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建设项目项目负责人: 陶国正曲东升(常州铭赛机器人有限公司 技术总经理)项目组主要成员:钱金法 李永茂 徐文媛 仇超 汪励 葛朝阳 于小喜陈小艳 赵文兵 徐志成赵景峰(上海 ABB 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师)杨宝山(首钢莫托曼机器人有限公司 技术经理)付 强(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 工程师)孙 勤(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师)章晓林(南京华飞彩色显示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经理)周亚军(常州星宇车灯有限公司 生产部部长)周晓平(常州智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电控部部长)候 俊(常州市龙发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工程师)朱妙其(欧姆龙自动化上海有限公司 开发部经
2、理)(一)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1常州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常州市政府瞄准国际前沿高技术发展方向,将“机器人及智能装 备”列为七大创新产业集群之一。武进区已将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列为优先发展的战略产业,位于武进高新区的“ 机器人及智能装 备产业园” 已聚集了 铭赛机器人、远量机器人、汉迪机器人、智思机械、新瑞机械、卡尔迈耶、五洋纺机、常矿起重机械等 43 家企业,去年 销售总收入 65 亿元。武 进高新区计划用 5 年左右时间建成全省一流、全国知名、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到 2015 年,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园将培育产值超过 50 亿元的企业 1 家
3、、产值超过 10 亿元的企业 4 家以上,产业规模力争达到 238 亿以上。 产业的 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人才短缺已 经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 2 -2工业机器人的日益广泛应用需要高技能专门人才传统制造业的改造提升、人工成本快速提高促使企业用工业机器人来提高产业附加值、保证产品质量,使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 备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根据 ABB、首钢莫托曼、发那科三大机器人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在常州及周边地区使用工业机器人的企业三千多家,人才缺口达 2000 人左右。发那科公司提供的最新数据表明,目前发那科在苏南地区的装机量一千多台,今年上半年其工业机器人的销售量为 8
4、00 多台,全年销售量在 1600 台以上,苏南地区销量占总销量的 30%左右,需要工业机器人应用型专门人才近千人。首钢莫托曼杨宝山经理表示,不仅其客 户需要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机器人自动化线维护等方面的人才,公司本身也需要大量从事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和售后服务等工作的专门人才。随着我国制造 业的发展, 预计未来 35 年,工 业机器人的增速有望达到 25%,高技能人才缺口将逐年加大。3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尚无工业机器人应用方面的对口专业,从事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机器人自动线维护 、工 业机器人安装调试 等岗位的人员主要来自对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等 专业毕业生的
5、二次培训,而且短期培训难以达到岗位要求。(二)建设基础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一直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2008 年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1现有基础(1)初 步 建 立 了 一 支 结 构 合 理 、素 质 优 良 的 专 业 教 学 团 队本 专 业 现 有 22 位专任教师、 23 位兼职教师。专任教师中硕士 11 人,副高职称以上 7 人,“ 双师型”教师 18 人,江苏省“青蓝工程 ”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2 人。2010 年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2)实验实训条件良好目前拥有省级电工电子基础实验示范中心 1 个,各类实验实训室 19 个,各类仪器设备
