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小学四年级复习.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545181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学四年级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学四年级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小学四年级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小学四年级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四年级下学期数学广角单元练习卷(一)求棵数:有一条长 800 米的公路,在公路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 20 米栽一棵杨树,需多少棵杨树苗?练习:1.在一条长 500 米的公路一侧架设电线杆 ,每隔 50 米架设一根,若公路两端都不架设,共需电线多少根?2、在一条长 50 米的跑道两旁,从头到尾每隔 5 米插一面彩旗,一共插多少面彩旗?(二)求间距:红领巾公园内一条林荫大道全长 800 米,在它的一侧从头到尾等距离地放着 41 个垃圾桶,每两个垃圾桶之间相距多少米?练习:1.在一条绿荫大道的一侧从头到尾坚电线杆,共用电线杆 86 根, 这条绿荫大道全长 1700 米。每两根电线杆相隔多少米?2.街心

2、公园一条甬道长 200 米,在甬道的两旁从头到尾等距离栽种美人蕉, 共栽种美人蕉 82 棵,每两棵美人蕉相距多少米?(三)求全长:街心公园一条直甬路的一侧有一端原栽种着一株海棠树,现每隔12 米栽一棵海棠树,共用树苗 25 棵,这条甬路长多少米?练习:1.在一条公路上两侧每隔 16 米架设一根电线杆 ,共用电线杆 52 根,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2、公路的每边相隔 7 米有一棵槐树 ,芳芳乘电车 3 分钟看到公路的一边有槐树151 棵,电车的速度是每分钟多少米?(四)封闭一个圆形池塘,它的周长是 300 米,每隔 5 米栽种一棵柳树, 需要树苗多少株?练习:一个圆形水池周围每隔 2 米栽一棵杨树

3、,共栽了 40 棵,水池的周长是多少米?一个圆形养鱼池全长 200 米,现在水池周围种上杨树 25 棵, 隔几米种一棵才能都种上?(五)、锯木头例 1、有一根木料,打算把每根锯成 3 段,每锯开一处,需要 5 分钟,全部锯完需要多少分钟?练习、1.有三根木料,打算把每根锯成 4 段,每锯开一处,需要 3 分钟,全部锯完需多少分钟?2、一个木工锯一根长 19 米的木条。他先把一头损坏部分锯下 1 米,然后锯了8 次,锯成许多一样长的短木条。求每根短木条长多少米?3.、一根木材,锯成 4 段用 6 分钟,另外有同样的一根木材以同样的速度锯,18 分可锯多少段?(六)、爬楼梯和敲钟例 1:业务员小李

4、爬一层楼要 18 秒,他爬到 4 楼需要几秒 ?练习、1.业务员小李要到六楼联系工作,他从 1 楼到 4 楼用了 54 秒,照这样计算,小李走到 6 楼还需要几秒 ?2.、挂钟 6 点钟敲 6 下,10 秒敲完,那么 9 点钟敲 9 下,几秒敲完? 反馈练习:1、植树节到了,同学们在一条长 120 米的小路的一边栽树,每隔 6 米栽一棵。(1)如两端都各栽一棵,共需多少棵树?(2)如只有一端栽树,需要多少棵树?(3)如两端都不栽树,需要多少棵树?2、一圆形花台,周长 80 米,每隔 4 米摆一盆兰花,每两盆兰花中摆一盆月季花,问:共需要多少盆花?3、某工厂厂庆,在大门口的两边插彩旗,每两面彩旗

5、中间相距 3 米,从头到尾共插了 62 面彩旗,这条路长多少米 ?4、植树队计划在一条长 100 米的道路两旁各栽一行树,共有 52 棵树,路的两端都栽,平均每相邻的两棵树中间应隔多少米?5、一个长方形的池塘长 100 米,宽 40 米,在池边每隔 2 米种一棵树,一共需要种多少棵树?6、小刚用棋子等距离地围成一个空心的正方形,每边有 16 粒棋子,并且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都有一粒棋子,求小刚一共用了多少粒棋子?7、挂钟 5 点钟敲 5 下,10 秒敲完,那么 12 点钟敲 12 下,几秒敲完? 8.一根木料截成 3 段要 6 分钟,如果每截一次的时间相等,那么截 7 段要几分钟?我来帮他解答

