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弱智儿童随班就读培训材料.doc

上传人:果果 文档编号:1551610 上传时间:2018-08-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弱智儿童随班就读培训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弱智儿童随班就读培训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弱智儿童随班就读培训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弱智儿童随班就读培训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弱智儿童随班就读培训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弱智儿童随班就读培训材料加强弱智儿童语言训练 促进弱智儿童回归主流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主要工具,人通过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内心需要和传递信息;良好的语言能力是与人交往和沟通的前提。在弱智儿童群体中,语言障碍出现率相当高,沙金(J.Srikin)和兰亚斯(W.F.Lyons)曾对 2252 名智力有问题的儿童作过调查,发现语言障碍的出现率为:轻度智力落后儿童 42%,中度智力落后儿童 72%,重度智力落后儿童100%。由此可见,对弱智儿童进行语言矫正训练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弱智儿童由于先天缺陷和后天补偿教育的缺乏,太多数弱智儿童的言语表达能力都比较低下,普遍存在沟通障碍:(1)说话断续,逻辑混乱。

2、由于一些弱智儿童存在构音、发音障碍或口吃等因素,与人交谈时说话断断续续,甚至逻辑混乱。往往拖拖沓沓说了很多,却仍不知所云。(2)词不达意,不能完整表达内心需要。这些儿童往往是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在“实物词表达”这个链中, “词”的量缺乏所至。因此在说话的时候,他们总会在大脑中找不到适当的词,用错词,或漏词缺字,不能够将内心的需要完整表达出来。(3)声音异常。主要是因为发音障碍涉及到弱智儿童说话音质、音调、音量方面的异常。也可能是自卑、胆怯、易怒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说话时声音低细或太高。这类儿童说话要么声音太高使人听了刺耳,要么声音太低叫人难以听清楚,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会出现困难。(4)语序颠倒,

3、语法错乱。弱智儿童由于认知能力的低下,知识经验欠缺,语言内容的扩充必然要受到限制,语言内容的贫乏又必然会造成无法表达,所以有些弱智儿童在与人交谈时,会语序颠倒,语法错乱,说出的话让人感到含糊不清。目前,在很多培智学校中,由于早期干预的忽略和语言障碍发现诊断的迟滞,很多弱智儿童在明显表现出语言障碍时,已经过了最佳的语言矫正和补偿年龄;但为了最大限度对儿童进行缺陷补偿,锻炼提高弱智儿童言语表达能力,促进儿童回归社会,对语言障碍的弱智儿童进行语言训练仍是十分重要。其中开设语训课是一个重要的有效的途径。弱智儿童语言训练和语言缺陷的矫正是一项复杂和困难的工作。对这些儿童进行语言康复训练,一方面需要医学治

4、疗,另一方面还需要科学有效的训练矫正。一、影响弱智儿童语言训练的两大内因。(一)心理因素。弱智儿童出现语言障碍有许多内在心理因素:(1)认知能力的低下,知识经验欠缺。另外,由于认知能力的低下,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就经常会遭受挫折,这种挫折感会使他们失去与别人进行言语交流的兴趣,无法得到足够的语言刺激,从而造成语言表达能力发展迟缓。 (2)情绪压抑、性格内向、害羞、退缩的弱智儿童比起外向、好问、好动的儿童,语言发展要差。 (3)人格异常的儿童,如自闭症、蒙古症、神经质的儿童,语言发展有显著的迟缓。 (4)当儿童情绪波动、焦虑、紧张、恐惧时,也会常出现构音障碍。另外,智力落后儿童感知能力的贫乏和听觉辨

5、别能力的低劣使他们难于捕捉到周围人群的正确发音,因而出现较多的构音问题。(二)生理因素。语言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必须具有功能正常的听觉器官和发音器官。这些器官发生缺陷,轻者会使语言发生障碍,重者无法形成语言。对于发音器官构造缺陷的构音问题,一般要先通过外科手术进行修补、矫正,然后再辅之以构音训练,恢复这些器官的功能。有部分弱智儿童发音不准,模糊不清,或根本不能发出声音,都可能是发音器官缺陷所至,这些儿童只有在进行医学治疗后,才可能进行语言训练并取得康复效果。二、弱智儿童语言训练的四个要素。(一)干预时间。一般认为,学龄前时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果我们能够及时地发现弱智儿童的语