6、总价值 887.595 万元,校外实训基地 29 个,为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3)常州科教城共享资源丰富常州科教城整合产学研、校所企等创新资源,是教育、科技和社会开放共享的公共平台。可供本专业使用的有电工技术实训基地、现代控制技术实训基地、“自动化教学工厂 ”等多个共享 实训基地。(4)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收到了良好效果本专业积极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实施“工作站” 式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对 培养应用性人才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应届毕业 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5)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取得较好成效2005 年以来,在深化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着
7、力分析了专业岗位群和工作任务,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项目化课程改革,确立 9 门重点建设项 目化专业课程,并形成一系列成果:单片机与接口技术应用为国家精品课程(2010);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为省级精品课程(2007);单片机与接口应用技术获省级精品教材;电工技术实训、 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列为教育部 “十一五”规划教材;自 动化类专业毕业设计指南、 电工技术实训获省级精品教材;编写 9 本项目课程教材,公开出版 6 本。(6)科研和社会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果5 年来主持及参与教科研课题 50 余项,科技服务到帐年逾 35 万元。与欧姆龙、昆仑 通态、罗克韦尔
8、等公司合作开设 PLC、组态软 件、触摸屏等多种培训课程,每年为企业培训员工 300 余人。在包括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nsing, Computing and Automation、电力自动化设备、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计算机工程等在内的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50 多篇,其中核心期刊 10 篇,被 EI 检索的文章 3 篇,被 SCI 检索的文章 1 篇。 - 4 -(7)学生竞赛连创佳绩在省部级及以上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大学生 电子设计大赛等技能大赛中共获得冠军 3 个,一等奖 10 个,二等 奖 11
9、个,三等奖 6 个。在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评选中获得毕业设计优秀团队奖 3 项、优秀论文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2 项。2存在不足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调整专业定位, 对照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专业的建设要求,我们还存在以下不足:(1)工业机器人应用方面的专业师资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专业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2)缺乏校企深度合作,实验实训条件还不能完全满足工业机器人应用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要求。(3)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三)建设目标与重点1建设目标以省级特色专业为基础,依托常州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优势和国家大学科技园资源优势,在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体制机制下,探索
10、与实践“项目引领,岗位实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任务驱动,能力递进”的专业课程体系,校企共建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中心,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争创国家级教学团队。以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技术、接口与人机界面开发技术、故障诊断技术为核心,培养区域 产业升级急需的机器人自动线维护、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等方面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将本专业建设成为江苏地区同类院校中在课程体系和校企深度合作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起骨干示范作用的专业。2建设重点(1)探索校企合作专业建设运行机制 对接理事会相关机构,调整系部产学研办公室职能,责任到人。与上海 ABB 工程有限公司和铭赛机器人公司共建“工业机
11、器人技术应用中心” ,采用契约约束形式运行。制订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中心议事规则,成立“机器人基金会”,定期举办“工业 机器人应用” 合作论坛,实现校企合作育人、合作发展。(2)探索与实践“项目引领,岗位实境”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院“三合一、全过程”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根据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与上海 ABB 工程有限公司及工业机器人应用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引入上海 ABB 工程有限公司 职业 技能认证项目。以 喷漆、涂胶、焊接、装配和包装 5 种典型工业机器人生产线项目贯穿 6 门专业核心课程,在企业课堂、远程教室、模拟车间组织教学。(3)构建“任务驱动,能力递进”的