6、2009-6-16 15:31 满意回答 (一) 41 棵练习 1: 9 根2: 22 面(二) 20 米练习 1: 20 米2: 5 米(三)300 米练习 1: 400 米2: 350 米(四) 60 棵练习 1: 80 米 2: 8 米(五)10 分钟练习 1: 27 分钟2: 2 米3: 10 段(六)54 秒练习 1: 36 秒2: 16 秒反馈 1:(1)21 (2)20 (3)192: 40 盆3: 90 米4: 4 米5: 140 棵6: 60 粒7: 27.5 秒8: 18 分种(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 117-118 页例 1、例 2。

7、(二)教材简析:“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在本节课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植树问题”,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学习的主要任务定位在“能将植树问题推广到生活中的其他问题中,学会通过画线段图来分析理解题意。”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本册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就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三)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分四大环节: 一、谈话导入,明确课题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通过创设在公路中间绿化带中植树的现实问题情境,提出“共需多少棵树苗的问题”。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答案,到底哪种答案对呢?引导学生通过

8、画图实际种一种去检验。通过模拟种学生体验到一棵一棵种到1000 米太麻烦了,于是老师介绍研究复杂问题的方法:遇到复杂问题想简单的,从简单问题入手去研究。(说明:为了使学生对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体验得更深刻,教材原题是在 100 米的小路的一侧植树我们将 100 米改为了 1000 米。)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在举简单例子画一画这个环节,安排了两个小层次: 按老师要求画。 学生任意画。通过按老师要求画,学生对棵树和段数的关系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让学生再任意画一画,种一种,更丰富了学生的感性材料,为学生顺利发现并总结规律打下了基础。3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应用规律,验证前面例题哪个答案是正确的

9、。 应用规律,解决插多少面小旗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巩固刚发现的规律,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还能解决生活中很多类似的问题。三、合作探究“两端不种”的规律1 猜测“两端不种”的规律。猜测是一种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好方法。学生已经发现了“两端要种”的规律,这时候老师提出如果两端不种,棵数和段数又会有怎样的规律呢?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表达的欲望也很强烈。所以这时候让学生进行猜测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验证证明绝大多数同学的猜测是正确的,这样学生的研究成果被认可使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也更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2 独立操作,探究规律。有了前面的学习基

10、础,放手让学生先独立探究再合作交流,通过简单的例子验证前面的猜测,发现两端不种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数学思想又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四、回归生活,实际应用设计了三道题:锯木头、算第一个同学和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以及对算距离问题的进一步巩固。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四)目标预设:1 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两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 的规律。 2 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

11、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教学过程:(在每个环节写出相应的意图)一、 谈话引入,明确课题老师问:2008 年我国将举行什么盛会?学生回答:“2008 年奥运会。”“为了迎接这次盛会,迎接世界各国的运动员和朋友,给全世界人民展现一个全新的中国。我们应该怎么做,怎样改造我们的环境?(学生畅所欲言)引入植树造林对我们的环境用什么好处?(让学生充分发言)教师出示大量图片让学生欣赏。大家知道 3 月 12 日是什么日子吗?(植树节)你参加过植树活动吗?植树不仅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而且植树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

12、。(板书课题:植树问题)(引入从学生期盼的奥运会开始,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爱国教育。)二、 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图片。介绍:这是我市新修的一条公路。这条公路将通向奥运会帆船比赛场地青岛。公路中间有一条绿化带,现在要在绿化带中种一行树,怎么种呢? 出示题目:这条公路全长 1000 米,每隔 5 米种一棵树(两端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理解题意。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b. 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指一指哪里是这根小棒的两端? 说明:如果把这根小棒看作是这条

13、绿化带,在绿化带的两端要种就是在绿化带的两头要种。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反馈答案。 方法一:10005=200(棵) 方法二:10005=200(棵) 200 +2=202(棵)方法三:10005=200(棵) 200 +1=201(棵)师: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而且每种答案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 1000 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了呢? 2. 简单验证,发现规律。画图实际种一种。课件演示: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这条绿化带。“两端要种”,我们从绿化带的这头开始,先在头儿上种上一棵,然后隔 5 米再

14、种一棵,再隔 5 米再种一棵,再隔 5 米再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的种下去师:大家看,已经种了多少米?(45 米)这么长时间才种了 45 米,一共要种多少米?(1000 米)要一棵一棵一棵一直种到 1000 米呀?!同学们,你有什么想法?(太累了,太麻烦了,太浪费时间了)师:老师也有同感,一棵一棵种到 1000 米确实太麻烦了。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大家想知道吗?这种方法可不是一般的方法。大家听好喽,这种方法就是: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比如:1000 米的路太长了,我们可以先在短距离的路上种一种,看一看怎样种?画一画,简单验