6、言障碍问题,有针对地进行训练和矫正,对儿童语言的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训练和矫正工作难度就要大得多,效果也很难显著。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充分认识到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为儿童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和多种多样的语言刺激,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二)语言环境。丰富的语言环境是儿童语言发展和开展语言训练的重要条件。语言环境包括两个方面:语言物质环境和语言的交往环境。教师一方面应该为他们提供丰富、适应其年龄和智力水平的儿童读物和益智玩具;另一方面应该想方设法为他们创造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可以在教室里布置、陈列各种阅读材料,设立专门的阅读角或阅读中心。另外,教师应当经常和儿童进行语言交

7、流,特别是一些沉默内向、交往能力较差的儿童,教师更应该主动地接近他们,跟他们多交流,多谈话。在与儿童交谈中,教师要注意自身语言的规范标准,明白易懂。(三)训练矫正。如果语言障碍的弱智儿童不存在器质性缺陷,只是功能性语言障碍的话,可针对儿童不同的语言障碍,进行语言矫正和训练。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时,我尝试用以下 听的训练训练弱智儿童“听”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当弱智儿童会听,能听懂别人说话内容的意思,才能理解别人说话意图,达到语言沟通的目的。在对弱智儿童进行“听”的训练时,可将培智语文教材一至九册的名动形数量代词等词汇和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句收集归类,通过反复大量的训练,能够提高学生听和理解语言

8、的能力。(1)实物对照法。实物 词 说话例:在训练中,呈现实物“直尺” ,对学生重复说:“直尺”一词,然后隐藏实物“直尺” ,再对学生重复说:“直尺” 。最后让学生在一堆实物中找出直尺。通过这种反复强化刺激,能让儿童在大脑中形成“实物词说话”的心理反映机制,提高弱智儿童理解语言意义的能力。(2)指令模仿法。教师: 指令 实现学生: 模 仿 听指令 实现发出一个指令,教师自己先实现指令内容,吸引学生注意整个过程。如:教师发出指令内容“请把门关好。 (重复) ”然后教师自己行动把门关好。间歇一会儿,对受训学生发出同样的指令,并引导学生模仿教师实现指令内容。指令内容,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采集、归类,在训

9、练中不断丰富和扩充。衔接训练在对弱智儿童进行语训时,听说之间是一个信息反馈和衔接的过程。在训练中,我尝试运用“传话法”和“故事复述法” ,训练学生的“听记忆理解说”的语言心理衔接能力。(1)传话法。在进行语言训练时,将学生编成两列,或者围坐成一圈。老师告诉第一位学生一个字,或一个词、一句话,让该生将听到的内容,告诉下一位同学,一直传下去,最后一位学生将听到的内容说出来。在传话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说话清晰准确,声高合理,从而提高其准确传递信息的能力。选取传话内容时,可以由易到难渐进。(2)故事复述法。在语训课上,老师讲(或播放)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听了之后,将故事复述出来;学生复述时教师要多

10、给予鼓励和提示,让学生尽量努力将听到的故事完整复述出来。在训练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的人物,诱导学生表达自己对其中人物的爱憎,渗透培养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说的训练弱智儿童语言训练过程中,一方面提高儿童听和理解词汇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对儿童进行“说”的训练,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能够将表达欲望通过语言实现。(1)事件讲述法。语训时,要求学生将每天班上、学校、宿舍、家庭发生的一些事件讲述出来。儿童身边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情,学生听到的、看到的和想到的都可以说。如果学生一时说不出来,教师可以先讲一两件,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讲述时,教师在给予微笑鼓励的时候,正确纠正学生字的发音和表达语句的

