呢。示例二:“历览前贤家与国,成由勤俭败由奢”,践行“光盘行动”,受益的不单是我们自己。(可运用的还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足蒸暑土气,背
10、灼炎天光”等。),四、图表类,例:下表是近五年全国人均购书简况,请你用自己的话简要表述下表中反映出的情况。,解析:观察近五年的人均购书量的变化,发现2009年2012年是在逐年增长,2008年的人均购书量为5. 05册,为近五年来最高。,示例:人均购书量2008年最多,2009年最低,此后一直在增加,但并未超过2008年。,这类题要求同学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将图形、漫画、表格中的信息转换为文字的能力。首先要注重整体阅读,要先对图表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大方向;其次要重视数据的变化,将不同数据进行纵横向比较分析,将数据与文字结合起来比较,找出数据变化的规律;同时,
11、还要审清图表的“标题”,图表的标题往往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牛刀小试,学校组织了一次名著阅读情况调查,八年级(1)班的调查统计数据如下表。请你将从表中得出的信息用语言表述出来。,答案:八年级名著阅读调查情况表明,大部分同学读名著,有半数以上的同学经常读名著,其中浏览的同学占多数,精读作批注、写摘要、写心得的人很少,部分同学只是抄写词句,也有少量同学从来不读名著。,五、对材料进行个性化阅读,有创意的解读,例:【材料一】10月21日,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公布中、高考改革方案。根据此方案,从2016年起,北京市高考英语科目分值由150分减为100分,语文科目分值由150分增加至18
12、0分。中考英语科目分值由120分减少为100分,语文科目分值由120分增加至150分。此前,山东、江苏、浙江等地也对高考英语考试进行调整,取消了听力考试,放在平时考。这些举措的出台,一时间在社会上引起广泛讨论。 【材料二】日前,一些主打文化牌的节目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华好诗词等在各大卫视热播,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开始关注汉字书写,关注古典诗词背诵,关注那些似乎被忽略的中国文字、文学以及文化。“汉语热”、“国学热”在当前渐成风尚。 1说说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一种什么现象。 2结合社会现实,说说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试题分析:1.读懂短文内容,从人们对语文和英语学习的认识来说明现象即可。
13、2.结合第一题解答,针对语文热这一现象从国人认识到母语的重要性来表达看法。,答案:1.当今社会,语文越来越受到重视,英语学习遭受冷落。2.结合社会现实,有理即可。示例一、我认为应该重视语文。很多学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就业没什么影响,还有人觉得中国人不学语文也行,这些看法是完全错误的。现在我们的语文水平不仅没有进步,反而降低了。我们看到很多广告中都语言不通,有的电视台主持人无知乱说。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语文。示例二、我认为在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其在高考中分数比重的降低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提高对语文的重视程度固然可行,但不应该建立在降低对英语的重视之上。,给材
14、料的开放性题目一定离不开对材料的认真解读,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题目一),对材料中的现象阐述时,内容要具体,和观点一致起来。语句要通顺。,牛刀小试,为激励同学们树立志向、践行梦想,某校正在开展以“青春梦想”为主题的活动,请你也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 材料一: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节选自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材料二: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少年周恩来面对国难,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愿,为人民的独立幸
15、福鞠躬尽瘁;“两弹元勋”邓稼先为摆脱中国任人宰割、亡国灭种的危险,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中国强盛起来,将自己毕生心血献给了中国国防科研事业。 材料三:刘伟10岁时就失去了双臂,他的梦想就是要“精彩地活”。为此,他练游泳,练习用脚打字、弹琴,还编曲填词。十余年来,他从未懈怠,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冠军,在“中国达人秀”中展现了绚丽的风采,还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既实现了他的梦想,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人的精彩。他曾说:“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梦想负责。” 1请根据才一和材料二,探究个人志向与国家梦想的关系。 2请结合材料三,谈谈个人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3邀请你担任“青春梦
16、想”主题班会主持人,请设计一段50字左右的结束语。要求:文辞优美,富有感染力。,答 案:1少年立志要与国家、民族利益(国家梦想)紧密结合,个人梦想的实现要有利于国家的强盛美好。2要点:要将梦想付诸行动(行动),不惧困难,坚持不懈(毅力)。3示例:同学们,青春因梦想而绚丽,因拼搏而精彩。愿同学们扬起梦想的风帆,与“中国梦”同行,为民族复兴、国家强盛、人民幸福而努力!,试题分析:1.从国家强盛是个人梦想实现的前提,每个人个人梦想的实现推动国家的强大个意思上说明即可。2读懂材料三所表达的思想即战胜困难不断努力才有成功,以此感想即可。3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青春的美好,阐述自己有什么梦,如何利用青春的大好年华去努力学习实现梦想。,方法归纳,第一步:认真审题,明确要求。读题时一定要仔细,弄清楚题干要求的内容,特别要注意围绕什么主题,进行甄别材料。 第二步:阅读材料,捕捉信息。首先要整体感知有关材料,把握住一个大的主题和方向。然后可以采用从材料中提取关键词的方法,把握住主要人物、主要事迹,从而判断所给材料是否符合主题。 第三步:依据题干,规范答题。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指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再结合材料分析说明理由。表达的语言要准确精练,不能出现语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