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时 1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学习目标 1.认识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的表现及成因。2.理解自然带的概念、类型和分布。1表现及成因(1)表现: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2)成因:不同地域物质、能量分布的不同状况。2陆地自然带(1)形成过程(2)名称及分布(以北半球为例)(3)地域分异规律:体现了气候、植被、土壤等地理环境要素在空间上的规律性。主要包括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判断1地中海气候区分布着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的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 )探究点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我国南北从 4N 到 53N,东西从 73E 到 135E,经纬度跨
2、度很大,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从不同区域拍摄到的景观图片发现,我国东西南北的景观差异极大,反映出强烈的地域差异性。对照“世界大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 ,探究下列问题。1下面是我国两种主要的粮食生产景观照片,你认为其主产区主要分布在模式图中的哪个数字代表的地区?分别是什么气候类型?最能反映出我国什么方向的区域差异?3答案 甲是水稻,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乙是小麦,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温带季风气候。反映了南北方热量的差异,南方热量充足,可以生产水稻;北方热量较差,适宜生产小麦。2观察下列三幅植被照片,你认为这三种典型植被主要分布在模式图中的哪个数字代表的地区?分别是什么气
3、候类型?最能反映出我国什么方向的区域差异?答案 丙是森林,分布在或地区,季风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丁 是 草 原 , 分 布 在 地 区 , 温 带 大 陆 性 气 候 (或 温 带 草 原 气 候 ); 戊 是 荒 漠 , 分 布 在 地 区 , 温 带大 陆 性 气 候 (或 温 带 沙 漠 气 候 )。 反 映 了 我 国 东 西 方 向 水 分 条 件 的 差 异 (或 从 沿 海 到 内 陆 的 差 异 )。3你能说出自然带模式图里地区的自然带名称和气候类型吗?答案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草原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荒
4、漠带,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气候对自然带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自然带,自然带的分布和气候的分布基本一致,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下所示:(以北半球为例)4自然带成因记忆法(1)一种气候类型形成一种自然带:热带雨林带、热带疏林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高山植物区。(2)两种气候形成一种自然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都形成了温带落叶阔叶林带。(3)一种气候形成多个自然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了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4)气候相同但因地势的高低和降水量的不同
5、而自然带不同:在热带季风气候区内,地势低、降水多的地区为热带季雨林带,如恒河平原和印度半岛的西海岸;地势高、降水少的地区为热带疏林草原带,如德干高原。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形成自然带的最重要因素。(1)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_(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2)A 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对应的自然带是_带。(3)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 地在_和_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自然带是_带。(4)“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6、”中_(填字母)气候对应两种不同的自然带,5_、_(填字母)两种气候对应同一自然带。答案 (1)西风带 画风向略(西南风)。(2)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3)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风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4)F D E十月,正值金秋,秋的画卷如火如荼次第展开。结合下图回答 12 题。1此季节,以“碧云天,黄叶地”为主要景观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能够观赏到下图四类景观的寻秋路线是( )A B C D答案 1.D 2.C解析 第 1 题,秋高气爽,植被枯萎为温带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在华北地区可以看到。第2 题,图中的景观依次为亚寒带针叶林、热带季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草原,在线路可以看
7、到。读“某地地形剖面图”以及“气温、年降水量随地形分布示意图” ,回答 34 题。63有关图中 A、B 两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AA 坡为阳坡、迎风坡BB 坡为阳坡、迎风坡CA 坡为阳坡、背风坡DB 坡为阳坡、背风坡4图中反映的地段,根据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在山麓 B 地区的自然带最可能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热带雨林带答案 3.B 4.C解析 第 3 题,根据图中气温的变化判断,B 坡气温高于 A 坡,说明 B 坡为阳坡。从年降水量来看,B 坡比 A 坡降水多,说明 B 坡是迎风坡,降水多。第 4 题,根据气温曲线判断,B地最冷月气温在 0 以上,1
8、5 以下,说明该地自然带为亚热带植被,C 项正确。5下图为“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数字所对应的自然带名称:_;_;_。(2)自然带所对应的气候类型为_,气候特点是_。(3)自然带所对应的气候类型为_,气候的成因为_。(4)是我国东部森林植被,两者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洋流 C地形 D季风答案 (1)温带荒漠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7(2)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寒夏热,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大,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3)温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4)D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知,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对应的自然带由
9、西向东依次是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第(2)题,自然带所对应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点是冬寒夏热,气温年较差与日较差大,降水稀少且集中在夏季。第(3)题,自然带所对应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的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第(4)题,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具有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空间分布特征,它使得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故答案为 D。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 。完成 12 题。1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 X 方向热量增加B沿 X 方向降水增加C沿 Y 方向热量增加D沿 Y 方向降水增加2甲
10、、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 )A热带草原 温带落叶林B热带草原 亚热带硬叶林C热带雨林 温带落叶林D热带雨林 亚热带硬叶林答案 1.D 2.A解析 第 1 题,据图示自然植被的分异状况可以判断沿 X 方向热量减少,沿 Y 方向降水增加。第 2 题,结合图示已知的自然植被分布和上题得出的结论可推断,甲为热带草原,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如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 34 题。83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热带疏林草原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热带雨林带4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A天山天池湖滨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C桂林漓江沿岸D武夷山九曲溪边答案 3.D 4.
11、B解析 第 3 题,根据题意, “滴水叶尖”现象常年出现的地区应是常年多雨区,选项中热带雨林带地区全年高温多雨,最易出现该现象。第 4 题,我国西双版纳属热带季风气候,雨季较长, “滴水叶尖”现象在此出现较为普遍。截止到 2016 年 3 月 6 日 18 时,鄱阳湖星子站水位为 9.85 m,低于该站 10 m 枯水点位,整个鄱阳湖床已经基本成了一望无际的荒漠与草原。读“长江水系图”及“鄱阳湖床景观图”,完成 56 题。5鄱阳湖景观所处的自然带为( )A热带草原带 B亚热带荒漠带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6进入 6 月份,鄱阳湖草原逐渐消失,主要是因为(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草原转
12、变为荒漠9B进入梅雨季节,草原被湖水淹没C受西南季风影响,草原因洪涝而死亡D正值夏播季节,草原被人为破坏答案 5.D 6.B解析 第 5 题,读图可知,鄱阳湖在 30N 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 正确。第 6 题,6 月以后,我国长江流域进入汛期,鄱阳湖水位上升,淹没滩地上的草原,B 正确。7读“世界森林植被分布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1)描述图中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规律。(2)A 地气温年较差比 B 地_;形成亚欧大陆东岸森林类型由南向北变化的基础因素是_。(3)图中亚热带森林植被分布在大陆东、西两岸,分别说出它们对应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及成因。(4)简述世界热
13、带雨林的破坏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答案 (1)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横贯大陆东西。 (2)大 热量(或太阳辐射) (3)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受西风带控制;夏季高温少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4)减少了对 CO2的吸收,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的调节功能下降(或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加剧)。解析 第(1)题,结合图例和图中森林植被分布可知,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第(2)题,A 地位于季风气候区,B 地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故 A 地温差大。亚欧大陆东岸森林类型由南向北变化的基础因素是热量。第(3)题,亚热带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岸为地中海气候。第(4)题,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10考点 题点 题号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