11、连贯,将学生讲述的内容补充、完整。(2)提问法。在训练中,先指导学生完成一些小任务后,然后教师可以提问:“你刚才做了什么?”或呈现一些有故事情节的图片,投影片,然后提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你想到什么?”尝试让学生完整说出来。通过训练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聊天谈话法。在进行语言训练前,创设一个轻松、融合的气氛,受训儿童围坐在一起,教师提供一些主题,让学生自由聊天、谈话。在聊天谈话时,学生可能会东拉西扯、胡言乱语。在这个训练中,老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围绕主题大胆说话,另一方面要注意矫正学生谈话出现的字词和语法方面的错误。(四)三向延伸弱智儿童在学校接受语言训练,

12、回到家里要有延伸训练和巩固的环境,并且积极扩大儿童的社会生活范围。儿童接触最多的人如父母、教师、同龄伙伴等的不正确的说话方式、不良的教学方法、不当的说话环境等,都会使儿童产生错误模仿,出现构音问题。通常,教育程度较高的父母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语言范例,对孩子的语言学习提供合适的环境。家长如果求好心切,过分矫正,反而会使孩子丧失信心,不敢说话,构音能力就会差。弱智儿童往往由于生活范围受到局限,社会经验缺乏,因而他们的语言方面如词汇量、语法、句子长度等许多方面都存在很多的缺陷。因此,教师的积极扩大儿童的生活范围,增加社会经验。一方面,应通过组织参观、访问,把儿童带入社会,让他们和各类社会机构和人群广

13、泛接触,在直接的活动中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从而引发其语言交往的兴趣,丰富语言内容,扩大词汇量。另一方面,要教给儿童具体的社会技能和待人接物的基础知识,使他们在和社会的接触中得到更多的成功体验,逐渐融入和回归社会。浅谈智力障碍儿童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正常的人在出生后到三岁末,言语的发展极其迅速,大约能掌握近千个单词,能正确使用简单句子。到入学前已经基本掌握语言交往的能力,能够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这说明儿童时期是言语发展的重要阶段。但是智力障碍儿童由于种种原因,致使大脑的发育迟滞,听力差、听觉分化功能很弱,加上社会、家庭等不良环境的影响,使他们言语能力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表现出如下的特

14、点:1言语发展的速度缓慢,而且言语发生的年龄比正常儿童迟 23 年,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发展都较为的迟缓。我们经常看到智力障碍儿童只能用简单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并时时会伴有手势、表情等动作来辅助他的言语表达。在言语发展迅速的儿童时期,如果不能较好的掌握基础言语表达,将会使智力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差距越来越大,导致有的智力障碍儿童即使长大后,也不能很好地,甚至不会使用言语进行表达。2由于构音器官和语音模仿能力的缺陷,造成在言语活动中发音不准、吐字不清、语流不畅甚至口吃的现象非常普遍。智力障碍儿童在学习汉语拼音的翘舌音、舌根音时,学生区分不清、发音不准,很难掌握。对语调的掌握就

15、更难了。3词汇量太少,掌握和运用语法结构的能力很差,造成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很低。词汇作为语言最基本的单位,如果智力障碍儿童在入学前,没有受到系统的、科学的教育,他们只能够掌握几百个词汇,而且其质量不高,远远达不到理解并熟练运用的程度。在语法结构上,复句是他们难以克服的障碍,我们常看到他们很难理解老师复杂一些的指令,这就是不理解各种复句的表现。4、大脑功能发育障碍,认识活动能力较差,生活经验贫乏,再加上生活环境中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造成智力障碍儿童性格的孤僻、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往。在学校以及其他公共场所,他们很少主动与人交谈。有的时侯,当别人主动与他们接触时,他们也会表现出目光游离,心不在焉。这