15、证,发现规律。a. 先种 15 米,还是每隔 5 米种一棵,画图种一种,看种了多少棵?比一比,看谁画得快种的好。(板书:3 段 4 棵)b. 跟上面一样,再种 25 米看一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板书:5 段 6 棵) c. 任意选择一段距离再种一种,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板书: 2 段 3 棵;7 段 8 棵;10 段 11 棵。)d. 你发现了什么?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植树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律,那就是:(板书:两端要种:棵树=段数+1) 应用规律,解决问题。a. 课件出示:前面例题问:应用这个规律,前面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了?那个答案是正确的

16、? 10005=200 这里的 200 指什么? 200 +1=201 为什么还要+1? 师:这个“秘方”好不好? 通过简单的例子,发现了规律,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了这个复杂的问题。以后,再遇到“两端要种”求棵树,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b. 解决实际问题运动会上,在笔直的跑道的一侧插彩旗,每隔 10 米插一面(两端要插)。这条跑道长 100 米,一共要插多少面彩旗?(学生独立完成。) 问:这道题是不是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的?师:看来,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类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小结:刚才,我们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两端要

17、种”求棵树用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棵树和段数又会有怎样的关系呢?(本环节通过为学生设计困难,让学生想出有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自由设计,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两端要栽:棵数=间隔数+1“的关系,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二、 合作探究,“两端不种”的规律1 猜测“两端不种”的规律。猜测结果是:两端不种:棵树=段数1 师:到底同学们的猜测是不是正确呢?我们还是用前面学习的方法,举简单的例子画一画,种一种。要求:每人先独立画一段路种种看;然后 4 人一组进行交流。你们组发现了什么规律? 2 独立探究,合作交流。3 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发现规律,验证前面

18、的猜测。小结:同学们太了不起了,通过举简单的例子,自己又发现了“两端不种”的规律:棵树=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求棵树,你会做了吗? 4 做一做。 在一条长 2000 米的路的一侧种树,每隔 10 米种一棵(两端不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学生独立完成) 师:同学们注意看,这道题发生了什么变化?课件闪烁:将“一侧”改为“两侧” 问:“两侧种树 ”是什么意思?实际要种几行树?会做吗?赶紧做一做。小结:今天我们研究了植树问题的两种情况。发现了两端要种:棵树=段数+1;两端不种:棵树=段数1。以后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清是“两端要种”还是“两端不种”。 (探讨“两端不种”的规律,充分放

19、手让学生自己讨论研究,用同样的方法从简单问题入手,让学生获得“两端不种”的规律:棵数=段数-1,学生尝试运用新获得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四、 回归生活,实际应用1 一根木头长 8 米,每 2 米锯一段。一共要锯几次?(学生独立完成。)82=4(段)41=3(次)问:为什么要1?这相当于今天学习的植树问题中的那种情况?2 我们身边类似的数学问题。 看,这一列共有几个同学?(4 个)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的距离是 1 米,从第 1 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如果这一列共有 10 个同学呢?100 个同学呢? 这一列还是 4 个同学,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是 2 米,从第一个同学到最后一

20、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呢? 3在一条路的一侧种树,每隔 6 米种一棵,一共种了 41 棵树。从第 1 棵树到最后一棵树的距离是多少米?(练习的设计从多个方面进行应用,让学生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线段图加以分析,让学生深入浅出的理解问题,在头脑里建立数学知识模型,达到学习的高境界举一反三,灵活应用。)五、 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的规律,而且还学习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那就是遇到复杂问题先想简单的。植树中的学问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继续研究。植树问题复习资料基本数量关系:全长=每段长度段数总时间=

21、每下用时 下数总台阶= 每个楼梯的台阶数 楼梯数一、直线型植树问题(一)两头都种:段数= 棵数 1I 求全长1、在一条小路的一侧,每隔 10 米种一棵柳树,从头到尾共种 20 棵,则小路全长多少米?2、在一条小路的一侧,从头到尾共安装 10 根电线杆,每隔 10 米安装一根,则小路全长多少米?3、10 路共公汽车从起点到终点共有 13 的车站,每两个车站相距 2 千米,则 10 路汽车全程多少千米?4、时钟报时,5 时敲 5 下,每两下之间间隔 2 秒,则一共用了多少时间?5、一根木料锯成 7 段,每锯一下需要 4 分钟,则一共需要多少分钟?6、小明家住在 6 层,他每上一层需要 10 秒种,

