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1 节 种群的特征A 组基础达标练1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 )A太湖中的鱼B校园花坛内的花草C紫金山上的灰喜鹊D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解析:太湖中的鱼不会只由一种鱼组成,A 错误;花坛内的花草不是一个物种,B 错误;紫金山上的灰喜鹊是一个种群,C 正确;热带雨林由许多种物种组成,D 错误。 答案:C2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出生率和死亡率与年龄组成有关C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有一定影响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最基本的特征;年龄组成会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也会影响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
2、和迁出率都能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答案:D3(2017衡水高二检测)用标志重捕法对动物进行野外调查,下列叙述不符合要求的是( )A被标记的动物在种群中完全混合B个体被捕获的概率相等,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等无关C被标记的动物物种有明显的群聚现象D动物在行为上不受标记物的影响,标记物不易脱落解析: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前提条件是有标记个体与自然个体完全混合,A 正确;个体被捕获的概率相等,B 正确;个体在自然区域内随机分布,C 错误;标记物对动物的生命活动没有影响,而且不易脱落,D 正确。答案:C4.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的描述是(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 9 个大肠
3、杆菌C蒲公英像星星一样点缀在公路边D白杨树在路旁每隔 5 米栽种一棵解析:种群的空间特征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斑马的成群活动为集群分布;蒲公英在公路边的分布为随机分布;白杨树每隔 5 米种植一棵为均匀分布;每毫升河水中的大肠杆菌的数量代表的是大肠杆菌的种群密度,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答案:B25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和数量变化趋势B出生率越高,种群数量增长越快C年龄组成能够用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D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对种群密度的影响不大解析: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
4、数量的变化趋势,A 错误;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只与出生率有关,还与死亡率等有关,B 错误;年龄组成是种群的特征之一,根据各年龄段个体所占的比例,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C 正确;利用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D 错误。答案:C6(2017汕头检测)农业上为有效地降低蝗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方法。施放性引诱剂直接达到的目的是( )A改变蝗虫的迁出率B降低蝗虫的出生率C降低蝗虫的死亡率D改变蝗虫的年龄组成解析:性引诱剂通过诱杀蝗虫的雄性个体,从而破坏蝗虫的性别比例,降低蝗虫的出生率。答案:B7某小组用样方法调
5、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随机取样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解析: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做到随机取样,而不是在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A 正确,B 错误;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C 正确;根据地段形状确定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或等距取样法。 答案:B8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表示迁入率和迁出率B丙表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C丁表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都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
6、特征,调查方法只有标志重捕法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甲表示出生率,乙表示死亡率,A 错误;丙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应为性别比例,B 正确;丁既能影响出生率,又影响死亡率,应为年3龄组成,每种类型都包括老年、成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C 错误;常用的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D 错误。答案:B9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以分为图 A、图 B 和图 C 三种类型,据图回答:(1)下面是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则甲、乙、丙分别对应上图中的_。(2)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鱼种群的年龄组成应为图 _ 所示类型。(3)在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
7、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为图_所示类型。(4)假如图 C 代表的种群是某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资源,我们应该特别保护_(年龄段)个体。解析:(1)甲中老年个体较少,幼年个体较多,与图 A 相符;乙中各个年龄段的个体基本相同,与图 B 相符;丙中幼年个体较少,与图 C 相符。(2)渔业生产中,既要保持产量又要保证可持续发展,所以应该加大对幼鱼的保护,使年龄组成为图 A 所示。(3)农业生产中,干扰害虫交尾能降低幼体的数量,使害虫的年龄组成如图 C 所示。(4)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应该保护好幼年个体,使种群的数量可持续发展。答案:(1)图 A、图 B、图 C (2)A (3)C (4)幼年10
8、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 2 hm2(1 hm210 000 m 2),随机布设 100 个鼠笼,放置 1 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进行标记后放归;3 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初次捕获并标记只数( M) 重捕只数( n)重捕个体中被标记只数( m)32 36 4(1)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_只/hm 2。事实上布氏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2)如图表示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双子叶草本植物苦荬菜种群密度调查时确定的小样方之一,圆圈表示个体。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