12、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工 业机器人应用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分析,从 识图、 仪器仪表使用等基 础能力,到 现场编程、人机界面开发等专项能力,再到故障诊断、自 动线维护等 综合能力,构建基于工作任务的能力递进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6 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中 1 门按照国家精品课程标准建设,2 门达到省级 精品课程水平。(4)建设学生、教师和企业能工巧匠“三方互动”的专业教学网络平台 平台包含工业机器人的典型应用案例、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资源库、网络课程、在 线交流平台等,具有学生自主学习、三方交流、兼职教师 授课等功能,为校企合作育人提供条件保障。(5)校企共建多功能实训基地 在“江南装备制造技术产教园”
13、内,与常州市龙发电器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校中厂”。与常州星宇车灯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设 10 个校外实训基地,其中 3 个“厂中校”。与 铭赛 机器人公司共建院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6)建立以学院为主体、多方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贯彻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各类规章制度。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引入第三方评价,构建由社会、企业、学校、学生四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质量反馈机制,由校企双方人员共同实施“校中厂 ”、“厂中校” 和校外实训基地教学质量监控。(7)建设专兼结合、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校企合作培养具有国 际视野、在行业内有较高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 2 人(企业
14、 1 人);通过企业实践、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国外培训等途径,培养在本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骨干教师 6- 6 -人。完善兼职教师的选聘、培训、使用、考核制度。争创国家级教学团队,到 2012年,团队专任教师达到 26 人,双 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 95%以上。兼 职教师库人数达 60 人,年聘请 35 人左右,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高于 50%。(8)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社会服务 依托“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中心” ,与企业合作开展工业机器人产品开发、自动生产线改造、 联合申 报课题等工作。建 设期末,科技项目年到账经费不少于 30 万。同时,开展 ABB 职业技能鉴定项目、中高级维修
15、电工鉴定项目等社会培训,建设期末, 年培训数不低于 1900 人次。(四)建设内容1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探索校企合作专业建设运行机制对接理事会相关机构,调整系部产学研办公室职能,责任到人。与上海 ABB工程有限公司和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共建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中心”,引入企业 5S 管理理念,校企共管,采用契约约束形式运行。制定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中心议事规则、 工 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中心联合科研开发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定期举办“工业机器人应用”合作论坛,就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研讨。成立“工 业机器人基金会”, 对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做出贡献的教师(含兼职教师)
16、和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奖励。调整专业指导委员会,将上海 ABB 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发那科机器人公司、首钢莫托曼机器人公司、铭赛 机器人、南京 华飞等企 业纳入其中。基于 专业建设和企业自身发展需求,校企共建 1 个“校中厂”、 3 个 “厂中校”、 3 个双师素质培养基地、5 个兼职教师储备基地。配置“校中厂 ”运行管理办 法、 “工业机器人基金会 ”管理办法等相关基础文件,保证校企合作的长效性和可持续发展。校企合作专业建设运行机制预算如表 3-1-4-1 所示:表 3-1-4-1 校企合作专业建设运行机制预算中央财政投入(万元)建设类别 建设内容2010 2011 2012小计(万元)调研、验