22、则他从一楼到家需要多少秒?7、小明家住在 6 层,每个楼梯上有 16 级台阶,则他从一楼到家需要走多少个台阶?II 求棵数1、在一条小路的一侧,每隔 10 米种一棵柳树,如果小路全长 100 米,则可种柳树多少棵?2、在一条小路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 10 米安装一根电线杆,如果小路全长 100 米,则可以安装电线杆多少根?3、10 路共公汽车从起点到终点全长 24 千米,每两个车站相距 2 千米,则 10 路汽车全程共有多少个车站?4、一根木料锯成若干段需要 40 分钟,每锯一下需要 4 分钟,则可以把它锯成多少段?5、小明从一楼到家需要 60 秒,他每上一层需要 10 秒种,则他家住在多少层

23、,?6、小明从一楼到家需要走 80 个台阶,每个楼梯上有 16 级台阶,则家住在几层?III 求每段长度1、在一条小路的一侧从头到尾共种 11 棵树,小路全长 100 米,则每两棵树之间相距多少米?2、在一条小路的一侧,从头到尾共安装 10 根电线根,如果小路全长 90 米,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相距多少米?3、10 路共公汽车从起点到终点全长 24 千米,10 路车从头到尾共有 13 个车站,那么每两个车站之间相距多少千米?4、一根木料锯成 5 段需要 40 分钟,每锯一下需要多少分钟?5、小明从一楼到六楼需要 60 秒,则他每上一层需要多少秒6、小明从一楼到六楼要走 80 个台阶,那么每两层之间

24、有多少个台阶?(二)只种一头 棵数=段数I 求全长1、在教学楼前小路的一侧,每隔 10 米种一棵柳树,共种 20 棵,则小路全长多少米?2、在校门前小路的一侧,共安装 10 根电线杆,每隔 10 米安装一根,则小路全长多少米?II 求棵数1、在教学楼前小路的一侧,每隔 10 米种一棵柳树,如果小路全长 100 米,则可种柳树多少棵?2、在校门前小路的一侧,每隔 10 米安装一根电线杆,如果小路全长 200 米,则可以安装电线杆多少根?III 求每段长度1、在教学楼前一侧共种 11 棵树,小路全长 100 米,则每两棵树之间相距多少米?2、在校门前小路的一侧,共安装 10 根电线根,如果小路全长

25、 90 米,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相距多少米?(三)两头都不种 棵数=段数1I 求全长1、在教学楼与图书馆之间小路的一侧,每隔 10 米种一棵柳树,共种 20 棵,则小路全长多少米?2、在校门前至公共汽车站的小路一侧,共安装 10 根电线杆,每隔 10 米安装一根,则小路全长多少米?II 求棵数1、在教学楼与图书馆之间小路的一侧,每隔 9 米种一棵柳树,如果小路全长 100 米,则可种柳树多少棵?2、,在校门前至公共汽车站的小路一侧,每隔 10 米安装一根电线杆,如果小路全长200 米,则可以安装电线杆多少根?III 求每段长度1、在教学楼与图书馆之间小路的一侧共种 9 棵树,小路全长 100 米,

26、则每两棵树之间相距多少米?2、在校门前至公共汽车站的小路一侧,共安装 9 根电线根,如果小路全长 90 米,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相距多少米?二、封闭型植树问题与只种一头相同 棵数= 段数1、一个池塘的周长为 240 米,沿池塘周围每隔 4 米载一棵柳树,可以植树多少棵?2、一个池塘的周长为 240 米,沿池塘周围共种树 40 棵,每两棵树相距?3、一个池塘每隔 4 米种一棵树,共种 60 棵,则这个池塘的周长是多少米?三、方阵问题(一)求一周的总数量1、正方形花坛,每边摆 6 盆花(每个顶点摆一盆),一周可以摆多少盆?2、一个正五边形花坛,每边摆 6 盆花(每个顶点摆一盆),一周可以摆多少盆?3、