9、黑。4(3)下表是该班级 10 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则该块地中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_。组别 1 2 3 4 5 6 7 8 9 10株数(m 2) 0 2 3 3 4 12 4 2 3 3解析:(1)设该草地中布氏田鼠总数为 N,第一次捕获数为 32,第二次捕获数为 36,其中标记数为 4,则根据公式: N(种群总数) n(重捕个体数),M 标 记 数 , 即 第 一 次 捕 获 数 m 重 捕 中 标 记 数 即可得出 N288 只。该样方面积为 2 hm2,所以种群密度 144 (只/hm 2)。(2)计数2882时,要统计样方内部和相邻两边及顶角个体,统计边的原则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注
10、意将图中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3)从题干中获取的信息有:种群密度调查的对象为双子叶植物,采用的方法为样方法;给出了 10 个小组的调查结果,由于 1 组数值和 6 组数值与其他组数值相差太大,应舍去,然后用剩下的 8 组取平均值作为该块地中苦荬菜的种群密度,即(23344233)83 株/m 2。答案:(1)144 高 (2)计数样方内部和任意相邻两边及顶角的所有个体(提示:统计边角的原则一般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如图所示:(3)3 株/m 2B 组能力提升练11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 100,年末时为 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 20,死亡个体数为
11、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 10%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 11,则出生率越高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若比较三种年龄组成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解析: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出生的个体数占该种群总个体数的比率,A 选项中该种群的出生率为 20%;若调控环境条件,使动物的性成熟推迟,种群的出生率有可能减小;不能仅根据年龄组成推断出生率的高低,出生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答案:B12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 106 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 91 条,其中有标记的 25 条。由此可以估算出该池塘中鲫鱼的密度。后来发现这次
12、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分析其原因不可能是( )5A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太大B被标记的鱼放回后有一小部分死亡C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小D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解析:若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太大,导致所捕鲫鱼为鱼塘中个体较大的鱼,而个体较小的鲫鱼未能捕捉到,最终导致种群密度的估算值偏小,A 正确;被标记的鱼放回后有一小部分死亡,会导致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种群密度的估算值偏大,B 正确;若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小,则存在偶然性,会使实验误差较大,C 正确;虽然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但得到的鲫鱼数量不变,因而不会与实际结果产生较大误差,D 错误。答案:D13某岛屿上生活着一
13、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 6 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 10 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解析:由图示知,12 月份未成熟个体数目为 0,又知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 6 个月,故该种群可能从 6 月份开始,出生率就为零,A 正确;天敌倾向于捕食年老、弱小的动物,故天敌的迁入可能会导致衰老和幼小个体减少,使种群年龄结构发生改变,B 正确;图示各月份
14、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百分比不同,C 正确;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使该种群的正常性别比例发生改变,导致种群密度改变,D 错误。答案:D14(2017西安测试)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被杀死的斜纹夜蛾中被标记个体的数目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6注:横轴为诱捕灯间距A若标记总量为 N,回收率为 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 N/aB诱捕灯间距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无关,与灯高有关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其种群的年龄组成
15、解析:种群密度是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A 错误;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下降,B 错误;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和灯高有关,C 错误;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斜纹夜蛾种群的年龄组成,降低虫害,D 正确。答案:D15种群是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个体的集合,它具有相关的特征。(1)请完成下面概念图(直接填在空框内)。(2)调查牧场植物种群密度时常用的方法是_,调查山羊种群密度时常用的方法是_。(3)进行种群数量调查在生产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请举出两个实例。_。(4)种群除了具有上述特征外,在位置和布局上还具有_特征。解析:(1)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对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也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2)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常用的是样方法、动物种群密度调查常用的是标志重捕法。(3)种群密度的调查对农林害虫的检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4)种群在位置和布局上具有空间特征。答案:(1)出生率 迁出率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2)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3)农林害虫的检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4)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