17、收 1 0 1 2组织及制度建设 1 1 1 3校企合作专业建 设运行机制过程建设 1 2 1 4累计 3 3 3 9合计 9(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学院“三合一、全过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实施“项目引领, 岗位实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机械加工行业、电子电气行业、橡胶及塑料工业、食品工业、物流等 诸多领域中。根据本专业所需要的核心知识能力要求,选取喷漆、涂胶、焊接、装配和包装 5 种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自动线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如 图 3-1-4-1 所示。5 种自动线图 3-1-4-1 “项目引领,岗位实境”含义功能由简单到
18、复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力不断的强化。- 8 -图 3-1-4-2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课程项目设置图3-1-4-2 所示为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课程项目设置,项目 1 为针对喷漆功能的编程, 项目 2 为针对涂胶功能的编程,以此 类推, 5 个项目的难度依次递增。项目开发时将传统的知识体系结构融入到 5 个项目中,与工业机器人制造及应用企业共同开发具有生产功能的配套机器人自动线。学生在掌握 5 条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生产线后,对于其他类型的生产线也可以很快掌握,如图 3-1-4-3 所示。教学过程中,5 条机器人生产线中的工业机器人主要使用 ABB 公司的产品,同时教师使用其他主要工业机器人公司的产
19、品进行演示,有能力的学生在掌握ABB 公司的机器人后, 还 可以学习其他主要工业机器人公司产品的使用。图 3-1-4-3 专业能力拓展“岗位实境”是按照企业真 实岗位设置教学环境和组织 教学。教学环境分成三种类型:企业课堂、远程教室和仿真车间。企业课堂是指教师和学生在“ 校中厂” 和“厂中校”等真实企业环境中 现场教学。 远程教室是指学生在学校,教师在企业车间,通过现代视频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将企 业车间现场的真实岗位操作传送到课堂,教师或者兼职教师可以远程现场教学。仿真车间是指在学院的实习实训中心, 营造企业真实环境,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组织上仿真企业岗位环境,分班组、定 岗位、明身份。引入
20、上海 ABB 工程有限公司 职业技能认证项目。根据职业能力要求,将ABB 机器人公司 职业技能 鉴定内容和中级维修电工 鉴定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引入企业职业标准开发项目课程。学生必需取得 ABB 机器人公司颁发的职业技能证书方能毕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费共 30 万元,主要用于对工业机器人制造及应用企业调研,企业专 家聘请, “项目引 领,岗位实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制 订和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运作与管理,毕业生跟踪调查与服务,工学结合相关管理制度及建设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立项申请等。(3)课程建设构建“任务驱动 ,能力递进”专业课程体系针对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和常州机器人及智能
21、装备产业发展,对工业机器人制造及应用企业进行广泛调研,明确就业岗位群:机器人生产线维护和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与上海 ABB 工程有限公司和工业机器人应用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工业机器人 应用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分析,从识图、 仪器仪表使用等基础能力,到现场编 程、人机界面开 发等专项 能力,再到故障 诊断、自动线维护等综合能力,构建“任务驱动,能力 递进” 专业课程体系,如图 3-1-4-4 所示。围绕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要求,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项目课程和项目教材。模拟真实工作岗位,组织教学实施。按照项目课程教学理念,围绕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岗
22、位适应能力的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不断满足企业需求。课程资源建 设- 10 -图 3-1-4-4 “任务驱动,能力递进”专业课程体系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制定课程标准,校企共同建设机器人自动线安装调试与维护、 工业机器人 现场编程、 单片机技术与 C 语言编程等 6 门项目化核心课程,共同编写具有行 业产业特色的配套教材。核心课程如表 3-1-4-2 所示,核心课程教材如表 3-1-4-3 所示。表 3-1-4-2 核心课程建设一览表责任人序号 课程名称 建设目标 完成时间 学校 企业1 单片机技术与 C 语言编程 按国家精品课程标准建设 项目课程 2012 年