16、又从语言沟通的角度阻碍了语言的发展。认识到以上几个特点,对于在发展智力障碍儿童的言语能力方面就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在学校的教学中加强对智力障碍儿童的言语训练,必须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发展智力障碍儿童的听说读写能力,不只是单纯地培养他们语文教学中所需要的那种技能,而是要使他们掌握适应社会生活,从事社会活动的最基本、最简单的能力,使他们能掌握与人交际的基本手段。听说读写能力是相互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听” 、 “读”是通过听觉和视觉输入信息的过程;“说” 、 “写”是以口头和书面的方式输出信息的过程,这是一个完整过

17、程的两个部分。不会“听”也就不会“说” ,没有“读”也就没有“写” 。 “听” 、 “读”是基础,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 “说” 、 “写”是应用“听” 、 “读”所输入的信息,达到交际的目的。所以我们在培养智力障碍儿童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要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训练过程,安排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之中。一、加强智力障碍儿童语音听力和言语运动器官的训练,是发展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智力障碍儿童虽然不能完全听懂别人的言语,但是他们对其他音响的反应还是很灵敏的(当然听觉器官残疾的儿童除外),这说明他们的听觉并没有什么障碍,而只是在“语音听力”上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正如鲁宾什坦所说:“这类儿童不是用耳朵

18、听到的,而是用大脑颓叶部分的皮层听到的” 。他们的“听觉分析器中分化条件联系形成缓慢和不够巩固。因此,儿童长期不能区分周围人们言语的声音。 ”另外,由于他们的字词发音所需要的综合运动能力发展缓慢,则更加深了言语听力的缺陷。所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是至关重要的环节。1、训练“注意听”的习惯,提高语音听力。这种训练开始时教师说话的速度要慢,语调要夸张,说话的内容是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再辅以各种声、像教学媒体,使他们听清楚,听明白,并吸引他们认真地听,聚精会神地听。这样的训练是为了帮助他们听懂老师的“话” ,重点要放在语音听力上;进而训练他们听一段话,并且按照这段话的内容提出一个问题,让他们有目的地去听,

19、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还可以变换形式利用多种媒体说同样的话以引起他们的兴趣。还可以用各种乐器在学生的前、后、左、右进行演奏,让学生辨别声音的方向和乐器的名称。这些训练方法因比较有趣,因此对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语音听力有明显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提高,就会改善他们的语音听力。2、进行发音器官的训练,提高其控制能力、准确性与灵活性,为进一步对“说”的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发音的需要,训练智力障碍儿童的口、唇、牙齿等言语器官,使它们能够随意活动,并能控制在一定的位置上。主要有三种训练:一是“张口” ,就是口一张一合,尽量把口张大,活动下腭;然后练习唇的动作,也是一张一合,要根据节奏有快有慢的

20、进行;二是“揉腮” ,用双手揉两腮的肌肉,促进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三是“绕舌” ,使舌头能训练卷舌、顶腮部、伸出缩回等动作,在口腔内灵活转动。训练时尽量把示范动作做夸张些,可以发给每人一面小镜子,自己对着镜子检查是否做得对。在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就开始矫正他们的发音。只有正确的发音才能提高言语听觉的质量,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训练时可以安排若干音近的字做发音练习,比较各器官不同的位置,从而进一步改善他们言语运动器官的控制能力及准确性和灵活性。二、掌握一定数量的基本字词是培养智力障碍儿童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条件。智力障碍儿童言语发展迟缓,掌握的词汇量极少。词义掌握不好,这是发展他们听说读写能力的主

21、要障碍。按照普通小学的规律都是先学拼音后学字词。可是智力障碍儿童却不能,光是掌握声母、韵母的读写方法都十分困难,更不要说学习拼法和整体认读了。只有直接进行字词教学才是有效可行的方法。然后在认字的时候,再加上汉语拼音的内容,使其逐渐地掌握“汉语拼音” 。字词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积累常用的基本字词,所以要有一定的速度,要加快他们的识字速度就必须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上下功夫。我在这里仅举一例:在“美”字的教学中,可以首先向学生展示一幅色彩鲜艳的投影片:碧绿的草地上有两只羊在比谁的尾巴美,教师运用教学课件,使绵羊的尾巴一摆一摆显得十分“美” 。在指导记忆字形时,学生很快便记住了, “羊”字去掉小尾巴,下