27、一个 n 边形花坛,每边摆 6 盆花(每个顶点摆一盆),一周可以摆多少盆?(二)求每边数量1、正方形花坛一周共摆放 12 盆花(每个顶点摆一盆),那么每边可以摆多少盆?2、一个正五边形花坛一周共摆放 30 盆花(每个顶点摆一盆),每边可以摆多少盆?3、一个 n 边形花坛一周共摆放 30 盆花(每个顶点摆一盆),每边可以摆多少盆?小结:解决植树问题和方阵问题,关键要与图结合,根据题目的特点画出草图,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从而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综合题:1、有一条长 1200 米的公路,在公路的两旁载树绿化,现从头到尾每隔 4 米载一棵梧桐树,共需多少棵梧桐树。2、一个池塘的周长为 240 米,沿池塘

28、周围每隔 4 米载一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之间等距离种了 3 棵杨树,一共载了多少棵柳树,多少棵杨树。3、小军乘电梯从 1 楼到 5 楼需 20 秒钟,那么从 1 楼到 20 楼需多少秒钟?4、挂钟 3 点敲 3 下,共需 4 秒钟,那么 10 点敲 10 下需多少秒钟?5、植树节到了,同学们在长 60 米的围墙边,从头到尾每隔 4 米挖好了树坑,后来发现树坑太少了,改成每隔 3 米挖一个树坑,问共需新挖多少个树坑?填掉多少个树坑?6、一本画有插图的故事书共 301 页,每两页插图之间有 2 页文字,如果开头一页是插图,那么这本故事书共有多少页文字?7、两根钢筋各长 15 米和 18 米,现打算分

29、别把他们都锯成 3 米长的一段,每锯开一段需3 分钟,全部锯完需多少分钟。8、把一根木头锯成 5 段要 8 分钟,如果把这根木头锯成 8 段,则需要多少分钟。9、时钟 4 点敲 4 下,用 12 秒敲完,那么 8 点敲 8 下,多少秒钟敲完。10、某人到一座大厦的 10 楼去办事,他从楼到楼用了 64 秒,用同样的速度走到 10楼,还要多少秒钟。快乐的杉树林(共 15 分)冬天来了,西北风 h xio r li ( ),吹起地上的落叶,吹动了树枝上还悬挂着的残叶。有时天空还飞舞着雪花,被杉树叶铺盖着的地面上,树干上,远处近处的屋顶上,都蒙上一层白雪,大地变成了 fn zhung y q ( )

30、的世界。我们和往常一样来到杉树林,高兴地玩了起来,有的堆雪人,有的掷雪球,空中回荡着喊叫声、打闹声1、 在选文的括号中根据拼音写词语:(2 分)2、 给文中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3 分)铺( )盖,它的另一个音是( ),组词( )树干( ),它的另一个音是( ),组词( )3、 缩句:树干上和远处近处的屋顶上都蒙上一层白雪 ( 2 分)4、照样子写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例:悬挂 、 (2 分)4、 按要求写你课外积累词句:描写雪景的四字词 、 (6 分)描写雪景的句子:第一句第二句(一) 郑板桥爱子(共 18 分)郑板桥不仅是清朝有名的画家、诗人、书法家,而且是深深懂得家教的教育家。他非常

31、讲究“爱子之道”。郑板桥在外任职时,曾将他 6 岁的儿子小宝留在乡下,由他的弟弟郑默代为抚养,郑默对小宝十分宠爱。小宝常炫耀道:“我爹在外面做大官!”有时小宝还欺侮人家的孩子,这些事(使、替、让)郑板桥知道了,心里非常焦急,就给弟弟写信道:“(我 52 岁才生一个儿子,哪有不爱的道理?)但教更重于养。”他要求弟弟对孩子严加管教。当郑板桥病危(后、时、了),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突然提出要吃儿子做的馒头,待儿子将馒头送到父亲病床前时,父亲已经断了气。小宝悲痛地大哭,忽然发现旁边有张纸条,上面写道:“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郑板桥临终前给儿子上了“自立”

32、的一课。1、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字。(2 分)2、“炫耀”中的“耀”字,用音序法应查字母 ,用部首查应查用数笔画法查应查 画。这个词语中“耀”应取第几种解释“耀”的解释 光荣 夸耀 光线强烈地照射。(2 分)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 分)焦急( ) 清贫( )4、把文中加括号的句子改成陈述句。(2 分)5、文中写了郑板桥爱子的哪些事?(4 分)6、简要写出文中划线的句子给你的启发。(2 分)7、你的父母是如何爱你的?举一例说明。(4 分)(二)最贵的项链( 共 22 分)店主站在柜台后面,望着窗外。一个小女孩走过来,出神地盯着那条蓝宝石项链看。她说:“我想买给我姐姐。您能包装得漂亮一点