23、耿永刚 曲东升2 工业机器人故障诊断 按省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 项目课程 2012 年 赵文兵 赵景峰3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 按省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 项目课程 2012 年 陈小艳 杨宝山4 机器人自动线安装、调试与 维护 院级精品课程 项目课程 2011 年 徐志成 孙勤5 电气控制与 PLC 院级精品课程 项目课程 2011 年 汪励 章晓林6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应用 院级精品课程 项目课程 2011 年 王诗军 周亚军核心课程建设预算如表 3-1-4-3 所示:表 3-1-4-3 核心课程建设预算一览表中央财政投入(万元)序号 课程名称 完成时间10 11 12小计1 单片机技 术与 C 语
24、言编程 2012 6 6 4 172 工业机器人故障诊断 2012 5 5 2 133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 2012 5 5 2 134 机器人自 动线安装、调试与维护 2011 4 4 95 电气控制与 PLC 2011 4 4 96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应用 2011 4 4 9累计 28 28 8 64合计 64核心课程教材建设如表 3-1-4-4 所示:表 3-1-4-4 核心课程教材建设一览表责任人序号 教材名称 建设目标 完成时间学校 企业1 单片机技术与 C 语言编程 按省级精品教材标准建设 项目教材 2012 年 耿永刚 曲东升2 工业机器人故障诊断 按省级精品教材标准建设 项目教
25、材 2012 年 赵文兵 赵景峰3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 院级精品教材 项目教材 2012 年 陈小艳 杨宝山4 机器人自动线安装、调试与 维护 院级精品教材 项目教材 2011 年 徐志成 孙勤5 电气控制与 PLC 院级精品教材 项目教材 2011 年 汪励 章晓林6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应用 院级精品教材 项目教材 2011 年 王诗军 周亚军核心课程项目教材建设预算如表 3-1-4-5 所示:表 3-1-4-5 核心课程教材建设预算一览表中央财政投入(万元)序号 教材名称10 11 12小计1 单片机技术与 C 语言编程 2 1 1 42 工业机器人故障诊断 1 1 1 33 工业机器人现场
26、编程 1 1 1 34 机器人自动线安装、调试与维护 1 1 2- 12 -5 电气控制与 PLC 1 1 26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应用 1 1 2累计 7 6 3 16合 计 16(4)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应用现代信息技 术提升管理水平充分使用学院的信息平台软硬件优势,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水平。使用教务管理系统对学生成绩进行管理,使用实训室管理系统对实训室的使用进行管理,使用科研管理系统对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管理,使用顶岗实习管理系统对学生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进行管理。通过学院信息平台和合作企业信息平台进行数据交换。在星宇车灯、 铭赛机器人等企业内部设立移动视频传输点,方便企业人
27、员进行远 程现场教学。专业教学网 络平台建设和 ABB 公司与机器人 应用企 业共同建设学生、教师和企业能工巧匠“三方互动”的专业教学网络平台, 平台包含工业机器人的典型应用案例、职业鉴定标准资源库、网络课程、在线交流平台等,方便学生 远 程学习、教师远程授课。专业教学网络平台预算如表 3-1-4-6 所示。表 3-1-4-6 专业教学网络平台预算中央财政投入(万元)名称 建设类别 建设内容10 年 11 年 12 年小计(万元)应用案例库 3 3 1 7专业标准库 3 3 0.5 6.5职业鉴定标准库 3 3 0.5 6.5顶岗实习库 3 3 1 76 门专业 核心网络课程 3 3 0.5
28、6.5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发2 门网络课程 3 3 0.5 6.5开发费 2 2 1 5专业教学网络平台项目公共管理平台 维护费 2 2 1 5累计 22 22 6 50总计 50除 6 门专业核心课程外,建成工控组态及现场总线技术、 特种电机与控制2 门网络课程,如表 3-1-4-7 所示。每门网络课程包含:网络教材、多媒体课件、 电子教案、课程视频、实训范例、习题库、以及在线答疑、网络测试、论坛等。表 3-1-4-7 网络课程列表序号 网络课程名称 完成时间 责任人1 工控组态及现场总线技术 2011 年 许文稼2 特种电机与控制 2012 年 于小喜(5)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结合岗位职业能力培
29、养需要,建设具备真实工作情景,满足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功能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在“江南装备制造技 术产教园”内,和 ABB、铭赛机器人公司共建 “工业机器人应用中心”;与常州市龙发电器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校中厂”。配合学院工作站,与工业机器人制造及应 用企业合作新建 10 个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其中 3 个 “厂中校”。 与铭赛机器人公司共建院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按照工业机器人应用 职业岗位要求扩建微控实训室、欧姆龙自动化实训室等 5 个校内实训中心。校企合作,探索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新模式。和 ABB、铭赛 机器人公司共建“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中心”a、功能概述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中心由上海 A