22、边不出头,加上大尾巴的“大”字,合起来念“美” 。教学中利用投影片引出“美”的字形,使他们能够牢固地掌握字音和字形,初步理解了字义:就是好看。然后又用相关图片深化字义:一个小姑娘坐在汽车上,她看见一位老爷爷上车,就赶快把自己的座位让给老爷爷。教师问“小姑娘美不美?”有的说:“小姑娘头上的蝴蝶结美。 ”有的说:“小姑娘的衣服美。 ”还有的说:“小姑娘长的美。 ”这时教师又引导说:“小姑娘给老人让座,这种行为美不美?”“美!” “那么小姑娘说老爷爷您请坐。 这种语言美不美?” “美!”他们异口同声回答。通过这样层层深启发把“美”字从表面引到内心处,引到行为动作。教授字词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教师要大

23、胆创新,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三、适时进行句子训练是提高智力障碍儿童听说读写能力的主要措施。智力障碍儿童弥补了语言听觉的缺陷,克服了发音的缺点,词汇量增加了,就要过渡到语法结构方面的训练。事实证明,适时进行句子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对字词的记忆。应用电教媒体配合读句子、写句子,可以使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句子训练要从简单句开始,抓住句子的主干,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练习。如:看图提问,说简单句子;看投影片、听音乐歌曲,说句子等等,这样重复多次学生就会抓住句子的主要成份了。当然教师在设计句子教学内容时,要从学生学过的字词中选择,尽量不用生字和新词句(如果非用不可,也不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这样有

24、利于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词语进行句子训练。学生会说完整的简单句以后,要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仿照简单句的内容与形式练习说话。再下一步的训练是在简单句的基础上,教学生学习用比较复杂一点的句子来表达意思。如教会学生看图片说出“小白兔吃萝卜。 ”这样的简单句以后,就启发他们“谁家的小白兔?” ,“吃什么样的萝卜?”教会他们说出“小明家的小白兔正在吃大红萝卜。 ”等等,还可以进一步扩大范围。这样的训练多了,学生就能产生说比较复杂句子的习惯,能够更正确地表达出自己对画面所理解的意思。单句训练后,就要训练几个单句连起来表现一个内容。这样的教学内容是要把学生学过的字词有机地联系起来,表现在一幅图画中,反复引导

25、、训练他们说出几个单句,再把单句连成表达一个意思或一个场景的一段话。还有以变换句子内容,表达出他们自己意思的训练比较难,因为学生要自己去想,没有什么具体形象的参照,有的学生就很难掌握。但是只要有一个学生开了头,其他人就会跟着模仿,就像打开闸门的水一样涌出来,效果还是很好的。四、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有利于对智力障碍儿童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面狭窄,知识贫乏,阻碍了他们智力的发展、也影响了各种能力的提高。因此,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大自然当中去,到社会中去,不仅可以开阔眼界,同时也扩展了他们的知识领域。例如,去公园找春天,赏秋景;到田野去采集标本;到池塘边看荷花;到小树林去捡落叶;到农

26、贸市场去体验买东西;到邮局去参观怎样寄信;到大街上看交通警指挥交通等等都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活动以后,要在课堂上让学生说说所看到的事物。让学生多接触社会生活,多接触大自然,不但能丰富他们听说读写的内容,而且对于他们将来更广泛地接触社会,自立于社会,都是有好处的。上述四条措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促进的,只有交叉配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智力障碍儿童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摸清发展的规律,在教学中经过深思熟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把常规教学媒体与电化教学媒体结合起来,就能够促进智力障碍儿童的言语能力。如何矫正智残儿童的语言障碍语言是人的思维工具,与人的思维有