33、吗?”店主怀疑地打量着小女孩,说:“你有多少钱?”小女孩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手帕,小心翼翼地解开所有的结,然后摊开在柜台上,兴(xng xng )奋地说:“这些可以吗?”她拿出来的不过是几枚硬币而已。她说:“今天是姐姐的生日,我想把它当作礼物送给她。自从妈妈去世以后,她就像妈妈一样照顾我们。我相信她一定会喜欢这条项链的,因为项链的颜色就像她的眼睛一样。”店主拿出了那条项链,装在一个小盒子里,用一张漂亮的红色包装纸包好,在上面系(j x)了一条绿色的丝带。他对小女孩说:“拿去吧,小心点。”小女孩连蹦带跳地回家了。/在这一天的工作快要结束的时候,店里来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她有一双蓝色的眼睛。她把已经打开

34、的礼品盒放在柜台上,问道:“这条项链是从这儿买的吗?多少钱?”“本店商品的价格是买主和顾客之间的秘密。”姑娘说:“我妹妹只有几枚硬币,这条宝石项链却是货真价实。她买不起的。”店主接过盒子,精心将包装重新包好,系上丝带,又递给了姑娘:“她给出了比任何人都高的价格,她付出了她所拥有的一切!”/1、 为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上打“”)(2 分)2、 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3 分)形容非常的谨慎和小心。( )实实在在,一点不假。 ( )3、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6 分)(3 分+3 分)小女孩很想买那项链,这可以从文章第一节中“ “、” “这两个词了解到。第三小节中”连蹦带跳“

35、一词写出了小女孩买到项链后的心情。根据文章内容可以知道,题目”最贵的项链“中的”贵“有两层意思,一是 ;二是4、 概括第一段段意,(3 分)5、想象写话。(4 分)请你根据”一个小女孩走过来,出神地盯着那条蓝宝石项链看“这句中”出神“一词,联系文中的有关内容,想象一下这个小女孩当时会想些什么?小女孩出神地盯着那条蓝宝石项链看。心想6、简要回答。(4 分)请选择店主、小女孩和小女孩的姐姐这三个人物中的一位,说说他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用二、三句话说明产生这一印象的原因。爬山虎的脚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

36、的地方,反面伸出技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1)在下面词语的左边横线上写反义词,右边横线上写近义词。(3 分)细小 逐渐 仔细(2

37、)文中已用”|“把短文分成三层,写出每层的意思。(3 分)1 层:2 层:3 层:(3)这段短文主要写的是什么?(1 分)(4)用下面的词语造句。(2 分)休想像毛泽东爱读书的故事毛泽东一生特别喜欢读书。几十年来,毛泽东日夜操劳党和国家大事,工作一直是很忙的,可是,毛泽东总是挤出时间来读书,即使在到外地出差的列车上,也不放过读书的机会。有一年夏天,毛泽东出差到武汉。在大”火炉“里,毛泽东每天晚上坚持看书,汗水不断地顺着脸颊往下淌。他风趣地对工作人员说:“读书学习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流下汗水,才能学到知识!”毛泽东的床上 办公桌上 饭桌上,都放着书,一有空闲就手不释卷地看起来。他总是一手拿着放大

38、镜,一手按着书页。每当沉浸在书中的时候,他就忘了吃饭,工作人员催促他,他总是笑着说:“还有一点,看完再吃。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没法估计。除了马列著作外,古代的和资本主义时期的许多哲学家的著作,他都读过,文学方面的书,毛泽东特别喜欢李白、李贺和李商隐的诗和辛弃疾的词。毛泽东有一部解放前出版的鲁迅全集,他从延安带到北京,1964 年出国时还随身携带着。从 50 年代到 60 年代,毛泽东总是把鲁迅先生的著作放在床边,直到晚年病重,还在随时翻阅。(1) 查字典“廷”查( )部( )画;“颊”查( )部( )画;“版”查( ) 部( )画。(2) 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词的意思。a. 毛主席出差到武汉,在大“火炉”里他每天晚上都坚持看书。“火炉”的意思是:b 一有空闲,毛主席就手不释卷地看起来。“手不释卷”的意思是:(3) 在原文上用“|”分段,并写出各段大意。(4)“毛主席一生特别喜爱读书。”文章是抓住哪几点来写的?(4) 写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