30、BB 工程有限公司、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学院三方共同建设,中心集 产品研发、技 术培训、教育于一体。与机器人公司联合开发工业用机器人;利用工业机器人对企业自动化生产线改造;为工业机器人应用企业员工培训;承担学院学生教学、培训任务;承担 ABB 公司技能证书培训和工业机器人产品推广任务。开展的专业课程:单片机技术与 C 语言编程、 工业 机器人故障诊断、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 机器人自 动线安装、 调试与维护 、电气控制与 PLC、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应用开展的技术培训:ABB 公司技能 证书培训、 PLC 培训、单片机应用培训b、建设 内容- 14 -三方投入:学院提供不少于 600 平方
31、米场地,投入 310 万元费用。上海 ABB工程有限公司投入 35 万元设备。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投入技术和管理,委派管理人员 1 名。主要硬件和软件:3 自由度直角坐标机、4 自由度 3P1R 机器人、自动焊锡机、机器人喷漆生产线、机器人涂胶生产线、机器人 焊接生 产线、机器人包装生 产线、机器人装配生产线、5kg 工 业机器人、 8kg 工业机器人、Robot 仿真软件。c、运行机制在确保校企双赢的基础上,三方就设备投入、人才培养、社会培 训、成果分享等方面签订契约书。中心 设主任(系部)和副主任(铭赛机器人公司)各 1 名,引进企业 5S 管理理念,聘 请 企业人员共同管理。建立工
32、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中心议事规则、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 用中心联合科研开发管理办法、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中心科技成果奖励办法、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中心人员管理办法、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中心现场教学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三方职责:上海 ABB 工程有限公司、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对学院师资进行培训,提供技 术支持。学院从 ABB 和铭赛公司聘请兼职教师。由三方组建科研团队,开展技术 服务。学院使用 ABB 和铭赛公司产品进行教学,将优秀毕业生优先推荐给 ABB 和铭赛公司以及他们的客 户。学院、ABB、铭赛公司联合开展对外技术培训。d、成效 预测成为 ABB 公司配套合作伙伴,为企业进行生产线升
33、级改造;成为 ABB 公司工业机器人应用培训基地,每年培训人数不少于 300 人;每年承担不少于 3 个教学班级的 6 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任务。中心设备如表 3-1-4-8 所示。表 3-1-4-8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中心设备投入一览表名称 设备名称 数量 单价(万元) 总价(万元) 备注3 自由度直角坐标机 1 2.5 2.54 自由度 3P1R 机器人 1 3 3自动焊锡机 1 3.5 3.5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中心机器人喷漆生 6kg 机器人系统 1 26 26与 ABB 公司共喷漆实验台 1 12 12喷漆输送线系统 1 12 12控制系统 1 8 8辅助器件 1 2 2产线总计 60同
34、开发6kg 机器人 系统 1 23 23机器人涂胶实验平台 1 6 6涂胶设备 1 9 9涂胶输送线系统 1 13.5 13.5气泵 1 0.5 0.5辅助器件 1 3 3机器人涂胶生产线总计 55ABB 公司投入35 万设备6kg 机器人 系统 1 23 23机器人安装实验平台 1 5 5弧焊系统 1 8 8激光模拟系统 1 2 2自动换手机构 1 3.5 3.5焊接输送线系统 1 12 12气泵 1 0.5 0.5辅助器件 2 3 6机器人焊接生产线总计 60与 ABB 公司共同开发5kg 机器人系统 1 21 21机器人安装实验平台 1 3 3机器人视觉系统配移动捕捉系统 1 17.5
35、17.5传送带一条 1 4 4机器人手抓 1 3 3气泵 1 0.5 0.5辅助器件 1 3 3机器人包装生产线总计 52与 ABB 公司共同开发5kg 机器人系统 1 21 21机器人装配实验平台 1 6 6机器人视觉系统配系统 1 16 16机器人装配生产线振动盘 2 3 6与 ABB 公司共同开发- 16 -PC-机器人通讯软 件 1 1.5 1.5装配输送线系统 1 8 8机器人手抓 1 3 3气泵 1 0.5 0.5辅助器件 1 3 3总计 65高性能计算机 20 0.8 16Robot 仿真软件 1 3.5 3.5机器人底座 5 0.5 2.5安全围栏(含光栅) 1 5 5教学用多
36、媒体设备 1 4 4其他 1 20 20合计 345 与常州市龙发电 器科技有限公司共建 “校中厂”在“江南装备 制造技术产教园 ”内由学院提供场地,常州市龙发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设备、技术、管理和人员共同建设“校中厂” 一个。校中厂由龙发电器人员主管,学院人员参与管理。制定“校中厂” 运行管理办法、 “校中厂”学生实训管理办法、 “校中厂”员工守则等规章制度。“校中厂”的主要功能 为:生 产性实训, 单片机技术与 C 语言编程、 电气控制与 PLC等课 程的部分教学任 务、双 师教师的培养。“校中厂”安排生产任务时 确保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由龙发电器的技术人员担任班级的专业导师,享受学院兼职