27、着密切的联系,智残儿童由于大脑受到损伤,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表现为语法简单、词汇贫乏、发音不准、吐字不清等特点,智残儿童的语言障碍严重影响了思维的发展,如何矫正智残儿童的语言障碍,培养其语言功能和思维能力,为此,我们进行了有关探讨: 一、智残儿童语言障碍情况调查 我们对全校 76 名智残儿童进行了调查,发现 52 名智残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根据调查情况和长期教学经验,我们总结出智残儿童存在的语言障碍主要有: (一)构音困难 构音困难是指发声器官在构音过程中构音的方式、位置、速度、强度或动作协调发生问题以致发生的语音错误,这类智残儿童占 69.2%,主要由于发音

28、系统各器官的损伤或大脑皮层语言中枢损伤造成的。 (二)声音障碍 这类智残儿童占 5.8%,他们在声音的音调、音量方面存在缺陷,有的声音很尖,象用假声说话,有的声音很小,别人听不清楚,主要原因是它们对声音的区分能力差,以及在言语器官上存有缺陷。 (三)失语症 失语症主要为运动性不完全失语症和感觉性失语症,其中运动性不完全失语症占失语症智残儿童总数的 20,感觉性失语症占 80,失语症智残儿童占语言障碍智残儿童总数的 19.2。患运动性不完全失语症的智残儿童,有的能说出少数个别语音,不能从语音构成词语和句子,有的只保留了一些熟悉的单词和短语,语言重复特别多;患感觉性失语症的智残儿童,能模仿别人说话

29、,但理解能力差,听不懂说话的内容,他们常常说话很多,喋喋不休。 二、智残儿童语言障碍的矫正与训练 为了使智残儿童能与人正常交往,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我们针对构音困难、声音障碍、失语症三类语言障碍智残儿童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制定了不同的训练步骤,采用多种训练方法,补偿智残儿童的语言缺陷,矫正智残儿童的语言障碍。 (一)对智残儿童构音困难的矫正与训练 构音困难的智残儿童,口齿不清,发音困难,发唇音、齿音障碍较为严重,语言单调反复,针对这类智残儿童的特点,我们采取的训练方法主要有: 1、发音器官训练法 语言是由于人类的发音器官协同动作产生的,存在语言障碍的智残儿童由于发音器官缺陷,造成发声时不协调,影

30、响了发音的准确性,我们自编了一套发音器官训练操,训练时老师说口令,智残儿童在音乐声中听着口令进行发音训练,以矫正其发音缺陷。发音器官训练操分三节,第一节是舌操,通过舌体的伸缩运动和舌尖的上下运动、左右摆动,训练舌的灵活性,具体方法是这样的:“小朋友,请做好,跟我学舌操,舌头伸出来,伸伸伸伸,舌头上下舔,上下上下,舌头左右摆,左右左右”; 第二节是发音训练,发音时让学生用手触摸喉头,感觉声带振动,具体方法是这样的:“小朋友,仔细听,跟我学发音,嘴巴张大来,aaa ,嘴巴圆起来,ooo , 嘴巴扁起来,eee ”; 第三节为拼读训练,通过上下唇的闭和、离开,学习音节的拼读,具体方法是这样的:“小朋

31、友,认真听,跟我拼一拼,baba , ba , ba bobo , bo , bo papa , pa , pa popo , po , po mama , ma , ma momo , mo , mo dede , de ,de tete , te , te 。 ”训练结束后,老师说:“小朋友,笑一笑,大家齐坐好 ”,智残儿童紧张的面部肌肉得到了放松。通过对舌功能、声带振动功能、唇功能的训练,锻炼了智残儿童发音器官的灵活性,为拼音教学、识字教学做好了准备。 2、模仿发音法 存在语言障碍的智残儿童,往往发音不准,说话含糊,我们要求智残儿童听清语音,仔细观察老师发音示范时的口形和舌位,并对着镜子

32、反复观察自己的口形和舌位,体会发音要领,掌握发音方法,模仿发音。我们把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使用频率较高的字词进行了分类,分阶段为智残儿童制定了不同的训练内容:第一阶段模仿声母、韵母及音节的发音,第二阶段模仿生字的发音,如:眼、耳、口、鼻、手等人体各部分名称;第三阶段模仿单词的发音,如:语文书、数学书、书包等学习用品,衣服、帽子、裤子等生活用品;第四阶段模仿老师说一句完整的话,学习简单的句子,如:我在吃饭,我喝水,我在读书等。为了给智残儿童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我们组织智残儿童开展“我会说”的活动,请同学们用普通话说出班上小朋友的名字,说出对父母亲、对长辈的称呼,比一比谁说得最多;我们还组织了

33、“小商店” 、 “小菜场”的活动,请同学们做售货员,教会他们认识物体的名称,模仿学习字词、句的发音。 3、扩展训练法 扩展训练是一种由字扩展为词、由词扩展为句子的综合训练,我们采用扩展训练法,丰富智残儿童的词汇量,培养智残儿童的说话能力。如:老师出示实物“球” ,先教智残儿童学习“球”的发音,指导智残儿童用“球”字组词,说出球的种类皮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等,老师再演示“拍皮球、打乒乓球”的动作,请智残儿童说出动作的名称,最后,指导智残儿童说出一句完整的话“谁在做什么” ,进行句的训练。 (二)对智残儿童声音障碍的矫正与训练 存在声音障碍现象的智残儿童,听音辨音能力差,不能分辨声音的高低、大小

34、,以致造成发音缺陷,针对这类智残儿童的特点,我们采用了以下训练方法: 1、反馈训练法 反馈训练是一种音高区别训练,训练的第一步是分辨声音,我们用录音机录下这类智残儿童发出的声音,让其分辨声音的高低、大小,知道自己错误的发音,训练的第二步是模仿并调整声音,我们利用录音机录下正确的发音,让智残儿童模仿,反复辨听,通过听觉反馈进行自我检查,不断调整和改善自己的发音,最后过渡到不再需要听觉反馈而能发出正确的声音。 2、听听学学法 声音障碍的智残儿童由于言语器官存在缺陷,听觉感受能力差,听不准别人的发音和自己的发音,准确发音十分困难,因此,我们采用了听听学学的方法,如“它们怎样叫” ,请智残儿童听录音并

35、模仿小动物的叫声。教学时,首先要求智残儿童理解图意,我们出示3 幅彩图,第一幅图:一只小猫在柜子上睡觉,另一只小猫在喵喵地叫;第二幅图:青蛙在河边蹦蹦跳跳的叫呱呱;第三幅图:两只小狗在门前汪汪叫,通过看图请智残儿童说出小动物的名称;其次,听辨小动物的发音,我们请智残儿童认真地听一听录音机中小动物的叫声,分辨是何种小动物;最后,指导智残儿童模仿小动物的叫声,老师问:“小猫小猫怎样叫” ,学生答:“小猫小猫喵喵叫” ,老师接着问:“小狗小狗怎样叫” ,学生答:“小狗小狗汪汪叫” 听听学学的活动,培养了智残儿童的听音辨音能力,为智残儿童学习字、词、句的正确发音打下了基础。 3、游戏法 游戏,是每一个

36、小朋友都乐于参与的活动。智残儿童具有了一定的听音辨音能力后,我们采用了游戏法,把听音辨音训练寓于游戏中, ,提高智残儿童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如:“小白兔运萝卜”的游戏,游戏的目的是通过听音辨音练习,使智残儿童进一步掌握字词的发音。游戏前,我们制作了“小白兔”的头饰,给每个萝卜起了名字,即在每个萝卜上贴上生字词卡片,我们用生动的语言设计了情境:小白兔灰灰从山羊公公那儿借来了萝卜种子,他把种子洒在地里,天天浇水、施肥,渐渐地,萝卜长大了,到了收获的季节,这么多的萝卜,怎么运回家呢?灰灰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帮助他,小朋友,你们谁愿意帮助灰灰?同学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游戏开始,我们请两个小朋友戴上头饰,扮演“