37、教师待遇。学院人员和龙发电器人员共同为“校中厂”提供产品研发、工艺改进等服务。实训的学生需要完成一定量的生产任务。校内实训基地 扩建实践“项目引 领,岗位实境”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工业机器人应用岗位能力培养要求,营造企业真实生产环 境, 对校内实训室进行 扩建。重点 扩建微控实训室、欧姆龙实训室、传感器与检测实训室、 罗克韦尔实训 室和微特电机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如表 3-1-4-9 所示,扩建实训基地所需设备如表 3-1-4-10 所示。表 3-1-4-9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计划表实训 室( 中心)名称 主要功能 校企合作微控实训室满足单片机技术与 C 语言编程项 目课程教学需要。建成后
38、可以满足 50 人同时教学,可以承担单片机培训和中、高级维修电 工的培训工作。与铭赛机器人公司共同开发建设。 铭赛 公司准捐 赠 30 万欧姆龙自动化实训室满足电气控制与 PLC项目课程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 PLC 应用能力,建成后可以满足 50 人同时教学,承担 PLC 技术培训和中、高级维修电工的培训工作。与欧姆龙自动化公司共同开发实训项目。欧姆 龙公司准捐赠 35 万。传 感器与检测实训室满足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应用项目课程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传感器应用能力,建成后可以 满足 50 人同时教学。与常州龙发电器公司共同开发实训装置。 龙发 公司准捐赠 25 万罗 克韦尔工控实训室满足工控组态及
39、现场总线技术应用项目课程教学需要。建成后可以满足 50 人同时教学。承担罗克韦尔自动化技术培训和中、高 级维修 电工培训工作。结合机器人具体应用。与罗克韦尔公司共同开发实训装置。 罗克韦尔 公司准捐赠 10 万。微特电机实训室 满足特种电机与控制项目课程教学需要,建成后可以满足 50 人同教学。培养学生电机使用的能力。 与汉迪机器人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实训设备。表 3-1-4-10 扩建实训室所需设备一览表序号 实训室名称 设备名称 数量 单价(万) 总价(万)51 单片机实验箱 50 0.2 10单片机接口板 50 0.05 2.5数字示波器 5 1 5稳压电源 50 0.03 1.5仿真器
40、10 0.1 1数字万用表 50 0.03 1.5编程器 10 0.15 1.5DSP 开发系统 5 0.4 2ARM 开发系统 5 0.4 2ARM 仿真器 5 0.3 1.5其他 1 1.5 1.51 微控实训室 (扩建)合计 30CJ1M-CPU13-ENT 5 3.5 17.5CJ1W-DRM21 5 0.5 2.5NS10-TV00B-ECV3 触摸屏 5 0.5 2.52欧姆龙自动化实训室(扩建)3G3MV-PDRT2 变频器 5 0.5 2.5- 18 -R88D-WT 伺服电机/驱动器配R88A-NCW152-DRTAC 5 1.2 6被控对象机械手 5 1.5 7.5过程控制
41、对象 5 1.5 7.5模拟立体交通灯控制装置 5 0.6 3合计 49传感器基础实训平台 25 0.63 15.75电脑 25 0.5 12.5数据采集卡 25 0.2 5工业用示波器 5 1.3 6.5光电开关镜面反射型 10 0.04 0.4接近开关 10 0.03 0.3旋转编码器 10 0.045 0.45绝对型旋转编码器 10 0.11 1.1液位继电器 10 0.045 0.45欧姆龙温控器 10 0.043 0.43稳压电源 25 0.04 1行程开关 10 0.02 0.2光纤放大器 10 0.03 0.3电容式传感器 10 0.04 0.4工具 1 批 0.22 0.223
42、传感器与检测实训室(扩建)合计 45DeviceNet 模块 15 0.8 12ControlNet 模块 15 0.8 12Micrologix 1500 15 0.3 4.5SLC500 15 0.3 4.5PLC-5 15 0.4 6终端 显示 PaneView Plus 15 0.8 124罗克韦尔工控实训室(扩建)合计 42步进电机直线模块 5 0.7 3.5步进电机旋转模块 5 0.79 3.95伺服电机直线模块 3 1.25 3.75伺服电机旋转模块 3 1.5 4.5直线电机直线模块 1 2.7 2.7直线电机旋转模块 1 3.3 3.3压电马达直线模块 1 3.8 3.85
43、微特电机实训室(扩建)压电马达旋转模块 1 4.5 4.5合计 30总计 196系部与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争 创院 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是依托“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的高新技术企业。系部以常州科教城为桥梁与铭赛机器人进行深入合作,主要内容有:共建“工业机器人技术应 用中心”;共建一个校外实训基地;共建一个“ 厂中校” ;共建一个双 师素质培养基地;共建一个兼 职教师储备基地;共同对铭赛机器人公司员工和客户进行培训;共同进行工业机器人产品研发,开展技术服务。争创院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探索 “厂中校”建设在校外实训基地中建立“ 厂