37、小白兔” ,分组进行比赛,老师读字词,请小朋友听清老师的发音,分别从两个萝卜筐里,找到相对应的写有“名字”的萝卜。在欢快的音乐声中,两只“小白兔”蹦蹦跳跳地来到“地里” ,找到相对应的萝卜,说出萝卜的“名字” ,把萝卜运到小兔灰灰的家里。 三、对智残儿童失语症的矫正与训练 对运动性不完全失语症的智残儿童,我们采用了从拼音到字、词、句的发音训练步骤,训练的基本方法有:发音器官训练法和模仿发音法;患感觉性失语症的智残儿童,模仿能力较强,但逻辑思维比较混乱,说话没有条理,针对其思维特点,我们采用了以下训练方法: 1、仿句说话法 有感觉性失语症的智残儿童,说话重复,言语罗嗦,我们采用仿句说话的方法,指

38、导智残儿童模仿句式,练习说一句完整的话。如:教室里有什么,我们先请智残儿童观察实物:桌子、椅子、讲台、黑板,分别出示字词,指导智残儿童学习字词发音,理解词义,用“这是什么”的句式练习说话;接着,指导智残儿童分别说出“教室里有什么” 、 “教室里有什么和什么” 、 “教室里有什么、什么和什么” ,进一步掌握句式,理解句意,巩固字词发音;最后,在前两个句式掌握得较好的基础上,指导智残儿童变换句中的主语、宾语,仿照“什么里有什么”的句式练习说话。用指定的句式,指导智残儿童模仿句式练习说话,既使智残儿童掌握了一定的说话方法,又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情境表演法 为了增加语言训练的趣味性,我们采

39、用情境表演的方法,激发智残儿童的学习兴趣,指导智残儿童学会说两、三句连贯的话。根据智残儿童喜欢小动物的特点,我们制作了色彩鲜艳的小动物头饰,结合课文中的一些童话故事,让智残儿童分别扮演其中不同的角色,配上音乐,指导智残儿童进行表演,如:美丽的公鸡一课,我们首先请智残儿童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公鸡要和那些动物比美;其次,熟读课文,并分角色朗读,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这些小动物是怎样说的;最后,请智残儿童戴上头饰,分别扮演课文中的小动物:小公鸡、啄木鸟、青蛙、老马,指导智残儿童模仿小动物的语气,说两、三句意思连贯的话。在活动中,激发智残儿童“想说、愿说”的兴趣,从而达到会说的目的。 3

40、、讲故事法 为促进智残儿童思维的发展,我们开展了讲故事的活动,培养智残儿童说一段完整的话。如“龟兔赛跑”的故事,教学时,我们先请智残儿童听录音,了解故事大意,然后依次出示挂图,设计几个小问题,帮助智残儿童理清说话思路。观察第一幅图并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动物?他们在做什么?谁跑得快?观察第二幅图并思考:兔子在做什么?乌龟怎么样?观察第三幅图并思考:乌龟已经怎么样了?兔子还在做什么?比赛谁赢了?谁输了?根据设计的几个问题,请智残儿童看图回答;最后,指导智残儿童把几幅图的意思连起来,展开想象,说成一个小故事。通过讲故事,智残儿童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我们把培 12 班作为康复训练班,该班共有 7 名智残儿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刚进校时,患自闭症的唐文皓同学,总是重复说一句话,自我意识差, “你” 、 “我”分不清,患有肢体残疾的岑文芸、王宇同学发音吐字不清,先天愚型的莫云鹏同学只会讲桂林郊区土话,黄琳琳同学不愿开口说话,经过几年的语言训练,现在他们不仅能清楚地说一些字词,还能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进一步结合智残儿童身心特点,探讨新的教学方法,矫正智残儿童的语言障碍,补偿其语言功能,促进其语言康复,为智残儿童将来走上社会、适应生活打下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医学研究方法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