44、中校 ”3 个(如表 3-1-4-11 所示),制定“厂中校”运行管理办法、 “厂中校”学生实训管理办法、 “厂中校 ”学员守则等规章制度。表 3-1-4-11 “厂中校”建设责任人序号 企业 完成时间学校 企业1 常州智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2010 年 于小喜 周晓平2 常州星宇车灯有限公司 2011 年 陈小艳 周亚军3 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2012 年 赵文兵 曲东升如图 3-1-4-5 所示为“ 厂中校”教学模式。由学院教 师(企业兼职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学院兼职教师)共同在企业内部“学校” 对学生和企 业员工进行教学。发挥学院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的自身优势,充分利用企业生产“空闲
45、时间”,在实际生产现场使用生产设备进行现场教学。学校和企业共享教育资源,企业可以探索在校企合作体制下的员工培训,在企业实训的学生成为是企业潜在员工人选。- 20 -图 3-1-4-5 “厂中校”教学模式“厂中校”的主要功能为:承担学生的 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 任务,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 工业机器人故障 诊断、 机器人生产线安装、调试和维护三门专业核心课程的部分教学任务、企 业的员工培训。“厂中校”建设分以下几个 阶段进行:初步合作阶段:就双方互派人员进行培训、教学内容、教学场地、教学任 务安排等方面和合作企业初步达成初步意向,学院可以派学生进入合作企业进行专业教育、参观学习。正式合作阶段:学院
46、派学生进入合作企业内的“厂中校” 进行学习,由学院和企业共同安排人员进行教学。深入合作阶段:学生按计划进企业的“厂中校” 进行学 习。学院和合作企业共同就校企合作体制下的员工培训进行探索,双方共同对企业的员工开展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依托“机器人及智能装 备产业 园” 和 ABB 公司,配合学院工作站,与工业机器人制造和应用企业合作, 建设 10 个校外实训基地,如表 3-1-4-12 所示。表 3-1-4-12 校外实训基地列表责任人序号 企业 完成时间学校 企业1 常州智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2010 年 于小喜 周晓平2 常州星宇车灯有限公司 2011 年 陈小艳 周亚军3
47、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2012 年 赵文兵 曲东升4 常州视觉龙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2010 年 赵文兵 张佳鹏5 美德维实伟克康茂(无锡)定量泵有限公司 2010 年 赵文兵 戴琳6 江苏文光集团有限公司 2011 年 陈小艳 王建方7 常州科达- 斯特恩汽 车饰件系 统有限公司 2011 年 钱金发 翁翠兰8 江阴澄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2012 年 钱金发 花一江9 江苏新美星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2012 年 钱金发 何建锋10 彬台机械苏州有限公司 2012 年 于小喜 洪振攀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经费预算如表 3-1-4-13 所示。表 3-1-4-13 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经费预算表重点
48、专业名称 电气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资金预算及来源中央财政投入 地方财政投入 行业企业投入 其他投入建设内容2010年度2011年度2012年度小计2010年度2011年度2012年度小计2010年度2011年度2012年度小计2010年度2011年度2012年度小计合计微控实训室 30 30 30欧姆龙自动化实训室 14 14 35 35 49传感器与检测实训室 5 5 25 25 15 15 45罗克韦尔工控实训室 32 32 10 10 42校内实训室扩建 微特电机实训室 30 30 30工 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中心 165 105 270 35 35 40 40 345校中厂 20
49、20 10 10 30小计 165 105 270 81 81 135 20 155 55 10 65 571总计 571(6)教学质量保障与质量监控贯彻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各类规章制度。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引入第三方评价,构建由社会、企 业、学校、学生四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质量反馈机制,由校企双方人员共同实 施“校中厂”、 “厂中校”和校外- 22 -实训基地教学质量监控。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 质量标准根据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由工业机器人制造及应用企业和学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引入企业技术标准开发课程标准,根据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制定技能考核标准,按照 岗位要求制定顶岗实习质量标准。建立由社会、企业、学校、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专职教师评价和兼职教师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 果评价、知 识评价和能力 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项目课程实施过程中,专职 教师主要负责理论部分评价,兼职教师主要负责实践